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赵建成 李秀芹 张慧中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32-38,共7页
对 10种藓类植物 (红蒴立碗藓、无疣墙藓、钟帽藓、小石藓、短尖叶墙藓、中华细枝藓、柳叶藓、多褶青藓、狭叶绢藓、东亚绢藓 )的成熟孢子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人工培养 ,培养液为KnodsonC培养液 ,对照组为自来水。在光学显微镜下描绘和... 对 10种藓类植物 (红蒴立碗藓、无疣墙藓、钟帽藓、小石藓、短尖叶墙藓、中华细枝藓、柳叶藓、多褶青藓、狭叶绢藓、东亚绢藓 )的成熟孢子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人工培养 ,培养液为KnodsonC培养液 ,对照组为自来水。在光学显微镜下描绘和照相记录了这 10种藓类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的基本过程 ,并对孢子的萌发能力和时间 ,原丝体系统发育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孢子萌发 原丝体发育 人工培养
原文传递
紫茎泽兰对金毛狗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41
2
作者 张开梅 石雷 +1 位作者 姜闯道 李振宇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9-25,共7页
紫茎泽兰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植物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并有向东南部和中南部蔓延的趋势。本土濒危蕨类植物金毛狗的种群正受到紫茎泽兰的威胁。本研究将金毛狗的成熟孢子分别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的紫茎泽兰根、... 紫茎泽兰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植物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并有向东南部和中南部蔓延的趋势。本土濒危蕨类植物金毛狗的种群正受到紫茎泽兰的威胁。本研究将金毛狗的成熟孢子分别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的紫茎泽兰根、茎、叶水提液的培养基上,观察记录金毛狗的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紫茎泽兰根、茎、叶水提液均可对金毛狗的孢子萌发和假根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表现为孢子萌发延迟,萌发率有所降低,假根伸长受到抑制,上述抑制作用随水提液浓度升高而增强。其中,叶水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强,随着叶水提液浓度的升高,配子体发育阶段滞后。由此可见,紫茎泽兰对金毛狗的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具有化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化感作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入侵 金毛狗
下载PDF
灵芝孢子食用方法与破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守勤 朱俊洁 +1 位作者 王长征 孙育昌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0-162,共3页
为了促进灵芝孢子破壁技术的应用 ,对目前普遍运用的 5类破壁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表明破壁后的灵芝孢子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
关键词 灵芝孢子 食用方法 破壁技术 生物法 化学法 物理法 机械法 综合法 生理有效成分 提取
下载PDF
苔藓植物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范庆书 赵建成 +1 位作者 于树宏 李秀芹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0-286,共7页
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对于研究苔藓植物以及其他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与系统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苔藓植物孢子萌发类型、原丝体发育特征以及环境影响因子等 ,还介绍了 2 0世纪90年代以来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如人们以苔藓植... 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对于研究苔藓植物以及其他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与系统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苔藓植物孢子萌发类型、原丝体发育特征以及环境影响因子等 ,还介绍了 2 0世纪90年代以来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如人们以苔藓植物原丝体为实验材料进一步揭示Ca2 + ·CAM信号系统、、植物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孢子萌发 原丝体发育 系统发育
下载PDF
阔鳞瘤蕨(水龙骨科)配子体形态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艳 石雷 +2 位作者 刘保东 刘燕 李东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8,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记录了阔鳞瘤蕨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及幼孢子体形成的整个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成熟孢子黄色 ,极面观椭圆形 ,赤道面观肾形 ,近极单裂缝 ,表面具大小不一的球形颗粒。接种后 6~ 8d孢子萌发 ,萌发类型为书... 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记录了阔鳞瘤蕨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及幼孢子体形成的整个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成熟孢子黄色 ,极面观椭圆形 ,赤道面观肾形 ,近极单裂缝 ,表面具大小不一的球形颗粒。接种后 6~ 8d孢子萌发 ,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 ,形成 3~ 7个细胞的丝状体。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 ,接种后 30d左右进入片状体阶段 ,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 ,幼原叶体短舌状 ,成熟原叶体心脏形。精子器在接种后 60d左右开始产生 ,颈卵器在精子器发生后 1 0d左右形成 ,每个原叶体上只能形成一个受精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鳞瘤蕨 水龙骨科 配子体 形态发育 孢子萌发 蕨类植物
