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面氧化亚氮排放静态箱测定技术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志安 邹碧 +2 位作者 曹裕松 刘剑 温达志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4期413-416,共4页
氧化亚氮是最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之一,国际科学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展氧化亚氮研究最重要的方面是测定技术,目前主要有静态箱法和微气象法,而以静态箱技术的使用最为广泛。静态箱技术也有其优点和缺点。文章从基本原理、取样箱... 氧化亚氮是最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之一,国际科学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展氧化亚氮研究最重要的方面是测定技术,目前主要有静态箱法和微气象法,而以静态箱技术的使用最为广泛。静态箱技术也有其优点和缺点。文章从基本原理、取样箱设计、取样时间策略、自动采样箱设计、气相色谱测定技术参数、计算方法及自动测定系统等方面,系统介绍静态箱技术。我国在氧化亚氮研究上还较少,已被测定的土地类型非常有限,文章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 氧化亚氮排放 静态箱测定技术 土地类型 温室效应技术
下载PDF
基于不同监测方法的太湖地区稻田基蘖肥期氨排放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田玉华 曾科 尹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80-1189,共10页
稻田施用化学氮肥易产生氨挥发损失,目前我国稻田氨排放研究尚缺乏不同监测方法的同步对比研究,这影响到对稻田氨排放的科学评价以及稻田氮肥的合理施用。在太湖地区水稻基肥和分蘖肥施用后同时采用微气象学法(IHF)、密闭室抽气法和通... 稻田施用化学氮肥易产生氨挥发损失,目前我国稻田氨排放研究尚缺乏不同监测方法的同步对比研究,这影响到对稻田氨排放的科学评价以及稻田氮肥的合理施用。在太湖地区水稻基肥和分蘖肥施用后同时采用微气象学法(IHF)、密闭室抽气法和通气法对稻田氨排放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种方法监测的氨排放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基肥施用后峰值出现在施肥后第3~4天,分蘖肥施用后峰值出现在施肥后第2天,两次施肥后氨排放持续时间均为1周左右。基肥施用后采用微气象学法、密闭室抽气法和通气法监测的氨排放峰值分别为8.8、11.3和3.2kg·hm^-2·d^-1(以N计,下同),氨排放量分别为34.6、38.2和12.9kg·hm^-2,占基肥施氮量的32.0%、35.4%和11.9%;分蘖肥施用后三种方法监测的峰值分别为12.5、7.7和5.3kg·hm^-2·d^-1,氨排放量分别为26.7、16.8和11.8kg·hm^-2,占分蘖肥施氮量的33.0%、20.7%和14.6%。三种方法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综合基肥和分蘖肥期氨排放总量,密闭室抽气法与微气象学法结果接近,通气法低估了氨排放量。密闭室抽气法可用于监测稻田基蘖肥施用后的氨排放,须保证监测期间的换气次数及抽气流量,并确保施肥后试验区田埂保水保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象学法 密闭室抽气法 通气法 氨挥发 基肥 分蘖肥
下载PDF
基于不同监测方法的太湖地区水稻穗肥期氨排放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田玉华 曾科 +1 位作者 姚元林 尹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3-702,共10页
稻田追肥撒施氮肥易引起氨挥发损失,水稻穗肥撒施后稻田生态系统的氨排放仍未明确。在太湖地区水稻穗肥施用后同步采用微气象学法(IHF)、密闭室抽气法和通气法对稻田氨排放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监测的稻田氨排放动态变化特征一致... 稻田追肥撒施氮肥易引起氨挥发损失,水稻穗肥撒施后稻田生态系统的氨排放仍未明确。在太湖地区水稻穗肥施用后同步采用微气象学法(IHF)、密闭室抽气法和通气法对稻田氨排放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监测的稻田氨排放动态变化特征一致,施肥后第2天达峰值,至第5天不再有明显排放,田面水NH4+-N浓度与氨排放变化规律一致;IHF法监测稻田冠层上方氨排放量为5.45 kg·hm^-2(以N计,下同),占施氮量的6.73%;密闭室抽气法监测稻田土-水表面氨排量为17.4 kg·hm^-2,占施氮量的21.5%,土-水表面氨排放与气温直线相关,适宜抽气时间为8:00 ~ 9:00和16:00 ~ 17:00,密闭室抽气法测定的为土-水表面氨排放潜力,未考虑冠层对挥发氨的捕获,导致穗肥期氨排放高估,该法适宜比较不同处理的氨排放潜力,今后需统一抽气室规格和抽气量;通气法监测土-水表面氨排放结果低于密闭室抽气法。评价稻田穗肥氨排放应以IHF法监测的冠层上方的排放量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排放 微气象学法 密闭室抽气法 通气法 孕穗期 水稻冠层
下载PDF
不同通量计算方法对静态箱法测定农田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石书静 高志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60-2065,共6页
