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对太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蒋丹烈 胡霞林 尹大强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0-66,共7页
多环芳烃(PAHs)具有高的疏水性,在水体中优先分布于沉积物。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s法),依据水生生物慢性毒性数据计算5%物种危害浓度(HC5);并结合欧盟委员会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GD)进而得到沉积物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sed),以报道的... 多环芳烃(PAHs)具有高的疏水性,在水体中优先分布于沉积物。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s法),依据水生生物慢性毒性数据计算5%物种危害浓度(HC5);并结合欧盟委员会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GD)进而得到沉积物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sed),以报道的太湖的沉积物中浓度数据作为预测环境浓度(PECsed);用商值法PECsed/PNECsed进行风险表征,定量分析太湖沉积物中6种PAHs的水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6种PAHs的HC5分别为:苯并[a]芘1.026μg.L-1、芘4.553μg.L-1、荧蒽1.940μg.L-1、蒽0.930μg.L-1、芴11.045μg.L-1、萘2.936μg.L-1;萘、蒽、芴和荧蒽为沉积物中具有风险的物质,风险排序为萘>荧蒽>蒽>芴。另外,太湖沉积物2009年6种PAHs的水生态风险小于2004年和2007年。本研究为太湖沉积物PAHs生态基准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敏感性分布法 生态风险评价 多环芳烃
下载PDF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价中国湖泊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昔 王智 +4 位作者 王学雷 杨超 宋辛辛 吕晓蓉 李珍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06-1217,共12页
为总体了解我国主要湖泊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与生态风险,本文通过历史数据收集,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我国18个湖泊或水域中6种重金属(Zn、Cd、Cr、Cu、Hg和Pb)的分布情况以及其对湖泊淡水生物的潜在生态风险... 为总体了解我国主要湖泊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与生态风险,本文通过历史数据收集,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我国18个湖泊或水域中6种重金属(Zn、Cd、Cr、Cu、Hg和Pb)的分布情况以及其对湖泊淡水生物的潜在生态风险(PAF)和联合生态风险(ms PAF).结果表明:在18湖泊中,6种重金属在湖泊水体中的浓度由高至低依次为Zn(均值为17.06μg/L,范围为4.03~29.33μg/L)、Pb(均值为9.33μg/L,范围为0.04~33.7μg/L)、Cr(均值为5.56μg/L,范围为0.65~40.0μg/L)、Cu(均值为3.71μg/L,范围为0.02~10.2μg/L)、Cd(均值为1.17μg/L,范围为0.01~13.6μg/L)和Hg(均值为0.19μg/L,范围为0.03~1.04μg/L);18个湖泊中重金属的分布情况由3个主成分反映,F1(Cu、Zn、Hg)、F2(Pb、Cd)和F3(Cr、Cu)的贡献率分别为28.50%、24.17%和18.40%,其分布情况受经济和地域差异影响较小;SSD模型显示,不同重金属对全部淡水生物的HC5值不同,从小到大依次为Cu>Cr>Hg>Cd>Pb>Zn,淡水生物对重金属Cu的敏感性最高,对重金属Zn的敏感性最低;将选取的18个湖泊按ms PAF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呼伦湖(67.0%)>鲁湖(56.7%)>洱海(52.7%)>金银湖(52.3%)>太湖(40.5%)>墨水湖(39.3%)>滆湖(30.2%)>鄱阳湖(26.8%)>洪泽湖(23.1%)>高宝卲伯湖(22.4%)>巢湖(20.7%)>乌梁素海(19.7%)>东湖(19.1%)>梁子湖(4.0%)>汤逊湖(2.0%)>洞庭湖(1%)>洪湖(0)=骆马湖(0).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我国淡水湖泊水质现状和环境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为湖泊的进一步保护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重金属 淡水生物 生态风险 物种敏感性分布
下载PDF
流溪河水体有机氯农药的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汤嘉骏 刘昕宇 +4 位作者 詹志薇 解启来 李斌 徐晨 贾妍燕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09-2717,共9页
