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种分布模型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33
1
作者 李国庆 刘长成 +3 位作者 刘玉国 杨军 张新时 郭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827-4835,共9页
利用物种分布模型估计物种的真实和潜在分布区,已成为区域生态学与生物地理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然而,到目前为止,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些关键的生态过程未能被有效纳入到物种分布模型的理论框架中,从而为解释物... 利用物种分布模型估计物种的真实和潜在分布区,已成为区域生态学与生物地理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然而,到目前为止,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些关键的生态过程未能被有效纳入到物种分布模型的理论框架中,从而为解释物种分布模型预测的结果带来了诸多困惑。鉴于此,总结了物种分布模型的理论基础;系统探讨了物种分布模型与物种分布区的关系;特别指出了物种分布模型研究中存在的理论问题;重点阐述了物种分布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认为,物种分布模型与生态位理论、源-库理论、种群动态理论、集合种群理论、进化理论等具有重要的联系;正确理解物种分布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物种分布区的关系,有赖于对影响物种分布的3个主要因素(环境条件、物种相互作用与物种迁移能力)做出定量的分离;目前物种分布模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未能将物种的相互作用和物种的迁移能力有效纳入到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未来物种分布模型的发展应该加强模型背后理论框架的研究,并进一步加强整合物种相互作用过程、种群动态过程、迁移过程和物种进化过程等内容。研究还认为,从更高的理论层次模拟功能群和群落结构将是未来物种分布模型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模型 物种生态位模型 气候变化 生态位理论 竞争作用
下载PDF
美国大陆外来入侵物种斑马纹贻贝(Dreissena polymorpha)潜在生境预测模型 被引量:38
2
作者 李明阳 居云为 +1 位作者 Sunil Kumar Thomas J.Stohlgren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253-4258,共6页
防止外来生物入侵造成危害的重要手段是阻止可能造成入侵的物种进入适合其生存的地区。论文以1864个美国外来入侵物种斑马纹贻贝定点发生数据和开放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Daymet的34个环境变量为主要信息源,采用逻辑斯蒂回归(LR)、分类... 防止外来生物入侵造成危害的重要手段是阻止可能造成入侵的物种进入适合其生存的地区。论文以1864个美国外来入侵物种斑马纹贻贝定点发生数据和开放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Daymet的34个环境变量为主要信息源,采用逻辑斯蒂回归(LR)、分类与回归树模型(CART)、基于规则的遗传算法(GARP)、最大熵法(Maxent)4种途径,建立美国大陆部分潜在生境预测模型,从接受者运行特征曲线下面积(AUC)、Pearson相关系数、Kappa值3个方面来检验模型预测精度,在此基础上分析斑马纹贻贝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评价指标中,4个生态位模型预测精度均达到优良水平,其中Maxent在物种现实生境模拟、主要生态环境因子筛选、环境因子对物种生境影响的定量描述方面都表现出了优越的性能;距水源距离、海拔高度、降水频率、太阳辐射是影响物种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论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生境预测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研究结果对中国海洋外来入侵物种沙筛贝的预测与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物种 斑马纹贻贝 潜在生境 生态位模型
下载PDF
紫茎泽兰潜在分布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翀 林慧龙 +1 位作者 何兰 曹坳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30,共11页
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性强,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恶性杂草。研究紫茎泽兰的适生性特征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制定防控策略的重要基础,为此,本研究采用了将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与最大熵模型(MaxEnt)嵌套的方法,... 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性强,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恶性杂草。研究紫茎泽兰的适生性特征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制定防控策略的重要基础,为此,本研究采用了将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与最大熵模型(MaxEnt)嵌套的方法,首先通过ENFA对环境因子进行降维,利用降维后的环境因子以及当前及A1b情景的未来气候数据,根据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紫茎泽兰的潜在分布,并使用ROC曲线分析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气候情景下,紫茎泽兰的分布区以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为主;未来A1b情景下,易入侵等级(入侵概率为0.6-1.0)的区域面积将会由当前的12.82km^2增加至2080s的21.30km^2,中心点将由当前位置向西南方向移动61km;而其中高入侵概率等级(入侵概率为0.8-1.0)的区域面积将由当前的0.42km^2增加至2080s的0.91km^2,中心点将由当前位置向东南方向移动178.66km。根据当前及未来A1b气候情景下紫茎泽兰潜在分布情况,并根据不同入侵等级区域采取相应的防除治理措施,将对紫茎泽兰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入侵 紫茎泽兰 生态位模型 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 最大熵模型(MaxEnt)
