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90
1
作者 罗亚勇 张宇 +3 位作者 张静辉 卡召加 尚伦宇 王少影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4-260,共7页
为了阐明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沿着高寒草甸退化的梯度选取了原生嵩草草甸、轻度退化草甸和严重沙化草甸,测定了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高寒草甸的退化,0~10... 为了阐明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沿着高寒草甸退化的梯度选取了原生嵩草草甸、轻度退化草甸和严重沙化草甸,测定了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高寒草甸的退化,0~100cm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以及碳氮比、碳磷比、碳钾比、氮磷比、氮钾比和磷钾比均呈降低趋势,且土壤有机碳对高寒草甸退化的敏感性最高,全氮、全磷和全钾的敏感性依次降低,表层20cm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可作为表征高寒草甸退化程度最敏感的土壤养分指标。另外,随着草甸的退化,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分布明显不同: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原生嵩草草甸和轻度退化草甸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以及碳氮比、碳磷比、碳钾比、氮磷比、氮钾比和磷钾比在0~40cm范围内锐减,在40cm以下缓慢降低并趋于稳定;而沙化草甸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及其化学计量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退化 化学计量特征 垂直分布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纬度梯度上的植物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87
2
作者 李婷 邓强 +1 位作者 袁志友 焦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988-2996,共9页
选取陕西省延安市的富县、甘泉县、安塞县和榆林市的靖边县、横山县、榆阳区为研究区域,测定和分析研究区植物叶片和不同土层土壤碳(C)、氮(N)、磷(P)含量,阐明植物叶片和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随纬度梯度的变化模式,为预测黄土高原植物营... 选取陕西省延安市的富县、甘泉县、安塞县和榆林市的靖边县、横山县、榆阳区为研究区域,测定和分析研究区植物叶片和不同土层土壤碳(C)、氮(N)、磷(P)含量,阐明植物叶片和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随纬度梯度的变化模式,为预测黄土高原植物营养元素的限制情况和生态系统的土壤养分状况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35.95°~38.36°N的纬度范围内,植物叶片C、N、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336.95~477.38、18.09~33.17和1.07~1.73 mg·g-1,平均值分别为442.9、25.79和1.37 mg·g-1,变异系数分别为11.9%、17.4%和13.3%;植物叶片C、N、P含量与纬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植物叶片C含量与叶片N、P含量随纬度的变化存在差异:随着纬度的升高,植物叶片C含量随之降低;而叶片N、P含量随之升高.植物叶片C∶N、C∶P均随着纬度的升高,呈现减小趋势;而植物叶片N∶P与纬度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20~10、10~20和20~40 cm这3个土层土壤C和N的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均随着纬度的升高呈指数减小的趋势,且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逐级递减;土壤P的空间分布与C、N不同,随着纬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0~10 cm、10~20 cm土层土壤C∶N随纬度的升高变化不显著,20~40 cm土壤C∶N随纬度的升高明显下降;3个土层的土壤C∶P、N∶P均随纬度的升高呈指数减少.3植物C、C∶N和C∶P与不同土层的土壤C、N、P均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植物N、P与土壤C、N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叶片N∶P与不同土层土壤的C、N、P相关关系均不显著.研究表明,植物C、N、P含量与纬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植物与土壤的C、N、P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不一致,且与全球尺度相比,黄土高原地区草本植物生长更易受磷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特征 碳氮磷 养分 纬度梯度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不同林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碳氮磷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87
3
作者 崔宁洁 刘小兵 +5 位作者 张丹桔 张健 刘洋 邓长春 纪托未 陈亚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8-195,共8页
为了解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N、P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本文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在宜宾高县来复林区选取三种不同林龄(5年生幼龄林、14年生中龄林、39年生成熟林),但立地条件相近、... 为了解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N、P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本文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在宜宾高县来复林区选取三种不同林龄(5年生幼龄林、14年生中龄林、39年生成熟林),但立地条件相近、样地情况基本一致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马尾松针叶、凋落物及土壤中的C、N、P含量及 w(C)?w(N)?w(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C、N、P 含量均表现为针叶〉凋落物〉土壤,且在三个库之间差异显著;(2)林龄对针叶、凋落物、土壤的 C、N、P 及 w(C)?w(N)、w(C)?w(P)计量比均有显著影响。