通过观测冬小麦拔节期施肥后1周内N2O排放,研究了采用静态箱技术时,线性回归(LR)、Quad回归和HM计算方法对N2O排放通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施肥(Nc)和不施肥(CK)对N2O气体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LR、Quad和HM方法处理相同数据得到的N2... 通过观测冬小麦拔节期施肥后1周内N2O排放,研究了采用静态箱技术时,线性回归(LR)、Quad回归和HM计算方法对N2O排放通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施肥(Nc)和不施肥(CK)对N2O气体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LR、Quad和HM方法处理相同数据得到的N2O排放通量及其特征确实存在较大的差异,由3种方法得到的通量变异系数最高可达到71%;未采用TFU技术校正前,3种计算方法之间的变异系数平均为29%,而校正后则降低到13%;同时还发现,这3种技术均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N2O的排放通量,与校正后的排放通量相比,施肥处理中LR、Quad和HM的N2O排放通量分别偏低了14%~31%、5%~48%和3%~62%,对照则分别偏低了14.9%~16.0%、15.5%~35.2%和8.4%~57.2%。因此,采用TUF校正方法不仅可定量分析不同计算方法之间的差异,同时也降低了N2O排放通量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箱 冬小麦 排放通量 N2O
下载PDF
城市垃圾填埋场甲烷释放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向靓 向武 《中国沼气》 2006年第2期21-24,共4页
采用静态箱法对武汉市二妃山垃圾处理场及流芳垃圾填埋场CH4释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妃山垃圾场CH4释放通量高于流芳。垃圾场CH4通量日变化总体呈现较大差异,波动范围在0.17mg·m^-2h^-1~2260.09mg·m^-2h^-1,其... 采用静态箱法对武汉市二妃山垃圾处理场及流芳垃圾填埋场CH4释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妃山垃圾场CH4释放通量高于流芳。垃圾场CH4通量日变化总体呈现较大差异,波动范围在0.17mg·m^-2h^-1~2260.09mg·m^-2h^-1,其日变化规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垃圾填埋场 CH4通量 日变化 静态箱法
下载PDF
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对土壤N_(2)O与CO_(2)排放的影响
6
作者 宋子琪 李野 +2 位作者 丁思惠 田野 方升佐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为探讨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基于11年生“南林-895杨”(Populus×euramericana‘Nanlin-895’)人工林,设置纯林、林下种植麦冬(Ophiopogon japonicas)和林下养鸡3种复合经营模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 为探讨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基于11年生“南林-895杨”(Populus×euramericana‘Nanlin-895’)人工林,设置纯林、林下种植麦冬(Ophiopogon japonicas)和林下养鸡3种复合经营模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每月测定土壤N_(2)O和CO_(2)排放通量,同时测定土壤温湿度,分析复合经营模式对土壤N_(2)O和CO_(2)排放和产量的影响及与相关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复合经营模式林下土壤温、湿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杨树复合经营模式间,土壤N_(2)O和CO_(2)排放速率动态变化与年累积排放量存在显著差异,杨树林下种植麦冬的土壤N_(2)O年累积排放量最高,为233.47 mg·m^(-2)·a^(-1),而林下养鸡的土壤CO_(2)年累积排放量最高,达2328.87 g·m^(-2)·a^(-1)。总体来看,不同复合经营模式林地土壤温室气体(N_(2)O和CO_(2))年累积排放量为林下养鸡>林下种植麦冬>杨树纯林;土壤温、湿度对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速率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壤CO_(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之间呈显著线型相关,而与土壤湿度呈现抛物线型关系;土壤N_(2)O排放速率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均可用抛物线型关系来描述。综上所述,不同杨树复合经营模式改变了林地土壤的温、湿度,进而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从1年的研究结果看,种植麦冬和养鸡的杨树人工林林地土壤温室气体的年累积排放量高于纯林,表明林农复合经营增加了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气候变化 静态箱法 林农复合经营 温室气体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甲烷释放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鸿霆 李启彬 +1 位作者 刘丹 韩智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151-11153,共3页
采用静态箱法对某填埋场的甲烷释放速率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填埋时间对填埋垃圾的产甲烷速率具有明显影响,垃圾填埋后2年左右甲烷释放速率达最大值,而后甲烷释放速率又开始下降;由于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夏季填埋场的甲烷释放速率明显... 采用静态箱法对某填埋场的甲烷释放速率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填埋时间对填埋垃圾的产甲烷速率具有明显影响,垃圾填埋后2年左右甲烷释放速率达最大值,而后甲烷释放速率又开始下降;由于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夏季填埋场的甲烷释放速率明显高于春季;一天内甲烷释放速率变化较大,上午11:00左右甲烷释放速率达到最大,下午逐渐下降,夜间至凌晨甲烷释放速率最低;由于降雨导致温度下降和覆土层含水率增加,填埋场甲烷释放速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静态箱法 甲烷释放速率
