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洲坝产卵场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与繁殖规模估算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陶江平 乔晔 +3 位作者 杨志 常剑波 董方勇 万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43,共7页
采用声学探测的方法,进行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繁殖群体数量的估算。2005~2007年,第1次产卵前的资源量分别为235尾、217尾和203尾;第1次产卵后的资源量分别为157尾、157尾和102尾。采用食卵鱼解剖统计和股分析的方法对中华鲟的... 采用声学探测的方法,进行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繁殖群体数量的估算。2005~2007年,第1次产卵前的资源量分别为235尾、217尾和203尾;第1次产卵后的资源量分别为157尾、157尾和102尾。采用食卵鱼解剖统计和股分析的方法对中华鲟的自然繁殖规模进行估算,其结果为,2005~2007年间中华鲟的产卵量分别为356万粒、119.6万粒和238.6万粒。结合历史相关研究数据,对近10年的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和繁殖规模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1次产卵前的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下降趋势明显,但2002年以来其数量趋于基本稳定,年际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2002年以来,第1次产卵后停留产卵场的中华鲟数量有增加的趋势,而中华鲟的繁殖规模近10年来呈现极其显著性的下降趋势(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洲坝 中华鲟 繁殖规模 群体数量
下载PDF
基于水声学探测的两个广东鲂产卵群体繁殖生态的差异性 被引量:24
2
作者 谭细畅 李新辉 +3 位作者 林建志 周东华 高翔 李嘉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56-1762,共7页
2006年4~5月利用SimradEY60型分束回声探测仪对珠江西江江段罗旁及青皮塘广东鲂产卵场中的繁殖群体进行水声学探测。在人工标定及渔获物统计的基础上,对广东鲂的回声信号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广东鲂在两个产卵场都有明显的聚群行为,... 2006年4~5月利用SimradEY60型分束回声探测仪对珠江西江江段罗旁及青皮塘广东鲂产卵场中的繁殖群体进行水声学探测。在人工标定及渔获物统计的基础上,对广东鲂的回声信号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广东鲂在两个产卵场都有明显的聚群行为,但在罗旁产卵场的聚群规模明显比青皮塘产卵场的大,频次更多。两个产卵场中广东鲂的繁殖生态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在青皮塘江段洄游的速度(均值0.24m/s)也低于罗旁的(均值0.61m/s);另外,在两个产卵场广东鲂的数量动态变化上存在差异。产卵场生境的差异性是导致广东鲂繁殖生态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维护产卵场生境特征对保护广东鲂种群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鲂 产卵群体 繁殖生态 水声学探测
下载PDF
葛洲坝截流前后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变动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真理 王鲁海 任家盈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1-881,共11页
根据中华鲟繁殖群体存在两个股群的特点,建立了一种利用捕捞数据估算中华鲟资源量的理论和方法,并估算出1972~1990年长江中华鲟资源量及其逐年变化.其中,1972~1980年长江中华鲟年均资源量为1727尾,年均补充量为1009尾;1981年的资源量为1... 根据中华鲟繁殖群体存在两个股群的特点,建立了一种利用捕捞数据估算中华鲟资源量的理论和方法,并估算出1972~1990年长江中华鲟资源量及其逐年变化.其中,1972~1980年长江中华鲟年均资源量为1727尾,年均补充量为1009尾;1981年的资源量为1166尾.1984年达到最大2309尾.1984年以后资源量逐年减少.在此基础上,对葛洲坝阻隔和捕捞对中华鲟资源量的影响进行了定量估算和比较,结果表明:1981年1月葛洲坝截流导致1980年股群被葛洲坝阻隔在上游的数量为660尾,下游数量为349尾,葛洲坝对中华鲟资源量的阻隔系数α为65%.1981年中华鲟过度捕捞量1002尾,资源利用率u达到86%.表面上看,1981年过度捕捞的影响大于葛洲坝的阻隔作用,但葛洲坝大大减少了中华鲟产卵场面积和洄游距离,加上三峡工程的运行,影响中华鲟性腺发育和产卵条件,需要加强研究,采取综合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洲坝 中华鲟 繁殖群体 种群数量
原文传递
布谷鸟搜索算法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一全 周建伟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5-444,共10页
