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有机碳库与土壤结构稳定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5
1
作者 彭新华 张斌 赵其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8-623,共6页
土壤有机碳的形成抵押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也促进了土壤结构的形成并提高其稳定性。本文介绍土壤结构的层次性和稳定性 ,阐述不同土壤有机碳库影响土壤结构及其性质的作用机制 ,着重评述土壤活性碳库 ,颗粒有机物和可溶性有机物的数量及... 土壤有机碳的形成抵押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也促进了土壤结构的形成并提高其稳定性。本文介绍土壤结构的层次性和稳定性 ,阐述不同土壤有机碳库影响土壤结构及其性质的作用机制 ,着重评述土壤活性碳库 ,颗粒有机物和可溶性有机物的数量及质量对土壤结构的层次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并突出土壤有机物的疏水性对土壤结构及其性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今后应深入研究不同土地利用和土壤管理措施下土壤活性碳库组成与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关系 ;定量描述不同土壤碳库和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形成过程 ;重视研究土壤碳库、土壤稳定性和土壤回复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深入研究有机碳库的性质影响土壤水分湿润速率的机制 ;应用获得的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结构稳定性的新知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结构 土壤稳定性 土壤团聚体 颗粒有机物 可溶性有机物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盐化和有机质对土壤结构稳定性及阿特伯格极限的影响 被引量:40
2
作者 李小刚 崔志军 +1 位作者 王玲英 胡恒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0-559,共10页
对甘肃景电灌区盐化和有机质对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黏粒的分散性及阿特伯格极限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灌区盐化土壤中水溶性盐以钠盐为主,土壤具有钠质现象。随含盐量和交换性钠离子百分率(ESP)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显... 对甘肃景电灌区盐化和有机质对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黏粒的分散性及阿特伯格极限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灌区盐化土壤中水溶性盐以钠盐为主,土壤具有钠质现象。随含盐量和交换性钠离子百分率(ESP)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显著降低,黏粒的分散性显著增加,阿特伯格极限具有降低的趋势,明确地说明盐化和伴随着的钠质化是土壤结构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显著增加,黏粒的分散性显著降低,阿特伯格极限显著增加,说明增加有机质含量可以显著改善盐化土壤的结构性能。可以根据如下公式利用有机质含量(OM)和ESP预测团聚体的稳定性:WSAR=19.4+0.98OM-1.43 ESP(R2=0.5741,n=67)。团聚体稳定性、黏粒分散性、流限和塑限互相之间显著相关,说明流限和塑限可以作为反映盐化土壤结构状况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化 有机质 土壤结构稳定性 阿特伯格极限 团聚体稳定性 黏粒分散性 钠质度 有机质含量
下载PDF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质关系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孝存 郑粉莉 +1 位作者 王彬 安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95,共6页
从不同开垦年限、土层和地形部位三个视角,应用慢速湿润法研究了东北黑土区坡耕地表层3~5 mm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黑土开垦后,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团聚体水稳性也明显降低;40 a以后,随着开垦时间的延长,... 从不同开垦年限、土层和地形部位三个视角,应用慢速湿润法研究了东北黑土区坡耕地表层3~5 mm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黑土开垦后,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团聚体水稳性也明显降低;40 a以后,随着开垦时间的延长,两者的变化逐渐趋于稳定和平缓.MWDSW值、〉0.2 mm水稳定性土壤团聚体含量均与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79和0.956(P〈0.05).表层土壤团聚体水稳性高于次表层土壤,这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次表层有关.不同土层〉0.2、〉0.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MWD值与相应有机质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51、0.56、0.59(P〈0.05),达到显著相关水平.不同地形部位表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沿坡面呈波状起伏变化,变化规律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坡面不同地形部位土壤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强弱不同造成的.三种情况下,黑土表层土壤MWD值与有机质含量均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水稳性 土壤有机质 坡位 黑土
下载PDF
退耕典型草地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子龙 赵勇钢 +3 位作者 赵世伟 黄菁华 杜璨 尚应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4-1262,共9页
