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钢结构用Q345(16Mn)钢高温力学性能的恒温加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屈立军 李焕群 +2 位作者 王跃琴 张辉 保彦晴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3-40,共8页
为了对我国钢结构耐火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利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试验机及加温装置和特别设计的变形测量装置,采用恒温加载试验方法,对国产10个钢厂生产的钢结构用Q345(16Mn)钢进行了152次试验研究,揭示了钢材在600℃范围内的力学性能变化... 为了对我国钢结构耐火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利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试验机及加温装置和特别设计的变形测量装置,采用恒温加载试验方法,对国产10个钢厂生产的钢结构用Q345(16Mn)钢进行了152次试验研究,揭示了钢材在600℃范围内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和离散性,采用割交点法定义钢材的屈服强度,建立了钢材在恒温加载路径下的初始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线膨胀系数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钢材的初始高温弹性模量和有效屈服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温度越高降低幅度越大。初始高温弹性模量最大相对离散度为7.7%,平均为3.8%。钢材的有效屈服强度最大相对离散度为9.4%,平均为6.03%,离散度的1/3来自厂内,2/3来自厂间。钢材线膨胀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最大相对离散度为7.4%,平均为3.7%。建议在计算稳定性时初始高温弹性模量按均值减2倍均方差取值,计算变形或温度应力时按均值取值;对轴心受力构件屈服强度按均值减2倍均方差取值,其余构件按均值取值;线膨胀系数按其均值加2倍均方差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MN钢 恒温加载 初始弹性模量 屈服强度 线膨胀系数 割线交点法 离散度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变异粒子群算法的双馈风电机组等值建模 被引量:20
2
作者 栗然 唐凡 +2 位作者 刘英培 柯拥勤 张孝乾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27,共6页
风电机组等值建模是风电并网研究的基础,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变异粒子群(AMPSO)算法的双馈风电机组等值建模方法。首先依据风力机型号进行机群划分,通过简化双馈风电机组控制策略,建立了双馈风电机组等值模型。根据模型中各参数对双... 风电机组等值建模是风电并网研究的基础,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变异粒子群(AMPSO)算法的双馈风电机组等值建模方法。首先依据风力机型号进行机群划分,通过简化双馈风电机组控制策略,建立了双馈风电机组等值模型。根据模型中各参数对双馈风电机组运行特性的影响特点,将其分为暂态参数和稳态参数,采用收敛速度快、通用性强的AMPSO算法对稳态参数寻优,采用试测法辨识暂态参数。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述等值方法精确、简便,适用于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分析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参数辨识 暂态参数 稳态参数 自适应变异粒子群算法 试测法 等值建模
下载PDF
多孔介质气体渗透率测试理论、方法、装置及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江峰 倪宏阳 +3 位作者 浦海 黄炳香 姚强岭 茅献彪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在深部能源开采及废物存储等领域,渗透率是一个重要指标。测试方法、流体介质和温度波动都会对渗透率的精确测试带来干扰。首先推导和归纳了基于入口端压力/流量和出口端压力/流量的稳态法渗透率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基于入/出口端压力计... 在深部能源开采及废物存储等领域,渗透率是一个重要指标。测试方法、流体介质和温度波动都会对渗透率的精确测试带来干扰。首先推导和归纳了基于入口端压力/流量和出口端压力/流量的稳态法渗透率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基于入/出口端压力计算结果差异较大,而基于入/出口端流量法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并探讨差异背后的原因。进一步对比分析基于压力衰减的稳态法和瞬态法的测试结果,给出4种稳态法和瞬态法的选择参考建议。针对不同流体介质对渗透测试的影响,选取水、酒精和气体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不同介质对渗透率测试结果影响的机制;对于低渗介质气体渗透测试温度波动敏感性大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温度波动消除理论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对于低渗介质测试温度消除效果较好;最后,给出不同领域的应用,探讨和分析围压、轴压、饱和度和温度对渗透演化的影响,验证测试理论、方法及装置的适应性,为后续相关渗透测试方法及流体介质的选取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气体渗透率 稳态法 瞬态法(压力脉冲法) Darcy定律 温度效应