下载PDF
CARBON DYNAMICS OF WETLAND IN THE SANJIANG PLAIN 被引量:3
8
作者 SONGChang-chun WANGYi-yong +4 位作者 WANGYue-si YANBai-xing WANGDe-xuan ZHAOZhi-chun LOUYan-j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3年第3期228-231,共4页
Methane (CH4) and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 was measured from mires in the Sanjiang Plain, Northeast China, by using a static chamber technique during free snow-covered periods. The seasonal mean emission of CH4 w... Methane (CH4) and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 was measured from mires in the Sanjiang Plain, Northeast China, by using a static chamber technique during free snow-covered periods. The seasonal mean emission of CH4 was 12.4mg/(m2·h) and the emission range of CO2 was 8.7-16.6g/(m2·d) (gross CO2 flux) during plant growth period. CO2 emission rate in the day was stronger than that at night, and the daily peak appears at 19:00. The mire plants in the Sanjiang Plain begin to sprout at the end of April.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of the mire plants increased from zero to the peak from July to September and showed single peak form.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of Carex lasiocarpa (464.8g/m2) was lower than that of Deyeuxia platyphylla (530.8g/m2), but the underground biomas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Deyeuxia platyphylla. Gross CO2 flux showed the significance posi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with plant biomass. Gross CO2 flux and CH4 emission were also correlated with soil temperature (0-5cm) and water temperature. However, the highest CH4 emission rate lagged behind the highest soil temperature in the root area during plant growth period. The data also indicated that wet and warm conditions during the early spring led to greater value of CH4 emission flux. Inundation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existence of methane bacteria,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undation depth and CH4 emission rate in this region. Within the same growing season and under the same inundation condition, the variations of CH4 emission rate could be markedly diffe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LAND methane emission gross carbon dioxide static chamber technique soil temperature
下载PDF
CO_2 Flux Estimation by Different Regression Methods from an Alpine Meadow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
9
作者 姜春明 于贵瑞 +3 位作者 曹广民 李英年 张世春 方华军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372-1379,共8页
