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祛湿方敷脐联合脊柱推拿对小儿腹泻(脾虚湿盛证)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和促炎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媛媛 冯海荣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祛湿方敷脐联合脊柱推拿对小儿腹泻(脾虚湿盛证)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和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小儿腹泻(脾虚湿盛证)患者106例纳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健脾祛湿方敷脐联合脊柱推拿对小儿腹泻(脾虚湿盛证)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和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小儿腹泻(脾虚湿盛证)患者106例纳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中医联合组,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患儿进行调整饮食方案、口服补液盐和脊柱推拿等基础对症治疗,中医联合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脾祛湿方敷脐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和促炎因子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且中医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联合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4.34%(50/53),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4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肠道菌群中各菌群含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中医联合组患儿血清D-乳酸和DA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各菌群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IL-6、IL-8和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祛湿方敷脐联合脊柱推拿对小儿腹泻的疗效较好,可有效增强患儿的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促炎因子分泌,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泻 脾虚湿盛证 健脾祛湿方 敷脐疗法 脊柱推拿 肠黏膜屏障功能 肠道菌群 促炎因子
下载PDF
脾虚湿盛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脑肠轴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林福旭 黄适 +2 位作者 王松 黄婷 赵海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20-2222,共3页
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中医证型中的脾虚湿盛证也是常见证型之一。以中医理论和现代脑肠轴研究为基础,从脑肠轴、脑肠肽认识传统中医的脾虚湿盛证肠易激综合征,提出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盛证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脑肠轴 脑肠肽 脾虚湿盛证
下载PDF
健脾化滞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脾虚湿阻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峰 吴颖 金玺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化滞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脾虚湿阻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学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试验组在... 目的观察健脾化滞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脾虚湿阻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学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健脾化滞丸,每次10 g,每日3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清学指标、影像学指标及肠道菌群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瘦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量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大肠杆菌水平降低(P<0.05),肝脏CT值、肝脾CT比值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升高(P<0.05),脾脏CT值、肠球菌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中医症状评分、TC、TG、瘦素、HOMA-IR、BMI、ALT、AST及大肠杆菌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CT值、肝脾CT比值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脾脏CT值、肠球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滞丸治疗NAFLD脾虚湿阻证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与肝功能,下调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化滞丸 脾虚湿阻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肠健平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盛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淑君 潘慧 +4 位作者 常为伟 张东岳 王华胜 陈俊 董倩倩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21-125,共5页
