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麻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被引量:16
1
作者 蔡永萍 于力文 +1 位作者 张鹤英 陈帮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5-446,共2页
目的 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快速繁殖成米麻作为种麻 ,为寻找出一条简便可行的快繁天麻种麻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天麻块茎或茎尖无菌离体培养 ,米麻块茎诱导培养基为 1/2 MS+6 - BA1mg/L+NAA0 .5mg/L +香蕉 5 0 mg/L ;箭麻茎尖诱导... 目的 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快速繁殖成米麻作为种麻 ,为寻找出一条简便可行的快繁天麻种麻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天麻块茎或茎尖无菌离体培养 ,米麻块茎诱导培养基为 1/2 MS+6 - BA1mg/L+NAA0 .5mg/L +香蕉 5 0 mg/L ;箭麻茎尖诱导培养基为 1/2 MS+6 - BA 2 mg/L +NAA 0 .2 mg/L。结果 小米麻经 5 0 d无菌培养后开始生长出新米麻 ,70 d后原小米麻块茎上生长出多个分枝的新米麻 ;箭麻茎尖超过 140 d组织培养 ,茎尖分化、诱导形成原球茎 ,超过 16 0 d培养原球茎长大并开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块茎 茎尖 组织培养 原球茎
下载PDF
不同木薯品种茎叶可溶性糖与块根淀粉积累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会鲜 罗兴录 +5 位作者 袁圣勇 刘兴淋 黄以致 杨鑫 郭雅静 樊吴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2-979,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木薯品种茎叶可溶性糖与块根淀粉积累特性,为木薯的高产栽培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和高淀粉木薯品种辐选01为材料,在块根形成初期(植后70~80d))、形成中期(植后90-100d)、... 【目的】研究不同木薯品种茎叶可溶性糖与块根淀粉积累特性,为木薯的高产栽培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和高淀粉木薯品种辐选01为材料,在块根形成初期(植后70~80d))、形成中期(植后90-100d)、块根膨大初期(植后120~130d)、膨大中期(植后150~160d)和块根成熟期(植后235~245d)分别测定两个木薯品种的茎叶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分析茎叶可溶性糖含量和块根淀粉积累间的关系。【结果】两个木薯品种的茎叶可溶性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在块根形成中期以前表现为华南124〉辐选01,块根形成中期以后表现为辐选01〉华南124。在木薯的整个生育期,辐选0l的淀粉合成量和淀粉合成速率均大于华南12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辐选01茎叶中还原糖、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茎秆的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华南124茎叶还原糖、可溶性糖、叶片蔗糖含量均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但均未达显著水平。【结论】木薯茎叶可溶性糖对块根淀粉积累有重要作用,其中茎秆对可溶性糖的运转能力是影响淀粉合成的关键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块根 可溶性糖 淀粉积累
下载PDF
“彩色马铃薯”块茎花色苷分子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静 赵昶灵 郭华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4期719-725,共7页
"彩色马铃薯"是指块茎的"皮"和/或"肉"为红、紫、蓝或橙色的马铃薯,其块茎"皮"和"肉"变化多端的着色模式源于花色苷的积累,块茎各种颜色在根本上由花色素决定。在"彩色马铃薯&q... "彩色马铃薯"是指块茎的"皮"和/或"肉"为红、紫、蓝或橙色的马铃薯,其块茎"皮"和"肉"变化多端的着色模式源于花色苷的积累,块茎各种颜色在根本上由花色素决定。在"彩色马铃薯"块茎中已发现6种花色素,即矮牵牛色素、花葵素、锦葵色素、芍药色素、花青素和花翠素;不同颜色块茎所含的花色素种类不同,同一颜色块茎所含花色素种类也可能不同;紫色块茎所含的花色素种类最为多样化。"彩色马铃薯"块茎的各种花色素一般在C3位经过氧-糖苷键实现1个芸香糖基取代,在苷元的C5位,要么以氧-糖苷键实现单葡萄糖基取代,要么不发生取代。"彩色马铃薯"块茎花色苷常在花色素C3位二糖取代基上或在C5位的单糖取代基上进一步发生反式单酰基取代,实现酰基取代的酚酸多为对香豆酸,其次为阿魏酸和咖啡酸。"彩色马铃薯"块茎矮牵牛素、锦葵色素、花葵素和芍药色素的对香豆酸酰化衍生物的惯用名分别为"petanin","malvanin","pelanin"和"peonanin"。本文可以为"彩色马铃薯"块茎颜色呈现的机理探索及其花色苷的分子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马铃薯” 块茎 花色苷 分子结构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长山药块茎膨大进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石正太 赵振安 +5 位作者 贾惊涛 徐宗刚 张鹏飞 崔玉兰 段振凤 马用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9-31,共3页