CO2 efflux was estimated using different regression methods in static chamber observation from an alpine meadow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 CO2 efflux showed a seasonal pattern, with the maximun flux occurring... CO2 efflux was estimated using different regression methods in static chamber observation from an alpine meadow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 CO2 efflux showed a seasonal pattern, with the maximun flux occurring in the middle of July.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CO2 efflux (Q10) was 3.9, which was at the high end of the range of global values. CO2 emissions calculated by linear and nonlinear regre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0.05). Compared with the linear regression, CO2 emissions calculated by exponential regression and quadratic regression were 12.7% and 11.2% larger,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values estimated by the three methods. In the entire growing season, the CO2 efflux estimated by linear regression may be underestimated by up to 25% compared to the real CO2 efflux. Consequently, great caution should be taken when using published flux data obtained by linear regression of static chamber observations to estimate the regional CO2 flux in alpine meadow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emission static chamber technique NONLINEARITY UNDERESTIMATIO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亚热带地区蔬菜地甲烷净交换通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奉小明 王凯 +3 位作者 郑循华 罗献宝 王睿 王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91-1099,共9页
农田土壤是大气甲烷(CH_4)的重要源和汇,以往关于农田CH_4净交换通量的研究多关注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而蔬菜地的观测研究不足。本研究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亚热带地区一块种植包菜的典型露天蔬菜地开展将近1年的田间原位CH_4... 农田土壤是大气甲烷(CH_4)的重要源和汇,以往关于农田CH_4净交换通量的研究多关注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而蔬菜地的观测研究不足。本研究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亚热带地区一块种植包菜的典型露天蔬菜地开展将近1年的田间原位CH_4通量观测,以揭示蔬菜地CH_4净交换通量的周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估算CH_4年累积净交换通量,并定量评估CH_4净交换通量的误差。本试验在包菜地的垄上和垄间同时布设观测点进行CH_4通量观测,并对环境因子进行同步测量,观测期为2016年1月1日至12月8日。结果表明,所研究的蔬菜地为大气CH_4的微弱汇,年平均通量为(-9.9±7.0)μg(C)×m^(-2)×h^(-1),全年累积通量为-0.84kg(C)×hm^(-2),较高的土壤水分条件和高施氮量可能是导致本研究蔬菜地CH_4吸收较弱的主要原因。全年CH_4累积通量的总体误差为-48%^-16%,其中,由于通量计算方法引起的系统误差会使估算的通量偏低32%,年尺度上的随机误差大小为16%,主要来自CH_4通量的空间差异,因此可适当增加空间重复,以减小空间随机误差。研究还发现垄上的CH_4吸收通量显著高于垄间(P<0.01),因此在开展农田温室气体通量观测时应兼顾垄上和垄间、种植行和行间等农田管理措施存在显著差异的区域,均布设观测点,避免对通量观测结果造成系统性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蔬菜地 甲烷 净交换通量 静态箱法 年累积通量 通量误差
下载PDF
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土壤CH4排放通量 被引量:33
11
作者 刘玲玲 刘允芬 +1 位作者 温学发 王迎红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31-439,共9页
CH4在温室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估算中亚热带CH4的源汇现状,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土壤CH4排放通量特征及水热因子对其的影响。对2004年9月~2005年12月期间的观... CH4在温室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估算中亚热带CH4的源汇现状,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土壤CH4排放通量特征及水热因子对其的影响。对2004年9月~2005年12月期间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千烟洲人工针叶林土壤总体表现为大气CH4的吸收汇,原状林地土壤(Forestsoil)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为7.67^-67.17μg·m-2·h-1,平均为-15.53μg·m-2·h-1;无凋落物处理(Litter-free)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是9.31^-90.36μg·m-2·h-1,平均为-16.53μg·m-2·h-1。