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平原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动力和热力特征 被引量:79
1
作者 何立富 李峰 李泽椿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0-168,共9页
利用台站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4年11月29日—12月3日华北平原一次罕见的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本次过程动力和热力特征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其成因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暖性高压脊及地面变... 利用台站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4年11月29日—12月3日华北平原一次罕见的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本次过程动力和热力特征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其成因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暖性高压脊及地面变性冷高压的稳定维持为持续性大雾过程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条件;地表净辐射引起的近地层冷却是大雾的触发和加强机制;中低空下沉气流的存在有助于近地层的弱风条件和稳定层结的建立;低层暖平流的输入和边界层的浅层抬升有利于大雾的长时间维持;伴随负温度平流南下的偏北风的爆发是使大雾消散的动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净辐射 下沉气流 稳定层结
下载PDF
河北中南部连续12d重霾污染天气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郭蕊 段浩 +4 位作者 马翠平 赵娜 曲晓黎 郭卫红 张金满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9-597,共9页
2013年12月14—25日,河北中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长达12 d的重霾污染天气过程。本文通过对同期气象条件、流场、污染物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这次过程的成因。此次污染过程与霾密切相关,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及强度大的特点;在静稳的大尺... 2013年12月14—25日,河北中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长达12 d的重霾污染天气过程。本文通过对同期气象条件、流场、污染物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这次过程的成因。此次污染过程与霾密切相关,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及强度大的特点;在静稳的大尺度气象条件和近地面大气层结下,污染物沿近地面风场的弱辐合区迅速积累,是重覆污染天气形成的关键;此次重霾污染天气过程中有两次弱冷空气活动,两次冷空气影响层次有所不同但影响时间均较短,不能彻底改变静稳大气层结,对污染物的扩散能力有限,重霾污染天气得以长时间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霾污染天气 气象条件 稳定层结 弱冷空气
下载PDF
低空急流在重庆2010年“6.7”低能暴雨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何军 刘德 +1 位作者 李晶 王欢 《暴雨灾害》 2012年第1期52-58,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逐时降水、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雷达资料,从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强度和位置演变,低空急流对暴雨区动力、水汽和热量输送等方面,对2010年6月7日重庆地区低能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低空急流加强北抬,引起...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逐时降水、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雷达资料,从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强度和位置演变,低空急流对暴雨区动力、水汽和热量输送等方面,对2010年6月7日重庆地区低能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低空急流加强北抬,引起局地涡度增加,使西南低涡得以生成发展及维持,暴雨产生在西南涡闭合环流形成阶段,同时也是西南低空急流推动θse锋区经过重庆上空的时段,使暴雨区获得充沛的热力和水汽供给,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势明显;强降水在低空急流到达后产生,与急流带上风速加大且向下扩展相对应,降水量随急流上西南风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低能 稳定层结 低空急流
下载PDF
一次罕见冬季强浓雾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雷正翠 夏文梅 +2 位作者 周霖华 钱玮 张端禹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9-294,共6页
利用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12月25-27日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一次罕见强浓雾天气过程从大尺度背景、动力和热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本次过程大雾发生阶段近地面... 利用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12月25-27日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一次罕见强浓雾天气过程从大尺度背景、动力和热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本次过程大雾发生阶段近地面风速很小,在0.3-2.9 m/s之间变化;浓雾发生阶段风速在0.3-2.4 m/s之间变化;15 m能见度维持阶段风速在0.8-1.1 m/s之间变化;②虽然浓雾发生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水汽条件差,而且后期西风槽影响时也无降水,但是槽前西南气流的持续水汽输送使得强浓雾形成所必须的水汽条件得到满足;③在大雾发生前,稳定层结逐渐建立并在大雾期间稳定维持,稳定层结的建立和维持对浓雾的形成、持续有重要作用;日出后首先在较高层出现不稳定层结,继而下传到底层,稳定层结被破坏,大雾减轻或消散;④第1阶段(25日夜里至26日上午)强浓雾出现前,能见度出现多次急速大幅振荡,在第2阶段(26日傍晚至27日上午)则未出现类似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浓雾 水汽输送 稳定层结 急速振荡
