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胃祛湿汤治疗残胃炎(脾胃湿热)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庆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2期26-28,共3页
[目的]观察活胃祛湿汤治疗残胃炎(脾胃湿热)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铝碳酸镁,0.5g/次,3次/d。治疗组40例活胃祛湿汤(藿香梗、紫苏梗各15g,薏苡仁120g,苦杏仁、陈皮各10g,姜... [目的]观察活胃祛湿汤治疗残胃炎(脾胃湿热)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铝碳酸镁,0.5g/次,3次/d。治疗组40例活胃祛湿汤(藿香梗、紫苏梗各15g,薏苡仁120g,苦杏仁、陈皮各10g,姜半夏、厚朴、黄芩各8g,砂仁、甘草各5g),1剂/d,水煎150m L,3次/d。连续治疗2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活胃祛湿汤治疗残胃炎(脾胃湿热),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炎 脾胃湿热 活胃祛湿汤 中医证候积分 铝碳酸镁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病脾胃湿热证发生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39
2
作者 胡玲 劳绍贤 +1 位作者 邝枣园 程明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65-568,共4页
脾胃湿热证在临床十分常见,中医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基于中医证候形成的复杂性,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炎症因子表达、黏膜保护以及微生态改变等多角度,提出胃黏膜Hp感染、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 脾胃湿热证在临床十分常见,中医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基于中医证候形成的复杂性,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炎症因子表达、黏膜保护以及微生态改变等多角度,提出胃黏膜Hp感染、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炎症通路激活、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过度表达以及胃黏膜和舌苔Hp感染与乳酸杆菌之间微生态失衡之"邪气亢盛、脾运失健、邪正相争"的亢奋状态可能是Hp相关胃病脾胃湿热证形成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胃病 脾胃湿热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和脾胃虚寒证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亮 曹云 +7 位作者 李中峰 陈建新 王佳婕 符欣 黄佳钦 冯晶华 王冬梅 李志红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方法收集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脾胃湿热证28例,脾胃虚寒证17例,另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收集各组受试者肘静脉血5 ml,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定量检...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方法收集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脾胃湿热证28例,脾胃虚寒证17例,另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收集各组受试者肘静脉血5 ml,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定量检测血浆代谢物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11种,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浆中葡萄糖、丙氨酸、缬氨酸等含量高于健康人,而谷氨酸、甘氨酸、乳酸、甜菜碱等水平低于健康人。脾胃湿热证组患者缬氨酸、乳果糖水平高于脾胃虚寒证组,而异丁酸、甲酸、肌肽含量低于脾胃虚寒证组。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糖代谢、氨基酸分解代谢紊乱,且两种证型在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脾胃虚寒证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氢谱
原文传递
三仁汤对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和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邵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32期3555-3557,3625,共4页
目的观察三仁汤对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和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三仁汤治疗,2组均以4周为1... 目的观察三仁汤对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和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三仁汤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胃排空指标及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情况,评估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上腹痛、嗳气、饱胀不适、胃纳减少及咽部梗阻感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单项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胃半排空时间均显著缩短(P均<0.05),胃窦收缩频率和胃窦收缩幅度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胆囊收缩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仁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患者胃肠道激素紊乱,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胃湿热型 三仁汤 胃排空 胃肠道激素
下载PDF
清热化湿复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肠道微生态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江月斐 劳绍贤 +2 位作者 邝枣园 傅肖岩 卞兆祥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用清热化湿复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21例,并对治疗前后肠道微生态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①肠道细菌比例: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道...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用清热化湿复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21例,并对治疗前后肠道微生态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①肠道细菌比例: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道革兰阳性杆菌明显上升(P<0.01);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明显下降(P<0.01)。②肠道菌群密集度: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道菌群密集度无明显上升(P>0.05)。③肠道菌群多样性: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改变(P>0.05)。④需氧菌: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明显下降(P<0.05,P<0.01)。⑤厌氧菌: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消化球菌明显上升(P<0.01)。结论清热化湿复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调可起一定的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化湿法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脾胃湿热证 肠道微生态
下载PDF
