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的形态与受力分析 被引量:211
1
作者 钱鸣高 缪协兴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本文以开采后岩层移动实测的形态曲线为基础,建立了断裂岩块间的铰合关系,进一步证明了“砌体梁”力学模型是层状矿体开采后岩层的基本结构形式。决定此结构平衡与否的关键块是离层区上方的铰接岩块。本文以此结构的力学模型为基础推... 本文以开采后岩层移动实测的形态曲线为基础,建立了断裂岩块间的铰合关系,进一步证明了“砌体梁”力学模型是层状矿体开采后岩层的基本结构形式。决定此结构平衡与否的关键块是离层区上方的铰接岩块。本文以此结构的力学模型为基础推得岩层内部位移曲线应以表示较为合适。上下层结构位移曲线的曲率变化导致了离层区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岩层 稳定性 受力分析 形态 采场 开采
下载PDF
极近距离煤层下层煤采场顶板结构与控制 被引量:119
2
作者 朱涛 张百胜 +2 位作者 冯国瑞 张绪言 康立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3,共4页
为进一步发展顶板岩层控制技术,针对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时下层煤的顶板岩层结构特点,构建了"散体-块体"顶板结构模型。运用散体和块体理论,对极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工作面下位直接顶岩层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力学分析,揭示了下层煤... 为进一步发展顶板岩层控制技术,针对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时下层煤的顶板岩层结构特点,构建了"散体-块体"顶板结构模型。运用散体和块体理论,对极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工作面下位直接顶岩层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力学分析,揭示了下层煤开采时端面顶板冒落的机理。以下层煤顶板岩层结构和工作面支架载荷为研究对象,通过力学分析研究了工作面的支架载荷,得出了支架载荷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大同矿区极近距离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进一步论证了该方法的客观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岩层结构 顶板控制 稳定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埋藏演化史恢复 被引量:83
3
作者 陈瑞银 罗晓容 +2 位作者 陈占坤 喻健 杨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3-47,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背景和勘探资料表明,盆地西部地区白垩系的声波时差资料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用泥岩压实趋势法估算三叠系及其以上地层剥蚀厚度缺乏普遍适用性。采用钻井分层资料“点连线、线线相交闭合”方式及以地层对比为主的方法对三...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背景和勘探资料表明,盆地西部地区白垩系的声波时差资料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用泥岩压实趋势法估算三叠系及其以上地层剥蚀厚度缺乏普遍适用性。采用钻井分层资料“点连线、线线相交闭合”方式及以地层对比为主的方法对三叠纪以来4期地层抬升并遭受剥蚀的剥蚀量进行了恢复,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恢复结果表明,白垩纪末期为三叠纪以来最强烈的一期全盆抬升剥蚀事件,三叠纪末期、中侏罗世和侏罗纪末期这3期剥蚀事件相对较弱。自三叠纪以来,盆地表现出掀斜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纪 埋藏史 地层对比 剥蚀厚度 掀斜构造
下载PDF
7.0m支架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被引量:77
4
作者 鞠金峰 许家林 +2 位作者 朱卫兵 王庆雄 郝宪杰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4-350,356,共8页
基于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22303工作面矿压实测结果,对世界首个7.0 m支架综采面不同开采阶段的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神东矿区各类大采高综采面的矿压显现,对比分析了不同采高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上覆遗留煤柱区... 基于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22303工作面矿压实测结果,对世界首个7.0 m支架综采面不同开采阶段的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神东矿区各类大采高综采面的矿压显现,对比分析了不同采高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上覆遗留煤柱区下开采时7.0 m支架工作面矿压显现正常,但在临近推出煤柱区时,工作面内煤壁片帮现象严重,直接导致刮板板输送机被压死。而长壁采空区下开采时,7.0 m支架工作面在煤层间单一关键层结构和2层关键层结构区域呈现出不同的矿压显现。煤层间单一关键层结构区域,关键层距离煤层越近,矿压显现各项参数(除来压步距外)越大;而在煤层间2层关键层结构区域,工作面来压步距及动载系数呈现出大小交替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且大来压步距对应小动载系数。通过对比7.0 m支架综采面与神东矿区其它几个大采高综采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发现,随着采高的增加,支架支护强度缓慢增加,而动载系数随之减小,且采高越大、亚关键层1距离煤层越近,越易形成亚关键层1的"悬臂梁"结构,从而来压持续长度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7.0m支架 矿压显现 关键层 “悬臂梁”结构
原文传递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岩层结构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顶立 王悦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0-343,共4页
