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苏伟 冯恩山 +5 位作者 王贵怀 王德江 曹勇 贾文清 马骏 马光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 探引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术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9例脊髓硬脊膜动静咏瘘患者,均经脊髓DSA确诊,行后正中全椎板切开,术中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明确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瘘口,夹闭瘘口并选择性切除静脉血管畸形.结果 ... 目的 探引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术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9例脊髓硬脊膜动静咏瘘患者,均经脊髓DSA确诊,行后正中全椎板切开,术中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明确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瘘口,夹闭瘘口并选择性切除静脉血管畸形.结果 畸形血管位于颈段1例、胸段4例、胸腰段2例、腰段1例、胸腰骶段1例;介入栓塞不充分后转手术1例,介入栓塞微导管难以到位转手术8例;术后MRI显示髓周异常迂曲畸形血管消失,脊髓缺血水肿好转.术后症状消失2例,改善6例,无变化1例.结论 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能够明确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瘘口情况,有效地提高了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吲哚菁绿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六例的诊治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凌 凌锋 +7 位作者 张鸿祺 支兴龙 李慎茂 李萌 吉训明 陈立华 吴浩 莫大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探讨延 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 方法  对6例经脊髓MRI及DSA检查确诊的延 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枕下后正中入路, 电凝阻断瘘口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先行血管内瘘口栓塞,后行手... 目的 探讨延 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 方法  对6例经脊髓MRI及DSA检查确诊的延 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枕下后正中入路, 电凝阻断瘘口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先行血管内瘘口栓塞,后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 至10年。 结果 术后椎动脉造影复查显示瘘口及粗大的引流静脉影消失。3例患者症状逐渐缓 解,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大小便能够自控,未见复发;2例患者症状无改善;1例患者死于术 后肺部感染。 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直视下切除延 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口,疗效较栓塞治 疗更为确切。早期诊断并及时消除引起静脉高压的始动因素,保证脊髓静脉引流的通畅,是获得 较好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界区 硬脊膜动静脉瘘 颈髓 瘘口 患者 显微外科手术 脊髓 保证 复查 动因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28例误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齐向前 韩凯伟 +4 位作者 许政 梅其勇 白如林 侯立军 黄承光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总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误诊原因及对预后的影响,提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比例,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搜集并回顾性分析本单位近6年收治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52例,并予以随访,将28例误诊患者和另外24例比较,分析患者的误诊和延误治疗原因、... 目的总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误诊原因及对预后的影响,提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比例,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搜集并回顾性分析本单位近6年收治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52例,并予以随访,将28例误诊患者和另外24例比较,分析患者的误诊和延误治疗原因、诊治方法和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52例患者中有15例(28.85%)曾被诊断为"脊髓炎、脊髓空洞症、蛛网膜炎或脱髓鞘疾病等",13(25%)例曾被诊断为"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其中8例接受了颈椎或腰椎手术治疗,3例(5.77%)曾被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炎"。52例均经手术和栓塞治疗治愈;随访患者术后症状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早期得到确诊和治疗的患者预后较误诊的患者改善更显著。结论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症状不典型,易于和椎间盘突出、脊髓病混淆,容易误诊误治,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诊断 误诊 治疗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hybrid operating rooms for treating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被引量:7
4
作者 Nai Zhang Wen-Qiang Xi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6期1056-1064,共9页
BACKGROUND A hybrid operating room(hybrid-OR)is a surgical space that combines a conventional operating room with advanced medical imaging devices.AIM To explore and summarize the technical features and effectiveness ... BACKGROUND A hybrid operating room(hybrid-OR)is a surgical space that combines a conventional operating room with advanced medical imaging devices.AIM To explore and summarize the technical feature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a hybrid-OR in dealing with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s).METHODS Eleven patients with SDAVFs were treated with the use of a hybrid-OR at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of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December 2018.The dual-marker localiz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in the hybrid-OR to locate the SDAVFs and skin incision,and the interoperative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technique was used before and after microsurgical ligation of the fistulae in the hybrid-OR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obliteration.