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6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炉钢渣的显微形貌及矿物相 被引量:101
1
作者 侯贵华 李伟峰 +3 位作者 郭伟 陈景华 罗驹华 王京刚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6-443,共8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背散射电子像观察了3个钢厂转炉钢渣共80个试样的矿物形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测定了这些矿物中共2613个微区的元素成分,进而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具有相同形貌特征相的矿物类别,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验...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背散射电子像观察了3个钢厂转炉钢渣共80个试样的矿物形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测定了这些矿物中共2613个微区的元素成分,进而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具有相同形貌特征相的矿物类别,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验证了这些试样中矿物的种类。结果表明:在高碱度钢渣中,硅酸二钙(C2S)呈圆粒状和树叶状,硅酸三钙(C3S)呈六方板状,铁铝钙相和镁铁相呈不规则形貌;主要矿物相为C2S、铁铝钙及镁铁相固溶体,还含有少量的C3S,游离CaO和MgO;铁铝钙相的典型组成是铁铝酸钙,其表达式为Ca2(Al,Fe)2O5,还发现长期以来由于组成未知而被人们定名为RO相的物质成分是镁铁相固溶体,其代表性组成是MgO·2Fe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显微结构 矿物组成
下载PDF
典型钢渣的化学成分、显微形貌及物相分析 被引量:46
2
作者 黄毅 徐国平 +2 位作者 程慧高 蒋卓辉 杨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02-1907,共6页
用XRD、XRF、SEM-EDS等分析方法对20家钢铁企业的铁水脱硫渣、转炉钢渣、电炉氧化渣和精炼渣进行了化学成分、显微形貌及物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脱硫渣中硫和金属铁含量较高,其化学成分和物相与脱硫剂种类有密切关系;转炉钢渣的主要物相... 用XRD、XRF、SEM-EDS等分析方法对20家钢铁企业的铁水脱硫渣、转炉钢渣、电炉氧化渣和精炼渣进行了化学成分、显微形貌及物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脱硫渣中硫和金属铁含量较高,其化学成分和物相与脱硫剂种类有密切关系;转炉钢渣的主要物相是硅酸钙相、铁酸钙相、RO相和f-CaO相;电炉氧化渣的碱度整体比转炉渣低,因此还出现了明显的橄榄石相;精炼渣主要成分为CaO、Al2O3、MgO和SiO2,因精炼渣渣系的不同,渣中各成分含量会有较大变化。分析结果为钢渣的分类综合利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化学成分 显微形貌 物相分析
下载PDF
钢渣矿物组成、形貌及胶凝活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3
3
作者 赵海晋 余其俊 +2 位作者 韦江雄 李建新 宫晨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2-26,38,共6页
采用岩相、XRD、强度测试等分析手段,讨论了7种钢渣矿物组成、形貌及胶凝活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能简单根据钢渣碱度比较钢渣的胶凝活性;钢渣碱度相近时,钢渣中硅酸盐矿物的量取决于二氧化硅的含量,并继而影响到钢渣的胶凝活性,7... 采用岩相、XRD、强度测试等分析手段,讨论了7种钢渣矿物组成、形貌及胶凝活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能简单根据钢渣碱度比较钢渣的胶凝活性;钢渣碱度相近时,钢渣中硅酸盐矿物的量取决于二氧化硅的含量,并继而影响到钢渣的胶凝活性,7种钢渣的28 d抗压强度最大相差20%。浅盘冷却得到的不同粒级钢渣,其硅酸盐矿物的不同形貌反映出冷却过程液相粘度、过冷度等因素的变化。其中,0.6~1.18 mm粒级中硅酸盐矿物以自形晶存在,其胶凝活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化学组成 矿物组成 形貌 活性
原文传递
管线钢屈强比分析与评述 被引量:43
4
作者 高惠临 《焊管》 2010年第6期10-14,共5页
论述了管线钢屈强比的作用和要求,分析了屈强比对钢管形变容量、缺陷容量及承载能力的影响。综合部分标准对管线钢屈强比的要求,指出屈强比超标或对屈强比的大小有疑虑时,应结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其均匀伸长率、形变硬化指数和静力... 论述了管线钢屈强比的作用和要求,分析了屈强比对钢管形变容量、缺陷容量及承载能力的影响。综合部分标准对管线钢屈强比的要求,指出屈强比超标或对屈强比的大小有疑虑时,应结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其均匀伸长率、形变硬化指数和静力韧度等综合进行评价。并从强化机制、化学成分、控轧控冷工艺和显微组织等方面,分析了管线钢屈强比的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钢 屈强比 强化机制 化学成分 控轧控冷 显微组织
下载PDF
TRIP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5
作者 闫翠 李麟 +1 位作者 符仁钰 史文 《上海金属》 CAS 2008年第4期40-44,共5页
相变诱发塑性钢,即TRIP钢是一种具有高强塑性的高强钢,其强塑积可达21000MPa.%,作为汽车用钢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TRIP钢在TRIP效应、成分设计、成形性、焊接性、可镀性、动态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已取得显著成果,并且在相图... 相变诱发塑性钢,即TRIP钢是一种具有高强塑性的高强钢,其强塑积可达21000MPa.%,作为汽车用钢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TRIP钢在TRIP效应、成分设计、成形性、焊接性、可镀性、动态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已取得显著成果,并且在相图计算应用于成分和组织设计的研究方面也取得明显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钢 成分设计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下载PDF