通过检测流溪河水体18个采样点水样中的有机氯农药浓度,构建了淡水生物对有机氯农药的物种敏感性分布,并计算出各类水生生物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the Species)值,预测了不同浓度有机氯农药对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otenti... 通过检测流溪河水体18个采样点水样中的有机氯农药浓度,构建了淡水生物对有机氯农药的物种敏感性分布,并计算出各类水生生物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the Species)值,预测了不同浓度有机氯农药对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otential Affected Fraction,PAF),最后采用商值概率分布法对流溪河水体的有机氯农药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流溪河水体中的有机氯农药浓度在216.41~389.70 ng·L-1之间,平均值为293.02 ng·L-1;甲体六六六(α-BHC)的HC5值最高,而硫丹硫酸酯和p,p’-滴滴滴(p,p’-DDD)对全部物种的HC5值均低于0.10μg·L-1,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当污染物的浓度达到0.50μg·L-1时,除甲体六六六、七氯之外,其余9种有机氯农药对全部物种的PAF值均超过了5%的阈值;除硫丹Ⅱ外,其余10种有机氯农药均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在假定保护95%物种的情况下,硫丹硫酸酯的生态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物种敏感性分布 概率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流溪河水体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其对淡水生物的生态风险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斌 解启来 +1 位作者 刘昕宇 汤嘉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7-374,共8页
利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广州市流溪河流域18个采样点水体中16种优控PAHs的污染水平、组成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水体中PAHs总量在107.5~672.0 ng·L-1之间,平均含量为185.9 ng·L-1;就组成特征而... 利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广州市流溪河流域18个采样点水体中16种优控PAHs的污染水平、组成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水体中PAHs总量在107.5~672.0 ng·L-1之间,平均含量为185.9 ng·L-1;就组成特征而言,水体中PAHs以2环(23.4%)、3环(51.8%)和4环(15.2%)为主;与国内外其他河流水体相比,∑PAHs含量水平处于较低水平。通过构建8种常见PAHs对淡水生物的物种敏感性分布曲线,计算出8种PAHs对不同淡水生物的5%危害浓度(HC5)及其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进而分析了8种PAHs的生态风险,并对比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对8种PAHs的敏感性差异。通过评估流溪河水体中PAHs的联合生态风险,8种PAHs对所有物种的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苯并[a]芘>蒽>荧蒽>菲>萘>芘>芴>苊;而且8种PAHs对无脊椎动物的毒性与生态风险明显高于脊椎动物。与其他水体相比,流溪河水体中PAHs确实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但尚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物种敏感性分布 淡水生物 生态风险评价 流溪河
下载PDF
粤桂琼区域水源地有机磷农药的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昕宇 汤嘉骏 +4 位作者 张荧 李逸 魏立菲 王俊 解启来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30-1137,共8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粤桂琼(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区域水源地9个采样点水样中的有机磷农药浓度,构建了淡水生物对有机磷农药的物种敏感性分布,并计算出各类水生生物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the species)值;采用基于...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粤桂琼(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区域水源地9个采样点水样中的有机磷农药浓度,构建了淡水生物对有机磷农药的物种敏感性分布,并计算出各类水生生物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the species)值;采用基于浓度加和模型的混合物风险商值法和商值概率分布法,评价了粤桂琼区域水源地中敌敌畏、内吸磷、阿特拉津、甲基对硫磷、乐果、马拉硫磷和对硫磷7种有机磷农药的的生态风险,同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9个采样点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粤桂琼区域水源地7种有机磷农药的总质量浓度在nd^1 260.95 ng/L之间,平均值为184.68 ng/L,主要以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和乐果为主.东莞东江南支流、玉林苏烟水库和柳州柳江水源地的生态风险级别相对较高.敌敌畏、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的HC5值均低于0.1μg/L,这3种物质对生态系统毒性效应较大.根据风险商结果排序可知,粤桂琼区域水源地预防的重点为甲基对硫磷、对硫磷和马拉硫磷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其中甲基对硫磷是对混合风险商贡献最高的污染物,其危害指数达21.313;在95%的置信区间内,甲基对硫磷、对硫磷和马拉硫磷的生态风险较大,风险商超过1的概率为5%,应作为最优先控制的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有机磷农药 物种敏感性分布 商值概率分布法
