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空码和数联网技术的新型“可信数据空间”体系构想
1
作者 李林 任伏虎 +2 位作者 蔡华谦 董锦华 叶自燊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4年第6期89-96,共8页
梳理回顾欧盟“国际数据空间”和我国“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由来,针对当前“可信数据空间”存在的制度和技术层面的瓶颈问题,引入一个新的“时空码+数联网”底层技术框架,在此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提出新型“可信数据空间”的概念内涵、系... 梳理回顾欧盟“国际数据空间”和我国“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由来,针对当前“可信数据空间”存在的制度和技术层面的瓶颈问题,引入一个新的“时空码+数联网”底层技术框架,在此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提出新型“可信数据空间”的概念内涵、系统架构、功能视图以及有特色的融合底座等体系化设计。其主要创新体现在可信体系与实现路径、技术框架与系统架构、平台定位与生态培育等层面。并建议以新型“可信数据空间”作为我国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技术路线,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加快试点验证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数据空间 数据流通 数据基础设施 时空码 数联网
下载PDF
支持时空耦合计算的HTM-ST日地空间系统数据组织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康栋贺 邹自明 +1 位作者 胡晓彦 钟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5-743,共9页
数据组织模型是对科学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共享与应用的基础。日地空间物理学科通常采用基于语义标注的传统数据组织模型,但是该模型忽略了数据间的时空关系,难以支持大规模数据处理与关联分析,应建立一种支持时空计算的数据组织模型,从... 数据组织模型是对科学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共享与应用的基础。日地空间物理学科通常采用基于语义标注的传统数据组织模型,但是该模型忽略了数据间的时空关系,难以支持大规模数据处理与关联分析,应建立一种支持时空计算的数据组织模型,从而有效支持当前日地空间物理领域对数据快速发现、精细结构识别、耦合关系研究与时空演化分析等方面的应用需求。鉴于此,本文提出了HTM-ST离散化时空数据组织模型,该模型在层次三角网格的基础上,在时间维度通过等长剖分进行扩展,从而形成离散化的时空剖分,采用时-空耦合编码将高维的剖分单元组织到一维空间中,并基于上述剖分结构与编码算法在HBase环境下设计了模型的存储方案。本文利用多颗极轨卫星的能量粒子探测数据实现了该数据组织模型的原型示范系统,并设计了基于该模型的时空查询算法和地方时全球数据插值算法,用于对该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实验分析表明,HTM-ST模型具有高效性和鲁棒性,可以作为面向时空关系的日地空间物理数据组织与存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组织模型 层次三角网格 时空编码 日地空间
原文传递
基于初级视通路视觉感知机制的轮廓检测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明琦 范影乐 武薇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4-273,共10页
考虑到初级视通路中视觉信息传递和处理过程中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感知机制的轮廓检测新方法.构建视觉信息局部细节检测与整体轮廓感知的不同路径.利用高斯导函数提取初级轮廓响应;构建神经网络,利用时空编码提高主体轮廓对比... 考虑到初级视通路中视觉信息传递和处理过程中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感知机制的轮廓检测新方法.构建视觉信息局部细节检测与整体轮廓感知的不同路径.利用高斯导函数提取初级轮廓响应;构建神经网络,利用时空编码提高主体轮廓对比度;然后,利用非经典感受野的侧抑制作用抑制纹理背景;另外,针对轮廓信息强化以及检测鲁棒性的要求,在视辐射区提出了一种信息冗余度增强编码机制;最后,将初级轮廓直接前馈至初级视皮层,以达到轮廓响应的快速调节和完整性融合.以RuG40图库为实验对象,经过非极大值抑制和阈值处理,得到的轮廓二值图与基准轮廓图比较,在整个数据集中的最优平均P指标和每张图的最优平均P指标分别为0.48和0.55,并且FPS达到了1/2.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突出主体轮廓并抑制纹理背景,为后续图像理解和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廓检测 时空编码 信息冗余度增强编码 前馈
下载PDF
一种低功耗抗串扰的自适应时空总线编码方法
4
作者 刘毅 钟广德 杨银堂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5-950,共6页
深亚微米片上总线的功耗、布线面积约束和线间串扰是限制总线数据吞吐率的关键因素,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自适应时空编码方法以降低总线的串扰延迟和功耗。该方法首先采用空间编码将总线分割为两个子总线,从而减小了恶性串扰发生几率;然后... 深亚微米片上总线的功耗、布线面积约束和线间串扰是限制总线数据吞吐率的关键因素,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自适应时空编码方法以降低总线的串扰延迟和功耗。该方法首先采用空间编码将总线分割为两个子总线,从而减小了恶性串扰发生几率;然后通过恶性串扰判决器分别判断子总线的原码数据及反码数据是否存在恶性串扰:对于任意子总线的原码数据与反码数据均存在恶性串扰的情况,传送屏蔽字;否则,选取无恶性串扰且动态功耗小的总线数据形式并传送。采用SPEC标准数据源对算法进行了评估,该方法在消除恶性串扰的同时使总线数据吞吐率提高了62.59%~81.62%,功耗比同类方法降低14.63%~54.67%,对于32位数据总线,仅需7根冗余线,在动态功耗、布线资源和性能方面获得了有效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线编码 时空编码 串扰延迟 吞吐率 低功耗
下载PDF
动态地球磁层的时空剖分编码
5
作者 王慈枫 胡晓彦 +2 位作者 邹自明 李云龙 白曦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1-900,共10页
动态地球磁层时空剖分模型借鉴了广泛应用于地学大数据的地球格网模型思想,实现了面向地球磁层的动态、非规则化物理空间的多层级剖分,且剖分格网形变稳定,可以实现一定范围内地球磁层时空特性的形式化。在此基础上,对剖分得到的时空格... 动态地球磁层时空剖分模型借鉴了广泛应用于地学大数据的地球格网模型思想,实现了面向地球磁层的动态、非规则化物理空间的多层级剖分,且剖分格网形变稳定,可以实现一定范围内地球磁层时空特性的形式化。在此基础上,对剖分得到的时空格网进行编码表达,以便于计算机存储和处理,这是构建地球磁层大规模观测数据统一管理基础时空框架的另一个关键问题。由于地球磁层特殊的时空特性,经典、单一思路的地学编码方案较难完整地反映格网间的时空关系,因此难以支持格网间的基础时空关系计算。本文融合了整数坐标编码与Morton曲线编码的基本思路,实现了对漂移壳剖分格网的高效编码方案设计,完成了动态地球磁层的时空框架构建,从而为地磁数据的高效组织和处理奠定了基础。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编码方案编码效率较高,且可以支持高效的相邻关系计算,为动态地球磁层多源、多层级、异构的大规模观测数据的组织与计算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地球磁层 漂移壳 动态时空剖分 时空编码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