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剪力墙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目标层间位移确定方法 被引量:25
1
作者 邓明科 梁兴文 辛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1-148,共8页
结构层间变形的计算和性能水平的划分,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确定目标位移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根据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将楼层位移分为有害位移和刚体位移,将层间位移分为名义层间位移和有害层间位移;分析了剪力墙结构的名义层间位... 结构层间变形的计算和性能水平的划分,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确定目标位移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根据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将楼层位移分为有害位移和刚体位移,将层间位移分为名义层间位移和有害层间位移;分析了剪力墙结构的名义层间位移、有害层间位移及楼层转角之间的关系,给出有害层间位移的近似计算公式并进行误差分析;对结构层间变形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提出采用有害层间位移角作为剪力墙结构的性能指标,进行结构性能水平的划分,并采用有害层间位移角和顶点位移角两个参数来控制剪力墙结构的变形。最后,给出剪力墙结构目标层间位移的确定方法,以此确定其目标侧移曲线,可进行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结构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层间变形 有害层间位移角 性能指标
下载PDF
高层建筑转换层满跨墙下梁柱受力性能研究及工程案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兆荣 蔡志立 白忠奎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22-128,共7页
对高层建筑转换层满跨墙下梁柱受力性能进行了讨论;从梁墙共同作用的角度出发给出了梁墙截面惯性矩的简易计算方法;给出了常用软件实现梁墙共同作用的正确方法。结合工程案例验证了墙满跨布置考虑变形协调时抗弯刚度宜取梁和上一层剪力... 对高层建筑转换层满跨墙下梁柱受力性能进行了讨论;从梁墙共同作用的角度出发给出了梁墙截面惯性矩的简易计算方法;给出了常用软件实现梁墙共同作用的正确方法。结合工程案例验证了墙满跨布置考虑变形协调时抗弯刚度宜取梁和上一层剪力墙共同作用,此时刚度增大约5倍;在"拱效应"下将竖向力转化为水平向支座推力使得框支柱的剪力增大,设计时需要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层 梁墙截面惯性矩 变形协调 拱效应
下载PDF
故事时间与叙述时间的错位与变形 被引量:2
3
作者 谭光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89-96,共8页
时间是叙述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叙述的本质在于它的时间性,叙述的各个层次都被时间包裹。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时间大体上可分为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两种,叙述各层次的时间分别属于不同观念上的时间。故事时间只能被理解为客观时间,叙述时... 时间是叙述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叙述的本质在于它的时间性,叙述的各个层次都被时间包裹。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时间大体上可分为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两种,叙述各层次的时间分别属于不同观念上的时间。故事时间只能被理解为客观时间,叙述时间只能被理解为主观时间。叙述时间至少可以分解出情节时间、叙述行为时间、叙述内外时间间距几个不同的时间层次,这几个层次上的时间都是主观时间,因此都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观念中具有不同的形态,造成相互之间在时长、时向等方面的错位与变形。这种错位与变形,正是叙述之所以成立的原因,也是解析叙述层次的着手点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时间 故事时间 客观时间 主观时间 时间变形
下载PDF
民间故事《白鹁鸽玲玲》的神话思维与现实触须
4
作者 马晓雁 《民族艺林》 2018年第1期40-45,共6页
《白鹁鸽玲玲》是宁夏西海固地区颇具代表性的民间故事之一。其"变形"母题深刻烙印着人类祖先精神遗传中的"集体无意识"。婆婆与白鹁鸽玲玲之间的关系,深刻反映着封建家长制秩序中的等级关系以及生产劳动对人际关... 《白鹁鸽玲玲》是宁夏西海固地区颇具代表性的民间故事之一。其"变形"母题深刻烙印着人类祖先精神遗传中的"集体无意识"。婆婆与白鹁鸽玲玲之间的关系,深刻反映着封建家长制秩序中的等级关系以及生产劳动对人际关系的制约,这一点在现当代作家文学中也有深入的反映。因此,《白鹁鸽玲玲》也是一条观察从神话到小说风貌变化的路径。如果将文学体裁的神话到小说的传承演变看成一条河流,那么,民间故事便是河流的中间物,是从神话到小说的"途经物"。从神话到小说是神的撤退,人成为叙事主体与对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鹁鸽玲玲》 民间故事 神话 变形
下载PDF
隔振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光 庞定慧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8-41,共4页
隔振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物抵抗地面振动所造成的影响和破坏 ,无论这种振动源于建筑物周围的重工业设施、交通设施 (如铁路、重型货车通过等 ) ,还是地震引起的振动 ,在抗震结构体系中采用隔振装置均可弥补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的不足 。
关键词 隔振 隔振弹簧系统 阻尼器 建筑物 抗震结构
下载PDF