目的观察肠健平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4家医院UC脾虚湿盛证患者163例,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肠健平方水丸,6 g/次,3次/d,口服;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2片/... 目的观察肠健平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4家医院UC脾虚湿盛证患者163例,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肠健平方水丸,6 g/次,3次/d,口服;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2片/次,3次/d,口服。为保证盲法,2组药物均按每次用量研碎,分装于数量一致的同种肠溶胶囊及药物储存瓶。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西医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并监测安全性指标。结果共纳入全分析集(FAS)患者163例,符合方案集(PPS)患者137例。FAS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9%(81/85),对照组为82.05%(64/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S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5%(71/74),对照组为79.37%(50/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PPS治疗组治疗后西医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肠健平方可有效改善UC脾虚湿盛证患者西医症状及中医证候,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脾虚湿盛证 肠健平方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纳支法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李胜吾 吴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比较子午流注纳支法与常规针刺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取穴均为脾经穴太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腹结、大横。观察组采用纳支法按时循经取穴治疗(即在每日脾经最旺... 目的:比较子午流注纳支法与常规针刺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取穴均为脾经穴太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腹结、大横。观察组采用纳支法按时循经取穴治疗(即在每日脾经最旺的巳时进行治疗),对照组在除巳时之外的时间采用常规毫针针刺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2%(25/29),对照组为75.9%(22/29),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降低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及肥胖度,减小患者腰围及腰/臀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纳支法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症 针刺疗法 子午流注 纳支法 脾虚湿盛
原文传递
从肺脾论治湿疹的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冰林 吴景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1期31-34,共4页
湿疹是一种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常见过敏性皮肤病。个人体质差异、及环境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困扰,给日常生活增添诸多不便。近年来,祖国医学在湿疹,尤其是慢性湿疹的治疗上有着较为醒目的表现。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结合跟师临... 湿疹是一种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常见过敏性皮肤病。个人体质差异、及环境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困扰,给日常生活增添诸多不便。近年来,祖国医学在湿疹,尤其是慢性湿疹的治疗上有着较为醒目的表现。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结合跟师临床经验总结发现从肺脾论治湿疹有较好疗效。主要论述湿疹的病因病机、湿疹发病规律与肺脾脏腑功能之间的关系、祖国医学传统的辨证分型、并附临床案例及分析2例。因湿疹有易反复发作的特性,为减少病情反复发作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并减轻湿疹对患者心理健康的损害,经查阅文献资料、梳理了湿疹日常护理干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湿疹 肺脾 辨证分型 湿热蕴肤 脾虚湿蕴 血虚风燥 案例 湿疹护理
下载PDF
基于UPLC-MS的肝癌脾虚湿盛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晶洁 刘述梅 +2 位作者 王东 刘江 吕书勤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32-1137,共6页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肝癌脾虚湿盛证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分变化,筛选肝癌脾虚湿盛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究其生物学机制,丰富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6例肝癌脾虚湿盛证患者和21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样本,超高效液...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肝癌脾虚湿盛证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分变化,筛选肝癌脾虚湿盛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究其生物学机制,丰富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6例肝癌脾虚湿盛证患者和21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样本,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联用检测代谢物。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2组样本之间总体代谢差异,并建立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iminate analysis,PLS-DA)模型,预测肝癌脾虚湿盛证患者代谢组分的变化模式。结果:根据PLS-DA模型发现,肝癌脾虚湿盛证患者的代谢谱与健康人有明显不同,肝癌脾虚湿盛证患者血浆中呋喃酮、琥珀酸、葡萄糖苷、β-D-吡喃半乳糖苷、5-羟色胺、植酸萘二酚、柠檬酸和甘油三酯的代谢水平较健康人显著下降(P<0.05),而皂皮酸、甘氨酸、环丝氨酸、甘油酸、乙酸丁酯、丹酚酸、吡喃糖醛酸、丙二酸和胆酸的代谢水平却显著增高(P<0.05)。结论:肝癌脾虚湿盛证患者体内的糖代谢、胆汁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发生紊乱,利用代谢组学方法鉴定差异代谢物对研究中医证候的生物学本质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脾虚湿盛证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代谢标志物
下载PDF
升阳泻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初探
8