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an average of 2 years after the operation,and the preoperative American Spinal Cord Injury Association(ASIA)score and postoperative ASIA score at 6 mo after the opera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location and skin incision of the SDAVFs were accurately obtained by using the dual-marker localization technique in the hybrid-OR in all patients,and there were no cases that required expansion of the range of the bone window in order to expose the lesions.Intraoperative error obliteration occurred and was identified in two patients by using the intraoperative DSA technique;therefore,the findings provided by the intraoperative DSA system significantly changed the surgical procedure in these two patients.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hybrid-OR,the feeding artery was correctly ligated in all cases,and the intraoperative error obliteration rate decreased from 18.2%(2/11)to 0%.All 11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an average of 2 years.The ASIA score at 6 mo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 ASIA score,and there were no patients with late recurrence during the follow-up.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intra-arterial emboliz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DAVFs,hybrid-ORs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a higher inc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HYBRID operating room Dual-marker localization TECHNIQUE Interoperative DSA TECHNIQUE RETROSPECTIVE study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磁共振成像的特点 被引量:8
5
作者 杨丕丕 高勇安 +2 位作者 石巍巍 张鸿祺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509-513,共5页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脊髓病变的MRI特点,探讨脊髓病变与畸形血管和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经DSA证实的SDAVF患者32例,应用场强3.0T超导型MRI扫描仪于术前行常规脊髓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按照脊髓病变的范围,分为局限(1~4个椎体...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脊髓病变的MRI特点,探讨脊髓病变与畸形血管和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经DSA证实的SDAVF患者32例,应用场强3.0T超导型MRI扫描仪于术前行常规脊髓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按照脊髓病变的范围,分为局限(1~4个椎体)、中度(5~7个椎体)和广泛(8~10个椎体)病变三组。按照改良的Aminoff和Logue步态与排尿障碍法,于术前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分,<6分为轻症者,≥6分为重症者。结果①30例病变中心位于下胸段(94%,30/32)。32例中病变局限组8例(25%),临床轻症者6例,重症者2例;中度组19例(59%),临床轻症者5例,重症者14例;广泛组5例(16%),轻症者1例,重症者4例。②32例患者髓内均可见T2WI高信号,31例高信号位于脊髓中心,呈"铅笔样"改变,1例呈弥散状分布;2例髓内可见T1WI低信号。增强扫描后,31例脊髓强化,1例未见强化。③瘘口位于脊髓病变范围内12例,位于脊髓病变范围外20例。④31例引流静脉范围≥相应脊髓病变范围,且引流静脉与脊髓病变部位一致;1例脊髓病变>引流静脉范围,引流静脉与脊髓病变部位部分一致。结论①SDAVF脊髓病变范围广泛、多位于下胸段,病变范围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但临床症状相对轻。②MRI上多表现为沿脊髓中心走行的铅笔样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少见。③SDAVF脊髓病变部位与瘘口常不一致。④SDAVF异常引流静脉与脊髓病变分布一致,且通常大于脊髓病变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脊髓疾病 硬脊膜动静脉瘘
下载PDF
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与其他部位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郑宇 张鸿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19期24-25,共2页
目的通过对比进一步认识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本质。方法从胚胎发育学的角度对比颅颈交界区SDAVF与其他部位SDAVF的异同。结果两者既有显著的差异性,也有相似之处。结论颅颈交界区SDAVF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一组分。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 硬脊膜动静脉瘘 胚胎发育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诊断 被引量:7
7
作者 于加省 杜蓉 +3 位作者 雷霆 陈劲草 何跃 李龄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8年第2期83-84,127,共3页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影像学与临床表现,探讨其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感觉障碍、运动障碍与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MRI检查示所有患者均...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影像学与临床表现,探讨其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感觉障碍、运动障碍与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MRI检查示所有患者均有脊髓水肿信号,脊髓前后有葡行的血管流空影;部分患者有脊髓软化坏死信号。