远场长周期地震下层间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减震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颜桂云 方艺文 吴应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8-218,共11页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具有长持时、低频成份丰富等特征,部分地震动后期振动阶段产生多个循环脉冲,类似谐和振动;其可能对隔震建筑等长周期结构的抗震性能带来不利影响,需深入探讨。首先讨论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运动特征。然后以8条远场长周...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具有长持时、低频成份丰富等特征,部分地震动后期振动阶段产生多个循环脉冲,类似谐和振动;其可能对隔震建筑等长周期结构的抗震性能带来不利影响,需深入探讨。首先讨论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运动特征。然后以8条远场长周期地震与3条普通地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对一幢钢筋混凝土框架层间隔震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探讨地震波中的长周期成份,尤其类谐和成份对隔震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提出在隔震层增设黏滞阻尼器,形成组合隔震方案;分析其对隔震层的限位保护效果与对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减震效果。结果表明:远场长周期地震作用下层间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相比普通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变差。特别在远场类谐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响应相比抗震结构几乎无减小,甚至显著放大;隔震支座最大位移远超越其允许位移。组合隔震能较有效地控制远场长周期地震、特别是远场类谐和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反应,尤其可显著减小隔震支座的最大位移,防止隔震支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长周期地震 层间隔震结构 组合隔震 非线性反应 隔震层限位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计算方法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伯权 马煜东 +1 位作者 苏佶智 黄娇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层间弹塑性位移是判别结构倒塌极限状态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抗震规范规定的弹塑性位移限值仍是基于构件试验研究的结果,缺乏结构层面的计算方法和试验验证。为此,将规则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等效为梁柱组合体的侧移变...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层间弹塑性位移是判别结构倒塌极限状态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抗震规范规定的弹塑性位移限值仍是基于构件试验研究的结果,缺乏结构层面的计算方法和试验验证。为此,将规则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等效为梁柱组合体的侧移变形,分析组合体变形的组成,建立了梁柱组合体变形与构件变形的转换方法,提出了“强柱弱梁”型框架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及顶点位移的计算方法,将框架结构弹塑性变形问题的研究由构件层次过渡到了结构层次。同时,通过3榀“强柱弱梁”型平面框架试验,分析了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及弹塑性阶段构件变形与梁柱组合体变形关系的演化规律,并对所建立的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梁变形贡献在加载初期受轴压比影响较大,其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轴压比较小时,节点变形贡献极小,始终稳定在0.9%左右;对于“强柱弱梁”型框架,轴压比和梁柱线刚度比对梁柱组合体最终的变形组成影响较小;针对“强柱弱梁”型框架结构层间位移及顶点位移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层间位移角 梁柱组合体 拟静力试验 构件变形 变形组成
原文传递
近场脉冲型地震下层间隔震结构的隔震层限位减震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颜桂云 陈福全 付朝江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102,共13页
层间隔震结构在近场脉冲型强震作用下,隔震层易发生过大变形,导致隔震层上部结构倾覆失稳.提出隔震层限位保护系统,进行软碰撞限位.采用Kelvin碰撞模型建立限位保护系统的力学模型与带限位层间隔震的力学模型,推导带限位层间隔震的动力... 层间隔震结构在近场脉冲型强震作用下,隔震层易发生过大变形,导致隔震层上部结构倾覆失稳.提出隔震层限位保护系统,进行软碰撞限位.采用Kelvin碰撞模型建立限位保护系统的力学模型与带限位层间隔震的力学模型,推导带限位层间隔震的动力方程.对比分析有、无限位保护系统的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限位弹簧的不同预留距离、不同限位刚度对隔震层最大变形和层间弹塑性位移的影响.探讨带限位的层间隔震结构在超越预估强烈地震时的碰撞反应.结果表明:隔震层限位保护系统不影响层间隔震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减震效果,且能有效限制隔震层在强烈地震下的最大变形,避免隔震支座破坏而导致上部结构倾覆失稳;限位弹簧的不同预留距离、不同限位刚度对隔震层最大变形与隔震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产生很大影响;在超越预估的强烈地震作用下,限位保护系统亦能限制了隔震层最大变形,使隔震结构破坏模式由隔震层瞬间破坏转变为隔震结构塑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结构 近场脉冲型地震 隔震层限位 限位保护系统 非线性反应
原文传递