下载PDF
黄土高原森林群落物种多度的分布格局 被引量:22
4
作者 任萍 王孝安 郭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49-1455,共7页
选用物种多度统计模型(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和物种多度生态位模型(分割线段模型、生态位重叠模型、随机分配模型)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马栏林区不同演替阶段3种森林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物种分布... 选用物种多度统计模型(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和物种多度生态位模型(分割线段模型、生态位重叠模型、随机分配模型)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马栏林区不同演替阶段3种森林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物种分布统计模型拟合显示,演替初期的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物种丰富,但分布不均匀;演替中期的天然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油松优势地位明显,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数量少但分布集中;演替顶极的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物种分布均匀且集中,枯立木形成的林隙较多。(2)在物种多度生态位模型拟合中,3种群落均能被较好地拟合。说明在演替过程中,影响物种分布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较多,不能简单地选择一个生态位模型来解释。因此,研究森林群落物种分布时,最好采用多个模型进行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物种多度分布 演替阶段 统计模型 生态位模型
原文传递
甘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旻霞 张娅娅 +3 位作者 李全弟 李博文 孙瑞弟 宋佳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05-1414,共10页
为分析甘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探讨物种多样性的形成规律及维持机制,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采集数据信息,并通过RAD软件程序包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 为分析甘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探讨物种多样性的形成规律及维持机制,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采集数据信息,并通过RAD软件程序包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中间膨胀”模式,海拔3500m处群落物种多样性达到最大.利用5个模型对海拔梯度上全部物种多度分布进行拟合发现,甘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度分布符合生态位模型,尤其是geo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同时也说明生态位分化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度分布起主要作用.常见种多度分布的最优拟合模型为geo模型,其与全部物种的最优拟合模型一致;而稀有种多度分布的最优拟合模型为rane模型,说明常见种是影响不同海拔梯度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其对群落生产力和稳定性的维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稀有种因其独特的功能性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群落结构,二者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共同维系着高寒草甸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物种多度分布 生态位模型 常见种 稀有种 生态位分化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志发 王新财 +2 位作者 龚粤宁 陈道剑 张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44,共14页
生物多样性的海拔格局一直是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研究利用红外相机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整垂直带的兽类和鸟类开展连续10年的野外监测,分析了保护区当前鸟兽多样性及受胁情况,并通过整合水平... 生物多样性的海拔格局一直是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研究利用红外相机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整垂直带的兽类和鸟类开展连续10年的野外监测,分析了保护区当前鸟兽多样性及受胁情况,并通过整合水平与垂直分布的多样性格局开展热点与空缺分析。2012–2021年间共设置了116个红外相机点位,相机累计拍摄85,164个工作日,获得可识别独立有效照片21,194张,共记录到兽类24种,鸟类50种。兽类受威胁物种比例较高,为45.83%。