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释氮肥与尿素混施对连作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和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92
1
作者 王寅 冯国忠 +3 位作者 张天山 茹铁军 袁勇 高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8-528,共11页
【目的】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进行掺混施用是行之有效的一次性施肥替代技术。明确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施用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以及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为春玉米氮素养分的科学管理技术提供参考。【方法】2010和2011年在... 【目的】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进行掺混施用是行之有效的一次性施肥替代技术。明确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施用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以及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为春玉米氮素养分的科学管理技术提供参考。【方法】2010和2011年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连续2年设置大田定点试验,施肥处理包括:不施氮(N0)、100%尿素(CRN0%)、15%控释氮肥+85%尿素(CRN15%)、30%控释氮肥+70%尿素(CRN30%)和45%控释氮肥+55%尿素(CRN45%),研究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施用对春玉米连作条件下籽粒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土壤无机氮累积与矿化以及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控释氮肥掺混比例。【结果】与尿素一次性全施相比,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施用显著提高了春玉米地上部干重和产量,不同掺混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两季平均结果显示,CRN30%处理玉米产量达最高(9.39 t·hm^(-2)),较CRN0%处理增产9.0%(0.77 t·hm^(-2)))。施肥是土壤-作物系统主要的氮素输入方式,占总输入量的63.5%,播前土壤无机氮和氮素矿化分别占19.2%和17.3%。2010和2011年玉米生育期内土壤氮素的表观净矿化量分别为34.4和66.1 kg·hm^(-2)),两季之间越冬期各施肥处理土壤氮素矿化量为15.2—26.4 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系统的氮素输出以植株吸收带走氮素为主要方式,平均占总输出的80.7%(68.1%—99.5%)。随控释氮肥掺混比例的增加,植株氮素吸收量和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分别在CRN30%和CRN45%处理达最高,为234.2和108.1 kg·hm^(-2),较CRN0%处理分别增加18.0%和45.1%。但是,氮素表观损失随控释比例增加而大幅降低,最终导致氮素表观盈余也呈下降趋势,CRN30%处理降至最低的114.4 kg·hm^(-2)),较CRN0%处理减少38.4%。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处理表层土壤(0—30 cm)的无机氮含量明显高于CRN0%处理,而深层土壤(30—90 cm)则较低,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控释氮肥 掺混施用 产量 氮素吸收 氮素平衡
下载PDF
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91
2
作者 谢佳贵 侯云鹏 +4 位作者 尹彩侠 孔丽丽 秦裕波 李前 王立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0-1118,共9页
【目的】明确秸秆还田与施钾肥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与利用以及土壤钾素平衡状况的影响,为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和钾肥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0~2012年在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大房身村开展,试验设氮磷肥(... 【目的】明确秸秆还田与施钾肥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与利用以及土壤钾素平衡状况的影响,为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和钾肥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0~2012年在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大房身村开展,试验设氮磷肥(NP)、氮磷肥+秸秆还田(NP+St)、氮磷钾(NPK)、氮磷钾+秸秆还田(NPK+St)4个处理,于每年玉米成熟期每处理小区取有代表性的玉米5株,分为秸秆和子粒两部分,测定地上部干物重,并测定其氮、磷、钾含量,收获时取中间四垄玉米按14%水分计产。试验前和小区玉米收获后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速效钾含量,计算钾素利用等相关参数,分析不同处理的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钾素平衡状况。【结果】施钾肥和秸秆还田能提高玉米产量,与NP处理相比,NPK+St、NPK、NP+St处理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3.8%、9.6%和3.8%。施钾肥和秸秆还田可提高玉米秸秆和子粒氮、磷、钾的吸收总量。与NP相比,NPK、NP+St和NPK+St处理氮的吸收总量提高9.4%~24.7%,磷提高12.2%~26.0%,钾提高6.9%~26.4%,其中NPK+St处理的养分吸收总量最高。