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观园的造园艺术解读 被引量:5
1
作者 周虹冰 欧阳雪梅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27,共4页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布局结构和诗化意境两方面分析了大观园的美学价值,论证了大观园这座虚拟“园”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关键词 红楼梦 大观园 自然 意境
下载PDF
论《史记》历史叙事的文学性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丁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7-141,共5页
以文学的视角审视《史记》的历史叙事,分析了《史记》历史叙事的文学品格,概括了《史记》历史叙事五个方面的文学性特点:故事性、虚饰性、抒情性、多层面性、通俗性。认为叙事是记述性作品写作必不可少的手法,但不同的作品其叙事又有着... 以文学的视角审视《史记》的历史叙事,分析了《史记》历史叙事的文学品格,概括了《史记》历史叙事五个方面的文学性特点:故事性、虚饰性、抒情性、多层面性、通俗性。认为叙事是记述性作品写作必不可少的手法,但不同的作品其叙事又有着不同的品格,历史著作是历史品格的叙事,文学作品是文学品格的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历史叙事 故事性 虚饰性 抒情性 多层面性
下载PDF
严歌苓短篇小说中的错位爱情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彦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78-82,共5页
严歌苓作为著名旅美作家,她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中有许多是关于错位爱情的书写。按照其作品中所关注的对象,将错位爱情分为同性恋题材的错位爱情、乱伦题材的错位爱情以及身体残缺者的错位爱情。她独特的言说方式下... 严歌苓作为著名旅美作家,她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中有许多是关于错位爱情的书写。按照其作品中所关注的对象,将错位爱情分为同性恋题材的错位爱情、乱伦题材的错位爱情以及身体残缺者的错位爱情。她独特的言说方式下的错位爱情蕴藏着她对"人性"的探索,凸显出具有当代锋锐精神特质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文学理论范式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短篇小说 错位爱情 人性
下载PDF
故事 人性 诗化——王鼎钧散文风格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龙厚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23-25,5,共3页
在海外当代华文文坛,王鼎钧的散文,故事、人性、诗化,作品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意蕴深刻。作者将故事嵌入散文,上下契合,浑然一体,恰到好处;文中的人或是放在风口浪尖,或是放在历史风云激荡的漩涡里加以展示,并从生物人和社会人的层面... 在海外当代华文文坛,王鼎钧的散文,故事、人性、诗化,作品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意蕴深刻。作者将故事嵌入散文,上下契合,浑然一体,恰到好处;文中的人或是放在风口浪尖,或是放在历史风云激荡的漩涡里加以展示,并从生物人和社会人的层面加以挖掘,审美角度独特;其散文语言自然晓畅,奇峭凝练,让人流连忘返,体现出一种独特的诗化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鼎钧散文 故事 人性 诗化
下载PDF
“故事性”研究及其两难处境
5
作者 李振明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50-54,共5页
本文梳理了理论界“故事性”研究的脉络 ,着重分析了结构主义对故事结构的研究 ,归纳总结了“故事性”研究的理论范式 ,指出“故事性”理论研究的两难处境 ,以期对叙事作品研究和叙事文本创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故事性 结构主义 叙事 定义 故事结构 叙事作品研究 叙事学 叙事文本创作 理论范式
下载PDF
清华简《越公其事》的文本性质及其所见战国国家统治思想
6
作者 李健胜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3-148,共6页
清华简《越公其事》的书写目的是通过塑造集权政治背景下的君王形象,弘扬勾践“五政”的政鉴意义,是一篇具有鲜明国君立场和典型资政特色的政论性语类文献。和《国语·越语》《吴语》相较,《越公其事》所见勾践“五政”的特别之处,... 清华简《越公其事》的书写目的是通过塑造集权政治背景下的君王形象,弘扬勾践“五政”的政鉴意义,是一篇具有鲜明国君立场和典型资政特色的政论性语类文献。和《国语·越语》《吴语》相较,《越公其事》所见勾践“五政”的特别之处,在于展现了基于战国县制背景下的国家授田、人口统计、官吏考核、地方兵建设、少数民族编户化等情况,其主旨是借“勾践灭吴”故事表达推行县制、强化王权的战国国家统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越公其事》 文本性质 国家统治思想
下载PDF
国际篇
7
作者 刘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8-849,共2页
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3月份食品价格指数下降至173.8点。http://www.fao.org/news/story/en/item/282389/icode/2日Newbold等在Nature撰文,定量研究了生物多样性对陆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估计全球范围内样本丰富度已经降低13.6%,总体丰... 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3月份食品价格指数下降至173.8点。http://www.fao.org/news/story/en/item/282389/icode/2日Newbold等在Nature撰文,定量研究了生物多样性对陆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估计全球范围内样本丰富度已经降低13.6%,总体丰富度已经降低10.7%。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0/n7545/full/nature14324.html9日Schuur等在Nature撰文,永冻土碳随着气候变暖呈现出渐进和持续释放温室气体的现象,并提出以理解永冻土碳动态为目标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冻土 联合国粮农组织 http story 定量研究 生物多样性 价格指数 FAO nature 全球环境基金
下载PDF
迷雾中的恐惧——重读格非的《敌人》
8
作者 李清云 《陇东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1-53,共3页