下载PDF
应用淡水生物毒性数据推导海水水质基准的可行性及适用性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穆景利 王莹 王菊英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6,共5页
在海洋环境风险评价及环境标准与基准的制定中,由于海水生物毒性数据的欠缺,通常引入淡水数据加以补充,以此推导海水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但该方法所推导PNEC的"失真"程度目前尚未完全清晰。本研究选取了Pb、Cd、马拉硫磷... 在海洋环境风险评价及环境标准与基准的制定中,由于海水生物毒性数据的欠缺,通常引入淡水数据加以补充,以此推导海水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但该方法所推导PNEC的"失真"程度目前尚未完全清晰。本研究选取了Pb、Cd、马拉硫磷和狄氏剂四种典型化合物,应用SSD模型方法比较分析了分别基于淡水生物和海水生物以及二者一并使用推导的PNEC值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发现:淡水生物与海水生物对各化合物响应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差异。对于重金属,淡水物种可能对其胁迫更具敏感性,将淡水数据与海水数据一并使用所获得PNEC可有效的保护海洋生物;对于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海水生物通常更具敏感性,淡水数据的介入和应用可能会对部分海洋生物造成部分"欠保护"现象,但总体上,淡水HC5与海水HC5二者相差不大,可通过适当的安全因子加以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敏感性分布模型 SSDs 风险评价 预测无效应浓度 PNEC 海洋环境
原文传递
我国淡水生物菲水质基准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武江越 许国栋 +7 位作者 林雨霏 郑磊 王晓南 谭骏 国志兴 王国善 郑洋 任翔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9-406,共8页
菲是一种国内外水体中普遍检出的优控多环芳烃,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然而,由于本土物种生态毒理学数据匮乏等问题,关于菲的基准阈值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9种本土水生生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9种水生生物的急性生态毒理学实验及3种... 菲是一种国内外水体中普遍检出的优控多环芳烃,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然而,由于本土物种生态毒理学数据匮乏等问题,关于菲的基准阈值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9种本土水生生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9种水生生物的急性生态毒理学实验及3种慢性生态毒理学实验并推导了菲的基准阈值.此外,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对本地和非本地物种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以期探究美国水生生物毒性数据在我国本土基准阈值推导过程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采用US EPA"指南"推荐的方法对菲本土水生生物急性基准阈值(CMC)和慢性基准阈值(CCC)进行了推导,分别为0.033 mg·L^(-1)和0.012 mg·L^(-1);另外,本土与美国物种敏感性分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存在使用美国水生生物毒性数据来推导我国菲水生生物基准阈值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阈值 物种敏感性分布 本土物种
原文传递
海河流域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估及验证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宏伟 张彦峰 +1 位作者 阳金希 祝凌燕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估日益受到关注,而沉积物质量基准是开展生态风险评估的有力工具。本研究通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 SSD)和急慢性毒性比(acute to chronic ratios, ACR)推导了镍、铜、...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估日益受到关注,而沉积物质量基准是开展生态风险评估的有力工具。本研究通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 SSD)和急慢性毒性比(acute to chronic ratios, ACR)推导了镍、铜、锌、镉和铅的沉积物质量基准(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 SQG)。在获得合理的重金属沉积物慢性毒性数据的基础上,采用S-Logistic模型拟合镍、铜、镉和铅的慢性SSD曲线,采用S-Gompertz模型拟合锌的慢性SSD曲线。