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江口北泰山庙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35
1
作者 周振宇 王春雪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6-261,共16页
北泰山庙遗址位于汉水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2006年11月—2007年1月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800m2,出土石制品277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石器以大型为主,砍砸器和刮削器为主要类型;多采用锤击法加工石器。石制品面貌具... 北泰山庙遗址位于汉水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2006年11月—2007年1月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800m2,出土石制品277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石器以大型为主,砍砸器和刮削器为主要类型;多采用锤击法加工石器。石制品面貌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主工业的特点。根据地貌、地层和文化面貌对比,推断遗址形成于中更新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 丹江口 北泰山庙遗址 石制品 中更新世早期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彭家河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34
2
作者 裴树文 关莹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5-110,共16页
丹江口库区彭家河旧石器遗址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土台乡彭家河村三组,埋藏于汉水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的红色黏土层中。2006年11月—2007年1月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600m2,出土石制品184件,砾石80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 丹江口库区彭家河旧石器遗址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土台乡彭家河村三组,埋藏于汉水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的红色黏土层中。2006年11月—2007年1月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600m2,出土石制品184件,砾石80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和断块等。石制品总体以大型居多,但也存在少量小型石片和碎屑。古人类选择阶地底部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器以大型为主,手镐和砍砸器是主要类型;古人类多在砾石或石核一端采用锤击法打制石器。石器面貌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主工业的鲜明特点。发掘显示彭家河遗址为原地埋藏,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遗址形成于中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 石制品 彭家河 丹江口库区
下载PDF
湖北郧西白龙洞古人类遗址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武仙竹 裴树文 +4 位作者 吴秀杰 屈胜明 陈明惠 胡勤 刘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共15页
湖北省郧西县白龙洞遗址经过两次正式发掘,出土了古人类牙齿化石、石制品、骨制品等文化遗物和大量动物化石,是一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2007年4—5月,作者在该遗址周围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并对以往发掘出土的部分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进... 湖北省郧西县白龙洞遗址经过两次正式发掘,出土了古人类牙齿化石、石制品、骨制品等文化遗物和大量动物化石,是一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2007年4—5月,作者在该遗址周围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并对以往发掘出土的部分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进行了整理。同年9月,作者在白龙洞进行探察和小规模试掘,出土大量动物化石和少量石制品、骨制品等文化遗物。同时还发现可疑燃烧痕迹、动物骨骼表面痕迹以及特殊的动物化石埋藏现象等古人类活动证据。白龙洞发育于上新世沙坪组砾岩、泥晶灰岩和泥灰岩地层中,近水平状节理和裂隙为洞穴发育提供前提条件,垂直渗流为溶蚀的主要方式。白龙洞遗址属原地埋藏,动物群的组合显示中更新世早期的面貌,石英岩岩脉原料可能是导致石器工业组合显示北方石器工业面貌的原因。对遗址分布及埋藏现象的初步分析显示,白龙洞为一处多功能的古人类活动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 古人类 石制品 白龙洞 郧西
下载PDF
许昌灵井遗址2005年出土石制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李占扬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8-154,共17页
