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巨刺与患侧针刺镇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方剑乔 刘元亮 +1 位作者 莫晓明 阮继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579-582,共4页
通过对65例疼痛症的电针治疗,比较了巨刺与患侧针刺的镇痛效应,证实了同、对侧刺激有相似的止痛作用。通过检测大鼠痛阈和记录D-PAG神经元活动,观察到同、对侧电针均不能提高一侧D-PAG损毁大鼠的痛阈,同、对侧电针"足... 通过对65例疼痛症的电针治疗,比较了巨刺与患侧针刺的镇痛效应,证实了同、对侧刺激有相似的止痛作用。通过检测大鼠痛阈和记录D-PAG神经元活动,观察到同、对侧电针均不能提高一侧D-PAG损毁大鼠的痛阈,同、对侧电针"足三里"时,均能在一侧D-PAG核团记录到兴奋的细胞放电。实验结果表明巨刺与患侧针刺镇痛有着相同的高位中枢传入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刺 患侧针刺 镇痛 神经元活动
下载PDF
EFFECTS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MOTOR CORTICAL EXCITABILITY AND NEUROFUNCTION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被引量:21
2
作者 Hong-lin Feng Li Yan Yu-zhou Guan Li-ying Cui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26-230, ,共5页
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effect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on rat motor cortical excitabi- lity and neurofunction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ethods After determined awake... 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effect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on rat motor cortical excitabi- lity and neurofunction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ethods After determined awake resting motor threshold (MT) 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s) of right hindlimbs, 20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subjected to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reperfusion injury, then rTMS were applied to rTMS group (n = 10) at different time, while control group (n = 10) received no stimulation. A week later, MT and MEPs were evaluated again, as well as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infarct volume. The effects of rTMS and MCAO reperfusion injury on these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fter MCAO reperfusion, both MT level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increased, distinct focal infarction formed, and latency of MEP elongat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reased extent of MT and neurological scores of rats receiving rTM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5), as well as the infarct volumes reduced significantly(P < 0.05). But MEP was not affected by rTMS obviously. There was a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postinjury MT and infarct volume (r = 0.64, P < 0.05). Conclusion rTMS may facilitate neurofunction recovery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Postinjury MT could provide prognostic information after MCAO reperfusion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 motor threshold motor evoked potential
下载PDF
不同刺激频率与时间经穴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电流感觉阈值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娜 吴双 吕国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8-580,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频率与时间的经穴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电流感觉阈值(CPT)的影响。方法通过测量颏孔区和手臂区的电流感觉阈值评价经穴经皮神经电刺激的效用。对30例健康志愿受试者的合谷穴分次给予不同刺激时间和刺激频率的经皮神经电刺激,并... 目的分析不同频率与时间的经穴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电流感觉阈值(CPT)的影响。方法通过测量颏孔区和手臂区的电流感觉阈值评价经穴经皮神经电刺激的效用。对30例健康志愿受试者的合谷穴分次给予不同刺激时间和刺激频率的经皮神经电刺激,并测量同侧颏孔区和手臂区的电流感觉阈值。结果颏孔区电流感觉阈值升高。低频电刺激对慢痛(5 Hz CPT)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高频电刺激对快痛(250 Hz CPT)和慢痛均有抑制作用(P<0.05)。经皮神经电刺激的刺激频率(β=0.363)比刺激时间(β=0.274)对疼痛的抑制作用的影响更明显。结论经穴经皮神经电刺激确实可以影响特定反应区的感觉阈值,且治疗频率的选择比单纯延长治疗时间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电流感觉阈值 合谷穴 析因设计 回归分析 三叉神经痛 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E stimulation(TENS) 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 (CPT)
