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南趵突泉泉域岩溶水化学特征时空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高帅 李常锁 +3 位作者 贾超 孙斌 张海林 逄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61-70,共10页
水文地球化学一直是水文地质领域的研究重点,而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掌握济南趵突泉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时空差异性,本文分别于枯、丰水期在泉域内采集并分析了岩溶地下水样品,并采用数理统计、Pipe... 水文地球化学一直是水文地质领域的研究重点,而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掌握济南趵突泉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时空差异性,本文分别于枯、丰水期在泉域内采集并分析了岩溶地下水样品,并采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解法及离子比例系数法等分析手段,对研究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时空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优势阳离子为Ca,优势阴离子为HCO3,丰水期除HCO3外,其他离子的变异系数较枯水期普遍升高,且大于0.5,表现出丰水期空间差异性增大的特点。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具有以HCO3·SO4-Ca为主,多种类型并存的特点。Ca、Mg、HCO3含量在枯、丰水期比值要小于1,且比其他离子要相对稳定,呈现出全局性特点。而Na、K含量在枯、丰水期比值波动较大,大部分比值大于1,Cl、SO4、NO3含量在枯、丰水期比值具有波动剧烈的特点,呈现出区域性特征,同时表明人类活动大大改变了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场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趵突泉泉域 岩溶地下水 水化学 时空变异性
下载PDF
陕西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时空差异 被引量:23
2
作者 赵永华 张玲玲 王晓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62-2672,共11页
基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运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分析了2001—2006年陕西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与不同尺度上的差异,探讨了耕地占补平衡和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并分析了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结果表... 基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运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分析了2001—2006年陕西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与不同尺度上的差异,探讨了耕地占补平衡和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并分析了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陕西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增加趋势,其中,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占全省总价值量的比例达76.5%,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量占全省增加总量的97.5%,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地类有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量占全省总降低量的81.7%.研究期内不同地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延安市的增加量最大,其次是榆林市,杨凌区最低.陕西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最明显的地区为黄土高原地区,其增加量占全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增加量的61.2%,秦巴山地次之,关中平原地区最低.陕西省耕地占补平衡力度相对较大,其2001—2006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退耕还林工程使黄土高原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最多,关中平原区增加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时空差异 生态系统服务
原文传递
胡焕庸线两侧城镇建设用地变化及其碳排放差异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梅 黄贤金 +2 位作者 揣小伟 朱振宇 汪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62-1273,共12页
城镇建设用地在利用和扩张过程中承载和拉动着大量的碳排放。揭示胡焕庸线东西两侧城镇建设用地的碳排放差异,并探讨其驱动因素,能为东西部的协调发展、碳减排工作和新型城镇化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借助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和GIS技术,提出了... 城镇建设用地在利用和扩张过程中承载和拉动着大量的碳排放。揭示胡焕庸线东西两侧城镇建设用地的碳排放差异,并探讨其驱动因素,能为东西部的协调发展、碳减排工作和新型城镇化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借助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和GIS技术,提出了边界阈值法,对胡焕庸线东西两侧的城镇建设用地进行了提取和分析,并综合相关文献中的碳排放估算方法对其所承载的碳排放进行估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关联性进行了剖析,并结合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讨论。研究表明:①边界阈值法提取结果的检验结果较好,优于经验阈值法和邻域分析法。②胡焕庸线存在被打破的可能性,2000—2013年东、西两侧城镇建设用地的面积比从95:5变为92:8,差异缩小。③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是以高碳排放为代价的,2000—2013年东、西两侧年碳排放量比值从93:7变为90:10,差异缩小。④东、西两侧的城镇建设用地每增加1 km2时,年均碳排放量分别增长1.79万t和2.58万t。因此,国家在继续重视碳排放量较大的东部地区的同时,也应重视西部地区加剧的高碳排放问题。可通过引导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式扩张、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等手段促使西部地区走上集约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焕庸线 城镇建设用地 碳排放 时空差异 边界阈值法 夜间灯光遥感数据
原文传递
1959—2018年秦岭南北春季气候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0
4
作者 齐贵增 白红英 +2 位作者 孟清 赵婷 郭少壮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9-1091,共13页