土壤饱和导水率Ks(soil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反映土壤水分入渗能力,是重要的水力参数。通过对云雾山典型草原区不同年限退耕地0~40cm土层的土壤饱和导水率进行测定,并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方差和通径分析... 土壤饱和导水率Ks(soil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反映土壤水分入渗能力,是重要的水力参数。通过对云雾山典型草原区不同年限退耕地0~40cm土层的土壤饱和导水率进行测定,并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方差和通径分析。研究表明:退耕过程有利于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退耕第3-22年,饱和导水率从4.16mm·min^(-1)增加到6.74mm·min^(-1),提高了61.9%。在这一阶段0~40cm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整体得到改善,其中20~40cm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改善更为明显。退耕开始阶段(3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至最低,仅为17.79g·kg^(-1),随后有机质迅速积累,到退耕24年时含量达52.49g·kg^(-1),增加了195.1%。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素,水稳性团聚体直接作用更显著,有机质间接作用更显著。每增加1个单位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饱和导水率提高2.4%,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个单位,土壤饱和导水率只提高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雾山 退耕地 土壤饱和导水率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有机物料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潘艳斌 朱巧红 彭新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9-214,共6页
试验设置了对照(CK)、秸秆混匀(M-Str)、秸秆覆盖(Str)、生物质炭混匀(BC)和猪粪混匀(SM)5个处理,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有机物料种类与施用方式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混匀与猪粪处理下土壤有机碳(SOC)、热水溶性有机碳(... 试验设置了对照(CK)、秸秆混匀(M-Str)、秸秆覆盖(Str)、生物质炭混匀(BC)和猪粪混匀(SM)5个处理,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有机物料种类与施用方式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混匀与猪粪处理下土壤有机碳(SOC)、热水溶性有机碳(HWC)、土壤抗破碎性和团聚体水稳定性(MWD)显著提高(p<0.05),而秸秆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团聚体形成的提升作用不明显(p>0.05)。相对于对照处理,生物质炭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秸秆混匀和猪粪处理下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与土壤累积呼吸之间存在线性关系(p<0.05)。可见,有机物的性质(秸秆、猪粪和生物质炭)与还田方式(混匀和覆盖)对红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稳定性 热水溶性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 秸秆还田
下载PDF
土壤有机质稳定性特征与影响因子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6
作者 解宏图 付时丰 +1 位作者 张旭东 王晶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9-462,共4页
本文阐述了土壤有机质(SOM)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性特征,包括有机物质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和生物化学稳定性,探讨了通过分子特征,即元素组成、功能团、分子构像;有机物、无机物质或其它有机物质之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有机质与微... 本文阐述了土壤有机质(SOM)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性特征,包括有机物质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和生物化学稳定性,探讨了通过分子特征,即元素组成、功能团、分子构像;有机物、无机物质或其它有机物质之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有机质与微生物和酶之间的作用;以及水热条件对SOM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质 稳定性 影响因子 综述 分子特征 元素组成 分子构像 有机物 微生物 水热条件
原文传递
基于Le Bissonnais法的东北黑土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孝存 郑粉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86,共5页
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和稳定性是衡量土壤结构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应用Le Bissonnais法对我国东北农田黑土团聚体的数量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团聚体粒级分布受快速湿润(FW)、慢速湿润(SW)和预湿后扰动(WS)处理的影响,FW使大团聚体多破碎为微团... 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和稳定性是衡量土壤结构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应用Le Bissonnais法对我国东北农田黑土团聚体的数量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团聚体粒级分布受快速湿润(FW)、慢速湿润(SW)和预湿后扰动(WS)处理的影响,FW使大团聚体多破碎为微团聚体;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表现为FW<SW<WS,表明黑土团聚体破碎的主要机制是消散和黏粒膨胀,而低强度的机械扰动破坏最小.黑土团聚体稳定性指标(MWDFW、MWDSW)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黏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有机质对黑土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有促进作用,黏粒含量影响团聚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 Bissonnais法 黑土 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质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黑土各组分有机质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龙杰琦 苗淑杰 +2 位作者 李娜 郝翔翔 乔云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5-785,共11页