广州花园酒店“白金五星级酒店”结构改造基于性能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韩小雷 戴金华 +4 位作者 何伟球 吴建营 陈勇 郑宜 季静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94,共7页
广州花园酒店原结构及改造后结构均不满足我国现行规范的抗震构造要求。本文依据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提出结构宏观上的层间位移角目标和微观上的结构构件变形及损伤目标,采用PKPM系列2005年版SATWE和ETABS 9.0中文版进行结构弹性分... 广州花园酒店原结构及改造后结构均不满足我国现行规范的抗震构造要求。本文依据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提出结构宏观上的层间位移角目标和微观上的结构构件变形及损伤目标,采用PKPM系列2005年版SATWE和ETABS 9.0中文版进行结构弹性分析,采用PKPM系列EPDA和美国Buffalo大学的IDARC 2D 6.0进行弹塑性静力推覆分析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并采用TNO公司的DIANA8.0进行单榀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分析,研究结构是否满足设定的整体及结构构件性能目标要求,确保改造后的结构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 层间位移角 变形和损伤 IDARC EPDA DIANA
下载PDF
带BRB的不规则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秀丽 蔡建辉 《甘肃科学学报》 2010年第3期112-116,共5页
对不规则结构,当结构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偏差较大时,应考虑扭转的不利影响.针对高烈度区抗侧刚度与抗扭刚度不足的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布置屈曲约束支撑以满足弹性位移角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工程实例,对不满足要求的楼... 对不规则结构,当结构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偏差较大时,应考虑扭转的不利影响.针对高烈度区抗侧刚度与抗扭刚度不足的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布置屈曲约束支撑以满足弹性位移角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工程实例,对不满足要求的楼层加屈曲约束支撑.对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加屈曲约束支撑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的要求,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不规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变形,具有良好的耗能减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层间位移角 扭转变形 ANSYS软件
下载PDF
建筑物采用复合桩基时最大可建层数的估计
11
作者 宰金珉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4,共4页
分别根据强度条件和变形条件 ,得到了复合桩基的最大可建层数的简明表达式 ,最后给出相应的算例。算例表明 :复合桩基应按变形和强度双重控制进行设计。
关键词 复合桩基 最大可建层 强度 建筑物 变形
下载PDF
8.5度设防区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季静 林浩宇 +2 位作者 付豪 吴梓楠 韩小雷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1-259,共9页
为满足小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要求,抗震设防高烈度区设计的结构竖向构件多,截面尺寸大,影响建筑使用空间。控制小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除满足舒适度、装饰结构和机械设备正常使用的需求外,主要目的是确保结构大震不倒。根据新... 为满足小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要求,抗震设防高烈度区设计的结构竖向构件多,截面尺寸大,影响建筑使用空间。控制小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除满足舒适度、装饰结构和机械设备正常使用的需求外,主要目的是确保结构大震不倒。根据新疆喀什地区(8.5度设防)128条强震地震动和当地实际工程,参照现行不同规范对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规定,以层间位移角和高度为控制参数,设计6个剪力墙结构模型,采用基于构件变形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安全性。结果表明:6个剪力墙结构在8.5度大震作用下均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且在两倍大震作用下具有合理的屈服耗能机制。建议小震作用下新疆喀什地区剪力墙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放松至1/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烈度区 剪力墙结构 层间位移角限值 构件变形 抗震性能
下载PDF
上海软土单层地下室大面积换撑基坑变形特性实测分析
13
作者 姚国圣 吴晓俊 苏鹏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3期179-186,共8页
