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辨证分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25
1
作者 赵克华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329-330,共2页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笔者临证时常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脾虚湿热型、脾肾阳虚型、肝脾不和型、阴血亏虚型,运用中药进行辨证论治。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笔者临证时常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脾虚湿热型、脾肾阳虚型、肝脾不和型、阴血亏虚型,运用中药进行辨证论治。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常注意采用情志调摄、食疗、灌肠等方法进行配合治疗,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脾虚湿热型 脾肾阳虚型 阴血亏虚型 肝脾不和型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肿瘤微环境延缓结肠炎-癌转化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晓玲 吴玉泓 +3 位作者 郝民琦 宋婉玲 许晨璐 王佳华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97-102,共6页
结肠炎-癌转化是炎症性肠病从炎症-不典型增生-癌变逐步进展的过程,在此期间,肿瘤微环境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营造了适合肿瘤生长的环境,而脾虚湿热是结肠炎-癌转化过程中的主要病机。本文通过对结肠炎-癌转化、肿瘤微环境在炎-癌转化中的... 结肠炎-癌转化是炎症性肠病从炎症-不典型增生-癌变逐步进展的过程,在此期间,肿瘤微环境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营造了适合肿瘤生长的环境,而脾虚湿热是结肠炎-癌转化过程中的主要病机。本文通过对结肠炎-癌转化、肿瘤微环境在炎-癌转化中的作用、炎-癌转化的中医病机以及脾虚湿热与肿瘤微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旨在探讨中医药在延缓结肠炎-癌转化进程中的药理作用,为结肠炎-癌转化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结肠炎-癌转化 肿瘤微环境 脾虚湿热
下载PDF
健脾栓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粪便钙卫蛋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韩捷 赵文霞 +1 位作者 刘鸣昊 张丽慧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14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健脾栓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粪便钙卫蛋白的影响。方法将"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健脾栓组及美沙拉嗪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治疗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评分(UCAI评分)及粪便钙卫蛋... 目的探讨健脾栓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粪便钙卫蛋白的影响。方法将"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健脾栓组及美沙拉嗪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治疗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评分(UCAI评分)及粪便钙卫蛋白含量的改变。结果健脾栓组治疗后UCAI评分明显低于美沙拉嗪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健脾栓组治疗后粪便钙卫蛋白与美沙拉嗪组相比明显降低,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栓可有效降低"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钙卫蛋白含量,从而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程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栓 溃疡性结肠炎 脾虚湿热 粪便钙卫蛋白
下载PDF
肠舒止泻胶囊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泄泻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春才 秦辛 +2 位作者 韦斌 陈舒茵 苏齐鉴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74-1878,共5页
目的评价肠舒止泻胶囊(鸡矢藤、砂仁、人参、山药、苍术、黄柏、黄连等)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泄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440患者按3∶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肠舒止泻胶囊和参苓白术胶囊,疗程10 d,根据大便次数、止泻时间、... 目的评价肠舒止泻胶囊(鸡矢藤、砂仁、人参、山药、苍术、黄柏、黄连等)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泄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440患者按3∶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肠舒止泻胶囊和参苓白术胶囊,疗程10 d,根据大便次数、止泻时间、证候积分和综合疗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分析集(FAS)结果表明,试验组综合疗效的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和变化率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的中位止泻时间6.00 d,对照组中位止泻时间7.00 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大便泄泻、腹痛腹胀、肠鸣和口渴治疗前后的积分差大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过程中,试验组有1例病例出现烧心恶心欲呕,对照组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肠舒止泻胶囊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泄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舒止泻胶囊 脾虚湿热 腹泻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
5
作者 杨俊 吴东升 +5 位作者 邹博 文玲 文敏 阳玉婷 谢念佳 曹晖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6期38-44,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17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就诊的脾虚湿热型UC的病案资料,借助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SPSS ...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17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就诊的脾虚湿热型UC的病案资料,借助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SPSS 26.0、SPSS Modeler 18软件对处方药物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59首,中药152味,用药频次总计2260次,其中高频药物共24味,排前10位的分别为黄连、党参、白术、蒲公英、陈皮、黄芪、当归、白芍、生地黄、木香。功效以清热、补虚为主,性味以寒、温、平性及甘、苦、辛味为主,多归脾、胃、肝、肺、大肠经。