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rch/polyvinyl alcohol blended materials used as solid carbon source for tertiary denitrification of secondary efuent 被引量:14
1
作者 Peng Li Jiane Zuo +6 位作者 Wei Xing Lei Tang Xiangyang Ye Zaixing Li Lin Yuan Kaijun Wang Hongtao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972-1979,共8页
Starch/polyvinyl alcohol (PVA) blended materials for using as a solid carbon source (SCS) were prepared by blending PVA and gelatinized starch in an aqueous solution system, in which PVA served as framework materi... Starch/polyvinyl alcohol (PVA) blended materials for using as a solid carbon source (SCS) were prepared by blending PVA and gelatinized starch in an aqueous solution system, in which PVA served as framework material and starch as carbon source. The optimization of starch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effects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indicated that higher denitrification efficiency could be achieved with more starch in the materials. The average specific denitrification rates were 0.93, 0.66, 0.37 and 0.36 mg/(g·day) corresponding to starch content of 70%, 60%, 40% and 30% respectively at 37℃. The denitrification rates increased when operating temperature was raised from 23℃ to 30℃ and then 37℃. The mechanism of carbon release was analyzed incorporat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abiotic release in deionized water. The organic carbon was mainly hydrolyzed by microbes, and the biological release efficiencies were at the range of 89.2% to 96.0%. A long-term experiment with a continuous flow reactor with SCS material containing 70% starch was conducted to gain some experience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When the influent nitrate concentration was in the range of 35.2 to 39.1 mg/L,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of 4 hr, and operating temperature of 30℃, a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up to 94.6% and denitrification rate of 0.217 kg/(m3.day) was achieved. The starch-based material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can be used as a solid carbon source for tertiary nitrogen removal from secondary efflu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carbon source tertiary denitrification blends polyvinyl alcohol starch organics residue
原文传递
固态发酵玉米淀粉渣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建国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1999年第4期9-11,共3页
本文对同化淀粉能力强的糖化酵母菌Y9601株在固态发酵玉米淀粉渣生产蛋白饲料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合适的发酵条件下,30℃发酵36h,发酵产物(干基)酵母数达到7.45×109个/g,粗蛋白从25.5%提高到38.2%,增加12.7%,粗... 本文对同化淀粉能力强的糖化酵母菌Y9601株在固态发酵玉米淀粉渣生产蛋白饲料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合适的发酵条件下,30℃发酵36h,发酵产物(干基)酵母数达到7.45×109个/g,粗蛋白从25.5%提高到38.2%,增加12.7%,粗蛋白增幅为4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酵母菌 同化 淀粉 玉米淀粉渣 固态发酵 蛋白饲料
下载PDF
姜渣-玉米淀粉膜的制备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谢玮 崔少宁 +2 位作者 肖川 张雪 李颖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93-99,共7页
