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控转向系统转向盘力回馈控制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罗石 商高高 苏清祖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4-917,947,共5页
根据轮胎和传统转向系的力学特性提出了利用车轮转角和车速计算得到转向盘回馈力的思路,并以此建立了线控转向系统转向盘回馈力控制模型,仿真和试验表明该模型能够满足路感要求。
关键词 线控转向 路感 转向盘 回馈力 回正力矩
下载PDF
车速对汽车转向力矩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照 杨家军 廖道训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48-751,共4页
研究车速对汽车转向力矩的影响对电动转向系统中助力特性曲线的确定十分重要。在对转向力矩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汽车操纵动力学、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轮胎半经验模型,建立了转向力矩的分析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车速、载荷转... 研究车速对汽车转向力矩的影响对电动转向系统中助力特性曲线的确定十分重要。在对转向力矩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汽车操纵动力学、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轮胎半经验模型,建立了转向力矩的分析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车速、载荷转移及切向力等因素对转向力矩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车速 转向力矩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四轮驱动滑动吸盘爬壁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志海 付宜利 王树国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1-607,共7页
研究了四轮驱动滑动吸盘式爬壁机器人在滑动导向运动方式下的动力学问题.首先分析了机器人在壁面上安全移动的运动状态和约束条件,然后对驱动轮支撑力分布、驱动轮与壁面间的横向摩擦力以及密封圈摩擦力进行分析,进而基于牛顿—欧拉法... 研究了四轮驱动滑动吸盘式爬壁机器人在滑动导向运动方式下的动力学问题.首先分析了机器人在壁面上安全移动的运动状态和约束条件,然后对驱动轮支撑力分布、驱动轮与壁面间的横向摩擦力以及密封圈摩擦力进行分析,进而基于牛顿—欧拉法建立了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并用驱动力矩安全系数来表征驱动力矩的安全程度.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了吸附压力、驱动轮分布、密封圈刚度等对驱动力矩的影响,为四轮驱动滑动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优化和安全运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壁机器人 四轮驱动 动力学 滑动导向 驱动力矩
下载PDF
汽车动力转向器转向力矩的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10
4
作者 丁礼灯 杨家军 +1 位作者 刘照 廖道训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243-246,共4页
随着21世纪日益突出的能源问题和汽车产品的电子化发展,具有节省能源、结构简单紧凑等显著优点的电子控制式电动动力转向器将是未来汽车动力转向器设计的发展方向.针对这一应用要求,根据汽车转向机构的受力分析得到的转向力矩,对... 随着21世纪日益突出的能源问题和汽车产品的电子化发展,具有节省能源、结构简单紧凑等显著优点的电子控制式电动动力转向器将是未来汽车动力转向器设计的发展方向.针对这一应用要求,根据汽车转向机构的受力分析得到的转向力矩,对影响汽车转向力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具体对与向心加速度有关的部分转向力矩的实验曲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解析式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动力转向器 转向力矩 最小二乘拟合
下载PDF
汽车转向系统力矩波动的匹配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裴锦华 李明 《汽车科技》 2010年第3期48-51,共4页
转向力是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中重要指标,其力矩波动直接影响着驾驶感觉,匹配正确的相位角能够有效地减少力矩波动。本文详细地阐明了汽车转向系统力矩波动原理。对某车型转向系统力矩波动情况进行匹配研究。
关键词 汽车 转向系统 力矩波动 匹配
下载PDF
线控转向车辆转向盘转矩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林峰 从光好 +1 位作者 邵文彬 陈无畏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38-146,共9页