下载PDF
损毁或刺激垂体和下丘脑弓状核对大鼠痛觉调制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起亮 李金华 +1 位作者 周志菁 印其章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用局限性损毁和刺激垂体的方法,观察了垂体与下丘脑弓状核(ARC)在痛觉调制中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损毁垂体中间叶和前叶能降低基础痛阈,取消刺激ARC即刻出现的镇痛作用。刺激垂体的相同部位能提高基础痛阈,并出现有一定潜... 用局限性损毁和刺激垂体的方法,观察了垂体与下丘脑弓状核(ARC)在痛觉调制中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损毁垂体中间叶和前叶能降低基础痛阈,取消刺激ARC即刻出现的镇痛作用。刺激垂体的相同部位能提高基础痛阈,并出现有一定潜伏期的镇痛作用。这个镇痛作用能被损毁ARC所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调制 损毁 刺激 垂体 下丘脑 弓状核
下载PDF
三种中药提取物对电刺激大鼠皮层惊厥阈值的影响及抗戊四唑惊厥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玉玺 R.A.Voskuyl +2 位作者 H.Meinardi 孙晓飞 王明正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81-82,284,共3页
采用自动惊厥测定仪测定狼毒大戟、天南星、白蔹提取物的抗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和抗戊四唑惊厥作用的结果。3种中药提取物以10ml/kg(相当于原生药1.2g/kg)腹腔注射。结果:给药后狼毒大戟组惊厥阈值提高(118±29)μA,效果持续10天;天... 采用自动惊厥测定仪测定狼毒大戟、天南星、白蔹提取物的抗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和抗戊四唑惊厥作用的结果。3种中药提取物以10ml/kg(相当于原生药1.2g/kg)腹腔注射。结果:给药后狼毒大戟组惊厥阈值提高(118±29)μA,效果持续10天;天南星组提高(119±22)μA,效果持续7天;白蔹组提高(83±19)μA,效果持续5天。抗戊四唑惊厥实验:对照组的惊厥潜伏期为3.5min,狠毒大戟为7.5min,天南星为7.4min,白蔹为6.8min。除给药当天动物有轻度镇静作用外,未见其他毒副作用。实验结果提示3种药提取物不但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P<0.001),而且药效持续较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大戟 天南星 白蔹 惊厥 戊四唑
下载PDF
μ阿片样受体A118G基因多态性对男性手术患者电刺激痛觉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卫 张豪勇 +4 位作者 阚全程 常琰子 王中玉 袁静静 储勤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μ阿片受体基因A118G(OPRM1A118G)多态性对男性手术患者电刺激痛阈和耐痛阈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腹部手术男性患者132例,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OPRM1A118G多态性。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野生... 目的:探讨人类μ阿片受体基因A118G(OPRM1A118G)多态性对男性手术患者电刺激痛阈和耐痛阈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腹部手术男性患者132例,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OPRM1A118G多态性。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野生纯合子(A/A)(n=56)、突变杂合子(A/G)(n=60)和突变纯合子(G/G)(n=16)。采用电刺激测定3组患者痛阈和耐痛阈。结果:G等位基因频率为34.8%。3种基因患者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65,P=0.610)。3种基因型患者耐痛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36,P=0.025),G/G型患者耐痛阈高于A/A型和A/G型(P<0.05);A/G型耐痛阈高于A/A组(P<0.05)。结论:OPRM1A118G等位基因突变可提高男性手术患者电刺激痛的耐痛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阿片样受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电刺激 痛阈 耐痛阈 男性
下载PDF
肌电图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侯保秋 孙楹 +1 位作者 王新军 吴建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976-1979,共4页
