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对440C不锈轴承钢夹杂物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帅 李阳 +3 位作者 姜周华 孙萌 陈常勇 刘航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78,共8页
为探究稀土Ce对440C不锈轴承钢中夹杂物的改性作用,利用实验室MoSi_(2)电阻炉对440C不锈轴承钢进行稀土Ce处理,采用OM、SEM等系统分析了Ce的添加对440C不锈轴承钢脱氧及夹杂物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e加入量的增加,其收得率逐渐升高... 为探究稀土Ce对440C不锈轴承钢中夹杂物的改性作用,利用实验室MoSi_(2)电阻炉对440C不锈轴承钢进行稀土Ce处理,采用OM、SEM等系统分析了Ce的添加对440C不锈轴承钢脱氧及夹杂物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e加入量的增加,其收得率逐渐升高。Ce的加入使钢中TO质量分数由0.0025%降低至0.0012%。未加入Ce的钢中夹杂物主要为Al_(2)O_(3)、MnS以及镁铝尖晶石;加入质量分数为0.0115%的Ce后,夹杂物被改性为以Ce-Al-O为主的夹杂物;当Ce的添加量达到0.0364%时,夹杂物被完全改性为Ce-O-S夹杂物。适量的Ce可以降低夹杂物尺寸及面积比例,但过量加入会使夹杂物尺寸变大。在本试验条件下,当Ce质量分数为0.0115%时,钢中夹杂物细小弥散效果最明显。以上结论可为Ce在高碳铬不锈轴承钢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Ce 不锈轴承钢 FactSage 收得率 夹杂物
原文传递
含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的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善举 杨卯生 雷霆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79,共5页
研究了含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在盐雾腐蚀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并与9Cr18不锈轴承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含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比9Cr18不锈轴承钢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与9Cr18不锈轴承钢相比,含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在盐雾环境中的腐蚀形态以... 研究了含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在盐雾腐蚀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并与9Cr18不锈轴承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含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比9Cr18不锈轴承钢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与9Cr18不锈轴承钢相比,含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在盐雾环境中的腐蚀形态以点蚀为主。腐蚀面积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没有显著增大,当腐蚀时间达到120 h时,腐蚀面积比仅为0.44%。含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的平均腐蚀率和腐蚀深度分别为0.026 g·m-2·h-1和2.3μm,比9Cr18不锈钢分别降低了60.6%和66.2%。含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中尺寸细小、分布均匀的碳化物对于提高其耐腐蚀性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马氏体 不锈轴承钢 盐雾腐蚀 耐腐蚀性
原文传递
高钴钼不锈轴承钢疲劳裂纹萌生及扩展行为 被引量:10
3
作者 耿思远 杨卯生 赵昆渝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06-915,共10页
采用高钴钼不锈轴承钢光滑圆柱形试样和缺口试样(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t=3)进行旋转弯曲疲劳测试,研究了高合金轴承钢的裂纹萌生及裂纹扩展行为。用升降法和成组法分别测得轴承钢的疲劳极限和S-N曲线,利用扫描电镜对轴承钢旋转弯曲疲劳试... 采用高钴钼不锈轴承钢光滑圆柱形试样和缺口试样(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t=3)进行旋转弯曲疲劳测试,研究了高合金轴承钢的裂纹萌生及裂纹扩展行为。用升降法和成组法分别测得轴承钢的疲劳极限和S-N曲线,利用扫描电镜对轴承钢旋转弯曲疲劳试样断口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光滑试样起裂类型为单源萌生起裂,起裂源为表面缺陷和次表面夹杂物,表面缺陷为表面粗糙度、驻留滑移带和加工凹痕,次表面夹杂物为Al2O3-CaO-MgO-SiO2复合夹杂;缺口试样疲劳极限显著下降,起裂类型为多源萌生起裂,计算得轴承钢的缺口敏感系数qf为1.18。光滑试样疲劳破坏从以高应力幅粗糙度萌生表面裂纹的破坏向低应力幅驻留滑移带、加工凹痕、夹杂缺陷萌生裂纹转移。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占整个疲劳寿命的94.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轴承钢 旋转弯曲疲劳 裂纹萌生 裂纹扩展