秸秆还田结合施钾肥(NPK+St)有利于提高钾收获指数、化肥钾和秸秆钾的利用率,其钾收获指数,化肥钾农学效率、回收率、秸秆钾回收率均高于单施化学钾(NPK)和秸秆还田处理(NP+St)。其中钾收获指数分别提高5.5%和18.8%,化肥钾农学效率和回收率分别提高8.3%和1.1%,秸秆钾农学效率和回收率分别提高4.0%和0.7%。秸秆还田结合施用钾肥(NPK+St)土壤速效钾含量比NPK和NP+St提高1.9%~4.0%,其表现为NPK+St】NP+St】NPK】NP。NPK+St、NPK、NP+St处理钾素实际盈亏率分别为15.0%、-51.1%和-18.1%。【结论】秸秆还田结合施用钾肥不仅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养分吸收总量,还有利于土壤钾素的收支平衡,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对维持土壤钾素肥力的稳定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产量 秸秆还田 土壤钾素 钾素平衡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55
3
作者 淮贺举 张海林 +1 位作者 蔡万涛 陈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651-2656,共6页
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氮肥合理使用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为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在北京市通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 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氮肥合理使用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为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在北京市通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50、100、200和300kg.hm-2)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氮平衡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春玉米在施氮量为200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为9006.4kg.hm-2,不同氮肥水平的氮肥利用率在19.7%~25.8%之间,在100kg.hm-2时的利用效率最高,达到25.8%。(2)作物吸氮量随输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盈余主要以土壤残留为主,表观损失在氮盈余中的比例虽小,但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3)硝态氮在180cm土层中的累积量随氮素输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300kg.hm-2时达到最高值,为195kg.hm-2,在施氮水平为100kg.hm-2时作物生长的需要就基本上能够得到满足,而在高施氮水平下(200和300kg.hm-2)时土壤中的硝态氮出现富集现象,对环境形成一定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氮素利用效率 硝态氮 氮平衡
下载PDF
不同缓/控释氮肥对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土壤无机氮变化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42
4
作者 侯云鹏 李前 +5 位作者 孔丽丽 秦裕波 王蒙 于雷 王立春 尹彩侠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928-3940,共13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缓/控释氮肥对吉林省中部地区春玉米产量、关键生长节点氮素积累特征以及生育期内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和氮素平衡等多方面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的缓/控释氮肥类型,以期为该区域缓/控释氮肥合...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缓/控释氮肥对吉林省中部地区春玉米产量、关键生长节点氮素积累特征以及生育期内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和氮素平衡等多方面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的缓/控释氮肥类型,以期为该区域缓/控释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年和2015年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设置大田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在相同用量和施用方式下,设普通尿素(CU)、硫包衣尿素(SCU)、树脂包膜尿素(CRF)、稳定性尿素(SU)和脲甲醛(UF)6个处理,测定指标包括玉米产量、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含量和土壤无机氮含量,并计算作物吸氮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无机氮积累量和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状况。【结果】各缓/控释氮肥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玉米产量最高,较普通尿素处理分别提高19.6%(2014年)和18.8%(2015年)。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氮素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提高幅度依次为44.8%—72.6%、70.8%—147.7%、9.6%—19.6%(2014年)和29.2%—48.0%、47.7%—86.5%、10.4%—18.9%(2015年),且均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最高。