本文是灵井遗址2005年出土石制品的初步研究成果。文化遗物埋藏于上、下两套湖相沉积层内。在90m2范围内,共出土石制品2 452件,动物化石(包括人工骨器)约3 000件。石制品采用大石英岩和小脉石英砾石为原料,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 本文是灵井遗址2005年出土石制品的初步研究成果。文化遗物埋藏于上、下两套湖相沉积层内。在90m2范围内,共出土石制品2 452件,动物化石(包括人工骨器)约3 000件。石制品采用大石英岩和小脉石英砾石为原料,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打片和加工采用锤击法,少量采用砸击法。石器毛坯多为断片和断块,多数器型不规则,但也有一些精致加工的小石器。脉石英石器以刮削器为主,还有尖状器、雕刻器、钻器等。石英岩石器以砍砸器为主,兼有手镐和石球。两种石料石器类型形成互补。由于脉石英质石料占主导,石器总体以小型为主。灵井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的特点,部分砾石制作的砍砸器等反映了南方主工业的因素。从地层、遗物和古环境判断,2005年出土的石制品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根据上下地层关系分析,本地区不存在中石器文化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井遗址 湖相沉积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
下载PDF
冉家路口旧石器遗址2005发掘报告 被引量:26
5
作者 高星 卫奇 李国洪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共12页
2005年度重庆市丰都县冉家路口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三次发掘,出土石制品202件,可以鉴定为器物的标本31件,其中加工较为精细的制品6件。石制品原料来自当地砾石层,以石片类为主,经第二步加工的石器皆为砍砸器。利用摔碰法生产的石片、石核... 2005年度重庆市丰都县冉家路口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三次发掘,出土石制品202件,可以鉴定为器物的标本31件,其中加工较为精细的制品6件。石制品原料来自当地砾石层,以石片类为主,经第二步加工的石器皆为砍砸器。利用摔碰法生产的石片、石核及以此为原材加工的器物共23件,是该类技术制品在三峡地区最早、最集中的发现。文章据此对"扬子技术"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并根据遗址地层探讨了华南网纹红土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扬子技术 旧石器时代 冉家路口 三峡
下载PDF
内蒙古金斯太洞穴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晓琨 魏坚 +2 位作者 陈全家 汤卓炜 王春雪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32,共18页
2000—2001年间,金斯太洞穴遗址先后经历了两次发掘,面积约80m2,发掘出土石制品4000余件和大量动物化石。洞穴地层堆积厚达6m以上,可划分为8层。第3层以下为旧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可分为上、中、下三个文化层。遗址经过14C测年,旧石器层... 2000—2001年间,金斯太洞穴遗址先后经历了两次发掘,面积约80m2,发掘出土石制品4000余件和大量动物化石。洞穴地层堆积厚达6m以上,可划分为8层。第3层以下为旧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可分为上、中、下三个文化层。遗址经过14C测年,旧石器层位年代为距今3.6万年至1.8万左右,处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过渡至晚期之末。通过对石、骨制品和部分动物化石的分析可知,这是一处以旧石器遗存为主,兼有全新世遗存的洞穴遗址。遗址石器工业整体上属于小石器工业,中文化层阶段出现了勒瓦娄哇技术,上文化层阶段出现了细石叶工业,并占主体地位,与小石器工业并行发展。该遗址的发掘为探索北方主工业的分布范围和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材料,对于探讨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交流以及细石叶工业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斯太洞穴 旧石器时代 石制品 勒瓦娄哇技术
下载PDF
宁夏旧石器考古调查报告 被引量:20
7
作者 高星 裴树文 +1 位作者 王惠民 钟侃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7-325,共19页
2002年4—5月在宁夏开展的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时代地点30余处。2003年4月再次调查并对上年发现地点进行复查,确定了灵武地区水洞沟、施家窑、张家窑和固原地区彭阳县岭儿村4处地点群,采集石制品300余件,动物化石20余件,大部分来自地... 2002年4—5月在宁夏开展的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时代地点30余处。2003年4月再次调查并对上年发现地点进行复查,确定了灵武地区水洞沟、施家窑、张家窑和固原地区彭阳县岭儿村4处地点群,采集石制品300余件,动物化石20余件,大部分来自地层断面上。石制品个体多较小,类型多样。从地层和石制品特征判断,新地点多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水洞沟文化时代相当;少许材料发现自早于水洞沟工业的层位。此项调查扩大了宁夏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分布区,对探讨水洞沟文化的分布范围、渊源和旧石器时代晚期东西方人类迁徙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 水洞沟 考古
下载PDF
藏北高原各听石器初步观察 被引量:20
8
作者 钱方 吴锡浩 黄慰文 《人类学学报》 1988年第1期75-83,104,共10页
各听石器采自藏北高原色林错东南岸古湖滨基岩岗丘上,由硅质岩打制的边刮器、凹缺刮器、端刮器、石核和石片组成,时代可能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或新石器时代。
