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震监测技术在矿井岩层破裂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90
1
作者 姜福兴 XUN Luo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49,共3页
介绍了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研究院勘探采矿局 (CSIRO)开发的用于岩层破裂监测的微震监测系统 ,为能将之应用于中国深井灾害的监测 ,提出了对软硬件改造和开发井下智能化、自动化和可视化微震监测系统的初步方案 。
关键词 煤矿 微地震 岩层破裂 微震监测 矿井
下载PDF
微地震监测揭示的采场围岩空间破裂形态 被引量:160
2
作者 姜福兴 杨淑华 XUN Luo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7-360,共4页
中澳联合课题组采用微地震定位监测技术,观测和研究了煤矿长壁工作面围岩的空间破坏规律,分析得出:地层进入充分采动阶段前,岩层的破裂高度近似为采空区短边长度的一半;证实了采空区"见方"时顶板破裂高度达到最大值,且采场顶... 中澳联合课题组采用微地震定位监测技术,观测和研究了煤矿长壁工作面围岩的空间破坏规律,分析得出:地层进入充分采动阶段前,岩层的破裂高度近似为采空区短边长度的一半;证实了采空区"见方"时顶板破裂高度达到最大值,且采场顶板容易来大压(异常压力),解释了国内外部分综采、综放采场支架压坏的岩层运动机理;根据微地震监测结果,提出了工作面长度为200~250m时底板破裂深度的估计曲线以及岩层离层与破裂的微地震显现的差异;初步描述了采场围岩空间破裂的形态,即在采空区周围顶、底板及四周煤体破裂后形成的三维空间破裂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长壁工作面 围岩空间结构 岩层破裂
下载PDF
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技术及在围岩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3
3
作者 康红普 冯彦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水力压裂技术在煤矿围岩控制中,主要用于坚硬顶板弱化和高应力巷道围岩卸压。在分析现有水力压裂理论的基础上,介绍国内采用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系统获得的有关水力裂缝扩展规律的研究成果;重点论述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技术取得的最新进展,... 水力压裂技术在煤矿围岩控制中,主要用于坚硬顶板弱化和高应力巷道围岩卸压。在分析现有水力压裂理论的基础上,介绍国内采用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系统获得的有关水力裂缝扩展规律的研究成果;重点论述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技术取得的最新进展,包括常规压裂与定向压裂方法,压裂机具设备与工艺,及压裂效果检测仪器与方法。介绍水力压裂在回采工作面坚硬顶板弱化,及受多次采动影响的高应力巷道卸压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和评价压裂效果。最后,根据煤矿井下煤岩体特点,提出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围岩控制 裂缝扩展 压裂方法
下载PDF
基于UDEC的保护层开采中覆岩移动规律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45
4
作者 郝志勇 林柏泉 +1 位作者 张家山 朱传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84,共4页
本文利用UDEC3.0软件对近距离上保护层开采导致的覆岩移动及裂隙发育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真实地反映了在开采保护层过程中覆岩移动及裂隙发育规律。利用UDEC3.0软件模拟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层移动过程可以预知实际开采中瓦斯运移通道的动态... 本文利用UDEC3.0软件对近距离上保护层开采导致的覆岩移动及裂隙发育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真实地反映了在开采保护层过程中覆岩移动及裂隙发育规律。利用UDEC3.0软件模拟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层移动过程可以预知实际开采中瓦斯运移通道的动态分布,对防止瓦斯突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DEC 岩层移动 数值模拟 裂隙发育 瓦斯运移
下载PDF
深部采场采动应力、覆岩运移以及裂隙场分布的时空耦合规律 被引量:33
5
作者 王新丰 高明中 李隆钦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4-610,共7页
