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虚证大鼠骨骼肌变化及中医补脾类方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广霞 刘碧原 +1 位作者 张媛凤 谢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39-743,共5页
目的观察脾虚证模型大鼠骨骼肌肌力变化及中医补脾类方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脾虚模型组,模型组采用过度疲劳+饮食失节的方法造模4周。造模2周后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脾虚模型组、中药干预组(健脾升阳的补中益... 目的观察脾虚证模型大鼠骨骼肌肌力变化及中医补脾类方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脾虚模型组,模型组采用过度疲劳+饮食失节的方法造模4周。造模2周后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脾虚模型组、中药干预组(健脾升阳的补中益气汤组、健脾的四君子汤组、健脾渗湿的参苓白术散组);于造模第15天,中药各组大鼠分别按4.05 g/(kg·d)给予各干预方(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 d。测定各组大鼠的抓握力,血液和骨骼肌相关生化指标,观察骨骼肌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脾虚模型组大鼠抓握力、骨骼肌琥珀酸脱氢酶(S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肌肉素(Musclin)、胆碱酯酶受体(M-AChRM2)及Ca2+-ATPase均显著性降低,血胆碱酯酶(Ach E)显著性升高(P<0.01或P<0.05);骨骼肌出现炎细胞浸润,肌纤维排列紊乱,粗细不匀,肌丝松散及肌纤维空泡样变。与模型组相比,3个干预方组大鼠的上述指标均见不同程度地改善(P<0.01或P<0.05),骨骼肌病变减轻;其中补中益气汤组的抓握力和骨骼肌SDH、CK-MM、M-AChRM2较四君子汤组和参苓白术散组显著性升高(P<0.01或P<0.05)。结论脾虚证模型大鼠存在骨骼肌的损伤,健脾、健脾渗湿、健脾升阳3方对该模型大鼠骨骼肌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但以健脾升阳的补中益气汤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类方 脾虚证 骨骼肌 大鼠
原文传递
苍术提取物调节脾虚证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芬 刘艳菊 田春漫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25-829,850,I0009,共7页
目的观察苍术提取物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探讨苍术提取物调节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和苍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喂饲小承气汤煎剂加饥饱失常建... 目的观察苍术提取物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探讨苍术提取物调节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和苍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喂饲小承气汤煎剂加饥饱失常建立脾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时间15 d。造模结束后,苍术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5、10、20 g/kg的中药煎剂2 m L,多潘立酮组灌胃5 mg/kg的多潘立酮混悬溶液2 m L,正常组及模型组则灌胃生理盐水2 m L,1次/d,持续灌胃10 d。10 d后所有大鼠均用炭末灌胃法行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的测定,腹主动脉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胃动素(MTL)、P物质(SP)、生长抑素(SS)含量,比色法测定大鼠空肠上皮细胞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内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及结肠组织中c-kit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多潘立酮组和苍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的胃内残留率明显下降、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而大鼠血浆MTL、SP和SS含量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多潘立酮组和苍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空肠上皮细胞ATP的含量及胃窦平滑肌细胞内MLCK和结肠组织中c-kit的表达量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苍术提取物可从不同方面整体改善由于脾虚导致的大鼠胃肠功能障碍,对因脾虚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有较好的调节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提取物 脾虚证 胃肠功能 信号传导 大鼠
原文传递
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9
3
作者 徐珊 周嘉鹤 +1 位作者 王常松 杨季国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不同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候发生时胃黏膜细胞凋亡及调控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揭示CAG各证候的实质。方法复制大鼠脾虚证、肝郁证和湿热证CAG病证结合模型,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和胃黏膜细胞凋... 目的探讨大鼠不同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候发生时胃黏膜细胞凋亡及调控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揭示CAG各证候的实质。方法复制大鼠脾虚证、肝郁证和湿热证CAG病证结合模型,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和胃黏膜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cl-2、Fas抗原的表达水平。结果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证候模型组中以脾虚CAG组最高。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Bcl-2、Fas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证候模型组中以脾虚CAG组最高。结论CAG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Bcl-2、Fas蛋白表达与CAG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以脾虚CAG组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最高和Bcl-2、Fas表达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证 脾虚证 湿热证 细胞凋亡 Bcl-2 FAS
下载PDF