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各生育期氮积累量,其中灌浆期至成熟期氮积累量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最高。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提高了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0—3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其中玉米开花期至灌浆期土壤无机氮含量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最高,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以脲甲醛处理最高。玉米收获后0—180 cm土壤剖面无机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其中以脲甲醛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氮素总积累量、产量与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氮肥 春玉米 氮素利用效率 土壤无机氮含量 氮素平衡
下载PDF
风沙区春小麦作物系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孙景生 刘祖贵 +1 位作者 张寄阳 段爱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58,共4页
作物系数是利用参考作物法计算作物需水量的重要参数之一。该文利用水量平衡法反求春小麦的作物系数 ,分析了风沙区春小麦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 ,建立了春小麦作物系数与播后天数、生育期累积积温关系的函数曲线 ,同时还采用 FA... 作物系数是利用参考作物法计算作物需水量的重要参数之一。该文利用水量平衡法反求春小麦的作物系数 ,分析了风沙区春小麦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 ,建立了春小麦作物系数与播后天数、生育期累积积温关系的函数曲线 ,同时还采用 FAO分阶段直线法构建了春小麦作物系数曲线。结果表明 ,春小麦作物系数与播后天数和生育期累积积温之间分别呈现出良好的 6次多项式关系和 4次多项式关系 ,回归曲线与数据点拟合得非常好 ,相关系数 (R2 )均在 0 .94以上 ;采用 FAO分阶段直线法得到的 3个典型值分别为 :初始生长期 0 .5 7、生育中期 1.70、收获时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水量平衡 作物系数 风沙区 需水量 FAO分阶段直线法 灌溉制度
下载PDF
半干旱区施氮和灌溉条件下覆膜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陈小莉 李世清 +2 位作者 王瑞军 任小龙 李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2-658,共7页
以典型半干旱区干湿砂质新成土(Ust-Sandic Entisols)为供试土壤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地膜覆盖、施氮及补充灌水量对春玉米(Zea maysL.)产量、土壤矿质氮(NO3--N和NH4+-N)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0—100 cm土体范围内,随着土层加深,播... 以典型半干旱区干湿砂质新成土(Ust-Sandic Entisols)为供试土壤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地膜覆盖、施氮及补充灌水量对春玉米(Zea maysL.)产量、土壤矿质氮(NO3--N和NH4+-N)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0—100 cm土体范围内,随着土层加深,播前和收获后土壤NO3--N含量呈降低趋势,NH4+-N有所增加,但变幅不大;总矿质氮量(NO3--N和NH4+-N)表现为下降。说明地膜覆盖和施氮并没有使NO3--N深层累积量增加,这可能与土壤本身供氮能力严重不足有关。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各处理氮肥表观损失量增加;与不覆膜相比,作物氮素累积量比不覆膜显著增加(P<0.05)。在低灌(80 mm)覆膜和高灌(160 mm)覆膜条件下,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均比不覆膜提高了18.8%,说明覆膜低灌在相同施氮条件下,可节约80 mm灌水。但低灌(80 mm)与高灌(160 mm)不覆膜间氮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表明在相同施氮条件下,覆膜可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综合考虑子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覆膜+补灌80 mm+施氮90 kg/hm2"可能为本试验条件下较优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春玉米 氮肥利用率 土壤矿质氮 氮素平衡
下载PDF
不同供氮水平对春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张爱平 杨世琦 +3 位作者 杨淑静 李友宏 刘汝亮 杨正礼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37-142,共6页
研究施氮量对春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中硝态氮累积及氮平衡的影响,旨在了解在宁夏引黄灌区减少施氮量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0、120kg/hm2、240kg/hm2、360kg/hm24个施氮量,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作物和环境的影响。结果表... 研究施氮量对春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中硝态氮累积及氮平衡的影响,旨在了解在宁夏引黄灌区减少施氮量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0、120kg/hm2、240kg/hm2、360kg/hm24个施氮量,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作物和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春小麦的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成熟期地上部总吸氮量,但过量施用氮肥对籽粒增产和蛋白质含量提高不显著。