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现场监控量测的龙潭隧道施工期围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9
1
作者 刘泉声 白山云 +1 位作者 肖春喜 高玮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82-1990,共9页
龙潭隧道位于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长阳白氏坪—恩施段上,长8 600 m,最大埋深530 m,属国内第二长公路隧道。隧道穿越岩溶、断层、裂隙发育地段,受构造运动影响,围岩内赋存的水平地应力偏高,沿途地质条件复杂,是典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埋... 龙潭隧道位于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长阳白氏坪—恩施段上,长8 600 m,最大埋深530 m,属国内第二长公路隧道。隧道穿越岩溶、断层、裂隙发育地段,受构造运动影响,围岩内赋存的水平地应力偏高,沿途地质条件复杂,是典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埋特长隧道。为研究施工期隧道围岩的稳定情况,进行大量现场监控量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围岩位移、锚杆轴力、二衬接触压力的分布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隧道后续施工和设计方案优化调整提供依据,也可为类似复杂条件下深埋特长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高地应力 岩溶地质条件 深埋特长隧道 现场监测 稳定性研究
下载PDF
节理岩体隧道围岩稳定性判定指标合理性研究 被引量:45
2
作者 张志强 何本国 关宝树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9,共8页
隧道围岩失稳模式和稳定性判据一直是工程界争论的焦点,迄今没有科学合理的标准,常以洞周位移或塑性区经验值作为稳定性判定指标。洞周位移受围岩弹模、隧道形状等因素影响,而且不同部位变形值差异很大,很难找到统一标准;以塑性区作为... 隧道围岩失稳模式和稳定性判据一直是工程界争论的焦点,迄今没有科学合理的标准,常以洞周位移或塑性区经验值作为稳定性判定指标。洞周位移受围岩弹模、隧道形状等因素影响,而且不同部位变形值差异很大,很难找到统一标准;以塑性区作为稳定性判据优于以位移作为判据,围岩塑性化反映连续介质宏观塑性流动力学动态,而不能用于量化判定由优势结构面控制节理岩体破坏的隧道稳定性。文章结合细观节理形态和变化,通过UDEC离散元程序,研究节理岩体隧道失稳模式及量化的稳定性判定指标,探讨了细观结构机制和宏观力学行为关系。结果表明:(1)结构面极大地削弱岩体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结构面变形与强度性质对于隧道稳定性起着关键控制性作用;(2)节理岩体隧道扰动区可划分为脱落区、张开区和剪切滑移区,其中脱落区表征围岩失稳模式,张开区围岩处于脱落临界状态,即塌方潜在区域;(3)剪切滑移区是诱发围岩发生渐进性破坏主因,提出将剪切滑移区作为节理岩体隧道稳定性判定指标具有严格力学依据,可以定量化评价围岩稳定程度。最后,以在建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为例,对比了锚杆支护前后力学效应,验证了以剪切滑移区作为节理岩体隧道稳定性判定指标的可靠性、合理性和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判定指标 剪切滑移区 隧道稳定性 UDEC
下载PDF
浅埋偏压隧道出口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张敏 黄润秋 巨能攀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482-488,共7页
以皖南某公路浅埋偏压隧道出口段高边坡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零开挖进洞"的施工方案,并结合洞口的工程地质条件,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通过对该边坡现场工程地质条件的系统调查,首先对边坡的岩体结构类型及其成因机制、结构面与... 以皖南某公路浅埋偏压隧道出口段高边坡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零开挖进洞"的施工方案,并结合洞口的工程地质条件,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通过对该边坡现场工程地质条件的系统调查,首先对边坡的岩体结构类型及其成因机制、结构面与坡面组合特征进行细致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对其变形破坏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边坡的变形首先以隧道内侧存在的软弱岩体(挤压错动带、断层)的不均匀压缩为先导,进而引起上部岩体产生由NE向陡缓结构面构成的阶梯状滑动,这将会使隧道构筑物及隧道外壁承受较大的压应力,当压应力超过隧道构筑物及外壁的极限强度时将产生破坏,从而诱发上部岩体产生更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基于此,隧道进洞开挖前首先应对上部岩体进行加固处理,避免隧道构筑物及隧道外壁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偏压隧道 零开挖 岩体结构 软弱岩体 变形机制 阶梯状滑动
下载PDF
用修正FOSM方法分析隧洞稳定的可靠性 被引量:17
4
作者 尚新生 余启华 赵震英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3-50,共8页
选用库伦-纳维叶破坏判据作为极限状态方程,将影响隧洞稳定的四个主要因素:第一、第三主应力、内摩擦角和凝聚力作为基本随机变量,采用修正一次二阶矩阵方法(简称修正FOSM)来求得隧洞破坏概率,进而分析其稳定可靠性。文中同... 选用库伦-纳维叶破坏判据作为极限状态方程,将影响隧洞稳定的四个主要因素:第一、第三主应力、内摩擦角和凝聚力作为基本随机变量,采用修正一次二阶矩阵方法(简称修正FOSM)来求得隧洞破坏概率,进而分析其稳定可靠性。文中同时采用几种方法进行了计算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稳定 修正FOSM法 可靠性 破坏概率