得到镍、铜、锌、镉和铅沉积物质量基准低值(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 low value, SQGlow)分别为18.6、69.9、107、1.26和38.4 mg·kg^-1,应用ACRs,得到相应的沉积物质量基准高值(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 high value, SQGhigh)分别为167、226、556、10.1和384 mg·kg^-1。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重金属沉积物基准值具有一定的可比性。选择花翅摇蚊(Chironomus kiiensis)、伸展摇蚊(Chironomus tentans)和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3种底栖生物作为受试生物,验证基准值对海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毒性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利用SQGs预测沉积物毒性的总准确率为76.2%,3种底栖生物验证准确率从高至低为:花翅摇蚊>伸展摇蚊>霍甫水丝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底栖生物 物种敏感度分布 急慢性毒性比 验证 沉积物
下载PDF
水环境中4-叔辛基苯酚的污染现状与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汪贞 范德玲 +2 位作者 古文 王蕾 刘济宁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8-370,共13页
4-叔辛基苯酚是一种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有机污染物,已广泛存在于环境介质中,有必要关注其生态风险。本文依据2010年以来4-叔辛基苯酚在我国8个湖库、11条主要河流、9个城市市内河流、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以及近海的水体和沉积物的环境暴... 4-叔辛基苯酚是一种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有机污染物,已广泛存在于环境介质中,有必要关注其生态风险。本文依据2010年以来4-叔辛基苯酚在我国8个湖库、11条主要河流、9个城市市内河流、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以及近海的水体和沉积物的环境暴露浓度数据,以及4-叔辛基苯酚的急慢性毒性数据。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估算了4-叔辛基苯酚淡水、海水以及沉积物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redicted no effect concentration,PNEC),并采用商值法对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中4条河流地表水部分点位生态风险高,且珠江水系的风险相对较高;9个城市中的上海、广州、宁波、济南、太原和东莞6个城市河流部分点位生态风险较高;28个淡水地表水点位中,高生态风险占比为35.7%。10处有浓度数据报道的淡水沉积物中,9处为低风险,1处为中风险,海水及海洋沉积物均为低风险,4-叔辛基苯酚对我国淡水环境的影响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叔辛基苯酚 生态风险 内分泌干扰物 风险商 物种敏感性分布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禁产区划分工作中的比较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笠 陆安祥 王纪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145-1151,共7页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农产品产地的环境污染状况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产品产地禁产区划分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以保障农产品产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农产品产地的环境污染状况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产品产地禁产区划分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以保障农产品产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由于农产品产地整体污染状况不明,产地环境标准体系不完善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的缺乏,禁产区划分工作因而变得尤为复杂。真实客观地评价土壤污染现状是禁产区划分工作的前提和关键保障。本文以重金属为例,全面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各种方法,包括数理统计法、一般指数法、模型指数法和生物有效性评价法,并且对每种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本文列出的方法和依据,提出了一些农产品产地禁产区划分的建议,本文的结论和建议将会为农产品产地禁产区的划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学 土壤 污染 生物有效性 物种敏感性分布法
下载PDF
水环境中藻毒素生态风险的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小奕 陈瑾 张建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139,共9页