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根据差值法计算结果,当施氮量分别为120kg/hm2、240kg/hm2、360kg/hm2时,春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7.2%、24.3%、18.2%,表明有多达81.8%~72.8%的氮肥没有被作物吸收利用。氮平衡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未被当季小麦利用的肥料主要以无机氮的形式存在于0~150cm土层内,施氮量分别为120kg/hm2、240kg/hm2、360kg/hm2时氮肥的土壤残留率依次为41.6%、33.1%和29.7%,而相应的表观损失率为31.2%、42.6%、52.1%。综合考虑春小麦产量、品质和环境安全,本试验条件下,春小麦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120~240kg/h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氮平衡
下载PDF
吉林省半干旱地区春玉米连作体系氮素平衡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高强 蔡红光 +1 位作者 黄立华 汪涓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7-132,共6页
【目的】为吉林省半干旱地区春玉米科学施用氮肥提供指导。【方法】2004~2005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进行2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推荐施肥、农民习惯施肥、一次性施肥)对玉米产量、吸氮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同时对该地区土... 【目的】为吉林省半干旱地区春玉米科学施用氮肥提供指导。【方法】2004~2005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进行2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推荐施肥、农民习惯施肥、一次性施肥)对玉米产量、吸氮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同时对该地区土壤氮素平衡与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一次性施肥处理受年际间降雨量影响较大,易产生后期植株脱氮现象,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年际间不稳定;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基肥施用量过高,造成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一次性施肥处理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下,氮肥表观残留率较高,达到了50%左右;这2种施肥方式下,0~90 cm土层土壤残留Nmin分别为201和278 kg/hm^2,会对地下水体产生潜在威胁。推荐施肥处理下,玉米产量、生物量和吸氮量均较稳定,同时氮素利用率(REN)、氮素生理利用率(PEN)、氮素农学利用率(AEN)、氮素偏生产力(PFPN)均较高;在两季玉米连作后,0~90 cm土层土壤残留硝态氮为128.5 kg/hm^2,可以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产量。【结论】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一次性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会导致土壤中无机氮高残留,使氮素损失增加,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威胁,而推荐施肥是较合理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淡黑钙土 施肥方式 氮素效率 氮素平衡 土壤无机氮
下载PDF
基于双作物系数法的干旱区覆膜农田耗水及水量平衡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文冶强 杨健 尚松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农田覆膜技术应用广泛,覆膜条件下农田蒸散发(ET)规律是制定合理灌溉制度、提高用水效率的基础。根据2014—2015年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春小麦试验观测资料率定和验证农田水量平衡模型,利用双作物系数法得到作物的耗水规律和耗水结构。结果... 农田覆膜技术应用广泛,覆膜条件下农田蒸散发(ET)规律是制定合理灌溉制度、提高用水效率的基础。根据2014—2015年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春小麦试验观测资料率定和验证农田水量平衡模型,利用双作物系数法得到作物的耗水规律和耗水结构。结果表明,覆膜春小麦全生育期耗水比不覆膜减少10%~16%,有一定的节水效果。覆膜促进了春小麦全生育期蒸腾,蒸腾占总耗水的比例在70%~74%之间,比不覆膜情况提高了25%~27%。在春小麦生长前期,覆膜能够显著降低ET;中期,覆膜能够降低土壤蒸发、促进作物蒸腾。此外,覆膜还具有促进作物前期生长、延长作物中期生长、延缓冠层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蒸散发 模型 双作物系数 覆膜 春小麦 水量平衡 干旱区
下载PDF
东北春玉米连作体系中土壤氮矿化、残留特征及氮素平衡 被引量:23
10
作者 蔡红光 米国华 +2 位作者 陈范骏 张秀芝 高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44-1152,共9页