下载PDF
大连地区辐射雾与平流雾边界层温度场及风场对比 被引量:12
5
作者 程相坤 蔡冬梅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7-431,I0007,共6页
选取2008年3月和6月出现在大连及其沿海地区的辐射雾和平流雾过程,采用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探测资料、能见度仪自动观测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其边界层温度场及风场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性质不同的大雾(辐射雾和平流雾... 选取2008年3月和6月出现在大连及其沿海地区的辐射雾和平流雾过程,采用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探测资料、能见度仪自动观测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其边界层温度场及风场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性质不同的大雾(辐射雾和平流雾)具有共同特征:都产生于纬向环流背景,中层东南暖湿气流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热力条件。但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底层东北风平流降温是辐射雾生成的重要条件,却造成了平流雾的消亡,底层东南风是平流雾生成的条件,却对应于辐射雾的消亡;辐射雾逆温厚而强,平流雾则为弱的逆温或无逆温;辐射雾生消演变对应于大气层结由稳定发展为不稳定,平流雾则对应于由不稳定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 风场 逆温 大连地区 大雾 稳定层结
下载PDF
辽宁一次区域持续性雾霾的气象成因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侯亚红 徐方姝 +2 位作者 张蕊 赵淼 明惠青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0-716,共7页
近年来,雾霾天气频发,加剧了空气质量的恶化。研究雾霾天气的成因,加强雾霾的预报能力,对指导公众出行和保护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辽宁62个国家级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7—14日辽宁一次持续性雾霾天... 近年来,雾霾天气频发,加剧了空气质量的恶化。研究雾霾天气的成因,加强雾霾的预报能力,对指导公众出行和保护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辽宁62个国家级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7—14日辽宁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形成条件和持续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层西南偏西气流,低层暖脊及地面倒槽和弱气压场的环流背景为雾霾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形势。(2)逆温是这次雾霾天气持续的重要原因。雾和霾天气逆温表现形式不同,大雾过程中,逆温层高度低,厚度小;霾过程中,逆温层高度高,厚度大,且表现为多个逆温层同时存在。(3)水汽条件是雾和霾转换的关键因素。当近地层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5%时,有利于雾的生成;而相对湿度在60%~70%时,有利于霾的形成。雾向霾转换时,比湿增大;霾向雾转换时,比湿下降。(4)近地面弱的上升运动、中高层弱的下沉运动是此次雾霾加强的动力机制。(5)雾霾出现前后气象要素特征差异明显,可为雾霾天气的预报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环流背景 逆温 稳定层结 湿度 动力条件
下载PDF
边界层湍流参数化改进对雾的模拟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黄翊 彭新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3-543,共11页
为了提高边界层参数化在我国复杂下垫面上的描述能力,改善边界层能量和物质输送计算和检验其数值模拟效果,本文选取WRF三维模式,采用基于我国不同下垫面上的边界层观测资料改进的新MYNN(Mellor-Yamada-Nakanishi-Niino)参数化方案对2009... 为了提高边界层参数化在我国复杂下垫面上的描述能力,改善边界层能量和物质输送计算和检验其数值模拟效果,本文选取WRF三维模式,采用基于我国不同下垫面上的边界层观测资料改进的新MYNN(Mellor-Yamada-Nakanishi-Niino)参数化方案对2009年3月17日黄海海雾以及2011年12月4日华北地区两次大雾过程进行模拟检验,探讨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雾和边界层结构模拟的影响。参照卫星云图和探空资料,边界层内云水混合比垂直积分的水平分布的模拟能力明显提高,反映了改进的MYNN方案能够更好地模拟出两次雾过程的发生、移动和雾区空间分布,更精确的云水混合比和温度的垂直分布能更好地给出雾区的垂直结构和稳定层结,同时可改善雾区低层位温以及比湿垂直分布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NN(Mellor-Yamada-Nakanishi-Niino)方案 湍流通量 边界层参数化 稳定层结
下载PDF
松嫩平原西部局地暴雨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赵玲 李树岭 吴岩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年第4期47-53,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卫星、雷达和NCEP1°×1°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2013年6月27—28日龙江县对流性暴雨和齐齐哈尔市稳定性中雨天气成因,结果表明:龙江短时强降雨出现在850 hPa切变线同500 hPa槽线或850 hPa干线位置近于...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卫星、雷达和NCEP1°×1°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2013年6月27—28日龙江县对流性暴雨和齐齐哈尔市稳定性中雨天气成因,结果表明:龙江短时强降雨出现在850 hPa切变线同500 hPa槽线或850 hPa干线位置近于重合时,层结不稳定,上升运动强;齐齐哈尔降雨发生在低层切变线附近,层结趋于稳定,上升运动弱。地形迎风坡作用有利于龙江降雨强于齐齐哈尔。单站风、相对湿度和垂直速度时空变化差异以及对流有效位能、大气可降水量和SI指数等物理量可以反映两地上升运动、水汽、层结不稳定条件差异。较好的水汽和大气层结不稳定条件只是对流性短时强降水的必要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和小尺度对流云回波产生龙江短时强降雨,齐齐哈尔稳定性较大降雨由层状云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性降雨 稳定性降雨 大气层结 中小尺度 物理量
