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地守望:霍尔顿的精神之旅——论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被引量:10
1
作者 温洁霞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4-48,共5页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写的是一个第三次被学校开除的少年霍尔顿 ,因不敢贸然回家 ,而在纽约城游荡的一天两夜。他的这一次不愉快的旅行 ,实际上是一次拒绝现代社会的堕落、虚伪和冷酷 ,寻求精神家园的“精神之旅”。不同于古希腊尤利...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写的是一个第三次被学校开除的少年霍尔顿 ,因不敢贸然回家 ,而在纽约城游荡的一天两夜。他的这一次不愉快的旅行 ,实际上是一次拒绝现代社会的堕落、虚伪和冷酷 ,寻求精神家园的“精神之旅”。不同于古希腊尤利西斯的在漂泊中寻求回归家园之路 ,霍尔顿这个现代尤利西斯 ,因为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而无处可归。他无法守望自己的理想 ,也无处可以逃避现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顿 小说评论 精神家园 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下载PDF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苏轼贬官黄州、惠州、儋州的心路历程和文学成就 被引量:6
2
作者 曾枣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不是写其"平生功业",而是感慨命运多艰,想"致君尧舜"却一事无成。他历贬三州,处境越来越差,心理适应能力却越来越强,文学成就也远远超过他处境顺利时的成就。
关键词 苏轼三贬 心路历程 文学成就
下载PDF
论周作人的书话体散文——兼及其文体生成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3
3
作者 徐鹏绪 张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46,50,共5页
书话体散文是周作人追寻已久的生命文体 ,是他心中真正自由的个性散文。周作人的书话体散文具有明显的对话性。周作人在生活和创作中都体现出一种典型的“次子心态”。从文体学角度考察 ,周作人书话体散文的生成分三个阶段 ,有着鲜明的... 书话体散文是周作人追寻已久的生命文体 ,是他心中真正自由的个性散文。周作人的书话体散文具有明显的对话性。周作人在生活和创作中都体现出一种典型的“次子心态”。从文体学角度考察 ,周作人书话体散文的生成分三个阶段 ,有着鲜明的特征 ,从中可以见出其独特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书话体散文 文体 心路历程
下载PDF
屈原的“神游”与庄子的“逍遥游”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崇任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年第11期75-79,共5页
屈原的"神游"与庄子的"逍遥游"都是具有浪漫色彩的奇特的精神之游。两者在"游"的写法、体验、结局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屈原的"神游"是用一种正面铺陈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去留两难的矛盾心境,... 屈原的"神游"与庄子的"逍遥游"都是具有浪漫色彩的奇特的精神之游。两者在"游"的写法、体验、结局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屈原的"神游"是用一种正面铺陈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去留两难的矛盾心境,他感觉无路可走,选择以死捍卫理想。庄子的"逍遥游"则是用一种反面衬托的"跳过法",写出了他对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追求,但这一理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庄子无奈地选择了顺应世俗、与世浮沉。屈原与庄子的"游"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游 逍遥游 诗人 哲人
下载PDF
改写美学与哲理意蕴——图尼埃《礼拜五》的互文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姚丹 冯寿农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50,共8页
米歇尔.图尼埃的处女作《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在世界文学经典《鲁滨逊漂流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通过一系列互文改写,两大主人公鲁滨逊和星期五的形象发生了逆反性转变,原有神话被颠覆与重构。新作《礼拜五》蕴含着深厚的哲... 米歇尔.图尼埃的处女作《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在世界文学经典《鲁滨逊漂流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通过一系列互文改写,两大主人公鲁滨逊和星期五的形象发生了逆反性转变,原有神话被颠覆与重构。新作《礼拜五》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意蕴,成为记录鲁滨逊精神历程的神话,而且突出了当今人类普遍面临的孤独问题。同时,它也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反思:只有回归本原,与自然和谐共融,才是人类最终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 互文性 孤独 精神历程 回归本原