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7对常用药对,其中党参-黄连支持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到5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脾虚湿热型UC以脾胃为中心,注重调达肝经,畅通腑气。遣方用药以健脾清肠为大法,常以清热燥湿、益气健脾为主,注重气血皆调、通因通用,善用风药,体现出“虚实论治,标本兼顾,寒温并用,补泻兼施”的施治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脾虚湿热型 中医药疗法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中医外治法干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结局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康丽萍 杨云英 +3 位作者 崔晓演 卜海玲 周丹圆 杨玉琴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833-837,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应用于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按3∶1比例将120例MG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中医外治法护理组)90例和对照组(传统中医护理组)3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中医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试验组在...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应用于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按3∶1比例将120例MG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中医外治法护理组)90例和对照组(传统中医护理组)3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中医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试验组在传统中医护理基础上,按脾胃气虚、脾肾两虚、脾虚湿热3种不同证型给予热熨疗法、穴位贴敷、耳穴压贴、中药封包的中医外治法治疗。2组患者均于入院后的第1天开始治疗,直至患者出院。采用重症肌无力复合量表(MGC)、重症肌无力患者报告结局量表(MG-PRO)作为观测护理前后的疗效评价指标,对传统中医护理和中医外治法护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经协方差分析,试验组治疗后MGC评分的估算平均值为6.705分,对照组为8.150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试验组患者在改善MG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2)经协方差分析,试验组治疗后MG-PRO的生理领域、治疗领域、心理领域评分的估算平均值分别为4.003、3.190、3.778分,对照组分别为3.779、2.907、3.63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说明试验组在改善患者的生理领域、治疗领域和心理领域方面有优势。【结论】应用中医外治法治疗MG患者的疗效确切,既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疾病症状,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脾胃气虚 脾肾两虚 脾虚湿热 中医外治法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健脾清肠法改善化疗致结直肠癌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付晓伶 张彦博 +1 位作者 周荣耀 王文海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1-56,共6页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法改善化疗致结直肠癌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同期对照原则,将82例患者分成空白对照组26例(予单纯化疗)、培菲康组26例(予培菲康联合化疗)和中药组30例(予健脾清肠方药联...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法改善化疗致结直肠癌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同期对照原则,将82例患者分成空白对照组26例(予单纯化疗)、培菲康组26例(予培菲康联合化疗)和中药组30例(予健脾清肠方药联合化疗),经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对结直肠癌患者予KPS行为状态评分,中医证侯总积分和单项症状积分,并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结果中药组治疗后患者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改善脾虚湿热证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健脾清肠方药对"大便溏薄"、"腹痛"、"纳呆"、"肠鸣"、"倦怠乏力"、"面色萎黄"症状改善明显(P<0.05),而空白对照组和培菲康组症状出现不同程度加重。对"大便溏薄"、症状改善与培菲康组作用相近(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浆内毒素含量、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培菲康组作用相近(P>0.05)。结论具有健脾清肠功效的中药能修复结直肠癌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和改善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可能机制主要是通过降低血内毒素含量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从而减少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改变,改善肠屏障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清肠法 肠屏障功能障碍 脾虚湿热证 结直肠癌 化疗
下载PDF
健脾清化方联合补救三联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汪红兵 李帷 +6 位作者 王薇 李享 汪晓茹 陈思 邓晋妹 朱培一 张琳 《北京中医药》 2015年第7期536-540,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健脾清化方联合西药补救三联对耐药Hp的根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80例耐药Hp感染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0例,中药组予...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健脾清化方联合西药补救三联对耐药Hp的根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80例耐药Hp感染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0例,中药组予健脾清化方联合补救三联治疗,西药组予标准补救治疗方案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证候积分、总体疗效以及Hp感染清除率和根除率。结果 2组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组间各证状积分比较,用药4周后胃脘痞胀、主症其他症状、胃脘灼热、恶心呕吐、大便黏滞、伴随其他症状,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西药组81.08%。中药组耐药Hp清除率为86.84%,根除率为73.68%;西药组对耐药Hp清除率为75.68%,根除率为51.35%。