通过2年田间试验,在2种肥力、3种氮肥施用水平(不施氮N0,中量施氮N1,高量施氮N2)下,研究了吉林省春玉米连作体系中土壤氮素的矿化、残留特征及氮素平衡,并比较了种植不同玉米品种的效应。结果表明,德惠高肥力土壤中氮素两季总矿化量为20... 通过2年田间试验,在2种肥力、3种氮肥施用水平(不施氮N0,中量施氮N1,高量施氮N2)下,研究了吉林省春玉米连作体系中土壤氮素的矿化、残留特征及氮素平衡,并比较了种植不同玉米品种的效应。结果表明,德惠高肥力土壤中氮素两季总矿化量为203 kg/hm2,是新立城低肥力土壤的2.7倍。中量氮(N1)处理,2试验点2年土壤累计的氮素残留量为103~112 kg/hm2,对环境威胁较小;高量氮(N2)处理,新立城低肥力条件下土壤的氮素残留量为174 kg/hm2,且有下移趋势,而在德惠高肥力条件下,土壤的氮素残留量仅为107 kg/hm2。在新立城低肥力土壤上,施氮量在氮素输入项中起主要作用,在氮素输出项中,作物携出量并不随输入量的增加而有显著的变化,从而导致氮素盈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氮盈余主要以残留Nm in积累在土壤剖面中,变幅为34.0%~88.4%。在德惠高肥力土壤上,土壤矿化氮在2个施氮处理中分别占氮素输入的28.3%和36.5%,在氮素输出中,氮肥表观损失量显著高于新立城,且氮盈余中以表观损失为主,变幅为54.3%~70.8%,平均为65.5%。两个试验点的氮素表观损失可能主要是由生物固持作用引起的肥料氮向土壤氮的转换。不同玉米品种对氮素矿化和表观利用率有一定的影响,在优化施肥中应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连作 氮素矿化 氮肥残留 氮平衡
下载PDF
氮肥对吉林春玉米产量、农学效率和氮养分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侯云鹏 尹彩侠 +5 位作者 孔丽丽 秦裕波 李前 于雷 王立春 谢佳贵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98,共6页
为解决东北地区玉米合理施用氮肥问题,于2014年在吉林省中部地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70、140、210、280 kg/hm2)对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无机氮积累变化规律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70-210 kg/hm... 为解决东北地区玉米合理施用氮肥问题,于2014年在吉林省中部地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70、140、210、280 kg/hm2)对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无机氮积累变化规律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70-210 kg/hm2范围内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至280 kg/hm2产量下降,根据玉米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得出线性加平台关系式: y=14.63x+8734.11(R2=0.924),得出最佳施氮量为184.0 kg/hm2。氮素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氮收获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以施氮量210 kg/hm2处理最高,为64.9%。土壤无机氮积累量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呈现先快速下降后小幅升高的趋势。玉米成熟期施氮处理各层土壤无机氮积累量均高于不施氮肥处理,且基本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收获后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在施氮量70-210 kg/hm2范围内显著增加,施氮量增加至280 kg/hm2不再显著增加;氮表观损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玉米氮吸收量、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和氮表观损失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向相关性,玉米氮吸收量、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和氮表观损失量分别占增加氮量的21.84%、41.19%和36.97%。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施氮范围为184-21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春玉米 氮肥利用率 土壤无机氮 氮素平衡
下载PDF
覆膜滴灌条件下氮肥运筹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侯云鹏 孔丽丽 +5 位作者 李前 尹彩侠 秦裕波 于雷 王立春 王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78-1387,共10页
为解决吉林省半干旱区覆膜滴灌条件下合理施氮问题,通过两年(2016—2017年)田间试验,研究了覆膜滴灌等氮量投入条件下,不同运筹模式(N1:100%基肥;N2:50%基肥+50%拔节肥;N3:30%基肥+50%拔节肥+10%大口肥+10%开花肥;N4:20%基肥+30%拔节肥+... 为解决吉林省半干旱区覆膜滴灌条件下合理施氮问题,通过两年(2016—2017年)田间试验,研究了覆膜滴灌等氮量投入条件下,不同运筹模式(N1:100%基肥;N2:50%基肥+50%拔节肥;N3:30%基肥+50%拔节肥+10%大口肥+10%开花肥;N4:20%基肥+30%拔节肥+20%大口肥+20%开花肥+10%灌浆肥)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关键生长节点氮素积累特征以及生育期内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次施氮各处理(N2、N3、N4)玉米产量显著高于100%基肥处理(N1),其中N4处理玉米产量最高,较N1处理分别提高22.44%(2016年)和35.31%(2017年)。与N1处理相比,N2、N3、N4显著提高了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提高幅度依次为52.02%~83.21%、63.69%~120.78%、11.85%~22.46%(2016年)和92.44%~129.38%、127.23%~203.09%、22.10%~34.01%(2017年),且均以N4处理最高。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拔节期至成熟期氮积累量,其中开花期至成熟期氮积累量以N4处理最高。与N1处理相比,N2、N3、N4提高了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0~2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并降低成熟期40~10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中,N2、N3、N4处理较N1处理显著降低了氮素表观损失量,其中N4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最低。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总施氮量210 kg·hm-2时,20%基肥+30%拔节肥+20%大口肥+20%开花肥+10%灌浆肥为该区域覆膜滴灌条件下氮肥最佳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氮肥运筹 氮素利用效率 土壤无机氮含量 氮素平衡
