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命题解读——拉克劳与墨菲“超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路径剖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付文忠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7,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马克思主义危机论”甚嚣尘上,西方学者面对历史的深刻变化努力反思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反思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就在这个时候,拉克劳与墨菲公开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陷入了危机,“不可能...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马克思主义危机论”甚嚣尘上,西方学者面对历史的深刻变化努力反思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反思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就在这个时候,拉克劳与墨菲公开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陷入了危机,“不可能从遭受的打击中清醒过来”,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向后马克思主义。他们认为,“后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致命缺陷———本质主义的解构与清除,是走出危机的新选择”,我们通过对观点的质疑得出结论:后马克思主义的反本质主义理论主张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而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全面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本质主义 话语理论 解构
下载PDF
演讲理论中“听讲者”的角色定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舸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7-150,共4页
演讲是一种言语行为,是一种演讲者把握所有说话机会的言语形式,一切有效的演讲策略,最终目的都是要设法得到听讲者的合作,以顺利完成演讲,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
关键词 演讲 言语理论 演讲策略 听讲者 演讲者
下载PDF
《文学书官话》对大槻文彦品词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娟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7-12,共6页
大槻文彦是日本著名的国语学家,被称为日本传统国语标准语法学派的主导性人物,在日本汉语语法研究史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往研究大多认为他的"折衷文法"主要受到西洋文典的影响。我们认为,其"折衷文法"意识... 大槻文彦是日本著名的国语学家,被称为日本传统国语标准语法学派的主导性人物,在日本汉语语法研究史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往研究大多认为他的"折衷文法"主要受到西洋文典的影响。我们认为,其"折衷文法"意识起步于1877年出版的《支那文典》,这本书是1869年在山东刊行的《文学书官话》的日文译本。也就是说,大槻文彦的"折衷文法"应是起步于《文学书官话》,而后确立于1893年出版的《语法指南》,成熟于1897年出版的《广日本文典》。这对大槻之后的汉语品词理论体系和日语品词理论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文学书官话》对大槻文彦品词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书官话 大槻文彦 品词理论体系 中日语法体系
下载PDF
陈词与知识 被引量:1
4
作者 丛杭青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8,共5页
科学知识被认为是个人运用其自身的认知能力所从事的认知活动,与他人的话语无关。这是传统个人主义认识论的经典观点。而对科学知识的社会认识论和言语行为论的分析表明,他人的话语,即陈词 (tes timony),在知识事业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 科学知识被认为是个人运用其自身的认知能力所从事的认知活动,与他人的话语无关。这是传统个人主义认识论的经典观点。而对科学知识的社会认识论和言语行为论的分析表明,他人的话语,即陈词 (tes timony),在知识事业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识论 言语行为论 科学知识 陈词
下载PDF
上田秋成的反功利主义文学观——“寓言说”与“发愤徒言说”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40-42,46,共4页
上田秋成是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小说家、国学家,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展现了惊世才华,还以其独特的反复古主义国学思想为基础,提出了反功利主义的文学观。本文拟结合其反复古主义国学思想,从“寓言说”的物语观与“发愤徒言说”的文学价值... 上田秋成是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小说家、国学家,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展现了惊世才华,还以其独特的反复古主义国学思想为基础,提出了反功利主义的文学观。本文拟结合其反复古主义国学思想,从“寓言说”的物语观与“发愤徒言说”的文学价值观两方面,对上田秋成独特的文学观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田秋成 寓言说 发愤徒言说 反复古主义国学思想
下载PDF
说“词”
6
作者 刘晓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通行的“词”实际上指两种词汇单位 :词位变体和词位。词位和词位变体处于词汇系统的不同层级上 ,前者是词汇基本单位 ,由词汇材料成分构成 ;后者由词位变体构成 ,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词场 ;在词汇系统中 ,后者位于前者的上一结构层次。... 通行的“词”实际上指两种词汇单位 :词位变体和词位。词位和词位变体处于词汇系统的不同层级上 ,前者是词汇基本单位 ,由词汇材料成分构成 ;后者由词位变体构成 ,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词场 ;在词汇系统中 ,后者位于前者的上一结构层次。弄清“词”的所指 ,对词位理论、词汇系统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位变体 词位理论
下载PDF
二十世纪仙话理论的建构及意义
7
作者 陈祖英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30-35,共6页
