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栖息地毁坏与动物物种灭绝关系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林振山 汪曙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5-540,共6页
利用多个物种共存模式模拟了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动物种群演化的动力学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 :( 1 )由于栖息地的毁坏所导致的动物物种灭绝是依赖于对物种死亡率和有关平衡态的假设的。不同的假设下 ,即使栖息地的破坏率相同 ,灭绝的物种可... 利用多个物种共存模式模拟了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动物种群演化的动力学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 :( 1 )由于栖息地的毁坏所导致的动物物种灭绝是依赖于对物种死亡率和有关平衡态的假设的。不同的假设下 ,即使栖息地的破坏率相同 ,灭绝的物种可能是竞争能力最强的若干物种 ,也可能是竞争能力相对较弱的若干物种。既不象传统的物种进化理论所认为的必是弱的物种先灭绝 ,也不象 Tilman等人所认为的一定是最强的若干物种先灭绝 ;( 2 )如果弱的物种具有较高的平均死亡率 ,则当栖息地受到一定的毁坏时 ,将有较多强的物种灭绝 ,而且物种灭绝时间将大大缩短 ;( 3)在物种死亡率不变的情形下 ,物种在未受毁坏栖息地上的平衡态的大占有率 p0i,将有利于物种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灭绝 栖息地毁坏 种群动力学 模拟研究 动物
下载PDF
生物同质化研究透视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光美 杨景成 +2 位作者 姜闯道 赵洪涛 张志东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生物同质化是指特定时间段内两个或多个生物区在生物组成和功能上的趋同化过程,包括遗传同质化、种类组成同质化和功能同质化三个方面。近年来,生物同质化问题已引起生态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保护生物地理学的一个全新议题,但在国内的相... 生物同质化是指特定时间段内两个或多个生物区在生物组成和功能上的趋同化过程,包括遗传同质化、种类组成同质化和功能同质化三个方面。近年来,生物同质化问题已引起生态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保护生物地理学的一个全新议题,但在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从生物同质化概念的发展历程入手,对生物同质化三个方面的度量方法和驱动因素分别做了介绍和评述,指出外来物种入侵和本土物种灭绝是导致生物同质化的最主要原因,其他能促进这两个过程的活动,如环境退化和干扰、城市化和生境同质化等都会对生物同质化有影响;生物同质化具尺度效应,在不同生物地理区域以及不同生态系统和生物类群之间,生物同质化程度不同,主要驱动力也各异。探讨了生物同质化在生态、生物进化和人文经济方面的影响以及生物同质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最后对我国开展生物同质化研究的必要性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做了探讨,以期能推动生物同质化研究在我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物种灭绝 驱动因素 尺度效应 生态与进化后果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维平 《环境科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5期123-131,共9页
本文探讨了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指出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快,濒危物种在增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应是濒危物种。并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物种灭绝 濒危物种 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舟山岛自然栖息地的变化及其对兽类物种绝灭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义明 李典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69-275,共7页
舟山岛自然栖息地和物种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占总面积56.3%的自然栖息地已经消失,自然栖息地已破碎成许多碎片,碎片面积不断变小,碎片数量在增加.自然栖息地的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然栖息地的易破碎带与其地理特征有关... 舟山岛自然栖息地和物种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占总面积56.3%的自然栖息地已经消失,自然栖息地已破碎成许多碎片,碎片面积不断变小,碎片数量在增加.自然栖息地的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然栖息地的易破碎带与其地理特征有关,破碎易发生于被开垦和开发的地带.由于自然栖息地面积损失、破碎、质量下降和过度捕杀,已有5种兽绝灭,3种兽正走向绝灭,绝灭速度高于临近大陆.人口增长是舟山岛自然栖息地损失、破碎、质量下降和物种绝灭的根本原因.本文还讨论了保护自然栖息地和物种多样性的一些措施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栖息地 物种绝灭 哺乳动物纲
下载PDF
具污染与捕获的Logistic单种群的持续生存及绝灭 被引量:10
5
作者 冯由玲 王克 孙静懿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5-369,共5页
当今社会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一些生物种群一方面受到污染的威胁,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人们捕获的需求.这就使得环境污染中的种群捕获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指出以往环境污染单种... 当今社会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一些生物种群一方面受到污染的威胁,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人们捕获的需求.这就使得环境污染中的种群捕获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指出以往环境污染单种群模型的不足之处,基于文献[3]的基础上给出新模型;并得到了一致持续生存及灭绝的充分条件;而且通过具体例子给出两个控制变量:环境毒素输入率和捕获率之间的关系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 污染 捕获 持续生存 绝灭 比较定理
