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来峰91龛侍女像服装样式与来源——兼论早期内地藏传佛教艺术的图像衍化逻辑
1
作者 朱毅 《中国藏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6,218,共7页
文章围绕杭州飞来峰石窟91号龛密理瓦巴造像中的侍女像展开讨论。结合宋代绘画及考古出土实物,考辨石窟中残存侍女图像,认为该窟侍女像的衣着为褙子、褶裙、短衣、云肩等,为宋代中原常见款式,而非以往学者辨识的南亚样式,是内地服饰文... 文章围绕杭州飞来峰石窟91号龛密理瓦巴造像中的侍女像展开讨论。结合宋代绘画及考古出土实物,考辨石窟中残存侍女图像,认为该窟侍女像的衣着为褙子、褶裙、短衣、云肩等,为宋代中原常见款式,而非以往学者辨识的南亚样式,是内地服饰文化在江南地区早期藏传佛教题材尊像中的植入。在此基础上,综合讨论国内现存10—13世纪的密理瓦巴图像,梳理其样式来源及衍化逻辑,指出该窟造像是在继承西夏河西地区流行样式的基础上,融入内地艺术元素后形成的。这种图像衍化逻辑,是藏传佛教中国化在元代江南地区的生动体现,也是元明清以来内地藏传佛教艺术的主要创作思路,对藏传佛教艺术在内地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来峰石窟 密理瓦巴像龛 侍女像 服饰样式 图像衍化逻辑
原文传递
宋代文氏一系工匠与宝顶山石窟寺的营建 被引量:7
2
作者 米德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63,共11页
两宋时期,川渝地区石窟开凿主要活跃在盆地东南一带,其间当地涌现出一批以营窟为业的工匠。来自普州的文氏家族自11世纪中叶至12世纪末有六代人从事佛工,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兼具时代风貌与个性特色的造像样式,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石窟艺... 两宋时期,川渝地区石窟开凿主要活跃在盆地东南一带,其间当地涌现出一批以营窟为业的工匠。来自普州的文氏家族自11世纪中叶至12世纪末有六代人从事佛工,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兼具时代风貌与个性特色的造像样式,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石窟艺术风格的走向。13世纪进入营建高峰期的宝顶山石窟,在作风上继承并发展了文氏一系样式,通过造像类型比对并结合其他因素,初步判定文氏家族当年参与了此山的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氏工匠 造像样式 宝顶山石窟
下载PDF
外来文化对早期土家族的影响——来凤仙佛寺摩崖造像的考证 被引量:6
3
作者 满益德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5-19,共5页
湖北来凤仙佛寺摩崖造像始于何时,一曰东晋,一曰五代,均以残碑“文字”为证而得出结论。笔者经过实地考察,主要从造像的题材、样式与中原、四川等地区佛教造像流布情况的分析比较中,得出与前两说不相同的结论,并就此阐明了仙佛寺的文化... 湖北来凤仙佛寺摩崖造像始于何时,一曰东晋,一曰五代,均以残碑“文字”为证而得出结论。笔者经过实地考察,主要从造像的题材、样式与中原、四川等地区佛教造像流布情况的分析比较中,得出与前两说不相同的结论,并就此阐明了仙佛寺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文化 早期土家族 摩崖造像 考证 仙佛寺 布局模式 造像风格 开凿年代 文化精神 湖北 来凤县题材
下载PDF
试析巩县石窟北魏造像风格和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光明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6-61,共6页
北魏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巩县石窟开凿于北魏晚期,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造像风格发生了部分变化。本文从面容、衣饰、神态等方面对该石窟的北魏造像变化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就其变化原因从政治因素、文化融合、社会现实等... 北魏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巩县石窟开凿于北魏晚期,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造像风格发生了部分变化。本文从面容、衣饰、神态等方面对该石窟的北魏造像变化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就其变化原因从政治因素、文化融合、社会现实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巩县石窟 造像艺术 风格 变化
原文传递
山西北朝佛教造像题记书法风格特征探析
5
