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在矿山开发状况及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13
1
作者 王晓红 聂洪峰 +2 位作者 杨清华 汪劲 李成尊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4年第1期15-18,C002,C003,共6页
以著名钨矿生产基地———江西省崇义县为实验区,对QUICKBIRD和SPOT-5数据在南方高植被覆盖山区矿产资源开发状况及其引发的环境问题的监测效果和与性能作了系统比较,为类似地区矿山监测时数据源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矿产资源 遥感 监测 QUICKBIRD spot-5 性能
下载PDF
古龙页岩油战略意义及攻关方向 被引量:43
2
作者 王广昀 王凤兰 +1 位作者 蒙启安 谷社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9,共12页
页岩油气革命改变着世界能源格局,成为全球石油行业的研究热点。通过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与国内外含页岩油层系地质特征对比可知,古龙页岩油与国内外海相或咸化湖盆沉积为主的页岩油在岩石组构、物性、含油性、流动性方面有很大差别:古... 页岩油气革命改变着世界能源格局,成为全球石油行业的研究热点。通过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与国内外含页岩油层系地质特征对比可知,古龙页岩油与国内外海相或咸化湖盆沉积为主的页岩油在岩石组构、物性、含油性、流动性方面有很大差别:古龙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含油性好;矿物纹层和页理非常发育,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储集性较好;热演化程度较高,气油比较高,地层超压,油质轻且黏度小,易于流动;黏土矿物含量高、碳酸盐含量低,但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储层水敏低,仍然表现出较强的可压性。古龙页岩油地质条件优越、资源量巨大,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向古龙页岩油进军,是大庆油田面向未来作出的战略抉择,对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推进中国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古龙页岩油的规模效益开发,必须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管理创新的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 页岩油 甜点 青山口组 基本特征 战略意义 攻关方向
下载PDF
燕麦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笑宇 孙雪梅 +3 位作者 周洪友 赵桂琴 王凤梧 高卿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3-480,共8页
为明确内蒙古、河北地区燕麦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及18SrDNA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以离体和活体叶片接种进行致病性测定,并采用十字交叉法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 为明确内蒙古、河北地区燕麦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及18SrDNA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以离体和活体叶片接种进行致病性测定,并采用十字交叉法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到3株菌株R1、H44和B8,根据形态学特征和18SrDNA序列分析将3株菌株均鉴定为燕麦内脐蠕孢菌Drechslera avenacea(M.A.Curtis ex Cooke)Shoemaker,有性态为燕麦核腔菌Pyrenophora avenae S.Ito et Kurib.。3株菌株均为致病菌,在离体和活体叶片上均能产生腐烂坏死病斑。3株菌株的菌丝在5~30℃、pH 5~11范围内均可生长,其中菌株R1和H44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为8,菌株B8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最适生长pH为7~8。3株菌株对碳源的利用效果中均以淀粉最好,对乳糖利用效果最差;菌株R1的最适氮源是硝酸铵,对蛋白胨和尿素利用效果最差;菌株H44和B8的最适氮源是蛋白胨,菌株H44对硫酸铵利用效果较差,3株菌株都不能利用碳酸铵,且菌株B8也不能利用尿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燕麦内脐蠕孢菌 叶斑病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闽楠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全助 金亚杰 +4 位作者 郭朦朦 宋漳 冯丽贞 丁奕 陈金顺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3-323,共11页
闽楠是我国特有珍稀优良用材乡土树种,市场前景广阔。叶斑病是闽楠推广种植过程中新出现的叶部病害,可影响树木正常生长。闽楠叶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等研究,有助于明确病原分类地位和病害发生流行规律,从而科学有效地指导防治。通... 闽楠是我国特有珍稀优良用材乡土树种,市场前景广阔。叶斑病是闽楠推广种植过程中新出现的叶部病害,可影响树木正常生长。闽楠叶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等研究,有助于明确病原分类地位和病害发生流行规律,从而科学有效地指导防治。通过形态学特征观测和r DNA-ITS序列分析,确定闽楠叶斑病病原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闽楠小孢拟盘多毛孢ZZ-03菌株以Czapek或PDA+PBL培养基(pH 6.0)28℃黑暗恒温培养有利于菌丝生长;以PDA培养基(pH 8.0)28℃黑暗恒温培养有利于菌株产孢;以pH 8.0、28℃、全黑暗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以葡萄糖为C源、牛肉浸膏为N源有利于菌丝生长,以葡萄糖为C源、蛋白胨为N源有利于产孢;分生孢子萌发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叶斑病 病原鉴定 小孢拟盘多毛孢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香榧果实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书亚 李玲 +3 位作者 陈秀龙 戚钱钱 楼焕泽 张传清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7-825,共9页