基于色度学Lab值分析“脾色环唇”脾虚证患者唇周颜色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煜 柳树英 张丽君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9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脾色环唇"脾虚证患者唇周Lab值,为王自立教授基于"脾色环唇"辨治脾虚证提供色度学依据。方法:采用数码相机对300例"脾色环唇"脾虚证患者及300例健康人群面部进行拍照,对所得图像通过"Adob... 目的:分析"脾色环唇"脾虚证患者唇周Lab值,为王自立教授基于"脾色环唇"辨治脾虚证提供色度学依据。方法:采用数码相机对300例"脾色环唇"脾虚证患者及300例健康人群面部进行拍照,对所得图像通过"Adobe Photoshop CS"软件读取右上左下唇周及颧部的Lab值,并对Lab各值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结果:脾色环唇脾虚证患者唇周b-a值为正数,说明表示黄色的b值大于a值,则唇周颜色以黄色为主;脾色环唇脾虚证患者颧部b-a值为负数,说明表示黄色的b值小于表示红色的a值,则颧部颜色以红色为主;健康人群唇周及颧部b-a值均为负数,说明表示黄色的b值小于表示红色的a值,则唇周及颧部颜色均以红色为主,体现了亚洲人健康肤色红黄隐隐的特点;经t检验,脾色环唇脾虚证患者及健康人群唇周Lab值及b-a的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健康人群比较,脾色环唇脾虚证患者唇周颜色以黄色为主,而颧部颜色与健康人群基本一致,以红色为主(P>0.05)。结论:1)"脾色环唇"脾虚证患者唇周颜色以黄色为主;2)色度学面部色诊分析方法可为基于"脾色环唇"辨治脾虚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脾色环唇 色度学 LAB b-a值 王自立
下载PDF
脾虚1号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胃体组织MLC蛋白与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吕林 王凤云 +3 位作者 唐旭东 尹晓岚 石啸双 段园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29-735,共7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证大鼠胃体组织肌球蛋白轻链(MLC)蛋白与mRNA表达及脾虚1号方的干预作用。方法 60只7 d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FD脾虚证模型组(n=50)。正常组给予2%蔗糖溶液灌胃,FD脾虚证模型组给予0.1...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证大鼠胃体组织肌球蛋白轻链(MLC)蛋白与mRNA表达及脾虚1号方的干预作用。方法 60只7 d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FD脾虚证模型组(n=50)。正常组给予2%蔗糖溶液灌胃,FD脾虚证模型组给予0.1%蔗糖碘乙酰胺溶液灌胃,0.2 m L/(只·d),连续6 d。FD脾虚证模型组正常饲料喂养至6周龄后叠加改良小平台站立,连续14 d。造模结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多潘立酮组、脾虚1号方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连同正常组,分别给予蒸馏水10 m L/(kg·d)、多潘立酮3.125 mg/(kg·d)、脾虚1号方1.275、2.550、5.100 g/(kg·d),灌胃14 d。采用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胃体组织MLC蛋白及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免疫组化检测模型组大鼠胃体肌层MLC蛋白定位表达降低;Western blot检测模型组胃体组织MLC蛋白表达量降低;RT-PCR检测模型组大鼠胃体组织MLC mRNA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免疫组化检测脾虚1号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胃体肌层MLC蛋白定位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Western blot检测脾虚1号方中、高剂量组大鼠胃体MLC蛋白表达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检测脾虚1号方高剂量组MLC mRNA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D脾虚证模型大鼠存在胃体组织MLC蛋白及基因表达的降低,而脾虚1号方能够上调MLC蛋白及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1号方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虚证 胃动力 肌球蛋白轻链 大鼠
原文传递
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不可忽视血瘀证 被引量:8
6
作者 刘琳 徐国丽 +4 位作者 姚卫海 郭玉红 裴晓璐 刘清泉 董子亮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研究血瘀证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发病率的影响及其在AAD证型分布中所占比例。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ICU病房接受抗生素治疗的21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血瘀证、非血瘀证患者接... 目的:研究血瘀证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发病率的影响及其在AAD证型分布中所占比例。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ICU病房接受抗生素治疗的21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血瘀证、非血瘀证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后AAD的发病率;血瘀证在AAD证型分布中所占的比例;引发AAD合并血瘀证的病理机制。结果:血瘀证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后AAD发病率45.26%>非血瘀证者31.67%,P<0.05;其中,脾气亏虚患者合并血瘀证者发生AAD几率58.33%>非血瘀证者12.50%,P<0.05;湿浊内阻患者合并血瘀证者发生AAD几率62.50%>非血瘀证者19.23%,P<0.05;脾虚湿浊患者合并血瘀证者发生AAD几率75.00%>非血瘀证者27.27%,P<0.05。在AAD证型分布中,血瘀证比例为29.63%,仅次于脾虚痰湿证64.20%居第二。在导致AAD合并血瘀证的病理机制中,痰饮瘀血互化占54.17%。结论:血瘀证、特别是脾虚湿阻型患者在合并血瘀证时更易发生AAD;血瘀证是AAD证型分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仅次于脾虚痰湿证;在多数情况下,导致AAD合并血瘀证的病理机制是痰饮瘀血互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瘀血 脾虚湿阻 发病率 证型分布
下载PDF
枳术丸对脾虚证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结肠黏膜AQP3、AQP9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汤文娟 夏旭婷 刘富林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999-1005,共7页