二者对土壤CH4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秋>夏>冬>春,但无凋落物处理CH4变化幅度较原状林地土壤大,无凋落物处理吸收高峰出现在10月,最低值出现在翌年3月,原状林地土壤则分别在9月和翌年2月,均提前1个月。对土壤CH4吸收通量与温度和湿度的相关分析表明:无论是原状林地土壤还是无凋落物处理情况下,土壤CH4通量都与地下5cm的温度和湿度相关性最高。偏相关分析反映了不同季节水热配置对土壤吸收CH4通量的影响:冬季为12月~翌年2月,温度起主要作用;雨季3~6月,温度作用为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水分作用微弱;7~8月,CH4吸收通量随着湿度的降低而增加,但高温限制了CH4的吸收;秋季(9~11月)水热配置适宜,CH4通量达到高峰值。总之,CH4吸收通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湿度的降低而增大,但温度过高会抑制其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通量 静态箱法 中亚热带森林土壤 温室气体
下载PDF
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_2排放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12
作者 朱咏莉 吴金水 +2 位作者 周卫军 童成立 夏卫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4,共4页
采用静态箱法对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排放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条件下的稻田CO2总排放通量(Rt)随晚稻生育期进程波动幅度较大,平均值为926.2mg/(m2·h);土壤CO2排放通量(Rs)则波动较小,平均值为285.4mg/(m2·h).... 采用静态箱法对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排放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条件下的稻田CO2总排放通量(Rt)随晚稻生育期进程波动幅度较大,平均值为926.2mg/(m2·h);土壤CO2排放通量(Rs)则波动较小,平均值为285.4mg/(m2·h).二者与气温、不同土层(0,5,10,15cm)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温度系数(Q10)分别为2.33和1.70.稻田生态系统CO2累积排放量与水稻生物量间存在极显著的对数关系.在晚稻整个生育期,稻田生态系统从大气中净固定碳量为3.85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 影响因素 静态箱法 稻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麦田土壤CH_4的吸收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雪松 申双和 +1 位作者 李俊 于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8,共8页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拔节—成熟期间麦田土壤CH4气体通量进行了测定,得出华北平原典型冬麦田土壤是大气CH4的弱吸收汇。试验期间土壤CH4通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麦田拔节—成熟期间土壤CH4通量日平均值...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拔节—成熟期间麦田土壤CH4气体通量进行了测定,得出华北平原典型冬麦田土壤是大气CH4的弱吸收汇。试验期间土壤CH4通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麦田拔节—成熟期间土壤CH4通量日平均值为-18.3μg.m-2.h-1,波动范围为-4.3^-24.4μg.m-2.h-1;在土壤CH4通量的日变化中,观测到麦田土壤在午间和夜间都有一个吸收峰,峰值出现的时间因生育期不同而有所不同。试验期间CH4通量日平均值与土壤温度关系不明显,而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α=0.01);日变化中土壤CH4通量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较差,而与5 cm地温相关密切。麦田拔节—成熟期间土壤CH4通量日平均值随NH4+-N施用量的增加呈递减规律,农田秸秆还田后不利于土壤对CH4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麦田 静态箱/气相色谱(GC)分析 土壤CH4通量
下载PDF
静态箱法气相色谱法自动检测农田N_2O排放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跃思 郑循华 +1 位作者 王明星 沈壬兴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1997年第1期10-15,共6页
N_2O自动观测系统由微机控制电路和气路,使采样箱、气相色谱仪(GC)和积分仪自动工作,系统可连续采样分析,自动存储色谱数据,并可同时测定存储温度和辐射等气象数据。系统从放置于田间可自动开关箱盖的采样箱中,依次抽取空气样品,经除水... N_2O自动观测系统由微机控制电路和气路,使采样箱、气相色谱仪(GC)和积分仪自动工作,系统可连续采样分析,自动存储色谱数据,并可同时测定存储温度和辐射等气象数据。系统从放置于田间可自动开关箱盖的采样箱中,依次抽取空气样品,经除水、CO_2处理后送入气相色谱仪分析N_2O浓度,根据箱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计算N_2O的排放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箱法 一氧化二氮 气相色谱法 自动检测
下载PDF