在大量现场实测、相似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砌体梁”与“半拱”式结构结合而构成的综放工作面覆岩结构的基本形式。指出覆岩结构的特殊性及顶煤的松软破碎是造成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矿压显现复杂化的主要原因,并由此分析... 在大量现场实测、相似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砌体梁”与“半拱”式结构结合而构成的综放工作面覆岩结构的基本形式。指出覆岩结构的特殊性及顶煤的松软破碎是造成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矿压显现复杂化的主要原因,并由此分析了矿压显现特点及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岩层结构 半拱结构 矿山压力 放顶煤
下载PDF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北京城市地质调查中的作用 被引量:29
6
作者 黄力军 徐光辉 陆桂福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6年第3期177-182,共6页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规模也在扩大,为了适应城市有序发展需要,一些城市的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开始。由于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地质调查难度相应很大,好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难度较大的是地层划分和地质构造探测等深部地质问题。北京市城市地质调...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规模也在扩大,为了适应城市有序发展需要,一些城市的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开始。由于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地质调查难度相应很大,好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难度较大的是地层划分和地质构造探测等深部地质问题。北京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刚刚开始,在此之前,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在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的地热资源、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深部地质调查工作中做过大量工作,文中利用部分应用实例,介绍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北京市基础地质调查中的作用以及在地层划分和深部地质构造勘查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测深 城市地质调查 地层划分 断裂构造 褶皱构造 北京
下载PDF
大同矿区双系煤层开采远近场协同控顶机理与技术 被引量:29
7
作者 于斌 杨敬轩 高瑞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6-493,共8页
大空间采场顶板结构复杂,采场矿压显现频次高、强度大,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基于大同矿区双系煤层开采条件,在顶板结构分析基础上深化煤柱影响研究,建立多采空区顶板连拱结构模型,揭示大空间采场协同控顶机理.研究表明:矿区特厚煤层开采扰... 大空间采场顶板结构复杂,采场矿压显现频次高、强度大,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基于大同矿区双系煤层开采条件,在顶板结构分析基础上深化煤柱影响研究,建立多采空区顶板连拱结构模型,揭示大空间采场协同控顶机理.研究表明:矿区特厚煤层开采扰动影响高度在150m左右,形成了具有"低位组合悬梁+中位砌体梁+高位大结构"特征的渐次演化顶板群组结构,且高位顶板失稳联动是采场强矿压发生的主控因素;侏罗系煤柱底板应力集中影响区深度约100m,采空区顶板连拱结构联合煤柱集中传载是诱发采场强矿压的强化条件;改变大空间采场覆岩结构是防治采场强矿压的关键,提出了远近场协同控制理念,实施了硬岩远场地面压裂和煤岩近场井下承压爆破预裂的协同控顶技术,取得了较好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空间采场 覆岩结构 煤柱 地面压裂 顶板预裂 承压爆破
原文传递
村民自治与阶层博弈 被引量:22
8
作者 卢福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50,共5页
村民自治制度为阶层博弈构建了制度平台。根据占有权力资源的多少,村民分为管理者、非管理精英、普通村民三个权力阶层。从一定意义上说,村民自治的运作就是管理者、非管理精英和普通村民三个阶层围绕利益而展开的博弈过程。当前最常见... 村民自治制度为阶层博弈构建了制度平台。根据占有权力资源的多少,村民分为管理者、非管理精英、普通村民三个权力阶层。从一定意义上说,村民自治的运作就是管理者、非管理精英和普通村民三个阶层围绕利益而展开的博弈过程。当前最常见的阶层博弈方式主要有:“权力精英”与普通村民的博弈;干部与群众的博弈。从阶层博弈的特殊视角考察,村庄权力结构大致分为管理者控制型、权力精英主导型、群众自治型三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阶层 博弈 权力结构
下载PDF
7.0m大采高工作面覆岩破断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杨俊哲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共7页
为解决神东矿区7.0 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问题,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物理模拟的手段,对19个特大采高工作面的矿压规律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特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较普通采高工作面更加强烈;由于特大采高... 为解决神东矿区7.0 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问题,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物理模拟的手段,对19个特大采高工作面的矿压规律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特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较普通采高工作面更加强烈;由于特大采高工作面采高明显增大,覆岩第一亚关键层易进入垮落带,难以形成"砌体梁"结构,而呈"悬臂梁"结构周期性破断,形成工作面的周期来压,其持续长度与支架控顶距接近,较关键层"砌体梁"结构来压持续长度明显偏大;并且随着埋深的增大,高位关键层的破断对特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影响也逐渐加大,多关键层的同步破断显然会传递更大的覆岩载荷,进而加剧了工作面矿压显现。针对特大采高工作面的矿压显现特征与特殊的覆岩破断规律,建立了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的确定方法,研发了特大采高工作面开采设备,开发了大断面巷道支护技术、强制放顶技术和末采快速贯通技术,实现了特大采高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东矿区 7.0 m大采高 矿压显现 覆岩结构 浅埋煤层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河谷阶地黄土地层结构模式 被引量:22