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最高的5种兽类为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小麂(M.reevesi)、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鼬獾(Melogale moschata)和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而红颊獴(Herpestes javanicus)和水鹿(Rusa unicolor)RAI最低,仅各拍摄到1次。RAI最高的4种鸟类是白鹇(Lophuranycthemera)、紫啸鸫(Myophonuscaeruleus)、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和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有42种鸟类的RAI指数小于1,主要来自雀形目、鴷形目和鸮形目。广义加性模型结果表明,兽类和鸟类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显著相关,呈典型的“中峰格局”,中海拔(1,000–1,400 m)物种丰富度较高。β多样性分析表明低海拔和高海拔与其他海拔段之间的分类相异性最高,中海拔段之间的相异性相对较小。热点与空缺分析表明,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主要集中分布在3个热点地区,且全部分布于中高海拔;同时部分区域具有较高的鸟兽多样性,但并未包含在保护区范围内。总体看来,当下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仍面临较为严峻的保护压力。在南岭国家公园建设大背景下,我们建议当地管理部门:(1)以物种为单元,针对重点物种制定保护管理政策,特别是大中型兽类;(2)充分重视保护区中高海拔地段的生境管理,维持区内完整的气候与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 海拔梯度 分布格局 生态位模型
原文传递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物种-多度分布格局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晓惠 林文树 吴金卓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4-113,133,共11页
【目的】分析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群落中,随着坡位由坡下到坡上、坡向由阳坡到阴坡的变化,优势种、偶见种有哪些变化,物种-多度分布格局是如何变化的,同时解释不同坡位和不同坡向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重要影响。... 【目的】分析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群落中,随着坡位由坡下到坡上、坡向由阳坡到阴坡的变化,优势种、偶见种有哪些变化,物种-多度分布格局是如何变化的,同时解释不同坡位和不同坡向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重要影响。【方法】首先,利用小兴安岭30 hm2典型阔叶红松林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绘制不同样地类型下的植物群落种-面积曲线,得到最小样地面积40 m×40 m;然后在6种样地类型下分别选取6块非连续最小面积样地,采用双因素(不同坡位和不同坡向)重复实验方差分析各类型样地间株数差异的显著性。接下来,计算6种样地类型的物种多度;最后,利用不同的生态位模型进行物种-多度拟合,将拟合结果进行χ2和AIC检验。【结果】由双因素重复实验方差分析可知,坡位对物种株数具有显著影响,而坡向和交互作用(坡向和坡位)对于物种株数没有显著影响。坡下的物种株数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坡中和坡上样地的物种株数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型样地的物种株数排序为:阳坡坡下>阴坡坡下>阳坡坡中>阴坡坡中>阳坡坡上>阴坡坡上。不同类型样地间的优势种和偶见种发生改变,优势种均少于偶见种,但是物种多度相差不大,物种分布比较均匀。运用生态位模型对阳坡和阴坡的不同坡位样地的物种-多度进行拟合,并进行χ2和AIC检验,发现在阴坡,随着坡位上升,最优拟合模型由BSM变为NPM,在阳坡,随着坡位的上升,最优拟合模型由ONM变为NPM。BSM、ONM和NPM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物种多度拟合精度都较高。【结论】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物种多度分布比较均匀,森林处于演替中后期,群落物种丰富;随着坡位升高,阳坡和阴坡资源分配模式都以NPM最优。资源分配模式以确定性为主和物种之间生态位具有重叠可能是NPM、ONM和BSM为阔叶红松林的最优物种多度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度 生态位模型 坡位 坡向 阔叶红松林
下载PDF
赤水河外来鱼类尖[鱼岁]和董氏须鳅的引种溯源及生态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唐瑞 代元兴 +5 位作者 刘焕章 艾祖军 欧阳冬冬 彭勇 汤勇 俞丹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4-228,共15页
历史上,赤水河流域干流及支流的鱼类物种组成中未曾出现过尖头[鱼岁](Rhynchocypris oxycephalus)和董氏须鳅(Barbatula toni)。但是,近年来在赤水河支流白沙河的鱼类资源调查中发现了这两个物种的分布,其来源及未来的生存可能性受到关... 历史上,赤水河流域干流及支流的鱼类物种组成中未曾出现过尖头[鱼岁](Rhynchocypris oxycephalus)和董氏须鳅(Barbatula toni)。但是,近年来在赤水河支流白沙河的鱼类资源调查中发现了这两个物种的分布,其来源及未来的生存可能性受到关注。本研究比较了尖头[鱼岁]赤水河野外种群与养殖种群形态上的差异;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析了赤水河流域尖头[鱼岁]和董氏须鳅的来源,并通过生态位模型分析了这两种鱼在赤水河流域的生态适应性。形态数据结果表明,尖头[鱼岁]在赤水河的野外种群与养殖种群的个体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养殖种群的体长、尾柄长、尾柄高3个形态数据均高于野外种群。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尖头[鱼岁]赤水河流域野外种群及养殖种群与辽宁杨运种群聚为一支,董氏须鳅则与来自内蒙古、辽宁和河北的种群聚为一支。生态位模型分析表明,赤水河支流白沙河具有尖头[鱼岁]的中度适生区,其适生性概率为0.620;而董氏须鳅在该区域的适生性概率较低,仅为0.025,这可能与该物种已有分布数据较少有关。采样中发现白沙河实际采样点的水温较低,与北方分布点的水温接近,推测该区域仍具备尖头[鱼岁]和董氏须鳅生存的条件。综上所述,赤水河流域的尖头[鱼岁]和董氏须鳅均为来自东北地区的外来种,且能适应赤水河的生态环境。这与现场访问结果一致,未来需要加强种群监测以防成为外来入侵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种 Cyt b基因 生态位模型 种群监测