不锈钢的耐蚀性能 被引量:19
6
作者 许适群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05年第5期41-44,共4页
介绍了不锈钢的成分、命名,列举了多种不锈钢之间的差异,讨论了不锈钢的腐蚀性能,并介绍了一些常用不锈钢合金系列,如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以及双相不锈钢等。
关键词 不锈钢 命名 成分 性能
下载PDF
铝脱氧钢钙处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珍童 杨文 +2 位作者 任英 张立峰 王伟健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34,共6页
由于对钙处理影响因素的认识不足,不同企业的钙处理效果不尽相同。为了促进钙处理精准度的提升,从钢液和炉渣成分、钙处理合金种类及载体、钙处理工艺操作以及钙处理时机等方面对铝脱氧钢钙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进行了简要阐... 由于对钙处理影响因素的认识不足,不同企业的钙处理效果不尽相同。为了促进钙处理精准度的提升,从钢液和炉渣成分、钙处理合金种类及载体、钙处理工艺操作以及钙处理时机等方面对铝脱氧钢钙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进行了简要阐述。钙处理效果影响因素很多,不同企业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研究结果可以帮助钢铁企业认识自身钙处理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实现钙处理的精准控制,达到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脱氧钢 钙处理 钢液成分 炉渣成分 工艺操作
原文传递
影响管线钢应力腐蚀破裂的力学和材料因素 被引量:18
8
作者 郭浩 蔡珣 杨武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10,共6页
介绍了有关管线钢应力腐蚀破裂 (SCC)的类型及特点 ,重点阐述了影响管线钢SCC的力学和材料因素。在力学方面 ,分析了管线的最大运行应力、压力波动R值 (最小和最大压力的比值 )、残余应力以及应变速率对SCC的重要影响。在材料方面 ,介... 介绍了有关管线钢应力腐蚀破裂 (SCC)的类型及特点 ,重点阐述了影响管线钢SCC的力学和材料因素。在力学方面 ,分析了管线的最大运行应力、压力波动R值 (最小和最大压力的比值 )、残余应力以及应变速率对SCC的重要影响。在材料方面 ,介绍了不同钢级管线钢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 ,并对不同SCC形式下 ,材料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钢 应力腐蚀破裂 应力 应变速率 材料 化学成分 显微组织
下载PDF
铌微合金钢中碳氮化铌化学组成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雍岐龙 吴宝榕 +1 位作者 白埃民 李永福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7-42,共6页
采用由热力学计算方法导出的二元微合金碳氮化物化学组成的理论计算公式,对一系列铌微合金钢中在奥氏体中沉淀析出的碳氮化铌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实际计算,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给出的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计算结果表明,碳氮化铌中碳化铌的摩... 采用由热力学计算方法导出的二元微合金碳氮化物化学组成的理论计算公式,对一系列铌微合金钢中在奥氏体中沉淀析出的碳氮化铌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实际计算,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给出的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计算结果表明,碳氮化铌中碳化铌的摩尔分数x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一般为具有一极大值的连续上凸曲线;钢的化学成分中C量升高将使x增大,N量升高将使x减小,Nb量升高将使x增大;C、N量升高将使x取极大值的温度升高,而Nb量升高将使该极值温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钢 碳氮化物 化学组成
下载PDF
合金元素在管线钢中的作用与控制 被引量:21
10
作者 郝瑞辉 高惠临 +1 位作者 丛晖 马薇 《上海金属》 CAS 2006年第1期58-62,共5页
通过分析管线钢的性能要求,论述了钢中碳、锰、硫、磷、氧、氢和微合金元素的作用及其控制方法。为生产高洁净度管线钢的工艺选择和成分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管线钢 合金元素 成分控制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国内外超低碳IF钢炼钢工艺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潘秀兰 王艳红 +1 位作者 梁慧智 冯士超 《鞍钢技术》 CAS 2009年第1期6-9,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部分先进钢铁厂超低碳IF钢的化学成分及日本新日铁、JFE、德国蒂森克虏伯、美国内陆、我国宝钢和鞍钢IF钢的生产应用情况。分析了IF钢的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真空精炼和连铸工序的关键技术,提出了超低碳IF钢冶炼过程中必... 介绍了国内外部分先进钢铁厂超低碳IF钢的化学成分及日本新日铁、JFE、德国蒂森克虏伯、美国内陆、我国宝钢和鞍钢IF钢的生产应用情况。分析了IF钢的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真空精炼和连铸工序的关键技术,提出了超低碳IF钢冶炼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化学成分、夹杂物含量及每道工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钢 IF钢 炼钢工艺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纪委 刘庆锁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56-59,共4页