结论健脾清化方联合补救三联对脾虚湿热证耐药HP感染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对根除耐药Hp具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虚湿热证 健脾清化方 补救三联 耐药 幽门螺杆菌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健脾扶正方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T细胞亚群、Treg细胞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园 刘慧 +2 位作者 张彦博 刘宁宁 付小玲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6期49-52,59,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扶正方对脾虚湿热证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T细胞亚群、Treg细胞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脾虚湿热证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化疗治... 目的:观察健脾扶正方对脾虚湿热证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T细胞亚群、Treg细胞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脾虚湿热证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化疗治疗期间给予健脾扶正方治疗,共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Treg细胞(CD4^+CD25^+Treg、CD4^+FOXP3^+Treg、CD25^+FOXP3^+Treg)、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生活质量(KP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4^+CD25^+Treg、CD4^+FOXP3^+Treg、CD25^+FOXP3^+Treg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8^+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扶正方能显著改善脾虚湿热证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CD4^+CD25^+Treg、CD4^+FOXP3^+Treg、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脾虚湿热证 术后化疗 健脾扶正方 免疫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对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胃黏膜修复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红 杨桦 +1 位作者 钟志国 陈立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15期71-72,共2页
目的观察加减半夏泻心汤对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胃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治疗组60例以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对照组60例以三九胃泰颗粒口服。观察1个月后,比较2组胃黏膜病理组织的"慢性炎症"和"活动性"分级积分情况。结... 目的观察加减半夏泻心汤对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胃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治疗组60例以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对照组60例以三九胃泰颗粒口服。观察1个月后,比较2组胃黏膜病理组织的"慢性炎症"和"活动性"分级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在胃黏膜病理组织的"慢性炎症"和"活动性"分级积分改善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减半夏泻心汤对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胃黏膜修复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脾虚湿热型 慢性胃炎 胃黏膜修复
下载PDF
健脾清湿汤联合舒耳膏耳部透药治疗外耳湿疹脾虚湿热证的疗效及对TNF-α、IL-4、IgE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康洁 孙麦青 +3 位作者 曹会云 张甜甜 夏雪园 王萌萌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371-1375,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清湿汤联合舒耳膏耳部透药治疗外耳湿疹脾虚湿热证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及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外耳湿疹... 目的探讨健脾清湿汤联合舒耳膏耳部透药治疗外耳湿疹脾虚湿热证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及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外耳湿疹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口服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治疗,观察组内服健脾清湿汤联合舒耳膏耳部透药治疗,7 d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血清TNF-α、IL-4、IgE的表达水平。治疗后随访3个月,计算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4、IgE含量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清湿汤联合舒耳膏耳部透药治疗外耳湿疹脾虚湿热证疗效显著,并可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4、IgE水平,降低外耳湿疹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湿疹 脾虚湿热证 健脾清湿汤 舒耳膏 耳部透药 血清学指标 复发率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热证)治疗经验探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曼莉 冷子妍 孙志广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5期491-494,共4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对患者及医疗系统造成沉重负担。西医治疗本病具有难根治、易复发、全身症状改变不明显等局限性,而祖国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对于本病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孙志广教授行医三十余年,对治...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对患者及医疗系统造成沉重负担。西医治疗本病具有难根治、易复发、全身症状改变不明显等局限性,而祖国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对于本病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孙志广教授行医三十余年,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一病颇有心得,在临证过程中发现本病多以脾虚为本,并见湿热,二者互为因果,导致疾病有迁延难愈、胶着难解、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治疗上,孙教授认为健脾益气法与清热利湿法应同施同用,并以酸甘药物缓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之疼痛,因此形成了“健脾为本,固护中焦”“清热利湿,升清止泻”“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的治疗法则。参苓白术散、葛根芩连汤和芍药甘草汤是孙教授治疗本病证的常用底方。本研究对孙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热证)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并举验案一则,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脾虚湿热证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冯氏锦囊秘录》湿证文献考察及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呼兴华 丁辉 焦振廉 《中医文献杂志》 2019年第1期17-19,共3页
