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的影响 被引量:80
1
作者 徐金良 毛玉明 +5 位作者 郑成忠 范荣德 周世水 陈永辉 成向荣 虞木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7,共9页
间伐对人工林生长及木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浙江开化开展了间伐强度(强度、中度和对照)和间伐方式(间伐1次,间伐2次)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等的影响研究,第1试验区大径材培育林分在第7年和第14年进行了2次间伐,第2试验区中径材培... 间伐对人工林生长及木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浙江开化开展了间伐强度(强度、中度和对照)和间伐方式(间伐1次,间伐2次)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等的影响研究,第1试验区大径材培育林分在第7年和第14年进行了2次间伐,第2试验区中径材培育林分仅在第12年时进行1次间伐。结果表明:22年生大径材培育林分和19年生中径材培育林分不同间伐处理之间树高、总断面积的差异均不显著。间伐显著增加了林木胸径的生长,大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3.78%和9.69%,中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2.28%和7.02%。间伐显著促进了林木单株材积的增加,2组试验林分活立木材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第1试验区22年生林分不同间伐强度之间活立木材积的差异不显著(P>0.05),第2试验区强度间伐活立木材积显著低于对照(P<0.05),中度间伐林分活立木材积与对照和强度间伐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2组试验林分总蓄积和出材量也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在3种间伐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间伐强度不能有效增加林分活立木材积和林分出材量,间伐次数对林分出材量及出材规格有重要影响。试验区杉木大径材培育以2次间伐,总间伐强度50%左右较为适宜,而中径材培育则以1次中度间伐(约25%)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间伐 断面积 材积 蓄积量 出材量
下载PDF
4种混交比例对桉树-红椎人工混交林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45
2
作者 杨嘉麒 邓海燕 +2 位作者 张港隆 胡中洋 莫晓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0-97,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混交比例对桉树-红椎混交林林分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最佳桉树-红椎混交模式。【方法】在广东雷州半岛石岭林场种植了4种不同混交比例的桉树-红椎混交林:桉树与红椎带状混交3∶3,桉树与红椎带状混交3∶1,桉树与红... 【目的】探究不同混交比例对桉树-红椎混交林林分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最佳桉树-红椎混交模式。【方法】在广东雷州半岛石岭林场种植了4种不同混交比例的桉树-红椎混交林:桉树与红椎带状混交3∶3,桉树与红椎带状混交3∶1,桉树与红椎行间混交1∶1,桉树与红椎带状混交5∶1,以桉树纯林(CK)作为对照,经过5 a生长后,对林木生长因子和林地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4种不同比例桉树-红椎混交林林分保存率均比桉树纯林高,且带状混交3∶3和行间混交1∶1桉树-红椎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养分;带状混交3∶3、带状混交3∶1和行间混交1∶1桉树-红椎混交林均可有效促进桉树生长,带状混交5∶1桉树-红椎混交林抑制桉树生长;各混交林中红椎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大小表现为带状混交5∶1>带状混交3∶3>行间混交1∶1>带状混交3∶1;4个林分间桉树和红椎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各林分类型中,桉树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为纯林(CK)>带状混交3∶1>带状混交5∶1>行间混交1∶1>带状混交3∶3;红椎单位面积蓄积量为带状混交3∶3>行间混交1∶1>带状混交3∶1>带状混交5∶1,林分单位面积总蓄积量以带状混交3∶1桉树-红椎混交林最大,带状混交3∶3桉树-红椎混交林次之。【结论】带状混交3∶3桉树-红椎混交林的营造模式可作为种植桉树-红椎混交林推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红椎混交林 林分生长 蓄积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我国杨树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 被引量:41
3
作者 贾黎明 刘诗琦 +2 位作者 祝令辉 胡建军 王小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共7页
利用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使用材积源生物量法,测算我国杨树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结果表明:(1)我国杨树林总碳储量为261.84 Tg,碳密度为25.92 t/hm2,其中,人工林碳储量为179.22 Tg,碳密度为23.67t/hm2;天然林碳储量为82.62 Tg,碳... 利用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使用材积源生物量法,测算我国杨树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结果表明:(1)我国杨树林总碳储量为261.84 Tg,碳密度为25.92 t/hm2,其中,人工林碳储量为179.22 Tg,碳密度为23.67t/hm2;天然林碳储量为82.62 Tg,碳密度为32.65 t/hm2;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占全国乔木人工林总碳储量的15.9%。(2)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碳储量达172.94 Tg,占杨树人工林总碳储量的96.5%,为我国杨树人工林固碳增汇集中区域;内蒙古、河南及山东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分别为35.45、24.51、22.42 Tg,占总碳储量的55.9%,为我国利用杨树人工林固碳增汇的大省。(3)杨树中幼人工林面积达547.68万hm2,占总面积的72.3%,其碳储量达117.95 Tg,占总碳储量的65.9%,是我国杨树人工林碳汇潜力所在。因此,杨树人工林,尤其是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为我国利用杨树固碳增汇主要森林,也是我国北方人工林重要的碳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林分蓄积量 碳储量和碳密度 固碳增汇
下载PDF
干扰对长白山北坡次生林群落结构和树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4