【目的】生物炭还田已经成为培肥土壤的重要农艺措施之一,研究生物炭还田对黑土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配,以及对不同密度组分有机质化学结构的影响,以深化认识施用生物炭增加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的机理。【方法】选取中国科学院... 【目的】生物炭还田已经成为培肥土壤的重要农艺措施之一,研究生物炭还田对黑土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配,以及对不同密度组分有机质化学结构的影响,以深化认识施用生物炭增加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的机理。【方法】选取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内长期定位试验中施用化肥(-BC)和化肥配施生物炭(+BC)的两个处理,采集土壤样品以常规方法分析了有机质总量,并将土壤样品分离为>2 mm、2~0.25 mm、0.25~0.053 mm和<0.053 mm 4个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测定其中的有机碳含量。将土壤样品中的有机质分为游离态轻组(free light fraction, LF)、闭蓄态轻组(occluded light fraction, OF)和矿物结合态组(mineral-associated fraction, MF) 3个密度组分,利用元素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了有机碳含量和化学结构。【结果】与-BC处理相比,+BC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9.72%,密度组分中LF和OF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73.50%和192.66%,团聚体>2 mm和2~0.25 mm两个粒级的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2.54%和21.35%。土壤中除芳香族C=C和羰基C=O相对丰度分别减少了18.18%和21.95%以外,其他官能团均增加,-CH/C=C和-CH/C=O值分别增加66.67%和62.11%;在>2 mm团聚体中,脂肪族-CH的相对丰度增加了55.11%,芳香族C=C减少17.06%,致使>2 mm团聚体中的-CH/C=C和-CH/C=O值增加;在<0.25 mm粒级中,芳香族C=C相对丰度增加27.63%~49.83%,脂肪族-CH减少了16.58%~20.80%,致使-CH/C=C和-CH/C=O值下降。在>2 mm的团聚体中—CH/C=C和CH/C=O值的增幅最大。此外,与-BC相比,+BC处理各密度组分中脂肪族-CH和芳香族C=C相对丰度均增加,其中OF组分中增幅分别达125.74%和29.06%,-CH/C=C值增加了74.19%。【结论】施用生物炭增加了黑土有机质含量,促使土壤特别是大团聚体中的有机质结构趋于脂肪化,促进了微团聚体中有机质的稳定性。闭蓄态轻组中脂肪族-CH的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黑土 团聚体 有机质 官能团丰度 有机质稳定性 有机质活性
下载PDF
侵蚀红壤中结合态腐殖质及其与水稳性团聚体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威 王春燕 黄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8-465,共8页
以亚热带地区3种侵蚀程度(依据其植被、坡度以及土层厚度不同分为轻度、中度和严重侵蚀)的红壤为供试材料,利用湿筛法获得粒径〉4、2~4、1~2、0.5~1、0.25~0.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分析侵蚀红壤和团聚体中3种结合态(紧结态、... 以亚热带地区3种侵蚀程度(依据其植被、坡度以及土层厚度不同分为轻度、中度和严重侵蚀)的红壤为供试材料,利用湿筛法获得粒径〉4、2~4、1~2、0.5~1、0.25~0.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分析侵蚀红壤和团聚体中3种结合态(紧结态、松结态和稳结态)腐殖质含碳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对〉0.25mm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红壤侵蚀程度的增强,3种结合态腐殖质的含碳量均逐渐减小。在轻度侵蚀的红壤中,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其紧结态和松结态腐殖质的含碳量逐渐升高,稳结态腐殖质的含碳量逐渐降低;但是在中度和严重侵蚀红壤中,不同粒径团聚体的3种结合态腐殖质的含碳量基本相同。侵蚀红壤的紧结态、松结态腐殖质的含碳量与其〉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8,0.74),说明土壤中腐殖质与矿物质的结合方式和松紧程度不一样,其对侵蚀红壤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红壤 结合态腐殖质 水稳性团聚体 稳定性 有机质
下载PDF
甜龙竹种植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质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佳林 刘蔚漪 +2 位作者 赵秀婷 辉朝茂 朱书红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是土壤稳定性的反映。土壤团聚体有机质与土壤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探究植物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质的影响,揭示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质之间的相关性,对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土保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不... 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是土壤稳定性的反映。