仙话是中国民间文学独有的文类,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出现。学者们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从不同的角度对仙话的特性、起源、分类、功能以及仙话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学理思考,已然建构了大致的仙话学理论体系... 仙话是中国民间文学独有的文类,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出现。学者们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从不同的角度对仙话的特性、起源、分类、功能以及仙话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学理思考,已然建构了大致的仙话学理论体系。仙话理论体系的建构,不仅为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领域,为今后的仙话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的学科范式;而且充分展现了我国学者对本土文化的谙熟和实际研究状况的洞察,体现了他们自觉探讨中国特色的民间文学的睿智和勇气,对我国当前建构民间文学话语体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仙话理论 建构 意义
下载PDF
言语行为理论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 被引量:50
8
作者 朱小舟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0-62,F003,共4页
本文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以英国著名作家Austen的代表作之一<傲慢与偏见>为文本,从宏观(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和微观(小说人物之间的交流)的角度分析了其中最基本的语言特色-反讽,力图证明作者及小说人物的各种形式的... 本文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以英国著名作家Austen的代表作之一<傲慢与偏见>为文本,从宏观(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和微观(小说人物之间的交流)的角度分析了其中最基本的语言特色-反讽,力图证明作者及小说人物的各种形式的反讽,与"普通"语言中的反讽言语行为一样,均可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中得到诠释,从而也进一步验证了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作品赏析的可行性,使我们对这一理论应用于具体文本分析的有效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文学批评 反讽 反讽言语行为
下载PDF
城市语言调查 被引量:58
9
作者 徐大明 王玲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4-140,共7页
大规模、高速度的城市化进程带来新的语言问题,与此同时,社会语言生活的变化改变了语言学的实证基础。面对研究对象的变化及其对语言学理论的挑战,一批中国社会语言学家开创了城市语言调查这一新的研究方向。经过数年的发展,城市语言调... 大规模、高速度的城市化进程带来新的语言问题,与此同时,社会语言生活的变化改变了语言学的实证基础。面对研究对象的变化及其对语言学理论的挑战,一批中国社会语言学家开创了城市语言调查这一新的研究方向。经过数年的发展,城市语言调查确立了比较明确的理论和方法。城市语言调查依据的主要理论是言语社区理论,探索社区在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城市语言调查强调客观、全面地调查研究城市语言状况,反对依靠个别人主观判断的研究方式。产生于21世纪中国的"城市语言调查"目前已成为国际化的语言学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语言研究 城市语言调查 城市化 言语社区理论
下载PDF
言语适应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40
10
作者 刘正光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7-64,共8页
言语适应理论由柴尔斯等人于 70年代初提出 ,发展到今天已近三十年。其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新颖的理论视角受到了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交际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第二语言习得的欢迎和接受 ,成为了一种很重要的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理... 言语适应理论由柴尔斯等人于 70年代初提出 ,发展到今天已近三十年。其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新颖的理论视角受到了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交际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第二语言习得的欢迎和接受 ,成为了一种很重要的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理论。本文将综述它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成果以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适应理论 述评
下载PDF
北京话语气词变异形式的互动功能——以“呀、哪、啦”为例 被引量:36
11
作者 方梅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7-79,共13页
我们对北京话的考察发现,有大量用例不能如以往论著所述,从语流音变、形态音变或者合音得到解释。这些被视为变异形式的语气词,使用上具有语气类型、语体分布和言语行为类别的偏好。这种使用格局从清末民初的时候已经大致定型,其功能在... 我们对北京话的考察发现,有大量用例不能如以往论著所述,从语流音变、形态音变或者合音得到解释。这些被视为变异形式的语气词,使用上具有语气类型、语体分布和言语行为类别的偏好。这种使用格局从清末民初的时候已经大致定型,其功能在于显示语句的施为性意义(illocutionary meaning)。这种将述谓句(constatives)变成一个施为句(performatives)的功能使得这些不符合音变规律的"呀、啦、哪"具有独立的价值。其句法后果是,不同语义类别的动词在与这些变异形式共现的时候,具有句类分布限制或者体现为不同的语气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音变 言语行为 述谓句 施为句
原文传递
言语适应理论与身份研究述评 被引量:28
12
作者 粟进英 李经伟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1,共4页
社会语言学从不同视角对身份以及语言与身份之间的关系加以研究。言语适应理论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较为动态,说话人通过言语趋同、言语趋异和语言维持等交际策略来构建自己新的身份或维持已有的身份,说话人身份的选择决定了其言语交际... 社会语言学从不同视角对身份以及语言与身份之间的关系加以研究。言语适应理论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较为动态,说话人通过言语趋同、言语趋异和语言维持等交际策略来构建自己新的身份或维持已有的身份,说话人身份的选择决定了其言语交际策略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语言和身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语言不仅反映出说话人的身份,而且是塑造身份的重要元素;说话人身份的选择则决定了其语码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适应理论 语言 身份
原文传递
《傲慢与偏见》语言特色的语用学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宋振芹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9-47,共9页
语用学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研究文学语言特征的有力工具。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可以更加清楚地反映语言形式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小说人物的鲜明性格、交际意图和社会关系。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言语表现形式 心理活动表现形式 合作原则 言语行为理论 会话分析