格非的《敌人》,精巧地编织故事,并以其特有的叙事方式构筑了一个巨大的叙述怪圈,整个阅读过程就如进入情节的重复和空缺所构成的一个故事的迷宫,而同时在这些故事的谜语里面又进行着对历史真相和人性本相的追问和质疑,由此对历史的真... 格非的《敌人》,精巧地编织故事,并以其特有的叙事方式构筑了一个巨大的叙述怪圈,整个阅读过程就如进入情节的重复和空缺所构成的一个故事的迷宫,而同时在这些故事的谜语里面又进行着对历史真相和人性本相的追问和质疑,由此对历史的真相进行解读释疑,诉求人性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的怪圈 故事的迷宫 历史真相 人性本相
下载PDF
新时期小说爱情描写演变述评
9
作者 赵锡钧 张连义 《阴山学刊》 2008年第2期27-32,共6页
新时期小说的爱情描写同以往相比,既有较大的突破,也有较为明显的传承。在内容方面集中体现为大大拓展了人性主题。这其中既有对社会性内涵的深化,亦有对自然性的重新确立与重视,还含有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充分关注。但在形式上,它们更多... 新时期小说的爱情描写同以往相比,既有较大的突破,也有较为明显的传承。在内容方面集中体现为大大拓展了人性主题。这其中既有对社会性内涵的深化,亦有对自然性的重新确立与重视,还含有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充分关注。但在形式上,它们更多地继承了传统的"才子佳人"与"三角恋爱"的模式,这一方面是爱情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是人的心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小说 拓展 人性 继承 模式
下载PDF
生态关怀与现代忧思--论阿来《云中记》的生态思想
10
作者 王纯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52-157,共6页
以地震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是2019年生态文学的重要收获,小说中处处闪耀着生态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芒。在《云中记》中,阿来通过大自然的“复魅”书写表达了“万物有灵”的生态自然思想,对生存与死亡的辩证认识传递出“敬畏... 以地震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是2019年生态文学的重要收获,小说中处处闪耀着生态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芒。在《云中记》中,阿来通过大自然的“复魅”书写表达了“万物有灵”的生态自然思想,对生存与死亡的辩证认识传递出“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思想,并对引发生态问题的文化现代性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传达出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态文化思想,这些生态文明观念都体现了阿来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特生命感悟与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中记》 自然 复魅 现代忧思 生态思想
下载PDF
耐莉的叙事和耐莉的故事
11
作者 汪小英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85-87,共3页
耐莉是《呼啸山庄》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既是故事叙述者,又是故事参与者。耐莉的叙事是整部小说的核心,它所隐含的耐莉的故事是一个被资本主义文明异化的小人物的故事。
关键词 叙事 故事 异化 自然人性
下载PDF
从宝玉黛玉宝钗的出场管窥三人在《红楼梦》中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12
作者 宋颖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27-230,248,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出场,阐释了他们的地位、相互关系及其在全书中的意义,指出了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真正体现了《红楼梦》的两重悲剧:社会性的残缺和灵性的毁灭,集中表现于宝玉的人生悲剧并投... 本文通过分析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出场,阐释了他们的地位、相互关系及其在全书中的意义,指出了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真正体现了《红楼梦》的两重悲剧:社会性的残缺和灵性的毁灭,集中表现于宝玉的人生悲剧并投影于宝钗和黛玉人生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宝玉 自然本性 社会性
下载PDF
宋代学者郑厚及其真诗论考
13
作者 段莉萍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30-36,共7页
郑厚,为郑樵从兄,史称"诋孟"最厉者。其生平事迹,《宋史》未载。今人所编两种诗话著作,皆语焉未详。《全宋文》、《全宋诗》虽有记录,但较为简略,并偶有所误。郑厚学问该博,著述颇丰,今多不存。其非孟之著作《艺圃折衷》因余... 郑厚,为郑樵从兄,史称"诋孟"最厉者。其生平事迹,《宋史》未载。今人所编两种诗话著作,皆语焉未详。《全宋文》、《全宋诗》虽有记录,但较为简略,并偶有所误。郑厚学问该博,著述颇丰,今多不存。其非孟之著作《艺圃折衷》因余允文、朱熹的批判而被作为"靶子"得以部分保留,是我们研究郑厚思想的宝贵资料。郑厚更值得称道的是其在诗学上的"真诗论""天籁"自然说,这一诗学主张对后代诗学批评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厚 生平事迹 真诗论 天籁说
下载PDF
夏青《翡翠旗袍》探析
14
作者 孙建芳 周睿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21-23,26,共4页
中篇小说《翡翠旗袍》故事流畅,语言生动,写景叙事带有浓郁的抒情意味,深刻揭示了古典意象下的人性善恶。作品中故事的结束太过匆匆,但不失为一篇瑕不掩瑜的优秀之作。
关键词 《翡翠旗袍》 故事 人性 语言
下载PDF
《动物园的故事》的主题及其表现手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江宝庭 《绥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7-80,共4页
美国荒诞派剧作家爱得华.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问世已有半个世纪,但一直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它是一出人类社会的喜悲剧。一方面,人类进步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使人不再像人猿一样过着动... 美国荒诞派剧作家爱得华.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问世已有半个世纪,但一直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它是一出人类社会的喜悲剧。一方面,人类进步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使人不再像人猿一样过着动物般的生活;另一方面,人类又变得虚伪、疏远、无动于衷、精神颓废,人情冷落,世态炎凉,人如动物,人性不在进化而在退化。剧作者阿尔比运用了很多语言学手段使这一深刻的主题鲜明突出。本文是对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的拾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园的故事 人性的退化 语言学手法