藻毒素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已受普遍关注,然而其对水生态物种敏感性分布的影响尚不明朗。本研究采集已有实验数据,利用种间相关性分析(ICE)模型和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SSDs)方法,筛选了64个水生生物物种的71组急性毒性数据(EC50),构建水生... 藻毒素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已受普遍关注,然而其对水生态物种敏感性分布的影响尚不明朗。本研究采集已有实验数据,利用种间相关性分析(ICE)模型和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SSDs)方法,筛选了64个水生生物物种的71组急性毒性数据(EC50),构建水生生物对肝毒素(节球藻毒素、柱孢藻毒素)和神经毒素(类毒素、贝毒素)的SSD方程。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暴露浓度下的潜在影响比例(PAF)以及保护95%物种基础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阈值(HC5),比较不同类别生物对藻毒素的敏感性以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在95%物种保护保证率下,节球藻毒素、柱孢藻毒素、类毒素和贝毒素对全部物种的HC5值分别为74.96、205.39、194.39、0.3μg·L^(-1),贝毒素水生态风险最高,柱孢藻毒素最低。(2)柱孢藻毒素、类毒素对无脊椎动物的HC5值分别为122.93、95.19μg·L^(-1),低于全部物种的HC5值,无脊椎动物受柱孢藻毒素、类毒素影响较其他物种大。(3)物种潜在影响比例可明确表征敏感性,柱孢藻毒素、类毒素在各浓度暴露情景下对无脊椎动物的PAF值均高于脊椎动物,显示无脊椎动物的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毒素 水生生物 物种敏感性分布 生态阈值
下载PDF
淡水沉积物中诺氟沙星的生态风险评价与基准推导 被引量:3
12
作者 方楠 孙枭琼 +3 位作者 张子晗 刘人杰 候晶晶 王宏伟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73,共10页
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SDs)法及分配平衡模型,对所收集及计算获得的诺氟沙星慢性毒性数据推导了其在淡水沉积物中预测无效应浓度。共使用5种SSDs模型进行拟合,最终采用Log-normal拟合诺氟沙星的慢性毒性,得到诺氟沙星在沉积物中预测无效... 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SDs)法及分配平衡模型,对所收集及计算获得的诺氟沙星慢性毒性数据推导了其在淡水沉积物中预测无效应浓度。共使用5种SSDs模型进行拟合,最终采用Log-normal拟合诺氟沙星的慢性毒性,得到诺氟沙星在沉积物中预测无效应度为1612.82 ng/g。同时对我国现有淡水沉积物中诺氟沙星进行风险评价,风险熵值显示,我国已知淡水水域沉积物中诺氟沙星浓度均处于中低风险,但少量采样点风险较高,诺氟沙星对生态系统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氟沙星 淡水沉积物 平衡分配法 无效应浓度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
原文传递
中国本土水生生物荧蒽水质基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江越 郭晓敏 +5 位作者 崔嵬 赵延博 李波平 闫振广 杨雅煜 石晓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5-862,共8页
荧蒽是一种对水生生物有害的优控多环芳烃,在国内外水体中广泛存在.然而,在目前关于荧蒽的科学研究中,其基准阈值报告较为少见,由于本土物种生态毒理学数据对荧蒽基准阈值的研究分析尤为重要,数据的缺失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 荧蒽是一种对水生生物有害的优控多环芳烃,在国内外水体中广泛存在.然而,在目前关于荧蒽的科学研究中,其基准阈值报告较为少见,由于本土物种生态毒理学数据对荧蒽基准阈值的研究分析尤为重要,数据的缺失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开展急性生态毒理学和慢性生态毒理学实验,并利用US EPA“指南”推荐的方法,推导了荧蒽的基准阈值,其中急性实验对象为9种本土水生生物,慢性实验为3种.推导结果表明:荧蒽本土水生生物急性基准阈值(CMC)为0.570 mg·L^(−1),慢性基准阈值(CCC)为0.174 mg·L^(−1);另外,鉴于本土和非本土物种之间的巨大差别,文章中采用了SSD(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即物种敏感性分布法,根据对二者敏感度分布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本土与美国物种在敏感性分布上一致性较低,这也表明在推导我国荧蒽水生生物基准阈值时,可直接利用美国水生生物毒性数据的可能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蒽 基准阈值 物种敏感性分布 本土物种
下载PDF
我国流域铜的长期水质基准预测模型研究——MLRvs.BLM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美晨 杨晓玲 +3 位作者 王梦晓 穆云松 白英臣 吴丰昌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6-1244,共9页