本文阐述了超低碳贝氏体钢的产生原因,介绍了超低碳贝氏体钢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了超低碳贝氏体钢在合金成分设计、组织和焊接性方面的特点,并对超低碳贝氏体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超低碳贝氏体钢 成分 组织 焊接性 应用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钢液成分在线监视 被引量:18
13
作者 孙兰香 于海斌 +2 位作者 辛勇 丛智博 孔海洋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5-220,共6页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对钢液中的Cr,Si和Mn 3种元素成分进行浓度在线监视。实验采用中频感应炉熔炼钢材,并在熔炼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添加料调整成分。采用研发的SIA-LIBS-02实验系统对炉中的钢液进行直接测量,研究了钢液温度...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对钢液中的Cr,Si和Mn 3种元素成分进行浓度在线监视。实验采用中频感应炉熔炼钢材,并在熔炼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添加料调整成分。采用研发的SIA-LIBS-02实验系统对炉中的钢液进行直接测量,研究了钢液温度和元素浓度对谱线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液温度对元素特征谱强影响严重,而且不同元素的谱强随温度变化不同,钢液中微量元素的检出能力要高于常温固态钢样;采用相对谱线强度能够补偿在线测量过程中的动态干扰,在保持钢液温度一致的情况下,能够成功在线监视钢液中Cr,Si和Mn元素的浓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在线监视 钢液 成分
原文传递
车轮钢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对车轮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史建平 刘忠侠 肖乾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50,共7页
对国内外5种车轮钢的微观组织、准静态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进行测试,分析车轮钢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组织对其准静态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Mn与C元素含量之比以及Ni,Cr和Mo元素总含量,均能明显增加珠光体的弥散度,减小珠... 对国内外5种车轮钢的微观组织、准静态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进行测试,分析车轮钢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组织对其准静态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Mn与C元素含量之比以及Ni,Cr和Mo元素总含量,均能明显增加珠光体的弥散度,减小珠光体层片间距;细化奥氏体晶粒尺寸和增加珠光体弥散度,车轮钢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均有所改善;提高Mn与C元素含量之比有利于改善车轮钢的韧性特别是冲击韧度;车轮钢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随着奥氏体晶粒尺寸和珠光体团尺寸的细化而增加;车轮钢试样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疲劳裂纹门槛值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钢 化学成分 微观组织 准静态力学性能 疲劳性能
下载PDF
中间包等离子加热工业试验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涛 赵梦静 +3 位作者 杨树峰 李京社 陈永峰 王存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40,共5页
控制中间包内钢水温度变化是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中间包等离子加热能够弥补浇注过程中钢水温降,稳定钢水温度,提高铸坯质量。对某厂中间包等离子加热进行工业试验研究。采用三中空石墨电极等离子加热装置对中间包内钢... 控制中间包内钢水温度变化是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中间包等离子加热能够弥补浇注过程中钢水温降,稳定钢水温度,提高铸坯质量。对某厂中间包等离子加热进行工业试验研究。采用三中空石墨电极等离子加热装置对中间包内钢水进行加热。通过两组中间包等离子加热试验,探究等离子加热对中间包内钢液温度变化和钢液成分及夹杂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加热中间包内钢水升温效果明显,升温速率可实现0.8℃/min,同时也能够使钢水温度保持稳定;等离子加热后中间包内钢水全氧含量下降,氮含量基本不变,碳含量略有升高;加热后钢液中夹杂物的数密度明显降低,分别下降了7.43%和19.68%。中间包等离子加热可稳定中间包内钢液过热度,促进了氧化物夹杂的上浮去除,提高了铸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 等离子加热 钢水温度 夹杂物 钢液成分
原文传递
钢的计算机设计及冶炼成分微调 被引量:11
16
作者 余柏海 《特殊钢》 E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5-48,共4页
建立了设计钢号和控制冶炼成分的新公式及计算机软件。计算的端淬曲线与国内外标准中的实际数据相比较,显示了令人满意的一致性。这些公式和软件普遍适用于能淬火硬化的各种碳素钢和合金钢。
关键词 结构钢 计算机设计 成分控制 炼钢
下载PDF