10
作者 雷祥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度其支流因爱地壳不断间歇性隆升的影响而形成了5-6级阶地,这些阶地多系黄土覆盖阶地。以六盘山为界,河谷阶地黄土地层结构可分为东、西阶地地层区。六盘山以西河流阶地一般为6级。第6级阶地(T6)冲积黄土状土之... 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度其支流因爱地壳不断间歇性隆升的影响而形成了5-6级阶地,这些阶地多系黄土覆盖阶地。以六盘山为界,河谷阶地黄土地层结构可分为东、西阶地地层区。六盘山以西河流阶地一般为6级。第6级阶地(T6)冲积黄土状土之上全系无层理黄土,厚310~505m,含21-23层古土壤,是迄今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剖面,黄土开始堆积的时间不早于1.43MaBP。T3上的黄土厚200~400m,含14-16层古土壤,黄土最早是在1,23MaBP开始堆积的。T4上的黄土厚100~200m,含56层古土壤,开始沉积时间为0.62MaBP。T3上的黄土包括L1和S1,厚40~65m,形成于0.12MaBP。T2冲积黄土状土之上的风积黄土厚20~35m,形成时间约为0.03MaBP。T1冲积黄土状土之上为S0、L0度MS,厚1.5~2.5m,形成时间不早于0.01MaBP。六盘山以东的河谷阶地一般为5级。T5风积黄土厚70~90m,含11—16层古土壤,黄土开始堆积时间不早于1.23MaBP。T4黄土厚40~70m,含8-9层古土壤,形成时间不晚于0.80MaBP。T3的黄土包括L1-S6之间的土层,厚25~45m,形成于0.62MaBP。T2的黄土由L1和S1构成,厚10~17m,形成于0.12MaBP。T1冲积黄土状土之上为S0、L0反Ms,厚1.5~2.5m,形成时间不早于0.01M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地 黄土地层 结构模式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采场关键层运动型式及对工作面矿压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梁运培 李波 +2 位作者 袁永 邹全乐 贾路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80-1391,共12页
掌握大采高综采采场关键层结构形态及运动型式是分析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基础。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得出了大采高综采采场关键层存在2种结构形态和6种运动型式,并给出了各结构形态和运动型式的形成条件,2种结构形态为垮落带关键层"... 掌握大采高综采采场关键层结构形态及运动型式是分析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基础。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得出了大采高综采采场关键层存在2种结构形态和6种运动型式,并给出了各结构形态和运动型式的形成条件,2种结构形态为垮落带关键层"悬臂梁"结构形态和断裂带关键层稳定"铰接"结构形态,6种运动型式为"悬臂梁"直接垮落式、"悬臂梁"双向回转垮落式、"悬臂梁"二次回转垮落式、"悬臂梁-铰接"结构交替式、"砌体梁"结构运动型式和"短砌体梁"结构运动型式。采用UDEC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各形成条件下的关键层的运动型式,揭示了6种关键层运动型式对采场矿压的影响规律,最后得到了现场实测数据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 关键层 运动型式 矿压 悬臂梁 铰接结构
下载PDF
Stability of roof structure and its control in steeply inclined coal seams 被引量:21
12
作者 Li Xiaomeng Wang Zhaohui Zhang Jin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2期359-364,共6页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rol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stability of supports on longwall topcoal caving faces in steeply inclined coal seams, the stability of the roof structure and hydraulic supports wa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rol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stability of supports on longwall topcoal caving faces in steeply inclined coal seams, the stability of the roof structure and hydraulic supports was studied with physical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roof strata in the vicinity of the tail gate subside extensively with small cutting height, while roof subsidence near the main gate is relatively assuasive. With increase of the mining space, the caving angle of the roof strata above the main gate increa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roof strata demonstrate that caved blocks rotate around the lower hinged point of the roof