下载PDF
强度折减法在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5
作者 乔金丽 张义同 +1 位作者 高健 李艳艳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0,共7页
为了评价和指导设计施工时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的合理性,把强度折减法应用于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分析中,定义了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安全系数的概念,获得开挖面的稳定安全系数与潜在滑动面,并对影响开挖面稳定安全系数的隧道所在土层参... 为了评价和指导设计施工时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的合理性,把强度折减法应用于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分析中,定义了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安全系数的概念,获得开挖面的稳定安全系数与潜在滑动面,并对影响开挖面稳定安全系数的隧道所在土层参数及开挖面的支护压力、地下水位等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土层参数对开挖面稳定安全系数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内摩擦角、黏聚力、开挖面支护压力和地下水位等因素对开挖面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折减法 开挖面稳定 安全系数 盾构隧道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和BP网络的可靠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20
6
作者 徐军 张利民 郑颖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5-399,共5页
在实际工程可靠度分析中,得到极限状态方程的解析表达式是非常困难的。提出一种基于数值模拟、BP网络和优化技术三者相结合的可靠度分析方法,以模拟实际工程中常见的功能函数不能明确的可靠度计算问题。可靠度分析中,可直接应用现有的... 在实际工程可靠度分析中,得到极限状态方程的解析表达式是非常困难的。提出一种基于数值模拟、BP网络和优化技术三者相结合的可靠度分析方法,以模拟实际工程中常见的功能函数不能明确的可靠度计算问题。可靠度分析中,可直接应用现有的确定性有限元程序。给出平面框架和地下隧洞围岩稳定的可靠度分析算例,计算中可考虑基本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基本变量的不同概型分布。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数值模拟 BP网络 可靠度 计算
下载PDF
牛湖山大断面公路隧道稳定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黄生文 张震 阳军生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6-10,共5页
牛湖山隧道位于惠深高速公路,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设计拟定开挖方式为双侧壁导坑.为了验证设计的开挖方式是否合理可行,选取隧道右线洞口段一典型横断面,运用FLAC2D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隧道开挖且支护后最终的围岩位移、应力以... 牛湖山隧道位于惠深高速公路,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设计拟定开挖方式为双侧壁导坑.为了验证设计的开挖方式是否合理可行,选取隧道右线洞口段一典型横断面,运用FLAC2D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隧道开挖且支护后最终的围岩位移、应力以及初期支护内力,确定了双侧壁导坑是适合该类地质条件下大断面隧道的开挖施工方法,为以后类似的大跨度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隧道 双侧壁导坑 隧道稳定性 数值分析
下载PDF
隧道洞口滑坡工程地质问题与变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邢军 董小波 贺晓宁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4-17,29,共5页
以拉林高等级公路控制性工程为松多隧道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隧道进出口隧道-滑坡体系工程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对隧道进出口滑坡在隧道施工和暴雨情况下的稳定性进行重点研究。其结果表明:隧道施工、暴雨和地震活动对... 以拉林高等级公路控制性工程为松多隧道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隧道进出口隧道-滑坡体系工程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对隧道进出口滑坡在隧道施工和暴雨情况下的稳定性进行重点研究。其结果表明:隧道施工、暴雨和地震活动对松多隧道进出口段滑坡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将导致滑坡由目前稳定状态逐渐发展成欠稳定状态。由于隧道右洞和左洞分别位于碎石层和基岩中,导致隧道左洞和右洞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右洞卸荷能力强,变形破坏程度高;左洞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围岩自稳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洞口 工程地质 变形机理 滑坡 暴雨 稳定性 支护 松多隧道
下载PDF