目的观察枳术丸对脾虚证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小鼠结肠AQP3、AQP9表达的影响,探讨枳术丸改善STC症状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15只)和造模组(35只),造模组采用复合因素法(番泻叶... 目的观察枳术丸对脾虚证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小鼠结肠AQP3、AQP9表达的影响,探讨枳术丸改善STC症状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15只)和造模组(35只),造模组采用复合因素法(番泻叶+限水+控制饮食)建立脾虚证STC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枳术丸组(10只)、莫沙必利组(10只)。连续给药7 d后,检测各组小鼠的粪便含水量、肠道推进率、血清木糖含量及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AQP3、AQP9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粪便含水量显著减少,肠道推进率显著降低,血清木糖含量显著降低,小鼠结肠黏膜AQP3表达显著增多,AQP9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枳术丸组小鼠粪便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肠道推进率显著升高(P<0.01),血清木糖含量显著升高(P<0.01),小鼠结肠黏膜AQP3表达显著减少,AQP9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莫沙必利组相比,枳术丸组小鼠肠道推进率升高(P<0.05),血清木糖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肠黏膜AQP3表达显著减少(P<0.01),AQP9表达显著增加(P<0.01),粪便含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C的发病与结肠黏膜AQP3上调、AQP9下调有关,枳术丸可以通过下调AQP3的表达、上调AQP9的表达,增加粪便的含水量而改善S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枳术丸 脾虚证 结肠黏膜 AQP3 AQP9
下载PDF
基于iTRAQ技术的2型糖尿病脾虚证唾液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孙珂焕 丁峰 +4 位作者 范大华 曹美群 杨长青 李仲秋 吴正治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2期1680-1685,共6页
目的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蛋白组学技术分析2型糖尿病脾虚证的差异蛋白质谱,从唾液蛋白质水平上阐释2型糖尿病脾虚证的证候本质和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糖尿病脾虚... 目的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蛋白组学技术分析2型糖尿病脾虚证的差异蛋白质谱,从唾液蛋白质水平上阐释2型糖尿病脾虚证的证候本质和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糖尿病脾虚证34例和正常健康组45例唾液样本,分离、鉴定两组的差异蛋白质,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共鉴定到1757个蛋白。以差异倍数≥1.5或≤0.67为筛选标准,共筛选出有意义的差异蛋白155个,其中上调蛋白107个,下调蛋白48个,基于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免疫反应、物质代谢、氧气运输等功能分类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分析差异蛋白主要涉及补体系统代谢通路、脂肪降解和吸收通路、维生素降解和吸收通路等。结论应用iTRAQ技术筛选出可能与2型糖尿病脾虚证发生发展相关的多个差异蛋白,且表明主要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和物质代谢途径有密切关系,为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脾虚证的相关机理和本质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脾虚证 唾液 蛋白质组学 iTRAQ技术
下载PDF
自拟涩肠止泻汤治疗婴幼儿秋季脾虚型腹泻120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翠爱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2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自拟涩肠止泻汤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予病毒唑注射液加思密达散剂治疗,并酌情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涩肠... 目的:探讨自拟涩肠止泻汤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予病毒唑注射液加思密达散剂治疗,并酌情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涩肠止泻汤辨证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为9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拟涩肠止泻汤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腹泻 脾虚型 自拟涩肠止泻汤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算法的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患者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研究 被引量:94
10
作者 张宇翔 郭蓉娟 耿东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81-786,共6页
目的研究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患者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特征。方法将200例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病例的一般资料、病史信息、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中医相关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TCMISS) V2. 5,使用关联... 目的研究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患者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特征。方法将200例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病例的一般资料、病史信息、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中医相关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TCMISS) V2. 5,使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算法,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基于关联规则提取HAMD条目组合为:忧郁情绪,工作和兴趣,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全身症状,能力减退感,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胃肠道症状;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7组核心组合。基于关联规则提取HAMA条目组合为:抑郁心境,焦虑心境,紧张,失眠,感觉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植物神经症状,记忆或注意力障碍;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3组核心组合。结论肝郁脾虚证为抑郁症最常见证候。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可表现出多个系统的症状,与研究中200例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所得出的症状条目一致,即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得出的结果集中在植物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呼吸系统、胃肠道系统、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肝郁脾虚证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关联规则 熵聚类
