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0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脊柱手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 被引量:159
1
作者 孙天胜 沈建雄 +16 位作者 刘忠军 李淳德 洪毅 孙常太 李放 朱悦 杨惠林 董健 陈其昕 金大地 罗卓荆 马迅 杨波 孟浩 王飞 杜培 邱贵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71-279,共9页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围术期优化措施,以减少围术期的生理与心理创伤应激,减少并发症,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但是目前针对脊柱手术尚无一整套ERAS体系协助患者从术前、术中到...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围术期优化措施,以减少围术期的生理与心理创伤应激,减少并发症,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但是目前针对脊柱手术尚无一整套ERAS体系协助患者从术前、术中到术后快速康复。通过查阅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针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管理达成共识,供广大脊柱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术前宣教、术前评估及管理、抗菌药物使用与皮肤准备、麻醉、手术技术、激素应用、围术期血液管理与输液管理、血栓预防、疼痛管理、术后消化道管理、切口引流管管理、尿管管理、术后康复锻炼和出院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 脊柱手术 围术期管理
下载PDF
脊柱外科中脑脊液漏的防治 被引量:68
2
作者 贺石生 侯铁胜 傅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脊柱外科中较常见并发症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对 1995年 1月~2 0 0 0年 5月发生的 2 1例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经过术中、术后仔细的处理 ,2 1例脑脊液漏患者除 1例... 目的 :探讨脊柱外科中较常见并发症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对 1995年 1月~2 0 0 0年 5月发生的 2 1例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经过术中、术后仔细的处理 ,2 1例脑脊液漏患者除 1例保守治疗无效于 2 1d再次开放切口修补硬膜外 ,其余 2 0例患者全部经保守治疗后于 6~ 36d内治愈 ,无 1例发生脑脊髓膜炎 ;有 6例腰椎手术脑脊液漏患者随访术后 3月~ 2年内发现形成脑脊液囊肿。结论 :通过术中对硬脊膜损伤及时修补或堵塞 ,术后采取正规的保守治疗措施 ,绝大多数脑脊液漏均可治愈 ,极少数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开放切口 ,重新修补硬膜。对晚期形成的交通性或有症状的脑脊液囊肿 ,可采取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漏 脊柱外科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4
3
作者 程增银 马文海 +1 位作者 崔建平 王君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85-987,共3页
目的:评价延长切口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1999年12月~2009年12月我科行脊柱手术1400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2~70岁.平均48.5岁.15例采用常规术后3d拔除切... 目的:评价延长切口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1999年12月~2009年12月我科行脊柱手术1400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2~70岁.平均48.5岁.15例采用常规术后3d拔除切口引流管埂更换切口敷料治疗(A组)。16例采用延长切口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B组),两组在切口愈合前均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两组脑脊液漏消失和切口愈合时间硬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脑脊液漏消失时间为20.0±3.8d,切口愈合时间为24.0±4.3d,其中8例初期治疗切口愈合,术后平均20d脑脊液漏消失;7例初期治疗失败,其中2例1周内脑脊液漏无减少趋势均行单纯硬膜修补,修补术后15d脑脊液漏消失;2例合并假性硬膜囊肿,行囊肿壁切除、硬膜修补常规术区放置引流管,术后15d复查MRI未见硬膜外脑脊液潴留;3例合并切口感染行切口切开彻底清创、对口置管冲洗引流及静脉应用抗生素,术后平均15d切口愈合.B组脑脊液漏的引流及消失时间为9.0±1.6d,切口均I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4.0±2.5d,未出现似性硬膜囊肿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B组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采用延长切口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的方法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有效.效果优于常规术后3d拔除引流管并更换切口敷料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脑脊液漏 并发症 治疗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0
4
作者 张曙报 梅玫 +1 位作者 吕文艳 胡小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2期249-251,273,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解放军第117医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6例老年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观察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33例,2组麻醉诱导和术中...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解放军第117医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6例老年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观察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33例,2组麻醉诱导和术中麻醉维持所用药物及剂量相同,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持续输注15 min,然后以0.3μ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到手术结束前30 min。采用ELISA法测定2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等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和认知功能相关的血清标志物S-100β蛋白(S-100β)、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浓度,采用简易智能评分量表(MMSE)观察认知障碍(POCD)的发生率。结果经t检验,对照组术后1、4、8、12 h的Cor水平均较麻醉前10 min显著升高(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1、4、8、12、24 h的AngⅡ、NE、E水平均较麻醉前10 min显著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1、3、5 d的S-100β、TNF-α、IL-6均较术前1 d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同时间点的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1、3、5 d的MMSE评分均较术前1 d显著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同期的观察组(P<0.05);经χ~2检验,观察组术后1、3.5 d的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显著降低术后24 h的应激反应和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脊柱手术 应激反应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不同保温方法对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核心体温和恢复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44