原文传递
Predicting suitable habitat of an invasive weed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under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 in Chitwan Annapurna Landscape,Nepal 被引量:2
9
作者 MAHARJAN Seerjana SHRESTHA Bharat Babu +4 位作者 JOSHI Mohan Dev DEVKOTA Anjana MUNIAPPAN Rangaswamy ADIGA Abhijin JHA Pramod Kumar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10期2243-2256,共14页
Chitwan-Annapuma Landscape(CHAL)in central Nepal is known for its rich biodiversity and the landscape is expected to provide corridors for species range shift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ha... Chitwan-Annapuma Landscape(CHAL)in central Nepal is known for its rich biodiversity and the landscape is expected to provide corridors for species range shift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have identified biological invasions and other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s major threats to the biodiversity in the CHAL.One of the rapidly spreading Invasive Alien Plant species(IAPs)in the CHAL is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a neotropical invasive weed of global significance.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and future projected suitable habitat of P.hysterophorus in the CHAL using MaxEnt modelling in three'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s 2.6,4.5 and 8.5)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trajectories for the year 2050 and 2070.A total of 288species occurrence points,six bioclimatic variablesmean diurnal range,isothermality,annual precipitation,precipitation of driest month,precipitation seasonality,precipitation of driest quarter and two topographic variables(aspect and slope)were selected for MaxEnt modelling.Potential range shift in terms of increase or decline in the suitable habitat areas under the projected scenarios were calculated.Slope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s that explained 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of P.hysterophorus.Twenty percent of the total area of CHAL was predicted to be suitable habitat for the growth of P.hysterophorus in the current climatic condition.Highest gain in the suitable habitat of this noxious weed was found under RCP 4.5 scenario in 2050 and 2070.whereas there will be a loss in thesuitable habitat under RCP 8.5 scenario in 2050 and2070.Out of four physiographic regions present in CHAL,three regions-Siwalik,Middle Mountain and High Mountain have suitable habitat for P.hysterophorus under current climatic condition.The mountainous region is likely to be affected more than the Siwalik region by further spread of P.fhysteropfhorus in the future under low(RCP 2.6)to medium(RCP 4.5)emission scenarios.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HENIUM WEED Ecological niche model MAXENT Invasive species HABITAT SUITABILITY