全部患者均经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结论:SDAVF以中老年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减退、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脊髓MRI可对其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及瘘口的精确定位有赖于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诊断 脊髓MRI 脊髓血管造影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现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刚 佟志勇 +3 位作者 刘源 温志锋 潘起晨 梁传声 《医学综述》 2018年第3期527-532,共6页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一种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罕见疾病,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其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以脊髓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为代表的无创/微创血管成像技术在协助诊断SDAVF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该病自然转归较差,如果未...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一种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罕见疾病,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其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以脊髓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为代表的无创/微创血管成像技术在协助诊断SDAVF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该病自然转归较差,如果未经有效治疗,其症状将呈波动性加重,最终可导致永久性的脊髓损伤。因此一旦确诊,应尽早采取合适的治疗,以阻断疾病进展。SDAVF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两种治疗方式均较以往取得较大进展,手术治疗准确性更高、创伤更小、效果更好。未来在临床实践中,应力争早期正确诊断SDAVF,并根据病情灵活选择和运用各种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脊髓病 治疗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7
9
作者 于加省 何跃 +6 位作者 陈如东 郭强 李振强 陈劲草 陈坚 雷霆 李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6-709,共4页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11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术后转归。结果11例患者中男10例,女1例。年龄33—67岁,平均53岁。所有患者均在脊髓血管造影后得到确...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11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术后转归。结果11例患者中男10例,女1例。年龄33—67岁,平均53岁。所有患者均在脊髓血管造影后得到确诊。其中单纯手术治疗9例,栓塞治疗2例;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改良Aminoff—Logue功能评分降低。11例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症状。结论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可以达到良好效果,部分病例采用血管内治疗须栓塞引流静脉近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内栓塞
原文传递
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7
10
作者 于加省 陈劲草 +2 位作者 雷霆 陈坚 李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9-411,共3页
目的 探讨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7年来收治的21例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术后转归。结果 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25~64岁,平均48.2岁。病程10~36个月,平均16.3个月。所... 目的 探讨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7年来收治的21例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术后转归。结果 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25~64岁,平均48.2岁。病程10~36个月,平均16.3个月。所有患者均在脊髓血管造影后得到确诊。其中单纯手术治疗15例,单纯栓塞治疗4例,两种方法合用治疗2例;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改善。21例随访2~12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是确诊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方法。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栓塞治疗。术后抗凝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部 硬脊膜动静脉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87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MRI征象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石鑫 郝玉军 +3 位作者 买买提力.艾沙 成晓江 支兴龙 凌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特点、MRI表现及其对硬脊膜动静脉瘘早期诊断的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已确诊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对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见于中老...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特点、MRI表现及其对硬脊膜动静脉瘘早期诊断的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已确诊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对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病程长,临床表现为下肢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MRI特点为T2像髓内高信号100%,T2像周围的低信号影97.70%,T2像、T1像脊髓表面血管流空影97.54%、74.71%。60.7%的患者有明确误诊。结论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造成本病误诊率高,但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对硬脊膜动静脉瘘早期诊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核磁共振 诊断
下载PDF
复合手术在脊髓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戴嵬 孙园园 +8 位作者 王娟 吴凌云 李伟 王毅 杨咏波 刘涛 那世杰 张庆荣 杭春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04-712,共9页
目的总结和探讨复合手术在脊髓血管病外科治疗中的技术特点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在复合手术室连续完成复合手术治疗的17例脊髓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硬脊膜动静脉瘘(... 目的总结和探讨复合手术在脊髓血管病外科治疗中的技术特点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在复合手术室连续完成复合手术治疗的17例脊髓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12例,髓周动静脉瘘3例,脊髓动静脉畸形2例。首先使用DSA标记定位技术精准获得病变位置及设计手术切口,术中吲哚菁绿造影定位并动态显示病变情况,并通过手术前后DSA的对比以验证瘘口或畸形团切除的准确性。术后及随访时采用改良Aminoff-Logue残疾评分、脊髓损伤水平分级评估患者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好转、无改善、恶化)。结果所有患者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误切或残留。1例SDAVF患者术前脊髓造影提示高流量瘘,术中定位切除瘘口后即时造影发现另一瘘口,扩大骨窗范围,重新定位后顺利切除。其余患者均一次性切除瘘口或畸形团,术中即时DSA示病变无显影。17例患者出院时相较术前,10例患者下肢肌力及感觉障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术前已存在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恢复不明显。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17例患者中有16例脊髓功能障碍明显好转。结论复合手术是外科治疗脊髓血管畸形的新的有效方法,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更精准、更安全,可避免残留及误损正常血供,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髓周动静脉瘘 脊髓动静脉畸形 复合手术