5
作者 饶裕泉 张冰 +1 位作者 袁开明 李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保温方法对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核心体温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全麻脊柱手术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18~80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静脉输液加温组(FW组);强力空气加... 目的比较不同保温方法对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核心体温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全麻脊柱手术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18~80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静脉输液加温组(FW组);强力空气加温毯加温组(AW组);静脉输液加温+强力空气加温毯组(FA组);入手术室前强力空气加温毯预热30 min,术中静脉输液加温+强力空气加温毯组(PFA组),每组20例。入室前FW组、AW组和FA组不予处理,PFA组于术前等候室采用强力空气加温毯预热30 min。术中FW组输入经血液/液体升温仪加热至41℃的液体直到手术结束。AW组将强力空气加温毯覆盖于患者的下肢部位上方,设定温度为43℃。FA组和PFA组均采用输液加温和强力空气加温毯加温。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后30 min、切皮后60 min、入PACU 10 min和术后48 h时的核心体温;记录患者术后寒战、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切皮后30 min FW组核心体温明显低于PFA组(P<0.01);切皮后60 min和入PACU 10 min时FW组核心体温明显低于AW组、FA组和PFA组(P<0.001)。FW组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高于AW组、FA组和PFA组(P<0.05)。四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W组术后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AW组、FA组和PFA组(P<0.05)。四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手术全麻患者围手术期强力空气加温毯保温效果优于输液加温,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而强力空气加温毯联合输液加温及预热并没有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强力空气加温毯保温。静脉输液加温、强力空气加温毯加温及预热保温方法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保温 低体温 核心体温 脊柱手术
下载PDF
基于视频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脊柱外科实习护生带教教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常春佳 于梅 张艺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视频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脊柱外科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护生学号,随机将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脊柱外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自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126名定向实习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 目的探讨基于视频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脊柱外科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护生学号,随机将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脊柱外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自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126名定向实习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管理,观察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视频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周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出科理论及临床操作考核成绩、护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周实习结束后,观察组护生对基于视频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赞同度>95%。观察组护生出科理论及临床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基于视频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能够提升护生进入临床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临床操作技能,融洽师生关系,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视频微课 翻转课堂 教学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防骨科脊柱手术患者全麻后寒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9
7
作者 胡楚文 赵一凡 +1 位作者 王飞 邹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骨科脊柱手术患者全麻后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全麻下行脊柱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麻醉诱导后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0min泵完,以0.4μg·kg-1·h-1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骨科脊柱手术患者全麻后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全麻下行脊柱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麻醉诱导后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0min泵完,以0.4μg·kg-1·h-1维持);C组泵注生理盐水,泵注速度及方法同D组。监测并记录诱导前(基础值)、插管后5、15、30、60min及拔管前后HR、MAP、SpO2、肛温(T),观察并记录术后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即刻、30、60min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RSS);记录寒战分级、寒战出现的时间。结果与基础值及与C组比较,插管后30、60min、拔管前和拔管后D组HR明显减慢(P<0.05);拔管前、拔管后D组MAP明显降低(P<0.01)。与基础值比较,插管后30、60min和拔管前、拔管后两组患者T降低(P<0.05)。D组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入PACU后即刻、30min D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入PACU后即刻、30、60min D组RSS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论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预防骨科脊柱手术患者全麻后寒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骨科脊柱手术 寒战
下载PDF
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35
8