目的比较肌电图法和观察肢动法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识别神经根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讨论肌电图法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2022年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全麻下,在术中对L_(2)~S_(1)神经根给予电... 目的比较肌电图法和观察肢动法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识别神经根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讨论肌电图法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2022年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全麻下,在术中对L_(2)~S_(1)神经根给予电刺激,分别利用肌电图法和肉眼观察肢动法来明确选择神经根,对有异常反应的后根给予适量切除,对正常神经根给予保留,同时保护患者大小便功能,术后定期随访,评价手术效果。结果肌电图出现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阈值(1.93±0.54)mA,而观察肢体震颤的最小刺激阈值(4.29±0.75)mA,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电话随访,了解到患者术后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未出现监测部位感染,下肢麻木、沉重感或者高热等并发症,一般1个月内可自行消失。功能改善率高达96%,未见大小便失禁。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用肌电图方法对异常神经根的识别,以及对保护患者正常生理功能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 肌电图法 肢动法 脊神经后根切断 电刺激 阈值
下载PDF
小儿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刺激域电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开文 李建华 张传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46-747,共2页
目的在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定位下小儿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对刺激域电流进行分析。方法 78例拟行上肢手术患儿,PNS 定位下行经肌间沟臂从神经阻滞,根据刺激域电流对样本行 Q 型分层聚类分析,比较类间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刺激... 目的在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定位下小儿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对刺激域电流进行分析。方法 78例拟行上肢手术患儿,PNS 定位下行经肌间沟臂从神经阻滞,根据刺激域电流对样本行 Q 型分层聚类分析,比较类间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刺激域电流、获得终点时间及神经阻滞效果。结果将样本分成2类:第1类35例,刺激域电流范围0.38~0.50 mA;第2类43例,刺激域电流范围0.20~0.37 mA。类间刺激域电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 PNS 定位下小儿经肌间沟臂从神经阻滞中,刺激域电流在0.20~0.50 mA 范围内,可获得满意的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阻滞 刺激 域电流
下载PDF
不同剂量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配伍对大鼠抗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及癫痫患者血清药物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温灿媚 刘玉玺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配伍对大鼠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的影响及部分临床患者的血清药物浓度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大鼠抗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模型,按卡马西平40mg/kg+丙戊酸镁90mg/kg,卡马西平20mg/kg+丙戊酸镁68mg/kg,卡马西平10mg/...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配伍对大鼠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的影响及部分临床患者的血清药物浓度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大鼠抗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模型,按卡马西平40mg/kg+丙戊酸镁90mg/kg,卡马西平20mg/kg+丙戊酸镁68mg/kg,卡马西平10mg/kg+丙戊酸镁45mg/kg的高中低剂量配伍的药物组及假阳性对照组给药10次后,观察大鼠惊厥阈值动态变化趋势和血药浓度,并对部分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的血清药物浓度关系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各组大鼠末次给药前30min,高剂量组惊厥阈值高于中低剂量,各时间点不同剂量联合用药组惊厥阈值比较无明显差异。动物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显示,给药剂量越高,其峰浓度越高,但低剂量组的血药浓度仍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三种不同剂量组的抗癫痫作用均在给药后30min开始起效,4h达高峰,维持抗惊厥作用12h,且其抗惊厥作用逐渐达峰,又逐渐下降,期间波动不大。临床观察组中原用卡马西平治疗者在添加小剂量丙戊酸镁,原用丙戊酸镁治疗者在添加小剂量卡马西平后,添加药物对患者的血药浓度影响不大。结论不同剂量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镁配伍在大鼠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测定模型的抗惊厥作用无明显差异,其血药浓度随剂量的升高而升高。不同剂量的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镁配伍对患者血清药物浓度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丙戊酸 电刺激 惊厥阈值 血药浓度
下载PDF
高频双向电刺激下无髓神经模型传导阻断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茜 赵守国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5年第2期156-160,207,共6页