目的制备一种纯天然的、具有抑菌性的可食用淀粉膜。方法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添加适量的姜渣、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采用流延法制备姜渣-玉米淀粉膜。结果当淀粉的质量分数为3%,甘油的质量分数为1%,姜渣的质量分数为0.4%时,膜的透光... 目的制备一种纯天然的、具有抑菌性的可食用淀粉膜。方法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添加适量的姜渣、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采用流延法制备姜渣-玉米淀粉膜。结果当淀粉的质量分数为3%,甘油的质量分数为1%,姜渣的质量分数为0.4%时,膜的透光性、透油性、水蒸气透过性、溶解度、溶胀度等各项指标的综合测定结果较好。生姜中含有姜辣素、姜油等活性成分,添加姜渣可作为天然的抑菌剂,微生物试验结果证实,姜渣-玉米淀粉膜对霉菌和酵母菌具有一定抑菌作用,且抑菌效果与姜渣的含量成正比关系。结论所制备姜渣-玉米淀粉的结构紧密、光滑平整,并具有一定的抑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姜渣 制备工艺 抑菌
下载PDF
淀粉基餐勺表征及总迁移检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黄鑫茜 余稳稳 +1 位作者 姚皓程 胡长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5-230,共6页
为了解淀粉基材料在食品中的迁移情况,以市售一次性淀粉基餐勺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一次性淀粉基餐勺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总迁移量,并分析不同温度对淀粉基餐勺在4%(体积分数)乙酸和10%(体积分数)乙醇2种食品模拟物中总迁移的影响以及利... 为了解淀粉基材料在食品中的迁移情况,以市售一次性淀粉基餐勺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一次性淀粉基餐勺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总迁移量,并分析不同温度对淀粉基餐勺在4%(体积分数)乙酸和10%(体积分数)乙醇2种食品模拟物中总迁移的影响以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体积排阻色谱对淀粉基餐勺和蒸发残渣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基餐勺在水性和酸性食品模拟物的总迁移量显著大于油性食品模拟物;温度的提高会引起淀粉破裂和脱落从而导致总迁移增大;餐勺中淀粉分子大小和直链支链淀粉比例的不同是引起总迁移量显著性差异的重要原因。淀粉基餐勺不适合在高温条件下与水性食品和酸性食品接触,淀粉的破裂和脱落可能导致更多有意和非有意添加物进入食品模拟物(或食品)从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仍需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餐勺 表征 食品模拟物 总迁移量 蒸发残渣
下载PDF
油助剂和淀粉源助剂对噻嗪酮和烯啶虫胺在水稻上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沈燕 朱宏 +2 位作者 余向阳 刘贤金 张志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0-377,共8页
为探究油助剂和淀粉源助剂对噻嗪酮和烯啶虫胺降解规律的影响,以水稻为试材,建立了噻嗪酮和烯啶虫胺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测定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两种农药在水稻不同部位的残留量变化和最终残留量... 为探究油助剂和淀粉源助剂对噻嗪酮和烯啶虫胺降解规律的影响,以水稻为试材,建立了噻嗪酮和烯啶虫胺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测定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两种农药在水稻不同部位的残留量变化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0.01(0.02)~0.5 mg/kg添加水平下,噻嗪酮在水稻穗部、植株、籽粒和稻壳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9%~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7.2%;烯啶虫胺在水稻穗部、植株、籽粒和稻壳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8%~99%之间,RSD为2.5%~13%。两种农药的定量限均为0.01~0.02 mg/kg。以70%烯啶·噻嗪酮水分散粒剂为供试药剂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噻嗪酮和烯啶虫胺的残留量与施药后的间隔时间呈指数关系,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未添加助剂和添加淀粉源助剂及油助剂的3个处理中,噻嗪酮在水稻穗部的原始沉积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添加油助剂>添加淀粉源助剂>未添加助剂;半衰期长短顺序为:添加油助剂>添加淀粉源助剂>未添加助剂。至水稻收获时,在水稻籽粒和稻壳中均未检出噻嗪酮和烯啶虫胺,在水稻植株中噻嗪酮和烯啶虫胺的残留量均为<0.02~0.05 mg/kg。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施用70%烯啶·噻嗪酮水分散粒剂后14 d,添加油助剂或淀粉源助剂的处理对稻田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未添加助剂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助剂能不同程度地延长农药有效成分在水稻上的持留时间,从而有利于农药药效的持续发挥,而其最终残留量并不高,表明添加助剂在增加农药药效的同时,其残留的农药并不会对农产品造成污染。在供试的两种助剂中油助剂的增效效果好于淀粉源助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助剂 淀粉源助剂 噻嗪酮 烯啶虫胺 水稻 农药残留 减施增效
下载PDF