作者 薛静波 陈浩翔 +3 位作者 李学林 欧阳智华 王程 晏怡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2-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对腰椎中央管狭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皮全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椎管扩大减压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目的探讨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对腰椎中央管狭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皮全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椎管扩大减压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损伤撕裂硬膜囊,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单侧下肢一过性肌力下降,1例术后出现腰背部及双下肢疼痛症状。住院时间(6.4±2.1)d。腰痛术前VAS评分(7.5±0.8)分,显著高于术后第1天(3.4±0.6)分和术后12个月(1.7±0.7)分(P均=0.000)。腿痛VAS评分术前(7.3±0.8)分,显著高于术后第1天(4.0±0.7)分和术后12个月(1.7±0.7)分(P均=0.000)。术前ODI(77.8±4.6)%,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45.4±4.6)%和术后12个月(8.8±2.9)%(P均=0.000)。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进行疗效评定:优1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2.3%(24/26)。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中央管狭窄症,手术风险低,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 全脊柱内镜 脊柱手术
下载PDF
脊柱前路手术的适应证 被引量:33
9
作者 戴力扬 《临床骨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51-154,共4页
关键词 脊柱疾病 脊柱外科手术 适应证
下载PDF
两种不同体位垫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33
10
作者 陈蕾 任从才 刘晓红 《现代临床护理》 2010年第3期44-45,56,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体位垫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俯卧位下行脊柱手术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实验组术中采用独特配方的高分子凝胶啫喱垫(有槽头圈,俯卧位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头圈和软垫。比...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体位垫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俯卧位下行脊柱手术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实验组术中采用独特配方的高分子凝胶啫喱垫(有槽头圈,俯卧位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头圈和软垫。比较两组患者体位安置时间、术中调整体位次数及患者皮肤受压状态;了解麻醉医生、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对两种体位垫应用效果的评价。结果实验组体位安置时间、术中调整体位次数、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医护人员对体位垫的应用效果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脊柱手术中应用高分子凝胶啫喱体位垫,可有效缩短患者摆放体位时间,减少体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保护患者安全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垫 俯卧位 脊柱手术 护理
下载PDF
脊柱手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32
11
作者 黄霖 赵敏 +6 位作者 王鹏 陈铿 蔡兆鹏 唐勇 叶记超 胡旭民 沈慧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4-601,共8页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中影响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总结提高术中神经监测成功率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76例脊柱手术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中影响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总结提高术中神经监测成功率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76例脊柱手术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自由肌电图(free-run electromyography,Free-run EMG)多模式联合监测患者的资料,对术中神经监测出现异常改变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76例术中电生理监测发生异常,其中21例患者因术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8例因手术操作引起神经损伤,7例因肌松药使用不合理,8例因不合理使用吸入麻醉药,3例因患者发生肌颤导致下肢SEP监测异常,4例因电磁场干扰,7例因患者体位摆放不当,7例因电极线连接故障,11例原因不明。其中28例经采取合理干预措施使得神经监测异常得以纠正。结论:对诱发异常的病例应从操作技术、麻醉、电磁场环境、患者因素等多方面逐一分析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提高监测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体感诱发电位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自由肌电图
下载PDF
中国人群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30
12
作者 成鹏 周海宇 +5 位作者 尹晓莉 张海鸿 宋鹏杰 张成俊 汪玉良 夏亚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4-713,共10页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群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脊柱术后SSI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1966年1月~2017年5月)、EMBASE(1974年1月~2017年5月)、Cochrane Lib...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群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脊柱术后SSI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1966年1月~2017年5月)、EMBASE(1974年1月~2017年5月)、Cochrane Library(2017年5期)、CNKI(1994年1月~2017年5月)、CBM(1979年1月~2017年5月)、维普(1989年1月~2017年5月)和万方数据库(1982年1月~2017年5月),纳入关于中国人群脊柱术后SSI发生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5月。两名作者分别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提取(包括研究地点、研究时间、样本量、年龄、诊断、手术方式以及暴露因素)以及运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包括18486例患者,其中感染组932例,对照组17554例。根据NOS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A级文献19篇,B级文献10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中国人群脊柱术后SSI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性别(男性)[OR=1.33,95%CI(1.08,1.64),P<0.05]、年龄(>60岁)[OR=1.44,95%CI(1.01,2.04),P<0.05]、肥胖[OR=2.64,95%CI(1.35,5.15),P<0.05]、糖尿病[OR=3.86,95%CI(2.68,5.55),P<0.05]、感染史[OR=6.64,95%CI(1.29,34.29),P<0.05]、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2分)[OR=2.72,95%CI(1.38,5.38),P<0.05]、尿失禁[OR=6.32,95%CI(3.40,11.76),P<0.05]、脑血管疾病[OR=5.73,95%CI(1.62,20.35),P<0.05],同种异体骨植骨[OR=3.02,95%CI(1.09,8.34),P<0.05]、手术时间(>3h)[OR=3.44,95%CI(1.92,6.13),P<0.05]、失血量(>1000ml)[OR=2.40,95%CI(1.73,4.77),P<0.05]、输血[OR=2.61,95%CI(1.36,5.01),P<0.05]、融合节段(>3个)[OR=2.23,95%CI(1.55,3.23),P<0.05]、没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5.43,95%CI(2.66,11.08),P<0.05]、术中参观人员[OR=2.28,95%CI(1.19,4.37),P<0.05]。结论 :男性、年龄>60岁、肥胖、糖尿病、感染史、ASA评分>2分、尿失禁、脑血管疾病、同种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脊柱手术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0