铜在实际水环境中的毒性效应受多种环境理化要素影响,识别典型环境因子进而建立生物有效性模型是获得“原位”水质基准的基础.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生物配位体模型(biotic ligand model,BLM)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局限性.本研究旨在BLM模型的... 铜在实际水环境中的毒性效应受多种环境理化要素影响,识别典型环境因子进而建立生物有效性模型是获得“原位”水质基准的基础.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生物配位体模型(biotic ligand model,BLM)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局限性.本研究旨在BLM模型的基础上,探究更适用于铜的“原位”毒性校正方法,以更少的环境因子降低环境监管过程的经济和技术成本,为“因地制宜”确定金属水质基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基于4门22种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数据,以影响铜生物有效性的关键水化学参数为自变量,即硬度(hardness,H)、pH和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采用带有交互项的3种逐步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方法建模,从9个模型中筛选出最佳预测模型〔R^(2)=0.5531,F=61.23,P<0.0001,AIC(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0.9457,BIC(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23.43〕.并参考我国典型流域水环境特征,正交设计216组水环境条件,对所有物种的慢性毒性值(chronic toxicity value,CTV)进行模型校正.结果表明:①以预测准确率(RFx,2.0)为评价指标,MLR模型较BLM模型提升了20%,MLR模型残差分析的等级评分也优于BLM模型.②确定最佳模型为Sigmoidal-Weibull函数(R^(2)=0.9861,F=1609,P<0.001),构建的三环境因子耦合的基准预测模型准确度高(R^(2)=0.9902,RMSE=0.04106,F=7238,P<0.001).③主要环境因子(H、pH和DOC)只使得SSD曲线水平移动〔与中心(Xc)有关〕,曲线形状无影响〔振幅(A)、指数(d)和协同系数(k)恒定〕.④在模型的适用范围内,我国流域水体中铜的长期水质基准为4.619~53.75μg/L.研究显示,基于BLM模型框架的新MLR模型,具有高稳健性和准确性,有助于体现流域水生态管理的区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水质基准 生物有效性 物种敏感度分布 DOC
下载PDF
我国主要流域水体中红霉素污染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元妃 《环境科技》 2022年第4期6-10,共5页
红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广泛赋存于环境中,威胁生态安全。通过整合近10年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典型流域水体中ETM的赋存状况及其时空变化,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和联合概率曲线法,定量评估了ETM在我国主要地表水体中的... 红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广泛赋存于环境中,威胁生态安全。通过整合近10年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典型流域水体中ETM的赋存状况及其时空变化,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和联合概率曲线法,定量评估了ETM在我国主要地表水体中的生态风险。结果发现,我国长江流域具有较高的ETM污染水平,水体中ETM污染浓度在近10年呈缓慢上升趋势,之后略有降低,沉积物中ETM平均浓度相对稳定;整体风险概率计算结果显示:ETM在我国主要水体流域均产生一定生态风险,具体表现为:辽河流域>海河流域>珠江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水环境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 联合概率曲线法 生态风险
下载PDF
不同品种水稻对土壤中镉的富集特征及敏感性分布(SSD) 被引量:53
16
作者 孙聪 陈世宝 +1 位作者 宋文恩 李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84-2394,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中镉(Cd)毒害的敏感性分布规律,测定基于保护95%水稻品种的土壤中Cd对不同水稻毒害的生态风险阈值HC5,为中国水稻Cd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南方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水稻土,通过外源添加Cd...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中镉(Cd)毒害的敏感性分布规律,测定基于保护95%水稻品种的土壤中Cd对不同水稻毒害的生态风险阈值HC5,为中国水稻Cd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南方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水稻土,通过外源添加Cd制备成0、1.2、4.8、10、40、120 mg·kg-1的Cd污染土壤,以中国水稻主产区18个常规不同水稻品种为试材,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测定不同Cd污染土壤对不同品种水稻的生物量、植株Cd含量及不同水稻Cd吸收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影响。通过国际最新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逻辑斯蒂克分布模型(Log-logistic distribution)对不同水稻基于生物量的Cd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进行拟合,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模型Burr-III构建出Cd对不同水稻毒性的物种敏感度分布频次曲线(SSD),并基于此推导出不同水稻Cd毒性的物种敏感性分布频次和基于保护95%水稻品种的Cd毒性阈值HC5,并测定不同水稻Cd吸收BCF值与土壤中Cd有效态含量变化的定量关系。