土壤团聚体有机质与土壤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探究植物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质的影响,揭示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质之间的相关性,对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土保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不同种植年限(5、10、20、40 a)的甜龙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尺度代替时间尺度的方法,比较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等稳定性指标,同时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腐殖质与碳水化合物含量,分析其与团聚体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甜龙竹林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在不同种植年限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同种植年限中不同粒径团聚体分布呈"V"字型,以<0.25 mm和≥5 mm的粒径为主;2)甜龙竹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当种植年限为10 a时,浅层土(0~20 cm)土壤团聚性最好,稳定性最高,D值最小;当延长种植年限达到40 a时,深层土(20~40 cm和40~60 cm)的各项指标最优。3)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组分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相关性最强。4)3种土壤碳水化合物提取方式(热水、浓酸、稀酸)所提取的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差异显著,其中浓酸提取的效率最高,与土壤稳定性的相关性表现为浓酸>稀酸>热水。研究表明,适当延长甜龙竹种植年限(10 a以上)有利于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龙竹 种植年限 土壤团聚体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性质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Urban Soil Compaction Remediation by Shallow Tillage and Compost in Hydroseeded Lawn
11
作者 James Jihoon Kang Adam Flores +1 位作者 Engil Isadora Pujol Pereira Jungseok Ho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24年第7期399-415,共17页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often involve removal of topsoil and compaction of the exposed soil by heavy equipments. Such compacted soils with low organic matter can lead to low infiltration and poor vegetation establishm...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often involve removal of topsoil and compaction of the exposed soil by heavy equipments. Such compacted soils with low organic matter can lead to low infiltration and poor vegetation establishmen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tillage (shallow till) and compost on soil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in a hydroseeded lawn as a post-construction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 for soil compaction remediation. The experimental site received a total of four land treatments in five replicated trials and it was hydroseeded with common Bermuda grass: 1) No Tillage + Compost (NT-C), 2) No Tillage + No Compost (NT-NC;control), 3) Tillage + Compost (T-C), and 4) Tillage + No Compost (T-NC). Bulk density (BD), infiltration rate (IR), and wet aggregate stability (WAS) in each plot were measured to assess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while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and enzyme activity (β-glucosidase, acid-phosphatase, and alkaline-phosphatase) were measured for soil biological properties. Over a 15-months of monitoring period, the shallow tillage loosened the soil initially, but its effect on BD without compost was diminished to control plot level (NT-NC) within 4 months after hydroseeding. Both tillage and compost led to an increase in IR, and it remained higher than control by 2 - 3 times throughout the observation period. The WAS and β-glucosidase activity decreased in tilled plot unless there was compost application. Turfgrass showed greener leaves and aggregated roots in the compost-amended plots (NT-C and T-C).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ompost applic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soil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in hydroseeded lawns from construction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CTION COMPOST INFILTRATION Soil organic matter Soil Enzyme TILLAGE Wet Aggregate stability