下载PDF
控释尿素对春玉米产量、氮效率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姬景红 李玉影 +5 位作者 刘双全 佟玉欣 任桂林 李杰 刘颖 张明怡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为明确控释尿素在春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及土壤氮素平衡状况,在黑龙江省双城、宾县、哈尔滨、肇源地区通过2011—2012年两年四点次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控释期90 d的树脂包膜尿素)混合施用对春玉米产量、氮肥效率(NUE)及... 为明确控释尿素在春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及土壤氮素平衡状况,在黑龙江省双城、宾县、哈尔滨、肇源地区通过2011—2012年两年四点次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控释期90 d的树脂包膜尿素)混合施用对春玉米产量、氮肥效率(NUE)及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相比,控释尿素能够提高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农学效率(ANUE)及氮肥贡献率(FCR)。在相同氮素施用水平下(100%、75%、50%氮肥用量),100%基施控释尿素比100%基施普通尿素各处理玉米产量分别平均增加391、427、291 kg·hm-2;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5.9%、4.9%和5.1%;氮肥农学效率提高2.0、2.6 kg·kg^(-1)和2.6 kg·kg^(-1);氮肥贡献率增加2.7%、3.1%和2.4%。处理4(普通尿素40%基肥,60%追施)和处理5(40%普通尿素与60%控释尿素混合一次性基施)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农学效率差异不显著。氮素表观亏缺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与100%普通尿素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相比,100%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15.0 kg·hm-2;40%普通尿素与60%控释尿素混合一次性基施降低氮素表观损失率23.9 kg·hm-2。可见,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分别以40%和60%的比例混合施用在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上是可以推广和借鉴的氮素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春玉米 产量 氮效率 氮平衡
下载PDF
尿素硝铵溶液对黑土区春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寅 徐卓 +5 位作者 李博凝 高强 冯国忠 李翠兰 焉莉 王少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8-727,共10页
【目的】尿素硝铵溶液(urea ammonium nitrate solution,UAN)是集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于一身的液体氮肥品种,兼有3种氮源优势。本研究目的在于明确黑土区春玉米施用UAN的肥效和氮素利用效率,为进一步科学应用及推广提供依据。【方... 【目的】尿素硝铵溶液(urea ammonium nitrate solution,UAN)是集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于一身的液体氮肥品种,兼有3种氮源优势。本研究目的在于明确黑土区春玉米施用UAN的肥效和氮素利用效率,为进一步科学应用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2015和2016年在吉林省黑土区设置大田试验,施肥处理包括:不施氮(N0)、尿素一次性基施200 kg N·hm^(-2)(U200)、UAN一次性基施200 kg N·hm^(-2)(UAN200)、尿素基施80 kg N·hm^(-2)+追施120 kg N·hm^(-2)(U80-120)、UAN基施80 kg N·hm^(-2)+追施120 kg N·hm^(-2)(UAN80-120)、尿素基施64 kg N·hm^(-2)+追施96 kg N·hm^(-2)(U64-96)、UAN基施64 kg N·hm^(-2)+追施96 kg N·hm^(-2)(UAN64-96),追肥时期为拔节—大喇叭口期,施肥深度均为12 cm。测定指标包括籽粒产量、产量性状、植株吸氮量、土壤无机氮含量,并计算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氮素的表观利用、残留和损失状况。【结果】2015和2016年施氮处理的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相比不施氮处理显著提高,均以UAN200处理最高(10.3、11.9 t·hm^(-2)和187.4、288.2 kg·hm^(-2)),而U64-96处理最低(9.14、10.2 t·hm^(-2)和159.1、243.8 kg·hm^(-2))。相同施氮量、施用方式条件下,UAN处理的玉米产量均等于或高于尿素处理。2015年UAN在200 kg N·hm^(-2)一次性、分次施用和160 kg N·hm^(-2)分次施用条件下相比尿素分别增加6.1%、2.0%和5.3%,2016年分别增加0.1%、7.8%和7.4%,其中UAN80-120处理显著增产。UAN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减少果穗秃尖长度而增加单穗粒数。UAN处理的植株氮素吸收量在相同施氮量、施用方式条件下均高于尿素处理,而收获后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和氮素表观盈余量相对较低,因而获得较高的氮素利用率。与UAN200处理相比,UAN64-96处理在减氮40 kg N·hm^(-2)条件下两年玉米产量分别达到9.6和11.0 t·hm^(-2),其中2015年干旱条件下与UAN200处理无显著差异。而且,UAN64-96处理的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硝铵溶液 春玉米 黑土 产量 氮素吸收 氮素平衡