通过连续3年挖取长山药块茎调查结果,山药块茎5月中旬~6月上旬为膨大始期,6月中旬~7月中旬为膨大初期,7月下旬~9月上旬为膨大盛期,9月中旬~10月上旬为膨大后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长山药 块茎 膨大进程 山药
下载PDF
密度及密度调控方式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磊 田静儇 +4 位作者 于洪涛 李功轶 邰枫 张亮 邢阳洋 《中国马铃薯》 2018年第6期345-350,共6页
2014和2015年分别以‘尤金’和‘克新13号’原种为供试材料,‘尤金’设置6,9和12穴/m^2播种密度及1或3个主茎/穴,‘克新13号’设置6,8和10穴/m^2播种密度及1或2个主茎/穴处理,研究密度及密度调控方式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每... 2014和2015年分别以‘尤金’和‘克新13号’原种为供试材料,‘尤金’设置6,9和12穴/m^2播种密度及1或3个主茎/穴,‘克新13号’设置6,8和10穴/m^2播种密度及1或2个主茎/穴处理,研究密度及密度调控方式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每穴主茎数相同时,播种密度由6穴/m^2增加到10穴/m^2(‘克新13号’)或12穴/m^2(‘尤金’)时: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显著增加,比叶重(Specific leaf area,SLA)显著降低(P <0.05);单位面积播种穴数的增加仅显著增加了‘克新13号’单主茎处理的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P <0.05)。播种穴数相同时,‘克新13号’随着每穴主茎数由1个增加到2个,6和8穴/m^2处理的株高显著增加,8穴/m^2的SLA显著降低(P <0.05);不同播种密度下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均随每穴主茎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 <0.05);‘尤金’随着每穴主茎数由1个增加到3个时,各处理株高均显著增加,茎粗显著降低(P <0.05);且6穴/m^2处理和12穴/m^2处理LAI显著增加,SLA显著降低(P <0.05),9和12穴/m^2的总产量及12穴/m^2的商品薯产量随每穴主茎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 <0.05)。在试验条件下,6~8穴/m^2,2主茎/穴适于‘克新13号’获得较高的块茎产量和商品薯产量,6穴/m^2,3主茎/穴适于‘尤金’获得较高的块茎产量和商品薯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播种密度 主茎数 农艺性状 块茎产量
下载PDF
蛋白质在二倍体马铃薯中的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邱彩玲 李勇 +1 位作者 白雅梅 吕文河 《中国马铃薯》 2006年第2期65-67,共3页
马铃薯蛋白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以9个二倍体马铃薯品系(Solanum phureja-S.stenotomum杂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蛋白质在茎、叶、块茎中的分布及相关性。结果表明:以干、鲜重为基础的叶片蛋白质含量都极显著高于块茎和茎秆... 马铃薯蛋白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以9个二倍体马铃薯品系(Solanum phureja-S.stenotomum杂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蛋白质在茎、叶、块茎中的分布及相关性。结果表明:以干、鲜重为基础的叶片蛋白质含量都极显著高于块茎和茎秆,茎秆含量最低;以干重为基础时,叶片与茎秆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以鲜重为基础时,叶片与块茎和茎秆蛋白质含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体马铃薯 粗蛋白质 叶片 茎秆 块茎
下载PDF
莱芜生姜根状茎再生植株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承永 盖树鹏 王玉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02年第1期16-17,共2页