对清代医家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中湿证文献进行考察。冯兆张以儿科脾虚湿热证立论,广引前贤论湿诸说之长,或溯源,或统绪,或彰显,归纳病因,分类治法,精选方药,为后世研究宋元明清医家湿证诊治规律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 冯兆张 冯氏锦囊秘录 湿证 脾虚湿热证 文献考察
下载PDF
运脾和胃、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虚湿热型胃食管反流病
14
作者 李红艳 孙志广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以反酸、烧心为主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程缠绵难愈,治疗难度较大。脾虚湿热型作为本病常见的证候类型,病因病机复杂,总体以脾胃虚弱为根本原因,湿热内蕴为标。发病的病机...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以反酸、烧心为主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程缠绵难愈,治疗难度较大。脾虚湿热型作为本病常见的证候类型,病因病机复杂,总体以脾胃虚弱为根本原因,湿热内蕴为标。发病的病机关键为气机失调、胃失和降,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日久脾虚,湿热内生。临床上常以中西医结合共治此病,可获得较显著疗效。中医治疗常以调畅气机、运脾和胃、辛开苦降为主,用药大多以补气药、理气药及清热药为主,通补兼施,补而不滞,和法缓治,总体以调畅气机为要,以四君子汤合清胃散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本研究从脾虚湿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附验案1则佐证,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临床经验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脾虚湿热 运脾化湿 辛开苦降
下载PDF
脾虚湿热型难治性痛风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15
作者 梁伟东 陈柳廷 彭剑虹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4-910,共7页
目的采用基于1 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脾虚湿热型难治性痛风患者的血清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方法选取40例脾虚湿热型难治性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痛风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以血沉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 目的采用基于1 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脾虚湿热型难治性痛风患者的血清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方法选取40例脾虚湿热型难治性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痛风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以血沉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脂联素及肌酐水平作为观察指标。采用^(1)H-NMR法进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确定相对应的代谢产物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潜在代谢通路分析。结果与健康组比较,痛风组患者的血沉及血清CRP、IL-6、TNF-α等各项炎症指标及细胞趋化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肌酐水平显著升高(P<0.01)。健康组与痛风组的血清代谢物的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共得到44种差异代谢物,涉及氨酰tRNA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糖酵解/糖异生,酮体的合成与降解,柠檬酸循环(TCA循环),谷胱甘肽代谢及甘油酯代谢等12条潜在代谢通路。结论脾虚湿热型难治性痛风急性发作可能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紊乱,导致糖代谢、脂代谢及氨基酸代谢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痛风 脾虚湿热 代谢组学 ^(1)H-NMR 能量代谢 脂代谢 氨基酸代谢
原文传递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邓铭俊 刘水清 +3 位作者 谢宏民 曾德映 梁杰斌 黄丹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0期140-142,共3页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成本-效果。方法 30例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成本-效果。方法 30例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成本-效果比(C/E)。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8.22±0.77)d短于对照组的(10.73±1.63)d,住院费用(5634.63±738.42)元少于对照组的(7138.51±876.64)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C/E为60.38,低于对照组的133.86。结论 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C/E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加减 脾虚湿热型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成本 治疗效果 成本-效果
下载PDF
白莲治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表达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马玉婷 陈钰凤 范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022-2027,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白莲治萎方(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五指毛桃、丹参、郁金、白术、鸡内金、延胡索、莪术、陈皮、厚朴、甘草等组成)加减治疗脾虚湿热瘀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 【目的】探讨中药白莲治萎方(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五指毛桃、丹参、郁金、白术、鸡内金、延胡索、莪术、陈皮、厚朴、甘草等组成)加减治疗脾虚湿热瘀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脾虚湿热瘀阻型CA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摩罗丹丸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白莲治萎方加减治疗,疗程为2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黏膜变化的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萎缩评估系统(OLGA)分期评分和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其比值(PGR)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88%(31/32),对照组为81.25%(26/32),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χ^(2)检验)和总体疗效(秩和检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胃脘胀满、胃刺痛、口苦口臭、疲倦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胃镜下的黏膜变化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OLGA分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检测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R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血清P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血清PGⅠ、PGR水平的升高幅度及对血清PGⅡ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莲治萎方加减治疗脾虚湿热瘀阻型CAG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胃黏膜状态,调节血清胃蛋白酶原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脾虚湿热瘀阻型 