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 of Science科学引文库(SCI)和社会科学引文库(SSCI),对近10年(2005—2014年)屏幕时间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的英文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AP)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相关规定及其演变历程,分析国外关于屏幕时间影...基于Web of Science科学引文库(SCI)和社会科学引文库(SSCI),对近10年(2005—2014年)屏幕时间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的英文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AP)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相关规定及其演变历程,分析国外关于屏幕时间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肥胖、体育活动参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发现:屏幕时间与青少年肥胖的关系,已得到国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和多方面的实证研究;国外相关研究多采用实验的定量研究方法,研究设计较严谨科学,特别是多变量的研究设计值得国内研究者借鉴;在扩展屏幕时间概念外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新媒介传播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成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展开更多
背景:当前研究尚缺乏不同运动等级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等速肌力的比较性数据。目的:观察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躯干和下肢关节肌力特征,比较健将和一级运动员肌力的差异。方法:采用德国Iso Med 2000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16名四川省(一级组)...背景:当前研究尚缺乏不同运动等级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等速肌力的比较性数据。目的:观察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躯干和下肢关节肌力特征,比较健将和一级运动员肌力的差异。方法:采用德国Iso Med 2000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16名四川省(一级组)和17名国家队(健将组)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躯干和下肢关节不同角速度[60(°)/s,5次;240(°)/s,25次]的屈、伸肌力。结果与结论:(1)健将组右髋伸肌绝对力和屈肌爆发力,双侧膝屈、伸肌绝对力和右侧屈爆发力,双侧踝关节屈、伸肌绝对力和爆发力显著大于一级组(P<0.05);躯干屈肌爆发力,左髋伸肌绝对力、爆发力和右髋伸肌爆发力非常显著大于一级组(P<0.01);(2)髋、膝和踝关节屈、伸肌力比:健将组屈肌绝对力5.0∶3.6∶1,屈肌爆发力5.0∶3.2∶1,伸肌绝对力2.4∶1.6∶1,伸肌爆发力2.0∶1.3∶1;一级组屈肌绝对力6.3∶3.8∶1,屈肌爆发力6.6∶4.2∶1,伸肌绝对力2.3∶1.8∶1,伸肌爆发力1.8∶1.5∶1;(3)健将组的躯干爆发力,双侧髋、膝绝对力和爆发力的拮抗/主动肌比值与一级组有显著差异(P<0.05);(4)健将组和一级组下肢关节异侧同名肌差异均<10%;(5)健将组躯干屈、伸肌,双侧髋伸肌和双侧踝伸肌耐力显著大于一级组(P<0.05);(6)结果提示,随着测试角度增加,健将组和一级组躯干和下肢屈、伸峰力矩不同程度下降;健将组和一级组下肢异侧同名肌差异<10%;一级组需重视躯干屈肌爆发力,髋屈、伸肌绝对力和爆发力、膝伸肌绝对力和踝屈、伸绝对力和爆发力练习,同时需重视躯干屈、伸肌,髋和踝伸肌群的耐力训练。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Web of Science科学引文库(SCI)和社会科学引文库(SSCI),对近10年(2005—2014年)屏幕时间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的英文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AP)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相关规定及其演变历程,分析国外关于屏幕时间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肥胖、体育活动参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发现:屏幕时间与青少年肥胖的关系,已得到国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和多方面的实证研究;国外相关研究多采用实验的定量研究方法,研究设计较严谨科学,特别是多变量的研究设计值得国内研究者借鉴;在扩展屏幕时间概念外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新媒介传播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成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
文摘背景:当前研究尚缺乏不同运动等级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等速肌力的比较性数据。目的:观察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躯干和下肢关节肌力特征,比较健将和一级运动员肌力的差异。方法:采用德国Iso Med 2000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16名四川省(一级组)和17名国家队(健将组)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躯干和下肢关节不同角速度[60(°)/s,5次;240(°)/s,25次]的屈、伸肌力。结果与结论:(1)健将组右髋伸肌绝对力和屈肌爆发力,双侧膝屈、伸肌绝对力和右侧屈爆发力,双侧踝关节屈、伸肌绝对力和爆发力显著大于一级组(P<0.05);躯干屈肌爆发力,左髋伸肌绝对力、爆发力和右髋伸肌爆发力非常显著大于一级组(P<0.01);(2)髋、膝和踝关节屈、伸肌力比:健将组屈肌绝对力5.0∶3.6∶1,屈肌爆发力5.0∶3.2∶1,伸肌绝对力2.4∶1.6∶1,伸肌爆发力2.0∶1.3∶1;一级组屈肌绝对力6.3∶3.8∶1,屈肌爆发力6.6∶4.2∶1,伸肌绝对力2.3∶1.8∶1,伸肌爆发力1.8∶1.5∶1;(3)健将组的躯干爆发力,双侧髋、膝绝对力和爆发力的拮抗/主动肌比值与一级组有显著差异(P<0.05);(4)健将组和一级组下肢关节异侧同名肌差异均<10%;(5)健将组躯干屈、伸肌,双侧髋伸肌和双侧踝伸肌耐力显著大于一级组(P<0.05);(6)结果提示,随着测试角度增加,健将组和一级组躯干和下肢屈、伸峰力矩不同程度下降;健将组和一级组下肢异侧同名肌差异<10%;一级组需重视躯干屈肌爆发力,髋屈、伸肌绝对力和爆发力、膝伸肌绝对力和踝屈、伸绝对力和爆发力练习,同时需重视躯干屈、伸肌,髋和踝伸肌群的耐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