下载PDF
有机硫化合物组成特征与热稳定性研究——以约旦油页岩和页岩油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包建平 王培荣 +2 位作者 朱翠山 谈俊雄 戴允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8,共8页
约旦油页岩和页岩油的芳烃组分中检测到的主要有机硫化合物包括烷基四氢噻吩系列、烷基噻吩系列、烷基苯并噻吩系列、烷基二苯并噻吩系列和烷基苯并萘噻吩系列等。其中烷基四氢噻吩和烷基噻吩是两个主要系列。在油页岩中这两个系列丰度... 约旦油页岩和页岩油的芳烃组分中检测到的主要有机硫化合物包括烷基四氢噻吩系列、烷基噻吩系列、烷基苯并噻吩系列、烷基二苯并噻吩系列和烷基苯并萘噻吩系列等。其中烷基四氢噻吩和烷基噻吩是两个主要系列。在油页岩中这两个系列丰度相当,而页岩油中烷基噻吩系列含量远远高于烷基四氢噻吩系列。此外,油页岩中各系列低碳数成员含量较少,且具有明显的偶碳优势;而页岩油中则特别富含低碳数成员,偶碳优势消失或明显减弱。显然,样品的热演化程度控制了有机硫化合物的组成特征。受热前后烷基四氢噻吩与烷基噻吩两系列的消长关系,说明在热演化过程中,烷基四氢噻吩会向烷基噻吩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页岩油 热稳定剂 OSC
下载PDF
大九湖泥炭沼泽源铁有机配合物的络合稳定性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玉冰 赵甜甜 +2 位作者 向武 赵云鹏 刘洋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62-1870,共9页
为了研究泥炭沼泽源铁有机配合物的络合稳定性,利用p H电位滴定法和荧光淬灭滴定法测定了大九湖泥炭沼泽中不同分子量段的DOM和Fe^(2+)、Fe^(3+)的络合稳定常数.p H电位滴定法结果(4.0~6.1)和荧光淬灭滴定法(1.5~4.1)差异较大,这与高p ... 为了研究泥炭沼泽源铁有机配合物的络合稳定性,利用p H电位滴定法和荧光淬灭滴定法测定了大九湖泥炭沼泽中不同分子量段的DOM和Fe^(2+)、Fe^(3+)的络合稳定常数.p H电位滴定法结果(4.0~6.1)和荧光淬灭滴定法(1.5~4.1)差异较大,这与高p H条件下OH被脱质子化及Fe^(2+)的氧化有关.相对而言,p H滴定法更适用于探究不同分子量段DOM与铁的络合稳定性,荧光淬灭法不改变样品酸碱条件,更适于研究不同价态铁与DOM的络合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DOM与Fe^(3+)的络合稳定常数大于Fe^(2+),低分子量段(<3 k Da)的DOM与Fe^(2+)、Fe^(3+)的络合稳定常数更大.泥炭沼泽源铁有机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络合稳定性,分子量相对较小的DOM与铁的络合能力更强.即便Fe^(2+)氧化为Fe^(3+),仍能与DOM络合并保持较强的稳定性,这有利于陆源溶解性铁向水生态系统的输出.沼泽源铁有机配合物的络合稳定性还会影响铁的生物可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稳定常数 pH电位滴定 荧光淬灭滴定 溶解性有机质 环境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颗粒态有机质和添加植物材料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丽平 郑顺安 章明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308,共6页
为了解重金属污染对土壤中有机物质和添加植物材料矿化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重金属含量的植物残体进入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后土壤颗粒态有机物质矿化、微生物生物量和颗粒态有机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和植物残体重... 为了解重金属污染对土壤中有机物质和添加植物材料矿化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重金属含量的植物残体进入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后土壤颗粒态有机物质矿化、微生物生物量和颗粒态有机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和植物残体重金属污染都会减弱颗粒态有机物质和植物材料在土壤中的矿化速率,增加颗粒态有机质对微生物的抵抗能力和颗粒态有机质在土壤中的积累.在植物残体矿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主要与土壤污染程度有关,随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加入土壤的植物材料重金属含量较低时,中量重金属污染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的呼吸强度;而土壤颗粒态有机质的积累均随土壤或植物残体中重金属的积累而增加,其中植物中重金属积累对其影响更为明显.重金属在土壤颗粒态有机质中的积累可能是土壤有机质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有机质稳定性 颗粒态有机质 矿化
下载PDF
施用不同改良材料对黄土区空心村复垦土壤结构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哲 王欢元 +2 位作者 孙婴婴 孙增慧 张瑞庆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24,共9页
[目的]解决黄土区空心村废弃宅基地复垦土壤结构不良,肥力低下的严重问题,为空心村复垦土壤的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种不同改良材料处理进行了5 a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对照(CK)、熟化剂(TM)、粉煤灰(TF)、有机肥(TO)、熟化... [目的]解决黄土区空心村废弃宅基地复垦土壤结构不良,肥力低下的严重问题,为空心村复垦土壤的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种不同改良材料处理进行了5 a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对照(CK)、熟化剂(TM)、粉煤灰(TF)、有机肥(TO)、熟化剂+粉煤灰(TMF)、熟化剂+有机肥(TMO)、粉煤灰+有机肥(TFO)处理对复垦土壤结构稳定性和有机质含量的改善效应。[结果]与对照处理相比,长期施用不同改良材料后空心村复垦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促使水稳性微团聚体(<0.25 mm)胶结形成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在0-15 cm土层,TM,TF,TO,TMF,TMO,TFO处理下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328.2%,130.0%,87.8%,81.1%,36.7%,12.2%。