原文传递
高纯H9Cr18不锈轴承钢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7
4
作者 魏果能 许达 +2 位作者 俞峰 沈顺德 雷建忠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40,46,共5页
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双真空)冶炼工艺生产的H9Cr18不锈轴承钢,钢中氧含量达到6×10-6,而电渣钢的氧含量为36×10-6。电渣钢的氧化物夹杂含量是双真空钢的6 4倍。双真空钢的额定疲劳寿命是电渣钢的1 45倍。
关键词 不锈轴承钢 双真空 氧化物夹杂 接触疲劳寿命 H9Cr18
下载PDF
Load Bearing Capacity and Safety Analysis for Strain-hardening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Pressure Vessels 被引量:7
5
作者 CHEN Gang DENG Yangchu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79-186,共8页
By increasing the yield strengths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s for pressure vessels with strain hardening techniques,the elastic load bearing capacity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pressure vessels can be significan... By increasing the yield strengths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s for pressure vessels with strain hardening techniques,the elastic load bearing capacity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pressure vessels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Two kinds of strain hardening methods are often used for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pressure vessels:Avesta model for ambient temperature applications and Ardeform model for cryogenic temperature applications.Both methods are obtained from conventional design rules based on the linear elastic theory,and only consider the hardening effect from materials.Consequently this limits the applications of strain hardening techniques for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pressure vessels because of safety concern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strain hardening on the load bearing capacity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pressure vessels under large deformation,based on the elastic-plastic theory.Firstly,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strain hardening on material behavior,the plastic instability loads of a round tensile bar specimen are derived under two different loading paths and validated by experiments.Secondly,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train hardening on pressure vessels strength, the plastic instability pressure under strain hardening is derived and further validated by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Further,the safety margin of pressure vessels after strain hardening is analyzed by comparing the safety factor values calculated from bursting tests,finite element analyses,and standards.The research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ad bearing capacity of pressure vessels at ambient temperature is independent of the loading history when the effects of both material strain hardening 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re considered.