下载PDF
大岗山常绿阔叶林不同生活型树种多度分布格局 被引量:3
10
作者 白浩楠 牛香 +2 位作者 王兵 宋庆丰 龙文兴 《热带生物学报》 2021年第1期49-56,共8页
为了揭示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内常绿和落叶物种的多度分布格局,以及主导两类生活型物种群落构建的主要生态学过程,建立2 hm2长期固定样地并进行群落生态学调查。使用累积经验分布函数量化两类生活型物种的分布特征,利用6种物种分布模... 为了揭示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内常绿和落叶物种的多度分布格局,以及主导两类生活型物种群落构建的主要生态学过程,建立2 hm2长期固定样地并进行群落生态学调查。使用累积经验分布函数量化两类生活型物种的分布特征,利用6种物种分布模型进行数据拟合,采用Akaike信息准则(AIC)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拟合效果。结果表明,在大岗山常绿阔叶林内,常绿树种重要值前3位分别是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落叶物种重要值前3位分别是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山乌桕(Sapium discolor)和木油桐(Vcmicia Montana)。两类生活型物种多度分布曲线均呈现出一定的S形,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除了生态位模型外,纯统计模型和中性理论模型均可接受。中性过程对两类生活型物种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形成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度分布 模型拟合 生态位模型 江西大岗山
下载PDF
石灰岩山地淡竹林演替序列的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 被引量:17
11
作者 施建敏 范承芳 +4 位作者 刘扬 杨清培 方楷 范方礼 杨光耀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95-3601,共7页
利用断棍模型(BSM)、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NPM)、优势优先模型(DPM)、随机分配模型(RAM)和生态位重叠模型(ONM)对石灰岩山地淡竹林演替序列3类群落15个样地的种_多度关系进行拟合,并利用卡方(χ^2)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检... 利用断棍模型(BSM)、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NPM)、优势优先模型(DPM)、随机分配模型(RAM)和生态位重叠模型(ONM)对石灰岩山地淡竹林演替序列3类群落15个样地的种_多度关系进行拟合,并利用卡方(χ^2)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检验.结果表明:淡竹纯林、竹阔混交林和阔叶林最优物种多度分布格局模型分别为:DPM(χ^2=35.86 AIC=-69.77)、NPM(χ^2=1.60 AIC=-94.68)和NPM(χ^2=0.35 AIC=-364.61);BSM对混交林和阔叶林的拟合效果较好对淡竹纯林的拟合欠佳;RAM和ONM对3类群落的拟合均不能接受;在淡竹纯林向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逐渐增加多度分布均匀,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由DPM向NPM转变.由生境过滤作用主导转换成种间竞争作用主导是淡竹林演替序列物种多度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采用多种模型和检验方法综合分析群落演替内、外因素变化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群落演替的生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度分布格局 群落演替 生态位模型 石灰岩山地 淡竹
原文传递
入侵害虫蔗扁蛾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梦琳 范靖宇 +1 位作者 李敏 朱耿平 《生物安全学报》 2017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蔗扁蛾是危害巴西木、甘蔗等园林植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入侵害虫。该虫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被发现,现已分布在海南、广东和上海等19个省市,并有迅速扩散蔓延的趋势。对入侵害虫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可为实施害虫监测和管理... 【目的】蔗扁蛾是危害巴西木、甘蔗等园林植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入侵害虫。该虫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被发现,现已分布在海南、广东和上海等19个省市,并有迅速扩散蔓延的趋势。对入侵害虫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可为实施害虫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蔗扁蛾已有分布点的记录,分别在4种地理区域构建Maxent生态位模型,并采用加权平均值法对其进行整合,进而分析蔗扁蛾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结果】基于4种地理区域构建的Maxent模型对我国南部地区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4种模型的预测差异主要在新疆北部和西南部、黑龙江东部和西部、吉林西部、山西中部等地区。整合模型显示,华东和华南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较大的分布可能性。【结论】蔗扁蛾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具有较大的潜在分布空间。这些地区应警惕蔗扁蛾的入侵,同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扁蛾 入侵物种 生态位模型 加权平均值法 潜在分布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云冷杉阔叶混交林的物种多度格局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跃东 张会儒 +1 位作者 卢军 王卓晖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107,共15页