目的:神经纤维异常兴奋会造成许多功能障碍疾病,因此,研究无髓神经纤维受到电刺激时动作电位的传播规律及传导阻断情况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本文基于 Hodgkin-Huxley模型,在高频双向电刺激下研究无髓神经纤维的阻断阈... 目的:神经纤维异常兴奋会造成许多功能障碍疾病,因此,研究无髓神经纤维受到电刺激时动作电位的传播规律及传导阻断情况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本文基于 Hodgkin-Huxley模型,在高频双向电刺激下研究无髓神经纤维的阻断阈和阻断机制,并提出一种电刺激结束后轴突恢复初始状态的时间测量方法。结果电刺激下直径大的神经纤维先被阻断,直径小的神经纤维后被阻断,并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阻断阈在12~16 kHz时达到峰值。阻断电极处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的持续开放造成神经纤维的传导阻断。电刺激结束后,神经纤维恢复初始状态的时间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无髓神经纤维的阻断机制以及电刺激结束后神经纤维恢复初始状态的时间与电刺激频率的关系,这些结果将为相关动物实验和功能电刺激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无髓神经 传导阻断 阻断阈 恢复时间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视力客观检查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光华 郑小伟 +2 位作者 田沛源 杜成航 张四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共10页
视觉诱发电位(VEP)是视觉受刺激后,在大脑视觉皮质所产生的电信号,可通过在头皮上的电极进行采集并进行信号分析。VEP为视力检查,尤其是不能说话的婴儿、智力低下或装病的成年人以及患有各种视觉障碍的患者的视力检查,提供了客观且定量... 视觉诱发电位(VEP)是视觉受刺激后,在大脑视觉皮质所产生的电信号,可通过在头皮上的电极进行采集并进行信号分析。VEP为视力检查,尤其是不能说话的婴儿、智力低下或装病的成年人以及患有各种视觉障碍的患者的视力检查,提供了客观且定量的方法。针对VEP视力检查技术,从脑电设备平台、视觉刺激范式、实验参数设置、视力阈值判定算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比较,并且发现:在脑电设备平台方面,目前研究几乎全部采用只能在实验室环境下使用的专用脑机接口系统,缺失可面向广泛用户使用的临床设备;在刺激范式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光栅和棋盘格图案,振荡收缩扩张的同心环刺激范式显示了优异的抗疲劳性和低对比敏感性;在实验参数设置方面,7.5 Hz和1 Hz的稳态和瞬态VEP时间频率、中度数值的亮度和对比度、3~30周/(°)的空间频率范围更多地被采用;在视力阈值判定算法方面,最常用的是线性外推法和最小尺寸法;在临床应用方面,VEP技术主要应用于儿童视力发育评估和多种视觉疾病的视力客观检查。文献综述表明:VEP视力检测技术急需制定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使其能有更广泛、更快速的应用,使VEP乃至电生理学在视觉功能检测与诊断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视觉诱发电位 视力检查 刺激范式 阈值判定
下载PDF
含水富有机质页岩重复升温热激增渗实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游利军 李鑫磊 +2 位作者 康毅力 陈明君 郝志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32,共13页
水力压裂可提高页岩气井产量,但改造尺度多集中于毫米级裂缝,难以沟通微纳孔隙和天然微裂缝,且压后大量压裂液滞留易形成水相圈闭损害,阻碍气体多尺度传输。选取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模拟水力压裂后页岩储层热处理,开... 水力压裂可提高页岩气井产量,但改造尺度多集中于毫米级裂缝,难以沟通微纳孔隙和天然微裂缝,且压后大量压裂液滞留易形成水相圈闭损害,阻碍气体多尺度传输。选取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模拟水力压裂后页岩储层热处理,开展了加热速率为5℃/min干燥页岩重复升温与加热速率为10℃/min含水页岩重复升温热激实验,监测了富有机质页岩加热过程中颜色、质量、渗流能力和纵横波速率。研究表明,加热过程中富有机质页岩表观颜色变浅;干燥页岩在600~700℃渗透率改善较为明显,渗透率增加了3~5倍;含水页岩渗透率在加热至200~300℃时显著提高,纵横波速率整体呈降低的趋势,降低幅度比干燥页岩更大。水岩相互作用、热蒸气压和加热速率引发的空间应力是降低含水页岩热致裂增渗阈值温度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气体渗透率 热激 增渗 阈值温度
下载PDF
损毁和刺激垂体对大鼠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起亮 李金华 +2 位作者 周志菁 张晓菲 印其章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40-243,共4页
采用局限性损毁和刺激垂体的方法,以行为测痛为指标,观察大鼠垂体在痛觉调节中的作用以及地塞米松(Dex)对其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损毁垂体中间叶(IL)及邻近的前叶(AL),大鼠痛阈明显低于手术前的痛阈(P<0.01)。... 采用局限性损毁和刺激垂体的方法,以行为测痛为指标,观察大鼠垂体在痛觉调节中的作用以及地塞米松(Dex)对其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损毁垂体中间叶(IL)及邻近的前叶(AL),大鼠痛阈明显低于手术前的痛阈(P<0.01)。电刺激垂体的上述同样部位,大鼠痛阈明显高于手术前的基础值及自身假刺激值(P<0.001)。经Dex处理的动物,电刺激垂体不再引起痛阈升高。结果表明,大鼠垂体IL及靠近IL的AL与痛觉调节有关,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垂体β—内啡肽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毁 垂体 刺激 痛觉 调节 痛阈
下载PDF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人体外周神经刺激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莹 林意群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771-776,共6页
