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注蒸汽微型燃气轮机系统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和彬彬 段立强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5,共5页
应用复杂循环是进一步提高燃气轮机效率的重要途径。遵循此原则,研究了采用回注蒸汽措施对回热型微燃机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具体算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回热循环与回注蒸汽循环可以互补,匹配关系良好,通过回注蒸汽可使回热型... 应用复杂循环是进一步提高燃气轮机效率的重要途径。遵循此原则,研究了采用回注蒸汽措施对回热型微燃机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具体算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回热循环与回注蒸汽循环可以互补,匹配关系良好,通过回注蒸汽可使回热型微燃机的效率与比功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揭示了回热与回注蒸汽两者整合优化的基本规律:在回热度一定时,发电效率随着回注比增大而增大,在某点效率达到最大值,超过此点时,效率开始下降;在回热度不同时,回热度越高回注蒸汽后可达到的最高效率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燃气轮机 回注蒸汽循环 回热循环 整合优化
下载PDF
基于回热循环的燃气轮机发电系统技术分析
2
作者 张会生 苏明 翁史烈 《热力透平》 2004年第3期137-141,162,共6页
 为了提高燃气轮机系统的热力学性能,燃气轮机高温排气中的废热必须加以利用,这样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基于开式燃气轮机的回热循环的系统结构。本文对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回热的燃气轮机循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为未...  为了提高燃气轮机系统的热力学性能,燃气轮机高温排气中的废热必须加以利用,这样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基于开式燃气轮机的回热循环的系统结构。本文对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回热的燃气轮机循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为未来的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热循环 燃气轮机发电系统 燃料电池 化学回热燃气轮机 湿空气透平循环 注蒸汽循环
下载PDF
注蒸汽燃气轮机循环工质热力性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周伏秋 王克光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13,共6页
本文对注蒸汽燃气轮机循环中的工质,首先建立了燃气—蒸汽混合物(以下简称湿燃气)的理想模型;据此确立了湿燃气热力性质计算的二次线性插值方法。采用该方法,编制了供工程实用的湿燃气热力性质表及与之配合使用的理想水蒸汽表。
关键词 蒸汽 燃气轮机 循环工质 热力性质
下载PDF
动力循环研究的新近概貌及未来的发展动向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玉顺 周伏秋 于清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7-142,共6页
本文概述了大型动力循环研究领域的基本面貌和最新进展;对动力循环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扼要介绍。
关键词 联合循环 动力循环 流态化炉
下载PDF
闭式注蒸汽燃气轮机循环热效率的估算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安斌 尚德敏 严家騄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0-164,共5页
将实际循环在循环完善程度和设备完善程度方面与理论的卡诺循环进行对比 ,通过循环的特性参数估算出闭式注蒸汽燃气轮机循环的热效率 ,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中冷、再热和燃煤气的闭式注蒸汽循环热效率的估算公式 。
关键词 STIG循环 闭式循环 热效率 燃气轮机
下载PDF
燃气轮机湿空气回注循环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闻雪友 陆犇 李名家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8,共5页
讨论燃气轮机湿空气回注循环,提出分为内部和外部空气加湿回注循环两类。以部分空气回热回注循环(PRSTIG)为基础,分析了燃气初温、压比、回注比、回热比等参数对循环效率、比功的影响。通过对两类各相关循环的特点的比较、讨论,得... 讨论燃气轮机湿空气回注循环,提出分为内部和外部空气加湿回注循环两类。以部分空气回热回注循环(PRSTIG)为基础,分析了燃气初温、压比、回注比、回热比等参数对循环效率、比功的影响。通过对两类各相关循环的特点的比较、讨论,得出的结论是:湿空气回经循环可使功率提高10%~25%,热耗降低6%~15%,NOx排放量降低15%~50%.而且均可在现行装量上改造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燃气轮机回注蒸汽 回热燃气轮机 湿空气循环
下载PDF
适用于燃煤气的STIG循环中湿燃气的状态方程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安斌 尚德敏 +2 位作者 严家騄 刘铭 何健勇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0-293,共4页
将燃煤气的STIG循环中湿燃气当作实际气体处理 ,利用两项维里方程的对比态形式 ,建立了湿燃气的状态方程 ,用此状态方程及余函数修正法计算了湿燃气的热力性质 。
关键词 煤气化 STIG循环 湿燃气 状态方程
下载PDF
在双工质平行复合循环燃气轮机装置中利用部分蒸汽相变潜热的讨论 被引量:2
8
作者 孙聿峰 贾吉贵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38-48,共11页
根据双工质平行复合循环燃气轮机的特点和玻璃管低温换热器的应用,从循环基本理论出发,对大幅度降低动力装置排气温度,利用部分注入蒸汽的凝结相变潜热,以增大注汽量,进一步对提高机组的比功和效率进行了讨论。可暂时称之为改进的... 根据双工质平行复合循环燃气轮机的特点和玻璃管低温换热器的应用,从循环基本理论出发,对大幅度降低动力装置排气温度,利用部分注入蒸汽的凝结相变潜热,以增大注汽量,进一步对提高机组的比功和效率进行了讨论。可暂时称之为改进的双工质平行复合循环,记为IDFC(ImprovedDualFluid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工质平复合循环燃气轮机 蒸汽相变潜热 注汽量 功率 比功