为明确近年来在香榧Torreya grandis果实上出现的一种新病害——褐斑病的病原菌,通过分离物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并对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甲基硫菌灵、咪鲜胺、肟菌酯及吡唑醚菌酯6种... 为明确近年来在香榧Torreya grandis果实上出现的一种新病害——褐斑病的病原菌,通过分离物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并对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甲基硫菌灵、咪鲜胺、肟菌酯及吡唑醚菌酯6种防治药剂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表明,从病样中分离到的菌株XF01在回接试验出现的症状与田间自然感病症状一致,证明菌株XF01为香榧果实褐斑病的致病菌。该病原菌菌丝初为灰白色,后为深灰色或青褐色;分生孢子梗单生或簇生,无分枝,淡褐色;分生孢子多倒梨形或卵形,大小平均为19.258μm×9.048μm,横、纵隔膜分别为1~7个和0~3个,无喙或具柱状短喙,形态特征与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一致。该菌ITS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U525533)与链格孢菌株ITS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R864893.1)同源性为100%,并聚为一簇,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确定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该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均为28℃,最适生长pH均为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咪鲜胺对该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65μg/mL;吡唑醚菌酯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2μg/mL,表明这2种药剂可用于香榧果实褐斑病的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褐斑病 链格孢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原文传递
蓝莓拟盘多毛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8
6
作者 石凌波 李媛 +2 位作者 费诺亚 傅俊范 严雪瑞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8,共5页
为明确广西蓝莓产区叶斑病的致病菌种类,通过组织分离和纯化、致病性测定,并结合其产孢细胞,分生孢子的颜色、大小、附属丝等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可致蓝莓叶片产生褐色病斑,边缘有深褐色晕... 为明确广西蓝莓产区叶斑病的致病菌种类,通过组织分离和纯化、致病性测定,并结合其产孢细胞,分生孢子的颜色、大小、附属丝等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可致蓝莓叶片产生褐色病斑,边缘有深褐色晕圈,后期产生黑色分生孢子盘。该菌菌落呈白色,背面乳白色至淡黄色,产孢细胞无色透明,圆棒状。分生孢子(21.5~25.8)μm×(5.5~7.5)μm,中间3个色胞同为橄榄色,具2~3根顶端附属丝,长11.4~21.6μm。结合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Pestalotiopsis trachicarpicola。是Pestalotiopsis trachicarpicola引起蓝莓叶斑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叶斑病 鉴定 形态学特征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蓝莓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8
7
作者 薛德胜 李保华 +2 位作者 练森 梁文星 王彩霞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329,共7页
为明确山东省蓝莓叶斑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B1,通过形态学特征并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对该菌株B1进行鉴定,以离体和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菌株B1的致病性,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1菌落... 为明确山东省蓝莓叶斑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B1,通过形态学特征并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对该菌株B1进行鉴定,以离体和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菌株B1的致病性,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1菌落呈白色绒毛状,背面淡黄色,分生孢子纺锤形,5个细胞,中间3个细胞为褐色,具有2~4根顶端附属丝;菌株B1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棒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的相似性达99%以上,结合形态特征与rDNAITS序列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棒状拟盘多毛孢,GenBank登录号为MG009201。菌株B1接种蓝莓叶片后产生褐色病斑,后期密生黑色分生孢子盘,与蓝莓田间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该菌株在5~35℃、pH 5~11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pH范围为5~9;但仅在25~30℃时产生分生孢子,最适产孢温度为25℃;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但连续黑暗有利于产孢;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利用率最高,对乳糖利用效果最差;最适氮源为硝酸钠、硫酸铵和蛋白胨,几乎不能利用尿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叶斑病 棒状拟盘多毛孢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澳洲坚果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柳凤 杨顺锦 +1 位作者 詹儒林 赵艳龙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7-442,共6页