(3)土壤 C、N、P含量在成熟林中最高;针叶和凋落物的C含量在成熟林中最低,N、P含量则在中龄林中最高。(4)随林龄增加马尾松对N、P的利用效率降低,针叶、凋落物及土壤的w(C)?w(N)与 w(C)?w(P)均表现为下降。(5)马尾松针叶w(N)?w(P)比值在14.37~15.53之间,说明该地区马尾松人工林受N和P的共同限制,但林龄对N、P养分限制的影响不显著。为提高该区马尾松人工林的生产力,建议在人工林的抚育管理中要适当增加N肥和P肥,同时也可在马尾松人工林引入豆科固氮植物以提高地力。该研究将马尾松针叶、凋落物及土壤结合起来探究随林龄增长C、N、P养分元素的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揭示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对指导马尾松人工林生产,调节和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系统的养分利用效率及林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林龄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会同杉木器官间C、N、P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动态与异速生长关系 被引量:62
4
作者 陈婵 王光军 +3 位作者 赵月 周国新 李栎 高吉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614-7623,共10页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能够反映植物器官的内稳性及其相互关系。以湖南会同2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叶、枝、根的C、N、P及其化学计量季节动态,探讨了养分元素的变异性特征、变异来源,以及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C、N、P...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能够反映植物器官的内稳性及其相互关系。以湖南会同2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叶、枝、根的C、N、P及其化学计量季节动态,探讨了养分元素的变异性特征、变异来源,以及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C、N、P含量的年平均值均在叶中表现最大,分别为(527.60±15.07)、(10.55±1.89)、(2.13±0.31)g/kg;而C∶N、C∶P、N∶P的年平均值最大的则是根,分别为(78.12±12.54)、(619.46±48.23)、(7.13±3.57);不同器官的年均C∶N∶P排序为根>枝>叶。叶和根的C、N含量及N∶P、叶和枝的P含量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叶、根的C∶N值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叶、枝、根的年平均N∶P比(均小于14)远低于我国年平均水平(16.3);不同器官的C含量变异系数较小,均低于9%,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变异系数较大,均高于30%,其中枝叶的P含量和枝的N∶P变异系数分别高达65.04%和62.41%;根据变异来源分析,器官、月份和器官与月份的交互作用对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变异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叶、根的C与N具有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N-C^(2.777),P=0.008;N-P^(2.574),P=0.002),叶、枝、根的N、P含量表现出正相关性,异速生长指数分别为0.539、0.617、0.721。研究表明25年生杉木的生长更多的受到N元素的限制,养分利用效率在根中最高;叶、枝、根C-P的异速生长关系证明不同器官对于各自的养分分配是具有相似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植物器官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变异系数 异速生长关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2
5
作者 秦海龙 付旋旋 +4 位作者 卢瑛 韦翔华 李博 贾重建 姜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1-717,共7页
为探究我国华南地区山地土壤有机碳(C)、氮(N)、磷(P)含量垂直分布特征,阐明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海拔和土层深度的响应,以广西猫儿山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海拔的10个地点,采集了不同发生层的土壤,测定有机C、N、P、pH、容重和... 为探究我国华南地区山地土壤有机碳(C)、氮(N)、磷(P)含量垂直分布特征,阐明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海拔和土层深度的响应,以广西猫儿山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海拔的10个地点,采集了不同发生层的土壤,测定有机C、N、P、pH、容重和机械组成等土壤性质,探讨了不同海拔及深度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土壤C、N、C/P、N/P均呈增加趋势,土壤P呈先增后降趋势,C/N则呈先增后保持平稳趋势;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C、N、P、C/P、N/P均呈显著降低趋势,C/N无显著变化,C、N在不同发生层土壤间具有较高的耦合性(C/N变异系数为4.0%);土壤P在空间上的变异较小(不同海拔、发生层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1.0%和22.0%).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前2个排序轴反映了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变异信息量的74.8%,土壤pH、容重和海拔对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有显著影响,而黏粒、粉粒和砂粒影响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特征 C、N、P 海拔 冗余分析 猫儿山
原文传递
福建三种常绿阔叶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6
6
作者 黄雍容 高伟 +4 位作者 黄石德 林捷 谭芳林 游惠明 杨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91-2000,共10页