作者 李新彬 王襄平 +3 位作者 罗菊春 牟长城 林英建 夏新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5-110,共6页
The secondary forests on northern slope of Mt. Changbai were sampl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their tree species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Pinu... The secondary forests on northern slope of Mt. Changbai were sampl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their tree species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Pinus koraiensis) forests, secondary forests were much lower in tree species diversity, community structure indices and stand volume. Secondary forests were dominated by pioneer species, and nearly no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Korean Pine was observed in most of our plots. Stepwise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stand volume was the most powerful predictor for tree species diversity. Tree species diversity de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volume in secondary forests, while increased in broad_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s. Community structure indexes also dropped significantly with decreasing stand volume in secondary forests under different human disturbances. However, broad_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s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change in community structure under natural disturbance.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road_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s were strongly resistant to natural disturbance, while secondary forests were sensitive to human disturbance.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the tree species diversity declined significantly under intensive disturbance (volume was below 100 m3·hm -2),the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under moderate disturbance (volume was below 150 m3·hm -2).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econdary forests were poor in stand quality, and the tree species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dex were sensitive to human disturbance. More effort should be make to protect secondary forests, together with human regeneration of Korean Pine under canop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secondary forests to the broad_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阔叶红松林 干扰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蓄积量 长白山
下载PDF
基于RS的闽江流域马尾松林分蓄积量估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余坤勇 林芳 +2 位作者 刘健 亓兴兰 张世利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9,23,共5页
从福建省第5次森林资源一类调查落在闽江流域的样地中抽取马尾松林样地130个,以RS可提取因子及样地林分立地条件因子为可选变量,利用3倍标准差法进行异常数据的筛选,对林分立地条件定性因子进行数量化处理,通过逐步回归构建闽江流域马... 从福建省第5次森林资源一类调查落在闽江流域的样地中抽取马尾松林样地130个,以RS可提取因子及样地林分立地条件因子为可选变量,利用3倍标准差法进行异常数据的筛选,对林分立地条件定性因子进行数量化处理,通过逐步回归构建闽江流域马尾松林分蓄积量估测模型,研究结果所构建的蓄积量估测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735。经模外抽取30个样地对估测模型适用性检验和精度验证表明,在可靠性α=0.01条件下模型估测值与外业实测值无显著差异,模型的林分蓄积量估测精度达85.03%,为此,本研究的蓄积量估测模型对森林经营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林分蓄积量估测 逐步线性回归 闽江流域 马尾松
下载PDF
基于年轮分析的不同恢复途径下森林乔木层生物量和蓄积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远东 刘彦春 +1 位作者 刘世荣 张笑鹤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7-125,共9页
基于树木年轮学与标准地调查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区3种恢复森林类型生物量、蓄积量及生产力动态变化特征,旨在尝试年轮学在森林生长过程反演中的运用,并探索不同恢复模式下森林生物量和蓄积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恢复类型发育... 基于树木年轮学与标准地调查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区3种恢复森林类型生物量、蓄积量及生产力动态变化特征,旨在尝试年轮学在森林生长过程反演中的运用,并探索不同恢复模式下森林生物量和蓄积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恢复类型发育至20年以后,均进入生长加速期,平均胸径间差异逐渐显著,人工云杉(Picea asperata)林胸径增长最快,明显高于天然恢复的次生桦木(Betula spp.)林和次生针阔混交林。在恢复过程中,次生针阔混交林一直保持最高的林分平均地上生物量与林分蓄积量,其地上平均生物量一直显著高于人工云杉林(p<0.05),在20年以后显著高于次生桦木林(p<0.05)。与人工云杉林相比,次生桦木林在25年前具有相对较高的生物量,而在25年之后则低于人工云杉林。在0-20年桦木林林分蓄积量略高于云杉林,而20年以后,云杉林蓄积量则超过桦木林。不同恢复类型的生产力大小对比显示,30年之前,次生针阔混交林>次生桦木林>人工云杉林,30年之后,针阔混交林生产力仍然最高,而人工云杉林则超过次生桦木林。川西林区次生针阔混交林恢复模式在生物量和蓄积量积累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森林恢复 净第一性生产力 林分蓄积量 年轮