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and bursting test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nimum safety factor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pressure vessels with 5% strain hardening is close to the recommended value for common pressure vessels specified in the European pressure vessel standard.The prop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sure vessel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strain hardening load bearing capacity safety margin
下载PDF
不锈轴承钢真空制备过程洁净度及碳化物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常立忠 徐涛 +3 位作者 苏云龙 张龙飞 朱春丽 施晓芳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3-83,共11页
为了提高G102Cr18Mo高碳不锈轴承钢的洁净度、细化碳化物组织,采用真空感应熔炼、两次真空自耗重熔、大锻压比锻造的工艺路线,研究了真空处理及大锻压比锻造对化学成分、气体含量、夹杂物分布、二次枝晶间距及碳化物颗粒度的影响。研究... 为了提高G102Cr18Mo高碳不锈轴承钢的洁净度、细化碳化物组织,采用真空感应熔炼、两次真空自耗重熔、大锻压比锻造的工艺路线,研究了真空处理及大锻压比锻造对化学成分、气体含量、夹杂物分布、二次枝晶间距及碳化物颗粒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真空感应熔炼过程(VIM)中,随着铝含量的增加,碳的脱氧能力大幅降低,即使铝质量分数为0.003%也对碳的脱氧能力有明显的阻碍作用;真空自耗重熔过程(VAR)由于高的真空度、高的重熔温度等热力学条件以及反应动力学条件的改善,氧含量显著降低,第一次自耗重熔后氧质量分数从0.001 49%降低至0.000 57%,降低了61.7%,第二次自耗重熔后氧质量分数降低至0.000 50%。真空感应熔炼、真空自耗重熔过程,夹杂物的成分变化不大,主要以Al-Si夹杂为主,其次为Al_(2)O_(3)夹杂,再次为MnS夹杂、Mg-Al-Ca、Mg/Ca-Al夹杂。双真空冶炼后,钢中夹杂物主要为0~5μm的细小夹杂物,未发现大于20μm的夹杂,含有少量10~20μm的夹杂,钢的洁净度大幅度提高。在真空自耗锭横断面上,从边部向芯部二次枝晶的形貌变化不大,二次枝晶间距逐渐增大,但是变化趋势缓慢,二次枝晶间距为85~95μm,这主要得益于低的自耗重熔速度。对真空自耗锭进行大变形处理,最终锻造成?40 mm的圆棒,碳化物颗粒的最大尺寸不大于20μm,平均尺寸为15μm,且没有碳化物聚集的现象。低的自耗重熔速度和大锻压比锻造是碳化物细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轴承钢 真空感应 真空自耗 洁净度 碳化物
原文传递
温度对高钴钼不锈轴承钢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耿思远 杨卯生 赵昆渝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7-85,共9页
为了提高宇航轴承的寿命和可靠性,研究了轴承用高钴钼不锈轴承钢在不同温度下的高周旋转弯曲疲劳性能和失效形式。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疲劳极限强度逐渐下降,利用升降法测得25、300、500℃条件下疲劳极限强度分别为927、84... 为了提高宇航轴承的寿命和可靠性,研究了轴承用高钴钼不锈轴承钢在不同温度下的高周旋转弯曲疲劳性能和失效形式。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疲劳极限强度逐渐下降,利用升降法测得25、300、500℃条件下疲劳极限强度分别为927、840、667MPa,与25℃相比,300、500℃条件下疲劳极限强度分别降低了9.4%、28.0%。25℃时裂纹萌生是由表面沟壑导致的应力集中引起的,当温度上升至300℃时,疲劳试样基体硬度下降,在长时间交变应力作用下出现驻留滑移带,并且由于碳化物析出和长大,加速了表面沟壑萌生裂纹的形成。500℃时基体硬度继续下降,使驻留滑移带更容易产生。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疲劳试样边缘析出碳化物,在长时间热作用下碳化物长大,驻留滑移带内碳化物与位错交互作用,在碳化物边缘上萌生微小裂纹。碳化物的析出和长大加速了疲劳裂纹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轴承钢 旋转弯曲疲劳 温度 碳化物
原文传递
薄壁不锈轴承钢套圈变形控制工艺改进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智勇 王鑫 刘传铭 《轴承》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20,共3页
薄壁不锈轴承钢套圈在原热处理工艺后存在变形,套圈直径变动量和端面翘曲达不到技术要求。采取高纯氮气进行淬火冷却,减少装炉量等措施,有效控制了薄壁套圈的热处理变形,合格率由40%提高到80%以上。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薄壁套圈 不锈轴承钢 热处理 淬火 变形
下载PDF
6Cr15Mo4VN轴承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何曲波 王东哲 +3 位作者 刘海定 蔡欣男 陈登华 刘应龙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12-1017,共6页