陕南特长公路隧道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结果及工程地质意义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彬 张文 文冉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1-202,共12页
中国西部地区地势复杂,区域构造应力场各向异性显著,了解地区地壳应力状态是判断隧道设计阶段线路布设合理性的基础,也是预测隧道施工过程可能出现岩爆、断层滑动等其他工程灾害的重要参数。为了研究陕南特长高速公路隧道现今地应力状态... 中国西部地区地势复杂,区域构造应力场各向异性显著,了解地区地壳应力状态是判断隧道设计阶段线路布设合理性的基础,也是预测隧道施工过程可能出现岩爆、断层滑动等其他工程灾害的重要参数。为了研究陕南特长高速公路隧道现今地应力状态,基于古仙洞隧道钻孔(ZK10钻孔)与化龙山隧道钻孔(ZK11钻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获得了两隧道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古仙洞和化龙山特长深埋隧道最大埋深处S_(H)值分别为13 MPa和22 MPa;古仙洞与化龙山隧道的应力关系分别为S_(H)>S_(h)>S_(v)和S_(H)>S_(v)>S_(h),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S_(H)方向为近北西—北西西向,与区域现今构造活动背景基本一致,主要受秦岭造山带活动断裂影响。基于地应力测量结果、相关理论及判断依据认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洞轴线夹角,有利于隧道围岩稳定,研究区内古仙洞与化龙山隧道的总体布置是合理的;采用岩石强度应力比法、陶振宇判据、Russenes判据和岩石应力强度比法综合判定研究区内两隧道不具备发生中等强度以上等级岩爆的可能;利用莫尔-库伦准则及拜尔定律,摩擦系数μ取0.6~1.0,对研究区内两隧道的现今地应力状态分析后发现,两隧道附近断裂带的地应力大小未达到地壳浅部断层产生滑动失稳的临界条件,处于较稳定的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地区 地应力 隧道稳定性 断层失稳 岩爆 公路隧道
下载PDF
考虑渗流的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乔金丽 张义同 许春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5,共6页
通过工程实例,应用VB6.0与FLAC3D软件集成可视化系统,考虑水的渗流效应和不考虑水的渗流效应两种情况,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根据稳定性理论,确定开挖面支护压力在进行微小变化时,中心点水平位移发生突变时的支护压力为极... 通过工程实例,应用VB6.0与FLAC3D软件集成可视化系统,考虑水的渗流效应和不考虑水的渗流效应两种情况,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根据稳定性理论,确定开挖面支护压力在进行微小变化时,中心点水平位移发生突变时的支护压力为极限支护压力,得到了两种情况下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的变化。结果表明:开挖面失稳的极限支护压力等于作用于开挖面有效支护压力和渗透力的总和,考虑渗流的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大于不考虑渗流的极限支护压力,渗流力构成了总支护力的主要部分;由于孔隙水压力的影响,考虑渗流效应的隧道开挖面应力小于不考虑渗流效应时的应力,其位移和塑性区却大于不考虑渗流作用的位移和塑性区;考虑渗流情况下开挖面的稳定性比不考虑渗流情况要差。同时与实测资料比较,验证了软件系统的合理和有效性,为设计和施工时开挖面支护压力的施加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开挖面稳定 极限支护压力 软件集成 盾构隧道
下载PDF
大跨软岩隧道施工动态监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邵珠山 熊阳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79-787,851,共10页
以内蒙古金盆湾大跨软岩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及数值分析,探讨围岩拱顶沉降、钢支撑内力、围岩与初期支护之间的内力、初期支护与二衬之间的内力随时间及开挖距离的变化规律,并用现有的理论及方法对其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研究... 以内蒙古金盆湾大跨软岩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及数值分析,探讨围岩拱顶沉降、钢支撑内力、围岩与初期支护之间的内力、初期支护与二衬之间的内力随时间及开挖距离的变化规律,并用现有的理论及方法对其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拱顶沉降数据的拟合函数进行求导分析并判定出围岩的稳定状况良好;围岩和初期支护压力在距离上台阶开挖面65 m后逐渐稳定;钢支撑外侧应力平均值大于内侧应力,最大应力值小于钢拱架的屈服强度,开挖过程安全级别始终处于安全或者基本安全状态;初衬和二衬间的接触应力在二衬浇筑后2天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减小趋于稳定,且稳定值都小于0.1 MPa;数值模拟的围岩变形规律和实测围岩的变形规律相同且沉降实测值与模拟值差别不大,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稳定性 监测 隧道
下载PDF
高速公路下煤矿采空区变形分析及其治理 被引量:12
12
作者 董小波 饶晓 郭良春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701,共5页