沪通长江大桥高性能结构钢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易伦雄 高宗余 陈维雄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40,共5页
针对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的特点,总结该类桥梁用系列高性能结构钢的研发与应用。采用低碳多元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TMCP工艺,在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上研发应用了Q420qE高性能结构钢,钢种晶粒细化、软相铁素体和硬相贝氏体组... 针对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的特点,总结该类桥梁用系列高性能结构钢的研发与应用。采用低碳多元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TMCP工艺,在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上研发应用了Q420qE高性能结构钢,钢种晶粒细化、软相铁素体和硬相贝氏体组织适度,结构钢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低温韧性和焊接性能。采用类似的技术路线,在沪通长江大桥上研发应用了Q500qE高性能结构钢。继2个钢种成功应用后,采用低碳微铌合金化成分研发了Q370qE高性能结构钢作为钢桥大量使用的最基本的用材。Q370qE-Q420qE-Q500qE系列高性能结构钢成功研发,并已经在桥梁里程碑式工程上得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钢 桥梁钢 强度等级 化学成分 力学性能 低温韧性 焊接性能
下载PDF
结构钢端淬曲线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金满 连建设 江中浩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5-410,共6页
端淬试样硬度分布模型采用了含有待定参数-淬透性系数的解析函数,本文定义的钢的淬透性系数与现有合金元素的淬透性系数不同,其大小直接决定端淬曲线的递减速率.端淬曲线的计算预测问题转化成淬透性系数的求解.在端淬实验标准状态下,... 端淬试样硬度分布模型采用了含有待定参数-淬透性系数的解析函数,本文定义的钢的淬透性系数与现有合金元素的淬透性系数不同,其大小直接决定端淬曲线的递减速率.端淬曲线的计算预测问题转化成淬透性系数的求解.在端淬实验标准状态下,淬透性系数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用分部逼近法建立了结构钢淬透性系数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式.将计算获得的淬透性系数代入到硬度分布模型对端淬曲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曲线与实验值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钢 端淬曲线 淬透性系数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硅钢极薄带三次再结晶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演化 被引量:13
19
作者 高秀华 齐克敏 邱春林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94,共4页
采用异步轧制方法将成品工业取向硅钢板冷轧到0.10mm,然后在氢气热处理炉中进行三次再结晶高温退火,研究异步轧制硅钢极薄带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过程。结果表明,硅钢极薄带在800℃退火时发生初次再结晶,晶粒取向主要为高斯取向,磁感低;90... 采用异步轧制方法将成品工业取向硅钢板冷轧到0.10mm,然后在氢气热处理炉中进行三次再结晶高温退火,研究异步轧制硅钢极薄带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过程。结果表明,硅钢极薄带在800℃退火时发生初次再结晶,晶粒取向主要为高斯取向,磁感低;900℃时初次再结晶中极少数晶粒突然长大而发生二次再结晶,对0.1mm的极薄带不能形成完善的高斯织构,磁性能下降;在1200℃时在合适的退火条件下可以发生三次再结晶,在极薄带中获得了取向集中的高斯织构和优异的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轧制 硅钢极薄带 三次再结晶 织构
下载PDF
耐候钢表面锈层稳定化研究现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涛 王胜民 +1 位作者 侯云波 赵晓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0-248,共9页
耐候钢表面形成的致密保护性锈层使其具有良好的抗大气腐蚀性能,经锈层稳定化处理后再使用是耐候钢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使用方式。耐候钢表面锈层的组织结构、形成机理及过程、保护机理的研究,对于锈层稳定化处理技术和处理剂的开发具有基... 耐候钢表面形成的致密保护性锈层使其具有良好的抗大气腐蚀性能,经锈层稳定化处理后再使用是耐候钢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使用方式。耐候钢表面锈层的组织结构、形成机理及过程、保护机理的研究,对于锈层稳定化处理技术和处理剂的开发具有基础性作用。首先,全面综述了近年来耐候钢表面锈层的研究进展,耐候钢经过基体铁的溶解、锈的还原、锈的再氧化等过程,形成了以Fe_3O_4、α-Fe OOH、无定形的羟基氧化物(FeO_x(OH),x=0~1)为主的连续致密内锈层,以β-FeOOH、γ-FeOOH为主的疏松多孔外锈层,内外锈层构成了耐候钢表面锈层。相较于普碳钢,耐候钢表面锈层具有连续致密、阳极钝化、离子选择性等特性,使得耐候钢具有良好的抗大气腐蚀性能。然后,归纳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锈层稳定化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主要有氧化物涂膜处理、氧化铁-磷酸盐系处理、喷丸+高温氧化处理等方法,但存在应用范围狭窄、有污染等问题。最后,基于合金元素在耐候钢中的作用提出了锈层稳定化处理剂组分的设计思路,并从应用范围、绿色环保、缩短稳定化周期等提出了耐候钢表面锈层稳定化处理剂研究的进一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耐候钢 锈层 保护机理 稳定化 合金元素 成分设计 绿色环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