TF,TO,TMF,TMO,TFO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值,降低了不稳定团粒指数(E_(LT))、分形维数(D)(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与MWD,GMD,>2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E_(LT),D,<0.25粒级水稳性微团聚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粉煤灰+有机肥处理下空心村复垦土壤的水稳性大团聚体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结构稳定性提升效果最好。[结论]在黄土区空心村废弃宅基地复垦土壤整治中,粉煤灰+有机肥的有机无机结合处理是黄土区空心村复垦土壤结构改善和肥力提升适宜的改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村 宅基地复垦土壤 改良材料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腐殖酸对富勒烯C_60的悬浮作用(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Lu-qing ZHANG Yu-kun ZHANG +2 位作者 Xiu-chun LIN Kun YANG Dao-hui LI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8期634-642,共9页
研究目的:腐殖酸(HA)对富勒烯(C60)粉末的悬浮作用以及pH、离子强度对HA-C60悬浮性能的影响。创新要点:研究水质条件对C60悬浮性能的影响。研究方法:测定C60粉末在HA溶液中的zeta电位,水力学粒径和悬浮浓度;HA存在下,C60悬浮体系的zeta... 研究目的:腐殖酸(HA)对富勒烯(C60)粉末的悬浮作用以及pH、离子强度对HA-C60悬浮性能的影响。创新要点:研究水质条件对C60悬浮性能的影响。研究方法:测定C60粉末在HA溶液中的zeta电位,水力学粒径和悬浮浓度;HA存在下,C60悬浮体系的zeta电位与水力学粒径随pH的变化及C60悬浮体系团聚动力学随离子强度的变化。重要结论:HA对C60粉末起到一定的分散作用,但不能使其长时间稳定悬浮于水中。当pH<4时,C60水悬液开始沉淀;而当HA存在时,C60水悬液在pH 3–11范围内都保持稳定,这是由于HA吸附于C60表面,通过静电排斥和空间位阻作用,促进C60分散悬浮。C60水悬液的稳定性随盐离子价位和浓度升高而降低。HA会抑制Na+对C60水悬液的脱稳作用;但高价离子Ca2+和La3+存在时,HA与C60之间会发生桥联从而促进C60水悬液脱稳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 腐殖酸 胶体稳定性 天然有机质 纳米材料
原文传递
低温热液成矿作用中铊有机络合物搬运形式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熊永良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7-181,共5页
文章依据等库伦反应外推原理,计算了铊的醋酸(TlAc0)、柠檬酸(TlCit2-)、苹果酸(TlMal-)、草酸(TlOx-)及琥珀酸(TlSuc-)络合物在25~100℃之间的稳定常数。将这些稳定常数输入EQ3/6的DATA0.SUP热力学数据库后,在75℃和100℃温度条件下,... 文章依据等库伦反应外推原理,计算了铊的醋酸(TlAc0)、柠檬酸(TlCit2-)、苹果酸(TlMal-)、草酸(TlOx-)及琥珀酸(TlSuc-)络合物在25~100℃之间的稳定常数。将这些稳定常数输入EQ3/6的DATA0.SUP热力学数据库后,在75℃和100℃温度条件下,对铊的诸物种于低温热液中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分配进行了计算。计算表明,在中性及偏碱性条件下,在75℃还原环境中,自由铊离子(Tl+)所占比例约为55%,TlHS0约占10%,而其余则为铊的有机络合物,并以铊的柠檬酸络合物占绝对优势。在75℃氧化环境中,自由铊离子约占55%,而铊的有机络合物则为45%左右。在100℃还原环境中,自由铊离子所占比例约为20%,TlHS0约占20%,其余则为铊的有机络合物。在100℃氧化环境中,自由铊离子所占比例约为30%,其余则为铊的有机络合物。因而笔者认为,铊的有机络合物,尤其是铊的柠檬酸络合物,在低温热液中对于铊的溶解及搬运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铊矿床 络合物稳定常数 SIT模式 等库伦反应外推原理 有机物质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砒砂岩改良风沙土后土壤质量的演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海欧 王健 孙小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38,共6页
[目的]研究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长期作物种植后质量的演变,旨在为了解复配土壤结构发育状况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0-2018年对砒砂岩与沙体积比为1∶1,1∶2,1∶5复配土壤的田间小区试验,主要分析不同种植年... [目的]研究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长期作物种植后质量的演变,旨在为了解复配土壤结构发育状况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0-2018年对砒砂岩与沙体积比为1∶1,1∶2,1∶5复配土壤的田间小区试验,主要分析不同种植年限下复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随着试验开展,3种比例复配土壤>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值和有机质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与种植前相比,种植9 a后,1∶1,1∶2,1∶5比例复配土壤>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分别增加了2.71,3.31和4.24倍,成为团聚体的主要组成部分;1∶1,1∶2,1∶5比例复配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8.24,10.62和13.76倍。2011年不同比例复配土壤马铃薯产量大小顺序为:1∶2>1∶1>1∶5,种植8年后1∶1,1∶2,1∶5比例复配土壤马铃薯产量分别增加了3.27,4.25和6.96倍,产量大小顺序为:1∶5>1∶2>1∶1,其中1∶5复配土壤马铃薯产量提升速率最显著,多年平均产量高达53850 kg/hm 2,与当地高产田产量持平。[结论]随着马铃薯种植年限的增加,3种比例复配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良,复配土壤结构得到日益优化,尤其是能有效促进1∶5复配土壤有机化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并且马铃薯增产的效果最优。因此1∶5复配比例适宜马铃薯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风沙土 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质 土壤质量演变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Some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n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in Different Locations in Sulaimani and Halabja Governorate