下载PDF
什么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葛颂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033-2041,共9页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物种是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本单元,同时又是遗传多样性的主要载体.物种还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所依赖的、需要重点保护的资源.因此,回答"什么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兼具重要的理论...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物种是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本单元,同时又是遗传多样性的主要载体.物种还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所依赖的、需要重点保护的资源.因此,回答"什么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兼具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首先,从漫长的生命演化历史来看,物种多样性总量受物种形成和物种灭绝两个相互对立的力量所支配,这种"生"与"死"的较量决定了物种多样性的发展及其波动规律.其次,在局部和较小的时间尺度上,生物生存的地理区域以及气候条件是决定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素.尽管已有许多不同的假说被提出,但由于地域因素和气候因素无法分割,迄今仍很难通过某种特定模型对物种多样性做出准确的评估和预测.再次,生物类群的生物学特性也会影响自身的物种形成或灭绝的速率,从而造成不同类群在多样化速率上的不同以及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在适应能力上的差异.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人为因素是影响物种多样性水平及其变化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子.这一方面来自人类社会发展和人口膨胀对物种多样性产生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于人类对自然界生命认识的欠缺,包括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可操作的物种概念,物种发现、描述和分类等基础性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分类学 物种概念 物种形成 灭绝
原文传递
论水生野生动物的主动保护与被动保护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海乐 危起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三十多年来,人们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保护地建设、迁地保护、人工保种、人工驯养、人工繁育、人工养殖、增殖放流、生态修复等保护方式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这反映了人们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目标、保护方式认识不一致甚至对立的问题... 三十多年来,人们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保护地建设、迁地保护、人工保种、人工驯养、人工繁育、人工养殖、增殖放流、生态修复等保护方式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这反映了人们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目标、保护方式认识不一致甚至对立的问题,而其根本在于缺乏一个能够适应水生野生动物保护需求和特征的理论话语体系.本文基于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目标认知和设置的差异,基于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人工干预方式的差异,尝试以“物种保护与生态保护”、“主动保护与被动保护”两个维度为框架建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理论话语体系,然后着重分析水生野生动物物种保护中的主动保护与被动保护的状况与成效,指出部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地由于其整体生态格局已被改变或依然处于恶化的趋势中,并且无法避免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影响,导致了相应水生野生动物的就地保护效果不理想,而获得足够主动保护努力介入的物种在获得人工保种、人工繁育、人工养殖之后,其物种灭绝的风险已基本解除,甚至部分已野外绝迹物种还存在野外种群重建的机会.而后,以长江三种鲟鱼的保护和效果为例,对比展示了主动保护对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必要性.建议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而言,在不遗余力抓保护地建设等被动保护的同时,更要积极地推动人工繁育、人工养殖等主动保护来对物种兜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 物种灭绝 保护地建设 人工繁育 人工养殖
下载PDF
集合种群动态对栖息地毁坏时空异质性的响应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会玉 林振山 温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711-3717,共7页
栖息地毁坏既有时间异质性,也有空间异质性,而以往的研究往往只关注其中的一种。将两种不同的异质性共同引入到元胞自动机中,模拟了集合种群动态对栖息地毁坏时空异质性的响应。发现,在随机离散的栖息地毁坏下,由于物种的迁移繁殖力受... 栖息地毁坏既有时间异质性,也有空间异质性,而以往的研究往往只关注其中的一种。将两种不同的异质性共同引入到元胞自动机中,模拟了集合种群动态对栖息地毁坏时空异质性的响应。发现,在随机离散的栖息地毁坏下,由于物种的迁移繁殖力受栖息地毁坏的影响很大,迁移繁殖力弱而竞争力强的物种先灭绝。在连续的栖息地毁坏下,物种的迁移繁殖力受栖息地毁坏的影响较小,物种的灭绝由竞争力和迁移繁殖力共同决定:在有绝对优势种的群落里,种间竞争显著,弱物种先灭绝,而在没有绝对优势种的群落里,种间竞争较小,则以强物种先灭绝。因此,随机毁坏不利于强物种续存,而连续毁坏则不利于具有绝对优势种群的群落里的弱物种续存。在实际开发某一栖息地时,根据集合种群结构和被保护的对象采取相应的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种群动态 时空异质性 元胞自动机 物种灭绝
下载PDF
辽宁义县-北票盆地深部地壳构造及油气远景——兼论珍稀动物产生与大面积物种死亡之谜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景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5-449,共5页