车辆线控转向系统取消了转向盘与转向轮之间的部分机械连接,车辆转向阻力矩无法直接反馈给驾驶员。从驾驶员偏好转向盘转矩的角度出发,在分析转向盘转矩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考虑摩擦力矩、阻尼控制力矩、限位控制力矩以及主动... 车辆线控转向系统取消了转向盘与转向轮之间的部分机械连接,车辆转向阻力矩无法直接反馈给驾驶员。从驾驶员偏好转向盘转矩的角度出发,在分析转向盘转矩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考虑摩擦力矩、阻尼控制力矩、限位控制力矩以及主动回正力矩的线控转向系统转向盘转矩的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辨识。选取双纽线试验和中心区特性试验等进行仿真分析和硬件在环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转向盘转矩模型能够保证低速时的转向轻便和高速时的路感清晰,并且很好地描述了车辆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转向盘转矩特性,充分发挥了线控转向车辆转向盘转矩可以根据驾驶员需求自由设计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转向 转向盘转矩 硬件在环 自由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SAW原理汽车转向扭矩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志鹏 李晓英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4-768,共5页
针对市场上已有的电动助力转向EPS(Electric Steering System)扭矩测量装置存在的易受噪声干扰、寿命较短、构造复杂且供电困难等缺点[1],提出基于声表面波SAW(Surface Acoustic Wave)原理对转向扭矩进行测量的方案,能够进一步实现EPS... 针对市场上已有的电动助力转向EPS(Electric Steering System)扭矩测量装置存在的易受噪声干扰、寿命较短、构造复杂且供电困难等缺点[1],提出基于声表面波SAW(Surface Acoustic Wave)原理对转向扭矩进行测量的方案,能够进一步实现EPS系统扭矩测量装置的轻型化和数字化。基于COMSOL软件强大的物理分析功能,对测量方案中关键的主轴和压电基片进行理论和仿真研究,并且基于Matlab软件对仿真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验证了该方案的可实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量传感器 转向扭矩 声表面波原理 COMSOL MATLAB
下载PDF
牵引力对机车车轮轮轨黏着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毕鑫 罗世辉 马卫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4,共7页
为了解机车在牵引工况下轮轨的蠕滑特征,本文采用线性蠕滑理论和非线性修正方法,推导出轮轨接触的蠕滑力公式,结合磨耗型踏面的轮轨接触几何特征,采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DF8B型三轴转向架机车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验证。研... 为了解机车在牵引工况下轮轨的蠕滑特征,本文采用线性蠕滑理论和非线性修正方法,推导出轮轨接触的蠕滑力公式,结合磨耗型踏面的轮轨接触几何特征,采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DF8B型三轴转向架机车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验证。研究发现:传统转向架机车在牵引工况通过曲线时,导向轮对外侧车轮轮缘根部接触钢轨,总的蠕滑力处于饱和状态;当轮轨接触总的蠕滑力饱和时,牵引力会引起轮轨接触界面的纵向和横向蠕滑力重新分配,牵引力越大,纵向蠕滑力越大,横向蠕滑力越小。惰行工况下导向力矩最大,随着牵引力的增加,导向轮对的导向力矩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转向架 轮轨黏着 牵引力 导向力矩
下载PDF
基于COMSOL声表面波扭矩传感器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志鹏 李晓英 邵宪友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5年第11期17-22,共6页
基于对汽车转向扭矩测量方法的研究,重点分析了SAW扭矩传感器的工作机理以及优势,并建立其力学和数学模型。分析了作为转向扭矩传感器的核心元件弹性轴以及压电膜片的选择要素,并基于COMSOL的大型仿真功能对弹性轴和压电膜片进行有限元... 基于对汽车转向扭矩测量方法的研究,重点分析了SAW扭矩传感器的工作机理以及优势,并建立其力学和数学模型。分析了作为转向扭矩传感器的核心元件弹性轴以及压电膜片的选择要素,并基于COMSOL的大型仿真功能对弹性轴和压电膜片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了声表面波扭矩传感器的力学特性,保证了敏感膜片以及弹性体在承受最大扭矩时不至于破坏,在承受最小扭矩时能够保证其灵敏度,为汽车转向SAW扭矩传感器的器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扭矩 COMSOL 压电膜片 弹性轴 有限元分析 灵敏度
下载PDF
汽车高速行驶操纵性柔性多体动力学预测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夏长高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4期30-33,共4页
为了评价、鉴定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时的操纵性,运用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基于ADAMS软件平台的整车刚柔耦合多体系统操纵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对模型中柔性体,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模态分析,利用ADAMS/Flex模块,... 为了评价、鉴定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时的操纵性,运用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基于ADAMS软件平台的整车刚柔耦合多体系统操纵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对模型中柔性体,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模态分析,利用ADAMS/Flex模块,将模态变形融入柔性多体系统的运动学、动力学仿真中。通过"转向盘中间位置的仿真",得到了转向盘力输入的主要评价指标值,仿真计算与实测结果最大误差在10%以内。因此,在汽车设计阶段,可以利用柔性多体模型较准确地预测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时的操纵性,并可替代实车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汽车动力学 柔性多体动力学 操纵性