上海某医院项目东大型地下室单层层高达8.5 m,其不规则基坑共设置两道混凝土支撑,在拆除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对地下室顶板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实施大面积换撑施工作业,避免出现基坑围护结构悬臂过长的情况,为此需在施工期内开展全面监测。... 上海某医院项目东大型地下室单层层高达8.5 m,其不规则基坑共设置两道混凝土支撑,在拆除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对地下室顶板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实施大面积换撑施工作业,避免出现基坑围护结构悬臂过长的情况,为此需在施工期内开展全面监测。监测项目包括基坑围护结构侧移、围护结构外侧土体侧移、围护结构顶部位移、立柱回弹、支撑轴力以及坑外承压水水位等内容,重点分析了基坑开挖换撑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变形、内力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高大单层地下室基坑的换撑作业有助于基坑围护在失去第一道支撑后的变形收敛,但过程中基坑围护变形较大,仍需密切监测;基坑坑外弃土可能引起土体固结,围护桩行为由回弹转换至沉降,在坑中立柱持续回弹过程中,混凝土支撑不均匀变形加剧,次应力增加,进而影响基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单层地下室 大面积换撑 基坑工程 现场监测 围护变形
下载PDF
多层古建筑木结构柱脚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14
作者 吴亚杰 谢启芳 +1 位作者 林和寿 张利朋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1-210,共10页
开展了多层古建筑木结构柱脚节点试验研究,揭示了不同楼层柱脚节点的变形机理并评估了其力学性能,基于受力机理和刚体摆动特性建立了多层古建筑木结构柱脚节点简化力学模型。研究表明:上部楼层柱脚节点以木枋横纹嵌入变形为主且变形显著... 开展了多层古建筑木结构柱脚节点试验研究,揭示了不同楼层柱脚节点的变形机理并评估了其力学性能,基于受力机理和刚体摆动特性建立了多层古建筑木结构柱脚节点简化力学模型。研究表明:上部楼层柱脚节点以木枋横纹嵌入变形为主且变形显著,底层柱脚节点以木柱顺纹受压变形为主但变形较小。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加,柱脚节点弯矩承载力增加,但上部楼层柱脚节点弯矩-转角滞回曲线捏拢现象明显,强度退化因子在0.8~0.9;底层柱脚节点弯矩-转角滞回环高度重叠,强度退化因子大于0.95。上部楼层柱脚节点耗能能力随竖向荷载的增加而增加,处于较低竖向应力状态的柱脚节点耗能增幅较为显著。简化力学模型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可用于多层古建筑木结构性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古建筑木结构 柱脚节点 变形机理 力学性能 力学模型
下载PDF
某超限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强 任光勇 +1 位作者 郑木军 时吉涛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78,共8页
某超限高层办公楼采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地处较高烈度区的Ⅳ类场地,存在高度超限、构件间断、承载力突变、局部穿层柱等不规则项,属于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进行了小震弹性分析和大震动... 某超限高层办公楼采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地处较高烈度区的Ⅳ类场地,存在高度超限、构件间断、承载力突变、局部穿层柱等不规则项,属于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进行了小震弹性分析和大震动力弹塑性分析,针对结构的薄弱部位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加强措施。采用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可以实现预期的D级抗震性能目标。同时还对框架柱的选型进行了比对分析,对外围框架柱与核心筒的竖向变形进行了施工模拟分析,对加强层伸臂桁架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安全可靠,满足预设的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建筑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加强层 伸臂桁架节点分析 竖向变形差 抗震性能设计
下载PDF
组合节点变形机制和破坏形态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陶慕轩 聂建国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68,共8页
节点的变形机制和破坏形态分析是其抗震性能评估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缺乏有效的定量评价方法。该文基于多尺度数值模型,对组合节点变形机制和破坏形态的定量评价方法开展研究。提出采用"变形分量比例图"分析组合节点的变形机制... 节点的变形机制和破坏形态分析是其抗震性能评估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缺乏有效的定量评价方法。该文基于多尺度数值模型,对组合节点变形机制和破坏形态的定量评价方法开展研究。提出采用"变形分量比例图"分析组合节点的变形机制,该图可根据多尺度模型的位移结果直接计算得到。"变形分量比例图"反映了梁弯曲、柱弯曲、和节点域剪切三种主要变形分量随层间位移角以及层间位移方向角的变化规律,可直观地揭示组合节点在任意层间位移方向上的破坏形态。层间位移方向角对空间组合节点的变形机制和破坏形态影响显著,必须利用"变形分量比例图"全面验算组合节点在任意可能层间位移方向上的破坏形态,并进一步优化设计确保任意可能地震入射方向上的预期破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机制 破坏形态 组合节点 定量评价 层间位移角 层间位移方向角 变形分量比例图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变形与构件局部变形关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欢军 范光召 刘许凡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4-150,214,共7页
