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垮掉一代的精神探索与《在路上》的意义 被引量:27
1
作者 肖明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9,共6页
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垮掉派运动挑战由冷战狂热与清教传统共同创造的高压社会和主流文化。垮掉一代在本质上是叛逆者和探索者。这场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对压抑人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叛逆和探寻新的信仰、探寻如何在现代世界维护和发... 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垮掉派运动挑战由冷战狂热与清教传统共同创造的高压社会和主流文化。垮掉一代在本质上是叛逆者和探索者。这场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对压抑人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叛逆和探寻新的信仰、探寻如何在现代世界维护和发展人性所做的精神探索。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最全面地表现了垮掉一代的生活方式和最深刻地探索他们不懈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他们身上的弱点,可以说是垮掉派运动发展的"启示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垮掉一代 精神探索 杰克·凯鲁亚克 《在路上》
下载PDF
《印度之行》中探求者形象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赖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41,共5页
与原初探求者相比,《印度之行》中的探求者已有了很大不同。后者进行的是精神探求,注重的是对一种和谐完美的人际关系的获取。这一原型的置换变形正是对日趋发达的物质社会中人类面临的异化感、精神空虚与困惑的表达。与原初探求者一样... 与原初探求者相比,《印度之行》中的探求者已有了很大不同。后者进行的是精神探求,注重的是对一种和谐完美的人际关系的获取。这一原型的置换变形正是对日趋发达的物质社会中人类面临的异化感、精神空虚与困惑的表达。与原初探求者一样,早期现代主义小说《印度之行》中的探求者,仍然保持着一份理想以及为之奋斗的高尚情操,而没有像后来的现代主义作品中的探求者那样陷入精神漫游而变得更加迷茫。处于所谓“后现代之后”的人类社会,在解构一切、认可一切、号称“多元化”的同时,实际已滑向道德崩溃的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求者 精神探求 自觉探求 理想
下载PDF
人器合一:冷兵器中的造物智慧
3
作者 褚庆立 周姗姗 《创意与设计》 2022年第5期94-98,共5页
从造物角度重新思考“人剑合一”的理论核心,认为“人剑合一”剑的范围可以提升到兵器乃至造物的层面,以“人器合一”来理解匠者的造物智慧。通过对人的致用需求和精神需求思考,探讨了兵器外貌上的造型比例与人身体条件上和使用环境上的... 从造物角度重新思考“人剑合一”的理论核心,认为“人剑合一”剑的范围可以提升到兵器乃至造物的层面,以“人器合一”来理解匠者的造物智慧。通过对人的致用需求和精神需求思考,探讨了兵器外貌上的造型比例与人身体条件上和使用环境上的合,以及兵器意涵语言与人神权观念、性情内涵、文娱观念的合;进一步思考了“人器合一”思想对于现代设计的启示,探索器与人合的核心在于合手、合时以及合意,认为“人器合一”虽然是一个极为苛刻的成器要求,却也应该是当代设计师不断追求的造物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器合一 冷兵器 致用需求 精神追索
下载PDF
从绍兴到南京:文化场域的转换与青年鲁迅的“书剑”人格建构
4
作者 卓光平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2-37,共6页
鲁迅文化人格的建构与他所处的文化环境和现实环境是分不开的。从绍兴到南京,在新旧文化场域的转换中,传统和现代两种文化在鲁迅身上相互融合转化,从而形成了青年鲁迅兼具独异性格与求索精神的"书剑"文化人格。
关键词 青年鲁迅 独异精神 求索精神 “书剑”人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