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及对SOD和NO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于英莉 《陕西中医》 2016年第11期1449-1451,共3页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及其对SOD和NO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与治疗组(接受常规西药加黄连温胆汤治疗)各45例。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及其对SOD和NO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与治疗组(接受常规西药加黄连温胆汤治疗)各45例。结果:治疗组的内镜下疗效、中医证候疗效、Hp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及NO水平均下降,SOD水平均上升,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可增强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中医药疗法 脾胃湿热 黄连温胆汤/治疗应用
下载PDF
健脾清热化湿汤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萎缩评分及PGI、PGII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干晓花 袁成业 《四川中医》 2021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化湿汤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萎缩评分及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Ⅱ(PGI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脾胃湿热型CAG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化湿汤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萎缩评分及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Ⅱ(PGI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脾胃湿热型CAG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n=47,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n=47,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清热化湿汤治疗,每日1剂。12周后评价两组疗效,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萎缩评分,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PGI、PGII水平。结果:(1)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萎缩评估结果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萎缩评估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血清PGI、PGII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血清PGI、PGI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清热化湿汤治疗脾胃湿热型CAG疗效较好,能降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升高血清PGI、PGII表达水平,阻止胃黏膜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清热化湿汤 脾胃湿热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症候积分
下载PDF
胃癌前病变中医证型分类探讨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钰萍 王熠慧 +1 位作者 安振涛 朱方石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的中医证型分类现状和结构,为PLGC的临床辨证和确定治法主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分析被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为PLGC的11...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的中医证型分类现状和结构,为PLGC的临床辨证和确定治法主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分析被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为PLGC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胃镜、病理诊断和中医证型分析,归纳PLGC的证型分类结构,并分析证型构成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关性。结果:嗳气、腹胀、胃脘胀痛或灼痛或刺痛、口苦、口干为PLGC大多患者最常见的共性症状。PLGC常见证型按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是脾胃虚弱证(24.55%)、脾胃湿热证(22.73%)、肝胃气滞证(20.00%)、胃络瘀血证(12.73%)、胃阴不足证(8.18%)。其中,胃黏膜萎缩以脾胃虚弱证多见(32.14%),肠上皮化生以肝胃气滞证多见(28.9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以胃络瘀血证多见(50.00%)。结论: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气滞证、胃络瘀血证和胃阴不足证5种证型为PLGC的临床主要证型;不同证型与萎缩、肠化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等不同的病理阶段具有一定相关性,随着萎缩-肠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变化,呈由脾胃虚弱-肝胃气滞-胃络瘀血发展的病机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中医证型 脾胃虚弱证 脾胃湿热证 肝胃气滞证 胃络瘀血证 胃阴不足证
下载PDF
胃炎方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患者IFN-β、自由基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魏家 朱春龙 《四川中医》 2020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胃炎方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及干扰素-β(IFN-β)、自由基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1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 目的:观察胃炎方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及干扰素-β(IFN-β)、自由基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1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胃炎方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痞胀痛(1.01±0.22)分、口苦口臭(0.91±0.27)分、恶心或呕吐(0.82±0.21)分、胃脘灼热(0.93±0.22)分、大便黏滞或稀溏(0.63±0.23)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IFN-β、白细胞介素-23(IL-23)、胃泌素-17(G-17)、自由基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1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IFN-β、IL-23、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3%,对照组为73.6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炎方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炎症状态,促进G-17的分泌,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方 脾胃湿热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干扰素-Β 自由基 疗效
下载PDF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与胃镜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乃卫 程红杰 +3 位作者 安立保 徐珊珊 阎玲 孙志新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与胃镜像相关性,从微观角度证实中医宏观辨证论治科学性,完善中医辨证理论体系,为慢性胃炎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385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与胃镜像相关性,从微观角度证实中医宏观辨证论治科学性,完善中医辨证理论体系,为慢性胃炎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38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胃镜像表现,观察常见中医证型(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脾胃湿热、脾胃气虚、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胃络瘀阻)和胃镜像表现萎缩、糜烂、胆汁反流、黏膜颜色、黏膜池颜色、黏膜充血水肿、黏膜血管显露、黏膜隆起、黏膜粗糙、黏膜颗粒增生等相关性,比较不同证型在胃镜像表现比率情况。结果: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最常见,分别为40.52%、30.91%、12.21%,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病变部位以胃窦最常见,占49.92%,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脾胃虚寒证以40~65岁多见,表现为萎缩性胃炎,黏膜以白为主,黏膜池颜色清澈为主;脾胃湿热证以18~40岁男性居多,以非萎缩性胃炎为主,黏膜糜烂多见;肝胃郁热证男性居多,胃镜像无显著变化,和脾胃湿热证有相似处。结论:慢性胃炎中医证型和胃镜像存在一定相关性,尤其是脾胃虚寒证和脾胃湿热证,胃镜像可作为中医证型客观依据,可指导临床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中医证型 胃镜像 脾胃虚寒证 脾胃湿热证 肝胃郁热证 相关性