下载PDF
影像学研究硬脊膜动静脉瘘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小入 吴钦 +1 位作者 左政 曾献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74-377,共4页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为低发病率脊柱血管畸形,临床表现不典型且较为隐匿,易误诊。早期诊断SDAVF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包括MRI、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者各有其优势。本文就影像学研究SDAVF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诊断显像 硬脊膜动静脉瘘
下载PDF
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14
作者 侯继广 刘嘉 +3 位作者 张昌伟 牛小东 任艳明 李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DAVF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及手术治疗效果,以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正确地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例骶部DAVF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脊髓核磁共振成... 目的探讨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DAVF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及手术治疗效果,以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正确地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例骶部DAVF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脊髓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脊髓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治疗方式采用手术切除或者介入栓塞。结果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无力14例(93%);肢体感觉障碍12例(80%);大小便功能障碍13例(86%),腰部或双下肢疼痛2例(13%)。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脊髓血管造影(包括双侧髂内动脉)明确了诊断。所有瘘口均位于L_(5)-S_(3)水平。手术治疗12例,介入栓塞3例。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6.2个月)。症状改善13例(86%),稳定2例(14%),无症状加重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未见残留或复发。结论骶部DAVFs临床少见,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必须包括双侧髂内动脉在内才能找到瘘口。术前MRI上发现腰骶段椎管内增粗的终丝静脉(FTV)是进一步确诊骶部DAVFs的重要依据。手术和介入对骶部DAVFs的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骶部 脊髓血管造影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三例
15
作者 李秀 王莹 +1 位作者 刘建强 孙翠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595-59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3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病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分析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3例SDAVF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结果3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表现为下肢... 目的通过分析3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病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分析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3例SDAVF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结果3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表现为下肢运动障碍、深浅感觉障碍、大小便障碍,病程症状具有波动性,脊髓MRI可见髓内长节段异常信号灶,脊髓表面可见迂曲血管流空影像,糖皮质激素治疗会加重病情。3例患者均经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行硬脊膜动静脉瘘畸形血管切除术治疗后症状较前明显改善。结论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长节段脊髓疾病混淆,导致误诊误治。脊髓MRI可作为该病首选检查手段,一旦怀疑该病需及时完善脊髓血管造影,尽早行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才能更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误诊
下载PDF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症状急性加重一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邱慧阳 高莉 +4 位作者 陈慧彩 李盛杰 范晓勇 刘广存 张明坤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53-356,共4页
目的提高对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3月收治的1例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在排除脊髓损伤、脊髓血肿和麻醉等相关并发症后,给予... 目的提高对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3月收治的1例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在排除脊髓损伤、脊髓血肿和麻醉等相关并发症后,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恶化;行脊髓血管造影后诊断为SDAVF,手术予以切除,最终恢复良好。结论快速、准确地诊断对于SDAVF的预后尤为重要。不恰当的治疗方法亦会对疾病的转归造成一定影响,应尽快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误诊 硬膜外麻醉 急性加重 类固醇激素
下载PDF