【目的】研究长白山北坡云冷杉阔叶混交过伐林乔木层物种多度格局,阐明过伐林群落冠层结构维持的生态过程,探讨生境异质性、密度依赖、种间关联、扩散限制、更新限制和物种分化在针阔混交林群落装配中的作用,为揭示过伐林恢复过程中的... 【目的】研究长白山北坡云冷杉阔叶混交过伐林乔木层物种多度格局,阐明过伐林群落冠层结构维持的生态过程,探讨生境异质性、密度依赖、种间关联、扩散限制、更新限制和物种分化在针阔混交林群落装配中的作用,为揭示过伐林恢复过程中的物种多度分布机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经验统计模型、生态位模型、群落中性理论模型以及复合生态位模型,对长白山北坡12块云冷杉阔叶混交过伐林样地进行物种多度格局分析。【结果】经验统计模型中对数正态模型和泊松对数正态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对数级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差,对数级数模型参数T和对数正态模型参数λ可作为表征群落多样性的重要参数;生态位模型中断棍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其次是生态位重叠模型和几何级数模型,再次为Zipf模型和Zipf-Mandelbrot模型,最后为随机分配模型和优势优先模型;复合生态位模型拟合效果较传统生态位模型有较大提高,复合模型可能在群落丰富种和稀有种呈现竞争等级多度分布时拟合效果最佳;以胸高断面积为指标的物种多度分布拟合与以个体数为指标的经验统计模型和生态位模型物种多度分布拟合表现基本一致,而在群落中性理论模型和复合模型拟合表现方面有一定差异,可能与稀有种断面积比重较大有关。【结论】复合模型可能成为连接经验模型、生态位模型和中性理论模型的纽带,为研究物种多度格局提供数学途径和思路。云冷杉阔叶混交过伐林群落物种等级多度分布某种程度上是生态位过程和随机干扰生态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度关系模型 复合模型 联合中性理论模型 生态位模型 随机分配模型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灰化苔草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沿水分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扬 施建敏 +4 位作者 边子星 邓绍勇 裘利洪 张微微 缪伸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6,共8页
为揭示鄱阳湖湿地苔草群落的构建机制,选择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立3条样带调查不同水分梯度的群落物种多度,选用断棍模型(BSM)、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NPM)、优势优先模型(DPM)、随机分配模型(RAM)和生态... 为揭示鄱阳湖湿地苔草群落的构建机制,选择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立3条样带调查不同水分梯度的群落物种多度,选用断棍模型(BSM)、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NPM)、优势优先模型(DPM)、随机分配模型(RAM)和生态位重叠模型(ONM)5个生态位模型对群落种-多度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灰化苔草群落可按土壤水分划分为高湿度、中湿度和低湿度3组,分别对应从湖边、湿地中间和湿地边缘的梯度分布;2)从高到低的水分梯度上,灰化苔草群落的物种数先增加后降低,优势种多度逐渐增加,物种多度分布曲线由相对平缓变为陡峭;3)高湿度灰化苔草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最佳拟合模型为BSM,中、低湿度的理想模型转变为NPM。研究认为,水分条件的变化是灰化苔草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改变的主因,随着水分梯度降低,群落构建的生态学过程由随机生态位变为生态位优先占领。研究为鄱阳湖湿地多样性保育和生态功能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灰化苔草 水分梯度 多度格局 生态位模型
下载PDF
野三关红椿天然群落物种多度分布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钟雄 张敏 +2 位作者 尹茜 蔡京勇 汪洋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3期63-67,共5页
植物多度分布是群落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应用生态位优先模型,对数级数模型和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对巴东县野三关红椿天然群落乔灌草层的多度分布进行拟合,研究红椿群落的物种多度分布和结构规律,并进行卡方(χ~2)检验,结果表... 植物多度分布是群落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应用生态位优先模型,对数级数模型和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对巴东县野三关红椿天然群落乔灌草层的多度分布进行拟合,研究红椿群落的物种多度分布和结构规律,并进行卡方(χ~2)检验,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不能描述草本层物种多度分布,但均可以较好地拟合灌木层和乔木层的物种多度格局;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既能反映物种的分布宽度,同时其检验对比值表明其拟合效果最佳,可以更加真实可靠地反映野三关红椿群落内在特征及群落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椿天然群落 物种多度分布 生态位优先模型 对数级数模型 对数正态分布模型 野三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