在奉节至巫溪高速公路沿线煤矿采空区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公路沿线煤矿采空区地质、采矿、采空区等特征,并对沿线煤矿采空区对桥梁、隧道、路基等构筑物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高速公路下覆的煤矿采空区变形尚... 在奉节至巫溪高速公路沿线煤矿采空区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公路沿线煤矿采空区地质、采矿、采空区等特征,并对沿线煤矿采空区对桥梁、隧道、路基等构筑物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高速公路下覆的煤矿采空区变形尚未完成,采空区所引起的地表变形将对寂静特大桥、惠家湾隧道、喜口池隧道施工及运营有显著影响,必须采取采空区注浆工程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煤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特大桥 隧道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沈阳地铁隧道开挖三维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滕海文 王涛 +1 位作者 霍豫慧 郝哲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74-1079,共6页
以沈阳地铁1号线为背景,根据沈阳地质资料,运用FLAC3D建立了隧道开挖模型,分别对喷射混凝土预支护和混凝土衬砌进行了研究,分析两者对土体竖向位移的影响,建立了隧道开挖进度和土体沉降之间的关系,同时得出喷射混凝土预支护和混凝土衬... 以沈阳地铁1号线为背景,根据沈阳地质资料,运用FLAC3D建立了隧道开挖模型,分别对喷射混凝土预支护和混凝土衬砌进行了研究,分析两者对土体竖向位移的影响,建立了隧道开挖进度和土体沉降之间的关系,同时得出喷射混凝土预支护和混凝土衬砌厚度变化对支护拱顶和地面沉降量敏感度不同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3D 稳定性 沉降 数值模拟 隧道开挖
下载PDF
不同的开挖方式对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以重庆公路隧道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关玲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6-160,共5页
以重庆某高速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台阶法和全断面开挖法两种开挖方式对高速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重庆某高速公路隧道的围岩是以页岩、泥岩和泥质砂岩等多种围岩材质共同构成的一个高速公路的地... 以重庆某高速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台阶法和全断面开挖法两种开挖方式对高速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重庆某高速公路隧道的围岩是以页岩、泥岩和泥质砂岩等多种围岩材质共同构成的一个高速公路的地段,而其中对于围岩的分类主要是可以分为Ⅲ、Ⅳ、Ⅴ这3类围岩,但是其中最能代表整个围岩路段的是IV类围岩。把该高速公路隧道的挖掘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时,发现使用上下台阶正断面的挖掘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隧道围岩所移动的位移距离;进行施工前期支护时,对于隧道围岩的移动位移可以进行控制和制止,这样在进行隧道施工作业时稳定性得到保证。通过应力场对比,采用上下台阶正断面方式时,隧道围岩在整个开挖过程受到的扰动要小于全断面方式。在隧道各部位具有较小的塑性区范围应力集中。在初期支护施加后,可较好地改善应力集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公路隧道 围岩 台阶法 全断面开挖法
下载PDF
地下隧洞岩体质量的可拓学理论评价 被引量:11
15
作者 康志强 周辉 +1 位作者 冯夏庭 杨成祥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259-264,共6页
基于可拓理论识别方法,在物元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隧洞岩体质量评价的物元识别模型,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物元模型中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的方法。通过实际地下隧洞岩体质量等级的关联度计算,对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长大引水隧洞... 基于可拓理论识别方法,在物元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隧洞岩体质量评价的物元识别模型,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物元模型中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的方法。通过实际地下隧洞岩体质量等级的关联度计算,对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长大引水隧洞的围岩岩体质量进行了评价,得出了与现场实际相符合的结论。研究分析表明:可拓理论识别方法用于隧洞围岩分类是可行的,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多因素指标对隧洞围岩分类的影响,对解决岩土工程中的类似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拓学 物元模型 岩体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 隧洞稳定性
下载PDF
砂土地层盾构隧道稳定性三维离散元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俊 林国进 +1 位作者 唐协 何川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2-321,共10页