以莱芜生姜的根状茎为外植体 ,研究了利用根状茎再生植株的适宜培养基及影响其分化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以MS附加BA 3 0mg/L和NAA 0 6mg/L的培养基根状茎分化率最高 ,可达 6 9 4 %。用催芽 30天左右的根状茎再生率最高。外植体接... 以莱芜生姜的根状茎为外植体 ,研究了利用根状茎再生植株的适宜培养基及影响其分化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以MS附加BA 3 0mg/L和NAA 0 6mg/L的培养基根状茎分化率最高 ,可达 6 9 4 %。用催芽 30天左右的根状茎再生率最高。外植体接种密度以 4块 /瓶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生姜 根状茎 再生植株 培养基 姜瘟 转基因育种
下载PDF
仙客来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桂琴 阎永庆 吴秀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94-398,共5页
仙客来营养器官的解剖试验表明 ,仙客来种子萌发后 ,主根早期停滞发育 ,由下胚轴膨大具有茎结构特征的块茎 ,随着发育产生异常结构 ,致使块茎不断长大。在块茎下端产生不定根 ,构成须根系 ,每条根均由表皮、皮层、中柱三部组成。在块茎... 仙客来营养器官的解剖试验表明 ,仙客来种子萌发后 ,主根早期停滞发育 ,由下胚轴膨大具有茎结构特征的块茎 ,随着发育产生异常结构 ,致使块茎不断长大。在块茎下端产生不定根 ,构成须根系 ,每条根均由表皮、皮层、中柱三部组成。在块茎上端可产生一至数个不定芽形成短缩茎。其上丛生叶与花。解剖学研究表明 ,块茎、短缩茎和花柄均为茎的结构 ,叶片肥厚、健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客来 营养器官 块茎 解剖结构
下载PDF
毛脉蓼系统分类位置的修订 被引量:4
9
作者 刚爱书 蔡霞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2-749,共8页
在《中国植物志》以及各地方植物志中关于毛脉蓼Polygonum ciliinerve(Nakai)Ohwi的分类位置还存在争议,鉴于此,本研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常规石蜡切片以及表皮离析方法对毛脉蓼的营养和繁殖器官进行了观察,并对毛脉蓼的系统分类位置... 在《中国植物志》以及各地方植物志中关于毛脉蓼Polygonum ciliinerve(Nakai)Ohwi的分类位置还存在争议,鉴于此,本研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常规石蜡切片以及表皮离析方法对毛脉蓼的营养和繁殖器官进行了观察,并对毛脉蓼的系统分类位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毛脉蓼的主要药用部位是块茎,而不是块根,且来源于匍匐茎节上的腋芽或者顶芽;叶的上表皮细胞近长方形,下表皮浅波状,叶上、下面沿叶脉均具乳头状突起,且其叶上、下表皮均具多数腺毛;叶主脉中5个维管束呈一轮分布,叶柄横切面具10个维管束,其中7个小的排成一圈,1个较大的维管束位于沟槽近中央的部位,而另2个小的维管束位于沟槽两侧的突起中;果皮的微形态为孔穴状纹饰,种子横切面为三棱形。由于这些结构与何首乌P.multiflorum都有显著的差异,尤其二者的药用部位在形态发生和结构特征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故建议将毛脉蓼作为一个独立的种,而非何首乌的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脉蓼 器官 形态 解剖 块茎 系统位置
下载PDF
宝坻山药种植方式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树和 赵冰 +2 位作者 杨连志 哈德卿 黄玲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29-31,共3页
通过对宝坻山药进行高畦种植、平畦种植、低畦种植(对照)和打沟种植4种种植方式的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打沟种植宝坻山药虽然块茎产品最长,产量较高,但由于产品畸形率较高,不适宜在该地区使用;相对于高畦种植宝坻山药来说,平畦种植和低畦... 通过对宝坻山药进行高畦种植、平畦种植、低畦种植(对照)和打沟种植4种种植方式的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打沟种植宝坻山药虽然块茎产品最长,产量较高,但由于产品畸形率较高,不适宜在该地区使用;相对于高畦种植宝坻山药来说,平畦种植和低畦种植的山药块茎产量较低、品质较差,不适宜使用;高畦种植是比较适宜的宝坻山药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坻山药 种植方式 块茎
下载PDF
天津山药种植模式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树和 赵冰 +2 位作者 杨雅婷 郑久明 哈德卿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06X期27-28,共2页