作者 李垚 许珂 +5 位作者 刘亚兰 钱彦艳 周鑫 李美瑾 罗明丽 廖冠宇 《光明中医》 2024年第6期1187-1190,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目前的多发病,为多因素所致,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目前对于该病的证治报道较多。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数不典型,病机证候复杂,笔者汲取李东垣理论思想中升发脾之清气,以及黄元御理论思想中泻湿疏木的治法,把二者进行优化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目前的多发病,为多因素所致,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目前对于该病的证治报道较多。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数不典型,病机证候复杂,笔者汲取李东垣理论思想中升发脾之清气,以及黄元御理论思想中泻湿疏木的治法,把二者进行优化组合,拟定了升阳化湿,培土疏木为治疗大法运用于临床,立足于“湿”,分为“湿浊内蕴”和“脾虚湿困”2个证型,驭繁就简,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脾虚湿困证 升阳泻湿法 培土疏木法 戴氏经方医学流派
下载PDF
基于RNA-Seq探讨原发性肝癌不同中医证型循环免疫细胞丰度差异
9
作者 胡锐 孙嘉玲 +5 位作者 钟欣 李静 张卫 孙新锋 冯文杏 周小舟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9期955-962,共8页
目的: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揭示原发性肝癌不同中医证型外周免疫环境的微观差异。方法: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81例及健康人50例,分别为原发性肝癌组和健康对照组,其中原发性肝癌组包括脾虚湿困证17例、湿热蕴毒证20例、气虚血瘀证2... 目的: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揭示原发性肝癌不同中医证型外周免疫环境的微观差异。方法: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81例及健康人50例,分别为原发性肝癌组和健康对照组,其中原发性肝癌组包括脾虚湿困证17例、湿热蕴毒证20例、气虚血瘀证26例及肝肾阴虚证18例,提取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于RNA-Seq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两组外周28种免疫细胞浸润丰度进行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与原发性肝癌组的循环免疫细胞群存在广泛差异,其中原发性肝癌组效应CD8^(+)T细胞、效应记忆CD8^(+)T细胞、滤泡辅助T细胞、自然杀伤样T细胞、中央记忆CD4^(+)T细胞、效应CD4^(+)T细胞、Th1辅助细胞、肥大细胞、幼稚及活化B淋巴细胞丰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CD56^(+)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树突状细胞、幼稚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及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丰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8种循环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广泛的交互作用。效应CD8^(+)T细胞、效应记忆CD8^(+)T细胞、效应CD4^(+)T细胞、γ-δ-T细胞、巨噬细胞及Th17辅助细胞在原发性肝癌不同中医证型中存在差异(P<0.05)。其中气虚血瘀证及肝肾阴虚证效应CD8^(+)T细胞表达水平低于脾虚湿困证及湿热蕴毒证(P<0.05);效应记忆CD8^(+)T细胞在肝肾阴虚证患者中丰度最低,与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应CD4^(+)T细胞在气虚血瘀证中浸润丰度最低,与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δ-T细胞在脾虚湿困证水平最低,Th17辅助细胞和巨噬细胞均在气虚血瘀证丰度最低,与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肝癌循环免疫细胞丰度存在差异,可能成为中医药宏观论治指导下的微观干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脾虚湿困证 湿热蕴毒证 气虚血瘀证 肝肾阴虚证 循环免疫细胞 转录组测序技术
下载PDF
健脾解毒汤对脾虚湿盛证银屑病大鼠皮肤组织AQP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祖丽娅·吐尔地 李斌 +2 位作者 许孟月 左永杰 刘红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194-1198,共5页
目的研究健脾解毒汤对脾虚湿盛证银屑病大鼠皮肤组织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脾解毒汤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健脾解毒汤低剂量组、健脾解毒... 目的研究健脾解毒汤对脾虚湿盛证银屑病大鼠皮肤组织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脾解毒汤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健脾解毒汤低剂量组、健脾解毒汤中剂量组、健脾解毒汤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大鼠外,其余组大鼠采用咪喹莫特乳膏涂抹及大黄配方颗粒剂灌胃方法诱导建立脾虚湿盛证银屑病模型。造模结束后,甲氨蝶呤组给予甲氨蝶呤片0.97 mg/kg灌胃,健脾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给予健脾解毒汤2.32 g/kg、4.64 g/kg、9.26 g/kg灌胃,均1次/d,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表征特点,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组织中AQP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灌胃结束后,模型组大鼠进食量减少,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健脾解毒汤各组大鼠进食量明显改善,排便次数明显减少,粪便质地适中。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表皮增生肥厚,显著角化不全伴角化过度,表皮突延长,部分表皮细胞间水肿,表皮内及角质层内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浅层内血管扩张,慢性炎细胞散在或灶状浸润;健脾解毒汤各组大鼠皮肤组织结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皮肤组织中AQP3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甲氨蝶呤组和健脾解毒汤各组大鼠AQP3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甲氨蝶呤组和健脾解毒汤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健脾解毒汤可能通过促进脾主运化水液功能的恢复来调节脾虚湿盛证银屑病大鼠皮肤AQP3蛋白的表达,恢复皮肤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健脾解毒汤 脾虚湿盛证 水通道蛋白3 大鼠
下载PDF
健脾祛湿方外敷治疗小儿脾虚湿蕴型湿疹 被引量:5
11