下载PDF
《傲慢与偏见》中的语用学渗透——言语行为理论和违背合作原则的体现 被引量:23
14
作者 吕代珍 《巢湖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13-117,共5页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作家JoAusten的代表作,本文借助语用学理论分析该书的语言特色,进一步揭示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情感及情节发展。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言语行为理论 合作原则
下载PDF
英语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施兵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37-41,共5页
本文研究重点有两个首先,从言语行为角度对情态动词语句进行语用分析其次,指出分析的结果验证了道义/知识意义区分的正确性。具体地讲,参照言语行为理论,我们依据不同的语力将情态动词话语分为指令式言语行为、承诺式言语行为和断言式... 本文研究重点有两个首先,从言语行为角度对情态动词语句进行语用分析其次,指出分析的结果验证了道义/知识意义区分的正确性。具体地讲,参照言语行为理论,我们依据不同的语力将情态动词话语分为指令式言语行为、承诺式言语行为和断言式言语行为,并进一步指出前两者属于触发类言语行为、后者属于评估类言语行为。触发类言语行为是道德上负责任的施事所实施的行为,与社会权威有关,对应道义意义;评估类言语行为表达说话者对相关命题的相信程度,与证据有关,对应知识意义。这种显著差别成为继基于模态逻辑的哲学推理和基于语料的语义实证之后又一个区分情态意义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动词 道义意义 知识意义 言语行为理论
下载PDF
语境、规约、话语——评卡恩斯的修辞性叙事学 被引量:13
16
作者 申丹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0,共9页
美国修辞性叙事理论自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较快,90年代以来更是取得了长足进展,呈现出从经典立场向后经典立场的转向.1999年,Michale Kearns的<修辞性叙事学>一书问世,该书旨在将叙事分析的修辞学方法与结构主义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美国修辞性叙事理论自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较快,90年代以来更是取得了长足进展,呈现出从经典立场向后经典立场的转向.1999年,Michale Kearns的<修辞性叙事学>一书问世,该书旨在将叙事分析的修辞学方法与结构主义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而这种结合是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根基的.由于Kearns将言语行为理论作为基础,因此自成一家,与众不同.Kearns的模式聚焦于叙事的三个方面:语境、基本规约和话语层次.本文将集中探讨这三个方面的实质性内涵,澄清有关根本问题,以便更好地把握修辞性叙事学的特点和所长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性叙事学 语境 基本规约 话语 言语行为理论
下载PDF
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教师语言的语用功能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蔼琦 曾淡君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文章先借助语料库研究教师语言的形式和特征,再以言语行为等理论为指导,分析教师语言的语言形式和语用功能,然后提出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帮助教师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语言,使教学事半功倍,收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教师语言 教学语言 言语行为理论 语用功能
下载PDF
言语行为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成辉 刘绍忠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43-146,共4页
介绍和评价言语行为理论 ,探讨这个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可能起到的作用 ,尤其是该理论引发的语言观和交际观 。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语言交际能力 启示
下载PDF
论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胡开宝 张柏然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9-52,共4页
本文从意义、语境、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等语用学概念和原则角度阐述了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作者认为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传统双语词典编纂理念和编纂模式的革新,充分发挥双语词典在正确、恰... 本文从意义、语境、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等语用学概念和原则角度阐述了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作者认为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传统双语词典编纂理念和编纂模式的革新,充分发挥双语词典在正确、恰当运用外语方面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学 双语词典 语境 合作原则 言语行为理论
下载PDF
社会化媒体中表情包使用对信息交流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言语行为理论 被引量:17
20
作者 宋小康 朱庆华 赵宇翔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128,165,共9页
【目的/意义】社会化媒体逐渐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本文旨在探究表情包这一新的语言符号如何影响在线信息交流的效果。【方法/过程】基于言语行为理论,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理论模型,利用问卷调查和偏最小二乘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目的/意义】社会化媒体逐渐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本文旨在探究表情包这一新的语言符号如何影响在线信息交流的效果。【方法/过程】基于言语行为理论,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理论模型,利用问卷调查和偏最小二乘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表情包的文字注释能够正向影响用户对交流信息的感知易懂性以及用户的感知愉悦性;表情包的视觉呈效能够正向影响用户的社会临场感以及感知愉悦性;用户的感知易懂性、社会临场感、感知愉悦性能够正向影响在线信息交流的效果。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加深入的了解表情包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表情包 信息交流 言语行为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