原文传递
用于含过失误差数据稳态检测的改进滤波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初福 陈丙珍 +2 位作者 何小荣 邱彤 胡山鹰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60-1162,共3页
滤波法是稳态检测应用较广泛的方法 ,但它不适用于检测变量含有过失误差的情况 ,而实际过程测量变量常含有过失误差。该文对滤波法进行改进 ,用新假设代替原不合理假设 ,根据数理统计理论 ,推导出用于稳态检测的统计量。该统计量能应用... 滤波法是稳态检测应用较广泛的方法 ,但它不适用于检测变量含有过失误差的情况 ,而实际过程测量变量常含有过失误差。该文对滤波法进行改进 ,用新假设代替原不合理假设 ,根据数理统计理论 ,推导出用于稳态检测的统计量。该统计量能应用于检测数据含过失误差的情况 ,且当数据不含过失误差时 ,可以推导出原统计量。数值实验结果显示 ,原方法用于检测数据含过失误差时稳态检测失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检测 滤波法 均值法 方差法
原文传递
信号交叉口进口车道饱和流率估计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别一鸣 汤茹茹 +3 位作者 王运豪 文斌 冯天军 王琳虹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59-1464,共6页
为准确估计信号交叉口进口车道的饱和流率,将高峰期获取的车头时距采用时间序列表达;基于PP检验构建稳态检验算法,剔除绿灯显示期间进口车道的异常车头时距,以获取饱和车头时距,采用饱和车头时距的均值估计饱和流率。以长春市某典型信... 为准确估计信号交叉口进口车道的饱和流率,将高峰期获取的车头时距采用时间序列表达;基于PP检验构建稳态检验算法,剔除绿灯显示期间进口车道的异常车头时距,以获取饱和车头时距,采用饱和车头时距的均值估计饱和流率。以长春市某典型信号交叉口3条直行车道为例对本文方法进行验证,并与HCM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准确识别出饱和车头时距;饱和流率的估计值为1700~1900 pcu/h,高于HCM方法所得到的饱和流率估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饱和流率 车头时距 稳态检验 估计方法
原文传递
非均匀载荷下厚壁圆筒稳态蠕变应力的计算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建梅 苗克军 +1 位作者 徐俊良 李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3,133,共7页
根据多维应力下稳态蠕变的基础理论,采用应力函数法推导出一类外边界固定、内边界受非均匀载荷的厚壁圆筒稳态蠕变应力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外内径比K下厚壁圆筒的蠕变应力和应力分布情况,证实最大蠕变应力发生在厚壁圆筒内边界最大受力... 根据多维应力下稳态蠕变的基础理论,采用应力函数法推导出一类外边界固定、内边界受非均匀载荷的厚壁圆筒稳态蠕变应力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外内径比K下厚壁圆筒的蠕变应力和应力分布情况,证实最大蠕变应力发生在厚壁圆筒内边界最大受力处,厚壁圆筒的最大蠕变应力随着壁厚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且当K=1.58时蠕变应力最大。应用所得计算公式,针对工程中油膜轴承衬套因承受油膜压力而发生的蠕变问题进行了蠕变应力解析求解。通过蠕变拉伸试验,得到了衬套内壁材料的诺顿稳态蠕变本构方程,并根据蠕变系数,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了衬套的蠕变应力。最后,比较了上述2种方法得到的蠕变应力,表明文中给出的计算方法与有限元方法所得结果吻合,验证了该解析算法的正确性,从而可以为厚壁圆筒的结构设计和多维蠕变应力解析求解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壁圆筒 稳态蠕变应力 非均匀载荷 蠕变试验 诺顿本构方程 有限元 油膜轴承衬套
下载PDF
光伏组件旁路二极管结温测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松丽 张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3-137,共5页
根据国际标准技术要求,搭建稳态法测试和瞬态法测试两个旁路二极管结温测试平台,并多次在两个平台上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旁路二极管结温测试具有较高的测试不确定性,相对而言,瞬态法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较高,而稳态法则具有较高的重复... 根据国际标准技术要求,搭建稳态法测试和瞬态法测试两个旁路二极管结温测试平台,并多次在两个平台上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旁路二极管结温测试具有较高的测试不确定性,相对而言,瞬态法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较高,而稳态法则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在保证热阻RTHjc值可靠的情况下建议采用稳态法进行结温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路二极管 结温 稳态法 瞬态法
