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洲坝产卵场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与繁殖规模估算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陶江平 乔晔 +3 位作者 杨志 常剑波 董方勇 万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43,共7页
采用声学探测的方法,进行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繁殖群体数量的估算。2005~2007年,第1次产卵前的资源量分别为235尾、217尾和203尾;第1次产卵后的资源量分别为157尾、157尾和102尾。采用食卵鱼解剖统计和股分析的方法对中华鲟的... 采用声学探测的方法,进行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繁殖群体数量的估算。2005~2007年,第1次产卵前的资源量分别为235尾、217尾和203尾;第1次产卵后的资源量分别为157尾、157尾和102尾。采用食卵鱼解剖统计和股分析的方法对中华鲟的自然繁殖规模进行估算,其结果为,2005~2007年间中华鲟的产卵量分别为356万粒、119.6万粒和238.6万粒。结合历史相关研究数据,对近10年的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和繁殖规模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1次产卵前的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下降趋势明显,但2002年以来其数量趋于基本稳定,年际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2002年以来,第1次产卵后停留产卵场的中华鲟数量有增加的趋势,而中华鲟的繁殖规模近10年来呈现极其显著性的下降趋势(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洲坝 中华鲟 繁殖规模 群体数量
下载PDF
葛洲坝截流前后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变动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真理 王鲁海 任家盈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1-881,共11页
根据中华鲟繁殖群体存在两个股群的特点,建立了一种利用捕捞数据估算中华鲟资源量的理论和方法,并估算出1972~1990年长江中华鲟资源量及其逐年变化.其中,1972~1980年长江中华鲟年均资源量为1727尾,年均补充量为1009尾;1981年的资源量为1... 根据中华鲟繁殖群体存在两个股群的特点,建立了一种利用捕捞数据估算中华鲟资源量的理论和方法,并估算出1972~1990年长江中华鲟资源量及其逐年变化.其中,1972~1980年长江中华鲟年均资源量为1727尾,年均补充量为1009尾;1981年的资源量为1166尾.1984年达到最大2309尾.1984年以后资源量逐年减少.在此基础上,对葛洲坝阻隔和捕捞对中华鲟资源量的影响进行了定量估算和比较,结果表明:1981年1月葛洲坝截流导致1980年股群被葛洲坝阻隔在上游的数量为660尾,下游数量为349尾,葛洲坝对中华鲟资源量的阻隔系数α为65%.1981年中华鲟过度捕捞量1002尾,资源利用率u达到86%.表面上看,1981年过度捕捞的影响大于葛洲坝的阻隔作用,但葛洲坝大大减少了中华鲟产卵场面积和洄游距离,加上三峡工程的运行,影响中华鲟性腺发育和产卵条件,需要加强研究,采取综合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洲坝 中华鲟 繁殖群体 种群数量
原文传递
以标志物对长江上游漂流性鱼卵漂流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姜伟 刘焕章 +1 位作者 段中华 曹文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2-1178,共7页
2008年4月7日在长江上游重庆江津-珞璜31 km的江段采用标志物对自然条件下大流量河流漂流性鱼卵的漂流方式进行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在流量稳定的情况下,在同一投放点投放的标志物的平均漂流速度具有显著差异,标志物在河流中的漂流密度以... 2008年4月7日在长江上游重庆江津-珞璜31 km的江段采用标志物对自然条件下大流量河流漂流性鱼卵的漂流方式进行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在流量稳定的情况下,在同一投放点投放的标志物的平均漂流速度具有显著差异,标志物在河流中的漂流密度以高峰值和低峰值相间的方式出现,高峰值随漂流时间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水平方向上标志物的分布以主流水域的漂流密度高于缓流水域,缓流水域未采集到标志物。采用传统产卵规模计算方法对标志物投放数量进行估算,各组的估算数量均小于实际投放数量,估算数量的准确性随漂流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总体估算数量为实际投放数量的16.6%。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在长江上游鱼类产卵规模计算中引入时间系数以弥补随漂流时间的增加而引起的估算准确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标志物 漂流性鱼卵 漂流方式 产卵规模
下载PDF
Gametogenic Cycle, the Spawning Season, First Sexual Maturity, and the Biological Minimum Size in Male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Bivalvia: Veneridae) in Western Korea
4
作者 Ee-Yung Chung Jae Seung Chung Ki-Young Lee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3年第6期613-622,共10页
The male gametogenic cycle, spawning season, first sexual maturity, and the biological minimum size in male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were investigated b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productive analyses. In the study... The male gametogenic cycle, spawning season, first sexual maturity, and the biological minimum size in male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were investigated b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productive analyses. In the study of the male gametogenic cycle by qualitative histological analysis, the gametogenic cycle in male individual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successive stages: (1) early active stage, (2) late active stage, (3) ripe