原文传递
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黄振 宋双临 +3 位作者 谭克平 楚佳梅 诸晓英 曾友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与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试验,将1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每组90例。在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等一般治疗的基础...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与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试验,将1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每组90例。在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等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取穴肝俞、太冲、丰隆、足三里、三阴交,7天埋线1次;西药组给予口服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易善复,228mg/粒),2粒/次,每天3次。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肝脏酶学及血脂水平、腹部B超的变化。结果:1中医证候评分方面,埋线组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2肝脏酶学及血脂水平方面,埋线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均比西药组显著下降(均P<0.05);3腹部B超检查方面,埋线组脂肪肝程度的改善较西药组显著(P<0.05);4临床疗效方面,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9.8%(79/88),显著高于西药组的76.7%(69/90,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确切,且优于口服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郁脾虚型 穴位埋线疗法 多烯磷酯酰胆碱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困证大鼠结肠组织TLR2、MyD88、COX-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李姿慧 蔡荣林 +2 位作者 孙娟 文印君 王瑞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3,共9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困证大鼠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及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参苓白术散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BS/乙醇灌肠结合环境与饮食干预法复制溃疡...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困证大鼠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及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参苓白术散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BS/乙醇灌肠结合环境与饮食干预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困证大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15.6 g/kg)、参苓白术散(15.6 g/kg)+TLR2激动剂(50μg/只)组、参苓白术散(15.6 g/kg)+TLR2拮抗剂组(0.121 2μg/g),每组12只,连续给药14 d。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结肠组织中TLR2、MyD88、COX-2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结肠组织TLR2、MyD88、COX-2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6及IL-1β水平均升高(P<0.05),结肠组织TLR2、MyD88、COX-2蛋白和mRNA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和参苓白术散+TLR2拮抗剂组大鼠血清TNF-α、IL-6及IL-1β水平均下降,结肠组织TLR2、MyD88、COX-2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P<0.01)。与参苓白术散组比较,参苓白术散+TLR2拮抗剂组大鼠血清TNF-α、IL-6及IL-1β水平,结肠组织TLR2、MyD88、COX-2蛋白和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苓白术散+TLR2激动剂组大鼠血清TNF-α、IL-6及IL-1β水平,结肠组织TLR2、MyD88、COX-2蛋白和mRNA表达均高于参苓白术散组(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可下调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困证大鼠结肠组织TLR2、MyD88、COX-2表达,降低炎性因子的释放;参苓白术散通过负性调控TLR2/MyD88信号通路,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溃疡性结肠炎 脾虚湿困 TOLL样受体2 髓样分化因子88 大鼠
原文传递