关键词 各听 石制品
下载PDF
石制品微磨痕分析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侯亚梅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2-215,共14页
以扫描电子显微镜为主要手段,依据Keeley的实验方法,对实验和“盲测”的燧石制品进行了微磨痕(microwear)的观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表明在石制品的加工方式、加工对象与其可能的残留信息——石制品的使用痕迹,如以光泽、条痕、... 以扫描电子显微镜为主要手段,依据Keeley的实验方法,对实验和“盲测”的燧石制品进行了微磨痕(microwear)的观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表明在石制品的加工方式、加工对象与其可能的残留信息——石制品的使用痕迹,如以光泽、条痕、破损疤为主要特征的微磨痕之间所具有的某种实验模式,初步掌握了微磨痕研究的实验方法,取得了一些结果,并予以检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晶体破损”与否,可能是鉴定石制品使用或未使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微磨痕 盲测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盘县大洞发掘简报 被引量:17
10
作者 斯信强 刘军 +1 位作者 张汉刚 袁成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3-119,共7页
1992年盘县大洞首次发掘,从80平方米发掘区获动物化石40个种,石制品1300多件,还有几枚待鉴定的人牙化石和炭屑、灰烬等人类活动遗物、遗迹。动物化石属中国南方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以燧石、玄武岩等原料打制的标本包括石核... 1992年盘县大洞首次发掘,从80平方米发掘区获动物化石40个种,石制品1300多件,还有几枚待鉴定的人牙化石和炭屑、灰烬等人类活动遗物、遗迹。动物化石属中国南方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以燧石、玄武岩等原料打制的标本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碎屑。工具有边刮器、端刮器、凹缺器、钻具、手斧、砍斫器等,还有石锤和石砧。直接打击技术普遍用于打片和工具修整。修理台面技术在打片中有显著表现,而这在中国南方旧石器工业中还不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哺乳动物化石 盘县大洞
下载PDF
广西百色田东坡西岭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7
11
作者 林强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4,共6页
坡西岭遗址发掘共出土 2 4 4件石制品 ,其中石器 4 6件 ,类型分为砍砸器、手镐、刮削器 3种 ,制作简单、粗糙 ,极少经过细致加工。这与百色盆地其它旧石器时代遗址所发现的石器具有相似的特征。其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
关键词 石制品 坡西岭遗址 旧石器时代早期 广西百色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贾湾1号地点发现的石制品 被引量:17
12
作者 牛东伟 裴树文 +1 位作者 仪明洁 马宁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61,共13页
丹江口库区贾湾1号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盛湾镇贾湾村,埋藏于丹江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前缘的红色黏土层中。2011年4-5月对该地点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000m2,共获得750件石制品(发掘527件,采集223件)。石制品组合包括石核类、... 丹江口库区贾湾1号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盛湾镇贾湾村,埋藏于丹江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前缘的红色黏土层中。2011年4-5月对该地点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000m2,共获得750件石制品(发掘527件,采集223件)。石制品组合包括石核类、修理类、废片类和石锤等,以废片类为主体。石制品以阶地底部砾石为原料,以小型和中型者居多;剥片主要采用硬锤锤击法;石器主要以石片为毛坯,采用锤击法多在石片远端或两侧进行单向加工,刮削器是主要类型。石器工业面貌属于以石核和石片为主体的技术类型(模式1)。地貌、地层及石制品组合特征显示该地点可能形成于晚更新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早期 石制品 贾湾1号 丹江口库区
下载PDF
百色六怀山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6
13
作者 裴树文 陈福友 +3 位作者 张乐 曹明明 黄鑫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5,共15页