为探明福建三种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样地调查采样法,研究了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甜槠(Castanopsis eyrei)林、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林和虎伯寮自然保护区薄叶润楠(Machilus lep... 为探明福建三种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样地调查采样法,研究了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甜槠(Castanopsis eyrei)林、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林和虎伯寮自然保护区薄叶润楠(Machilus leptophylla)林的植物、凋落物和表层土壤(0—10 cm)碳(C)、氮(N)、磷(P)含量、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比较3个样点同组分C、N和P含量,除了乔木层的N含量外,虎伯寮植物和凋落物层C、N和P含量均显著高于天宝岩和武夷山;武夷山表层土壤的C和N含量显著高于虎伯寮和天宝岩,P含量排序为天宝岩>武夷山>虎伯寮。(2)P是福建天然林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土壤P的缺乏是影响福建常绿阔叶林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3)植物叶片与凋落物中的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表层土壤呈极显著负相关,可见福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中,土壤养分消耗速率超过了凋落物的养分供给速率,导致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缓慢。(4)气温和土壤C∶N是影响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凋落物 土壤 化学计量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黔西北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针叶-凋落物-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6
7
作者 何斌 李青 +3 位作者 冯图 薛晓辉 李望军 刘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49-2157,共9页
在贵州省黔西县境内选取14、26、33a生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植物-凋落物-土壤"连续体中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探讨它们随林龄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以期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在贵州省黔西县境内选取14、26、33a生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植物-凋落物-土壤"连续体中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探讨它们随林龄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以期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C和N含量表现为针叶>凋落物>土壤,P含量表现为针叶>土壤>凋落物,ω(C):ω(N)比表现为针叶>凋落物>土壤,ω(C):ω(P)和ω(N):ω(P)比表现为凋落物>针叶>土壤,且3个库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林龄对针叶、凋落物、土壤中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均有显著影响,但是它们随林龄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随着林龄的增加,针叶和土壤中的C、N、P含量呈增加趋势;凋落物中的N、P含量呈增加趋势,但是C含量则逐渐降低。随着林龄的增加,针叶和凋落物中的ω(C):ω(N)和ω(C):ω(P)比逐渐降低;土壤中的ω(C):ω(N)比则逐渐增加,ω(C):ω(P)比先降低后增加。(3)不同林龄针叶的ω(N):ω(P)比均小于14,表明研究区内马尾松的生长受N限制较严重,特别是26a生时最严重,且不同林龄间差异显著。(4)相关分析表明,马尾松生长过程中,针叶、凋落物、土壤中的P含量及ω(C):ω(P)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P比C和N在叶片、凋落物、土壤3个库之间的相关性更显著,ω(C):ω(P)比对3个库之间的养分转化关系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针叶 凋落物 土壤 林龄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类型生物结皮下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5
8
作者 杨巧云 赵允格 +2 位作者 包天莉 丁倩 刘广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699-2706,共8页
生物结皮在土壤养分累积和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浅色藻结皮、深色藻结皮、藻藓混合结皮、藓结皮、地衣结皮和普通念珠藻结皮6类典型生物结皮为对象,分析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 生物结皮在土壤养分累积和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浅色藻结皮、深色藻结皮、藻藓混合结皮、藓结皮、地衣结皮和普通念珠藻结皮6类典型生物结皮为对象,分析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土壤C、N、P、C/N、C/P、N/P差异显著;生物结皮层C、N、P、C/N、C/P、N/P均显著高于0~10 cm土层土壤.6类生物结皮土壤C、N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下降,P含量受土层深度影响较小.对于生物结皮层,藓结皮C、N、P含量分别为27.07、2.42、0.67 g·kg^-1,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生物结皮.念珠藻结皮的0~2 cm土层土壤C、N、P、C/N、C/P、N/P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生物结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化学计量特征 养分限制
原文传递
川西高寒灌丛草地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颖 宫渊波 +3 位作者 李瑶 朱德雯 刘韩 帅伟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7-174,共8页