作者 延亮 刘鉴 +1 位作者 闫曙光 范玉霞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2672-2676,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祛湿方外敷治疗小儿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疗效,且对患儿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重组人B细胞淋巴瘤蛋白(recombinant human B cell lymphoma protein,Bcl-6)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140例脾虚湿... 目的:探讨健脾祛湿方外敷治疗小儿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疗效,且对患儿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重组人B细胞淋巴瘤蛋白(recombinant human B cell lymphoma protein,Bcl-6)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140例脾虚湿蕴型湿疹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为67例。对照组仅予以氯雷他定颗粒治疗,体质量≤30 kg的患儿每次5 mg,体质量30 kg以上的患儿,每次10 mg,饭后温水溶解服用,每天1次。研究组采用健脾祛湿方外敷治疗。比较两组皮损面积、瘙痒程度、中医证候评分、皮损状态、临床疗效、免疫指标、IFN-γ、Bc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皮损面积、瘙痒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皮损面积大于研究组,瘙痒程度高于研究组(P<0.05)。治疗前两组证候评分、皮损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证候评分、皮损状态均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低于研究组(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IgM、IgG水平均高于研究组(P<0.05)。治疗前两组IFN-γ、Bc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IFN-γ水平低于研究组,Bcl-6水平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健脾祛湿方外敷治疗小儿脾虚湿蕴型湿疹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健脾祛湿方 脾虚湿蕴证 免疫球蛋白 Γ干扰素 重组人B细胞淋巴瘤蛋白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逐水方”外敷治疗脾虚湿盛型恶性腹水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静 李雁 +1 位作者 殷晓聆 吴建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550-1552,共3页
目的:观察临床验方"逐水方"外敷治疗脾虚湿盛型恶性腹水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脾虚湿盛型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支持治疗,治疗组配合使用"逐水方"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水B超... 目的:观察临床验方"逐水方"外敷治疗脾虚湿盛型恶性腹水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脾虚湿盛型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支持治疗,治疗组配合使用"逐水方"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水B超、中医证候评分、卡氏评分、免疫指标的改变,及对安全性指标的影响,从而观察"逐水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缓解率(CR+PR+SD)78.1%,对照组53.6%;治疗组对于腹胀、食少纳呆、小便短少、神疲乏力四项症状的改善,对卡氏评分的改善以及对外周血自然杀伤因子(NK)细胞的提高,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逐水方"外用治疗脾虚湿盛型恶性腹水疗效优于最佳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水 脾虚湿盛 中药外敷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的免疫细胞分子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诗静 黄卓健 +7 位作者 陶屈源 侯江涛 彭彬 罗泳欣 李燕舞 李辉标 钟嘉敏 陈新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5357-5362,共6页
背景:免疫细胞介导的组织破坏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但其机制尚未阐明,同时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缺乏客观的生物标志物。目的: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的免疫细胞分子特征,寻找溃... 背景:免疫细胞介导的组织破坏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但其机制尚未阐明,同时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缺乏客观的生物标志物。目的: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的免疫细胞分子特征,寻找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的生物标志物,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临床获取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2例健康对照者的结肠活检组织,建库后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并对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聚类和降维分析、细胞类型注释、差异表达分析和细胞通讯分析等。结果与结论:(1)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聚类鉴定出29个细胞亚群,组成9种细胞类型;(2)对比健康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组CD4+细胞毒性T细胞、初始CD8+T细胞、生发中心、S100AhighB细胞、活化B细胞、NK_C2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表达增高(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Tfh细胞、NKT细胞和NK细胞的表达减少(P<0.05);(3)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调控增加,NK细胞、浆细胞和Th17细胞存在代谢重编程;(4)细胞通讯分析共鉴定了14种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为主;(5)两组人群的免疫细胞分子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这些细胞亚群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的生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免疫细胞 脾虚湿蕴 分子特征 生物标记