下载PDF
On the Features of Thermal Convection in a Compressible Gas
9
作者 Igor B.Palymskiy 《Fluid Dynamics & Materials Processing》 EI 2024年第5期957-974,共18页
The fully nonlinear equations of gas dynamics are solved in the framework of a numerical approach in order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the steady mode of Rayleigh-Bénard convection in compressible,viscous and heat-... The fully nonlinear equations of gas dynamics are solved in the framework of a numerical approach in order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the steady mode of Rayleigh-Bénard convection in compressible,viscous and heat-conducting gases encapsulated in containers with no-slip boundaries and isothermal top and bottom walls.An initial linear temperature profile is assumed.A map of the possible convective modes is presented assuming the height of the region and the value of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as influential parameters.For a relatively small height,isobaric convection is found to take place,which is taken over by an adiabatic mode when the height exceeds the critical value,or by a super-adiabatic mode in case of a relatively high temperature gradient.In the adiabatic mode,convective flow develops due to adiabatic processes given a stable initial stratification.An analytic formula for the critical height of the region is derived taking into account and neglecting the dependence of the gas viscosity on the temperature.Moreover,an analytic formula is obtained for the upper boundary of the region of applicability of the Boussinesq approximation for incompressible gases.These models for compressible gases are relevant to practical situations such as the study of convective flows in spatially extended gas mixtures when dealing with safety issues related to hydrocarbons stored in gas stations.A dangerous situation arises when the tank is almost empty but some hydrocarbon is left at the bottom of the tank.In the presence of convective flows,the vaporized fuel is mixed with the oxidizer(air)forming a gas-vapor medium.However,if the volumetric concentration of fuel vapor(hydrocarbon)is in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lower and upper concentration limits of ignition,then the gas-vapor mixture becomes explosive and any accidental spark is sufficient to cause an emerg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leigh-Bénard convection GAS stable stratification unstable stratification temperature gradient
下载PDF
Influence of Intermittent Turbulence on Air Pollution and Its Dispersion in Winter 2016/2017 over Beijing, China 被引量:5
10
作者 Wei WEI Hongsheng ZHANG +4 位作者 Xuhui CAI Yu SONG Yuxuan BIAN Kaitao XIAO He ZHANG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0年第1期176-188,共13页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in recent years,severe air pollution has emerged as a major issue for many regions of China,especially in some metropolises.A persistent pollution case during 6 December 2016–8 January 2017 wa...