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的时变梯度场对人体外周神经的刺激作用为磁共振扫描带来潜在危险,不容忽视。目的:引入一种新方法预测磁共振成像系统对人体的外周神经刺激。方法:用现今普遍应用于临床的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设计多个不同单梯度轴... 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的时变梯度场对人体外周神经的刺激作用为磁共振扫描带来潜在危险,不容忽视。目的:引入一种新方法预测磁共振成像系统对人体的外周神经刺激。方法:用现今普遍应用于临床的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设计多个不同单梯度轴和多梯度轴组合的测试组,对35名志愿者进行临床实验测试扫描。通过逐步增强梯度线圈的磁场强度直到志愿者发生任何轻微的神经刺激感知来测定每个志愿者的个体刺激域值,最后通过求所有志愿者在所有测试组中的刺激域值的平均值得出系统梯度线圈的刺激域值,将实验数据与新方法中的安全模型计算值进行线性拟合及对比,结果:显示实验值与根据新方法安全模型的计算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虽然安全模型的计算值处于比较保守的水平,但我们认为此方法与其安全模型仍然对预测磁共振成像系统对人体的外周神经刺激有着科学且实用的意义,非常适合应用于实际磁共振产品系统安全测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系统 外周神经刺激 刺激域值 梯度组合 安全模型
下载PD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extrinsic factors influencing electrical excitability in neuronal networks: Voltage Threshold Measurement Method(VTMM)
15
作者 Shuai An Yong-Fang Zhao +1 位作者 Xiao-Ying Lu Zhi-Gong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026-1035,共10页
The electrical excitability of neural networks is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Effective and simple methods are required to objec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such factors, incl... The electrical excitability of neural networks is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Effective and simple methods are required to objec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such factors, including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and pharmaceutical dosage.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introduce ‘the voltage threshold measurement method', which is a new method using microelectrode arrays that can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electrical excitability of neural networks. We sought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acy of the method by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acetylcholine, ethanol, and temperature on hippocampal neuronal networks and hippocampal brain slices. First, we determined the voltage of the stimulation pulse signal that elicited action potentials in the two types of neural networks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Second, we obtained the voltage thresholds for the two types of neural networks unde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cetylcholine, ethanol, and different temperatures. Finally, we obta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tage threshold and the three influential factors.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ormal voltage thresholds of the hippocampal neuronal network and hippocampal slice preparation were 56 and 31 m V, respectively. The voltage thresholds of the two types of neural networks were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acetylcholine concentration, and had an exponential dependency on ethanol concentration. The curves of the voltage threshold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edium for the two types of neural networks were U-shaped. The hippocampal neuronal network and hippocampal slice preparations lost their excitability whe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edium