华南丘陵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稻田二氧化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惠 赵平 +2 位作者 王跃思 林永标 饶兴权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1-476,共6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稻田CO2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定,探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稻田温室气体CO2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中,有植株参与稻田CO2排放速率的日变化形式均为白天出现排放高值,夜间出现排放低值。有植株参与稻田CO2昼...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稻田CO2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定,探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稻田温室气体CO2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中,有植株参与稻田CO2排放速率的日变化形式均为白天出现排放高值,夜间出现排放低值。有植株参与稻田CO2昼夜排放速率平均值都显著高于无植株参与稻田。温度(气温、地表温度、地下5 cm温度)是有植株参与稻田在植株生长期间稻田CO2排放速率昼夜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水稻作物对CO2的排放影响较大,早稻有、无植株参与稻田CO2季节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316.29±23.74和101.88±16.83 mg.m-2.h-1。晚稻有、无植株参与稻田CO2季节平均排放速率分为622.40±57.67和179.41±19.51 mg.m-2.h-1。早、晚稻有植株参与稻田的CO2季节平均排放量分别比无植株参与稻田增加了310%和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稻田 CO2 静态箱法
下载PDF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CO_2和CH_4通量观测的质控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顾帅 周凌晞 +2 位作者 刘立新 王木林 温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7-91,共5页
通量观测与大气本底浓度观测采用统一的分析—质控—标校流程和方法对准确评估大气温室气体源汇至关重要。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CO_2和CH_4通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首先在实验室对存储样品的气袋进行检测与处理,包括剖析... 通量观测与大气本底浓度观测采用统一的分析—质控—标校流程和方法对准确评估大气温室气体源汇至关重要。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CO_2和CH_4通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首先在实验室对存储样品的气袋进行检测与处理,包括剖析气袋结构,测试气袋在一定时间内对气样中CO_2及CH_4浓度的影响,根据测试结果对采样、运输流程进行优化,确保样品尽量减少污染;其次,采用与温室气体本底浓度分析—质控—标校相一致的流程和方法,以保证两种观测方法所获取数据的准确可比;最后,将本研究中优化的流程和方法应用于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期间青海瓦里关自由放牧地和围栏草地开展的温室气体通量观测实验,获取了较高质量的CO_2及CH_4通量观数据并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 气袋测试 分析标校 质量控制 草地温室气体通量
下载PDF
稻田冬闲期CO_2气体排放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尹春梅 谢小立 王凯荣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6,共6页
亚热带红壤稻作区是华中地区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在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解这一生态区域的碳循环过程的因素和机理,同时为进一步解释农田碳循环过程对温室气体CO2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静态箱式法对... 亚热带红壤稻作区是华中地区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在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解这一生态区域的碳循环过程的因素和机理,同时为进一步解释农田碳循环过程对温室气体CO2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静态箱式法对亚热带红壤性稻田长达约5个月的冬季休闲期(2005年11月—2006年4月)CO2气体排放通量进行了田间原位观测,并结合同步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亚热带红壤性稻田冬闲期CO2通量与近地面CO2体积分数的季节变化基本同步,与地面稻田生态系统的CO2通量对大气CO2体积分数的影响60%;CO2通量日变化规律基本为昼吸夜排:白天表现为田间杂草光合作用的结果,受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符合对数曲线,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夜晚则以呼吸过程为主,主要受温度的影响,CO2通量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其中气温和5cm地温最适宜用作于描述夜间CO2通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的指标。亚热带红壤性稻田生态系统在149d的休闲期内从大气中累积吸碳量(以CO2计)约4.03t·hm-2,表现为大气的碳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稻田 冬闲期 CO2通量 静态箱法