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in recent years,severe air pollution has emerged as a major issue for many regions of China,especially in some metropolises.A persistent pollution case during 6 December 2016–8 January 2017 was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urbulent intermittency and frequent PM2.5(particulate matters with diameter less than 2.5μm)pollution events over the metropolitan region of Beijing,China.The accumulation of PM2.5 near the surface frequently occurred as a combined result of strong inversion layers,stagnant winds,high ambient humidity levels,and stable stratification during this case.Arbitrary-order Hilbert spectr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teep decreases in the PM2.5 concentration were simultaneous with the occurrence of intermittent turbulence and strong vertical mixing.A wind profiler observation revealed existence of low-level jets(LLJs)at the end of the polluted periods,suggesting that the upper-level turbulent mixing accompanied by the wind shear of LLJ was transported downward and enhanced the vertical mixing near the surface,which might have caused an abrupt reduction in PM2.5 and improvement in air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ITTENT TURBULENCE PM2.5 stable stratification BEIJING
原文传递
河北省大雾形成的气候特征及动力热力条件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贺玲 李丽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87-990,1004,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河北省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槽脊浅薄,低空风速小,空气湿度大,冷空气活动不明显,是大雾日偏多年的气候背景特征;大雾发生过程中高空、地面的气象环流形势均较...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河北省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槽脊浅薄,低空风速小,空气湿度大,冷空气活动不明显,是大雾日偏多年的气候背景特征;大雾发生过程中高空、地面的气象环流形势均较弱,地面维持较长时间的低风速、高湿度、温度变化平稳,大气层结稳定;冷锋带来的偏北大风是大雾消散的动力因子;中低空存在的下沉气流与近地层逆温的出现有利于大雾的维持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气候特征 稳定层结 下沉气流 逆温
下载PDF
稳定密度梯度中球形界面流动失稳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延深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0-1551,共12页
当流体界面上存在温度梯度或者浓度梯度时,会产生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面流动.由于界面流动在多种工业过程中有广泛应用,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通常认为,在考虑界面流动时,体积力比如重力可以忽略,在小尺度下尤其如此.因此,稳定密度梯度... 当流体界面上存在温度梯度或者浓度梯度时,会产生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面流动.由于界面流动在多种工业过程中有广泛应用,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通常认为,在考虑界面流动时,体积力比如重力可以忽略,在小尺度下尤其如此.因此,稳定密度梯度的重力效应对界面流动的影响一直是被忽略的.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即使是在小尺度下,稳定密度梯度重力效应的影响也不可忽略.文章综述了稳定密度梯度中球形界面的流动及其不稳定性研究进展,介绍了球形界面的两种失稳模式——扩散受限导致的失稳与黏性受限导致的失稳,并且分析了对流、密度梯度、扩散、黏性,以及容器大小对流动失稳的影响.现有研究表明,在小尺度下,当流体界面有竖直方向的分量时,稳定温度/浓度梯度对界面流动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最后根据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发展动态,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密度梯度 液滴 马兰戈尼流动 不稳定性
下载PDF
新疆百里风区强风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汤浩 周雅蔓 +1 位作者 杨杰尧 潘新民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2年第4期1-8,共8页
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天山山脉大地形共同作用形成新疆百里风区,其风力居全疆九大风区之首。为进一步研究百里风区强风中尺度特征及其与局地地形的关系,选取2018年5月6—8日百里风区强风天气过程,使用WRF模式进行中尺度模拟分析,得出以下结... 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天山山脉大地形共同作用形成新疆百里风区,其风力居全疆九大风区之首。为进一步研究百里风区强风中尺度特征及其与局地地形的关系,选取2018年5月6—8日百里风区强风天气过程,使用WRF模式进行中尺度模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天山两侧气压梯度力驱动下冷空气翻越天山,经色皮山口狭管效应和过山波水跃下沉接力加速,在背风坡上空形成强风区,强风区接地形成百里风区地面大风;大风过程中,七角井盆地地形强迫引发有限振幅重力波,背风坡上空大风区之上的临界层吸收上层能量并向下传递,增大了大风区的风速,使低空大风区的接地更加充分。低空大气稳定层结的强度与大风强度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风区 过山波 狭管效应 水跃下沉 稳定层结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海域感热、潜热通量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若钝 孙瑞本 +1 位作者 刘丽惠 曲维政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5-48,共4页