基于1959-2018年陕西秦岭腹地32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和计算得出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采用线性倾向评估法、ANUSPLIN空间插值法、Mann-Kendall检验和R/S分析法等,分析了秦岭地区春季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基于1959-2018年陕西秦岭腹地32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和计算得出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采用线性倾向评估法、ANUSPLIN空间插值法、Mann-Kendall检验和R/S分析法等,分析了秦岭地区春季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1959-2018年秦岭地区春季表现为显著暖干化趋势,水热突变不同步。气温以0.33℃·(10a)^-1速率上升,降水量以4.90 mm·(10a)^-1速率下降,SPEI值以0.14·(10a)^-1速率下降。②空间变化上,秦岭地区暖干化存在空间差异,呈"北部快、南部慢"变化格局。有99.65%的像元显示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64.46%的像元显示降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75.28%的像元显示SPEI值呈显著下降趋势。对春季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区位于北部的宝鸡、周至、户县、长安和南部的太白、柞水、镇安。③1994-2008年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干旱程度较重,2009年后干旱发生频率和程度有所减轻,干旱发生频率为"北部高、南部低,西部高、东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未来秦岭地区春季气候将持续表现为暖干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气温 降水 气候变化 时空差异 秦岭 陕西
原文传递
重庆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时空格局分异 被引量:19
5
作者 文枫 鲁春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7-262,268,共7页
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统计分析法测算了重庆市12a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分析了变化特征并对其时空差异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1)重庆市碳汇大于碳源,碳排放总量表现为碳吸收,1997—2008年碳吸收能力在波动中呈下降趋... 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统计分析法测算了重庆市12a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分析了变化特征并对其时空差异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1)重庆市碳汇大于碳源,碳排放总量表现为碳吸收,1997—2008年碳吸收能力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到2008年重庆市总碳吸收量为14 570.85万t;(2)各类用地中,林地为主要的碳汇,建设用地为主要的碳源,建设用地碳排放增长幅度最快,年增长率为9.89%,应控制碳排放的快速增长;(3)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和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较高,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4)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受多种因素限制,能源消耗是碳排放主体;(5)40个区县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应实施差别化的碳减排调控策略,引导城市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时空差异 重庆市
下载PDF
关中平原近200年来洪涝灾害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邵天杰 赵景波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6,共6页
在对关中平原近200年来历史资料的搜集、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时期关中平原洪涝灾害的等级序列、年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及灾害成因。结果表明:关中平原这一时期共发生洪涝灾害81次,平均每2.53年发生1次,从民国中期... 在对关中平原近200年来历史资料的搜集、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时期关中平原洪涝灾害的等级序列、年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及灾害成因。结果表明:关中平原这一时期共发生洪涝灾害81次,平均每2.53年发生1次,从民国中期开始该地区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该地区洪涝灾害以第二级(中度偏涝)为主,共发生47次,占洪涝灾害总数的58%;第三级(大涝)共发生24次,占洪涝灾害总数的29.6%;第一级(轻度偏涝)和第四级(特大涝)分别发生7次和3次,各占洪涝灾害总数的8.6%和3.8%。关中平原近200年来洪涝灾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洪涝灾害主要集中于渭河中下游的西安、蓝田、周至、渭南、华县、大荔、华阴以及洛河下游的铜川、千河下游的宝鸡等县市。关中平原近200年来洪涝灾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多集中在夏秋季的7~9月。此外,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稀少,所以同样的降水量在该平原较易造成洪涝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平原 洪涝灾害 灾害成因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中国省域能源消耗碳排放安全评价 被引量:13
7
作者 荣培君 杨群涛 +3 位作者 秦耀辰 李旭 张天宁 张帅帅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7-495,共9页
碳排放安全评价和预测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根据1996-2012年统计数据,基于压力—响应模型,从经济、社会、环境3个层面构建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安全的时空分... 碳排放安全评价和预测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根据1996-2012年统计数据,基于压力—响应模型,从经济、社会、环境3个层面构建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安全的时空分异,并运用GM(1,1)方法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96-2012年,中国碳排放安全综合指数在临界安全区间内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中,压力系统指数与综合指数变化态势趋于一致,响应系统指数表现为上升趋势;多数省区处于临界安全状态,亚安全状态省区逐渐消失,安全等级差的省区出现南移现象;大部分省区压力系统恶化的同时响应系统好转;区域间碳排放安全差距逐渐缩小,高压力低响应的区域大量减少。预测发现,2020年全国大部分省区处于临界安全或以下状态,碳排放安全情况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安全评价 压力—响应模型 时空分异 中国
原文传递
长江口不同区段围垦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动态 被引量:13
8
作者 孙永光 李秀珍 +2 位作者 何彦龙 贾悦 马志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4-441,共8页
基于1987、1995、2000和2006年长江口TM、ETM遥感影像,利用RS、GIS与数学统计方法,对长江口不同围垦区土地利用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不同围垦区草地面积所占比例在空间上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大棚用地和水田面积... 基于1987、1995、2000和2006年长江口TM、ETM遥感影像,利用RS、GIS与数学统计方法,对长江口不同围垦区土地利用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不同围垦区草地面积所占比例在空间上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大棚用地和水田面积所占比例在时间序列上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去除围垦时间的因素,不同围垦区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土地利用年变化速率在空间上差异不显著,在时间上具有显著差异的土地类型为大棚用地和建筑用地;不同围垦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具有一致性,土地利用转移方向的差异也不显著,转移强度相似.长江口不同围垦区的土地利用动态主要受围垦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围垦区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时空差异