【目的】阐释川西高寒灌丛草地生态脆弱区各海拔梯度对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响应规律,为高寒山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四川省甘孜州折多山东坡选取了3 400,3 600,3 800,4 000,4 200 m 5个海拔... 【目的】阐释川西高寒灌丛草地生态脆弱区各海拔梯度对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响应规律,为高寒山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四川省甘孜州折多山东坡选取了3 400,3 600,3 800,4 000,4 200 m 5个海拔梯度,测定各海拔范围内0~20,20~40,40~60 cm各层土壤的养分含量,分析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土壤有机C、全N、C/P和N/P在海拔为3 400~3 800 m时呈现上升趋势,在3 800 m处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下降,整体呈"倒V型"变化;土壤全P、N/K和P/K随海拔的升高逐渐上升;土壤全K含量除在海拔3 600 m处之外,都随海拔的增加逐渐降低;C/N和C/K则随海拔的上升大致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有机C和全N显著相关(P<0.05),全N和全P显著相关(P<0.05);海拔与土壤全P和C/K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土壤全K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和土壤N/K、P/K呈显著正相关(P<0.05);受海拔及植被类型影响,高海拔地区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明显高于低海拔地区;C/P和N/P在一定程度上受有机C和全N的影响,而C/K、N/K和P/K受全K含量的影响较大;各化学计量比在不同海拔梯度的平均值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C/N/P的影响较大,从而导致土壤碳氮磷的空间变异性较大。【结论】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具有明显的表聚作用,因此,加强高寒灌丛草地土壤的保护对折多山的植被修复和重建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灌丛草地 海拔梯度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不同品种桉树林生活叶-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8
10
作者 许宇星 王志超 +1 位作者 竹万宽 杜阿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4-100,110,共8页
【目的】了解雷州半岛不同品种桉树(Eucalyptus spp.)速生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氮、磷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为其科学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雷州半岛赤桉(E.camaldulensis)、粗皮桉(E.pellida)、托里桉(E.torelliana)、尾叶桉(E.... 【目的】了解雷州半岛不同品种桉树(Eucalyptus spp.)速生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氮、磷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为其科学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雷州半岛赤桉(E.camaldulensis)、粗皮桉(E.pellida)、托里桉(E.torelliana)、尾叶桉(E.urophyll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湿加松(P.elliottii×P.oaribaea)人工林为对照,对各桉树人工林生活叶、凋落物及土壤(0~20cm)的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各桉树林分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生活叶>凋落物>土壤,且其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桉树品种生活叶全氮含量显著高于湿加松,有机碳含量均显著低于湿加松;托里桉凋落物全氮含量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桉树品种,与湿加松无显著差异;湿加松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各品种桉树土壤;不同品种桉树人工林凋落物C/N为39.43~63.35,表明研究区人工林凋落物分解速率较慢,氮元素成为限制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元素;8a生赤桉和10a生粗皮桉土壤C/N显著高于10a生托里桉、高于15a生尾叶桉和湿加松,说明10a生托里桉及15a生尾叶桉和湿加松表层土壤具有较快的矿化速率;相关性分析表明,生态系统内部碳、氮、磷元素已在植物、凋落物与土壤之间实现了运输和转换。【结论】雷州半岛不同品种桉树及湿加松人工林下凋落物分解速率较慢,氮元素是限制分解的主要元素;相比各桉树品种,湿加松具有较高的植物营养利用效率及固碳能力;不同桉树品种及湿加松生长限制性元素有所不同,建议在雷州半岛人工林种植过程中,及时补充多元素复合肥,充分发挥氮、磷、钾等元素的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湿加松 生活叶 凋落物 土壤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不同生境黄顶菊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7
11
作者 屠臣阳 皇甫超河 +4 位作者 姜娜 王楠楠 陈冬青 杨殿林 高尚宾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7期171-176,共6页
为明确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不同生境条件下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通过野外取样,研究了3种生境(Ⅰ为水边,Ⅱ为农田,Ⅲ为荒地)黄顶菊叶片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同时分析了其叶片与入侵地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生境黄顶菊入侵地土壤C、... 为明确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不同生境条件下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通过野外取样,研究了3种生境(Ⅰ为水边,Ⅱ为农田,Ⅲ为荒地)黄顶菊叶片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同时分析了其叶片与入侵地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生境黄顶菊入侵地土壤C、N、C:P和N:P均为Ⅲ>Ⅰ>Ⅱ,P为Ⅰ>Ⅱ>Ⅲ,C:N为Ⅲ>Ⅱ>Ⅰ(P<0.05);3种生境黄顶菊叶片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N和P含量为Ⅰ显著高于Ⅱ和Ⅲ,C:N、C:P和N:P则相反(P<0.05);叶片和土壤在P、C:N上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C、C:P、N:P均相关性不显著;土壤C-N间呈显著正相关,而C-P、N-P间均相关性不显著;叶片N-P间呈显著正相关,而C-N、C-P间均相关性不显著。黄顶菊入侵对土壤有机质和N素的改变是协同进行的。