为探明砂土地层盾构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以Chambon和Corté开展的模型试验为基础,采用三维离散元方法研究了隧道埋深对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从细观角度解释了开挖面失稳机理.离散元模型引入了三维柔性应力边界,将模型试验... 为探明砂土地层盾构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以Chambon和Corté开展的模型试验为基础,采用三维离散元方法研究了隧道埋深对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从细观角度解释了开挖面失稳机理.离散元模型引入了三维柔性应力边界,将模型试验中空气或流体压力对掌子面的支撑效应抽象为作用在掌子面颗粒上的指定支护压力,逐步减少该压力,结合地层变形精确得到极限支护压力.通过删除进入隧道轮廓内的砂土颗粒模拟盾构开挖,以考虑该施工力学行为对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埋深与隧道直径之比小于等于1.0时,掌子面极限支护压力随埋深增加而增加,此后趋于稳定,砂土地层中极限支护压力比随埋深增加而减少,地表沉降突增点对应的支护压力小于掌子面极限支护压力,失稳区直接发展到地表,工程中应同时关注地表沉降与仓内支护压力以保证开挖面稳定;隧道埋深与隧道直径之比大于等于2.0时拱顶上方形成了稳定的塌落拱,延伸高度分别约为0.7D(隧道直径)~1.3D与0.9D^2.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离散元 掌子面稳定性 盾构隧道 砂土地层 动态柔性应力边界
下载PDF
西—攀高速公路米易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措施 被引量:10
17
作者 胡明珠 孔德刚 郑静 《路基工程》 2011年第6期169-173,共5页
在建高速公路以路基和桥梁方式从米易古滑坡中前部通过,文章介绍了滑坡的工程地质环境和特性,通过宏观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对其整体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力学计算法对稳定性较差的前级次生滑坡进行了定量评价,指出滑坡对在建... 在建高速公路以路基和桥梁方式从米易古滑坡中前部通过,文章介绍了滑坡的工程地质环境和特性,通过宏观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对其整体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力学计算法对稳定性较差的前级次生滑坡进行了定量评价,指出滑坡对在建高速公路的影响,并提出了工程治理措施。通过对此滑坡治理的成功经验为西南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昌)攀(枝花)高速公路 滑坡 地质灾害 稳定性 治理方案 盲洞
下载PDF
隧洞开挖渗流场变化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凡 韩爱果 +3 位作者 任光明 杜飞 吴龙科 詹可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65,共5页
为研究隧洞开挖对滑坡渗流场、坡体变形及稳定性的影响,在对某滑坡滑体物理力学及水理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Modflow有限元差分三维软件对隧洞开挖前后的地下水位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隧洞开挖后渗流场的变化,并以此结合Geo-Studi... 为研究隧洞开挖对滑坡渗流场、坡体变形及稳定性的影响,在对某滑坡滑体物理力学及水理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Modflow有限元差分三维软件对隧洞开挖前后的地下水位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隧洞开挖后渗流场的变化,并以此结合Geo-Studio软件对滑坡处于天然及开挖情况下水位变化后的稳定性及变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洞开挖后地下水渗流场发生改变,隧洞开挖处产生明显涌水现象,开挖2 a后地下水位降低约20 m,开挖区形成明显"落水洞",地下水位变化主要体现在滑坡前缘;隧洞上部2#次级滑体在抗滑力减弱和有效应力增大的双重作用下变形加剧,其下滑带动1#次级滑体变形。隧洞上部2#次级滑体最大变形量12.42 cm,但滑坡的稳定性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变形 稳定性分析 隧洞开挖 渗流场
下载PDF
溶洞分布部位对隧道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唐侦湛 范海军 +1 位作者 易鑫 邹澜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8-201,共4页
岩溶隧道的稳定性与岩溶的分布部位有关。定量分析不同分布部位的溶洞对隧道位移场、应力场、塑性区分布规律及主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来确定对隧道稳定性最不利的溶洞分布部位。以宜万铁路某岩溶隧道为背景,利用FLAC软件模拟分析隧道周... 岩溶隧道的稳定性与岩溶的分布部位有关。定量分析不同分布部位的溶洞对隧道位移场、应力场、塑性区分布规律及主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来确定对隧道稳定性最不利的溶洞分布部位。以宜万铁路某岩溶隧道为背景,利用FLAC软件模拟分析隧道周边无溶洞、溶洞位于隧道侧部、溶洞位于隧道顶部和溶洞位于隧道底部4种工况下隧道的稳定性状况,得出对隧道稳定性最不利的溶洞位置是隧道侧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稳定性 溶洞分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动态及展望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国金 姜弘道 《电力勘测设计》 2002年第2期5-9,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岩土工程中多种稳定性分析方法 ,并对它们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此外就地下洞室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稳定性 地下洞室 数值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