【结果】在酸性祁阳红壤中,不同品种水稻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生物量明显下降,对Cd最为敏感的品种X-42,生物量降低86%,而对Cd耐性较强的品种Z-120生物量降低51%。当添加浓度为4.8 mg·kg-1时,JY-253、J-463、Z-611、J-899、T-15、X-6、T-167品种水稻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其余品种均在1.2 mg·kg-1处理下达到最高。与对照相比,不同品种水稻的生物量增加了4%—56%,说明低剂量Cd对水稻生长有一定的刺激效应。在中碱性广州水稻土中,不同品种水稻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生物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两种土壤中,生物富集系数(BCF)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低镉(1.2 mg·kg-1)条件下,红壤水稻BCF的变化范围为0.0056(S-974)—0.0133(T-15),相差2.38倍;而广州水稻土的变化范围则为0.0018(L-42,LY-28)—0.0034(J-899),相差1.89倍。但是对于相同Cd浓度处理下,红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r-III模型 水稻品种 敏感性分布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DDT和林丹对淡水生物的生态风险 被引量:51
17
作者 王印 王军军 +3 位作者 秦宁 吴文婧 朱樱 徐福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407-2414,共8页
介绍了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SD)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原理与步骤,构建了淡水生物对DDT和林丹的物种敏感性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了DDT和林丹对不同类别生物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5%the species)阈值,预测了不同浓度DDT和林丹... 介绍了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SD)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原理与步骤,构建了淡水生物对DDT和林丹的物种敏感性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了DDT和林丹对不同类别生物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5%the species)阈值,预测了不同浓度DDT和林丹对生物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比较了不同类别生物对DDT和林丹的敏感性,以及DDT和林丹对淡水生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DDT和林丹对淡水生物的HC5值分别为1.70μg.L-1和5.96μg.L-1,DDT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大于林丹.当DDT或林丹的浓度为5μg.L-1时,对生态系统仅有轻微影响,而当DDT或林丹的浓度为500μg.L-1时,将有81.5%的物种受到DDT的危害,或有68.1%的物种受到林丹的危害.不同类别生物对DDT的敏感性从甲壳类、昆虫和蜘蛛类到鱼类依次降低,对林丹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昆虫和蜘蛛类、甲壳类、鱼类.与林丹相比,DDT对淡水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以及甲壳类和鱼类的生态风险较大,而对昆虫和蜘蛛类,林丹与DDT的生态风险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T 林丹 淡水生物 生态风险 物种敏感性分布
原文传递
重金属对淡水生物生态风险的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 被引量:41
18
作者 孔祥臻 何伟 +4 位作者 秦宁 何玘霜 王雁 欧阳慧灵 徐福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55-1562,共8页
应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方法构建了6种常见重金属元素(Cd,Cu,Hg,Pb,Zn和Mn)对淡水生物的SSD曲线.在此基础上,计算了6种重金属对不同生物的5%危害浓度(HC5)及其不同暴露浓度对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AF),比较了脊椎动物... 应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方法构建了6种常见重金属元素(Cd,Cu,Hg,Pb,Zn和Mn)对淡水生物的SSD曲线.在此基础上,计算了6种重金属对不同生物的5%危害浓度(HC5)及其不同暴露浓度对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AF),比较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包括鱼类,甲壳类等)对6种重金属的敏感性以及不同重金属的急性生态风险(简称生态风险),并且评价了3个典型水体中常见重金属的联合生态风险.