下载PDF
埕海一区海油陆采钻井完井配套技术 被引量:8
11
作者 汤新国 周明信 +5 位作者 刘金生 冯光彬 陈大伟 白殿刚 常凯铭 李正文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67-71,75,共6页
大港埕海一区油田位于渤海湾沿岸的滩海地区,介绍了埕海一区海油陆采钻井完井综合配套技术,着重对大位移水平井的方案设计与优化、井口槽与丛式井井眼轨迹优化、井眼轨迹控制与测量、井壁稳定与井眼清洁、套管下入与完井技术等做了简要... 大港埕海一区油田位于渤海湾沿岸的滩海地区,介绍了埕海一区海油陆采钻井完井综合配套技术,着重对大位移水平井的方案设计与优化、井口槽与丛式井井眼轨迹优化、井眼轨迹控制与测量、井壁稳定与井眼清洁、套管下入与完井技术等做了简要介绍。埕海一区形成的钻完井配套技术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其成功的经验,对于应用大位移水平井开发边际油田或丛式井组开发区块油田是个很成功的例证,证明了大位移水平井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油田 大位移 钻完井 旋转导向 漂浮下套管 摩阻扭矩
下载PDF
旋转导向钻井工具涡轮电机电磁转矩前馈控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汪跃龙 费汪浩 +2 位作者 霍爱清 程为彬 汤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145,共5页
钻井液流量的大范围变动容易导致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空间角度位置控制的适应性差,具体表现为系统在某钻井液流量条件下整定的控制参数,在其他流量条件下常常是不稳定的,出现角度的振荡摆动、控制失稳。通过对涡轮电机电磁转矩与钻井液流... 钻井液流量的大范围变动容易导致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空间角度位置控制的适应性差,具体表现为系统在某钻井液流量条件下整定的控制参数,在其他流量条件下常常是不稳定的,出现角度的振荡摆动、控制失稳。通过对涡轮电机电磁转矩与钻井液流量和控制信号动态关系的分析,建立了涡轮电机的动力学模型,模型表明电磁转矩的大小与流量和控制作用的乘积有一定比例关系,电磁转矩随钻井液流量呈动态变化,从而导致了控制的失稳。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乘积型电磁转矩电压前馈补偿方法,经过前馈补偿后的电机电磁转矩的大小只与控制作用相关,而与钻井液流量无关,从而将一个非线性时变环节变换成了一个线性时不变环节;通过仿真分析与台架试验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实现平台系统在钻井液流量宽范围变化条件下的稳定控制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导向钻井 电磁转矩 前馈控制 涡轮电机
下载PDF
四轮独立电驱动军用车辆双重转向控制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廖自力 疏歆 蔡立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4,共6页
针对某型四轮独立电驱动军用车辆,设计了一种双重转向控制器。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和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通过线性2自由度模型计算车辆参考横摆角速度,通过油门、车速和方向盘转角确定滑移转向比,加入到车辆双重转向参考模型中,得到双重转... 针对某型四轮独立电驱动军用车辆,设计了一种双重转向控制器。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和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通过线性2自由度模型计算车辆参考横摆角速度,通过油门、车速和方向盘转角确定滑移转向比,加入到车辆双重转向参考模型中,得到双重转向期望横摆角速度。设计的双重转向控制器以期望横摆角速度作为控制变量,采用滑模变结构方法求出横摆力矩,通过基于载荷大小的分配策略分配电机转矩,并对车轮的滑转率采用同轴一致的PID控制策略。采用CarSim与MATLAB联合仿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双重转向控制,能减小车辆的转向半径,提高车辆转向灵活性和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电机 双重转向 橫摆力矩 转矩分配 联合仿真
下载PDF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力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精浩 冯军 +2 位作者 徐明 刘智斌 吴成伟 《汽车零部件》 2023年第1期36-40,共5页