下载PDF
应用于PRSTIG循环化SIA-02燃气轮机组上的喷射器
9
作者 闻雪友 陆犇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9-271,共3页
喷射器是PRSTIG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SIA - 0 2小燃气轮机组设计了喷射器 ,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喷射器 燃气轮机 循环系统 SIA-02 PRSTIG
下载PDF
燃油的与燃煤气的闭式STIG循环热力性能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安斌 尚德敏 +2 位作者 王永青 刘铭 何健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37,共4页
燃油的闭式注蒸汽燃气轮机 (STIG)循环是一种高效率、低污染及少用水的新型动力循环 ,而燃煤气的闭式注蒸汽燃气轮机循环不仅具有注蒸汽燃气轮机循环的优越性能 ,同时可以实现煤的高效、清洁利用的目的 .给出了燃料改用煤气后 ,燃油的... 燃油的闭式注蒸汽燃气轮机 (STIG)循环是一种高效率、低污染及少用水的新型动力循环 ,而燃煤气的闭式注蒸汽燃气轮机循环不仅具有注蒸汽燃气轮机循环的优越性能 ,同时可以实现煤的高效、清洁利用的目的 .给出了燃料改用煤气后 ,燃油的与燃煤气的闭式注蒸汽燃气轮机循环的性能比较 ,同时分析了两循环分别采用一次中间再热后 ,再热措施对两循环热效率的不同影响 .再热措施只有在初温较低、压比较高时才能提高IGCSTIG循环的热效率 ,而不象CSTIG循环那样 ,在所有压比范围内 ,再热均能使热效率有所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蒸汽燃气轮机循环 气化 闭式循环 热力性能
下载PDF
改进的双流循环燃气轮机热力学分析
11
作者 李淑英 王国学 孟庆臣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2-46,共5页
分析了改进的双流循环燃气轮机装置性能特点、改进措施和实施方案,给出了模型和一些计算结果,并与改进前装置效率、比功进行了比较该装置部套少,成本低,易于利用传统的燃气轮机改装。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布拉敦循环 回注蒸汽 热力学
下载PDF
注蒸汽燃机-热蒸馏海水淡化复合系统的环境负荷及其分摊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永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158,共7页
以注蒸汽燃机-热蒸馏海水淡化复合系统为例,基于火用经济学理论,建立了系统中电、水环境负荷的分摊模型,初步分析了系统的生命周期污染物排放,计算了系统中各火用流以及系统产品的环境负荷向量,得到了电、水的环境负荷分摊比。本文的研... 以注蒸汽燃机-热蒸馏海水淡化复合系统为例,基于火用经济学理论,建立了系统中电、水环境负荷的分摊模型,初步分析了系统的生命周期污染物排放,计算了系统中各火用流以及系统产品的环境负荷向量,得到了电、水的环境负荷分摊比。本文的研究虽然基于注蒸汽燃机-热蒸馏海水淡化系统而进行,但所探讨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以干式燃机或其他湿式燃机为基础的电水联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蒸汽燃机 热蒸馏海水淡化 电水联产系统 生命周期环境负荷 热经济学分摊方法
下载PDF
联合循环、STIG循环、HAT循环及其相关循环的热力性能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永青 陈安斌 +1 位作者 严家騄 闻雪友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45-548,共4页
On the same basis of components, the thermodynamic performances of combined gassteam cycle(CC), steam-injected gas turbine (STIG) cycle, humid air turbine(HAT)cycle and the relevant intercooling or reheat cycles are a... On the same basis of components, the thermodynamic performances of combined gassteam cycle(CC), steam-injected gas turbine (STIG) cycle, humid air turbine(HAT)cycle and the relevant intercooling or reheat cycle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conclusions obtained here may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bases for energy sav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循环 STIG循环 湿空气透平循环 热力性能
下载PDF
PEvGT循环参数优化及热力性能分析
14
作者 王静 张士杰 肖云汉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5-160,共6页
PEvGT循环是湿空气透平(HAT)循环和注蒸汽燃气轮机(STIG)循环的结合,既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又可对外提供蒸汽并实现灵活的热电比调节,具有在热电联供领域应用的潜力。对配置不同的两种PEvGT循环进行了参数优化,分析了其热力性能和热电... PEvGT循环是湿空气透平(HAT)循环和注蒸汽燃气轮机(STIG)循环的结合,既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又可对外提供蒸汽并实现灵活的热电比调节,具有在热电联供领域应用的潜力。对配置不同的两种PEvGT循环进行了参数优化,分析了其热力性能和热电联供特性。研究表明:纯发电时,两种PEvGT循环的效率最高点对应的分流比在0~20%之间。未加湿空气、加湿空气及蒸汽在回热器前混合(PEvGT-2),循环最佳压比与HAT循环最佳压比为10左右;最高效率为51.4%比HAT循环及STIG循环分别高出0.8和3个百分点。未加湿空气和蒸汽在回热器后与湿空气混合(PEvGT-1),循环最佳压比较高且最高效率与STIG循环相当。热电联供时,两种PEvGT循环具有与STIG循环相似的热电负荷灵活性,且在蒸汽输出比例相同时,PEvGT-1与PEvGT-2循环的发电效率分别比STIG循环高0.7~1.5和3.4~1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vGT循环 HAT循环 STIG循环 热电联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