辽西地区丰富的热河生物化石群,尤其是带羽毛的恐龙及珍稀鸟类的发现,各种类动物大面积死亡而其化石又完整地被保存下来,引起地学界极大关注。通过对穿越盆地的东乌珠穆沁旗-海城-东沟地学断面的综合研究,发现义县-北票盆地的深部中地... 辽西地区丰富的热河生物化石群,尤其是带羽毛的恐龙及珍稀鸟类的发现,各种类动物大面积死亡而其化石又完整地被保存下来,引起地学界极大关注。通过对穿越盆地的东乌珠穆沁旗-海城-东沟地学断面的综合研究,发现义县-北票盆地的深部中地壳有一低速层(vp=5.8~6.0km/s)。结合Pb同位素急变带分布,认为义县-北票盆地深部有大型油气田。在此基础上,还揭示了辽西地区珍稀化石形成及生物大面积死亡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县-北票盆地 珍稀化石 物种灭绝 地学断面 中地壳 低速层 同位素急变带 油气远景
下载PDF
物种演化对人类活动作用下不同性质栖息地毁坏的响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会玉 林振山 张明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9-435,共7页
栖息地毁坏是物种多样性减少的首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物种演化对栖息地毁坏的响应是非常必要的。而栖息地的毁坏又有瞬间毁坏和持续毁坏两种,以往对栖息地毁坏的研究集中在瞬间毁坏上,而该文则是通过N_物种竞争共存模型分析对比了物种... 栖息地毁坏是物种多样性减少的首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物种演化对栖息地毁坏的响应是非常必要的。而栖息地的毁坏又有瞬间毁坏和持续毁坏两种,以往对栖息地毁坏的研究集中在瞬间毁坏上,而该文则是通过N_物种竞争共存模型分析对比了物种演化对栖息地瞬间毁坏和持续毁坏的响应特征。研究发现:不同性质的栖息地毁坏都会导致物种强弱关系的变化,并非如通常所认为的强物种将免于遭受物种灭绝的威胁,也不是强物种首先灭绝,而是因集合种群结构的不同而异。在热带雨林群落,瞬间毁坏下物种演化一般经历了强迫适应和恢复上升阶段,而持续毁坏下物种得不到恢复,只能持续衰退,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毁坏比瞬间毁坏更有利于物种的续存;而在温带森林群落,瞬间毁坏下物种演化一般经历强迫适应,恢复上升和准周期振荡,最后平衡,而持续毁坏下物种只能持续衰退,出现了在栖息地持续毁坏率小于瞬间毁坏率时,物种的栖息地占有率却小于瞬间毁坏时的占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演化 人类活动 栖息地 持续毁坏 瞬间毁坏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榜华 孟庆繁 +1 位作者 赵元根 刘延春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142-146,共5页
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物种灭绝的内在机制,并从全球变暖与生物多样性丢失间的正反馈因果关系出发,指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对遏制全球变暖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物种灭绝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下载PDF
最小存活种群——保护生物学的一个基本理论——Ⅱ.物种灭绝的过程和最小存活种群(种群脆弱性分析PVA)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宏发 陆厚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0-55,20,共7页
最小存活种群(MVP)——保护生物学的一个基本理论Ⅰ.最小存活种群及其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应用徐宏发陆厚基(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上海200062)MinimumViablePopulation——ABasicTheor... 最小存活种群(MVP)——保护生物学的一个基本理论Ⅰ.最小存活种群及其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应用徐宏发陆厚基(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上海200062)MinimumViablePopulation——ABasicTheoryofConservation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最小存活种群 物种灭绝 种群脆弱性分析
下载PDF
TIL20: A review of island biogeography and habitat fragmentation studies on subtropical reservoir islands of Thousand Island Lake, China
13
作者 Xingfeng Si Tinghao Jin +7 位作者 Wande Li Peng Ren Qiang Wu Di Zeng Xue Zhang Yuhao Zhao Chen Zhu Ping Ding 《Zoological Research(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2024年第2期89-105,共17页
Reservoir islands formed by dam construction have the same history,clear boundaries,and large numbers that provide a natural platform for testing theories in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In this paper,we review studies of... Reservoir islands formed by dam construction have the same history,clear boundaries,and large numbers that provide a natural platform for testing theories in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In this paper,we review studies of multiple zoological taxa on reservoir islands of a large lake in eastern China(Thousand Island Lake).This lake,created in 1959,has 1078 artificial land-bridge islands of varying areas and isolation.Our review summarizes the decades-long studies in island biogeography and habitat fragmentation from this island system,grouped into three topics:species richness(“how many species are there”),community structure(“who