结合Jmatpro软件计算和大量的试制工作,设计开发了新型耐高温不锈轴承钢6Cr15Mo4VN。用差热分析仪、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等手段对其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淬-回火处理后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一次碳化物+二次碳... 结合Jmatpro软件计算和大量的试制工作,设计开发了新型耐高温不锈轴承钢6Cr15Mo4VN。用差热分析仪、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等手段对其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淬-回火处理后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一次碳化物+二次碳化物+少量残余奥氏体,一次碳化物呈带状沿纵向分布,尺寸较细小,二次碳化物较均匀地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上;退火处理后可获得较低硬度,淬-回火处理后可获得较高硬度,是较理想的轴承用材;在体积分数为40%的硝酸溶液中,几乎不发生腐蚀现象;在体积分数为10%的盐酸溶液中,耐腐蚀性能优于9Cr18Mo和7Cr14M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Cr15Mo4VN 不锈轴承钢 含氮轴承钢 碳化物 Jmatpro软件
原文传递
冶炼工艺对新型不锈轴承钢的冶金质量和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璞石 俞峰 +3 位作者 魏果能 许达 李铮 刘翔 《天津冶金》 CAS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介绍了采用双真空冶炼工艺和电渣重熔冶炼工艺生产新型不锈轴承钢的研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炉(双真空)冶炼工艺生产的新型不锈轴承钢6Cr14Mo,钢中氧含量为0.0005%,而电渣钢的氧含量为0.0029%。双真空钢的氧化... 介绍了采用双真空冶炼工艺和电渣重熔冶炼工艺生产新型不锈轴承钢的研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炉(双真空)冶炼工艺生产的新型不锈轴承钢6Cr14Mo,钢中氧含量为0.0005%,而电渣钢的氧含量为0.0029%。双真空钢的氧化物夹杂数量较少、颗粒尺寸也比较细小。双真空钢的碳化物尺寸、形态及分布均优于电渣钢。双真空钢和电渣钢的接触疲劳额定寿命L10分别为0.66×107和0.40×107,前者是后者的1.6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工艺 不锈轴承钢 夹杂物 碳化物 接触疲劳寿命 研究
下载PDF
碳、铬含量对不锈轴承钢的组织和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帆 俞峰 +1 位作者 许达 魏果能 《天津冶金》 CAS 2009年第1期8-10,共3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碳、铬含量对不锈轴承钢的显微组织、碳化物、硬度和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钢中碳、铬含量的增加,碳化物逐渐变得粗大、链状碳化物增多并且弥散度变差。碳含量在0.67%,铬含量13.58%时,钢的硬度≥HRC... 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碳、铬含量对不锈轴承钢的显微组织、碳化物、硬度和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钢中碳、铬含量的增加,碳化物逐渐变得粗大、链状碳化物增多并且弥散度变差。碳含量在0.67%,铬含量13.58%时,钢的硬度≥HRC58,接触疲劳寿命L10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铬含量 不锈轴承钢 硬度 碳化物 接触疲劳寿命 试验
下载PDF
电渣重熔过程电源频率对电渣锭洁净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立忠 苏云龙 +3 位作者 张龙飞 朱春丽 徐涛 施晓芳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53,共11页
电渣重熔采用低频供电可以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电耗,并实现电力系统的三相平衡。然而,其对电渣锭冶金质量特别是洁净度的影响还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为了研究电源频率特别是低频操作对电渣重熔锭洁净度的影响,采用实验室小型低频电渣重熔... 电渣重熔采用低频供电可以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电耗,并实现电力系统的三相平衡。然而,其对电渣锭冶金质量特别是洁净度的影响还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为了研究电源频率特别是低频操作对电渣重熔锭洁净度的影响,采用实验室小型低频电渣重熔炉,以304奥氏体不锈钢、GCr15轴承钢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不同的电源频率对电渣锭化学成分、气体含量、夹杂物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发现,与工频电渣重熔相比,不论是不锈钢还是轴承钢,当采用低频电源(2、1、0.4、0.1 Hz)电渣重熔后(在其他工艺参数如渣系、渣量、电流、电压、气氛等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电渣锭中的氧质量分数(0.010%~0.013%)大幅增加,对氮含量影响很小。电渣锭中的铝含量明显增加,而其他化学成分变化很小。与此相对应,低频电渣重熔锭的夹杂物数量也明显增加,且增加的夹杂物主要以氧化铝为主,但是夹杂物主要以小于10μm的细小夹杂为主,大颗粒夹杂物略有增加,但是数量较少。氧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低频电源的直流倾向增大,使重熔渣池中的氧化铝发生了电解(30%Al_(2)O_(3)+70%CaF_(2)渣系),在钢中氧含量增大的同时,铝含量也明显增加;氧化铝电解形成的铝和氧进入金属熔池造成电渣锭全氧含量增加。氧和铝随着金属熔池的降温及凝固形成氧化铝夹杂残留在电渣锭中。工业生产过程中低频电源的直流电解效应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渣重熔 低频 不锈钢 轴承钢