原文传递
我国粮食功能区粮食安全水平的时空差异及障碍诊断 被引量:8
9
作者 罗海平 王佳铖 +1 位作者 胡学英 李卓雅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4,共12页
从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供给安全和粮食获取安全三个子系统出发,运用综合加权法、泰尔指数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研究2000~2018年我国粮食功能区粮食安全水平的时空差异与障碍因子。研究表明,主产区与平衡区的粮食安全水平逐年提升,但主... 从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供给安全和粮食获取安全三个子系统出发,运用综合加权法、泰尔指数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研究2000~2018年我国粮食功能区粮食安全水平的时空差异与障碍因子。研究表明,主产区与平衡区的粮食安全水平逐年提升,但主销区不升反降;三大粮食功能区之间粮食安全水平的差距呈扩大趋势,区域不平衡加剧了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压力;主产区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要素投入与生产能力不匹配;主销区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粮食自给率过低;平衡区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粮食生产效率有待提高。基于此,未来应充分重视粮食功能区建设,加强粮食安全保障分工:主产区应推动节水工程建设;平衡区应加大生产资金投入;主销区应持续发展现代化都市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功能区 粮食安全 时空差异 泰尔指数 障碍因子
下载PDF
中国城市碳排放核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梅 黄贤金 揣小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19,74,共8页
论文从能源消费、工业生产过程和废弃物排放多个方面对中国城市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和分析,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5年中国城市年碳排放量基本呈增加趋势,仅2015年的城市碳排放量较2014年有所降低,... 论文从能源消费、工业生产过程和废弃物排放多个方面对中国城市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和分析,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5年中国城市年碳排放量基本呈增加趋势,仅2015年的城市碳排放量较2014年有所降低,这主要是由于煤炭消费量和水泥产量的减少;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碳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25%、26.24%和23.51%,其中,东部地区的占比先增加后降低,中部地区的占比持续下降,而西部地区的占比则持续上升。对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相邻区域的城市碳排放对本地区的城市碳排放造成明显影响;经济规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二产比重和城镇化率的提高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碳排放量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碳排放核算 时空差异 空间计量模型
下载PDF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1
作者 姬志恒 张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5-249,共15页
为了解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状态及其成因,基于2006—2020年省域数据,利用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地理探测器考察了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城乡发展协调度持续增... 为了解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状态及其成因,基于2006—2020年省域数据,利用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地理探测器考察了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城乡发展协调度持续增长且内部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区域间差异构成全域内部差异最主要来源,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随时间推移均具有缩小趋势;各地区城乡发展协调度的离散程度均趋于下降但存在不同分化态势;城乡发展协调度与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程度、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和环境规制强度等因素相关,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力大于单个因素的影响力并存在时变特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因地因业制宜优化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系统,构建城乡发展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协调 时空差异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户购机投入模型与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冷博峰 冯中朝 +1 位作者 周晓时 李谷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24-334,共11页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是一项重要的现行农业政策,但现有文献对补贴效果的时空差异、农机类型差异和内生性问题讨论不足。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政策效果,并分析政策效果的时空差异和农机类型差异,该研究基于国家油菜产业体系18省(区)农户固定观察...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是一项重要的现行农业政策,但现有文献对补贴效果的时空差异、农机类型差异和内生性问题讨论不足。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政策效果,并分析政策效果的时空差异和农机类型差异,该研究基于国家油菜产业体系18省(区)农户固定观察点3287个农户2008-2018年之间15089个样本的大样本调查数据,采用非平衡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高维固定效应模型、Box-Cox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考察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对农户农业机械购置金额投入在不同年度、地形区域和不同类型农机具之间的差异化影响,并分别采用面板工具变量固定效应模型、面板Tobit固定效应模型和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1)农机补贴金额对农户农机购置投入金额的边际效应为2.5308,激励效应显著,有效带动了农户购机投入;2)补贴在平原县的边际效应为1.4085,在丘陵山区县的边际效应为3.1082,在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补贴的激励效应在年度间存在明显波动,部分年份表现为挤出效应;4)补贴效果总体上随着农机具价值增加而增强,对大中型农机具的政策效果更高。因此,建议未来继续实施农机补贴政策,并继续坚持向非平原地区和大中型农机具适当倾斜,对农机生产企业研发丘陵山区机械化所需机型和大型先进农机具给予适当研发补贴,鼓励各地在农机补贴新产品补贴试点目录中及时纳入丘陵山区适用机型和大型先进农机具,加快新产品转化和推广应用步伐,同时,根据补贴实施情况和农机化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完善补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模型 购置补贴 激励效应 挤出效应 时空差异