下载PDF
傅氏凤尾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开梅 石雷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50-56,共7页
采用MS培养基、混合土和滤纸分别培养傅氏凤尾蕨孢子,对其配子体发育过程用显微镜作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孢子呈四面体形,大小为27.4μm×10.3μm,三裂缝。孢子萌发的早晚因培养方式不同而有差异,MS培养基培养需4天左右,混合土培养... 采用MS培养基、混合土和滤纸分别培养傅氏凤尾蕨孢子,对其配子体发育过程用显微镜作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孢子呈四面体形,大小为27.4μm×10.3μm,三裂缝。孢子萌发的早晚因培养方式不同而有差异,MS培养基培养需4天左右,混合土培养需1周左右,滤纸培养则要2周左右。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类型为水蕨型。发育为片状体的时间也存在差异,MS培养基培养自接种后需22天左右,混合土培养需16天左右,而滤纸培养需40天左右。原叶体裸露,无毛状体。幼原叶体形状不规则,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混合土培养自播种后4 ̄11周左右出现性器官,精子器近圆球形,成熟颈卵器颈部常向原叶体基部倾斜或弯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氏凤尾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凤尾蕨 MS培养基 发育类型 原叶体 混合土 发育过程 滤纸
下载PDF
三角鳞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开梅 石雷 张宪春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6-279,共4页
采用混合土培养三角鳞毛蕨(Dryopterissubtriangularis)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深褐色,赤道面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播种1周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三叉蕨型。播种... 采用混合土培养三角鳞毛蕨(Dryopterissubtriangularis)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深褐色,赤道面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播种1周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三叉蕨型。播种2周左右发育为片状体。播种4周左右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原叶体边缘及腹面均可产生毛状体,数量丰富,为单细胞。播种6周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细胞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3~5层细胞高。原叶体受精后1个月内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鳞毛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下载PDF
剑叶凤尾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开梅 石雷 李东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6-571,共6页
剑叶凤尾蕨(Pterisensiformis)是凤尾蕨科(Pteridaceae)凤尾蕨属(Pteris)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但是,目前对其繁殖过程还缺乏了解,限制了剑叶凤尾蕨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报道了成功地采用混合土培养剑叶凤尾蕨... 剑叶凤尾蕨(Pterisensiformis)是凤尾蕨科(Pteridaceae)凤尾蕨属(Pteris)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但是,目前对其繁殖过程还缺乏了解,限制了剑叶凤尾蕨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报道了成功地采用混合土培养剑叶凤尾蕨的孢子,并系统地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剑叶凤尾蕨的孢子呈褐色,赤道面观豆形,极面观三角形,单裂缝。播种1周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水蕨型。播种3周左右发育为片状体。幼原叶体不对称,成熟原叶体裸露,无毛状体,呈心脏形。播种5周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由3细胞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4层细胞高。原叶体受精后1个月内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该研究为园艺学研究提供了用孢子人工繁殖剑叶凤尾蕨的方法,也为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蕨类植物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叶凤尾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凤尾蕨属 剑叶 系统学研究 细胞组成 分子生物学 原叶体 草本植物
下载PDF
江南星蕨配子体形态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艳 石雷 +2 位作者 刘燕 刘保东 李东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0-666,共7页