structure, which may lead to sliding instability. Large dip angle of the coal seam makes sliding instability of the roof structure easier.A three-hinged arch can be easily formed above both the tail and main gates in steeply inclined coal seams. With the growth in the dip angle, subsidence of the arch foot formed above the main gate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which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the roof structure becoming unstable as a result of large deformation, while the potential of the roof structure's sliding instability above the tail gate increases dramat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ply inclined coal seam Inclined masonry structure Overlying strata structure instability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东昆仑新生代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薛腊梅 赵希涛 +1 位作者 张耀玲 高万里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0年第1期70-77,共8页
利用不同地质体在同一波段或相同地质体在不同波段具有不同色调的变化规律,对东昆仑东温泉盆地的ETM图像进行了详细地质解译,建立了新生代地层和新构造的解译标志。解译结果表明,在遥感图像上可以准确勾绘新生代地层的界线和确定新生代... 利用不同地质体在同一波段或相同地质体在不同波段具有不同色调的变化规律,对东昆仑东温泉盆地的ETM图像进行了详细地质解译,建立了新生代地层和新构造的解译标志。解译结果表明,在遥感图像上可以准确勾绘新生代地层的界线和确定新生代断裂位置。通过野外地质验证将新生代地层划分为10个填图单位,新生代断裂主要有近东西向的左旋走滑断裂和近北西西向的逆冲推覆构造。遥感地质解译和野外验证结果对比表明,多光谱遥感影像在新生代地质填图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新生代地层 新构造 东温泉盆地 东昆仑
下载PDF
利用正演模拟识别各类地震假象 被引量:16
14
作者 黄诚 杨飞 李鹏飞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3年第4期493-496,共4页
针对各类地震假象给地震解释人员带来的困扰,本文探讨了正演模拟方法研究假象问题优越性,并从理论方面简单介绍了不同正演模拟方法的优缺点。一般情况下,复杂的地质构造(包括起伏地层类、断层类、低速和高速充填体类、火山岩刺穿类及生... 针对各类地震假象给地震解释人员带来的困扰,本文探讨了正演模拟方法研究假象问题优越性,并从理论方面简单介绍了不同正演模拟方法的优缺点。一般情况下,复杂的地质构造(包括起伏地层类、断层类、低速和高速充填体类、火山岩刺穿类及生物礁类的地质模型)往往在地震剖面上形成假构造,或出现偏离真实构造位置的情况,本文选取波动方程地震正演模拟方法模拟分析了起伏地层类和断层类地震假象的产生,指出了正确的解释方法和依据,对提高复杂研究区地震资料岩性解释的可靠性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 地质模型 起伏地层类 断层类 地震假象
下载PDF
黄骅坳陷中区中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量:16
15
作者 楼达 李三忠 +6 位作者 金宠 周永刚 刘博 许淑梅 戴黎明 周立宏 高振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53,共11页
渤海湾盆地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样式始终不明朗,特别是对燕山期变形始终存在争议,故选择黄骅坳陷中区中生界作为重点剖析对象,通过大量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平衡剖面技术复原古构造演化的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域构造背景,提出黄骅... 渤海湾盆地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样式始终不明朗,特别是对燕山期变形始终存在争议,故选择黄骅坳陷中区中生界作为重点剖析对象,通过大量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平衡剖面技术复原古构造演化的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域构造背景,提出黄骅坳陷中区中生代演化过程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印支晚期东西向宽缓褶皱及后期逆冲构造变形期、燕山早期挤压走滑构造变形期、燕山中期继承性挤压与右旋张扭构造变形期、燕山晚期—喜山期区域性伸展构造变形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 构造演化 中生代 黄骅坳陷中区
下载PDF
埃塞俄比亚地质特征与矿产概况 被引量:15
16
作者 高长亮 党万民 +3 位作者 田绍喜 亓希强 彭文泉 陈永昊 《山东国土资源》 2010年第11期19-23,27,共6页
通过对埃塞俄比亚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产分布与特征的研究,初步认为:①埃塞俄比亚的地质研究程度普遍偏低,尤其基础地质及其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方面急需开展重点研究。②地层单元可划分为3类,分别为前寒武纪基底岩系、晚古生代—中... 通过对埃塞俄比亚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产分布与特征的研究,初步认为:①埃塞俄比亚的地质研究程度普遍偏低,尤其基础地质及其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方面急需开展重点研究。②地层单元可划分为3类,分别为前寒武纪基底岩系、晚古生代—中生代沉积岩系和第三纪—第四纪火山岩沉积岩系,大地构造位于"泛非构造带"中的东非造山带,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强烈。③前寒武纪变质岩区主要矿产为金、铂、稀有金属、镍、铜、铁、铬、高岭土、长石、黏土、石棉、滑石、大理岩、花岗岩等;中生代沉积岩区主要有石灰岩、砂岩、石膏、黏土、油气资源等;新生代火山岩沉积岩区主要有褐煤、蛋白石、油页岩、红土型铁矿、斑脱土、黏土矿、珍珠岩、硅藻土、钾盐、石盐、油气及地热资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构造 岩浆岩 矿产资源 埃塞俄比亚