通过对天津宝坻山药进行高畦种植、平畦种植、低畦种植(对照)和打沟种植4种种植方式的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打沟种植宝坻山药虽然块茎产品最长,产量较高,但由于产品畸形率较高,不适宜在该地区使用;相对于高畦种植宝坻山药来说,平畦种植和... 通过对天津宝坻山药进行高畦种植、平畦种植、低畦种植(对照)和打沟种植4种种植方式的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打沟种植宝坻山药虽然块茎产品最长,产量较高,但由于产品畸形率较高,不适宜在该地区使用;相对于高畦种植宝坻山药来说,平畦种植和低畦种植的山药块茎产量较低、品质较差,不适宜使用;高畦种植是比较适宜的宝坻山药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宝坻山药 种植方式 块茎
下载PDF
密度调控方式对马铃薯块茎大小调控功能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静儇 孙磊 +3 位作者 于洪涛 毕诗婷 张泽钰 邰枫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5-640,共6页
2014年和2015年分别以尤金和克新13号脱毒原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6万穴/hm^2、9万穴/hm^2、12万穴/hm^2播种穴数和1、3个主茎/穴(2014年)以及6万穴/hm^2、8万穴/hm^2、10万穴/hm^2播种穴数和1、2个主茎/穴(2015年)等... 2014年和2015年分别以尤金和克新13号脱毒原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6万穴/hm^2、9万穴/hm^2、12万穴/hm^2播种穴数和1、3个主茎/穴(2014年)以及6万穴/hm^2、8万穴/hm^2、10万穴/hm^2播种穴数和1、2个主茎/穴(2015年)等处理,研究密度调控方式对马铃薯块茎大小分布及产量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播种穴数或单穴主茎数都将增加30~150 g的块茎产量,降低150 g以上的块茎产量。早熟品种尤金的种薯生产采用12万穴/hm^2、3主茎/穴的播种方式,并于苗后60 d左右收获,可获得较高150 g以下块茎产量;商品薯生产采用6万穴/hm^2、3主茎/穴的播种方式可获得较高商品薯产量。中晚熟品种克新13号的种薯生产采用8万穴/hm^2、2主茎/穴的播种方式,苗后80 d左右收获,可获得较高150 g以下块茎产量;商品薯生产采用6万穴/hm^2、2主茎/穴的播种方式可获得较高商品薯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播种穴数 主茎数 密度调控 块茎大小
下载PDF
油莎豆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衍霖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1年第2期32-33,共2页
针对油莎豆的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和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莎草科植物 油莎豆 生育期 块茎 TVS饮料 栽培技术 经济价值
下载PDF
pH对马铃薯‘转心乌’块茎花色苷颜色变化及降解速率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昶灵 董志渊 +2 位作者 陈疏影 刘福翠 郭华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97-2004,共8页
用分光光度法在体外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马铃薯‘转心乌’块茎花色苷颜色呈现和降解速率的变化,以探讨马铃薯‘转心乌’块茎颜色呈现的机理。结果显示:在pH2.0时,该花色苷呈现最强烈的红色。随着pH从0增加到13.0,该花色苷在可见光区的... 用分光光度法在体外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马铃薯‘转心乌’块茎花色苷颜色呈现和降解速率的变化,以探讨马铃薯‘转心乌’块茎颜色呈现的机理。结果显示:在pH2.0时,该花色苷呈现最强烈的红色。随着pH从0增加到13.0,该花色苷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λvis max)依次出现红移、蓝移,然后消失,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值(Aλvis max)呈现为一条单峰曲线,峰值在pH2.0处。当原始pH值被恢复到2.0后,如果原始pH小于或等于5.0,花色苷的红色均被恢复得更浓烈,λvis max不同程度地趋向537nm,Aλvis max增加;如果原始pH大于或等于6.0,花色苷的红色根本不能被恢复,λvis max几乎不变,Aλvis max仍然维持低水平。在15℃、黑暗中,该花色苷在pH0~5.0条件下均随时间推移而降解,在pH2.0时的降解速度最慢;当pH小于或等于3.0时,该花色苷总体上降解缓慢,而且降解过程基本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转心乌’块茎花色苷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光谱和在15℃、黑暗中的降解速度均具pH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转心乌’ 块茎 花色苷 颜色 降解 不同pH条件
下载PDF