作者 吴利国 杨州 《云冈研究》 2023年第2期61-68,共8页
山西为北魏前期国都的所在地,佛教尤为繁荣,民间开凿石窟佛像之风炽盛,造像题记蔚为大观。山西北朝佛教造像题记涵盖了北朝的北魏平城时期、北魏洛阳时期、东西魏时期以及北齐北周时期。造像题记呈现出“平画宽结”和“斜画紧结”不同... 山西为北魏前期国都的所在地,佛教尤为繁荣,民间开凿石窟佛像之风炽盛,造像题记蔚为大观。山西北朝佛教造像题记涵盖了北朝的北魏平城时期、北魏洛阳时期、东西魏时期以及北齐北周时期。造像题记呈现出“平画宽结”和“斜画紧结”不同的结体特征,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是中国书法魏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北朝 造像题记 书法风格
原文传递
龙门二十品造像记书风成因探析
6
作者 李云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8-59,124,共3页
北朝书法成就主要在石刻,史称"北碑",尤以北魏石刻突出,故其书体又称"魏碑体"或云"龙门体",后人习惯上称它为"魏碑",而"龙门二十品"造像记则是魏碑体的典型代表。本文就龙门二十品... 北朝书法成就主要在石刻,史称"北碑",尤以北魏石刻突出,故其书体又称"魏碑体"或云"龙门体",后人习惯上称它为"魏碑",而"龙门二十品"造像记则是魏碑体的典型代表。本文就龙门二十品造像记书风来源,北朝社会的审美基质及其所特有的书写方式与制作手段等方面,试论述"龙门二十品"造像记书风的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二十品 造像记 书风 成因
下载PDF
北周僧渊造像碑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崔松林 王景荃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91,共5页
僧渊造像碑,为北周高僧僧渊所造,早年发现于陕州宝轮寺,是河南仅存的几件北周造像之一,且有确切纪年,是研究北周佛教的发展和建德法难的重要实物资料。本文对其雕刻内容、造像题材以及艺术风格进行考察和研究。
关键词 僧渊 北周 造像题材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云冈石窟造像题记书法艺术风格及价值
8
作者 吴利国 杨州 《云冈研究》 2022年第1期21-30,共10页
云冈造像题记书写时间涵盖了北魏平城时期、洛阳时期及东西魏时期,书写以浑朴劲健、雄强厚重为主要风貌,具有典型的平城魏碑书风特征,为平城魏碑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冈造像题记多存有隶书笔意,结体以“平画宽结”为主要特征,笔画圆厚平实... 云冈造像题记书写时间涵盖了北魏平城时期、洛阳时期及东西魏时期,书写以浑朴劲健、雄强厚重为主要风貌,具有典型的平城魏碑书风特征,为平城魏碑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冈造像题记多存有隶书笔意,结体以“平画宽结”为主要特征,笔画圆厚平实,古拙质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视为“圆笔魏碑”的代表,与“方笔魏碑”的代表龙门题记一同,构成了魏碑书法的“圆笔”与“方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平城时代中期 平城墓葬 晋制 佛教
原文传递
从《姚伯多造像记》看北朝造像记的文体来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鹏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88-92,共5页
姚伯多造像碑在四面铭文次序和文字释读上存在一些异说,辨别不同观点,还原其文本的完整状态,可以反映造像记这一文体在北魏太和时期的发展水平。从文本来看,造像记这一与宗教活动密切相关的应用散文文体的形成,受到了碑文、议论性散文... 姚伯多造像碑在四面铭文次序和文字释读上存在一些异说,辨别不同观点,还原其文本的完整状态,可以反映造像记这一文体在北魏太和时期的发展水平。从文本来看,造像记这一与宗教活动密切相关的应用散文文体的形成,受到了碑文、议论性散文、赋、齐言诗以及佛经偈颂等文体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像记 北魏 散文 文体
下载PDF
北朝菩萨像耳珰式样探究
10
作者 杨晓慧 张玉安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68-73,共6页
中国北朝菩萨像耳饰可分为耳珰、耳坠、耳环三大类,耳珰类是北朝时期各地区菩萨像耳饰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式样,其流行区域及年代与汉文化深入程度有关。本文认为,耳珰造型中的印度和中亚文化渊源,及其在汉文化地区的演变与发展,反映了在... 中国北朝菩萨像耳饰可分为耳珰、耳坠、耳环三大类,耳珰类是北朝时期各地区菩萨像耳饰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式样,其流行区域及年代与汉文化深入程度有关。本文认为,耳珰造型中的印度和中亚文化渊源,及其在汉文化地区的演变与发展,反映了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审美取向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菩萨像 耳珰 式样