下载PDF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电图与胃排空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向菊 劳绍贤 +2 位作者 罗琦 连至诚 梁雪芬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电图与胃排空的关系。【方法】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钡条法检测胃排空 ,体表胃电图法检测胃电 ,分别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 ( 37例 )、脾虚证患者 ( 2 0例 )及对照组 ( 13例 ,无慢...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电图与胃排空的关系。【方法】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钡条法检测胃排空 ,体表胃电图法检测胃电 ,分别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 ( 37例 )、脾虚证患者 ( 2 0例 )及对照组 ( 13例 ,无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史 ,一般检查正常者 )进行检测。【结果】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电图各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但其胃排空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脾虚证患者胃电波幅及频谱累加值 (SUM值 )在餐前、餐后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及脾胃湿热证患者 (P <0 .0 5) ,其胃排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5)及脾胃湿热证患者 (P <0 .0 5)。【结论】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电图无特殊表现 ,正常的胃电不能预示正常的胃排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胃电图 胃排空 诊断
下载PDF
兰索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晓彤 张丽娟 +4 位作者 尹利顺 丁振 赵庆华 孙蓉 曹志群 《中国药物评价》 2014年第6期366-369,共4页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91例,随机分为兰索拉唑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和兰索拉唑联合中药治疗组(以下简称联合用药组),对照组每组30例,联合用药...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91例,随机分为兰索拉唑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和兰索拉唑联合中药治疗组(以下简称联合用药组),对照组每组30例,联合用药组31例,对比观察分析疗效差异。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6.8%,兰索拉唑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80.0%,联合用药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可明显改善证候,有效促进黏膜糜烂受损修复,缓解临床症状。结论:兰索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使用中应加强对联合用药指征、用法、疗程的深入研究,以确保联合用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中药 脾胃湿热 慢性糜烂性胃炎
下载PDF
杨春波老中医诊治脾胃湿热证的特点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宽裕 刘宏 乐云丰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1-13,共3页
总结杨春波主任医师治疗脾胃湿热证的特点,分析其辨证论治规律,以拓展思路,提高中医对疑难病证的诊治水平。
关键词 杨春波 脾胃湿热证 诊断特点 治疗特点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湿热型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董佩晶 谢俊 吴松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西药外用治疗寻常性痤疮(中医证属脾胃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20例和中西医组各21例。西药组予0.1%阿达帕林凝胶和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早晚外涂;中西医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西药外用治疗寻常性痤疮(中医证属脾胃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20例和中西医组各21例。西药组予0.1%阿达帕林凝胶和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早晚外涂;中西医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前 2 次每周治疗 1 次,后 3 次隔周治疗 1 次。两组共治疗8周。在治疗结束时观察各组皮损GAGS评分、临床疗效,并统计治疗结束后4周皮损复发病例数。结果中西医组皮损GAGS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临床疗效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复发例数明显少于西药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疗法不仅能提高西药的临床疗效,还能减少皮损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穴位埋线 脾胃湿热型
原文传递
基于现代文献的脾胃湿热证疾病分布及处方用药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路路 吴秀艳 +7 位作者 王天芳 薛晓琳 罗清香 张晓娜 任红 侯帅颖 张佳元 李婷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5-689,共5页
目的分析现代文献中脾胃湿热证对应疾病的分布情况及其处方、用药情况,为脾胃湿热证进一步的临床及科研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方法以"脾胃湿热证"为主题词、题名/关键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 目的分析现代文献中脾胃湿热证对应疾病的分布情况及其处方、用药情况,为脾胃湿热证进一步的临床及科研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方法以"脾胃湿热证"为主题词、题名/关键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VIP)3大中文数据库自建库以来到2015年12月31日的所有相关文章,选取其中明确具备脾胃湿热证临床治疗的相关文章,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的1 681篇文献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09篇;脾胃湿热证最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86.41%),还可见于皮肤病(5.83%)等;脾胃湿热证的常用处方是平胃散、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等清热、祛湿类处方,同时还可以合并运用对病(症)治疗的其他功用的处方;脾胃湿热证治疗中使用频率超过1%的中药分别为:黄连、半夏、厚朴、甘草、陈皮、黄芩、茯苓、蒲公英、藿香、苍术、薏苡仁、白豆蔻、白术、枳壳、栀子、延胡索、白芍、吴茱萸、干姜、竹茹、茵陈、石菖蒲、郁金、枳实、柴胡、白及、丹参、杏仁、砂仁、木香、佛手、滑石。结论现阶段,脾胃湿热证在临床病种分布上虽然以消化系统的疾病为主,但在其他系统疾病中的分布也不容忽视;脾胃湿热证的选方、用药应当以整体观念、病证结合及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中医古籍中的经典成方仍然是目前治疗脾胃湿热证的中坚力量,但是与时俱进的现代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方以及医院院内制剂的作用也已经凸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热证 疾病 处方 中药 文献
原文传递
脾胃湿热证临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合国 劳绍贤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3,共2页