以淮南矿区3个典型的深井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模拟、相似模型试验和现场监测的综合研究方法,对深部采场采动应力、覆岩运移以及裂隙分布的动态演化特征和时空耦合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相应探讨了采动应力场、覆岩位移场及顶板裂隙场... 以淮南矿区3个典型的深井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模拟、相似模型试验和现场监测的综合研究方法,对深部采场采动应力、覆岩运移以及裂隙分布的动态演化特征和时空耦合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相应探讨了采动应力场、覆岩位移场及顶板裂隙场的动态响应机制。研究发现:采动应力受开采进度影响明显,工作面见方前后20 m的范围为应力显著影响区,两者之间具有动力响应的瞬变演化特征。覆岩运移具有很强的时空观,同一层位的岩层随推进时步增加垂直位移近似成"Z"字型分布。顶板塑性区的破坏范围与推进度保持同步协调关系,扩展空间由下及上,破坏深度由表及里,影响时间由短变长。顶板破断具有瞬时突变、分段延伸和分区迁移的时空特点,覆岩裂隙场经历了卸压失稳、张裂破坏、萎缩变小、拟合封闭的时空演变过程。现场监测获得了推进时间与覆岩破坏的采动响应模式,研究结论为深部煤岩动力灾害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采场 采动应力 覆岩运移 裂隙分布 时空耦合规律 动态响应
原文传递
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温度-应力耦合作用下燃空区覆岩裂隙演化规律 被引量:33
6
作者 陆银龙 王连国 +1 位作者 唐芙蓉 贺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92-1298,共7页
进行了高温下泥岩和砂岩的热物理性质实验和单轴压缩实验,获得了不同温度下岩石比热容、导热系数、弹性模量和单轴抗压强度等基本物理力学参数。基于热力学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岩石损伤演化的温度-应力耦合作用控制方程,并以某煤... 进行了高温下泥岩和砂岩的热物理性质实验和单轴压缩实验,获得了不同温度下岩石比热容、导热系数、弹性模量和单轴抗压强度等基本物理力学参数。基于热力学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岩石损伤演化的温度-应力耦合作用控制方程,并以某煤炭地下气化现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对温度-应力耦合条件下燃空区覆岩温度场和裂隙场的演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最后,采用现场钻孔观测试验法对燃空区覆岩断裂带发育高度进行了探测。现场探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数值计算模型及预测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温度-应力耦合 燃空区 覆岩 温度场 裂隙场
下载PDF
煤矿井下微震监测系统及应用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凤琴 张兴民 姜福兴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70,共3页
介绍了微地震监测系统原理、方法,分析了微地震监测仪器结构、性能及施工措施,并结合微地震监测技术在煤矿井下监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矿井 岩层破裂 微地震 监测 煤矿安全
下载PDF
碎软低渗煤层顶板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及控制机制 被引量:23
8
作者 巫修平 张群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8-276,共9页
碎软低渗煤层的煤层气地面抽采,多年来一直是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和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工作的技术瓶颈,也是世界性技术难题。通过建立表征碎软低渗煤层顶板水平井分段煤层气抽采模式的地质—工程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了顶板... 碎软低渗煤层的煤层气地面抽采,多年来一直是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和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工作的技术瓶颈,也是世界性技术难题。通过建立表征碎软低渗煤层顶板水平井分段煤层气抽采模式的地质—工程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了顶板水平井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的研究,揭示了碎软低渗煤层顶板水平井压裂裂缝垂向上不仅完全能穿层进入沟通煤层,而且由于裂缝在顶板岩层中的脆性主导性扩展造成"拉扯"作用带动煤层中的裂缝共同横向扩展,在碎软煤层中形成的裂缝比直接对碎软煤层压裂形成的裂缝要长的多,压裂增产效果更好。同时,现场工程试验也验证了煤层顶板水平井压裂对碎软煤层的增产改造效果。我国晚古生代煤田碎软低渗煤层分布广泛,高瓦斯突出矿井众多。该研究成果对于这类煤层的煤矿区煤层气地面抽采,尤其是突出煤层的掘进煤巷条带瓦斯地面快速预抽和区域瓦斯消突,瓦斯灾害防治,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软低渗煤层 顶板岩层 水平井 分段压裂 裂缝扩展
原文传递
顶板隔水层关键层耦合作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卫群 顾正虎 +1 位作者 王波 缪协兴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7-430,共4页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如果覆岩裂隙扩展至贯穿隔水层,则会诱发地下水或地表水大量涌向采场,导致煤矿淹井事故.利用RFPA2D-Flow软件建立了隔水层关键层耦合的采场推进模型,计算并分析了裂隙场的发育和分布,绘制了顶板水渗流量曲线.讨论了与...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如果覆岩裂隙扩展至贯穿隔水层,则会诱发地下水或地表水大量涌向采场,导致煤矿淹井事故.利用RFPA2D-Flow软件建立了隔水层关键层耦合的采场推进模型,计算并分析了裂隙场的发育和分布,绘制了顶板水渗流量曲线.讨论了与裂隙发育密切相关的覆岩支承压力与中间岩层厚度、关键层厚度及破断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关键层未破断时,中间岩层厚度对隔水层裂隙发育作用不明显;厚关键层对隔水层能起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隔水层 关键层 耦合作用 裂隙场 突水