decreased below 34 and 33°C or increased above 42 and 43°C,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voltage threshold measurement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simple for examining the performance/excitability of neuronal net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threshold voltage microelectrode array electrical excitability of neural networks ACETYLCHOLINE ALCOHOL temperature hippocampal neuronal network hippocampal slic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ction potential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Feasibility of Atrial AutoCaptureTM to Detect Atrial Evoked Response: Experience from 102 Patients Implanted with Dual-chamber Pacemakers
16
作者 Hai-Long Si Qin Qin +6 位作者 Bing-Rang Zhao Gang Chen Ya-Ru Lu Lu Kou Jing-Yu Yang Wen-Hua Lin Zi-Wen Re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411-1417,共7页
Background: Atrial AutoCaptureTM (ACapTM) was a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hat confirmed atrial capture by analyzing evoked response (ER) with a new method - paced depolarization integral ER detection- and op... Background: Atrial AutoCaptureTM (ACapTM) was a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hat confirmed atrial capture by analyzing evoked response (ER) with a new method - paced depolarization integral ER detection- and optimized energy output to changes in the stimulation threshol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performance ofACapTM function. 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nonrandomized two-center study. Between November 2008 and August 2014, 102 patients were enrolled from two different institutions. Data were collected by case report forms at enrollment, hospital discharge, and in-office follow-ups scheduled at 1, 2, 3, 6, and 12 months postimplantation. Results: Ambulatory ACapTM function started to become available for 20.6% of patients at 1 day, then progressed to 30.4% at 7 days, 38.6% at 1 month, 41.6% at 2 months, 47.5% at 3 months, 53.5% at 6 months, and 63.4% at 1 year. The cause of the unsuccessful attempts to perform ACapTM threshold was ER/polarization 〈2:1. Availability for SD, BND, and HOCM indications had shown better results than AVB indication. For SD indication cases, feasi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for SD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AF) than SD without pAF (78.4% vs. 35.0% at 1 year, n = 71, P 〈 0.001). At each stage of the clinical follow-ups, there had been a strict correlation between ACapTM measurements and those conducted manually with P 〈 0.001 (n = 299). Conclusions: It has been concluded that ACapTM function was safe and effective to confirm atrial threshold and reduce energy output automatically. ACapTM function is unavailable for some patients at early stages of the implantation; however, availability has been progressively increasing during follow-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CAPTURE PACEMAKER PACING stimulation threshold
原文传递
外部电场作用下的视神经纤维兴奋性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红 隋晓红 +1 位作者 李孟辉 李丽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4-584,共11页
