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活性羧基末端的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和分布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宇锋 谢蜀生 +3 位作者 侯新朴 高翔 张朔 陈祖舜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54-859,共6页
目的 研究长循环免疫脂质体 (immunoliposomes,IML)的制备方法 ,体外靶细胞杀伤活性和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 合成和纯化了 1个带末端羧基的磷脂酰乙醇胺 (PE)的聚乙二醇衍生物 (DPPE PEG30 0 0 COOH) ,掺入脂质体中制成长循环... 目的 研究长循环免疫脂质体 (immunoliposomes,IML)的制备方法 ,体外靶细胞杀伤活性和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 合成和纯化了 1个带末端羧基的磷脂酰乙醇胺 (PE)的聚乙二醇衍生物 (DPPE PEG30 0 0 COOH) ,掺入脂质体中制成长循环脂质体 ;通过羧基活泼酯化 ,将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 1或小鼠IgG共价连接到该脂质体表面制成免疫脂质体 ,体外肿瘤细胞杀伤实验检测载阿霉素免疫脂质体 (ADM BDI 1 IML)特异杀伤靶细胞的能力。用同位素氚示踪法测量免疫脂质体在小鼠的组织分布。结果 抗体在脂质体上的结合率可达 30 %。体外肿瘤细胞杀伤实验证明载阿霉素免疫脂质体有选择性杀伤靶细胞人膀胱癌细胞EJ的能力。和普通脂质体相比 ,免疫脂质体在血中的滞留时间明显延长 ,并减少了在肝、脾的聚集。结论 长循环免疫脂质体在血中有较长的滞留时间 ,在体外有特异寻靶活性 ,载阿霉素免疫脂质体有选择性杀伤靶细胞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长循环脂质体 活性羧基末端
下载PDF
Glycopolymer N-halamine-modified biochars with high specificity for Escherichia coli eradication
2
作者 Qinggele Borjihan Quanfu Yao +3 位作者 Huihui Qu Haixia Wu Ying Liu Alideertu Do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229-236,共8页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contamination in environments imposes great threats to human life health.This research aims to develop novel targeted antibacterial biochars for achieving high selectivity to kill pathoge...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contamination in environments imposes great threats to human life health.This research aims to develop novel targeted antibacterial biochars for achieving high selectivity to kil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coli).The glycopolymer N-halamine-modified biochars(i.e.,BCPMA-Cl)were synthesized by the modification of biochars with poly[2-(methacrylamido)glucopyranose-coacrylamide](P(MAG-co-AM),followed by chlorination treatment.Based on the results of FTIR,turbidity,XPS,and UV–vis,BCPMA-Cl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and demonstrated to be able to eliminate 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and E.coli.Especially,BCPMA-Cl possessed extremely potent to specific-killing 10^(4) CFU·ml^(-1) of E.coli with lower hemolytic activity(<5%).Additionally,the antibacterial mechanisms of BCPMA-Cl against bacteria were contact-killing and release-killing contributed by active chlorine(i.e.,Cl^(+)).Therefore,this work provided a cost-effective and facile approach for preparation of functional biochars used for bacteria-specific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via livestock pollutants as well as showing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avoid bacterial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ars N-HALAMINE GLYCOPOLYMER Antibacterial coating specific killing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对多药耐药肿瘤细胞系的杀伤活性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世俊 张连生 +4 位作者 柴晔 张玉芳 张彦明 曾鹏云 吴重阳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33-737,共5页