水边黄顶菊生长受N限制,农田和荒地黄顶菊生长受P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顶菊 生境 入侵植物 大量元素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穿透雨减少和氮添加对毛竹叶片和细根化学计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高小敏 刘世荣 +3 位作者 王一 栾军伟 蔡春菊 任立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40-1450,共11页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氮沉降升高,将会直接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叶片和细根作为植物最重要的资源获取功能器官,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可指示其资源利用、生存适应策略。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了解植物的化...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氮沉降升高,将会直接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叶片和细根作为植物最重要的资源获取功能器官,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可指示其资源利用、生存适应策略。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了解植物的化学计量特征和适应特征将有助于预测未来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通过为期1年的双因素交互实验,探讨了穿透雨减少和氮添加影响下,我国亚热带重要森林类型毛竹林的叶片及细根碳(C)、氮(N)、磷(P)元素化学计量比的响应特征,对于认识毛竹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和养分利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1)穿透雨减少处理显著降低叶片N、P含量,显著增加细根N含量,对叶片C含量和细根C、P含量无显著影响;氮添加处理显著增加土壤N含量和叶片N含量,对叶片C、P含量及细根C、N、P含量无显著影响。(2)穿透雨减少、氮添加处理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土壤C∶N∶P均无显著影响。(3)穿透雨减少处理显著增加叶片C∶N、C∶P和N∶P;氮添加处理显著降低叶片C∶N,对叶片C∶P、N∶P无显著影响;穿透雨减少、氮添加交互作用显著降低叶片C∶N和C∶P,对叶片N∶P无显著影响。(4)穿透雨减少处理显著降低细根C∶N,对细根C∶P及N∶P无显著影响;氮添加处理及穿透雨减少、氮添加交互作用对细根C∶N∶P无影响。综上短期处理的研究结果,穿透雨减少处理产生的水分胁迫对毛竹产生了关键限制作用,毛竹采取了降低叶片N和P含量、增加细根N含量,提高叶片的N和P利用效率、保持细根稳定的P利用效率的策略。氮添加未能缓解穿透雨减少对毛竹产生的干旱胁迫,毛竹通过改变地上部分叶片和地下部分细根之间的N素分配格局和N、P利用效率以应对水分胁迫。氮添加处理下叶片N含量显著增加,C∶N显著降低,而细根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雨减少 氮添加 毛竹 化学计量比 适应策略
下载PDF
不同林龄米槠更新林叶和枝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胥超 林开淼 +4 位作者 刘小飞 熊德成 陈仕东 林伟盛 林成芳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2期32-38,共7页
在福建顺昌选择21年生、31年生和49年生米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测定各个林分叶片和枝条C、N和P的含量,分析其化学生态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的林分枝和叶C含量的时空变异较小,变化范围在473.0~485.6 mg·g^(-1)之间;N含量... 在福建顺昌选择21年生、31年生和49年生米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测定各个林分叶片和枝条C、N和P的含量,分析其化学生态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的林分枝和叶C含量的时空变异较小,变化范围在473.0~485.6 mg·g^(-1)之间;N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呈升高的趋势;而叶片和枝条P含量随林龄变化的趋势不明显;2)不同林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C∶P平均值为809.5,是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313.9)和全球森林(300.9)的2.6和2.7倍;N∶P均值为30.1,是中国东部南北样带(11.5)、中国平均(18.0)和全球平均(13.8)的2.6倍、1.7倍和2.2倍。较高的N∶P表明研究区域受P限制,同时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较高的C∶P表明该森林能够在低P条件下提高P的利用率,以维持林木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化学计量特征 P限制
下载PDF
宁夏草原植物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明雨 黄文广 +1 位作者 杨君珑 李小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32,共10页
N、P循环控制着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发育及群落结构和功能。为揭示宁夏草原植物N、P化学计量变化规律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测定111个样地中的优势种植物409个样本叶片N、P含量,分析N、P化学计量特征、空间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年均温度、... N、P循环控制着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发育及群落结构和功能。为揭示宁夏草原植物N、P化学计量变化规律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测定111个样地中的优势种植物409个样本叶片N、P含量,分析N、P化学计量特征、空间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宁夏草原植物N、P含量的算数平均值分别为22.47和1.83mg·g-1,N/P为14.24,宁夏天然草地生长同时受N、P的限制;宁夏天然草地植物叶片N含量和N/P随纬度、年均温升高而增大,随海拔、年均降水量降低而增大,而叶片P含量随年均降水量升高而升高,N、P含量随经度升高而增大;空间分布和水热条件能够解释N、P含量及N/P方差的70.83%,这表明水热是宁夏天然草地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宁夏草原的管理和生产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天然草地植物 叶片N、P含量 N/P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不同类型生物结皮与下层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樊瑾 李诗瑶 +1 位作者 余海龙 黄菊莹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120,共12页