下载PDF
辨治溃疡性直肠炎验案一则
14
作者 张丽琼 刘秋江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0期124-127,共4页
溃疡性直肠炎是指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炎症仅局限于直肠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感染等因素有关。病变主要累及直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伴有糜烂和浅表溃疡,可向上扩展至结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中医认为溃... 溃疡性直肠炎是指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炎症仅局限于直肠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感染等因素有关。病变主要累及直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伴有糜烂和浅表溃疡,可向上扩展至结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中医认为溃疡性直肠炎的基本病因在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不足可致脾之气机失调,升降失司,水湿停滞留于脾胃。脾虚则湿蕴;脾虚而致泻。因此无论此病处于活动期还是缓解期,健脾化湿应贯彻始终。在治疗上,以益气健脾、清热化湿、凉血化瘀、攻补兼施为要。八宝灌肠方具有抗菌、消炎、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能够防治肠道感染;同时具备消除肿痛、止血的作用,从而改善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促进肉芽生长,加速溃口愈合。文章通过案例分享探讨溃疡性直肠炎病因病机及治法,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直肠炎 脾虚湿蕴证 八宝灌肠方 中药灌肠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的强直性脊柱炎脾虚湿阻证诊断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辉 黄琳 +6 位作者 李海昌 曹炜 范永升 谢志军 王忆勤 周岳君 温成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304-5307,共4页
目的:采用专家调查的方式筛选强直性脊柱炎脾虚湿阻证的诊断指标,评价其重要性,以形成强直性脊柱炎脾虚湿瘀证的证候诊断标准。方法:制定强直性脊柱炎脾虚湿阻证诊断标准体系专家咨询问卷,遴选全国风湿免疫领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 目的:采用专家调查的方式筛选强直性脊柱炎脾虚湿阻证的诊断指标,评价其重要性,以形成强直性脊柱炎脾虚湿瘀证的证候诊断标准。方法:制定强直性脊柱炎脾虚湿阻证诊断标准体系专家咨询问卷,遴选全国风湿免疫领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的专家20位,进行3轮问卷调查;统计专家积极系数,采用五尺度评分法,采用直接打分法、直接估计法、百分比法、秩和比法对专家指标重要性进行评估;并采用算数均数、等级和、满分比分析专家评价意见集中程度;采用变异系数(CV)、协调系数分析专家评价意见协调程度;并针对条目的赋分进行临床验证。结果:对专家指标重要性评估结果中,主要症状:(1)中轴关节酸痛;(2)脊背活动受限、凌晨痛甚伴活动后缓解,伴腰骶沉重、僵硬(必备);(3)纳少甚或纳呆;(4)肢体酸楚困重,神疲乏力;(5)舌苔腻。秩和比法值依次为0.15、0.14、0.13、0.12、0.10。专家评价意见集中程度分析结果中,主要症状的专家评分算数均数为4.95分,满分比为98%,CV为0.04。第1轮问卷CV波动在0.24~0.44,第2轮专家问卷CV波动在0~0.44,第3轮专家问卷CV波动在0~0.27。结论:经过3轮调查研究,专家积极程度和专业程度较高,意见可信度较高,且协调程度较高,基本形成强直性脊柱炎脾虚湿阻证的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脾虚湿阻证 诊断标准 德尔菲法 诊断指标
原文传递
辅助期大肠癌脾虚湿阻证症状要素权重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谷建钟 徐玉芬 +1 位作者 姚庆华 郭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5期1104-1105,共2页
目的:确立大肠癌辅助治疗期脾虚湿阻证各症状的权重系数,为进一步构建大肠癌辅助治疗期中医常见基本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在前期中医证候分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以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 目的:确立大肠癌辅助治疗期脾虚湿阻证各症状的权重系数,为进一步构建大肠癌辅助治疗期中医常见基本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在前期中医证候分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以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为数学工具计算大肠癌辅助治疗期脾虚湿阻证各症状权重系数。结果:①回收有效问卷15份,专家积极度100%,平均权威系数0.91。②确定了大肠癌辅助期脾虚湿阻证各症状要素的权重系数以及重要性排序,一致性指标CI<0.1可认为检验项目的相对优先顺序无逻辑混乱。结论:专家问卷调查结合Saaty统计方法是建立大肠癌辅助期中医证候量化评价模型的有效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脾虚湿阻证 层次分析法 权重系数
下载PDF
化毒愈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新芳 孙维华 +2 位作者 甘霞 林红 周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16-219,共4页
目的:观察化毒愈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脾虚湿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黏膜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β-防御素(HBD-2)及血清促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UC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 目的:观察化毒愈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脾虚湿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黏膜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β-防御素(HBD-2)及血清促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UC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吞服勿咀嚼,1 g/次,4次/d。