健脾润燥通络方加减治疗脾虚络阻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瑞瑞 何晓瑾 +3 位作者 金实 黄煜麟 汪莹 张祥毓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9-423,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润燥通络方加减治疗脾虚络阻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脾虚络阻型p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口服健脾润燥通络方,每日1剂。对照组予口服硫酸羟氯喹片,每次200 mg,每日2次,... 目的观察健脾润燥通络方加减治疗脾虚络阻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脾虚络阻型p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口服健脾润燥通络方,每日1剂。对照组予口服硫酸羟氯喹片,每次200 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患者报告指数(ESSPRI)、疾病活动指数(ESSDAI)、唾液流量、泪流量、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3(C3)、补体4(C4)的变化,判定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43.3%)(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中医症状积分、ESSPRI、IgG,对照组关节肌肉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唾液流量、双侧泪流量,对照组唾液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或P<0.01)。治疗后除眼干外,治疗组各中医症状积分、ESSPRI均低于对照组,唾液流量、双侧泪流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健脾润燥通络方加减可改善脾虚络阻型pSS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唾液流量、泪流量,降低IgG,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健脾润燥通络方 脾虚络阻型 疾病活动指数 免疫因子
原文传递
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苏赵威 苗宇船 +3 位作者 何丽清 贾飞 连妍超 赵蕾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证大鼠血液中内源性代谢物,探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部分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当归芍药散加味组每组8只。采用高糖...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证大鼠血液中内源性代谢物,探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部分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当归芍药散加味组每组8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慢性束缚应激刺激、饥饱失常法复制模型,治疗组灌胃30 d后,腹主动脉取血,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内源性代谢物。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可指认出18种代谢产物发生明显变化,当归芍药散加味组寻找出三种差异代谢产物,分别是单棕榈酸甘油酯、碳化二亚胺和草酸。结论模型大鼠经高脂饲养后产生病理性代谢产物,可引起脂质代谢、能量代谢、免疫功能等代谢紊乱,最终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的发生;当归芍药散加味可能是通过调控代谢紊乱的机制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此外,碳化二亚胺等部分物质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非酒精性脂肪肝 当归芍药散加味 肝郁脾虚证
下载PDF
柴芍六君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NF-κB、c-Myc、STAT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朱景茹 黄婉仪 +1 位作者 杨宗保 甘慧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4-989,共6页
目的探讨柴芍六君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肝郁脾虚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32只。造模组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CAG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和柴芍六... 目的探讨柴芍六君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肝郁脾虚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32只。造模组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CAG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和柴芍六君汤组,每组10只。柴芍六君汤组予浓度为0.51g/ml柴芍六君汤10ml/(kg·d)灌胃,维酶素组予浓度为24mg/ml维酶素混悬液10ml/(kg·d)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用等体积灭菌饮用水灌胃,干预4周。观察大鼠体质量、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胃黏膜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原癌基因(c-Myc) mRNA和转录活化蛋白1(STAT1)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胃黏膜固有层腺体萎缩,排列稀疏紊乱,壁细胞和主细胞丢失,较多炎性浸润,NF-κB、c-Myc mRNA和STAT1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显著上升(P<0.01)。柴芍六君汤组NF-κB mRNA和维酶素组c-Myc mRNA表达较模型组下降(P<0.05),两组病变胃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炎性浸润减轻,STAT1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1)。柴芍六君汤组NF-κB mRNA表达较维酶素组下降(P<0.05)。结论柴芍六君汤可以改善CAG肝郁脾虚证萎缩胃黏膜,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STAT1异常激活,下调胃黏膜组织NF-κB mRNA和STAT1蛋白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柴芍六君汤 肝郁脾虚证 核转录因子ΚB 原癌基因 转录活化蛋白1
原文传递
足三里温和灸配合神阙静振推拿法治疗儿童脾虚气弱型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6
作者 谢蕊 冯跃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6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足三里温和灸配合神阙静振推拿法治疗脾虚气弱型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脾虚气弱型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予足三里温和灸配合神阙静振推拿法治疗,对照组予双歧杆菌乳杆菌... 目的:观察足三里温和灸配合神阙静振推拿法治疗脾虚气弱型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脾虚气弱型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予足三里温和灸配合神阙静振推拿法治疗,对照组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03%(47/58)]与对照组[84.48%(49/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每周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时间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77.59%(45/58)]与对照组[65.51%(38/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温和灸配合神阙静振推拿法治疗脾虚气弱型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其治疗效果优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治疗,复发率低,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儿童 脾虚气弱证 足三里温和灸 神阙静振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6