下载PDF
穿层深孔控制爆破有效影响半径的确定 被引量:18
10
作者 谢友友 张连军 +1 位作者 林柏泉 董涛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14,共4页
为了确定穿层深孔控制爆破施工过程中爆破孔间距的大小,需要考察控制爆破过程中产生裂隙场半径的大小。以平煤十二矿己15-31010工作面为试验点,从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3个方面对裂隙场的半径进行计算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为了确定穿层深孔控制爆破施工过程中爆破孔间距的大小,需要考察控制爆破过程中产生裂隙场半径的大小。以平煤十二矿己15-31010工作面为试验点,从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3个方面对裂隙场的半径进行计算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了深孔控制爆破的有效影响半径。结果表明穿层深孔控制爆破过程中爆破孔有效间距为5-7 m时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层 控制爆破 裂隙场 影响半径
下载PDF
微裂缝发育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于雷 张敬辉 +3 位作者 刘宝锋 孙荣华 季一冰 刘传清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31,共5页
泥页岩微裂缝发育,微裂缝宽窄不等,形状多变不规则,导致钻井过程中泥页岩地层易出现井壁失稳问题,为此,提出了全固相粒度优化+多元协同封堵技术,通过对钻井液自身的固相粒度及需添加的暂堵剂的粒度进行优化,并对胶乳沥青、纳米乳液和铝... 泥页岩微裂缝发育,微裂缝宽窄不等,形状多变不规则,导致钻井过程中泥页岩地层易出现井壁失稳问题,为此,提出了全固相粒度优化+多元协同封堵技术,通过对钻井液自身的固相粒度及需添加的暂堵剂的粒度进行优化,并对胶乳沥青、纳米乳液和铝基聚合物等3种封堵材料进行复配,以期达到多元协同封堵泥页岩微裂缝的目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粒度优化后的钻井液API滤失量由4.8mL降为3.2mL,高温高压滤饼的抗剪切强度系数为0.74,岩心动滤失量显著降低。全固相粒度优化+多元协同封堵技术在渤海某油田和胜利油田多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优化后的微裂缝封堵钻井液高温高压滤失量显著降低,成功钻穿大段含油泥页岩,未发生井下故障。室内试验与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全固相粒度优化+多元协同封堵技术能显著提高泥页岩地层的井壁稳定性,为同类型地层水平井的安全快速钻进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微裂缝 井眼稳定 多元协同 封堵 粒度分布
下载PDF
利用正演模拟识别各类地震假象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诚 杨飞 李鹏飞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3年第4期493-496,共4页
针对各类地震假象给地震解释人员带来的困扰,本文探讨了正演模拟方法研究假象问题优越性,并从理论方面简单介绍了不同正演模拟方法的优缺点。一般情况下,复杂的地质构造(包括起伏地层类、断层类、低速和高速充填体类、火山岩刺穿类及生... 针对各类地震假象给地震解释人员带来的困扰,本文探讨了正演模拟方法研究假象问题优越性,并从理论方面简单介绍了不同正演模拟方法的优缺点。一般情况下,复杂的地质构造(包括起伏地层类、断层类、低速和高速充填体类、火山岩刺穿类及生物礁类的地质模型)往往在地震剖面上形成假构造,或出现偏离真实构造位置的情况,本文选取波动方程地震正演模拟方法模拟分析了起伏地层类和断层类地震假象的产生,指出了正确的解释方法和依据,对提高复杂研究区地震资料岩性解释的可靠性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 地质模型 起伏地层类 断层类 地震假象
下载PDF
不同厚度岩层破断模式转变机理及力学模型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左建平 于美鲁 +1 位作者 孙运江 吴根水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9-1463,共15页
采动岩层的变形、破断、运动模式与采场矿压显现、地表沉陷等密切相关。薄岩层与厚岩层的破断模式又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如何将不同厚度岩层的破断模式统一描述并建立力学模型是岩层移动理论难题。统计了23个典型工作面采动岩层破断结构,... 采动岩层的变形、破断、运动模式与采场矿压显现、地表沉陷等密切相关。薄岩层与厚岩层的破断模式又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如何将不同厚度岩层的破断模式统一描述并建立力学模型是岩层移动理论难题。统计了23个典型工作面采动岩层破断结构,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对岩层的破断力学因素及运动模式进行了分类,详细分析了其与岩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厚板理论建立了不同厚度岩层破断力学模型,揭示了不同厚度岩层的破断力学机理及破断模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判据。