白莲治萎方 摩罗丹丸 胃蛋白酶原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健脾清热利湿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蛟东 程红亮 +1 位作者 张宜廷 杜倩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1215-1219,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利湿方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淮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HP感染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利湿方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淮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HP感染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36)采用标准西药四联方案治疗,治疗组(n=36)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清热利湿方治疗,对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80.56%)(P<0.05),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HP根除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5%)(P<0.05);治疗组出现恶心呕吐(5.56%)、腹痛(2.78%)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13.78%)、腹痛(5.56%)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热利湿方联合四联方案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腹胀痛、纳差乏力、嗳气反酸、口苦口臭等临床症状,HP根除率高,较少出现不良反应,可以为中西医结合根除HP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清热利湿方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胃炎 脾虚湿热证 四联方案
下载PDF
固本解毒汤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19
作者 吕芸 姜文 +1 位作者 施晓 谢琼燕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22期124-128,共5页
目的:观察固本解毒汤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治疗脾虚湿热型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效果及对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脾虚湿热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以重组人干扰素α-2... 目的:观察固本解毒汤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治疗脾虚湿热型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效果及对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脾虚湿热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以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固本解毒汤治疗。2组均于每个月经期结束后3 d用药,治疗18 d后停药,以此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中医证候积分,统计HPV转阴率、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逆转率、阴道微生态恢复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HPV转阴率、LSIL逆转率及阴道微生态恢复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阴道pH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固本解毒汤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治疗脾虚湿热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减轻症状、体征,促进HPV转阴和LSIL逆转,并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脾虚湿热证 固本解毒汤 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 阴道微生态
原文传递
19例不同中医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性 被引量:32
20
作者 柯一帆 马芳笑 +3 位作者 钟继红 胡裕耀 徐磊 刘英超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935-194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收集19例UC患者粪便样本,患者辨证分为脾虚湿热证组8例、寒热错杂证组5例、肝郁脾虚证组4例、脾肾阳虚证组2例,采用16SrDNA测序技术,对各组肠道菌群及菌群代谢情况进行统...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收集19例UC患者粪便样本,患者辨证分为脾虚湿热证组8例、寒热错杂证组5例、肝郁脾虚证组4例、脾肾阳虚证组2例,采用16SrDNA测序技术,对各组肠道菌群及菌群代谢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样本共包含15个已知的门、182个菌属。在所有样本中,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分别在脾虚湿热证组中依次占51.71%、34.09%和11.97%;在寒热错杂证组中依次占46.50%、34.49%和10.50%;在肝郁脾虚证组中依次占60.57%、34.04%、3.31%;在脾肾阳虚证组中依次占38.58%、50.61%、9.76%。75个菌属在各组中均出现,脾虚湿热证组特有菌属数为23个,寒热错杂证组特有菌属数为10个,肝郁脾虚证组特有菌属数为13个,脾肾阳虚证组特有菌属数为1个。各组患者的肠道菌群中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和斯卡多维氏菌(Scardovia)4个菌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副拟杆菌属在肝郁脾虚证组含量最低(0.06%)。肠道菌群代谢途径观察发现,寒热错杂证组在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谢途径中类胡萝卜生物合成、蛋白酶体代谢均有较高的表达(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UC患者肠道菌群的构成及菌群代谢特征差异明显,其中副拟杆菌属含量下降与肝郁脾虚证相关性高,有潜力成为诊断肝郁脾虚证UC的诊断性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脾虚湿热 寒热错杂 肝郁脾虚 脾肾阳虚 肠道菌群 16SrDNA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