从幽门螺杆菌感染、炎症、保护因子、胃肠动力学、细胞内能量代谢、细胞凋亡、基因调控及相关蛋白表达、水通道蛋白、肠道微生态的变化等方面对脾胃湿热证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脾胃湿热证是机体对病因应答呈亢进性、失调性和代偿性... 从幽门螺杆菌感染、炎症、保护因子、胃肠动力学、细胞内能量代谢、细胞凋亡、基因调控及相关蛋白表达、水通道蛋白、肠道微生态的变化等方面对脾胃湿热证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脾胃湿热证是机体对病因应答呈亢进性、失调性和代偿性的形态和功能的综合性病理反应;对其客观化研究需多方面、多层次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热证 胃肠动力学 细胞凋亡 水通道蛋白 肠道微生态学
下载PDF
甘草泻心汤治疗艾滋病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湿热证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孟鹏飞 吴涛 +3 位作者 马秀霞 丁雪 王豪杰 徐立然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2203-2205,共3页
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对艾滋病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湿热证患者主要症状的影响。方法:78例艾滋病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26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方案治疗,治疗组给予甘草泻心汤。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溃疡指数、口腔溃疡个数、口腔... 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对艾滋病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湿热证患者主要症状的影响。方法:78例艾滋病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26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方案治疗,治疗组给予甘草泻心汤。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溃疡指数、口腔溃疡个数、口腔溃疡面积。结果:治疗各时期,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溃疡数目、溃疡疼痛指数、溃疡面积等方面的改善疗效更优(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可以改善艾滋病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溃疡疼痛、溃疡面积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复发性口腔溃疡 脾胃湿热证 甘草泻心汤
下载PDF
不同证候的雄激素性脱发患者受损头皮的病理特征及雄激素受体表达的规律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修漾 陈达灿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69-174,共6页
【目的】探讨雄性激素受体 (AR)在雄激素性脱发 (AA)患者受损头皮的表达特点和分布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将 80例中医证型属脾胃湿热或肝肾不足两型的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和对比其秃发区与正常非秃发... 【目的】探讨雄性激素受体 (AR)在雄激素性脱发 (AA)患者受损头皮的表达特点和分布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将 80例中医证型属脾胃湿热或肝肾不足两型的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和对比其秃发区与正常非秃发区AR水平 ,并与 32例正常人头皮组织的AR水平进行异体对照研究。【结果】表皮颗粒细胞层、棘层、基底层、真皮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组织、立毛肌、汗腺、皮脂腺、毛根鞘、毛乳头AR表达均为阳性。而表皮角质层、皮下脂肪、内毛根鞘、毛干细胞和毛母质细胞染色均为阴性。AA患者秃发区头皮总AR阳性细胞百分率以及表皮、汗腺、皮脂腺、毛根鞘、毛乳头五个皮肤结构中的AR阳性细胞百分率均高于非秃发区及正常人 (P <0 0 1)。且各皮肤结构AR值高低与秃发区毛发稀稠程度存在相关性。脾胃湿热组患者秃发区汗腺、皮脂腺中以及总体AR阳性细胞百分率高于肝肾不足组 (P <0 0 5 ) ,而表皮、毛根鞘、毛乳头上的AR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AR与AA发病有关 ,局部AR含量的异常是AA的病因之一 ;不同中医证候的秃发患者秃发区的病理特征以及AR的数量也不同 ,脾胃湿热型患者头皮秃发区的AR表达总的要比肝肾不足的患者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雄激素性脱发 头皮 病理特征 雄激素受体 受体表达 AR AA 中医
下载PDF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小儿厌食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建玲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0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4例脾胃湿热型厌食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复合维生素B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 目的:观察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4例脾胃湿热型厌食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复合维生素B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食欲恢复正常时间、食量恢复正常时间及血红蛋白、微量元素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治疗后,2组食少纳呆、神疲乏力及小便溲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3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食欲恢复正常时间、食量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红蛋白、血锌、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血锌、血钙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用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小儿厌食症,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尽早恢复其食欲、食量,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 脾胃湿热型 三仁汤 泻黄散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复合维生素B 微量元素
原文传递
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疗效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玉青 杨秀荣 +2 位作者 王巧玲 安致稳 阴雅男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第2期10-13,16,共5页
目的:研究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MGD患者62例(124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60眼),治疗组32例(64眼)。对照组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妥布霉素地塞... 目的:研究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MGD患者62例(124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60眼),治疗组32例(64眼)。对照组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典必殊眼膏)外涂睑缘,湿热敷,睑板腺按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胆汤加减治疗(清热化湿、祛瘀散结),并随症加减。观察2组治疗前后睑板腺功能、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量(SIt)、角结膜荧光素钠染色(FLS)、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94%,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睑板腺功能、BUT、SIt、FLS、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温胆汤为基础的清热化湿、祛瘀散结法,可有效改善脾胃湿热型MGD的睑板腺功能,延长SIt、BUT,促进角膜上皮恢复,并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干眼症 睑板腺功能障碍 白涩症 神水将枯症 椒疮 脾胃湿热型 清热化湿祛瘀散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