are they”),and species interaction(“how they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Our findings support the predictions of the Equilibrium Theory of Island Biogeography and extend this theory to predict community structure of island faunas by moving beyond assumptions of species equivalency.In addition,the extensive studies on ecological networks,including mutualistic,antagonistic,and parasitic interactions,reveal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habitat loss on the maintenance of such networks,even as increasing forest edge enhances the robustness of pollination networks.At the end of this review,we proposed several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based on current studies that are simultaneously at the frontier of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Community assembly species extinction ISLAND species interaction
下载PDF
物种灭绝的若干种可能的序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振山 LI Larry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51-654,共4页
利用集合种群共存动力模式 ,研究了由于栖息地毁坏而导致物种灭绝的顺序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 :在群落里各物种种群具有相等的死亡率的假设下 ,栖息地毁坏而导致物种的灭绝存在 3种最基本可能的顺序 ,既最弱物种与最强物种相伴灭绝 ,最强... 利用集合种群共存动力模式 ,研究了由于栖息地毁坏而导致物种灭绝的顺序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 :在群落里各物种种群具有相等的死亡率的假设下 ,栖息地毁坏而导致物种的灭绝存在 3种最基本可能的顺序 ,既最弱物种与最强物种相伴灭绝 ,最强物种与最弱物种是强弱交替灭绝 ,以及由强而弱依次灭绝 .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毁坏 物种灭绝 种群共存动力模式 交替灭绝
下载PDF
“人类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5
作者 陈立霞 刘敬泽 +1 位作者 沈银柱 葛荣朝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95-400,共6页
介绍了“人类世”是一个全新的地质时期,由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所定义,这个时代的开始时间尚未正式确定,但科学家已经达成共识,地球已经进入“人类世”.人类活动导致地球的“四大生态极限”被突破,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灭绝速率提高;人... 介绍了“人类世”是一个全新的地质时期,由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所定义,这个时代的开始时间尚未正式确定,但科学家已经达成共识,地球已经进入“人类世”.人类活动导致地球的“四大生态极限”被突破,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灭绝速率提高;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已逆转了过去1 800 a的海洋自然冷却过程,地球升温速度是过去降温速度的20倍.人类对地球的过度开发使“地球生态超载日”到来时间逐年提前,说明人类消耗资源的速度超过了地球的再生能力.这意味着人类必须认识到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改变,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捍卫地球的未来.中国已经采取了积极的举措,并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全球各国应该共同努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迟“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气候变化 物种灭绝 生态系统
下载PDF
The Harvesting of the Endangered Palm Euterpe edulis in the Brazilian Atlantic Forest: The Case of Linear Canopy Openings
16
作者 Pablo José Francisco Pena Rodrigues Mariana de Andrade Iguatemy Talita Reis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3年第12期151-162,共12页
The palm Euterpe edulis was historically very exploited by humans and even today, many individuals are cut down by collectors to harvest the edible palm hearts. The ecological aspects of this anthropogenic pressure an... The palm Euterpe edulis was historically very exploited by humans and even today, many individuals are cut down by collectors to harvest the edible palm hearts. The ecological aspects of this anthropogenic pressure and its related effects are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investigate if linear canopy openings in a fragment of Brazilian Atlantic Forest can cause edge effects and facilitate predatory harvesting by humans. We sampled in Tinguá Biological Reserve (Southeastern Brazil) native palm populations at forest edges adjacent to two linear canopy openings, and in the forest interior far from any edge. Our 