19
作者 Salahaddin Abdulqadir Aziz Saman Mahmood Karim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16年第4期81-88,共8页
Some soi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in relation soil aggregate along a climatologically region and different crop land use in the Northeast of Sulaimani City/Kurdistan Region of Iraq. Five locations were selected along ... Some soi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in relation soil aggregate along a climatologically region and different crop land use in the Northeast of Sulaimani City/Kurdistan Region of Iraq. Five locations were selected along these regions ranging from semiarid to sub-humid climatologically conditions. The soil physical, chemical properties,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size distribution were analyzed. A mean-weight-diameter (MWD) value was determined on 5 soils, which was the sum of the percentage of soil on each sieve (6, 3, 1.5, 0.75, 0.375 and 0.125 mm). The results of the measurements could evaluated with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o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ggregate stability (MWD) and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different crop land us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organic matter was highly significant (P < 0.0l%) which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findings of [1]. Generally large aggregates (large 6, 3, 3 - 1.5 mm) were present in highest proportions in the most semiarid of the studied areas. Aggregates 0.75 - 0.125 mm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fine, very fine sand and silt fractions and to organic matter. Stability of aggregates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lay content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while the carbonate content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aggregate stability. The land use history affecting soil overlaps the pattern of climatological situations and cultivated crop lands and has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Aggregat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tability can be used as indicator of soil conservation and pro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regate stability organic matter Som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oil Consistency Limits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地表土团聚体赋存状况
20
作者 李占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5-691,共7页
研究土壤团聚体的赋存状况对于土地利用与恢复以及防控土壤风蚀沙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采样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测试和相关统计分析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下表土土壤团聚体的性状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 研究土壤团聚体的赋存状况对于土地利用与恢复以及防控土壤风蚀沙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采样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测试和相关统计分析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下表土土壤团聚体的性状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团聚体组成总体上以0.25~0.50mm的微团聚体为主;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团聚体含量存在差异,表土团聚体含量表现为0cm>10cm>20cm;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含量也存在差异,其中杨树(Populus)林地和拂子茅(Calamagrostise pigeios)草地表层土(0cm)中>1mm粒径的土壤干筛团聚体含量较高,分别达到4.27%和3.55%;总体而言,由于毛乌素沙地环境条件中水分的短缺,土壤团聚体发育缓慢且稳定性较差;土壤团聚体在有植被保护或恢复较好区域正在逐渐优化。有机质是影响团聚体赋存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 稳定性 土壤 有机质 风蚀 土壤质量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