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厚度岩层在开采过程中的变形、破断和运动规律。研究表明,不同的应力边界条件作用在不同厚度的岩层上面,再加上开采条件的不同,岩层会出现不同的破断模式。随着岩层厚度的增加,岩层所受剪力不断增大,岩层的破断力学机理呈现出拉破断、拉剪破断及剪破断的演化规律;其相应的岩块结构则分别表现为砌体梁结构、分层破断以及台阶岩梁;统计数据表明岩块厚跨比大于0.5的岩层更易发生剪切破断而形成台阶岩梁。基于上述统计和分析,针对厚岩层可能发生的拉剪破断问题,提出混合破断模式的概念,将岩层破断力学因素细化为拉破断、拉剪破断及剪切破断3种;将不同厚度岩层的破断模式分为薄岩层常见的拉破断及遇断层引起的剪破断,厚岩层出现的拉破断、拉剪破断及剪切破断,其中拉剪混合破断分为端部拉剪混合破断、分层联动运动及分层非协调运动等7类破断模式。对岩层破断模式的进一步研究可为采场矿压控制及地表沉陷灾害的防治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板理论 厚岩层 岩层移动 拉剪转换 混合破断
下载PDF
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移动规律的UDEC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4
作者 朱训国 夏洪春 王忠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02-1410,共9页
为研究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移动规律.通过UDEC软件建立背景工程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运动规律和裂隙演化的时空特征.通过计算得出以下结论:1煤层开采对顶板岩层位移发展影响明显,上覆岩梁的应力成拱形分布,致使上覆岩... 为研究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移动规律.通过UDEC软件建立背景工程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运动规律和裂隙演化的时空特征.通过计算得出以下结论:1煤层开采对顶板岩层位移发展影响明显,上覆岩梁的应力成拱形分布,致使上覆岩梁内产生裂隙扩展,岩梁断裂,并呈梯形分布;2随着工作面推进过程,采空区空间持续增大,上覆岩层裂隙持续贯通,顶板岩梁断裂坍塌充填采空区.随着工作过程中,岩层之间开始发生离层,离层次序是自下而上,离层主要发生在强度不同的层间面上;3采场上覆岩层裂隙带高度随工作面的推进不断发展,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但当工作面推进一定距离时,裂隙带高度基本不变.同时,在裂隙带变化过程中可以采用指数曲线进行拟合.但指数拟合曲线仅仅模拟的是裂隙带整体变化趋势,不能完全通过拟合曲线得出不同工作断面裂隙带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DEC 岩层移动 数值模拟 裂隙发育 导水裂隙带
下载PDF
不整合地层下煤层开采覆岩裂隙场发育特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燕 纪洪广 王金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95-1800,共6页
以宁夏石嘴山矿西区3号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模型试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深部不整合覆岩下煤层开采所引起的裂隙发育特征,并对两种方法分别得到的裂隙带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由于煤系地层与上覆地层不整合,开采扰动后应力重分布... 以宁夏石嘴山矿西区3号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模型试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深部不整合覆岩下煤层开采所引起的裂隙发育特征,并对两种方法分别得到的裂隙带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由于煤系地层与上覆地层不整合,开采扰动后应力重分布及覆岩裂隙发育具有其特殊性。研究发现:煤层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周围出现"应力拱";地层不整合面的存在阻隔了煤层开挖引起的应力重分布时的应力传递,使开采扰动后主应力在不整合面下方局部呈现应力集中现象,从而使不整合面下方附近岩体的破坏程度加剧,使裂隙带最终形态为"左高右低"的非对称"马鞍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地层 深部煤层开采 覆岩裂隙 应力拱 UDEC
下载PDF
黑岱沟露天矿端帮压煤井工开采覆岩与地表变形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吕进国 韩阳 +1 位作者 南存全 白润才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5-541,共7页
为保证黑岱沟露天煤矿首采区西端帮压煤能够安全回采,分析了该采区端帮下煤层的赋存条件、顶板条件、地质构造与上覆岩层结构特征。研究了端帮下压煤层井工开采的上覆岩层与地表变形破坏规律;构建了露天与井下采场的三维地质模型,分析... 为保证黑岱沟露天煤矿首采区西端帮压煤能够安全回采,分析了该采区端帮下煤层的赋存条件、顶板条件、地质构造与上覆岩层结构特征。研究了端帮下压煤层井工开采的上覆岩层与地表变形破坏规律;构建了露天与井下采场的三维地质模型,分析了针对首采区西帮与南帮下压煤层开采后的巷道煤柱稳定性、地表变形范围与采场边坡对工业场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矿坑边界侧的浅部与矿权界侧深部的上覆岩层变形破坏规律不同,形成的“三带”存在明显差异;缺失原坚固地层并回填松散排土的边坡下采煤工作面顶板关键层仍能起到保护作用;井巷工程的三角形保护煤柱应力集中区与塑性区分布小,大部分区域处于安全状态;西帮与南帮地下开采所引起的潜在滑坡危险区与地表移动变形范围对井口工业场地影响较小,不会对井口造成安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帮压煤 井工开采 上覆岩层 地表 变形破坏