影响淀粉渣羧甲基化产物取代度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德全 王升文 +2 位作者 刘启瑞 周海兵 刘玉婷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3期49-51,54,共4页
研究了马铃薯淀粉渣与氯乙酸进行羧甲基化反应的一般规律,探讨了配料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各种因素对羧甲基化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关系,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马铃薯淀粉渣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淀粉渣 羧甲基化 取代度 综合利用 马铃薯淀粉
下载PDF
甘薯淀粉加工废渣的高值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靳艳玲 赵海 曾凡逵 《农学学报》 2021年第11期98-103,共6页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甘薯生产国,目前甘薯主要加工利用方式为生产淀粉及淀粉制品,但加工过程中伴随淀粉同时产生大量副产物——甘薯渣,因未能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而导致了农村面源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甘薯淀粉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甘薯生产国,目前甘薯主要加工利用方式为生产淀粉及淀粉制品,但加工过程中伴随淀粉同时产生大量副产物——甘薯渣,因未能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而导致了农村面源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甘薯淀粉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探讨甘薯渣资源化利用的方式,本文以其基本成分作为切入点,分析了近年来针对甘薯渣中淀粉、纤维、果胶、蛋白质以及全原料开展高值化利用的技术要点、主要产品及应用效果等,并提出了避免二次污染、开展全组分生物炼制、重视可溶性膳食纤维以及着力攻关鲜甘薯渣配套利用技术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淀粉加工 薯渣 环境污染 高值化利用
下载PDF
酶法提取木薯渣中淀粉工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殿义 《山东化工》 CAS 2015年第16期43-45,52,共4页
木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薯渣含有约60%左右的淀粉,这些淀粉基本上以颗粒形式"镶嵌"在纤维内部不能游离出来。使用生物酶化技术,使湿木薯渣中的结合淀粉成功游离出来,从而进一步提取淀粉。通过对酶制剂用量、木薯渣水分、... 木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薯渣含有约60%左右的淀粉,这些淀粉基本上以颗粒形式"镶嵌"在纤维内部不能游离出来。使用生物酶化技术,使湿木薯渣中的结合淀粉成功游离出来,从而进一步提取淀粉。通过对酶制剂用量、木薯渣水分、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 H值等因素进行单一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和参数:酶制剂用量0.15%、木薯渣水分63%、酶解时间24 h、酶解温度40℃、p H值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木薯渣 纤维 提取 工艺技术
下载PDF
低残渣压裂液稠化剂的结构表征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邹鹏 潘艳萍 王晓磊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4年第12期42-46,共5页
采用物理化学双改性技术研制了一种低成本低残渣淀粉基压裂液稠化剂。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对改性淀粉的分子结构、结晶结构与微观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探讨了改性淀粉的冷水可溶性机制。同时考察了改性淀粉基压裂... 采用物理化学双改性技术研制了一种低成本低残渣淀粉基压裂液稠化剂。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对改性淀粉的分子结构、结晶结构与微观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探讨了改性淀粉的冷水可溶性机制。同时考察了改性淀粉基压裂液的基液、交联液与破胶液的性能。结果表明:经乙酰化、磷酸酯化及预糊化处理的改性淀粉已由多晶颗粒体系转变为非晶体系,即β-淀粉转变为α-淀粉,α-淀粉的这种无定形分子结构赋予了淀粉的冷水快速溶解性;改性淀粉基压裂液基液与交联液性能良好;残渣含量在40 mg/L^70 mg/L,表现出极低残渣性,对储层伤害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稠化剂 改性淀粉 低残渣 低伤害
下载PDF
Study on Contents of Nutritional Ingredients and Reutilization of Sweet Potato Starch Residue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启堂 陈其恒 +1 位作者 曹健生 曾志明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1期2543-2545,共3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tents of nutriUonal ingredients and reutilization way of sweet potato starch residue. [Method] The starch residue of Shangshu 19 from four different processing sites ...