下载PDF
辽河流域典型支流土地利用方式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法云 郎红伟 +3 位作者 王艳杰 范志平 陈佳勃 鞠文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67-777,共11页
通过辽河流域典型支流(清河和凡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3个水期大型底栖动物及环境因子调查,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四节蜉科(Baetidae)、扁蜉科(Heptageniidae)、纹石蛾科(Hydrops... 通过辽河流域典型支流(清河和凡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3个水期大型底栖动物及环境因子调查,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四节蜉科(Baetidae)、扁蜉科(Heptageniidae)、纹石蛾科(Hydropsychidae)及石蝇科(Perlidae)等生物类群主要分布在辽河流域内林地为主的河流中;以耕地和居民点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下,河流大型底栖动物主要以摇蚊科(Chironomidae)类群为主;颤蚓科(Tubificidae)等寡毛类大型底栖动物在以城市发展为主的土地利用区域内河流中优势明显.河流中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及EPT%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耕地>居民点>城市,FBI值由低到高依次为林地<耕地<居民点<城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导致河流生境因子空间差异性显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较低,且生物密度在空间上呈显著差异,但时间上差异不显著.底质、DO与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等指数呈正相关关系,TN、TP、NH3-N、BOD5、CODCr与大型底栖动物生物指数呈不同程度负相关关系.生物与环境联合分析(BIO-ENV)表明,底质、DO、TN、BOD5是影响区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最显著的主导环境因子.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得,土地利用方式通过对河流生境及水质产生影响,进而使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土地利用方式 时空差异性 BIO-ENV联合分析
原文传递
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基于Malmquist指数和超效率SBM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鲍艳珍 《中国猪业》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我国是最大的猪肉生产国,生猪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之一,猪肉在城乡居民肉类食品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基于Malmquist指数和超效率SBM模型,依据2011—2021年26省份的生猪生产数据,对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 我国是最大的猪肉生产国,生猪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之一,猪肉在城乡居民肉类食品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基于Malmquist指数和超效率SBM模型,依据2011—2021年26省份的生猪生产数据,对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差异特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从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综合来看,10年间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生猪养殖技术效率年均值为0.812。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0.5%,呈现周期波动趋势,主要依赖效率变化的增长(1.3%),生猪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中西部地区适合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而东部沿海不太适合大规模生猪养殖。未来中西部应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并加强技术引进与创新,在东部地区发展小规模生猪养殖,优化生产要素与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整养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生猪养殖 MALMQUIST指数 超效率SBM模型 时空差异
下载PDF
湖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廖攀 张雄一 +2 位作者 吴吉林 刘志洲 左金友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67-75,94,共10页
基于2000-2018年湖南省各类土地利用栅格数据,运用IPCC碳排放因子法、LMDI模型测算碳排放效应,土地利用的碳源、碳汇能力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规律及五类影响因子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基于2000-2018年湖南省各类土地利用栅格数据,运用IPCC碳排放因子法、LMDI模型测算碳排放效应,土地利用的碳源、碳汇能力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规律及五类影响因子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水域、未利用地用地面积小幅度增加,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小幅度减少;(2)耕地、建设用地为主要碳源,林地、草地和水域为主要碳汇,碳排放强度在空间上大致呈现出由城市中心向城郊递减规律;(3)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土地利用结构效应、经济发展因子及人口因子对碳排放起推动作用,单位GDP土地利用强度对碳排放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LMDI模型 碳排放效应 时空差异 湖南省
下载PDF
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能力实时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康邵钧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0-183,共4页
对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能力进行实时评估,在提高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能力评估方法一直存在评估精度低,误差大的问题,提出基于时空差异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能力实时评估方法。通过重... 对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能力进行实时评估,在提高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能力评估方法一直存在评估精度低,误差大的问题,提出基于时空差异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能力实时评估方法。通过重大气象灾害风险理论分析,采用时空差异法提取气候灾害风险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防御模型,引入分布函数求取应急防御时变率,实时评估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方法进行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能力评估时,其评估准确率较高,且不易受外界影响,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应急 防御 能力 评估 时空差异 分布函数
