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草没残碑,百年有余情——论萧红的《呼兰河传》 被引量:3
1
作者 马玉红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4-89,共6页
萧红的《呼兰河传》批判了呼兰河城一些骇人听闻的日常生活、落后的民俗传承、愚昧的习惯势力、泯灭的生命意识;同时赞美了小城人民卑微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充满了对自由平等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小说实则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本身的... 萧红的《呼兰河传》批判了呼兰河城一些骇人听闻的日常生活、落后的民俗传承、愚昧的习惯势力、泯灭的生命意识;同时赞美了小城人民卑微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充满了对自由平等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小说实则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本身的故事,对普通人痛苦的极度敏感和对他们不幸命运的挚烈关注使萧红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激情去询问他们生命的价值和属于他们的幸福,小城人民的生与死,他们原本暗淡无光、微不足道的一生,在萧红的关注下焕发出奇异的艺术光彩。《呼兰河传》是诗化小说的精品,具有空间小说的结构,以及浓厚的散文意味和自叙化的抒情特点,感觉化、超常规的语言,传神细腻、力透纸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呼兰河传 作品题材 生命故事 诗化文本
下载PDF
人生如旅:一位教育学者自我身份认同的再寻觅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素君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8,96,共6页
文章采用自传式的叙事法,以"关键事件"阐述"流动性"的个人故事如何建构其身份认同的历程。作者以自传式的书写方式叙述其生命故事,以"我"入文,既拉近研究者与读者的距离,也突出质性研究最大的人本关怀取... 文章采用自传式的叙事法,以"关键事件"阐述"流动性"的个人故事如何建构其身份认同的历程。作者以自传式的书写方式叙述其生命故事,以"我"入文,既拉近研究者与读者的距离,也突出质性研究最大的人本关怀取向。通过三个小故事展示"在地性"、"流动性"、"空间性"和"暂时性"如何型构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叙事研究 生命故事 澳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