17
作者 吴俊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4期694-696,705,共4页
目的探讨60岁以上心脾两虚型失眠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就诊的10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地西泮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60岁以上心脾两虚型失眠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就诊的10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地西泮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归脾汤,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夜间觉醒次数,比较Epworth困倦量表(ESS)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改善(P<0.05),且治疗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夜间觉醒次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嗜睡评分、睡眠质量指数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嗜睡评分、睡眠质量指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明显优于对照组1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0%优于对照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0岁以上心脾两虚失眠老年帕金森患者中给予中西医治疗的效果优异,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失眠 心脾两虚型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平陈汤治疗脾虚痰湿型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100例 被引量:15
18
作者 芦少敏 李浩冉 +4 位作者 周欢 邴雅珺 汪付田 史晓伟 连琯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10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平陈汤对脾虚痰湿型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脾虚痰湿型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的基础干预,观察组同时服用平陈汤配方颗粒,开水冲服每次200 mL,2次/... 目的:观察平陈汤对脾虚痰湿型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脾虚痰湿型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的基础干预,观察组同时服用平陈汤配方颗粒,开水冲服每次200 mL,2次/d,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IR)、体质指数(BMI)、腰围、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压和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4.75%,对照组为55.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总积分、空腹血糖、IR、BMI、腰围、TC、TG、HDL-C、LDL-C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治疗前后本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陈汤治疗脾虚痰湿型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可以较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相关指标,延缓糖调节受损(IGR)向2型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2型 平陈汤 脾虚痰湿型 胰岛素抵抗指数
下载PDF
温脾散穴位敷贴联合理中复元方对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晏 竺世静 +2 位作者 吴逸舟 朱炯 朱凌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902-2907,共6页
目的观察温脾散穴位敷贴联合理中复元方对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患者随机分为温脾散联合理中复元方组、理中复元方组、叶酸组,每组35例,疗程6个月。然后,检测临床主症、体征、胃镜指标、理化指标变化。结... 目的观察温脾散穴位敷贴联合理中复元方对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患者随机分为温脾散联合理中复元方组、理中复元方组、叶酸组,每组35例,疗程6个月。然后,检测临床主症、体征、胃镜指标、理化指标变化。结果温脾散联合理中复元方组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程度优于理中复元方组和叶酸组,胃黏膜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叶酸组(P<0.05)。治疗后,温脾散联合理中复元方组胃窦小弯侧、胃角、胃体大弯侧病理总分及胃窦小弯侧萎缩积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温脾散穴位敷贴联合理中复元方可改善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尤其是胃窦大弯侧、胃体小弯侧萎缩),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脾散 穴位敷贴 理中复元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虚痰瘀型
下载PDF
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20
作者 柏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量表(GIQL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GIQLI评分(102.32±9.35)分高于对照组的(91.35±9.65)分,中医证候积分(9.10±2.00)分低于对照组的(16.15±2.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0.05)。观察组Hp转阴率92.50%为(37/40),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3,P=0.005<0.05)。结论给予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芍六君子汤 肝郁脾虚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