目的探讨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表达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过程中,是否存在抗原特异性杀伤。方法分离健康人骨髓获得单个核细胞,分别诱导为树突状细胞(DC)和CIK细胞,将人类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细胞的冻融物抗原冲击或未冲... 目的探讨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表达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过程中,是否存在抗原特异性杀伤。方法分离健康人骨髓获得单个核细胞,分别诱导为树突状细胞(DC)和CIK细胞,将人类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细胞的冻融物抗原冲击或未冲击DC与CIK细胞共培养(pulsed-DC+CIK、DC+CIK),CIK细胞单独培养作对照。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2、和IFN-γ分泌水平,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毒效应。结果DC与CIK共育后,两组DC成熟表型较共育前明显提高(P=0.003、P=0.001);pulsed- DC+CIK组与DC+CIK组、CIK组比较,细胞表型(CD3、CD8、CD56)明显提高(P=0.003、P= 0.011),CD3+CD56+细胞明显增多(P=0.001,P<0.001),CD3+CD8+细胞亦明显增多(P=0.002, P=0.002);CD45RA表型则明显降低(P<0.001,P=0.004)。IL-12和IFN-γ水平在pulsed-DC+ CIK组表达最高,分别为(254±14.5)pg/ml和(3100±286)pg/ml。对有耐药抗原表达的MCF-7/ADR细胞,pulsed-DC+CIK组杀伤效应最强,pulsed-DC+CIK组、DC+CIK组和CIK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ulsed-DC+CIK组与DC+CIK组比较,P=0.039;pulsed-DC+CIK组与CIK组比较,P= 0.002;DC+CIK组与CIK组比较,P=0.049);而对于无P-gp抗原表达的MCF-7细胞的杀伤效应,pulsed- DC+CIK组和DC+CIK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C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ulsed-DC+CIK组与CIK组比较,P=0.007;DC+CIK组与CIK组比较,P=0.048)。结论从人骨髓培养得到DC和CIK细胞共培养后,能促进各自特征性表面标志的表达上调,并分泌大量相关细胞因子。细胞杀伤效应的明显提高及可能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效应,为多药耐药肿瘤的临床生物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杀伤细胞 P-GP 特性杀伤
原文传递
眼镜蛇膜毒素与单克隆抗体偶联物对鼻咽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钦章 黄沿中 杨冠群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94-99,共6页
应用柱层析和凝胶过滤的方法,从中华眼镜蛇的粗毒中分离纯化出一个不含磷脂酶A2(PLA2)的膜毒素(Membranetoxin,MT)组分.MT经电泳鉴定为单一成分.将qdMT与鼠抗人鼻咽癌细胞(CNE2)的单克隆抗体... 应用柱层析和凝胶过滤的方法,从中华眼镜蛇的粗毒中分离纯化出一个不含磷脂酶A2(PLA2)的膜毒素(Membranetoxin,MT)组分.MT经电泳鉴定为单一成分.将qdMT与鼠抗人鼻咽癌细胞(CNE2)的单克隆抗体(BAC5)偶联制备成免疫毒素(BAC5-MT),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证实免疫毒素仍保留了很好的生物活性.体外抗癌实验证明,在无Ca2+培养基中,游离的MT对CNE2和S180细胞均有快速杀伤作用,并且对2种细胞的杀伤作用没有明显的区别,但BAC5-MT同样在无Ca2+条件下,仅对靶细胞CNE2有强烈的杀伤作用(杀伤率达78.6%),对S180细胞只有很弱的杀伤作用(杀伤率为21.3%).结果表明BAC5-MT对CNE2细胞有很好的选择性杀伤作用,提示蛇膜毒素在肿瘤的导向治疗中将是一条很有希望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毒素 单克隆抗体 鼻咽癌 癌细胞杀伤 眼镜蛇毒
下载PDF
灯光对粘虫诱杀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毛永凯 黄求应 +4 位作者 朱芬 王小平 雷朝亮 陈文勇 况桂云 《华中昆虫研究》 2015年第1期175-180,共6页
灯光诱杀作为一种害虫物理防治技术具有不使害虫产生抗性、绿色无污染等特点。本文初步研究了粘虫敏感光源的诱虫效果,结果表明,粘虫敏感的2号光源对粘虫的诱杀总量,对雌、雄蛾的诱杀量均高于对照光源;2号光源对雌蛾的诱杀量也高于其对... 灯光诱杀作为一种害虫物理防治技术具有不使害虫产生抗性、绿色无污染等特点。本文初步研究了粘虫敏感光源的诱虫效果,结果表明,粘虫敏感的2号光源对粘虫的诱杀总量,对雌、雄蛾的诱杀量均高于对照光源;2号光源对雌蛾的诱杀量也高于其对雄蛾的诱杀量;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除天敌虎甲外,2号光源对其他几种小麦玉米轮作田主要害虫、中性昆虫和天敌的诱杀量均高于对照,但仅对棉铃虫的诱杀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灯光诱杀 特异性光源
原文传递
自定义计算机病毒杀毒工具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丁忠林 张瑾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7-119,234,共4页
计算机病毒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威胁和损失,而病毒库的更新具有滞后性。利用计算机病毒文件的行为特征和MD5算法来产生病毒文件MD5值,并以它作为病毒检测特征码。信息管理人员自己根据这些特征码来定义病毒,生成各种病毒专杀工具,来解决... 计算机病毒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威胁和损失,而病毒库的更新具有滞后性。利用计算机病毒文件的行为特征和MD5算法来产生病毒文件MD5值,并以它作为病毒检测特征码。信息管理人员自己根据这些特征码来定义病毒,生成各种病毒专杀工具,来解决现杀毒软件病毒库更新在时间具有滞后性问题,使病毒处理的效率达到即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库 滞后 特征码 专杀工具
下载PDF
食管癌特异性PTK7-CAR-T细胞的制备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欣 肖婷 +4 位作者 陈思林 李婷婷 冯旭琴 李彬 刘康 《现代医学》 2022年第9期1089-1095,共7页