下载PDF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增高试验中的NO和NO_2地气交换观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涛 郑循华 +3 位作者 王跃思 徐仲均 韩圣慧 朱建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264-1268,共5页
介绍了农田FACE(free airCO2 enrichment)试验中的NO和NO2 地 气交换观测方法 ,即静态暗箱采样—NO和NO2 化学发光分析法 ,并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此观测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并可获得可靠的NO和NO2 净交换通量观测结果 .在稻麦... 介绍了农田FACE(free airCO2 enrichment)试验中的NO和NO2 地 气交换观测方法 ,即静态暗箱采样—NO和NO2 化学发光分析法 ,并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此观测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并可获得可靠的NO和NO2 净交换通量观测结果 .在稻麦轮作农田的旱地阶段 ,无论FACE还是对照处理 ,NO主要表现为地面净排放 ,NO2 主要表现为地面净吸收 .逐日的NO净排放不依赖于土壤温度 ,但却与土壤含水量呈线性负相关 (R2 =0 .82 ,P <0 .0 0 1) .NO2 净吸收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逐日的净吸收通量随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可分别用抛物线方程拟合 (温度 :R2 =0 .74 ,P <0 .0 0 1;含水量 :R2 =0 .6 9,P <0 .0 0 1) .大气CO2 浓度升高 2 0 0± 4 0 μmol·mol-1使NO净排放减弱 19% (t 检验P =0 .0 96 ) ,NO2 净吸收减弱 10 % (t 检验P =0 .2 6 ) ,这主要是植物生长受到促进的缘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 NO NO2 地-气交换 观测 静态暗箱法
下载PDF
基于不同监测与估算方法的设施菜田N2O排放量比较
19
作者 王琛 尹兴 +4 位作者 陈盟 韩建 张杰 郭艳杰 张丽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75-1383,共9页
【目的】为了分析微气象学方法中反演式气体扩散模型在设施菜田N2O排放测定分析中的应用效果及精确度,本研究结合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同步观测结果,比较了两种观测值之间的差异及其形成的各因素,以验证该方法在测定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可行... 【目的】为了分析微气象学方法中反演式气体扩散模型在设施菜田N2O排放测定分析中的应用效果及精确度,本研究结合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同步观测结果,比较了两种观测值之间的差异及其形成的各因素,以验证该方法在测定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可行性。【方法】在设施蔬菜大棚中,设置了施肥区和非施肥区,通过箱式法和微气象学方法分别对设施菜田种植区进行72 h的高频监测和全生长季监测,构建N2O浓度特征曲线和排放通量特征曲线。【结果】田闲期棚区上方3.5 m处N2O浓度明显低于种植期,但田闲期夜间浓度较高,种植期白天浓度较高。棚室内N2O浓度随高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明显,而且都高于棚室外背景浓度。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反演式气体扩散模型测得棚区N2O日排放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前者测定结果普遍高于后者,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得平均排放通量为252.51μg/(m^2·h),反演式气体扩散模型测得平均排放通量为192.21μg/(m^2·h),前者比后者高26.75%;在设施番茄全生长季观测中,两种方法测定的N2O排放通量特征曲线趋势一致,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得土壤净排放通量为1817.49 g/hm^2,排放系数为0.45%;反演式气体扩散模型测得土壤净排放通量为1250.95 g/hm^2,排放系数为0.32%,较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得结果降低了29%。【结论】反演式气体扩散模型、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设施菜田种植区N2O排放通量的测定结果,趋势上一致性较好,但反演式气体扩散模型观测结果明显低于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不过反演式气体扩散模型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高密监测设施菜田N2O排放全过程,且适用于较大区域的观测,为建立多元化的N2O排放监测体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田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 反演式气体扩散模型 氧化亚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