通过症状观察、致病性测定、形态和培养性状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及生物学活性测定将分离到的病原菌鉴定为异色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Speg.)Steyaert。菌株JG01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背面呈橘黄色花瓣状,分生孢子盘... 通过症状观察、致病性测定、形态和培养性状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及生物学活性测定将分离到的病原菌鉴定为异色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Speg.)Steyaert。菌株JG01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背面呈橘黄色花瓣状,分生孢子盘墨汁状散生在菌丝上,分生孢子长梭形,大小为18.3~27.4μm×5.6~7.7μm,4隔,中间3个细胞着色,分隔处颜色很深,顶端附属丝一般2~3根。ITS序列分析,菌株JG01与P.versicolor(AF405298)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到99.60%。在PDMA培养基上,25~28℃、pH 4.0~6.0、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提取物的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培养条件对菌株产孢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叶斑病 异色拟盘多毛孢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青海省樱桃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俏 宁楠楠 +1 位作者 马永强 郭青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6-143,176,共9页
为明确青海省樱桃叶斑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及筛选出对其防效最佳的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计数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并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对9种杀菌剂进行室内... 为明确青海省樱桃叶斑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及筛选出对其防效最佳的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计数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并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对9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马铃薯蔗糖琼脂(PSA)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5℃,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碳源分别为肌醇和乳糖,最适pH分别为6~8和6~7,24 h持续黑暗处理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9种化学药剂对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258 mg/L。该研究结果可为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叶斑病 链格孢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下载PDF
万寿菊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婷 王龙 王生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68,80,共4页
对万寿菊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形态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万寿菊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该病原菌在25℃,pH6.04,相对湿度98%的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快、茂盛,产孢量大,孢子萌发率高.
关键词 万寿菊 叶斑病 病原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红花酢浆草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纪瑛 肖崇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68,共4页
引起红花酢浆草叶斑病的假尾孢属真菌红花酢浆草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oxalidis Gob & Hsieh)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红花酢浆草叶片煎汁+葡萄糖20g、V8汁和Richard培养基。pH3~12适合菌落生长,最适宜pH4~6,适宜温度为20~25℃... 引起红花酢浆草叶斑病的假尾孢属真菌红花酢浆草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oxalidis Gob & Hsieh)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红花酢浆草叶片煎汁+葡萄糖20g、V8汁和Richard培养基。pH3~12适合菌落生长,最适宜pH4~6,适宜温度为20~25℃。病原菌对麦芽糖、葡萄糖、蔗糖、乳糖和对牛肉膏的利用好于其他碳源或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0~25℃,pH4~6,分生孢子萌发的相对湿度为98%~100%,营养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酢浆草 叶斑病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湖北省黄连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席中刚 游景茂 +2 位作者 郑露 刘浩 黄俊斌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5-321,共7页
为明确湖北省黄连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菌株HL-1,通过形态学特征并结合基于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为明确湖北省黄连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菌株HL-1,通过形态学特征并结合基于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连叶斑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器黑褐色,大小为100.5~120.0μm×175.3~210.0μm;分生孢子无色,单孢,大小为2.0~2.5μm×4.1~5.4μm;该菌株ITS序列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其与耧斗菜茎点霉Phoma aquilegiicola(HM222537.1)的同源性为100%,通过形态学特征及分子鉴定结果确定该菌株为耧斗菜茎点霉。该病原菌在4~25℃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0℃;不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供试碳(氮)源中病原菌对麦芽糖和蛋白胨的利用效果最好;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10 min。供试6种药剂中10%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_(50)最小,为0.03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叶斑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齿瓣石斛病原链格孢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仕玉 萧凤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243-246,共4页