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tents of nutriUonal ingredients and reutilization way of sweet potato starch residue. [Method] The starch residue of Shangshu 19 from four different processing sites was used as the test material, and the contents of main nutritional ingredients and moisture in the sweet potato starch residue were determined. [Result] In the sweet potato starch residue (calculated by fresh weight),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moisture, starch, fat, protein, Zn, Fe, Se and Ca were 83.75%, 101.15 g/kg, 0255%, 0.497 3%, 11.18 mg/g, 1 219.00 mg/kg, 0.032 3 mg/kg and 6 460.00 mg/kg, respectively, but Vc, VA and chlorogenic acid were not detect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tarch content and abundant nutritional ingredients, the sweet potato starch residue can be used for producing edible alcohol and dietary fiber health food. [Coaclusio,]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full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weet potato starch resid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 potato starch residue Nutritional ingredient Reutilization
下载PDF
同化淀粉能力强的酵母菌Y-9601株生物学特征鉴定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建国 时彦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1999年第4期16-19,共4页
对从土壤中筛选到的酵母菌Y-9601 株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长特性的研究.该菌株以多边芽殖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形成子囊孢子.在无维生素培养基上不生长.同化和发酵萄葡糖、半乳糖、蔗糖、麦芽糖、1/3 棉子糖,不同化乳... 对从土壤中筛选到的酵母菌Y-9601 株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长特性的研究.该菌株以多边芽殖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形成子囊孢子.在无维生素培养基上不生长.同化和发酵萄葡糖、半乳糖、蔗糖、麦芽糖、1/3 棉子糖,不同化乳糖及硝酸钾.同化淀粉、纤维二糖及D-木糖能力强,对淀粉具有较强的酒精发酵能力,鉴定为酵母属糖化酵母种.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34 ℃,最适生长pH 值为5.0~6.0,在麦芽汁中液体培养倍增时间为90 m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酵母 同化淀粉能力 玉米淀粉渣 酵母 Y-9601
下载PDF
淀粉/豆渣/纳米蒙脱土复合发泡缓冲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傅阳 张守华 +1 位作者 邹凯 张敏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5,共5页
采用熔融插层法,添加不同含量的蒙脱土,制备了淀粉/豆渣复合发泡缓冲材料,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蒙脱土质量分数(全文同)小于3%时材料的膨胀率差异较小,而大于3%后随着蒙脱土含量的增加,膨胀率会显著降低,且3%... 采用熔融插层法,添加不同含量的蒙脱土,制备了淀粉/豆渣复合发泡缓冲材料,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蒙脱土质量分数(全文同)小于3%时材料的膨胀率差异较小,而大于3%后随着蒙脱土含量的增加,膨胀率会显著降低,且3%的材料表观密度最低;5%实验组的泡孔直径最小,泡孔均匀,且材料表面无较大的泡孔,其抗吸水效果也最好;添加蒙脱土能够较显著地增加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其中5%实验组的压缩强度最高。在4种不同有机蒙脱土添加量中,5%的添加量的淀粉/豆渣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豆渣 发泡 蒙脱土
下载PDF
淀粉渣──丙烯酰胺接枝聚合物的絮凝作用研究
13
作者 杨德全 李西安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4期50-56,共7页
我们用马铃薯淀粉渣与丙烯酰胺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制备的淀粉渣──丙烯酰胺接枝聚合物(Sr-g-AAm),是一种优良的絮凝剂,对水介质中的悬浮固体粒子有较强的絮凝作用,与一般无机絮凝剂比较,絮凝物形成速度快,体积大,沉降... 我们用马铃薯淀粉渣与丙烯酰胺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制备的淀粉渣──丙烯酰胺接枝聚合物(Sr-g-AAm),是一种优良的絮凝剂,对水介质中的悬浮固体粒子有较强的絮凝作用,与一般无机絮凝剂比较,絮凝物形成速度快,体积大,沉降迅速,无毒、无副作用、具有高效、廉价、多功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淀粉渣 接枝共聚物 丙烯酰胺
下载PDF
淀粉糖生产线糖糟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研究