本文利用“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研究”第1~8航次海面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感热及潜热通量的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潜热通量远远大于感热通量,在165°E以西赤道海域,β=O. 05;20°N以北,β=0. 13;更日... 本文利用“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研究”第1~8航次海面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感热及潜热通量的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潜热通量远远大于感热通量,在165°E以西赤道海域,β=O. 05;20°N以北,β=0. 13;更日线以东赤道海域,β=0. 01;且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也有日变化,但日变化变幅甚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海-气关系
下载PDF
2020年江苏泰州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特征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丽 张庆池 +1 位作者 王琴 刘俊 《气象科技》 2022年第2期243-253,共11页
2020年1月12—15日江苏泰州发生了一次较强的雾-霾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1°×1°)及空气质量资料等,对此次过程的演变特征、成因、气团后向轨迹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具有日变化特征,霾... 2020年1月12—15日江苏泰州发生了一次较强的雾-霾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1°×1°)及空气质量资料等,对此次过程的演变特征、成因、气团后向轨迹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具有日变化特征,霾期间对应的PM_(2.5)和PM_(10)浓度、空气质量指数相较于雾略高,这与大雾造成的湿沉降有关。此次东路冷空气对泰州影响较弱,前期易造成污染物在本地聚集。夜间至清晨相对湿度90%以上,风小,弱的垂直交换为雾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热、动力条件。白天相对湿度减小至80%,风速增至2 m·s^(-1),此时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雾转换为霾。13日900 hPa以上暖平流增强,边界层内逆温和90%以上相对湿度的存在,使得雾和霾均加强至最强。此外,分析气团的后向轨迹特征发现,霾天气期间500 m以下气团稳定少动。14日500 m以上清洁气团向低空补充,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霾减轻。15日傍晚,风力增强并伴有降水出现,雾-霾过程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稳定层结 边界层逆温 后向轨迹
下载PDF
雪面上光学湍流的测量与估算 被引量:3
16
作者 卢盼盼 吴晓庆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7-671,共5页
用合肥35m铁塔测量系统.测量了2008年1月28日至2月1日雪面上折射率结构常数,并用bulk方法和涡旋相关法估算了折射率结构常数,给出了大气层结稳定条件下的相似函数。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大部分时间雪面上大气处于近中性和稳定状态;... 用合肥35m铁塔测量系统.测量了2008年1月28日至2月1日雪面上折射率结构常数,并用bulk方法和涡旋相关法估算了折射率结构常数,给出了大气层结稳定条件下的相似函数。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大部分时间雪面上大气处于近中性和稳定状态;采用该相似函数,bulk方法和涡旋相关法估算的折射率结构常数与实测结果一致性很好;雪面上折射率结构常数也存在一定的日变化,但与草坪、海洋、沙漠等下垫面相比小1~2个量级,变化范围为1.9×10^-16~1×10^-14m^-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湍流 折射率结构常数 bulk法 涡旋相关法 稳定层结 雪面
下载PDF
乌海市雾预报指标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红子 《内蒙古气象》 2020年第3期20-23,共4页
使用2005—2017年乌海机场逐时能见度资料,国家一般气象站逐时相对湿度、风速、气温等气象要素及逐日天气现象资料;分析了乌海市雾的环流特征,气象要素变化,提炼出了预报指标。结果表明:(1)引起乌海市雾的高空系统有西北气流型、偏西气... 使用2005—2017年乌海机场逐时能见度资料,国家一般气象站逐时相对湿度、风速、气温等气象要素及逐日天气现象资料;分析了乌海市雾的环流特征,气象要素变化,提炼出了预报指标。结果表明:(1)引起乌海市雾的高空系统有西北气流型、偏西气流型、西南气流型等3类环流型,主要以西北气流型为主。(2)雾出现时大气环流形势弱,有增湿条件,存在逆温层,但逆温强度较弱。(3)雾出现在近地层水汽丰富,中层相对干燥的稳定大气层结下。(4)地面相对湿度≥90%,地面风速<3.0 m·s-1,气温日较差在9~16℃之间是雾发生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系统 稳定层结 有利条件
下载PDF
FC-normal and extended stratified logic program
18
作者 许道云 丁德成 《Science in China(Series F)》 2002年第4期259-272,共14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nsistency property of FC-normal logic program and presents an equivalent deciding condition whether a logic program P is an FC-normal program. The deciding condition describes the cha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nsistency property of FC-normal logic program and presents an equivalent deciding condition whether a logic program P is an FC-normal program. The deciding condition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FC-normal program. By the Petri-net