原文传递
造林密度对材用樟树幼林生长和蓄积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新亮 章挺 +2 位作者 邱凤英 符潮 周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27,60,共6页
以7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造林密度对樟树幼林林分生长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樟树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 以7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造林密度对樟树幼林林分生长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樟树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呈现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最大;2)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较小,枝下高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高,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分枝下高最高;3)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林分蓄积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时林分蓄积量达到最大值;4)各密度条件下林分胸径生长过程相似,但胸径生长旺盛期的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胸径生长旺盛期持续时间最长;5)不同密度林分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林分单株材积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少;6)综合考虑,樟树人工林适宜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合理造林密度范围为1 111~1 667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樟树人工林 造林密度 幼林 生长过程 林分蓄积量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杉木可变密度蓄积量收获预估模型 被引量:16
8
作者 邓立斌 李际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7-89,共3页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拟合杉木林分蓄积量与立地质量、林龄、林分密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建立了杉木可变密度蓄积量收获预估 BP网络模型 ,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精度检验。检验表明 ,所建模型预测精度高 ,可应用于森林经理调查。
关键词 杉木 可变密度蓄积量收获预估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 精度检验
下载PDF
杉木林分蓄积量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9
9
作者 吕勇 刘辉 王才喜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50-53,共4页
以同一块杉木林分为对象 ,对 9种常用的林分蓄积量测定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提出了在不同条件下的最佳测定方法 :无测树用表或相关数学模型时以等株径级标准木法较好 ,测树用表或数学模型齐全时最好采用形高表法 .
关键词 杉木 林分蓄积量 测定方法 测树学
下载PDF
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初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阳锋 尹光天 +3 位作者 杨锦昌 李荣生 邹文涛 王旭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8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生长的影响规律,为米老排人工林定向培育过程中的密度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东省云浮市造林后6年生米老排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造林密度(625、833、1 111、1 667、2 500株·hm^(-2))林... [目的]探讨不同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生长的影响规律,为米老排人工林定向培育过程中的密度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东省云浮市造林后6年生米老排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造林密度(625、833、1 111、1 667、2 500株·hm^(-2))林分平均树高、优势木高、胸径、保留率和枝下高等生长指标进行连续4年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米老排林分平均胸径、胸径连年生长量、保留率、单株材积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均显著减小,而枝下高、林分蓄积量和蓄积连年生长量显著增加。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造林密度对林分高生长的影响比较小。造林后第6年,密度1 667株·hm^(-2)林分的平均树高最大(11.4 m),优势木高以密度1 111株·hm^(-2)林分的最大(13.3m),树高连年生长量以密度625株·hm^(-2)林分的最大(1.5 m·a^(-1));密度625株·hm^(-2)林分的平均胸径、胸径连年生长量、单株材积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均最大,分别为14.3 cm、2.5 cm·a^(-1)、0.097 3 m^3和0.038 2 m^3·a^(-1),比密度2 500株·hm^(-2)林分的分别增加27.7%、81.0%、49.0%和82.4%;密度2 500株·hm^(-2)林分的枝下高、蓄积量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均最大,分别为6.0 m、149.4 m^3·hm^(-2)和44.8 m^3·hm^(-2)·a^(-1),分别是密度625株·hm^(-2)林分的2.61、2.52、1.95倍。[结论]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米老排初期生长的影响,对米老排人工林的培育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密度 树高 胸径 枝下高 保留率 单株材积 林分蓄积量