最大密度投影、双容积及双容积动态成像对硬脊膜动静脉瘘诊治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秦杰 杨铭 +5 位作者 潘力 蔡明俊 刘鹏 杨柳 安学峰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最大密度投影、3D-DSA/Dyna-CT双容积及双容积动态成像对硬脊膜动静脉瘘诊断及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术前均行最大密度投影、3D-DSA/Dyna-CT双容积和双容积动态成像,协助术前诊断、判断瘘口的部位、供血... 目的探讨最大密度投影、3D-DSA/Dyna-CT双容积及双容积动态成像对硬脊膜动静脉瘘诊断及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术前均行最大密度投影、3D-DSA/Dyna-CT双容积和双容积动态成像,协助术前诊断、判断瘘口的部位、供血动脉与椎间孔的关系、引流静脉所在椎管内的部位,然后手术灼闭瘘口。结果最大密度投影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成像、3D-DSA/Dyna-CT双容积成像、双容积动态成像可使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供血动脉、瘘口位置、引流静脉与其毗邻的椎间孔、棘突、上下椎体的空间三维解剖关系清晰的显现,弥补了单一3D-DSA、MRA、CTA等影像的不足,不仅可在术前协助诊断,模拟手术入路,而且可指导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有效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结论双容积与双容积动态成像,尤其是最大密度投影成像对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治疗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最大密度投影成像 双容积成像 双容积动态成像
下载PDF
腰椎术后硬脊膜动静脉瘘合并腰椎间盘突出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8
作者 饶宏明 梁珪清 +4 位作者 刘伯龄 刘少强 林毓涵 王华锋 陈齐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5期320-326,共7页
目的报道1例腰椎术后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病例,并结合文献探讨脊柱手术后SDAVF合并腰椎间盘突出和/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65岁男性腰椎手术10年后SDAVF形成合并腰... 目的报道1例腰椎术后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病例,并结合文献探讨脊柱手术后SDAVF合并腰椎间盘突出和/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65岁男性腰椎手术10年后SDAVF形成合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及PubMed等数据库中,以“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畸形”“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症”,以及“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lumbar disc herniation”“spinal stenosis”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22年1月前有关脊柱手术后SDAVF合并腰椎间盘突出和/或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文献,共纳入9篇(9例)英文文献。结合本文病例的诊治过程,总结该类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发生机制和治疗策略。结果本文1例65岁男性10年前于外院行L4/5椎间盘切除术,本次入院行L2/3髓核切除术,术后患者突发双下肢无力伴感觉异常。脊髓血管造影见右侧L4节段SDAVF形成,行瘘口介入栓塞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18个月结果为临床治愈。结合文献报道的9例,共10例脊柱手术后SDAVF合并腰椎间盘突出和/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76(53.8±14.9)岁。其中,9例SDAVF发生于原手术区域,1例发生于原手术邻近区域。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下肢运动、感觉异常及括约肌功能障碍,亦可有慢性腰背部疼痛、间歇性跛行、鞍区感觉异常等不典型症状。MRI显示脊髓肿胀,T2WI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可见特征性的“虫蚀样”血管流空影。10例患者中,3例行介入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3例行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治疗后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脊柱术后SDAVF同时合并腰椎间盘突出和/或腰椎管狭窄症在临床十分罕见,患者临床表现为典型或不典型的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硬脊膜动静脉瘘 椎间盘突出 腰椎管狭窄症 动静脉畸形
原文传递
1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征与误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葛许华 于德华 +4 位作者 张含之 何娟妹 郭爱珍 马琳琳 张雪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影像学特点、误诊原因,提高临床医生对SDAV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12例男性,平均年龄52.3岁。所有患者症状体征...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影像学特点、误诊原因,提高临床医生对SDAV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12例男性,平均年龄52.3岁。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均集中在双下肢、二便和性功能。表现为下肢运动障碍、浅感觉障碍、深感觉异常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3例患者在腰椎穿刺后症状体征曾有加重。以胸腰段脊髓受累为主,可见到脊髓轻度增粗和髓内异常信号灶,脊髓前后有迂曲状、"虫蚀样"的血管流空影;全部患者均经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11例接受了介入栓塞或手术治疗,10例在治疗后即刻改善,1例复发。4例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恶化。结论 SDAVF以中老年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减退、大小便功能障碍。脑脊液检查无特异性。本病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脊髓MRI可对其进行初步诊断,是避免误诊的关键,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及早规范的血管栓塞或手术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 临床特征 脊髓MRI 脊髓血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手术治疗外伤十年后硬脊膜动静脉瘘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城斌 马永杰 +2 位作者 陈思畅 何川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43-545,549,共4页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根据文献报道外伤可能是其发病原因之一,但国内尚无此类病例报道。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于2019年12月收治10年前腰骶部外伤史的SDAVF患者1例,患者为45...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根据文献报道外伤可能是其发病原因之一,但国内尚无此类病例报道。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于2019年12月收治10年前腰骶部外伤史的SDAVF患者1例,患者为45岁男性,术前改良Aminoff&Logue量表(mALS)评分2分,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左侧L1供血的SDAVF,行半椎板切除及引流静脉切断术,术中可见患者L1椎体骨折,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脊髓功能,mALS评分仍为2分,术后第70天患者行MRI检查见T1相脊髓显像已恢复正常,mALS评分2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脊髓血管畸形 外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