原文传递
Emily Dickinson:An Interrogator of Death and Immortality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晗凝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1X期226-227,231,共3页
Emily Dickinson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American's premier poet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In both style and content,her verse was,"revolutionary" in her day.Owing to the deep exploration of death a... Emily Dickinson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American's premier poet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In both style and content,her verse was,"revolutionary" in her day.Owing to the deep exploration of death and immortality,Emily Dickinson has become a puzzle in literary.As show in her poems,Dickinson's spiritual journey led her from na?ve nature-mysticism through disappointment,to a sacramental approach to immortality afterlife and further discouragement,culminating in a mature attitude of faithful unknowing and even more interrogating the immortality.This paper will base on the theory of the death and immortality through common people's fear to death,the essence of death,the significance of death to show the poetess's whole life-childhood,love,life condition,spiritual contradiction,and mainly her skeptical concept of death and immor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TH and IMMORTALITY whole life spiritual journey INTERROGATOR analysis and CRITICISM
下载PDF
“行走”与“边地”书写中的精神旅程——传记研究法视域下的张承志论 被引量:2
7
作者 江涛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69-76,83,共9页
“行走”和“边地”是有关张承志创作的两个关键词:前者是一种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行为,隐含着从背负家国天下的政治共同体到真我的追寻和皈依的心理转变;后者是他心理转变的空间场域,即实体空间,其如镜像般隐喻着他的精神空间,... “行走”和“边地”是有关张承志创作的两个关键词:前者是一种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行为,隐含着从背负家国天下的政治共同体到真我的追寻和皈依的心理转变;后者是他心理转变的空间场域,即实体空间,其如镜像般隐喻着他的精神空间,并在此发生了现实意义与心理意义的交织。由此介入张承志研究,可发现其文本所呈现的内容与作者的经历、精神和思想存在着共生关系,对作者的经历、精神和思想的深入了解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传记研究法 行走 边地 精神旅程
下载PDF
春秋中期北方部族融入华夏国家的精神历程 被引量:2
8
作者 梁葆莉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6-161,共6页
鲁国境内的戎人在中原腹地,显示出自在的精神状态。来自北方的戎狄部族,自由出入日渐懈怠的华夏国家,周襄王出动狄人部队对付兄弟之国,足见当时戎狄部族的精神渗透力。春秋中期,在晋国的主持下,戎人与华夏各国在欑函会见,从而结束了春... 鲁国境内的戎人在中原腹地,显示出自在的精神状态。来自北方的戎狄部族,自由出入日渐懈怠的华夏国家,周襄王出动狄人部队对付兄弟之国,足见当时戎狄部族的精神渗透力。春秋中期,在晋国的主持下,戎人与华夏各国在欑函会见,从而结束了春秋前期北方部族在华夏世界主动进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戎人 狄人 欑函会见 精神
原文传递
个人与时代的艰难平衡——试析新中国成立后作家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1
9
作者 巫晓燕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0-73,共4页