下载PDF
施磷对东北黑土区春玉米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磊 都钧 +5 位作者 孔丽丽 尹彩侠 赵胤凯 侯云鹏 李前 李素琴 《东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42,共5页
为明确东北黑土区春玉米合理施用磷肥问题,通过两年(2017~2018)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0、30、60、90、120、150 kg/hm^2)对籽粒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及磷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 为明确东北黑土区春玉米合理施用磷肥问题,通过两年(2017~2018)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0、30、60、90、120、150 kg/hm^2)对籽粒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及磷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并在施磷量30~90 kg/hm^2范围内随施磷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当施磷量增加至120 kg/hm^2,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将玉米产量(y)与施磷量(x)拟合,计算出适宜施磷量分别为87 kg/hm^2和83 kg/hm^2。施磷显著提高了玉米各生育期磷积累量,其中灌浆期至成熟期磷积累量以P90处理最高。磷素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随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后降,以P90处理最高;磷肥偏生产力随施磷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随施磷量和施磷年限的增加,0~40cm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连续种植两季玉米后,P0、P30和P60处理土壤磷素表观平衡值为亏缺状态,亏缺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P90处理磷素输入量与输出量基本保持平衡,而P130和P160处理的土壤磷素表现为盈余。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及磷素平衡等因素,在东北黑土区适宜施磷量应控制在83~90 kg/h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产量 土壤有效磷含量 磷素平衡 磷肥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秸秆还田替代化学钾肥对喀斯特峰丛洼地春玉米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傅伟 刘坤平 +4 位作者 陈洪松 陈香碧 林海飞 张伟 王克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23-1831,共9页
基于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站2006年开展的玉米/大豆套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利用2010—2014年监测数据,研究等量氮磷钾投入条件下,不同处理[对照(不施肥,CK)、全量化肥(NPK)、秸秆还田替代30%化肥钾(C7S3)、秸秆还田替代60%化肥钾(C4S6)]... 基于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站2006年开展的玉米/大豆套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利用2010—2014年监测数据,研究等量氮磷钾投入条件下,不同处理[对照(不施肥,CK)、全量化肥(NPK)、秸秆还田替代30%化肥钾(C7S3)、秸秆还田替代60%化肥钾(C4S6)]间秸秆还田与化肥施用的效果差异,以期为喀斯特峰丛洼地农田生态利用秸秆还田替代化肥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施肥处理5年春玉米平均产量是不施肥处理的4.12~4.17倍,C7S3和C4S6处理产量分别是NPK处理的98.3%和98.7%,施肥处理玉米产量及秸秆量均随时间呈增长趋势。2)施肥使玉米秸秆中含钾量、春玉米籽粒吸收氮磷钾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但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3)在钾素回收率、钾素吸收利用率、钾肥农学利用率以及钾肥偏生产力方面,C7S3和C4S6处理与全量化肥NPK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NPK处理年均钾素盈余量为3.00 kg·hm^(-2),显著高于C7S3处理(-1.90 kg·hm^(-2));而C4S6处理钾素年均盈余量最大,为8.22 kg·hm^(-2),实际平衡盈余率为7.4%。5)与试验初期相比,不施肥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15.9%,施肥处理极显著增加了土壤中速效钾含量(P<0.01);5年间施肥处理间年均速效钾含量增幅大小依次为:NPK>C7S3>C4S6,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6)经过8年耕作,土壤缓效钾含量在CK和C4S6处理中分别下降10.9%和4.9%,NPK和C7S3处理分别增加1.3%和22.4%。综上所述,秸秆还田替代部分化肥钾的施肥措施运用在喀斯特峰丛洼地可在保持春玉米较高产量的同时,维持土壤钾素动态平衡;其中60%秸秆钾替代量更有利于维持钾素表观平衡,而30%的秸秆钾还田量则更有利于土壤缓效钾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峰丛洼地 秸秆还田 春玉米 替代效应 钾素平衡 产量