14
作者 马凤双 《现代食品》 2019年第8期80-84,共5页
糖糟为影响淀粉糖质量和产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为提升淀粉糖的质量和产量,需充分利用、去除液化和糖化工艺中的糖糟。本文在研究淀粉糖液化和糖化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液化和糖化过程中糖糟的理化性质,为去除、利用糖糟提供依... 糖糟为影响淀粉糖质量和产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为提升淀粉糖的质量和产量,需充分利用、去除液化和糖化工艺中的糖糟。本文在研究淀粉糖液化和糖化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液化和糖化过程中糖糟的理化性质,为去除、利用糖糟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糖 液化 糖化 糖糟 理化性质
下载PDF
纳米蒙脱土对淀粉/豆渣复合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傅阳 冯丽萍 +2 位作者 张守华 邹凯 张敏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46,共6页
通过熔融插层的方式,将淀粉、豆渣分别与4种不同有机改性的蒙脱土(I.28E,I.30P,I.34TCN,I.44P)混合,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发泡。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膨胀率、表观密度、吸水率以及压缩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有机蒙脱土能使... 通过熔融插层的方式,将淀粉、豆渣分别与4种不同有机改性的蒙脱土(I.28E,I.30P,I.34TCN,I.44P)混合,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发泡。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膨胀率、表观密度、吸水率以及压缩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有机蒙脱土能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添加I.34TCN的复合发泡材料的泡孔直径最小,泡孔密度高,泡孔分散均匀,且膨胀率最大,表观密度最小,吸水率最低,压缩强度最高,在4种不同有机改性蒙脱土的纳米复合材料中,I.34TCN的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豆渣 有机蒙脱土 复合发泡材料
下载PDF
马铃薯淀粉渣生料多菌种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工艺 被引量:34
16
作者 贠建民 刘陇生 +2 位作者 安志刚 苏永生 郭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99-404,共6页
该研究以提高马铃薯淀粉渣的营养价值为目的。以马铃薯渣为主要原料,麸皮和蚕豆秸秆粉等为辅料,混合生料用纤维素酶进行降解处理后,再经黑曲霉与康宁木霉制备的糖化菌剂糖化降解,最后选用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3种SCP发酵菌种... 该研究以提高马铃薯淀粉渣的营养价值为目的。以马铃薯渣为主要原料,麸皮和蚕豆秸秆粉等为辅料,混合生料用纤维素酶进行降解处理后,再经黑曲霉与康宁木霉制备的糖化菌剂糖化降解,最后选用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3种SCP发酵菌种,采用多菌协生生料固态发酵工艺研制马铃薯渣菌体蛋白饲料。通过对发酵产物中真蛋白、粗淀粉等指标的定量分析和感官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处理后的原料,经黑曲霉与康宁木霉双菌糖化降解后,在28℃条件下,经3种菌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按8:1.5:0.5比例接种,混合发酵55h,多菌协生发酵产物的真蛋白含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由发酵前薯渣中的4.08%提高到发酵产物中的16.52%,增幅12.44%,且原料的霉腐等异味也得到了消除。生料多菌种固态发酵生产SCP饲料技术,为解决马铃薯淀粉渣提供了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固态发酵 工艺 马铃薯淀粉渣生料 SCP饲料
下载PDF
利用微生物发酵马铃薯淀粉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雷恒 曹兵海 +1 位作者 杨富裕 徐春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91-1897,共7页
生物技术的进步为马铃薯淀粉渣等食品工业加工副产品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马铃薯淀粉渣是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物,因其蛋白质含量较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含量高,所以作为动物饲料利用时营养价值较低。... 生物技术的进步为马铃薯淀粉渣等食品工业加工副产品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马铃薯淀粉渣是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物,因其蛋白质含量较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含量高,所以作为动物饲料利用时营养价值较低。马铃薯淀粉渣来源丰富,可作为微生物发酵生产诸如酶、蛋白质饲料、有机酸以及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理想基质。发酵技术用于马铃薯淀粉渣的生物转化备受人们的关注,微生物预处理过程不仅改进了底物的利用,而且能解决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综述了近期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开发马铃薯淀粉渣的高附加值产品及其工艺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渣 微生物 发酵