为进一步加强布谷鸟算法的搜寻能力并提升收敛速度,加快对算法的研究与应用进程,综述了布谷鸟算法的原理、研究概况和其他同类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的比较及发展趋势。首先给出了算法的基本模型和实现步骤;然后重点阐述了基于发现概率和步... 为进一步加强布谷鸟算法的搜寻能力并提升收敛速度,加快对算法的研究与应用进程,综述了布谷鸟算法的原理、研究概况和其他同类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的比较及发展趋势。首先给出了算法的基本模型和实现步骤;然后重点阐述了基于发现概率和步长控制量、基于自适应步长、基于混沌理论、与其他算法混合、基于种群特征和种群变异、结合优化策略及基于种群多样性等方面的改进方法,总结了算法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进展;随后将其与遗传算法、蚁群优化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及人工蜂群优化算法的优点、缺点及适用性诸方面进行了对比;最后指出了布谷鸟搜索算法尚存在的缺陷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智能 布谷鸟搜索算法 启发式算法 寄巢产卵 莱维飞行 自适应步长 混沌 种群多样性
下载PDF
中华鲟濒危状况与物种保护对策的评估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鸿泽 陶江平 常剑波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00-2108,共9页
濒危等级是确定物种优先保护顺序和制订濒危物种保育策略的重要依据。结合历史资料以及近年的监测数据,对长江中华鲟种群繁殖群体及补充群体数量与质量,关键栖息地胁迫因素及胁迫强度等的全面梳理,总结出了1981年以来中华鲟种群及环境... 濒危等级是确定物种优先保护顺序和制订濒危物种保育策略的重要依据。结合历史资料以及近年的监测数据,对长江中华鲟种群繁殖群体及补充群体数量与质量,关键栖息地胁迫因素及胁迫强度等的全面梳理,总结出了1981年以来中华鲟种群及环境胁迫的变动趋势。参照IUCN物种濒危程度的划分准则建立了中华鲟物种濒危等级的划分标准;同时按照10年一组对该物种不同年代下的濒危状况进行评估。中华鲟在1983~1992年代进入濒危程度;在2003~2012年代进入极危程度。中华鲟物种的濒危等级取决于自身种群质量以及人类活动及环境结构变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人类活动和环境结构变化对中华鲟的胁迫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且整体呈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差异。最后,基于物种的濒危状况以及胁迫因素,分析了不同年代内的对策及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种保护工作的构架和保护行动的优先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种群数量 濒危等级 保护策略
原文传递
中国沿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差异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3 位作者 刘尊雷 林昱 凌建忠 李圣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7-295,共9页
为阐明中国沿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繁殖群体耳石形态的特异性,科学判定中国沿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种群归属,根据2016-2018年4-6月在莱州湾、海州湾、吕四渔场、象山港、沙埕港等蓝点马鲛产卵场采集的242尾2龄蓝点马鲛... 为阐明中国沿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繁殖群体耳石形态的特异性,科学判定中国沿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种群归属,根据2016-2018年4-6月在莱州湾、海州湾、吕四渔场、象山港、沙埕港等蓝点马鲛产卵场采集的242尾2龄蓝点马鲛成熟个体样本,结合计算出的环率、圆度、椭圆率、矩形趋近率、纵横比、形态因子、半径比和面密度等8个耳石形状指标,运用相似性分析、非参数多维标度分析、相似性百分比分析探讨了耳石形态的群体间差异。结果显示,海州湾和吕四渔场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象山港和沙埕港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渤海、黄海和东海3个海区之间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半径比、纵横比、面密度和矩形趋近率是对各个繁殖群体组内相似性贡献度较高的耳石形态典型指标;面密度、形态因子和半径比则是对各繁殖群体组间相异性贡献度较高的耳石形态分歧指标。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建立了5个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判别公式,判别准确率在55.26%~92.59%,综合判别正确率为71.07%。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沿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之间的耳石形态存在显著差异,渤海、黄海和东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呈现出不同的群体特征,存在较高的区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中国沿海 繁殖群体 耳石 形态
下载PDF
福建莆田近海鲻鱼渔业现状及秋冬季产卵群体特点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华珊 《福建水产》 2012年第4期316-319,共4页
本文主要根据2010年11月—2011年2月福建莆田近海流刺网作业鲻鱼生产调查资料,分析秋冬季渔获鲻鱼产卵群体组成、性腺成熟度分布等生物学特点及鲻鱼生产基本情况。结果表明:秋冬季(11月至翌年1月)是鲻鱼产卵盛期,也是鲻鱼渔业生产旺季;... 本文主要根据2010年11月—2011年2月福建莆田近海流刺网作业鲻鱼生产调查资料,分析秋冬季渔获鲻鱼产卵群体组成、性腺成熟度分布等生物学特点及鲻鱼生产基本情况。结果表明:秋冬季(11月至翌年1月)是鲻鱼产卵盛期,也是鲻鱼渔业生产旺季;鲻鱼产卵群体主要为流刺网作业所利用,渔获群体优势叉长450~550 mm;近岸众多的流刺网作业过度捕捞亲鱼是造成鲻鱼资源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莆田近海鲻鱼资源,建议进一步开展流刺网及张网作业对鲻鱼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专项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鱼 产卵群体 渔业现状 莆田近海