百色六怀山遗址位于右江右岸第四级基座阶地。2005年10—11月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 000m2,出土石制品136件,砾石37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和砾石等。古人类选择阶地底部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 百色六怀山遗址位于右江右岸第四级基座阶地。2005年10—11月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 000m2,出土石制品136件,砾石37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和砾石等。古人类选择阶地底部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器以大型为主,手镐和砍砸器是主要类型;古人类多在砾石一端采用锤击法打制石器。石器面貌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主工业的鲜明特点。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遗址形成于中更新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早期 石制品 六怀山 百色盆地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果茶场Ⅱ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浩 李超荣 Kathleen KUMAN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4-155,共12页
丹江口库区果茶场Ⅱ旧石器遗址位于汉水上游左岸第三级阶地,海拔150-155m,2009年4-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500m2,出土石制品132件。石制品类型有石锤、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其中石器包括... 丹江口库区果茶场Ⅱ旧石器遗址位于汉水上游左岸第三级阶地,海拔150-155m,2009年4-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500m2,出土石制品132件。石制品类型有石锤、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其中石器包括刮削器、砍砸器、手镐、手斧。剥片和加工石器的原料主要为磨圆度较高的河卵石,锤击法为主要的剥片技术,石核和石片的尺寸以中小型居多;石器中,砍砸器、手镐主要以砾石为毛坯直接加工,刮削器多采用小型石片毛坯进行加工,而手斧则以大石片为毛坯进行两面加工。遗址上部地层为强烈氧化的红色黏土层,含钙质结核和锰质薄膜;下部发育网纹红土。地层沉积物性质和地貌分析表明遗址年代大致为中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果茶场Ⅱ遗址 石制品 手斧 中更新世
下载PDF
湖北省郧县滴水岩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6
15
作者 唐斑 肖玉军 +6 位作者 祁钰 张凤 杜杰 陆成秋 李泉 黄旭初 冯小波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55,F0002,F0003,共15页
滴水岩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原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一组,埋藏于汉江支流——曲远河右岸的二级阶地,是汉江上游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滴水岩旧石器时代遗址共发现石制品918件,表现出以下特点:远古居民从... 滴水岩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原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一组,埋藏于汉江支流——曲远河右岸的二级阶地,是汉江上游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滴水岩旧石器时代遗址共发现石制品918件,表现出以下特点:远古居民从古河床中选取打制石器的素材,其中脉石英和硅质岩砾石是主要原料;加工方法除硬锤锤击法外,还使用锐棱砸击法;石器的主要素材是砾石(石核),类型包括砍砸器、手镐和手斧等。该遗址出土的石制品组合包括砾石(208件)、碎块(片)(550件)、石核(42件)、石片(17件)、石锤(6件)和石器(95件)。经过光释光测年方法测年,滴水岩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年代在距今8万至1万年之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仍具有我国南方砾石石器文化面貌的主要特征,是中国南方砾石石器文化的传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水岩 石制品 手斧 旧石器时代晚期
原文传递
延边和龙石人沟旧石器遗址2005年试掘报告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全家 赵海龙 +1 位作者 方启 王春雪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石人沟遗址于2004年发现,2005年8、9月间进行试掘,揭露面积52m2。堆积共分6层,石制品主要出土于第2—4层,共获得1291件,其中出自地层者1267件,其余为脱层,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断块和工具等。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工具包括... 石人沟遗址于2004年发现,2005年8、9月间进行试掘,揭露面积52m2。堆积共分6层,石制品主要出土于第2—4层,共获得1291件,其中出自地层者1267件,其余为脱层,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断块和工具等。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工具包括第二类工具(使用石片)和第三类工具(刮削器、雕刻器、琢背小刀、钻),器型稳定,加工较为精致。根据其文化特征判断,该遗址的年代属于晚更新世晚期,即旧石器时代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人沟 黑曜岩 旧石器时代晚期 石制品
下载PDF
关于小长梁石制品的进步性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炎贤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1-254,共14页