下载PDF
美在自然 美在和谐——试析汪曾祺小说中的道家文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乐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36-139,共4页
汪曾祺的小说描写了自然状态下世界的美和人性的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这是一种超越功利超越世俗,在精神领域更高层面的追求,也是人们向往能生活得更美好的一种“桃花源”式的理想。在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和越来越强调人自身全面... 汪曾祺的小说描写了自然状态下世界的美和人性的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这是一种超越功利超越世俗,在精神领域更高层面的追求,也是人们向往能生活得更美好的一种“桃花源”式的理想。在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和越来越强调人自身全面发展的今天,研究汪曾祺小说中道家文化呈现出来的这种美就变得很有意义。本文欲从“生活空间”“人性人生”“精神境界”三个方面对汪曾祺小说中所表现的道家文化进行分析,进而认识其始终生机盎然、经久不衰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小说 纯朴自然 平淡和谐 道家文化
下载PDF
壮族“弃老型故事”独特的文化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荣征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24-127,共4页
"弃老型故事"是指"弃老"习俗转变成"敬老"习俗的故事类型,这类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壮、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流传这样一类故事,故事讲述了这些地区"吃老"习俗的转变过程,其中以壮族《... "弃老型故事"是指"弃老"习俗转变成"敬老"习俗的故事类型,这类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壮、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流传这样一类故事,故事讲述了这些地区"吃老"习俗的转变过程,其中以壮族《布洛陀经诗译注》中《唱童灵》以及其附录部分《冬林的故事》最为典型。相比较而言,壮族的"弃老型故事"蕴含独特的文化价值,可以说是这类故事的最初形态,该故事侧重于体现人性的复苏和道德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壮族"弃老型故事"强调用斗争的方式去争取自身的权利,捍卫自身的尊严。这些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有着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对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的和谐构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老型故事 唱童灵 人性的复苏和道德的觉醒 斗争精神
下载PDF
试论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石涛的绘画艺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候崇玉 姜福林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5期157-158,共2页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近现代出现了一批具有创造性的画家,石涛就是其中的一位。石涛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提出画家要以生活为基础,借古开今。另一方面,就是他追求的艺术境界,努力达到与自然对话中的"物我交融&q...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近现代出现了一批具有创造性的画家,石涛就是其中的一位。石涛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提出画家要以生活为基础,借古开今。另一方面,就是他追求的艺术境界,努力达到与自然对话中的"物我交融"之境。在艺术理论上,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画理、画论。他的中国画艺术一直影响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水画 石涛 绘画艺术 借古开令 物我交融
下载PDF
基于城市故事论思维的旧城改造探索——以栾川县长春路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杨 汪晓春 《江苏建筑》 2010年第2期1-3,共3页
文章尝试应用城市故事论思维对旧城改造的策略进行研究探索。城市故事论思维视整体生态为一体,将自然环境、历史文脉、社会生态三方面有机结合,以此彰显城市的特色与生机,呼唤起人们对城市的记忆,加强了人们对城市归属感、认同感。以栾... 文章尝试应用城市故事论思维对旧城改造的策略进行研究探索。城市故事论思维视整体生态为一体,将自然环境、历史文脉、社会生态三方面有机结合,以此彰显城市的特色与生机,呼唤起人们对城市的记忆,加强了人们对城市归属感、认同感。以栾川县长春路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运用城市故事论的思维,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旧城改造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城 改造 故事论 自然 历史 社会
下载PDF
《天全六番稿》考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柳森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19年第8期105-112,共8页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天全六番稿》,是清康熙间四川天全六番招讨司经历张韬撰写的一部游记诗集,学界对其关注较少。深受儒家文化滋养的底层边吏张韬,生活于施行土司制度的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天全边土,其所面对的制度、宗教、民族等多...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天全六番稿》,是清康熙间四川天全六番招讨司经历张韬撰写的一部游记诗集,学界对其关注较少。深受儒家文化滋养的底层边吏张韬,生活于施行土司制度的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天全边土,其所面对的制度、宗教、民族等多方面的文化冲击,即为《天全六番稿》的成书背景。此书有利于订正学界关于张韬生平的误判,并可首次揭示其在川期间的交游情况。同时,由书中诗句可知,泸定桥在正式定名之前曾用名"安乐桥",并可进一步揭示天全地区的史地民俗情况。此外,对于陈光贻先生在《中国方志学史》中将此书视为中国古代诗体方志代表作的错误,本文亦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韬 《天全六番稿》 生平 交游 文献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