新中国成立后至50年代中期,许多民主作家怀着建设新中国的理想,开始转变自身思想立场继续从事文学写作,并一度取得了新政权的信任,然而"文革"的到来又彻底地打碎了他们的文学梦、"改造"梦,并迫使他们做出不同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至50年代中期,许多民主作家怀着建设新中国的理想,开始转变自身思想立场继续从事文学写作,并一度取得了新政权的信任,然而"文革"的到来又彻底地打碎了他们的文学梦、"改造"梦,并迫使他们做出不同的人生精神选择。巴金、冰心、老舍正是这类作家的代表,解读他们的心路历程、精神策略,可以发现正是时代精神的制约、奴性精神的遗存、民众情结的扭结等多重因素构成了当代作家复杂的精神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后 作家 精神历程 成因
下载PDF
《雨王亨德森》中亨德森对异性气质的追寻和自我的实现
10
作者 郑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4-78,49,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雨王亨德森》中的主人公亨德森在非洲——这个对白人探险者象征女性的区域——的探险经历和精神之旅,说明亨德森如何通过在两个非洲部落的经历以及对生与死的意义的思索,打破了传统的性别模式,最终接受内心的异性情结,实... 本文通过分析《雨王亨德森》中的主人公亨德森在非洲——这个对白人探险者象征女性的区域——的探险经历和精神之旅,说明亨德森如何通过在两个非洲部落的经历以及对生与死的意义的思索,打破了传统的性别模式,最终接受内心的异性情结,实现了人格的完整和精神的重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之旅 异性情结 自我实现 精神重生
下载PDF
文化冲突中的黑色文化底蕴——莫利森与埃利森的对话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美芹 隋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4-96,共3页
拉尔夫.埃利森与托妮.莫利森分别以《看不见的人》和《所罗门之歌》描述了两个因丧失黑人性而失去自我,在西方社会的精神奴役下产生精神危机的黑人青年寻找自我,寻找黑色文化底蕴并最终返璞归真的精神自救历程。两位作家从不同层面探讨... 拉尔夫.埃利森与托妮.莫利森分别以《看不见的人》和《所罗门之歌》描述了两个因丧失黑人性而失去自我,在西方社会的精神奴役下产生精神危机的黑人青年寻找自我,寻找黑色文化底蕴并最终返璞归真的精神自救历程。两位作家从不同层面探讨了在白人主流社会中和白人文化霸权下黑人对“美国梦”的追求及认同,同时认为,黑人在追求梦想成真的同时,要保持自己的黑色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文化底蕴 精神历程 白人主流文化 美国梦
下载PDF
《勿失良辰》中威尔姆的精神历程
12
作者 郑丽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第2期128-132,共5页
本文从犹太文化和现代西方哲学的角度分析索尔·贝娄的中篇小说《勿失良辰》中主人公威尔姆的精神历程,从而说明威尔姆如何通过对生命的渴望和永生的思索、对自由的追寻与反思,最终寻找到迷失的自我和失落的精神家园,同时指出威尔... 本文从犹太文化和现代西方哲学的角度分析索尔·贝娄的中篇小说《勿失良辰》中主人公威尔姆的精神历程,从而说明威尔姆如何通过对生命的渴望和永生的思索、对自由的追寻与反思,最终寻找到迷失的自我和失落的精神家园,同时指出威尔姆对失落的精神家园的探索与追寻也反映了现当代西方人在艾略特的精神荒原里苦苦寻觅生命意义的精神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勿失良辰》精神家园 追寻 精神历程
下载PDF
超验感悟与精神之旅——拉斯普京“幻象”的思想意义与艺术价值
13
作者 王丽丹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9年第1期14-23,共10页
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拉斯普京的创作中不乏形而上成分。作家哲思式的艺术幻象,决定其独特的艺术观、自然观、宗教观及文化观。作家的幻象,不仅是作家与祖先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肯定传统价值的人民意识,还是俄罗斯民族集体无意识的一种映... 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拉斯普京的创作中不乏形而上成分。作家哲思式的艺术幻象,决定其独特的艺术观、自然观、宗教观及文化观。作家的幻象,不仅是作家与祖先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肯定传统价值的人民意识,还是俄罗斯民族集体无意识的一种映射。本文通过解读拉斯普京作品中的形而上成分,梳理作家创作中的幻象与直觉,分析作家实现超验感悟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揭示其精神幻象产生的原因与思想意义。拉斯普京并非自我陶醉的冥想者,因此其幻想便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斯普京 幻象 神秘直觉 超验感悟 精神之旅
原文传递
觉醒一代的心灵史——论新时期知青小说的精神历程
14
作者 马玲丽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21-125,共5页
"无根"的精神心理作为知青代作家集体无意识,是推进知青小说不断革新的动力,新时期知青小说清晰而又完整地再现了一代人伴随时代走过的精神历程。知青作家、知青小说与时代之间休戚相关,构成了生动、复杂的动态关系。
关键词 新时期 知青小说 无根 精神历程
下载PDF
延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15
作者 刘忠 《郑州师范教育》 2012年第3期73-77,共5页