生物结皮在土壤养分累积和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酶活性能敏感地指示土壤的恢复程度,是衡量沙区生态恢复与健康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采用时空互代法,以毛乌素沙地不同演替阶段生物结皮(藻结皮、混生结皮和藓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 生物结皮在土壤养分累积和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酶活性能敏感地指示土壤的恢复程度,是衡量沙区生态恢复与健康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采用时空互代法,以毛乌素沙地不同演替阶段生物结皮(藻结皮、混生结皮和藓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生物结皮及下层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酶活性,探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物结皮对土壤酶活性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结皮的进展演替可显著提高结皮层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结皮类型显著影响酶活性,藓结皮下层土壤的酶活性最高(P<0.05);3类生物结皮间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C/N、C/P、N/P差异显著;生物结皮层SOC、TN、TP、C/N、C/P、N/P均显著高于下层土壤。环境因子对生物结皮及下层土壤酶活性变异影响大小排序为TN>速效钾(AK)>SWC>TP>C/P>SOC>碱解氮(AN)>pH>容重(BD)>速效磷(AP),影响酶活性的主导因子是TN、TP、AK。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SOC、TN、AN、C/P、N/P正相关,而脲酶和蔗糖酶与AK、TP、AP正相关。但pH、BD、Por与这4类酶活性均负相关。生物结皮的进展演替可促进结皮层及下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提升,但对结皮层的提升显著高于下层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酶活性 化学计量特征 进展演替 毛乌素沙地
原文传递
祁连山中段青海云杉林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齐鹏 刘贤德 +2 位作者 赵维俊 牛赟 张仁陟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8-545,共8页
为揭示祁连山亚高寒山地森林植被建群种之一的青海云杉林地土壤养分的化学计量特征,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青海云杉林1 hm2样地进行土壤剖面取样,论述其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0-... 为揭示祁连山亚高寒山地森林植被建群种之一的青海云杉林地土壤养分的化学计量特征,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青海云杉林1 hm2样地进行土壤剖面取样,论述其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0-60 cm土深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2.81-88.15 g/kg、3.04-5.45 g/kg、0.54-0.73 g/kg和20.13-30.47 g/kg,均值大小分别为63.70 g/kg、3.80 g/kg、0.59 g/kg和23.99 g/kg,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异性较大,而全磷和全钾含量变异性较小。随土层深度增加,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30 cm土层以下含量趋于稳定,而全磷和全钾含量较稳定。2)0-60 cm的C/N、C/P、C/K、N/P、N/K和P/K分别为11.97-23.33、69.23-160.76、1.77-3.91、5.17-8.28、0.12-0.25和0.02-0.04,均值大小分别为17.03、109.63、2.67、6.46、0.16和0.02,C/N、C/P、C/K、N/P、N/K比都较稳定,P/K比很稳定。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C/P、C/K、N/P和N/K较C/N和P/K比变异明显,C/P与C/K比和N/P与N/K比主要受碳、氮元素含量的影响。3)全量养分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彼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钾呈显著负相关(P〈0.05),除全磷与C/N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外(P〈0.01),有机碳、全氮、全磷与化学计量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钾与化学计量比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土壤全量养分 化学计量特征 祁连山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森林草原带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和土壤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戚德辉 温仲明 +2 位作者 杨士梭 王红霞 郭茹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2-329,共8页
以黄土丘陵森林草原区5个退耕阶段的植物群落和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和植物群落叶片、细根全N、全P含量,阐明了不同退耕阶段植物群落和土壤N,P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各土层全N含量及N/P值在不同退耕年限间差异显著(P〈0.05... 以黄土丘陵森林草原区5个退耕阶段的植物群落和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和植物群落叶片、细根全N、全P含量,阐明了不同退耕阶段植物群落和土壤N,P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各土层全N含量及N/P值在不同退耕年限间差异显著(P〈0.05);同一土层中,全N含量和N/P值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大体在第3阶段(退耕16-22年)值最小;在不同退耕年限内,全N、全P、N/P均随土层加深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植物群落叶N含量,叶P含量,叶N/P和根P含量在不同退耕年限间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叶N含量,叶P含量和根P含量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并且在第3阶段值最小;而根P含量在第4阶段(退耕25-30年)达到最小值;叶N/P大于根N/P。