目的:制备食管癌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7(PTK7)-嵌合抗原受体(CAR)-T淋巴细胞(PTK7-CAR-T),并研究其功能。方法:以抗PTK7单链抗体为靶向分子构建CAR慢病毒表达质粒,包装制备慢病毒颗粒lenti-CAR,共同培养并转染T细胞,获得PTK7-CAR-T细胞... 目的:制备食管癌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7(PTK7)-嵌合抗原受体(CAR)-T淋巴细胞(PTK7-CAR-T),并研究其功能。方法:以抗PTK7单链抗体为靶向分子构建CAR慢病毒表达质粒,包装制备慢病毒颗粒lenti-CAR,共同培养并转染T细胞,获得PTK7-CAR-T细胞,鉴定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同时构建Control-CAR-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CAR-T细胞增殖活性;靶细胞杀伤实验检测特异杀伤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CAR-T细胞因子释放能力。结果:成功构建PTK7-CAR-T细胞和Control-CAR-T细胞;与Control-CAR+TE5组、Control-CAR+TE9组相比,嵌合PTK7抗原的CAR-T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TE5、TE9细胞并降低其增殖活性(P<0.05),同时提高自身的杀伤能力和细胞因子释放能力(P<0.05),且其杀伤能力随效靶比的升高而增强(P<0.05);与Control-CAR+HEEC组相比,嵌合PTK7抗原的CAR-T细胞对HEEC增殖活性无影响(P>0.05),且不会影响其自身的特异杀伤率和细胞因子释放能力(P>0.05)。结论:PTK7-CAR-T细胞可特异性识别人食管鳞癌细胞并降低其增殖活性,提高自身的特异杀伤能力和细胞因子释放能力,起到抗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蛋白酪氨酸激酶-7 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 增殖活性 特异杀伤率
原文传递
特异性转移因子对人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宋红林 王威廉 陈心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488-490,共3页
目的 :观察宫颈癌特异性转移因子 (STF)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介导的对人宫颈癌细胞系 (Hela细胞 )的细胞毒实验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 MTT法 ,比较在不同浓度下的 STF诱导下 ,PBMC对 Hela细胞杀伤作用的浓度依赖关系和最佳效靶比... 目的 :观察宫颈癌特异性转移因子 (STF)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介导的对人宫颈癌细胞系 (Hela细胞 )的细胞毒实验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 MTT法 ,比较在不同浓度下的 STF诱导下 ,PBMC对 Hela细胞杀伤作用的浓度依赖关系和最佳效靶比。结果 :在 STF诱导下的 PBMC对 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 STF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其最佳效靶比为8∶ 1。结论 :体外实验的结果提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转移因子 宫颈癌 癌细胞 生长抑制作用
下载PDF
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和肿瘤可溶性抗原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瘤效应
9
作者 么文博 胡万宁 +2 位作者 张庆波 苏铁柱 徐丽晓 《中国医药》 2012年第10期1265-1267,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可溶性抗原(TSA)联合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SEC)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淋巴细胞)和实验组(SEC+TSA+淋巴细胞)。分离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经TSA... 目的探讨肿瘤可溶性抗原(TSA)联合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SEC)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淋巴细胞)和实验组(SEC+TSA+淋巴细胞)。分离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经TSA、超抗原SEC联合作用诱导产生CTLs,对其增殖、细胞表型、杀瘤活性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经TSA、SEC联合刺激的淋巴细胞组增殖活性明显增强。实验组和对照组CD3均阳性表达,实验组CDs+明显高于对照组(49.07%比27.52%,P〈0.05)。经肺癌TSA、超抗原SEC联合刺激淋巴细胞组培养诱导的CTLs,当效靶比为20:1时对CALU-6、自体肺癌细胞、Hela细胞杀伤活性明显高于效靶比为10:1[分别(89.6±3.7)%比(51.5±4.0)%,(92.0±4.0)%比(54.5±4.0)%,(65.0±3.8)%比(35.3±2.4)%,均P〈0.05];效应细胞对人肺癌细胞株CALU-6、自体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Hela细胞(P〈0.05)。结论经肿瘤抗原和超抗原SEC诱导的CTL能够产生高效特异性的杀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肿瘤特异性抗原 超抗原 杀伤活性
下载PDF
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对B16细胞的杀伤作用
10
作者 苗乃法 王艳华 +5 位作者 冯永堂 鞠吉雨 郝桂兰 吴强 李在连 徐长夏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研究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对其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研究采用丝裂霉素致半数死亡的黑色素瘤传代细胞株B16为肿瘤特异性抗原,与C57BL/6J小鼠脾淋巴细胞在rIL-2的共同作用下。结果诱导出的B16细胞特异杀伤T... 目的研究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对其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研究采用丝裂霉素致半数死亡的黑色素瘤传代细胞株B16为肿瘤特异性抗原,与C57BL/6J小鼠脾淋巴细胞在rIL-2的共同作用下。结果诱导出的B16细胞特异杀伤T细胞,对B16细胞在形态上和功能上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特异性抗原 细胞毒T细胞 B16细胞 杀伤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