小长梁遗址发现于 1 978年。尤玉柱等研究后认为其时代属于早更新世。石制品被一些学者认为相当进步 ,甚至怀疑已经达到了黄土时期的式样。于是出现了年代古老和石制品进步的矛盾。笔者检查和分析了小长梁发现的石制品 ,认为细小的不规... 小长梁遗址发现于 1 978年。尤玉柱等研究后认为其时代属于早更新世。石制品被一些学者认为相当进步 ,甚至怀疑已经达到了黄土时期的式样。于是出现了年代古老和石制品进步的矛盾。笔者检查和分析了小长梁发现的石制品 ,认为细小的不规范的石制品并不说明技术的进步 ;小长梁石制品的原料利用率并不高 ;几件不规则的石叶状的石片也不足以说明打片技术的进步 ;所谓修理台面的石片亦难于肯定 ;至于所谓极精细的加工痕迹似乎用使用痕迹来解释更为合理。总之 ,小长梁发现的石制品从打片和第二步加工的技术水平看来 ,加工简单粗糙 ,并未显示出任何明显的进步性质。小长梁的石器类型并不复杂。比较起来 ,小长梁的石制品没有北京人的石制品进步 ,也没有达到晚更新世的石制品的技术类型水平。就目前已经发表的材料看来 ,小长梁的石制品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与生物地层学及古地磁测年提供的论断是大致协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步性 石制品 早更新世 小长梁
下载PDF
高家镇旧石器遗址1998年出土的石制品 被引量:14
18
作者 裴树文 卫奇 +5 位作者 冯兴无 陈福友 高星 朱松林 吴天清 李国洪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4-120,共17页
高家镇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右岸第Ⅲ级基座阶地内。1995年和1998年经过两次发掘,揭露面积456m2,出土石制品2500余件,其中1998年在B区发掘出土石制品719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和断块等... 高家镇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右岸第Ⅲ级基座阶地内。1995年和1998年经过两次发掘,揭露面积456m2,出土石制品2500余件,其中1998年在B区发掘出土石制品719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和断块等。古人类选取河卵石为原料运用锤击法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器以大型为主,毛坯多为石核和完整石片,砍砸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加工较简单,多数单向加工。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鲜明特点。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遗址可能与冉家路口遗址同时,处于中更新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年 石制品 旧石器遗址 出土 旧石器时代 1995年 更新世晚期 三峡地区 中国南方 地层对比 加工 锤击法 河卵石 古人类 发掘 类型 工业 阶地 断块 地貌
下载PDF
甘肃省徐家城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锋 陈福友 +6 位作者 王辉 刘德成 王山 张东菊 李罡 张晓凌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9-227,共19页
徐家城遗址主要埋藏于水洛河右岸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中,出土石制品5500余件、动物化石近600件,并筛选出大量碎屑(石/骨)等。遗址共有分4个文化层,包括第5,第4C,第4B和第4A文化层;各文化层石制品类型与技术相近,反映了中国北方石... 徐家城遗址主要埋藏于水洛河右岸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中,出土石制品5500余件、动物化石近600件,并筛选出大量碎屑(石/骨)等。遗址共有分4个文化层,包括第5,第4C,第4B和第4A文化层;各文化层石制品类型与技术相近,反映了中国北方石片石器技术传统的特征。石制品以中、小型为主,包括搬入石材(7.1%)、石核(2.6%)、石片(24.6%)、断块(12.6%)、碎块/片(49.4%)、石器(3.2%)和无法分类者(0.4%);石器类型以边刮器、尖状器为主,石锥、砍砸器为重要类型,凹缺器、端刮器、锯齿刃器等较少且不典型。石器毛坯选择以片状为主,绝大多数为单面加工,加工程度较低。主要文化层第4B、第4C层为原地埋藏,据地貌、地层分析和AMS-14C年龄测定,推断其年龄在约36ka-43ka BP(未校正)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水洛河 徐家城 石制品 晚更新世晚期
下载PDF
湖北丹江口北泰山庙2号旧石器地点发掘简报 被引量:14
20
作者 方启 陈全家 卢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4-354,共11页
2010年3月—5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库区北泰山庙2号旧石器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500m2,地层堆积由上至下分为3层。第①层是黑褐色黏土层,为耕土层,发现石制品90件。第②层是黄褐色黏土层,... 2010年3月—5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库区北泰山庙2号旧石器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500m2,地层堆积由上至下分为3层。第①层是黑褐色黏土层,为耕土层,发现石制品90件。第②层是黄褐色黏土层,出土石制品21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及石器;断块占一半多;石器仅3件,均为刮削器。第③层是红褐色黏土层,出土石制品48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及石器;石器有刮削器、砍砸器、手斧和手镐等类型。各层石制品原料的种类基本一致,都以石英为主。石器工业的特点是,以砾石及其大石片为毛坯,简单加工的重型工具为主要类型。结合与附近其他类似地点的地层及石制品特征对比推断,第③层与第②层的时代可能从中更新世延续至晚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 北泰山庙 石制品 手斧 旧石器时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