下载PDF
因子分析法在马尾松人工林蓄积相关因子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温小荣 蒋丽秀 +3 位作者 郑勇 谢小杰 李春干 佘光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36,共5页
基于广西2005年第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中提取306块样地。采用DP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分析了9个因子对其林分蓄积的影响。按照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0%,特征值靠近或大于1的原则提取出5个公因子。结果表明:... 基于广西2005年第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中提取306块样地。采用DP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分析了9个因子对其林分蓄积的影响。按照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0%,特征值靠近或大于1的原则提取出5个公因子。结果表明:在马尾松人工林中,第2公因子为平均年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可将其定义为林分基本因子;第2公因子为郁闭度和样木总株数,可定义为林分密度因子;第3公因子为土层厚度,可定义为立木生境因子,第4、5公因子分别为坡位和坡向,可将其统一定义为林地方位因子。最后对建模样本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经验证其结果符合因子分析法结果。综合表明,在马尾松人工林中,对林分蓄积量增长作用最大为林分基本因子,其次是林分密度因子和立木生境因子,林地方位因子对林分蓄积的影响较小。该结论为广西马尾松人工林种植和经营措施的采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林分蓄积 因子分析法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基于单木水平和林分水平的杉木兼容性林分蓄积量模型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雄清 张建国 段爱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7,共6页
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的研究,为改善杉木的经营管理、揭示杉木的生长规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根据模拟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单木水平预测杉木林分蓄积量和基于林分水平预测杉木林分蓄积量。本研究通过组合预测法把单木模型和林分模型... 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的研究,为改善杉木的经营管理、揭示杉木的生长规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根据模拟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单木水平预测杉木林分蓄积量和基于林分水平预测杉木林分蓄积量。本研究通过组合预测法把单木模型和林分模型组合起来,使杉木林分蓄积量预测一体化。利用组合预测法对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组合,分散单项模型的预测误差,从而提高预测精度。基于江西杉木固定样地数据,并利用最优加权法计算组合预测模型中各模型的权重系数。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法预测杉木林分蓄积量比单项模型(单木模型、林分模型)预测精度高,同时组合预测法可提高杉木林分蓄积量预测模型的兼容性,保证杉木林分蓄积量预测的一致性,为杉木林分蓄积量一体化的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蓄积量 兼容性 组合预测法 杉木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林分生长与影响因子耦合关系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树力 周健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2,共6页
为探讨林分生长与影响因素的关系,以阿什河流域天然次生杂木林为例,构建了立地条件--林分结构--树木多样性--林分生长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对三大硬阔(水曲柳、黄波萝和胡桃楸)蓄积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立地条件,总影响系数为0.541,... 为探讨林分生长与影响因素的关系,以阿什河流域天然次生杂木林为例,构建了立地条件--林分结构--树木多样性--林分生长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对三大硬阔(水曲柳、黄波萝和胡桃楸)蓄积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立地条件,总影响系数为0.541,直接路径系数为0.597;其次为林分结构,总影响系数为0.402,直接路径系数为0.451;树木多样性对三大硬阔蓄积量存在负影响,直接路径系数为-0.190,无间接影响。对全林分蓄积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林分结构,总影响系数为0.776,直接路径系数是0.720;其次为立地条件,总影响系数为0.394,直接路径系数为0.153;树木多样性、三大硬阔蓄积量对全林分蓄积量的总影响系数和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111、0.060和-0.011、0。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对三大硬阔蓄积量有正影响,但其对树木多样性的正影响,可间接负影响到三大硬阔蓄积量。立地条件对全林分生长有正影响,这种影响更多地是通过改善林分结构与树木多样性而间接形成的。林分结构对全林分生长有正影响,树木多样性对三大硬阔蓄积量有负影响,这种负影响对全林分生长的间接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次生林 林分蓄积 立地条件 林分结构 树木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海拔油松和华山松林乔木层生物量与蓄积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凤萍 胡兆永 张硕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76,共9页