13
作者 宇洪浩 原泉 王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患者发生早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至2016年行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1 142例患者。术后发生早期手术部位感染的50例为感染组,按1∶2比例随机抽取102例未感染患者进行病例-...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患者发生早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至2016年行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1 142例患者。术后发生早期手术部位感染的50例为感染组,按1∶2比例随机抽取102例未感染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可能影响术后感染的自身因素(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脊柱手术病史、糖尿病、吸烟史,血浆白蛋白)及手术相关因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为自变量,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各危险因素是否与术后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找出影响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4.3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P=0.041)、血浆白蛋白水平(P=0.001)、吸烟史(P=0.03)、术中出血量(P=0.008)及手术时间(P=0.022)对患者胸腰椎后路术后早期切口感染有明显影响。结论糖尿病、吸烟史、血浆白蛋白水平、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为胸腰椎后路早期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术后感染 多因素分析 脊柱手术
下载PDF
PDCA管理应用于脊柱外科实习护生操作教学中对减少护理差错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9
14
作者 张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8期570-573,共4页
目的 研究脊柱外科实习护生带教过程中应用PDCA管理模式对减少护理差错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脊柱外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35例实习护生实施常规实习生带教模式,设为对照组;对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接收的35例实习护生实施PDCA管理模... 目的 研究脊柱外科实习护生带教过程中应用PDCA管理模式对减少护理差错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脊柱外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35例实习护生实施常规实习生带教模式,设为对照组;对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接收的35例实习护生实施PDCA管理模式,设为干预组.观察2年度期间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总结实习护生对于临床带教模式质量评价及满意度,总结实习护生出科考试成绩.结果 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86%(8/35),干预组为2.86%(1/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5,P=0.00).对照组实习护生对于临床教学内容安排、老师教学态度、细节指导及技能培训指标评分分别为(15.46±1.03)、(14.18±1.06)、(14.61±1.11)、(13.30±1.07)分,干预组分别为(18.26±1.00)、(18.48±0.51)、(19.43±0.21)、(19.16±0.2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4~31.34,均P〈0.01).对照组实习护生出科理论、技能考试成绩分别为(80.15±1.61)、(85.16±1.02)分,均低于干预组的(93.10±2.01)、(91.06±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5、15.36,均P=0.00).对照组实习护生对于临床带教满意度为57.14%(20/35),干预组为80.00%(28/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P=0.00).结论 将PDCA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骨科实习带教过程中,可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能力,大部分实习护生出科考核结果较为乐观,且对于此种管理模式评价较高,对于带教过程感到满意,在带教老师悉心教导下,实习护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转低,此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管理模式 脊柱外科 实习带教 护理操作失误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脊柱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7
15
作者 侯训凯 林永杰 +4 位作者 石恩东 王炳臣 王国伟 孙庆山 王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4221-4223,共3页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脊柱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76例有高危因素的脊柱外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至3个月予以弹力袜物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此基础...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脊柱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76例有高危因素的脊柱外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至3个月予以弹力袜物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1支,皮下注射,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利伐沙班片1片,口服,每晚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股浅静脉内径(FSV)、腘静脉内径(POPV)、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D-二聚体(D-D)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SV、POP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POPV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及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PT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D-D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PT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D-D仍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脊柱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但利伐沙班在改善凝血功能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多点反馈管理模式对脊柱手术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6
16