8-year monitoring showed that the linear canopy openings negatively affected the palm populations reducing its density and regeneration mainly on edges, but no local extinction was observed. Thus, the direct human impact from harvesting, adverse survival conditions on edges an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causes population declines with no local extinction, so this suggests that E. edulis may resist even under strong anthropogenic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inction EXPLOITATION Forest Product species Survival Sustainability
下载PDF
物种灭绝对不同时间尺度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会玉 林振山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15-1220,共6页
通过修改Tilman的多物种共存的经典模式中栖息地毁坏率(D),使D随时间的推移呈线性增长情况下,本文模拟了百万年、万年和百年尺度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破坏下,物种灭绝对栖息地毁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大时间尺度人类活动对栖息地毁坏导... 通过修改Tilman的多物种共存的经典模式中栖息地毁坏率(D),使D随时间的推移呈线性增长情况下,本文模拟了百万年、万年和百年尺度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破坏下,物种灭绝对栖息地毁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大时间尺度人类活动对栖息地毁坏导致物种的强弱关系发生变化,并且强物种先灭绝,而小时间尺度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破坏是弱物种先灭绝;在百万年和万年尺度上,物种对栖息地毁坏的响应是减幅振荡衰退直至灭绝,并且最强物种对栖息地的占有率(q)越大,振幅越大,而在百年尺度上,物种的演化几乎是直线衰退;在大时间尺度的栖息地毁坏情况下,q越大,则物种灭绝起始时间和所有物种灭绝的时间越长;而在较小的时间尺度的栖息地毁坏情况下,q越大,灭绝起始时间和所有物种最终灭绝的时间则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灭绝 栖息地毁坏 时间尺度 响应机制
下载PDF
物种大灭绝是最大的环境风险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家驹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103,共5页
地球出现生命以来,生物物种数量动态增长,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出现,生物物种灭绝速度逐渐加快。导致物种灭绝的直接原因,如生境丧失、物种联系被切断、环境污染、人为选择、滥采滥杀、全球升温、生物入侵等,正是人类的活动范围和力度的不... 地球出现生命以来,生物物种数量动态增长,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出现,生物物种灭绝速度逐渐加快。导致物种灭绝的直接原因,如生境丧失、物种联系被切断、环境污染、人为选择、滥采滥杀、全球升温、生物入侵等,正是人类的活动范围和力度的不断加大。作为优势物种的人类,在急速大规模地改变环境,使其他物种面临人的选择压力的同时,其自身也面临着适应性进化能力的严峻挑战。物种大灭绝和不可恢复性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灭绝 人为原因 适应性进化
下载PDF
从进化论视角看胆道肿瘤的综合治疗
19
作者 童山石 刘颖斌 《肿瘤》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21,共8页
胆道肿瘤是一类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虽然手术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其复杂的生物学特性和易产生耐药性,导致其复发率仍然较高。在地球上曾出现过的物种中,超过99.9%的物种都已灭绝,这些物种拥... 胆道肿瘤是一类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虽然手术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其复杂的生物学特性和易产生耐药性,导致其复发率仍然较高。在地球上曾出现过的物种中,超过99.9%的物种都已灭绝,这些物种拥有和肿瘤细胞类似的对外界选择压力的抵抗能力。因此,从自然进化与物种灭绝的视角看胆道肿瘤的综合治疗,将物种灭绝的原因与现有的肿瘤治疗方案类比,有望为其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进化论 物种灭绝
原文传递
美国1973年《濒危物种法》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地位 被引量:1
20
作者 滕海键 张雪姣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144,共13页
美国国会于1973年通过的《濒危物种法》是世界历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物种保护法,对维护美国的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环保运动的兴起和高涨,以及美国社会和联邦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成为这部法案出台的时代背... 美国国会于1973年通过的《濒危物种法》是世界历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物种保护法,对维护美国的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环保运动的兴起和高涨,以及美国社会和联邦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成为这部法案出台的时代背景。随着濒危物种灭绝速度的加快,生态学和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物种的认识发生变化,成为该法案得以出台的直接推动因素。在以往物种保护政策实践的基础上,该法案制定了更加严苛的法律制度和实施机制,确立了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立法理念。该法案首次在法律术语上赋予“濒危物种”以权利,体现了生态主义理念与环境伦理的影响,同时对其他国家濒危物种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濒危物种法 物种灭绝 生物多样性 环境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