stage, (4) partially spawned stage, and (5) spent and inactive stage. Monthly changes in the gonad index in males measured by qualitative analysis showed a similar pattern to the male gametogenic cycle. In the study of the male gametogenic cycle by quantita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monthly changes in the portions (%) of areas occupied by the testis areas to total tissue areas showed a rapid increase in March, and reached the maximum in May-June. And also monthly changes in the portions (%) of areas occupied by the spermatogenic stages to the testis area showed a maximum in May and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June to October. Therefore, this species showed a unimodal gametogenic cycle during the year, and the number of spawning seasons occurred once per year, from June to October, with a peak spawning between July and August. The percentage at the first sexual maturity of male clams ranging from 15.1-20.0 mm in shell length was 64.7%, and that of all individuals ranging from over 25.1 mm in shell length was 100%. The biological minimum size (shell lengths at 50% of sexual maturity (RMs0)) of male mature clams that was fitted to an exponential equation was 17.16 mm (considered to be 1 year old). Because harvesting clams less than 17.16 mm in shell length could potentially cause a drastic reduction in recruitment, a measure indicating a prohibitory fishing size should be enacted for adequate fisheries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e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gametogenic cycle spawning season first sexual maturity biological minimum size.
下载PDF
布谷鸟搜索算法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一全 周建伟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5-444,共10页
为进一步加强布谷鸟算法的搜寻能力并提升收敛速度,加快对算法的研究与应用进程,综述了布谷鸟算法的原理、研究概况和其他同类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的比较及发展趋势。首先给出了算法的基本模型和实现步骤;然后重点阐述了基于发现概率和步... 为进一步加强布谷鸟算法的搜寻能力并提升收敛速度,加快对算法的研究与应用进程,综述了布谷鸟算法的原理、研究概况和其他同类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的比较及发展趋势。首先给出了算法的基本模型和实现步骤;然后重点阐述了基于发现概率和步长控制量、基于自适应步长、基于混沌理论、与其他算法混合、基于种群特征和种群变异、结合优化策略及基于种群多样性等方面的改进方法,总结了算法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进展;随后将其与遗传算法、蚁群优化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及人工蜂群优化算法的优点、缺点及适用性诸方面进行了对比;最后指出了布谷鸟搜索算法尚存在的缺陷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智能 布谷鸟搜索算法 启发式算法 寄巢产卵 莱维飞行 自适应步长 混沌 种群多样性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不同繁殖群体繁殖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振辉 吕红健 +5 位作者 付梅 赵荣荣 陈灵涵 史建全 祁洪芳 姚维志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91,共8页
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青海湖的洱海、大湖、黑马河口、泉吉河口、沙柳河口和布哈河口6处采样点,共采集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繁殖群体样本295尾,对不同繁殖群体的繁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除泉吉河口的性比(♀∶... 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青海湖的洱海、大湖、黑马河口、泉吉河口、沙柳河口和布哈河口6处采样点,共采集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繁殖群体样本295尾,对不同繁殖群体的繁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除泉吉河口的性比(♀∶♂)<1(即0.82∶1)外,其余5个繁殖群体雌性个体数量均大于雄性(♀∶♂>1);6个繁殖群体的所有样本中,雌性的生物学最小型大于雄性。其中,雌性群体(布哈河口)的生物学最小型的年龄、全长和体重分别为5龄、157 mm和42.5 g,雄性(沙柳河口)为4龄、124 mm和24.5 g;6个繁殖群体的雌性性成熟系数(GSI)显著高于雄性(P<0.05),沙柳河口雌性GSI(19.67±1.36)%显著高于洱海(10.28±1.36)%和大湖(13.35±1.24)%(P<0.05),而不同繁殖群体雄性GSI间差异不显著(P>0.05);黑马河口平均绝对繁殖力Ft[(3338.18±324.25)粒]和相对繁殖力Fr[(21.88±2.10)粒/g]分别与沙柳河口的Ft[(10699.40±613.91)粒]和Fr[(82.68±4.63)粒/g]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的繁殖特性在不同群体之间已出现分化趋势或已经分化。本研究可为进一步了解青海湖裸鲤的种群结构以及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管理措施提供基础数据,特别是增殖放流策略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繁殖群体 性比 生物学最小型 性成熟系数 繁殖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