下载PDF
基于ANOVA法磨削过程统计控制研究
8
作者 王维志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5-38,共4页
基于现场采样数据,结合应用ANOVA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过程统计稳态研判模型。通过模型能够量化分析过程的统计稳态程度和实现连续统计控制。通过对一个典型的磨削过程的应用试验,验证了过程输出持续与产品技术规格一致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 统计稳态 假设检验 F分布 ANOVA法
下载PDF
稳态与瞬态荧光光谱仪在本科教学中的探索实践
9
作者 丁波 戴睿鹏 +2 位作者 赵红昆 刘忠义 杨恩翠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8期198-200,230,共4页
大型仪器的高度开发使用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在本科教学中仍旧是一项较有挑战性的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课程理论知识与分析仪器使用的融合度,本文以稳态与瞬态荧光光谱仪为例,将大型分析仪器与大学中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实践相结合,... 大型仪器的高度开发使用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在本科教学中仍旧是一项较有挑战性的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课程理论知识与分析仪器使用的融合度,本文以稳态与瞬态荧光光谱仪为例,将大型分析仪器与大学中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实践相结合,以提高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稳态与瞬态荧光光谱分析能力,掌握荧光光谱仪使用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利用仪器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提升相关专业的科研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与瞬态荧光光谱仪 教学改革 阶段学习 仪器利用率 测试方法
下载PDF
不同测试方法下的轮胎性能评价函数值研究
10
作者 何菁 张凯凯 +3 位作者 王龙庆 李慧敏 王兆龙 刘诗毅 《橡胶科技》 CAS 2024年第6期352-356,共5页
以235/55R19轿车子午线轮胎为例,采用稳态力和力矩试验法与动态侧偏扫掠法进行对比试验,并计算轮胎的性能评价函数值。结果表明:稳态力和力矩试验法得到的侧偏角为1°,4°时的侧向力函数(F函数)、负荷转移敏感度函数(G函数)、... 以235/55R19轿车子午线轮胎为例,采用稳态力和力矩试验法与动态侧偏扫掠法进行对比试验,并计算轮胎的性能评价函数值。结果表明:稳态力和力矩试验法得到的侧偏角为1°,4°时的侧向力函数(F函数)、负荷转移敏感度函数(G函数)、回正力矩函数(AT函数)值随垂向负荷呈线性变化,趋势与动态侧偏扫掠法基本一致;但动态侧偏扫掠法回正力矩波动大,导致AT函数值随垂向负荷的增大而波动大;稳态力和力矩试验法与动态侧偏扫掠法下的F函数值和H函数值差异较小,但差异随着垂向负荷的增大而增大;2种方法的G函数值和AT函数值差异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 性能评价函数 魔术公式 稳态力和力矩试验法 动态侧偏扫掠法
下载PDF
不稳定试井分析中边界距离的计算方法
11
作者 夏位荣 王新海 《油气井测试》 1992年第2期7-11,74,共6页
本文利用镜像反映原理和叠加原理,导出了在调查范围内,地层存在非平行的两条不渗透直线边界或一条不渗透直线边界,一条定压直线边界的距离计算公式。边界距离并非都可用0.75 ηt<sub>g</sub><sup>1/2</sup>来计... 本文利用镜像反映原理和叠加原理,导出了在调查范围内,地层存在非平行的两条不渗透直线边界或一条不渗透直线边界,一条定压直线边界的距离计算公式。边界距离并非都可用0.75 ηt<sub>g</sub><sup>1/2</sup>来计算,它与边界夹角、边界性质、井点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试井 试井解释 [调查半径] *边界+*距离 *计算方法
下载PDF
两种旁路二极管结温测试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12
作者 李松丽 张俊 《上海计量测试》 2013年第1期9-12,共4页
搭建了旁路二极管结温测试的两个测试平台,一个是稳态法测试平台,一个是瞬态法测试平台,并在两个平台上进行了多次试验。结果表明,旁路二极管结温测试具有较高的测试不确定性。相对而言,稳态法重复性和稳定性比较高。在保证热阻RTHjc值... 搭建了旁路二极管结温测试的两个测试平台,一个是稳态法测试平台,一个是瞬态法测试平台,并在两个平台上进行了多次试验。结果表明,旁路二极管结温测试具有较高的测试不确定性。相对而言,稳态法重复性和稳定性比较高。在保证热阻RTHjc值可靠的情况下,建议采用稳态法进行结温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路二极管 结温 稳态法 瞬态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