植物群落水平的叶片,细根和土壤的N,P及N/P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P是黄土丘陵区森林草原带植物群落生物生长和群落演替的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退耕年限 植物群落 土壤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禁牧对不同气候区蒿类荒漠植被和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阿斯太肯·居力海提 董乙强 +1 位作者 李靖 安沙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7-164,共8页
为探究不同气候区荒漠植被和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对禁牧的响应规律,以新疆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蒿类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禁牧区(6a)和自由放牧区荒漠草地植被和土壤C、N、P... 为探究不同气候区荒漠植被和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对禁牧的响应规律,以新疆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蒿类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禁牧区(6a)和自由放牧区荒漠草地植被和土壤C、N、P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干旱区蒿类荒漠草地禁牧后茎C含量增加14.3%,C/P及N/P分别增加55.7%和41.1%;且在禁牧区土壤C、N、P含量上,与放牧区相比,有一定增加趋势。2)半干旱区蒿类荒漠草地禁牧后5~70cm土层中,地下根系N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此外,与放牧区相比,半干旱区蒿类荒漠禁牧后0~70cm土层土壤C和N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5.9%~45.6%和36.9%~50.6%(P<0.05),并且C/P和N/P也显著降低了33.7%~77.4%和34.5%~45.1%(P<0.05)。总之,禁牧对干旱区荒漠草地植被和土壤的养分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半干旱区荒漠植被和土壤养分含量具有抑制作用,揭示出区域间气候条件差异能显著影响禁牧效果,因此在退化荒漠修复时应因地制宜,并采取综合培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牧 不同气候区 植被和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特征 蒿类荒漠
原文传递
杉木根、枝和叶的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国新 王光军 +3 位作者 李栎 高吉权 何丹 杜昕 《湖南林业科技》 2015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湖南会同杉木基地Ⅲ号集水区2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1月份杉木根、枝和叶的C、N、P含量,研究其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杉木根、枝和叶中C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61.04、515.93、513.56 g/kg,表现为根>枝>叶;N... 以湖南会同杉木基地Ⅲ号集水区2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1月份杉木根、枝和叶的C、N、P含量,研究其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杉木根、枝和叶中C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61.04、515.93、513.56 g/kg,表现为根>枝>叶;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86、8.78、7.97 g/kg,表现为枝>叶>根;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45、0.71、1.54 g/kg,表现为叶>根>枝。根的C∶N、C∶P、N∶P的平均值分别为92.50、521.72、5.29;枝的C∶N、C∶P、N∶P的平均值分别为65.17、789.82、12.46;叶的C∶N、C∶P、N∶P的平均值分别为69.31、355.56、5.53。叶的C含量和枝的呈显著正相关;叶的N含量和枝的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的N含量和根的呈极显著正相关;P的含量在根、枝和叶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人工草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变化及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阿的哈则 常涛 +10 位作者 秦瑞敏 魏晶晶 苏洪烨 胡雪 马丽 张中华 史正晨 李珊 袁访 李宏林 周华坤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7-837,共11页
人工草地建植是治理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以三江源地区不同牧草播种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土壤中关键养分元素的含量及其比例关系,揭示了土壤养分的可获得性碳、氮、磷元素循环和平衡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 人工草地建植是治理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以三江源地区不同牧草播种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土壤中关键养分元素的含量及其比例关系,揭示了土壤养分的可获得性碳、氮、磷元素循环和平衡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明显高于退化草地;混播人工草地对土壤养分改善效果优于单播人工草地;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C∶N比值受到碳素和氮素限制,土壤C∶P比值受到碳素限制,土壤N∶P比值受到碳素和氮素的限制。综上所述,碳和氮是该地区主要限制养分元素,因此可以适当添加碳氮养分来改善人工草地的土壤质量。研究结果对于三江源地区通过合理牧草混播方式改善土壤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人工草地 碳氮磷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