下载PDF
新疆天山及北疆地区积雪反照率差异 被引量:7
17
作者 盛光伟 肖鹏峰 +5 位作者 张学良 冯学智 杨永可 胡瑞 刘豪 张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4-781,共8页
新疆天山和北疆地区是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积雪反照率的变化显著地影响其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2018年1~3月,在新疆天山和北疆地区进行了积雪反照率观测,发现研究区的积雪反照率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时间上,由于受到气温变化的影... 新疆天山和北疆地区是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积雪反照率的变化显著地影响其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2018年1~3月,在新疆天山和北疆地区进行了积雪反照率观测,发现研究区的积雪反照率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时间上,由于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研究区的积雪反照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且不同时期的下降幅度有差异,1月末~3月初反照率的降低相比1月初~1月末反照率降低更加明显。空间上,由于受到污化物的影响,各区域(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天山北坡和伊犁河谷)的积雪反照率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天山地区(天山北坡和伊犁河谷)的积雪反照率低于北疆地区(阿勒泰地区和塔城地区),天山北坡的反照率最低;在积雪稳定期及消融期,污化物对积雪反照率的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反照率 时空差异 积雪变化 新疆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用地利用水平时空耦合协调度——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璐 徐磊 董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4-319,346,共7页
以长株潭城市群8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对城市群2004—2013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利用水平进行了测算,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并选取了两者的典型表征变量,探寻表征变量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结... 以长株潭城市群8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对城市群2004—2013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利用水平进行了测算,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并选取了两者的典型表征变量,探寻表征变量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从时序特征看,各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利用水平均呈波动上升态势,城市群发展呈现积极良好的状态;(2)从空间特征看,各市的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用地利用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均稳步上升,但地域差异较为明显,呈现出以长沙为中心城市向外扩散的发展格局;(3)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利用水平均与耦合协调度呈正向相关关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占市区面积比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固定资产投资额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而城镇人口比重、人口密度与耦合协调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建设用地利用水平 耦合协调关系 时空差异
下载PDF
基于时空混合效应模型的京津冀PM_(2.5)浓度变化模拟 被引量:5
19
作者 范丽行 杨晓辉 +5 位作者 宋春杰 李梦诗 段继福 王卫 李夫星 李伟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62-2273,共12页
为揭示京津冀地区高精度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以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MAIAC AOD数据为主要预测因子,以气象数据、植被指数、夜间灯光数、人口密度和海拔数据作为辅助因子,构建了一种新的时空混合效应模型(STLME),在拟合最优次区域划分... 为揭示京津冀地区高精度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以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MAIAC AOD数据为主要预测因子,以气象数据、植被指数、夜间灯光数、人口密度和海拔数据作为辅助因子,构建了一种新的时空混合效应模型(STLME),在拟合最优次区域划分方案基础上对京津冀地区PM_(2.5)浓度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TLME模型的ρ(PM_(2.5))预测精度高于传统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其十折交叉验证(CV)R^(2)为0.91,明显高于LME模型的0.87,说明STLME模型在同时校正PM_(2.5)-AOD关系的时空异质性方面具有优势.最优次区域划分方案识别出PM_(2.5)-AOD关系的空间差异,并结合缓冲区平滑方法,提高了STLME模型预测精度.京津冀PM_(2.5)浓度时空变化差异显著,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以石家庄、邢台和邯郸为中心的河北南部,低值区则位于燕山-太行山区;冬季PM_(2.5)污染最严重,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污染最轻.STLME模型提供的高精度PM_(2.5)浓度时空分布预测结果,为京津冀地区与PM_(2.5)污染相关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大气污染源识别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多角度大气校正算法的气溶胶光学厚度(MAIAC AOD) 时空混合效应模型(STLME) 时空差异 京津冀地区(BTH)
原文传递
京津冀高能耗产业碳足迹的影响因素——基于de Bruyn模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丽文 韩莹 杜娟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6-92,118,共8页
利用IPCC法计算京津冀六大高能耗行业碳足迹,利用de Bruyn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二维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北京碳足迹贡献度起抑制作用,天津促增作用趋势下降,河北促增作用趋势上升;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效应是京津冀碳足迹主要... 利用IPCC法计算京津冀六大高能耗行业碳足迹,利用de Bruyn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二维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北京碳足迹贡献度起抑制作用,天津促增作用趋势下降,河北促增作用趋势上升;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效应是京津冀碳足迹主要促增因素,能源强度效应起主要抑制作用,能源结构效应差异明显,北京起抑制作用,天津起微弱抑制,河北起促增作用。最后分析各行业的影响因素,依据行业特点制定碳减排策略,实现三地联控联防联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京津冀 高能耗行业 DE Bruyn模型 时空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