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原地转向阻力矩、车辆一般行驶工况转向阻力矩和稳态圆周形式3种工况下的转向阻力矩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和实测两种齿条力解决方案,并对967、1057、1082、1152、1192... 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原地转向阻力矩、车辆一般行驶工况转向阻力矩和稳态圆周形式3种工况下的转向阻力矩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和实测两种齿条力解决方案,并对967、1057、1082、1152、1192 kg 5种前轴载荷下的最大齿条力进行了测试。理论和实测结果均表明,原地转向最大齿条力和前轴载荷之间具有很强的线性关系,最大齿条力对前轴载荷的依赖性强。根据最大齿条力的测试结果,利用电机特性与负载分离法对转向助力电机进行校核。结果表明:4.6 N·m的电机可以满足某车型7900 N齿条力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系统 阻力矩 齿条力 电机选型 力学特性
下载PDF
基于驾驶状态预测的人机力矩协同转向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虹 郭洋洋 +2 位作者 刘俊 郭洪艳 崔茂源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90-2396,共7页
针对人机协同转向控制中对于驾驶员参与和驾驶员状态考虑较少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驾驶员状态预测的人机力矩协同(human-vehicle torque collaborative based on driver state prediction,HVTC-DSP)转向控制方法.该方法以力矩为人机交... 针对人机协同转向控制中对于驾驶员参与和驾驶员状态考虑较少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驾驶员状态预测的人机力矩协同(human-vehicle torque collaborative based on driver state prediction,HVTC-DSP)转向控制方法.该方法以力矩为人机交互接口,提高了驾驶员的参与程度;同时,在控制器设计过程中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将驾驶员状态考虑在内,对驾驶员状态进行预测.采用高精度车辆仿真软件veDYNA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不考虑驾驶员状态的人机协同力矩(human-vehicle torque collaborative based on no driver state prediction,HVTC-NDSP)转向控制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可以使辅助力矩更好地跟随驾驶员动作,提高车辆转向性能,减小侧向位移偏差,同时对不同驾驶员也有较好的适应性.进而,以驾驶员下一步动作为参考,使驾驶员当前力矩尽可能接近下一步期望的力矩,在转向性能几乎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适当减轻驾驶员操作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状态预测 两点预瞄驾驶员模型 主动转向 模型预测控制 人机交互 力矩接口
原文传递
Robust control of hand wheel torque for active front steering system 被引量:5
16
作者 ZHAO WanZhong LI YiJun WANG ChunYa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Active front steering(AFS)system has been used a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which improves the steering portability and handing stability of vehicles.It employs a steering motor to realize the functions of variable steer... Active front steering(AFS)system has been used a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which improves the steering portability and handing stability of vehicles.It employs a steering motor to realize the functions of variable steering ratio and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However,it has a serious problem of unexpected reaction hand wheel torque caused by the additional steering angle.In this paper,the optimum hand wheel torque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linear tire model.Considering the uncertainty and disturbance of the steering system and vehicle,an H∞controller is developed to make sure the hand wheel torque follows the reference torque accurately and quickly.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can compensate the unnatural reaction torque and provide a good steering feel for the d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front steering variable steering ratio hand wheel torque H∞ control steering feel