原文传递
层间作用对岩层断裂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双锁 苏新瑞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96-399,共4页
运用弹性力学基本理论分析了采场顶板岩层层间作用对岩层应力状态的影响;根据最大拉应力准则,建立了岩层破断位置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岩层中最大拉应力并非一定发生在最大弯矩所在的截面上,因而岩层也并不一定沿煤壁发生断裂。这... 运用弹性力学基本理论分析了采场顶板岩层层间作用对岩层应力状态的影响;根据最大拉应力准则,建立了岩层破断位置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岩层中最大拉应力并非一定发生在最大弯矩所在的截面上,因而岩层也并不一定沿煤壁发生断裂。这一结论很好地解释了采场上覆岩层塌落范围自下而上逐层收敛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场顶板 层间作用 岩层断裂
下载PDF
厚煤层整层开采关键层对垮落高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志强 高全臣 +1 位作者 赵景礼 何涛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99,共4页
对现有的上覆岩层垮落带高度判定公式进行理论分析,进行实验室相似模拟试验,得出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关键层是否进入垮落带,取决于自身断裂的块度、厚度以及断裂长度三因素。确定以关键层为研究对象,建立四边固支的弹性薄板力学模型,推导... 对现有的上覆岩层垮落带高度判定公式进行理论分析,进行实验室相似模拟试验,得出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关键层是否进入垮落带,取决于自身断裂的块度、厚度以及断裂长度三因素。确定以关键层为研究对象,建立四边固支的弹性薄板力学模型,推导出其极限悬露断裂步距准则,对其断裂后是否进入垮落带,给出判定准则,并结合工程背景计算实际关键层的断裂步距,与现场观测数据值接近,认为计算比较客观。最终形成以关键层为主体的厚煤层整层开采上覆岩层垮落带高度的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层开采 关键层 垮落带 断裂 弹性薄板
下载PDF
局部定点加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19
作者 徐树斌 《矿山机械》 2024年第9期6-9,共4页
介绍了局部定点加固技术的原理和优势,开发了可回收式封隔装置、高压密封钻杆等关键配套设备,开展了封隔装置坐封/解封试验和钻杆耐压验证性试验,形成了局部定点加固工艺与装备,并在郭家河煤矿通过了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高位钻... 介绍了局部定点加固技术的原理和优势,开发了可回收式封隔装置、高压密封钻杆等关键配套设备,开展了封隔装置坐封/解封试验和钻杆耐压验证性试验,形成了局部定点加固工艺与装备,并在郭家河煤矿通过了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高位钻孔钻遇破碎带,施工期间完成了3个钻孔局部定点加固试验,注浆加固后,二次透孔未发生塌孔憋泵现象,保障了钻孔成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注浆 地层加固 破碎地层 封隔装置
原文传递
下煤层采面穿越上煤层上山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忠明 孟武峰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8-232,共5页
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平顶山某矿己煤组工作面穿越戊煤组上山巷道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根据采后模型应力重新分布的情况得出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并结合经验公式法的计算结果,得出了裂隙带的高度最大值小于层间距,不会影响... 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平顶山某矿己煤组工作面穿越戊煤组上山巷道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根据采后模型应力重新分布的情况得出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并结合经验公式法的计算结果,得出了裂隙带的高度最大值小于层间距,不会影响戊组上山巷道通风安全的结论;同时根据采后巷道所在层位岩层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得出巷道围岩的水平变形、倾斜和曲率值,经与巷道允许的极限变形值比较,确定了戊组上山巷道的破坏范围和程度.结果表明,戊组上山巷道经局部维修后不会影响其通风功能,下煤层穿越上山开采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上山 岩层移动 裂隙带 可行性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