原文传递
国内外高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研究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36
13
作者 徐海峰 曹文全 +2 位作者 俞峰 许达 李箭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63,共11页
高碳铬不锈钢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不锈轴承钢,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一定的耐蚀性,然而较高的碳、铬质量分数导致粗大碳化物的出现,轴承钢的疲劳和耐蚀性能将受到损害。相比之下,钢中添加氮元素能够减少粗大共晶碳化物的数量,同时析出大量细... 高碳铬不锈钢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不锈轴承钢,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一定的耐蚀性,然而较高的碳、铬质量分数导致粗大碳化物的出现,轴承钢的疲劳和耐蚀性能将受到损害。相比之下,钢中添加氮元素能够减少粗大共晶碳化物的数量,同时析出大量细小的氮化物及碳氮化物,氮代碳既强化基体又改善耐蚀性,从而获得高强度与良好耐蚀性。介绍了含氮轴承钢及含氮马氏体轴承钢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不锈轴承钢中氮元素对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的作用机理;介绍国内外含氮轴承钢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含氮轴承钢研究的不足,需要在氮溶解模型、氮对组织演变及耐蚀机制等方面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同时不断研发不同系列的含氮马氏体轴承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不锈轴承钢 组织结构 碳(氮)化物 力学性能 耐蚀性能
原文传递
高氮不锈轴承钢中的碳氮化物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敏 杨卯生 +1 位作者 李树索 郑善举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23,共6页
440C等高碳马氏体轴承钢中由于存在大量粗大的共晶碳化物,降低其耐蚀性和疲劳性能,影响了其广泛应用。40Cr15Mo2VN作为一种新型高氮不锈轴承钢,通过降低碳含量,增加氮含量和微合金化来改善其性能。氮的加入一方面析出细小弥散的氮化物,... 440C等高碳马氏体轴承钢中由于存在大量粗大的共晶碳化物,降低其耐蚀性和疲劳性能,影响了其广泛应用。40Cr15Mo2VN作为一种新型高氮不锈轴承钢,通过降低碳含量,增加氮含量和微合金化来改善其性能。氮的加入一方面析出细小弥散的氮化物,强化了基体;另一方面改善了钢中析出的碳化物的形态、尺寸和分布,使其由原来的带状和网状连续分布变为近圆形颗粒,最大碳化物尺寸由原来的70μm以上减小到小于18μm,弥散分布,从而使Rm达到2 000MPa以上,ReL达到1 700MPa以上,有些超过1 800MPa,表面硬度≥58.5(HRC),U型缺口冲击功保持在8J以上,并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和疲劳性能,满足轴承钢的服役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氮不锈轴承钢 碳氮化物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淬火和低温处理对X30 CrMoN 15 1组织性能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豪 徐海峰 +3 位作者 周天鹏 陈泽军 俞峰 曹文全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93,共9页
为了探索X30 CrMoN 15 1高氮马氏体钢的最佳淬火+低温处理工艺,利用OM、XRD、SEM、EDS和EBSD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和低温处理对高氮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化温度低于1 050℃,原奥氏体晶粒长大缓慢,当奥氏... 为了探索X30 CrMoN 15 1高氮马氏体钢的最佳淬火+低温处理工艺,利用OM、XRD、SEM、EDS和EBSD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和低温处理对高氮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化温度低于1 050℃,原奥氏体晶粒长大缓慢,当奥氏体化温度高于1 050℃后晶粒长大加剧。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碳化物溶解加剧,油淬后的残余奥氏体呈线性升高;低温处理后残余奥氏体大幅度减少,奥氏体化温度越高冷处理后残余奥氏体下降越多。钢的硬度随淬火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在1 000℃硬度最高;低温处理后,硬度随淬火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在1 030℃硬度最高。钢的冲击韧性随淬火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在1 030℃时冲击韧性最佳;低温处理后,钢的冲击韧性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化温度 低温处理 高氮不锈轴承钢 冲击韧性
原文传递