将柱端弯矩增大系数、轴压比和梁剪跨比作为设计参数设计了9个1/2比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构件的破坏形式、各种构件的局部变形对层间位移的贡献。研究表明,结构的层间变形与构件局部变形的关系与试件... 将柱端弯矩增大系数、轴压比和梁剪跨比作为设计参数设计了9个1/2比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构件的破坏形式、各种构件的局部变形对层间位移的贡献。研究表明,结构的层间变形与构件局部变形的关系与试件的破坏形式有关。对于发生梁端弯曲破坏的试件,节点剪切变形引起的层间变形很小,在进行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时,可近似忽略节点区的剪切变形;对于发生梁端弯曲破坏—节点剪切破坏或柱端弯曲破坏—节点剪切破坏的试件,在构件进入屈服状态后,节点的剪切变形引起的层间位移较大,在进行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时,不能忽略节点剪切变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层间位移 构件变形 框架节点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下载PDF
预期损伤部位采用FRC梁柱组合件层间剪力-变形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英俊 梁兴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91,共13页
通过分析梁柱组合件层间变形与梁端变形、柱端变形和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之间的关系,梁端、柱端弯矩与曲率之间的三折线关系及节点核心区剪力与柱顶剪力之间的关系,提出预期损伤部位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FRC)梁柱组合件层间剪力-变形计算... 通过分析梁柱组合件层间变形与梁端变形、柱端变形和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之间的关系,梁端、柱端弯矩与曲率之间的三折线关系及节点核心区剪力与柱顶剪力之间的关系,提出预期损伤部位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FRC)梁柱组合件层间剪力-变形计算模型;以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为主要破坏模式,分析 FRC 梁柱组合件在开裂点、屈服点和峰值点处的层间剪力、梁端变形、柱端变形和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及各部分变形引起的层间变形占层间总变形中的比例及变化规律。将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层间剪力-变形理论计算模型可较好地反映FRC梁柱组合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剪力-变形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混凝土 梁柱组合件 层间变形 梁端变形 柱端变形 节点剪切变形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位移与构件变形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佶智 刘伯权 +2 位作者 马煜东 邢国华 黄娇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9-160,共12页
基于课题组已完成的钢筋混凝土3层3跨平面框架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以边(中)节点区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了梁柱组合体中各种非线性局部变形引起的侧移在结构总层间变形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构件局部变形与结构层间... 基于课题组已完成的钢筋混凝土3层3跨平面框架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以边(中)节点区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了梁柱组合体中各种非线性局部变形引起的侧移在结构总层间变形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构件局部变形与结构层间位移的转换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发生"梁铰"破坏机制的框架结构,梁端转动对节点剪切变形的影响大于柱端转动,梁柱组合体作为整体共同承担结构的塑性变形;当结构整体位移角满足相应性能水平限值时,局部构件的变形仍有可能超限,简单利用单个构件的变形代表结构整体的变形是不合理的;对于破坏形式为"梁端弯曲破坏"的框架子结构,随着损伤加剧结构进入非弹性阶段后,梁变形成为层间位移的主要成分,柱变形引起的层间位移所占比例次之,节点剪切变形引起的层间位移所占比例最小;通过弹性理论分析,在塑性阶段引入塑性折减系数,推导建立的构件局部变形与结构层间位移转换关系式具有相对较高的精度,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数据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梁柱组合体 层间位移 构件变形
原文传递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层间隔震结构弹簧软限位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淼 朱爱东 张文会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6,共7页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层间隔震结构隔震层会产生较大位移,易造成上部结构的侧向倾覆失稳或支座损坏。采用软碰撞限位器对隔震结构进行保护,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一栋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输入罕遇烈度近断层地震波,分析隔震层设置在1层...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层间隔震结构隔震层会产生较大位移,易造成上部结构的侧向倾覆失稳或支座损坏。采用软碰撞限位器对隔震结构进行保护,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一栋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输入罕遇烈度近断层地震波,分析隔震层设置在1层、4层、7层时隔震结构的限位动力响应,研究了软限位装置的预留距离、限位刚度对隔震层和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 层间隔震 软限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