对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黑斑病病原物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进行分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齿瓣石斛叶片中分离黑斑病病原物链格孢菌,以PSA为基本培养基,研究培养基pH值、... 对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黑斑病病原物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进行分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齿瓣石斛叶片中分离黑斑病病原物链格孢菌,以PSA为基本培养基,研究培养基pH值、附加不同碳源和氮源、温度、光照等培养条件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齿瓣石斛链格孢菌菌丝最适宜生长的温度25℃,20℃最宜产孢;最适宜的pH值为5—6;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产孢量以光暗交替下培养最多;在PSA培养基上加入淀粉或硝酸铵对菌丝生长最好,产孢则以葡萄糖较好,在其他碳源或氮源的培养基上极少产孢。齿瓣石斛链格孢菌适宜在PSA培养基pH值为5—6,附加一定葡萄糖和硝酸铵,25℃和光暗交替下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瓣石斛 黑斑病 链格孢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滇楸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药剂筛选 被引量:14
14
作者 傅本重 杨敏 +3 位作者 李国元 王立华 邹礼平 吴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69,共5页
为明确滇楸叶斑病病原菌(Glomerella cingulata)的生物学特性和选用最适抑菌剂,对不同条件下的病原菌菌丝生长进行了观察和室内药剂平板筛选。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温为21~28℃,致死温度为45℃,在pH 4~7的范围内生长良好,... 为明确滇楸叶斑病病原菌(Glomerella cingulata)的生物学特性和选用最适抑菌剂,对不同条件下的病原菌菌丝生长进行了观察和室内药剂平板筛选。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温为21~28℃,致死温度为45℃,在pH 4~7的范围内生长良好,碳源和氮源分别以蔗糖和硝酸钠为宜;在供试5种药剂中,10%苯醚甲环唑抑菌效果最好,在质量浓度1.00mg/mL时相对抑菌率为93.6%;45%石硫合剂抑菌效果最差,在质量浓度6.70mg/mL时相对抑菌率仅为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楸 叶斑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下载PDF
论我国风景名胜区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与基础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疏良仁 黄利 昝丽娟 《城乡规划》 2020年第1期119-124,共6页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风景名胜区归并整合工作,本文从遗产属性、国民认同、法律地位、管理制度、规划体系等方面论述我国风景名胜区的重要地位与基础作...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风景名胜区归并整合工作,本文从遗产属性、国民认同、法律地位、管理制度、规划体系等方面论述我国风景名胜区的重要地位与基础作用,同时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分类和构成角度,通过对比分析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建议在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保留风景名胜区,确保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地体系 中国特色
下载PDF
美人蕉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药剂筛选 被引量:12
16
作者 傅本重 王政又 +2 位作者 伍建榕 韩长志 洪英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05-108,共4页
为明确美人蕉叶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筛选最适常用药剂,为美人蕉叶斑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引起美人蕉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并对其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 为明确美人蕉叶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筛选最适常用药剂,为美人蕉叶斑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引起美人蕉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并对其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45℃,碳源和氮源分别以蔗糖和硝酸钠为佳,在pH为3~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生长最适pH为7,光照条件和通气状况对菌丝生长没有明显影响。在供试的5种药剂中,10%苯醚甲环唑效果最好,在推荐的使用浓度下相对抑菌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人蕉 叶斑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下载PDF
斐济金棕叶斑病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昌平 谭翰杰 +1 位作者 张能 纪烨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7-71,共5页