下载PDF
中华鲟产卵洄游群体结构和资源量估算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柯福恩 危起伟 +3 位作者 张国良 胡德高 罗俊德 庄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11,共5页
通过分析与比较,获得了能准确反映体重与体长、胸围关系的回归公式:雌鲟y=1.832×10^(-4)(x_1x_2)^(1.337)(n=29,γ=0.980,sd=12.095,C.V=5.28%);雄鲟y=2.490×10^(-5)(x_1x_2)^(1.527)(n=52,γ=0.965,Sd=5.601,C.V=6.40%)。
关键词 中华鲟 群体结构 资源量估算 鲟鱼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异齿裂腹鱼生活史对策和种群资源利用现状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宝珊 谢从新 霍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58-1565,共8页
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采集到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1 126尾,对其生活史对策和种群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异齿裂腹鱼的总死亡系数(Z)雌性为0.090/a,雄性为0.112/a;自然死亡系数(M)雌雄分... 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采集到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1 126尾,对其生活史对策和种群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异齿裂腹鱼的总死亡系数(Z)雌性为0.090/a,雄性为0.112/a;自然死亡系数(M)雌雄分别为0.053/a和0.064/a;捕捞死亡系数(F)雌雄分别为0.037/a和0.048/a;开发率(E)雌雄分别为0.415/a和0.428/a。以达氏鳇(Huso dauncus)和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oa)作为参照物,运用模糊聚类进行分析,表明异齿裂腹鱼属于比较典型的K-选择类型鱼类。在现捕捞死亡系数、现起捕年龄和现自然死亡系数下,异齿裂腹鱼的繁殖潜力比雌雄分别为52.80%和51.64%,都大于目标参考点40%。通过单位补充量亲鱼生物量模型分析,显示目前雅鲁藏布江中游异齿裂腹鱼种群资源的开发水平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史对策 单位补充量亲鱼生物量模型 异齿裂腹鱼 种群 西藏
原文传递
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不同繁殖群体的繁殖特征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战伟 李钟杰 +3 位作者 刘家寿 张堂林 叶少文 张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62,共5页
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不同繁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新银鱼在该水库产卵时间为1—5月(春群)和9—10月(秋群);其中春季群体的体长(65.79 mm±6.05 mm)... 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不同繁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新银鱼在该水库产卵时间为1—5月(春群)和9—10月(秋群);其中春季群体的体长(65.79 mm±6.05 mm)、性腺成熟指数(17.26±6.42)、繁殖力(1851粒±342粒)和成熟卵径(0.62 mm±0.05mm)均显著高于秋季群体(体长(55.04 mm±3.18 mm)、性腺成熟指数(11.72±5.01)、繁殖力(1 067粒±190粒)和成熟卵径(0.53 mm±0.04 mm))(P<0.05);但是两个群体的丰满度指数(101.43±19.71,101.87±11.85)差异并不显著(P>0.05)。春群是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种群的主要补充者,春群管理与控制应是银鱼种群管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春群 秋群 繁殖生物学 种群管理 丹江口水库
下载PDF
东海带鱼春、夏和秋季产卵群体的生殖周期特性与种群问题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秉征 卢继武 黄颂芳 《动物学报》 SCIE CAS 1985年第4期348-358,共11页
东海带鱼有春、夏和秋季生殖之别,秋季并出现分群现象。带鱼第一个生殖周期与其出生季节相适应;从第二个生殖周期开始则消失了与出生季节的相应关系。根据种群结构的组成特性以及耳石相对生长的分析,从种群概念上阐明了不同季节出生的... 东海带鱼有春、夏和秋季生殖之别,秋季并出现分群现象。带鱼第一个生殖周期与其出生季节相适应;从第二个生殖周期开始则消失了与出生季节的相应关系。根据种群结构的组成特性以及耳石相对生长的分析,从种群概念上阐明了不同季节出生的带鱼群体的相互关系。论证了春、夏和秋季产卵群体系为同一种群的不同生物学群。文中讨论了种下阶元的不同分化程度和位置:繁殖群(种群)——繁殖下群——生物学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chiurus haumela Spring-summer and autumn spawning popu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