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元素的HC5值的大小顺序为Cu<Cd<Hg<Zn<Pb<Mn.浓度小于10μg/L时,Cu,Hg和Cd的生态风险差异不大.在10μg/L的暴露浓度下,Cu、Hg和Cd均使全部物种中超过5%受到影响.随着浓度升高,Hg和Cu的生态风险迅速增大并超过Cd.当浓度达到1000μg/L,分别有88.31%和86.32%的物种会受到Hg和Cu的损害.Zn在浓度为10μg/L时生态风险接近于Cd,随着浓度升高其生态风险要低于Cd.Pb和Mn的生态风险相对较小.当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在不同的范围时,不同生物的敏感性大小顺序会发生变化.Hg对脊椎动物和鱼类以及Cu对无脊椎动物和甲壳类的生态风险较大.典型水体重金属生态风险的评估结果表明,黄河口的重金属联合生态风险明显高于长江铜陵段和杭州西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元素 淡水生物 生态风险 物种敏感性分布
下载PDF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多环芳烃对淡水生物的生态风险 被引量:36
19
作者 刘良 颜小品 +1 位作者 王印 徐福留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647-654,共8页
阐述了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原理与方法,构建了淡水生物对8种常见多环芳烃(蒽、芘、苯并[a]芘、荧蒽、菲、芴、苊、萘)的物种敏感性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这8种多环芳烃对不同类别生物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 阐述了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原理与方法,构建了淡水生物对8种常见多环芳烃(蒽、芘、苯并[a]芘、荧蒽、菲、芴、苊、萘)的物种敏感性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这8种多环芳烃对不同类别生物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5%of the species)阈值,预测了不同浓度多环芳烃对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AF(Potentialaffected fraction),比较了不同类别生物对多环芳烃的敏感性,以及多环芳烃对淡水生物的生态风险,并对以红枫湖、黄河、白洋淀为代表的中国典型水体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联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当污染物浓度达到10μg·L-1时,半数多环芳烃的风险超过了5%的阈值;当浓度上升到100μg·L-1时,只有萘和苊没有显著生态风险.2)对于芴和荧蒽,无脊椎动物更为敏感;而对于萘,则脊椎动物更敏感.3)通过HC5值比较和SSD曲线图比较,可得出污染物对所有物种的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蒽>芘>苯并[a]芘>荧蒽>菲>芴>苊>萘;对脊椎动物风险大小为:荧蒽>苊>萘;对无脊椎动物:蒽>芘>荧蒽>菲>芴>苊>萘.4)多环芳烃在红枫湖、黄河、小白洋淀的生态风险均较低,急性联合msPAF(multisubstance PAF)值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淡水生物 生态风险 物种敏感性分布
下载PDF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生态风险 被引量:32
20
作者 杜建国 赵佳懿 +5 位作者 陈彬 陈明茹 周通 俞炜炜 马志远 胡文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1-570,共10页
应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方法构建了8种常见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Mn、Pb、Zn)对海洋生物的SSD曲线。在此基础上计算了8种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5%危害浓度(HC5)及其不同暴... 应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方法构建了8种常见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Mn、Pb、Zn)对海洋生物的SSD曲线。在此基础上计算了8种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5%危害浓度(HC5)及其不同暴露浓度对海洋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AF),比较了海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对8种重金属的敏感性以及不同重金属的急性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重金属对甲壳类的生态风险均比鱼类大。8种重金属元素对所研究的海洋生物全部物种的HC5值的排序为Pb>Mn>Zn>Cr>Cu>Hg>Cd>As。暴露浓度小于10μg·L-1时,Cr和Hg的生态风险差异不大。在10μg·L-1的暴露浓度下,As、Cd、Cu和Hg均使全部物种中超过10%的生物受到影响。随着浓度升高,不同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有不同幅度的增大,当浓度达到1000μg·L-1时,分别有82.49%、87.31%和85.90%的物种受到As、Cu和Hg的损害。不同生物的敏感性顺序会随重金属的浓度范围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海洋生物 生态风险 物种敏感性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