抗战爆发后,大批知识分子奔赴延安,在增强文化与教育力量的同时,也面临思想上、认识上的种种困境。先是行为方式的不同,次是阶级属性的差异,再是与工农兵相结合之路的坎坷而漫长。对应于此,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走过了一个从抢夺、吸收到尊... 抗战爆发后,大批知识分子奔赴延安,在增强文化与教育力量的同时,也面临思想上、认识上的种种困境。先是行为方式的不同,次是阶级属性的差异,再是与工农兵相结合之路的坎坷而漫长。对应于此,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走过了一个从抢夺、吸收到尊重、团结再到教育、同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知识分子 心路历程 党的政策
原文传递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以心理学人格结构理论分析纳兰性德痛苦的心路历程
16
作者 李欣欣 蔡平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12,共5页
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生于裘马轻肥、钟鸣鼎食之家,功名冠冕无所不有,尊荣享乐无所不备。然披览《纳兰词》,入目皆是凄凉哀婉、悲凉伤感的字眼。在世人眼中春风得意的纳兰,为何其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会与他锦衣玉食... 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生于裘马轻肥、钟鸣鼎食之家,功名冠冕无所不有,尊荣享乐无所不备。然披览《纳兰词》,入目皆是凄凉哀婉、悲凉伤感的字眼。在世人眼中春风得意的纳兰,为何其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会与他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大相径庭呢?以心理学的人格结构理论——集体无意识、自我及人格面具,分别论述造成纳兰性德悲戚苦涩心路历程的原因,从而将纳兰"心事"一一还原,展现纳兰性德真实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路历程 人格结构 情感
下载PDF
从女性视角建构科技知识分子心灵史——论陈玉霞小说的女性话语
17
作者 牛运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29,共5页
陈玉霞是20世纪小说创作"女性话语"成员之一。她在描写社会变革、时代风云时,总从女性自我支点洞察社会,绘出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科技女知识分子形象。她在揭示知识女性气质时,对女性生存的大环境,做耐人寻味的描绘。女性爱情... 陈玉霞是20世纪小说创作"女性话语"成员之一。她在描写社会变革、时代风云时,总从女性自我支点洞察社会,绘出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科技女知识分子形象。她在揭示知识女性气质时,对女性生存的大环境,做耐人寻味的描绘。女性爱情追求和选择是陈玉霞的重要关注对象。她着力塑造集传统美德与现代风采于一身的新型女性形象,对女性命运进行反复咏唱、叠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话语 科技知识分子 心灵史
下载PDF
“与西藏干杯”——论马原笔下的“小男人”世界
18
作者 张姝雅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74-80,97,共8页
作为"先锋"文学的弄潮者,马原作品中的形式狂欢对于当代文坛的开拓意义不可否认。但是,《拉萨的小男人》这部不甚引人注目的作品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马原小说内容意义的平台——独特的"小男人"世界。马... 作为"先锋"文学的弄潮者,马原作品中的形式狂欢对于当代文坛的开拓意义不可否认。但是,《拉萨的小男人》这部不甚引人注目的作品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马原小说内容意义的平台——独特的"小男人"世界。马原笔下的"拉萨小男人"群像,是一个浓缩了八十年代进藏青年喜怒哀乐、代表着一种特殊生活和精神状态、传达了人生思索的"真实"群体。他们所具有的去英雄化、狂欢化的精神流浪品格,是"马原们"在前卫的先锋探索中,隐含的对自我身份站位的思辨乃至超克。"小男人"世界不仅是重估马原藏地书写的入口,同时也为当代先锋文学的复杂转向/转型和还原八十年代文学的多元面向提供了可贵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男人” 去英雄化 狂欢化 精神流浪
下载PDF
先秦文学神游书写的文化隐义
19
作者 蒋振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160,共9页
先秦文学中有丰富的神游书写,其所涉及山水客体内隐着丰富的文化要义。时间流逝伴随着神游主体记忆的消亡,时间永恒引发的理想诉求,有无相生,动机效果关系,凡此种种,体现了古人对于山水的哲学思辨。神游主体之于山水客体的美丑感受,神... 先秦文学中有丰富的神游书写,其所涉及山水客体内隐着丰富的文化要义。时间流逝伴随着神游主体记忆的消亡,时间永恒引发的理想诉求,有无相生,动机效果关系,凡此种种,体现了古人对于山水的哲学思辨。神游主体之于山水客体的美丑感受,神游书写展示出的雄伟、缥缈、轻盈、朦胧、谲怪、奇诡等审美意象,开发了中国古典美学多种审美范式。神游中的山水与神仙的结盟,固化为一种“仙山”理念,开创了中国本土宗教中仙道文化的先河。这些文化隐义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神仙赋、游仙诗、玄言诗、梦境文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学 神游书写 哲思 美丑 仙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