用无机培养基和土壤培养基分别培养江南星蕨(Microsoriumfortunei(Moore)Ching)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黄色,赤道面观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外壁具刺状纹饰。接种后7~12d孢子萌发,萌... 用无机培养基和土壤培养基分别培养江南星蕨(Microsoriumfortunei(Moore)Ching)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黄色,赤道面观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外壁具刺状纹饰。接种后7~12d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槲蕨型。接种后25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片状体形成顶端细胞的时间较晚,有的甚至不形成。无机培养基培养的原叶体常在基部发生营养繁殖。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数量丰富,多为单细胞,分布于原叶体背腹面及边缘。接种后60d左右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接种后80d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的出现较颈卵器早10d左右。颈卵器成熟后,颈部常向原叶体基部倾斜或弯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后 左右 体形 形态发育 配子体 颈部 心脏 原叶体 孢子萌发 培养基
下载PDF
光照、温度和pH值对小黑桫椤孢子萌发及早期配子体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杜红红 李杨 +3 位作者 李东 戴绍军 姜闯道 石雷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7,共6页
小黑桫椤(Alsophila metteniana)被列为我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探讨其种群数量下降原因,作者采用无菌培养方法和显微观察技术,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光照强度、光质、温度和pH值对小黑桫椤孢子萌发及早期配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孢... 小黑桫椤(Alsophila metteniana)被列为我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探讨其种群数量下降原因,作者采用无菌培养方法和显微观察技术,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光照强度、光质、温度和pH值对小黑桫椤孢子萌发及早期配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最适光照强度为40-70μmol·m-2·s-1,全黑暗时孢子不萌发;白光、红光、黄光和蓝光下的萌发率分别为68.78%、65.66%、63.74%和7.51%;白光和蓝光下配子体可以形成正常的心形原叶体,红光和黄光下配子体发育一直处于丝状体阶段。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需要在酸性土壤进行(pH值在3.7-6.7);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30℃。从孢子接种到心形原叶体形成需要55d左右。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光照强度是小黑桫椤孢子萌发的必需条件,光质是限制小黑桫椤孢子繁殖的重要原因;光质、温度和pH值等环境因子的作用和配子体发育时间等是导致小黑桫椤种群数量日趋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ophila metteniana 光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下载PDF
不同氮、磷配比人工海水对海带胚孢子早期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鞠青 王悠 +1 位作者 刘素 唐学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47-1951,共5页
利用不同氮、磷配比的人工海水培养海带胚孢子,观察其对海带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于人工海水中的海带胚孢子80%能够正常发育,但与培养于天然海水中的对照组仍存在显著差异,且人工海水中海带胚孢子的萌发和配子体的形成时间滞后... 利用不同氮、磷配比的人工海水培养海带胚孢子,观察其对海带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于人工海水中的海带胚孢子80%能够正常发育,但与培养于天然海水中的对照组仍存在显著差异,且人工海水中海带胚孢子的萌发和配子体的形成时间滞后,人工海水培养所形成的海带雌配子体数量显著高于雄配子体(P<0.001);不同氮、磷配比的人工海水对海带胚孢子萌发率的影响不同,N∶P>15∶1的氮磷比会降低海带胚孢子的萌发率,而缺乏氮或磷营养盐的人工海水则极显著抑制海带胚孢子的萌发(P<0.001);海带胚孢子能够在人工海水中进行早期发育,但人工海水中的氮、磷营养盐浓度以及氮/磷比均会对海带发育初期胚孢子的萌发率产生影响;人工海水中氮、磷营养盐的缺乏会导致海带配子体形成时间的滞后,并对其雌雄分化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海水 氮磷比 胚孢子 早期发育 海带
原文传递
重点保护药用植物金毛狗配子体发育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邓洪平 刘光华 +3 位作者 伍莲 廖晓敏 陈水木 崔亚琼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850-1853,共4页
目的:通过对金毛狗孢子萌发的研究,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为金毛狗的室内培养与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用土壤和Knop's培养基在室内培养金毛狗孢子,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全过程。结果:孢子播种1~2... 目的:通过对金毛狗孢子萌发的研究,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为金毛狗的室内培养与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用土壤和Knop's培养基在室内培养金毛狗孢子,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全过程。结果:孢子播种1~2周左右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播种25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40d左右形成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精子器在接种后60d左右开始产生,颈卵器在精子器发生后10d左右形成。结论:室内土壤培养金毛狗孢子效果好,方法可行,是快速发展金毛狗的一条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毛狗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书带蕨型