下载PDF
中国传统雕塑中石窟造像观研究
11
作者 张海童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3年第6期130-132,共3页
中国传统石窟雕塑造型有着本民族自身的造像特点,它独特的造像表现形式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与时代背景。文章选取有代表性的四大石窟雕塑造像,对造像风格、特点、体积、比例、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讨石窟造像的造像观,以便于我... 中国传统石窟雕塑造型有着本民族自身的造像特点,它独特的造像表现形式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与时代背景。文章选取有代表性的四大石窟雕塑造像,对造像风格、特点、体积、比例、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讨石窟造像的造像观,以便于我们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石窟雕塑 造像观 造型风格 造型民族特点 造型处理手法
原文传递
浅析北魏时期山东佛教造像艺术
12
作者 刘鹏 张洪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70-75,共6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多民族文明冲撞交融、社会秩序重组的特殊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阶段。山东地区是北方佛教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至今仍保留着北魏时期直到北齐阶段的诸多造像、刻经、寺院等佛教遗迹。基于类型学的方法,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多民族文明冲撞交融、社会秩序重组的特殊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阶段。山东地区是北方佛教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至今仍保留着北魏时期直到北齐阶段的诸多造像、刻经、寺院等佛教遗迹。基于类型学的方法,研究山东地区北魏佛教造像变化的轨迹,讨论其造型风格来源、流变,结合当时当地佛教传播、社会背景和地域文化特点,寻找造像背后的诸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佛造像 青州 山东地区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武山木梯寺造像残存——泥塑佛像释义
13
作者 高波 《雕塑》 2014年第6期48-49,共2页
甘肃省武山县木梯寺残存的泥塑佛教造像,以宋代塑像保存最为完好。造像造型独特、优美,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极具文化艺术研究价值。本文就造像的创作技巧、风格、塑材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泥塑 造像
原文传递
敦煌石窟中的于阗守护神图像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粟裕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74,160,共21页
在张氏、曹氏归义军时期的敦煌石窟中榜题为"守护于阗国"的八位神祇以一种固定的配置方式出现在前室的盝顶甬道两披,并且其样式在长达八十余年的时间段中基本保持不变。八位守护神按照样式可以分为天王形、力士形、以及女性... 在张氏、曹氏归义军时期的敦煌石窟中榜题为"守护于阗国"的八位神祇以一种固定的配置方式出现在前室的盝顶甬道两披,并且其样式在长达八十余年的时间段中基本保持不变。八位守护神按照样式可以分为天王形、力士形、以及女性神三类。通过与长安、西域等地图像的比对可以发现:以毗沙门天王为代表的天王形守护神与开元、天宝年间的天王造像非常接近;力士形守护神、女性守护神的身上则杂糅了多地、多种的图像因素,显示出他们在形成过程中对于多种文化要素的借鉴。在他们身上呈现出的汉化倾向,可能与初盛唐时期中原王朝在于阗的经营有关,这一时期汉地文化、佛教被于阗人了解、认知,从而以汉地的造像样式为蓝本创造属于自己的守护神。此类图像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于阗"俗喜鬼神而好佛"的习俗,另一方面则是《牛角山授记》、《于阗教法史》等经典中记载的佛法衰微,是一种护国、护法思想的产物。这或与吐蕃占领于阗前,于阗乃至西域的社会动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阗八大守护神 汉地天王造像 西域服饰习俗 末法 汉化