作者 徐小群 许多 滕红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脊柱手术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优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提出多点反馈,以实证数据为手段的管理模式,检验、指导感染控制,提高管理水平,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脊柱手术患者800例为对照组,2015年1月... 目的探讨分析脊柱手术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优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提出多点反馈,以实证数据为手段的管理模式,检验、指导感染控制,提高管理水平,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脊柱手术患者800例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脊柱手术患者1 10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方案,实验组实施多点反馈管理模式,回顾性分析对照组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对实施前后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无菌物品进行采样,比较细菌培养合格率。结果实验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36%(15/11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3.13%(25/800)(χ~2=6.97,P=0.007);实施前空气合格率为82.5%、医务人员手合格率为85.0%、物体表面合格率为83.8%、无菌物品合格率为90.0%,实施后空气合格率为93.8%、医务人员手合格率为96.3%、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5.0%、无菌物品合格率为9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优化手术室管理模式,进行多点反馈管理,能促进手术室医院感染相关制度的落实,有效降低脊柱手术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医院感染 手术室 护理干预
原文传递
BOPPPS结合移动端APP教学模式在脊柱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7
作者 刘亚东 杜玉君 马金理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0年第12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探讨BOPPPS结合移动端APP教学模式在脊柱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1月,选取吉林大学临床医学院201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名学生。两组学生均由同1名高... 目的探讨BOPPPS结合移动端APP教学模式在脊柱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1月,选取吉林大学临床医学院201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名学生。两组学生均由同1名高年资主任医师进行理论授课,由5名水平相当的主治医师进行临床带教。试验组采用BOPPPS模式结合移动端APP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进行评估,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授课教师和两组学生对教学的反馈。结果试验组学生理论知识成绩(81.33±9.73)分,高于对照组学生(73.21±9.98)分;试验组学生临床技能整体表现评分[(8.38±0.42)分]优于对照组学生[(7.84±0.59)分];试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方面评分优于对照组学生[(4.83±0.45)分比(3.91±0.81)分、(4.64±0.59)分比(3.78±0.68)分],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提升教学技巧等方面的评价,试验组的教师评分[(3.83±0.41)分]优于对照组的教师评分[(2.67±0.52)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41,P<0.01)。结论BOPPPS结合移动端APP教学模式应用于脊柱外科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授课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模式 移动端APP 脊柱外科学 临床教学
原文传递
“田氏脊柱骨刀”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8
作者 田慧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5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介绍“田氏脊柱骨刀”在矫形外科中的使用方法,适应证范围,以及用骨刀做脊柱手术的优越性。方法:本组通过421例应用田氏脊柱骨刀做手术的各种病例,总结分析了使用骨刀做手术的特殊技巧和方法,并根据临床应用的结果对田氏脊柱骨刀... 目的:介绍“田氏脊柱骨刀”在矫形外科中的使用方法,适应证范围,以及用骨刀做脊柱手术的优越性。方法:本组通过421例应用田氏脊柱骨刀做手术的各种病例,总结分析了使用骨刀做手术的特殊技巧和方法,并根据临床应用的结果对田氏脊柱骨刀从Ⅰ~Ⅵ型的设计图纸作了不断地更新和改革,使骨刀件数逐渐减少,但其用途却逐渐拓宽,直到目前的Ⅵ型产品,已达到在脊柱外科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目的。结果:自1979年田氏脊柱骨刀问世以来,经过22年的临床应用,在应用中不断总结改进,至今已形成一套符合脊柱外科医生要求的并广泛适用于各种不同疾病的手术器械。结论:Ⅵ型田氏脊柱骨刀为目前在脊柱外科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手术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氏骨刀 脊柱外科
下载PDF
俯卧位脊柱手术的眼保护 被引量:25
19
作者 张伟 王义生 张卫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19-621,共3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术中预防性眼保护的措施。方法40例俯卧位脊柱手术随机分成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例。A组双眼结膜囊涂四环素眼膏后贴眼保护膜,在受压部位涂抹液体石蜡,摆放俯卧位后开始进行麻醉,术中定时对面部... 目的探讨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术中预防性眼保护的措施。方法40例俯卧位脊柱手术随机分成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例。A组双眼结膜囊涂四环素眼膏后贴眼保护膜,在受压部位涂抹液体石蜡,摆放俯卧位后开始进行麻醉,术中定时对面部支撑点进行按摩,根据失血量1∶1输血并维持平均动脉压(MAP)不低于90 mmHg;B组麻醉后摆放体位,双眼仅涂四环素眼膏,根据失血量1∶l输注胶体,必要时输血。结果A组较B组麻醉前后及改变体位前后血流动力学较稳定(P<0.05),体位摆放时间较短(P<0.01),皮肤受损及眼部并发症也较少(P<0.05)。结论重视并全方位做好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眼部防护可有效预防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脊柱手术 眼保护
下载PDF
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徐海丽 倪乐丹 +2 位作者 叶芊芊 徐华梓 李晓聪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脊柱手术术后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脊柱手术的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SSI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脊柱手术术后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脊柱手术的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SSI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0例患者发生感染15例,感染率4.4%;共分离出病原菌15株,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40.0%,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普通变形菌,分别占26.7%、20.0%、13.3%;年龄过大、合并糖尿病、手术次数过多、手术切口较大、手术持续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失血量过多、伴有器械植入和吸入氧气浓度较低等是脊柱外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SSI的发生与术前合并症、术前准备不充分及术中各环节有关,针对SSI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有助于患者的顺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