Antibacterial Performance of a Cu-bearing Stainless Steel against Microorganisms in Tap Water 被引量:11
16
作者 Mingjun Li Li Nan +2 位作者 Dake Xu Guogang Ren Ke Y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43-251,共9页
Tap wat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water resources in our daily life. However, the increasing water contamination and the health risk caused by pathogenic bacteria, such as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scherichi... Tap wat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water resources in our daily life. However, the increasing water contamination and the health risk caused by pathogenic bacteria, such as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scherichia coli have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The mutualism of different pathogenic bacteria may diminish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It was found that materials used for making pipe and tap play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oles in promoting bacterial growth. This paper is to report the performance of an innovative type 304 Cu-bearing stainless steel(304Cu SS) against microbes in tap water.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ologies involved were means of heterotrophic plate count,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or observing the cell and subtract surface morphology,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for copper ions release study, and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used for examining live/dead bacteria on normal 304 stainless steel and 304 Cu S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urface free energy varied after being immersed in tap water with polar component and Cu ions release.The results showed 304 Cu SS could effectively kill most of the planktonic bacteria(max 95.9% antibacterial rate), and consequently inhibit bacterial biofilms formation on the surface, contributing to the reduction of pathogenic risk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earing stainless steel Tap water Antibacterial
原文传递
热处理工艺对高氮不锈轴承钢G30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郑滔 俞峰 +2 位作者 张家涛 魏果能 许达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25,共5页
研究了高氮不锈轴承钢G30退火及不同温度淬火的组织特征和硬度变化。结果表明,G30钢退火后组织为粒状珠光体+氮化物;淬、回火组织主要为马氏体+未溶氮化物+残留奥氏体,未溶氮化物类型为(CrFe)2N1-x。1030℃淬回火组织中未溶第二相粒径为... 研究了高氮不锈轴承钢G30退火及不同温度淬火的组织特征和硬度变化。结果表明,G30钢退火后组织为粒状珠光体+氮化物;淬、回火组织主要为马氏体+未溶氮化物+残留奥氏体,未溶氮化物类型为(CrFe)2N1-x。1030℃淬回火组织中未溶第二相粒径为0.2~1.5μm,弥散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上,消除了高碳铬不锈轴承钢中大块的共晶碳化物,对钢的耐蚀性和接触疲劳寿命十分有利。1000~1050℃淬火+深冷处理和回火后,G30钢的硬度达到58 HRC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氮不锈轴承钢 热处理工艺 组织 接触疲劳寿命
原文传递