原文传递
“敷搭双肩下垂式”与“钩纽式”佛衣在北朝晚期的兴起 被引量:5
15
作者 费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76,共6页
中土佛像在经历了"褒衣博带式"佛衣一统南北的局面后,约在南北朝晚期,出现了向印度样式回归的趋势,这种回归不同于简单的引进,而是基于律典,将佛衣民族样式与外来样式相互交融的产物。"敷搭双肩下垂式"与"钩纽... 中土佛像在经历了"褒衣博带式"佛衣一统南北的局面后,约在南北朝晚期,出现了向印度样式回归的趋势,这种回归不同于简单的引进,而是基于律典,将佛衣民族样式与外来样式相互交融的产物。"敷搭双肩下垂式"与"钩纽式"佛衣,即是继"褒衣博带式"佛衣之后,兴起于东魏、北齐境内的新型佛衣样式,呈跨地域传播的态势,影响深远。本文依据造像实物,联系佛教律典规制及相关文献,对这两款佛衣的基本披着方式、演化类型及大规模兴起的成因予以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像 服饰 敷搭双肩下垂式 钩纽式
下载PDF
东魏武定年间白石半跏思惟像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铉淑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4-108,共15页
东魏北齐时期,半跏思惟菩萨像(以下简称为“半跏思惟像”)在定州地区很盛行,如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白石造像中,半跏思惟像占了纪年造像总量的近五分之一。而在同时期的山东地区,半跏思惟像发现较少,且出现时间较晚,现存有纪年的造像大... 东魏北齐时期,半跏思惟菩萨像(以下简称为“半跏思惟像”)在定州地区很盛行,如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白石造像中,半跏思惟像占了纪年造像总量的近五分之一。而在同时期的山东地区,半跏思惟像发现较少,且出现时间较晚,现存有纪年的造像大部分属于北齐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 半跏思惟像 白石像 邺城样式 定州样式
原文传递
鄢陵北齐道弼造像碑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景荃 刘勇伟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91,共5页
2014年10月河南省鄢陵县公安局破获一起文物盗窃案时,发现一通北齐皇建元年道弼造像碑。碑阳雕大小佛龛7个,碑阴刻造像题记。根据造像内容可知,这是一件反映三世佛传承系谱的造像碑。本文对其造像内容、题材、艺术风格等进行介绍研究。
关键词 鄢陵 皇建元年 造像内容 造像题材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孔惠超造像及其年代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景荃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65,共8页
孔惠超造像是河南现存保存最完好的北魏造像之一,原定年代与造像不符。本文利用图像学和类型学将该造像的造像题材以及艺术风格与同期造像相比照,并对造像题记和题名进行研读,考证其准确的雕刻年代为北魏孝昌三年。
关键词 孔惠超造像 造像题材 艺术风格 北修武
原文传递
北周时期麦积山石窟造像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辉 罗明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7-28,共2页
北周虽统治时间短暂,但其间佛教发展尤为迅猛,这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及民众信仰有关。其艺术造型已基本摆脱了北魏、西魏的"秀骨清象",而创造出鲜明的方圆健美的北周风格。
关键词 北周时期 麦积山石窟 佛像 建筑风格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北周造像风格刍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锡臻 《雕塑》 2005年第5期44-46,共3页
麦积山北周造像具有明显的南朝萧梁造像特征。通过南京、四川及南、北响堂山等地遗存或出土的具萧梁特征的造像与麦积山北朝晚期造像进行比较,麦积山在西魏时期就已受到四川萧梁样式的直接影响。到了北周时期,麦积山造像在受到了长安造... 麦积山北周造像具有明显的南朝萧梁造像特征。通过南京、四川及南、北响堂山等地遗存或出土的具萧梁特征的造像与麦积山北朝晚期造像进行比较,麦积山在西魏时期就已受到四川萧梁样式的直接影响。到了北周时期,麦积山造像在受到了长安造像影响同时,又承传了麦积山早期造像的某些特征,最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 北周造像 萧梁样式 风格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