【目的】探索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油松和华山松林林分生长变化趋势,为森林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树木年轮学的方法,运用已有的生物量和材积回归方程,反演出1977-2011年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油松和华山松林乔木... 【目的】探索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油松和华山松林林分生长变化趋势,为森林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树木年轮学的方法,运用已有的生物量和材积回归方程,反演出1977-2011年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油松和华山松林乔木层生物量、生产力和蓄积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35年间不同海拔油松和华山松林乔木层生物量和蓄积量均增长迅速,且油松的增速一直快于华山松;油松林的生物量和蓄积量在海拔1 550~1 650m最大,生物量从1977年的44.40t/hm2增长到2011年的214.67t/hm2,蓄积量从54.98m3/hm2增长到237.50m3/hm2;华山松林的生物量和蓄积量在海拔1 850~2 000m最大,生物量从1977年的16.74t/hm2增长到2011年的182.75t/hm2,蓄积量从25.20m3/hm2增长到225.14m3/hm2;2种森林类型的生产力均随林龄的增大波动上升,在2001年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生产力呈现下降趋势,同一树种不同海拔生产力波动趋势较一致。【结论】环境差异、人为干扰是造成不同海拔间林分生物量、蓄积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生物学特性和林分环境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的差异;不同海拔间生产力波动变化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树木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火地塘林区 油松 华山松 海拔 生物量 蓄积量 生产力 树木年轮
下载PDF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间伐强度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苏芳莉 刘明国 +2 位作者 谭学仁 胡万良 丁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在辽东山区某试验林场内设置固定标准地,观察间伐强度对天然次生林的作用效果,从而确定最佳的间伐强度。经过分析,强度间伐和中度间伐强度下,林分保留株数死亡较少而对照区死亡较多。不同间伐强度下,活立木蓄积量增长率最高的为中度间伐... 在辽东山区某试验林场内设置固定标准地,观察间伐强度对天然次生林的作用效果,从而确定最佳的间伐强度。经过分析,强度间伐和中度间伐强度下,林分保留株数死亡较少而对照区死亡较多。不同间伐强度下,活立木蓄积量增长率最高的为中度间伐区,可达到0.247 m^3/a。林分的年凋落量以弱度间伐强度最大为2.93 t/hm^2,中度间伐与对照相差10.55%,枯枝落叶的贮量以弱度间伐区最大为17.68 t/hm^2,中度间伐与对照相差25%。故中度间伐可以促进林地养分循环。认为伐去450株/hm^2而保留900~990株/hm^2是适合当地天然次生林的间伐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强度 天然次生林 蓄积 枯枝落叶
下载PDF
灰色系统理论在林分蓄积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正刚 吴秉礼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71-174,共4页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祛,以甘肃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1989—1996年对白龙江-洮河林区调查的林分蓄积量数据为基础,建立灰色预测的GM(1,1)拓扑模型,从中选出精度最高的模型,对白龙江-洮河林区1997-2001年的林分蓄积量进行预测。预...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祛,以甘肃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1989—1996年对白龙江-洮河林区调查的林分蓄积量数据为基础,建立灰色预测的GM(1,1)拓扑模型,从中选出精度最高的模型,对白龙江-洮河林区1997-2001年的林分蓄积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经过1997年蓄积量调查数据的实践检验,精度达到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理论 林分蓄积量 预测
下载PDF
不同林龄福建柏混交林与纯林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凯 陈乾 +5 位作者 王希贤 汪国彬 沈秋水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为了探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福建柏纯林与混交林林下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阐明福建柏纯林和混交林中土壤肥力随林龄的变化规律,选取不同林龄(15、21、33 a)福建柏纯林和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土壤养分及相关指标.结果表明... 为了探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福建柏纯林与混交林林下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阐明福建柏纯林和混交林中土壤肥力随林龄的变化规律,选取不同林龄(15、21、33 a)福建柏纯林和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土壤养分及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福建柏纯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全氮含量以21年生最高,33年生最低,15年生和33年生混交林土壤全磷含量在20~40 cm土层最低,40~60 cm土层最高.15年生和21年生混交林土壤全钾含量分别比同龄纯林降低了8.98%和68.52%,而33年生混交林比同龄纯林高3.60%.15年生混交林土壤水解氮含量比同龄纯林高出29.29%,而21年生和33年生混交林土壤水解氮含量比同龄纯林降低了35.04%和15.43%.15年生混交林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同龄纯林提高了20.06%,21年生和33年生混交林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比同龄纯林降低了4.77%和4.86%.各林龄福建柏人工林土壤养分基本上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中上层有机质含量随林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还显示出一定的土壤磷限制,导致福建柏各器官磷元素养分偏低.因此,在福建柏人工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应适当添加含有一定量磷元素的速效肥,在提高土壤肥力和维持地力的同时,促进福建柏人工林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林龄 蓄积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林分蓄积相关因子的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京民 李清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9-172,共4页