下载PDF
五种藓类植物的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 被引量:10
13
作者 衣艳君 强胜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8-714,共7页
本文对中华缩叶藓(Ptychomitriumsinense)、狭叶缩叶藓(P.linearifolium)、威氏缩叶藓(P.wilsonii)、葫芦藓(Funariahygrometrica)和立碗藓(Physcomitriumsphaericum)5种国产藓类植物的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藓类... 本文对中华缩叶藓(Ptychomitriumsinense)、狭叶缩叶藓(P.linearifolium)、威氏缩叶藓(P.wilsonii)、葫芦藓(Funariahygrometrica)和立碗藓(Physcomitriumsphaericum)5种国产藓类植物的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藓类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类型不同,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方式与藓类植物的生态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孢子萌发 原丝体发育 发育类型 生态环境 发育方式 葫芦藓
下载PDF
沙漠区生物结皮层中藓类植物繁殖体发育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琴琴 白学良 任向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9-293,I0006,共6页
对12种藓类植物(高山大帽藓,斜叶芦荟藓、芦荟藓、卵叶藓、厚肋流苏藓、盐土藓、无疣墙藓、土生对齿藓、红叶藓、真藓、丛生真藓、垂蒴真藓)的成熟孢子和6种藓类(斜叶芦荟藓、芦荟藓、卵叶藓、厚肋流苏藓、盐土藓、闭蒴盐土藓)的茎叶碎... 对12种藓类植物(高山大帽藓,斜叶芦荟藓、芦荟藓、卵叶藓、厚肋流苏藓、盐土藓、无疣墙藓、土生对齿藓、红叶藓、真藓、丛生真藓、垂蒴真藓)的成熟孢子和6种藓类(斜叶芦荟藓、芦荟藓、卵叶藓、厚肋流苏藓、盐土藓、闭蒴盐土藓)的茎叶碎片在室温下培养,培养液为土壤浸出液,对照组为蒸馏水和自来水。在光学显微镜下描绘和照相记录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过程,发现除斜叶芦荟藓、盐土藓、卵叶藓、厚肋流苏藓外其余藓类的孢子均正常萌发。茎叶培养实验中除卵叶藓外的5个种都产生了大量的原丝体,表明旱生藓类的茎叶具有极强的无性繁殖能力。确定了孢子形态、萌发时间、萌发极向、萌发类型,探讨了藓类孢子萌发和原丝体的发育以及茎叶碎片的繁殖和传播特性,并分析了4种藓类孢子未萌发的原因以及无性繁殖对苔藓植物个体建成的重要性。实验结果为深入探索在生物结皮层形成过程中藓类植物的繁殖生物学作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孢子萌发 原丝体发育 繁殖特性
下载PDF
水蕨孢子壁的形成和发育 被引量:11
15
作者 戴锡玲 曹建国 王全喜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9,共8页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水蕨科(Parkeriaceae)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L.)Brongn.)孢子壁的形成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蕨孢子呈辐射对称,三裂缝,表面具肋条状纹饰。孢子壁由内壁、外壁和周壁三部分构成。在四...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水蕨科(Parkeriaceae)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L.)Brongn.)孢子壁的形成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蕨孢子呈辐射对称,三裂缝,表面具肋条状纹饰。孢子壁由内壁、外壁和周壁三部分构成。在四分体阶段外壁已基本形成,其外壁显著,表面光滑,质地均匀,由孢粉素形成,外壁厚约3-5μm,脊高约5-7μm。周壁由绒毡层残余物在外壁表面沉积形成,较薄,厚度只有0.1μm,表面具有杆状突起。研究结果对揭示孢子纹饰和孢子壁各层的形成过程、来源和稳定性有一定的意义,并为蕨类植物孢粉学和系统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蕨 孢子发育 孢子壁
下载PDF
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密叶绢藓(Entodon challengeri)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芽体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士良 李敏 +2 位作者 张秀萍 赵建成 王振杰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69,共5页
研究了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苯基噻二唑基脲(TDZ)、6-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对密叶绢藓[Entodon challengeri(Paris)Cardot]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芽体发生的影响,并对整个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和照相,结果表明:(1)3种植物生长... 研究了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苯基噻二唑基脲(TDZ)、6-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对密叶绢藓[Entodon challengeri(Paris)Cardot]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芽体发生的影响,并对整个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和照相,结果表明:(1)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密叶绢藓孢子萌发影响不显著;(2)在原丝体发育阶段,1.0 mg/LNAA对原丝体初期的发育促进效果显著,0.4 mg/L TDZ对原丝体发育中期分枝的形成促进效果显著,6-BA处理效果不显著;(3)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单独处理均促进芽体的发生,但0.4 mg/L TDZ效果最佳。而1.5 mg/L 6-BA+TDZ组合处理效果更加显著;(4)芽体的发生数量与芽体的长势无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叶绢藓 TDZ 6-BA NAA 孢子萌发 原丝体发育 芽体发生
