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汉名词短语多重量词结构的句法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蔡激浪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39,共6页
多重量词结构是一种存在两个量词堆叠现象的名词短语结构。本文对英汉多重量词短语研究发现,多重量词结构的允准条件并不严格,即上层CL_1并不总是比下层CL_2处在较低的计数层级。CL_1的计数层级既可以等同于也可以高于CL_2的计数层级。... 多重量词结构是一种存在两个量词堆叠现象的名词短语结构。本文对英汉多重量词短语研究发现,多重量词结构的允准条件并不严格,即上层CL_1并不总是比下层CL_2处在较低的计数层级。CL_1的计数层级既可以等同于也可以高于CL_2的计数层级。通过英汉多重量词结构的对比分析,本文证实了汉语遵循定指效应,英语遵循殊指效应的理论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量词结构 计数层级 定指效应 殊指效应
原文传递
从“肚腹三里留”论经穴效应的特异性 被引量:24
2
作者 陆凤燕 王圆圆 +3 位作者 辛娟娟 赵玉雪 喻晓春 高俊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40-844,共5页
经穴效应特异性是中医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与否是目前国内外针刺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从"肚腹三里留"的中医历代古籍记载、足三里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现代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方面论述了足三里穴与胃肠功能之... 经穴效应特异性是中医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与否是目前国内外针刺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从"肚腹三里留"的中医历代古籍记载、足三里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现代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方面论述了足三里穴与胃肠功能之间存在的特异性联系,并从足三里穴和胃肠器官的脊髓节段水平及针刺足三里穴的脑中枢效应方面阐释了此种特异性的生理学机制,以期为"肚腹三里留"体现的经穴效应特异性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胃肠 经穴效应特异性 经穴-脏腑相关
原文传递
隔药灸脐对原发性痛经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盼碧 齐爽爽 +6 位作者 崔瑾 杨孝芳 陈静 王兴桂 杨志虹 冯麟 宣锦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24,135,共6页
目的:比较神阙穴与相同神经节段非任脉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差异性,探讨药物在隔药灸脐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大横组、艾炷灸脐组和隔药灸脐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 目的:比较神阙穴与相同神经节段非任脉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差异性,探讨药物在隔药灸脐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大横组、艾炷灸脐组和隔药灸脐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第1、10天0.5mg/只,第2~9天0.2mg/只)联合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末次给药24h后)制备痛经大鼠模型。隔药灸大横组采用隔药灸"大横"穴,艾炷灸脐组采用艾炷灸"神阙"穴,隔药灸脐组采用隔药灸"神阙"穴,均每日1次,每次7壮,连续10d。治疗结束后,观察30min内各组大鼠扭体次数,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β-内啡肽(β-EP)水平和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MTT法检测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30min内扭体次数明显增加(P<0.01),提示造模成功;血浆β-EP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3个治疗组大鼠扭体次数均明显降低(P<0.01),血浆β-EP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隔药灸大横组及艾炷灸脐组比较,隔药灸脐组扭体次数减少更显著(P<0.05,P<0.01),血浆中β-EP、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升高更显著(P<0.01,P<0.05),PGF2α含量降低更明显(P<0.05,P<0.01);与隔药灸大横组比较,隔药灸脐组脾脏NK细胞活性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隔药灸脐对胞宫的效应具有特异性,其特异性体现为循经性和相对性;在神经内分泌方面药物是影响神阙穴效应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隔药灸 直接灸 神阙 经穴效应特异性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原文传递
百会穴调节不同机能状态大鼠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倩 黄银兰 +2 位作者 薛小卫 李洋洋 蔺耐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36-2339,I0007,I0008,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针刺百会穴对不同机能状态下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百会穴效应特异性的作用路径。方法:将200-250 g左右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空白组、正常百会组、模型空白组、模型百会组。采用氯化锂-... 目的:通过对比针刺百会穴对不同机能状态下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百会穴效应特异性的作用路径。方法:将200-250 g左右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空白组、正常百会组、模型空白组、模型百会组。采用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痫大鼠模型,连续治疗10 d后取材,运用HE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观测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阳性细胞计数经卡方检验后,海马CA1、CA3、DG区模型空白组阳性细胞数远远大于正常空白组,模型百会组大于正常百会组(P 〈0. 012 5);海马CA3、DG区正常百会组阳性细胞数低于正常空白组,模型百会组低于模型空白组(P 〈0. 012 5)。(2)神经细胞凋亡率经秩和检验后,模型空白组的早晚期凋亡率秩均值均高于正常空白组(P 〈0. 05);模型百会组晚期细胞凋亡率秩均值大于模型空白组和正常百会组(P 〈0. 05)。结论:百会穴对不同机能状态下大鼠海马CA3、DG区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具有特异的双向调节作用,同时能够靶向调节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晚期凋亡率,这可作为百会穴治疗癫痫疾病的特异起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癫痫 细胞凋亡 病理形态学 经穴效应特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