原文传递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龙 袁朝春 +1 位作者 江浩斌 陆海燕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19-1122,共4页
在分析影响转向盘转向力矩大小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转向力矩模型,通过动力学仿真和电动助力转向台架试验,确定了车辆载荷与转向盘转向力矩的对应关系。结合车辆载荷、速度和转向盘力矩三个方面的因素给出了设计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 在分析影响转向盘转向力矩大小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转向力矩模型,通过动力学仿真和电动助力转向台架试验,确定了车辆载荷与转向盘转向力矩的对应关系。结合车辆载荷、速度和转向盘力矩三个方面的因素给出了设计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时的新型助力特性曲线,试验与仿真结果表明,在新型助力特性曲线基础上设计的EPS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操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 助力特性 转向力矩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特深定向井滑动导向过程中扭矩传递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明光 张洪宁 +1 位作者 刘卫东 张建龙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共8页
常规滑动导向过程中工具面调控速度与精度对提高特深定向/水平井定向钻井效率至关重要,明确常规导向过程中扭矩传递规律对提高工具面调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该研究还是实现定向钻井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核心基础理论。为此,建立了滑动导... 常规滑动导向过程中工具面调控速度与精度对提高特深定向/水平井定向钻井效率至关重要,明确常规导向过程中扭矩传递规律对提高工具面调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该研究还是实现定向钻井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核心基础理论。为此,建立了滑动导向过程中钻具动力学计算模型,给出了钻具井口扭转角度与井底工具面扭转角度间的函数关系。分析了钻具扭转角度、钻具结构尺寸、井深及井眼轨迹等对滑动导向过程中扭矩传递的影响规律,指出了影响钻柱扭矩传递效率的关键因素为钻柱扭转弹性刚度和黏滞阻尼系数,给出了提高工具面调控效率的工程建议为提高钻柱扭转弹性刚度和降低黏滞阻尼系数。通过与工程实际进行对比分析,指明了模型优化方向,优化后的模型计算精度超过了70%。研究结果可为特深定向/水平井滑动导向过程中工具面调控效率的提高提供指导,为自动化钻井技术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深定向/水平井 滑动导向 工具面 扭矩传递 扭转弹性刚度 黏滞阻尼系数
下载PDF
基于分层控制策略的六轮滑移机器人横向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力率 苏晓杰 +1 位作者 孙少欣 焦春亭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1-1432,共12页
六轮野外机器人通常体积庞大,难以建立其动力学模型.采用传统的速度控制方法很难保证机器人的横向稳定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展基于分层控制策略的六轮滑移机器人横向稳定性控制研究.首先分析整车受力情况,建立六轮滑移机器人的动力学模... 六轮野外机器人通常体积庞大,难以建立其动力学模型.采用传统的速度控制方法很难保证机器人的横向稳定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展基于分层控制策略的六轮滑移机器人横向稳定性控制研究.首先分析整车受力情况,建立六轮滑移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其次,设计基于分层控制策略的动力学控制器,其中上层为基于改进趋近律的滑模控制器,实现对期望横摆角速度的跟踪;下层为基于附着率最优的转矩分配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保证机器人行驶的横向稳定性.最后,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仿真实验,并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实物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可以有效提高机器人的横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控制策略 横向稳定性 滑移转向 滑模控制 转矩分配
下载PDF
某车型转向系统力矩波动优化
20
作者 王长明 《汽车工程师》 2024年第9期44-48,共5页
为实现某车型十字轴万向节转向系统力矩波动优化,通过提取该车型CATIA三维数模中的转向系统关键硬点坐标,利用ADAMS/View软件建立转向系统简化仿真模型,在不改变转向系统安装硬点的条件下,仿真获得了可使转向系统力矩波动最小的传动轴... 为实现某车型十字轴万向节转向系统力矩波动优化,通过提取该车型CATIA三维数模中的转向系统关键硬点坐标,利用ADAMS/View软件建立转向系统简化仿真模型,在不改变转向系统安装硬点的条件下,仿真获得了可使转向系统力矩波动最小的传动轴相位角,主观评价及实车验证结果表明,仿真数据优化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保证了转向系统力矩波动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系统 十字轴万向节 力矩波动 传动轴 相位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