对于中度患者反应不佳者加用泼尼松龙片,10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化毒愈肠方,1剂/d,常规水煎煮2次,分早晚2次内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脾虚湿蕴证评分、结肠镜及黏膜组织学评分;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肠黏膜NF-κB和HBD-2阳性表达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数-1(IL-1)、白细胞介数-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脾虚湿蕴证、结肠镜和肠黏膜组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肠黏膜NF-κB和HBD-2阳性表达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IL-8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经Ridit分析,观察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毒愈肠方能改善UC患者的症状,促进溃疡愈合,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脾虚湿蕴证 化毒愈肠方 核转录因子-ΚB Β-防御素 促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溃结2号方治疗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史英 张铁 +6 位作者 祝斌野 孙杰 吴洁琼 相祎 刘金响 吴婷 张莹 《陕西中医》 2019年第11期1520-1522,共3页
目的:研究观察溃结2号方治疗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分为口服溃结2号方治疗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对照组,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结果: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 目的:研究观察溃结2号方治疗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分为口服溃结2号方治疗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对照组,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结果: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及改善中医主要症状方面,两组组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好转。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于食少症状改善两者无明显区别(P>0.05);在治疗及改善水肿、糜烂、溃疡等体征方面,治疗组对结肠镜下的改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溃结2号方与美沙拉嗪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别,但溃结2号方更能改善患者的腹泻、腹痛、脓血便、神疲懒言、腹胀、肢体倦怠的临床症状及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的体征。但两者对于患者食少的改善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溃结2号方 脾虚湿盛证 中医症状 结肠镜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脾虚湿阻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阴道微生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阮丽君 李婉玲 +6 位作者 林海燕 徐晓武 朱玲 蔡颖 曹茵 张莉 罗颂平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29期32-37,共6页
目的:研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脾虚湿阻证的阴道微生态特点。方法:收集RVVC患者35例(脾虚湿阻证30例,湿热证5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39例(脾虚... 目的:研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脾虚湿阻证的阴道微生态特点。方法:收集RVVC患者35例(脾虚湿阻证30例,湿热证5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39例(脾虚湿阻证30例,湿热证9例),正常组37例,通过比较证候分布及积分来探讨RVVC患者证候特点,以高通量测序(Illumina MiSeq Seguencing)作为研究手段,通过比较阴道微生态异同来阐析RVVC脾虚湿阻证阴道微生态与RVVC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RVVC组与VVC组间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脾虚湿阻证积分、过氧化氢(H_(2)O_(2))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湿热证患者阴道pH值与脾虚湿阻证患者阴道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RVVC组(35~45岁)较组内(20~34岁)阴道pH值升高(P=0.0004);VVC组(20~34岁)较组内(35~45岁)阴道pH值升高(P=0.0008);RVVC组的阴道菌落多样性下降;RVVC组、VVC组脾虚湿阻证患者的阴道菌落丰度均显著下降。结论:RVVC脾虚湿阻证与湿热证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功能均存在一定的失调,但RVVC湿热证患者表现更为显著,其阴道pH值较脾虚湿阻证患者显著升高;RVVC组脾虚湿阻证积分较VVC组脾虚湿阻证积分高,说明VVC反复发作,久则深入,或本自脾虚湿易潜伏,治宜扶正祛邪。RVVC脾虚湿阻证患者的阴道菌落多样性下降,乳酸杆菌占比升高,治疗RVVC需重视重建阴道菌落丰度,促进优势菌群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阴道微生态 脾虚湿阻证 湿热证 中医证型
下载PDF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证候及病理机制研究思路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秦书敏 杨元明 +2 位作者 吴皓萌 郑欢 黄绍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1-64,共4页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类型,即以前无IBS症状的人群在感染性胃肠炎发作后随即发生的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免疫活化、持续低度炎症和内脏高敏感是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的病理特征;而在肝郁脾虚的基础上存在邪气未尽、...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类型,即以前无IBS症状的人群在感染性胃肠炎发作后随即发生的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免疫活化、持续低度炎症和内脏高敏感是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的病理特征;而在肝郁脾虚的基础上存在邪气未尽、伏藏于内的正邪交争状态是其中医病机特点,其中湿邪是导致其反复发作,难以速去的关键。该文从肠道免疫活化介导内脏高敏感的角度探讨其核心病机肝郁脾虚夹湿证病理机制的研究思路,以期为后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高敏感 肠道免疫 肝郁脾虚夹湿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