下载PDF
乌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开梅 石雷 李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9-422,共4页
采用混合土培养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黑褐色,赤道面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播种1周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叉蕨型。丝状体5-10细胞时... 采用混合土培养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黑褐色,赤道面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播种1周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叉蕨型。丝状体5-10细胞时开始发育为片状体。播种2周后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原叶体边缘及表面均可产生毛状体,数量丰富,为单细胞。播种后1个月左右开始有颈卵器出现,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3-5层细胞高。精子器产生时间较颈卵器早10d左右,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细胞组成。精卵受精后2周左右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乌毛蕨 孢予萌发 配子体发育
下载PDF
瓦韦孢子壁的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戴锡玲 曹建国 +1 位作者 王全喜 朱瑞良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5-550,共6页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水龙骨科(Polypod iaceae)瓦韦(Lepisorus thunbergianus(Kaulf.)Ching)孢子壁的结构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瓦韦孢子两侧对称、单裂缝,表面具波纹状纹饰。孢壁从内到外由内壁、外壁和周壁三部...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水龙骨科(Polypod iaceae)瓦韦(Lepisorus thunbergianus(Kaulf.)Ching)孢子壁的结构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瓦韦孢子两侧对称、单裂缝,表面具波纹状纹饰。孢壁从内到外由内壁、外壁和周壁三部分构成。外壁来源于绒毡层物质,由外壁内层和外壁外层构成,外壁外层表面的波纹状纹饰形成孢子表面的纹饰轮廓。周壁薄,紧贴外壁表面,由2层片状结构叠合而成。在外壁外层形成过程中,孢子表面和周围出现较多小球。本文探讨了孢壁各层的结构、来源和发育过程,为蕨类植物系统学和孢粉学研究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韦 孢子发育 孢壁
下载PDF
朝鲜介蕨孢子周壁发育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全喜 戴锡玲 曹建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9-297,共9页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朝鲜介蕨[Dryoathyrium coreanum(Christ)Tagawa=Lunathyrium coreanum(Christ)Ching]孢子周壁的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朝鲜介蕨孢子两侧对称,单裂缝,表面具粗大的脊状褶皱,褶皱形成网状或拟网...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朝鲜介蕨[Dryoathyrium coreanum(Christ)Tagawa=Lunathyrium coreanum(Christ)Ching]孢子周壁的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朝鲜介蕨孢子两侧对称,单裂缝,表面具粗大的脊状褶皱,褶皱形成网状或拟网状纹饰。孢壁包括内壁、外壁和周壁。孢子外壁表面光滑,在四分孢子时期就已发育成熟。四分孢子分离后,周壁开始形成,周壁来源于孢子囊的绒毡层,是由原质型绒毡层的残余物在外壁上沉积而成。成熟的周壁很厚,可分为外层和内层。周壁内有大的空腔,主要是由周壁外层向外隆起形成的,隆起进而形成了孢子的脊状褶皱和表面纹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介蕨 孢子 周壁 发育 蹄盖蕨科
下载PDF
变异鳞毛蕨的孢子培养与配子体发育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欧阳婵娟 唐源江 王瑞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4-349,共6页
应用无菌培养和常规泥土培养两种方法对变异鳞毛蕨(Dryopteris varia)孢子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其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蔗糖浓度为2%的1/2MS与MS培养基对孢子萌发时间和萌发率影响不大,但前者较适于孢子萌发,... 应用无菌培养和常规泥土培养两种方法对变异鳞毛蕨(Dryopteris varia)孢子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其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蔗糖浓度为2%的1/2MS与MS培养基对孢子萌发时间和萌发率影响不大,但前者较适于孢子萌发,而后者则适于孢子体形成;在1/2MS培养基上,1%的蔗糖浓度比其它浓度更适宜于孢子的萌发。以菜园土为培养基质时,变异鳞毛蕨孢子的萌发时间短且萌发率高,但幼孢子体出现的时间明显晚于无菌培养。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符合鳞毛蕨属配子体发育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鳞毛蕨 孢子培养 配子体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