下载PDF
基于弯曲法的AFM微悬臂梁弹性常数标定技术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森 陈庆超 +3 位作者 张超 傅星 胡晓东 胡小唐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46-2453,共8页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在微纳米尺度力学测量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其微悬臂梁探针的弹性常数是直接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弯曲法是标定微悬臂梁弹性常数的一类重要方法,基于弯曲标定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在微纳米尺度力学测量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其微悬臂梁探针的弹性常数是直接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弯曲法是标定微悬臂梁弹性常数的一类重要方法,基于弯曲标定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实现方案,并研制了相应的标定系统。借助精密运动定位台使微悬臂梁接触超精密天平并产生弯曲,分别以天平和光杠杆机构同步测得接触力和梁的弯曲量,再根据胡克定律直接算得弹性常数。利用所研制的系统对多种型号的微悬臂梁进行了标定,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测量相对标准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悬臂梁 弹性常数 标定 天平 光杠杆
下载PDF
光纤光栅在金属锈蚀传感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阳莎 耿健新 +3 位作者 叶青 蔡海文 瞿荣辉 方祖捷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1-644,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应变敏感特性的金属锈蚀传感器。该器件由光纤光栅、有预应力的钢弹簧和一些机械部件组合而成。组合后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光纤光栅的峰值波长增长了3.2 nm。对该器件进行了加速... 介绍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应变敏感特性的金属锈蚀传感器。该器件由光纤光栅、有预应力的钢弹簧和一些机械部件组合而成。组合后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光纤光栅的峰值波长增长了3.2 nm。对该器件进行了加速腐蚀实验:将其放入盐酸环境中,逐日监测光纤光栅峰值波长的变化,发现峰值波长逐渐缩短,说明弹簧的弹性系数随着弹簧的锈蚀而逐渐减小。到弹簧锈蚀断裂,整个锈蚀过程持续了1315 h,平均锈蚀速率约5μm/d。实验表明了该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同时讨论了光纤光栅的温度效应及其他影响其实用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金属锈蚀传感 光纤布拉格光栅 钢丝弹簧 应力平衡
原文传递
旱农区春小麦根系生长冗余与碳平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许宝泉 张荣 +1 位作者 张大勇 孙国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58-963,共6页
利用McCree 1986 测定整株植物碳平衡的方法,研究了半干旱区3个春小麦品种的籽实产量、根量、根冠比与碳平衡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开花期地方品种和尚头较之现代品种有更大的根量和根冠比.同一品种不同水分条件下根和茎叶CO2交换率 CER 波... 利用McCree 1986 测定整株植物碳平衡的方法,研究了半干旱区3个春小麦品种的籽实产量、根量、根冠比与碳平衡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开花期地方品种和尚头较之现代品种有更大的根量和根冠比.同一品种不同水分条件下根和茎叶CO2交换率 CER 波动幅度与水分条件正相关;在相同水分条件下不同品种间,品种和尚头波动幅度最大,品种定西-24次之,品种陇春-8139最小.从根和茎叶呼吸及日净碳获得量随水分供给条件的变化来看,品种和尚头和品种定西-24与品种陇春-8139相比在资源获取器官上存在着生长冗余,而且这种冗余也表现在生理代谢上,随水分条件的改善而增加.说明大根系品种在根系上存在着冗余,减少根系冗余可望成为半干旱区小麦高产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根系 生长冗余 产量潜力 碳平衡
下载PDF
聚磷酸铵溶液在春玉米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陶金铭 刘烁然 +2 位作者 司艳玲 李晓宇 高强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6-153,共8页
通过在东北典型黑土上设置聚磷酸铵新型液体氮磷复合肥溶液的不同用量田间试验,研究其对玉米产量、磷肥利用效率及农田磷素盈余状况的影响,明确聚磷酸铵溶液在玉米施用上的最佳施用量。两年试验结果表明,磷养分投入量在75 kg/hm^(2)时,... 通过在东北典型黑土上设置聚磷酸铵新型液体氮磷复合肥溶液的不同用量田间试验,研究其对玉米产量、磷肥利用效率及农田磷素盈余状况的影响,明确聚磷酸铵溶液在玉米施用上的最佳施用量。两年试验结果表明,磷养分投入量在75 kg/hm^(2)时,玉米产量、干物质量及磷素积累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两年的磷肥利用率分别为25.0%和24.5%;当施磷量超过75 kg/hm^(2)时,产量不再显著提升,磷肥利用率逐渐降低。试验期间内,磷养分投入量在75和90 kg/hm^(2)处理的土壤磷盈余为分别为-19 kg/hm^(2)和2 kg/hm^(2)。通过综合分析两年的玉米产量、肥料利用率和农田磷素盈余量情况,确定聚磷酸铵溶液最佳施用量为75~90 kg/hm^(2),可满足当季玉米的高产养分需求,减施磷肥达15%~20%,达到减肥增产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聚磷酸铵溶液 磷肥利用率 磷吸收量 磷素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