斐济金棕(Pritchardia pacifica Seem.&H.Wendl.)叶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初期症状为病斑呈水溃状褪绿,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病斑边缘有黄色晕圈。对斐济金棕叶斑病病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斐济金棕叶斑... 斐济金棕(Pritchardia pacifica Seem.&H.Wendl.)叶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初期症状为病斑呈水溃状褪绿,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病斑边缘有黄色晕圈。对斐济金棕叶斑病病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斐济金棕叶斑病菌鉴定为卵形弯孢[Curwularia ovoidea(Hiroe&Watan.)Muntanola],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0~35℃,适宜pH5-6;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40℃;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斐济金棕 叶斑病 卵形弯孢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乌头黑斑病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杀菌剂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佳 王铁霖 +1 位作者 苗玉焕 刘大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15-1221,共7页
贵州省赫章县乌头黑斑病常于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暴发,发病率高达50%~70%,对该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明确乌头黑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发病规律,该研究依据科赫法则对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和生物学特性测定。同时... 贵州省赫章县乌头黑斑病常于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暴发,发病率高达50%~70%,对该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明确乌头黑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发病规律,该研究依据科赫法则对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和生物学特性测定。同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致病菌对4种微生物源杀菌剂、4种植物源杀菌剂、5种化学杀菌剂的敏感性,筛选出合适的防控药剂。结果表明,引起乌头黑斑病的病原菌为交替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其菌落形态、显微特征与交替链格孢菌A.alternata基本一致;且rDNA-ITS、LSU、18S、TEF基因序列与交替链格孢菌A.alternata的同源性达99.55%~100%。致病菌交替链格孢菌A.alternata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8℃,最适pH为8,最适生长光照条件为24 h暗培养。杀菌剂筛选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该病原菌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当质量浓度为1 mg·L^(-1)时对交替链格孢菌A.alternata的抑制率即可达90%以上;此外,苯醚甲环唑、喹啉铜也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室内筛选条件下的EC;分别为2.92、9.02 mg·L^(-1)。该研究结果为乌头黑斑病的田间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黑斑病 交替链格孢菌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吉174井芦草沟组页岩油地质剖面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然 何文军 +3 位作者 赵辛楣 刘国良 周作铭 赵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1期192-203,共12页
吉174井是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取心最长、资料最多的探井,其“铁柱子”的建立对于页岩油纵向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储层岩性以碎屑岩和碳酸岩混杂的过渡岩性为主,纵向变化快;岩相反映向上水体逐渐增... 吉174井是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取心最长、资料最多的探井,其“铁柱子”的建立对于页岩油纵向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储层岩性以碎屑岩和碳酸岩混杂的过渡岩性为主,纵向变化快;岩相反映向上水体逐渐增深的半深—深湖相沉积环境;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1.1%,平均渗透率为0.056×10^(-3)μm^(2),属于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储层白云石和砂质含量与物性、含油性呈正相关;发育上、下2套甜点体,上“甜点”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砂屑云岩,发育溶蚀孔发育型储集空间,厚度为24 m;下“甜点”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粉细砂岩、云屑砂岩和云质粉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厚度35 m;2套甜点体有利区面积为1299 km^(2),展现芦草沟组页岩油具备规模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甜点体 地质特征 芦草沟组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铁皮石斛黑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孔琼 袁盛勇 +5 位作者 王传铭 薛春丽 郭建伟 李珣 周银丽 吴光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0-506,共7页
【目的】文章对铁皮石斛叶片黑斑病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引起铁皮石斛黑斑病的病原有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 【目的】文章对铁皮石斛叶片黑斑病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引起铁皮石斛黑斑病的病原有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2种真菌;菌丝在25~27℃生长速度最快,最适p H为6,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钠;产孢最适培养基为PCA,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 H为8;光照的有无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影响不大。【结论】研究可为铁皮石斛黑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黑斑病 病原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