甘薯茎叶生长与块根膨大的相关性及提高产量的途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樊龙卿 端木通知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1997年第2期24-26,37,共4页
通过对甘薯茎叶生长与块根膨大相关性的研究,掌握甘薯茎叶长消及块根膨大的规律抓住有利时机,加强田间管理,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关键词 茎叶 块根 相关性 产量
下载PDF
块茎类播种机的设计
16
作者 仲臣臣 孙广收 +1 位作者 李玉红 张光腾 《价值工程》 2021年第36期130-132,共3页
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针对块茎类农作物的播种问题,为提高块茎类作物的播种效率,采用拖拉机作为动力的设计原理,将播种机与拖拉机进行连接,利用拖拉机后边的转轴作为动力源带动播种机实现运动。主架与播种单元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提高了... 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针对块茎类农作物的播种问题,为提高块茎类作物的播种效率,采用拖拉机作为动力的设计原理,将播种机与拖拉机进行连接,利用拖拉机后边的转轴作为动力源带动播种机实现运动。主架与播种单元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提高了单元和主架之间的装拆和维修。料斗安装在传送链上且穿过播种箱,保证每个料斗中所有种子,有利于提高农户的播种效率,减低农户的种植成本,增加综合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茎 播种机 设计
下载PDF
条叶角盘兰生物量分配与块茎生物量估测模型
17
作者 陈世军 韦美玉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7-49,共3页
采用样本全收获法测量条叶角盘兰(Herminium balleyi)的生物量,同时以基径为变量建立药用部分块茎的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在条叶角盘兰生物量构成中,块茎所占的比例最高,为39%左右;所建立的块茎生物量估测模型中,二项式模型的判定... 采用样本全收获法测量条叶角盘兰(Herminium balleyi)的生物量,同时以基径为变量建立药用部分块茎的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在条叶角盘兰生物量构成中,块茎所占的比例最高,为39%左右;所建立的块茎生物量估测模型中,二项式模型的判定系数R2值最高,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叶角盘兰 生物量 块茎 估测模型
下载PDF
探寻、创造与超越基于“游牧”思想、解构思想下的断片研究方法
18
作者 杨小旭 《西南教育论丛》 2009年第3期9-12,共4页
教育研究方法需要不断地创新,后现代主义强调一种不连续性,片断性,如德勒兹关于块茎的思想、德里达对‘在场’的解构以及洛奇对后现代不连续写作模式的倡导,是断片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块茎 断片 解构 断片研究方法
下载PDF
影响麦冬产量的主要性状探讨
19
作者 马国佐 《绵阳农专学报》 1989年第4期27-29,共3页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每窝叶数控制在130~160片,单位面积内个体分枝数5个以上迟80%,单株块根数23个以上者,麦冬高产。其中麦冬苗的分枝数为管理措施的主要根据。
关键词 麦冬 产量 分枝数 块根 营养根
下载PDF
白及的研究概述及其资源利用对策 被引量:53
20
作者 李嵘 王喆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51-1755,共5页
白及作为我国民间的传统中药,其药用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由于人为的过度采挖和天然生境的破坏,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对白及的本草考证、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药效等方面的... 白及作为我国民间的传统中药,其药用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由于人为的过度采挖和天然生境的破坏,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对白及的本草考证、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药效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并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与保护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大宗中药材的可持续利用、药物研发、道地药材的选育、药材质量的评估、生产管理及GAP规范化种植过程中SOP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资源利用 资源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