下载PDF
基于淀粉粒分析的江西广丰社山头遗址植物资源利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万智巍 杨晓燕 +3 位作者 葛全胜 樊昌生 周广明 马志坤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9-645,共7页
江西社山头遗址是赣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典型遗址,尚未开展相关环境考古和植物考古等方面的研究。对该遗址出土陶器内壁残留物的淀粉粒分析表明,内壁残留物中包含了不同种类植物的淀粉粒,主要来自稻类和粟类作物,还有部分块根块茎类植... 江西社山头遗址是赣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典型遗址,尚未开展相关环境考古和植物考古等方面的研究。对该遗址出土陶器内壁残留物的淀粉粒分析表明,内壁残留物中包含了不同种类植物的淀粉粒,主要来自稻类和粟类作物,还有部分块根块茎类植物以及部分暂时不能鉴定的淀粉粒。可鉴定淀粉粒中包括稻类7粒、粟类9粒、块根块茎类2粒。从恢复的植物种类上来看,社山头遗址区域在4500~3500 a BP这段时间的植物利用包括了稻类、粟类和部分块根块茎类植物。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南方地区的植物考古和环境考古研究提供直接证据和补充,说明了该遗址古人类除水稻外其他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同时本研究结果也可为南方地区古人类食谱和植物资源利用结构研究提供方法上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粒分析 社山头遗址 陶器残留物 植物资源利用 江西
原文传递
甘薯渣酒精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岳昌海 朱许慧 +1 位作者 侯文贵 李凭力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49-54,共6页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甘薯渣生料发酵生产乙醇的研究。对发酵的5个影响因素:发酵pH值、水料比(质量比,下同)、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以及酒曲添加量进行探讨,确定影响发酵效果的主次因素顺序以及可能的最适宜发酵条件。在正交试验基础上...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甘薯渣生料发酵生产乙醇的研究。对发酵的5个影响因素:发酵pH值、水料比(质量比,下同)、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以及酒曲添加量进行探讨,确定影响发酵效果的主次因素顺序以及可能的最适宜发酵条件。在正交试验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最适宜发酵条件为:发酵pH值取原料的自然pH值,水料比取2.4,发酵时间取180 h,发酵温度取33℃,酒曲添加量取0.9%。最适宜反应条件下乙醇收率为8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渣 生料 发酵 乙醇
下载PDF
不同比例玉米秸秆与马铃薯淀粉渣混合青贮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意如乐 格根图 +2 位作者 贾玉山 王志军 朝鲁门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94-99,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与马铃薯淀粉渣混合青贮的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试验以玉米秸秆和马铃薯淀粉渣为原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以原料不同混合比例(CKB_(1)、CKB_(2)、CKB_(3))及添加菌剂后的不同混合比例(AB_(1)、AB_(2)、A...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与马铃薯淀粉渣混合青贮的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试验以玉米秸秆和马铃薯淀粉渣为原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以原料不同混合比例(CKB_(1)、CKB_(2)、CKB_(3))及添加菌剂后的不同混合比例(AB_(1)、AB_(2)、AB_(3))为处理,青贮30 d后对混合青贮的常规营养及发酵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原料配比和菌剂的交互作用对青贮pH值、乳酸、乙酸、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氨态氮/总氮数值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相同的原料混合比例条件下,添加菌剂均能够提高青贮的乳酸含量(P<0.05),降低pH值、乙酸含量及氨态氮/总氮数值(P<0.05);在相同处理下,随着玉米秸秆添加比例的上升,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呈下降趋势,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粗灰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原料配比对青贮干物质、粗灰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pH值、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具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马铃薯淀粉渣和玉米秸秆比例为7∶3,添加菌剂后,青贮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渣 玉米秸秆 混合青贮 营养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