presentation of a logic program, 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stratification of FC-normal program are investigated. The stratification of FC-normal program motivates us to introduce a new kind of stratification, extended stratification, over logic program. It is shown that an extended (locally) stratified logic program is an FC-normal program. Thus, an extended (locally) stratified logic program has at least one stable model. Finally, we have presented algorithms about computation of consistency property and a few equivalent deciding methods of the finite FC-normal prog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ward chaining FC-normal program stable model extended stratification.
原文传递
Effect of the slightly inclined terrain on the stably stratified steady-state atmosphere at the lower part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in the Antarctic
19
作者 张永萍 李兴生 +1 位作者 周秀骥 卞林根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6年第1期46-57,共12页
Under the assumptions that the ground surface is an unbound inclined rough plane and that the wind direction changes less than 20 degrees below z/h<0.2, the universal function for the normalized shear over stably s... Under the assumptions that the ground surface is an unbound inclined rough plane and that the wind direction changes less than 20 degrees below z/h<0.2, the universal function for the normalized shear over stably stratified atmosphere at lower part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BL) is derived. The universal function is the sum of the contributions of that over the horizontal terrain and that over the terrain slope. Using the laws of geostrophic drag and heat transfer over a slightly inclined terrain, the effect of inclined terrain on the stable atmosphere at lower part of ABL is studi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east Antarctic plateau.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ffect of inclined terrain is generally above 25%. The result of 38 cases of the Mizuho station in 1980 shows that the effect of the inclined terrain is in the range of 27%-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ARCTIC slightly inclined TERRAIN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stable stratification.
原文传递
The morphism induced by Frobenius push-forward
20
作者 LI LingGuang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14年第1期61-67,共7页
Let X be a smooth projective curve of genus g 2 over an algebraically closed field k of characteristic p>0,and F:X→X(1)the relative Frobenius morphism.Let M s X(r,d)(resp.M ss X(r,d))be the moduli space of(resp.se... Let X be a smooth projective curve of genus g 2 over an algebraically closed field k of characteristic p>0,and F:X→X(1)the relative Frobenius morphism.Let M s X(r,d)(resp.M ss X(r,d))be the moduli space of(resp.semi-)stable vector bundles of rank r and degree d on X.We show that the set-theoretic map S ss Frob:M ss X(r,d)→M ss X(1)(rp,d+r(p-1)(g-1))induced by[E]→[F(E)]is a proper morphism.Moreover,the induced morphism S s Frob:M s X(r,d)→M s X(1)(rp,d+r(p-1)(g-1))is a closed immersion.As an application,we obtain that the locus of moduli space M s X(1)(p,d)consisting of stable vector bundles whose Frobenius pull backs have maximal Harder-Narasimhan polygons is isomorphic to the Jacobian variety Jac X of 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obenius morphism stable vector bundle moduli space stratification 14H60 14D20 13A35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