高氮不锈轴承钢组织表征与滚动接触疲劳失效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波 史智越 +5 位作者 徐海峰 胡忠会 贾忠宁 俞峰 王存宇 曹文全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高氮不锈轴承钢作为第三代轴承钢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天飞机燃料泵轴承、飞机发动机主轴轴承等领域,现已经成为航空航天关键基础材料。而国内关于高氮不锈轴承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研究几乎空白,因此对加压电渣冶炼工艺制备的高氮不锈轴... 高氮不锈轴承钢作为第三代轴承钢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天飞机燃料泵轴承、飞机发动机主轴轴承等领域,现已经成为航空航天关键基础材料。而国内关于高氮不锈轴承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研究几乎空白,因此对加压电渣冶炼工艺制备的高氮不锈轴承钢采用不同回火温度热处理,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微观结构表征和滚动接触疲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试验钢1030℃淬火+180℃回火热处理工艺抗拉强度为1899.7 MPa、硬度为60.7HRC,500℃回火后硬度与180℃相当,抗拉强度提升至2213.5 MPa;通过对500℃高温回火试样基体表征,发现基体内纳米级Cr-N第二相析出是二次硬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180℃回火试样滚动接触疲劳寿命L10为1.67×10^(7),500℃回火试样L10为2.85×10^(7),提高了70%;通过对2组试样疲劳剥落坑深入表征,发现180℃回火试样次表层沿晶断裂是引起滚动接触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结合基体残余应力测量结果分析,500℃高温回火残余拉应力为41 MPa,低于180℃回火的101 MPa。高温回火基体内析出的纳米级Cr-N第二相可以降低位错的运动能力,同时减弱了基体内部应力集中,使得滚道次表层沿晶断裂倾向减小,滚动接触疲劳寿命显著提高。对高氮不锈轴承钢不同回火工艺微观组织结构、滚动接触疲劳性能、裂纹萌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为高氮不锈轴承钢热处理工艺制定、抗疲劳机制研究以及材料研发应用提供试验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氮不锈轴承钢 微观结构 滚动接触疲劳 疲劳剥落 疲劳裂纹萌生
原文传递
高氮不锈轴承钢碳化物分布与高温断裂机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方 杨卯生 +3 位作者 杨树峰 李京社 罗志强 刘威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142,共11页
通过高温拉伸试验研究高氮不锈轴承钢高温断裂行为,探究了170℃和470℃回火态钢中碳化物分布特征,分析了高温拉伸断裂及组织演变和碳化物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回火温度从170℃升高至470℃,高氮钢中大于0.8μm的碳化物明显增加,高氮钢中M... 通过高温拉伸试验研究高氮不锈轴承钢高温断裂行为,探究了170℃和470℃回火态钢中碳化物分布特征,分析了高温拉伸断裂及组织演变和碳化物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回火温度从170℃升高至470℃,高氮钢中大于0.8μm的碳化物明显增加,高氮钢中M;C;强化增量提高了2.59 MPa,固溶强化增量下降了118.82 MPa,470℃回火态钢的室温抗拉强度降低、拉伸断口表现为准解理和少量撕裂韧窝;拉伸温度升高至300℃,试样断口表现为等轴型韧窝特征,170℃和470℃回火态试样起裂源断裂碳化物尺寸分别为2.8~3.6μm和5.5~6.7μm;450℃拉伸断口表现为塑孔韧窝特征,170℃和470℃回火态试样起裂源断裂碳化物尺寸分别为2.7~3.4μm和5.8~6.4μm。拉伸温度从300℃提高至450℃,钢的固溶强化和位错强化作用减弱,金属原子间结合能下降,碳化物与基体不连续应力分布加剧变形不协调性,碳化物承担较高应力而发生断裂。单纯热作用下钢中0.5~0.8μm尺寸碳化物数量比例增加;在热力耦合作用下,钢中应力所导致的位错增殖为碳元素扩散提供通道,钢中碳化物在晶界和位错线上形核析出0.2~0.8μm碳化物。裂纹沿着与拉伸方向45°角的最大剪力方向快速扩展而断裂,最终形成锯齿状的断口,小尺寸碳化物增多阻碍位错滑移导致塑性降低;钢中大尺寸碳化物不均匀分布在碳化物间形成大变形塑孔而增加钢的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氮不锈轴承钢 高温断裂 塑性 高温硬度 碳化物
原文传递
高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昭昆 罗志强 +4 位作者 李建新 杨卯生 李南 郑善举 郝宏伟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1,共7页
对比分析了无氮钢和高氮钢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氮元素的加入导致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区扩大、大量弥散分布的细小碳氮化物M2(CN)析出,这有利于钢强度和硬度的改善,相比无氮钢,高氮钢的抗拉强度提高了441 MPa(提... 对比分析了无氮钢和高氮钢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氮元素的加入导致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区扩大、大量弥散分布的细小碳氮化物M2(CN)析出,这有利于钢强度和硬度的改善,相比无氮钢,高氮钢的抗拉强度提高了441 MPa(提高20%),规定塑性延伸强度提高了474 MPa(提高26%),硬度提高了11.9 HRC(提高21%)。接触疲劳试验发现,高氮钢接触疲劳额定寿命L(10)=0.97×10^7次,中值疲劳寿命L(50)=1.14×10^7次,起裂方式为夹杂物起裂和大碳化物起裂,其中夹杂物起裂为主要起裂方式,疲劳裂纹的扩展主要是沿着应力方向上的碳化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 碳氮化物 力学性能 接触疲劳 裂纹扩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