基于刺入式电极的视神经视觉假体,为盲人的视觉修复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了对该视神经假体的电刺激策略和微电极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基于真实的电极结构,在COMSOL软件中建立刺入式微电极的外部电场仿真模型,并将其与利用NEURNO软件实现的... 基于刺入式电极的视神经视觉假体,为盲人的视觉修复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了对该视神经假体的电刺激策略和微电极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基于真实的电极结构,在COMSOL软件中建立刺入式微电极的外部电场仿真模型,并将其与利用NEURNO软件实现的神经纤维双层电缆模型结合,系统地研究电极与视神经纤维的相对位置、电刺激脉冲宽度以及电极几何结构的改变对视神经纤维兴奋阈值的影响。不同电极位置、刺激脉宽刺激下阈值变化规律的仿真结果,与以往报道的动物实验和仿真实验结果相符,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根据仿真结果,对刺入式视神经假体中刺激脉宽的选择和电极几何结构的设计,建议如下:窄脉宽刺激有利于降低能量消耗;电极锥度的设计要在满足电极力学特性及易于植入视神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小,以降低纤维兴奋的阈值;电极的暴露面积越小,纤维兴奋所需的电流阈值越低,但电荷密度阈值越高;较低的电流阈值有利于减少能量消耗,但过高的电荷密度阈值却容易造成组织损伤,因此电极暴露面积的设计需要在耗能与安全性之间进行综合考虑。电极绝缘层厚度的改变对视神经纤维的兴奋阈值没有明显的影响,但从电极插入的难易考虑,应尽可能减小绝缘层厚度。以上结果对人体其他部位神经纤维的电刺激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假体 微电极的电场仿真模型 视神经纤维 双层电缆多室模型 刺激阈值
下载PDF
正常听力婴幼儿chirp-ABR检测反应参数参考值范围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香林 李楚凌 王远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4期20-23,40,共5页
目的分析正常听力婴幼儿chirp-ABR检测反应参数,探索建立chirp-ABR检测各项反应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选择40例(80耳)听力正常婴幼儿,分为A组(3月龄)、B组(6月龄)、C组(1周岁)、D组(3周岁)各10例(20耳)。分别采用CE-chirp及click... 目的分析正常听力婴幼儿chirp-ABR检测反应参数,探索建立chirp-ABR检测各项反应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选择40例(80耳)听力正常婴幼儿,分为A组(3月龄)、B组(6月龄)、C组(1周岁)、D组(3周岁)各10例(20耳)。分别采用CE-chirp及click刺激声进行ABR检测,观察ABR波形辨认率,测出Ⅴ波反应阈,获得不同刺激声强度下Ⅴ波的振幅及Ⅲ波、Ⅴ波潜伏期;对所得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当使用80分贝nHL的辨认率刺激强度时,对于chirp-ABRⅠ、Ⅲ、Ⅴ波的辨认率分别为36%、94%、100%,click-ABRⅠ、Ⅲ、Ⅴ波波形辨认率均为100%;(2)各年龄组click-ABR Ⅴ波反应阈值均高于chirp-ABR,但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阈值均小于30dB nHL,属于正常范围);(3)在不同刺激声强度下chirp-ABR检测Ⅴ波振幅均高于click-ABR检测Ⅴ波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同一年龄组,相同刺激声强度下,chirp-ABR检测Ⅲ波、Ⅴ波潜伏期较click-ABR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irp-ABR检测具有Ⅰ波辨认率低,Ⅲ波、Ⅴ波潜伏期短,Ⅴ波振幅大,Ⅴ波反应阈值与click-ABR相关性好等特点,临床应用于婴幼儿听力检测应注意这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性脑干反应 chirp刺激声 潜伏期 振幅 反应阈值
下载PDF
电极刺激大鼠室旁核区对痛阈的影响
19
作者 邱承海 亢国英 +1 位作者 王桐梅 崔存德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10-13,101,共5页
在12只大白鼠室旁核区埋藏刺激电极,用行为测痛方法观察刺激室旁核区痛阈的变化。电刺激室旁核区痛阈明显升高,停止刺激后仍持续一段时间。说明室旁核区参与痛觉调制。
关键词 电刺激室旁核区 痛阈 痛觉调制
下载PDF
脉冲参数对激活动作电位强度阈值影响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成祥 王淑慧 +2 位作者 吴浩 张媛媛 王恩照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51-1460,共10页
电刺激激活神经元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强度阈值)与所施加脉冲的参数有关。然而,目前学者大多关注于刺激脉宽对强度阈值的影响,而频率作为重要刺激参数,其对强度阈值的影响鲜有报道。为此,基于HH模型和电缆模型,建立神经元动作电位... 电刺激激活神经元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强度阈值)与所施加脉冲的参数有关。然而,目前学者大多关注于刺激脉宽对强度阈值的影响,而频率作为重要刺激参数,其对强度阈值的影响鲜有报道。为此,基于HH模型和电缆模型,建立神经元动作电位传输模型,在初步探索电脉冲刺激激活神经元动作电位阈值效应的基础上,系统探讨脉冲宽度、频率对该强度阈值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刺激强度大于强度阈值时,动作电位激活并沿神经元轴向传导,轴向各处动作电位仅时延不同;当刺激强度小于该强度阈值时,无动作电位产生,轴向各处跨膜电位受外部刺激影响产生波动,且距离刺激点越远,波动越小。当刺激脉宽较宽(>3 ms)、频率较低(<100 Hz)时,电刺激激活动作电位的强度阈值几乎不随刺激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当脉宽较窄(<3 ms)时,脉宽越宽,该强度阈值越低,且在对数坐标轴中随脉宽的增加线性下降;当频率较高(>300 Hz)时,频率对强度阈值的影响与脉宽相似,强度阈值随频率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且在对数坐标轴中为线性降低。该研究可为后续电刺激疗法中脉冲发生器的设计和神经调控技术中刺激参数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阈值 动作电位 跨膜电位 HH模型 电缆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