下载PDF
济阳坳陷地层型油气藏成藏模式 被引量:11
17
作者 熊伟 闵伟 +2 位作者 尚冰 石红霞 贾容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9-226,共8页
为了深入了解地层油气藏成藏过程和动力机制,对济阳坳陷地层型油气藏的分类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从静态和动态2方面入手分析其成藏模式.根据地层型油气藏与不整合面的关系首次提出“不整合体”的概念.分析了不整合体对不同类型地... 为了深入了解地层油气藏成藏过程和动力机制,对济阳坳陷地层型油气藏的分类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从静态和动态2方面入手分析其成藏模式.根据地层型油气藏与不整合面的关系首次提出“不整合体”的概念.分析了不整合体对不同类型地层油气藏起作用的差异性,建立了不同的成藏模式.探讨了地层型油气藏的成藏机理,指出浮力是地层型油气藏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构造应力的突然释放是油气幕式运聚的触发机制,地层型油气藏的成藏过程表现为具幕式特征的相对连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型油气藏 不整合体 成藏动力 浮力 构造应力 幕式充注
下载PDF
下分层综放开采矿山压力控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顶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9-166,共8页
在大量现场实测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下分层综放开采的覆岩结构模型,并对大、小结构的稳定性及其对矿压显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深入分析了层间顶煤的破碎特点,指出层间顶煤的破碎效果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在不同的开采条... 在大量现场实测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下分层综放开采的覆岩结构模型,并对大、小结构的稳定性及其对矿压显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深入分析了层间顶煤的破碎特点,指出层间顶煤的破碎效果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在不同的开采条件下将具有不同的放顶煤效果。所得结论已在三河尖矿下分层综放开采的矿山压力控制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分层综放开采 厚煤层 矿山压力控制 层间顶煤
下载PDF
构造带极不稳定围岩注浆加固效果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永建 余伟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7,共4页
泰来煤矿+1 150 m水平运输大巷处于多条断层影响区域,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大。在现场调研、巷道顶底板岩层结构分析及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原支护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围岩注浆加固措施。采用FLAC数值软件对注浆前后的围岩... 泰来煤矿+1 150 m水平运输大巷处于多条断层影响区域,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大。在现场调研、巷道顶底板岩层结构分析及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原支护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围岩注浆加固措施。采用FLAC数值软件对注浆前后的围岩加固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只进行锚杆+喷层+锚索支护时,围岩变形速度和变形量都较大,"围岩-支护"共同体呈松散破坏状态。采用注浆加固和锚杆+喷层+锚索的联合支护方式,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顶板最大下沉量140 mm、最大底鼓量80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12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带 不稳定围岩 岩层结构 注浆加固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大采高工作面覆岩空间结构变化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路洋波 王元杰 +1 位作者 董亚东 陈法兵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73,共6页
为研究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在经历不同的采空边界条件下,工作面不同覆岩空间结构变化及对矿压显现的影响,基于理论计算、微震监测、应力在线监测等方法,对母杜柴登煤矿30202工作面回采期间所形成的不同覆岩结构类型进行分析,得到不同覆岩... 为研究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在经历不同的采空边界条件下,工作面不同覆岩空间结构变化及对矿压显现的影响,基于理论计算、微震监测、应力在线监测等方法,对母杜柴登煤矿30202工作面回采期间所形成的不同覆岩结构类型进行分析,得到不同覆岩空间结构下强矿压显现特征及危险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020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先后经历“一面为自身采空区,三面为实体煤”到“两面为采空区,两面为实体煤”的边界条件,其覆岩空间结构相应的会经历“O”型、“O-S”型到“S”型覆岩结构转换和稳定的过程。工作面在“一面采空”条件下,回采过程中发生强矿压的危险性较小;工作面在经历“一面采空”到“两面采空”边界条件转变过程中,其临近已采工作面采空区侧及其端头煤发生强矿压的危险性较上一阶段明显增加;在“两面采空”条件下,本工作面高位岩层与相邻采空区上覆未回转下沉的高位岩梁容易产生连动,形成高位、跨度大的岩梁失稳,使得30202工作面回风巷侧在叠加应力影响下容易发生强矿压。研究结果可为工作面在不同开采条件下采场矿压特征分析、顶板控制和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条件 上覆岩层 空间结构 矿压显现 强矿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