利用2006年新疆阿勒泰山国有林管理局经营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 493块样地数据,从中提取落叶松样地261块,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与林分蓄积相关的因子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64.38%。结果表明... 利用2006年新疆阿勒泰山国有林管理局经营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 493块样地数据,从中提取落叶松样地261块,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与林分蓄积相关的因子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64.38%。结果表明:第一公因子为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年龄,其定义为基本林分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为32.89%;第二公因子为郁闭度和样木总株数,定义为林分密度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为18.16%;第三公因子为海拔和坡向,定义为立地条件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为13.33%.最后把样地分为建模样本和验证样本,进行了多元回归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与因子分析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蓄积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因子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基于树高和树冠因子的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相容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贺鹏 贺东北 +1 位作者 陈振雄 肖前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33,共6页
【目的】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能够准确地测定单木、林分乃至大尺度森林结构参数(树高和树冠因子)。为应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准确估测森林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提供计量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150株实测马尾松生物量样本数据为研... 【目的】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能够准确地测定单木、林分乃至大尺度森林结构参数(树高和树冠因子)。为应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准确估测森林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提供计量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150株实测马尾松生物量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和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分析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与树高、树冠因子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基于树高和树冠因子的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相容模型。【结果】单株材积和地上生物量与树高因子的相关性最为紧密,其次才是树冠因子;基于树高和冠幅因子的二元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较高,达到92%以上,再考虑冠长因子的三元模型预估精度改进不大;基于树高和冠幅因子的二元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相容模型估计效果更好,相对于一元相容模型系统而言,二元相容模型拟合效果有较大幅度提高,预估精度达到92%以上。【结论】采用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基于树高和树冠因子的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相容问题,并且预估精度达到92%以上,所建二元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相容模型可为应用激光雷达技术反演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提供计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高 冠幅 冠长 立木材积 地上生物量 度量误差模型 激光雷达
下载PDF
水氮耦合效应对毛白杨无性系人工林林分蓄积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任忠秀 聂立水 +3 位作者 张志毅 张强 宋连君 李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1,共7页
为研究水氮耦合效应对毛白杨无性系人工林林分蓄积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河北省威县苗圃场选择4个毛白杨无性系1316、BT17、B331、S86人工林林分,采用裂区设计进行了连续4年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氮对4个毛白杨无性系林分蓄积量与... 为研究水氮耦合效应对毛白杨无性系人工林林分蓄积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河北省威县苗圃场选择4个毛白杨无性系1316、BT17、B331、S86人工林林分,采用裂区设计进行了连续4年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氮对4个毛白杨无性系林分蓄积量与经济效益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对林分蓄积量影响的次序为:水>氮>水氮交互,其中水、氮存在正交互作用。经模型寻优得出4个毛白杨无性系1316、BT17、B331、S86的水氮最佳经济效益组合:当施氮量分别为380kg/hm2(300g/株)、457kg/hm2(360g/株)、472kg/hm2(371g/株)、508kg/hm2(400g/株),土壤水分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6.92%、80.10%、81.46%、84.86%时,林分蓄积量分别达86.33、149.92、163.45、200.28m3/hm2;相应的纯收入分别为32866、69519、77418、98630元/hm2,分别比对照(W1N0)的纯收入增加了69.87%、82.82%、80.15%、81.45%。每公顷无性系S86的林分蓄积量分别是无性系1316的2.3倍、BT17的1.3倍、B331的1.2倍。每公顷无性系S86的纯收入分别是无性系1316的2.9倍、BT17的1.4倍、B331的1.3倍。可见S86在高水氮条件下为该地区最速生、丰产的毛白杨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无性系 田间试验 水氮耦合效应 蓄积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