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地区2015年大气重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3
1
作者 佘倩楠 徐茜 +3 位作者 周陶冶 冯通 任浙豪 刘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185-3196,共12页
基于2015年长三角地区129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及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和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探究长三角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时间变化和空间集聚特征,并深入分析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对重污染过程发生和... 基于2015年长三角地区129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及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和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探究长三角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时间变化和空间集聚特征,并深入分析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对重污染过程发生和维持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平均出现AQI超过200的重污染天气共8 d,重污染频率为2.01%,PM2.5作为首要污染物出现频次最多.从时间变化看,重污染主要分布在1月和12月;从空间分布看,北部地区重污染相比南部地区更为严重,徐州和常州市出现频率最高.选取典型重污染过程1月9—11日(纬向扩散型)、1月24—26日(经向扩散型)和12月20—26日(两种模式相结合的重污染天气)进行成因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重污染天气主要受到西北风向、低风速、高湿度和逆温层的影响,导致大气污染物积累且不易扩散.基于HYSPLIT的大气传输轨迹及频率分布表明,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对江苏北部地区的污染输送特征有着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时空分异特征 气象条件 后向轨迹
原文传递
2013年南昌市区PM_(2.5)的浓度水平及时空分布特征与来源 被引量:30
2
作者 赵阳 胡恭任 +4 位作者 于瑞莲 陆成伟 樊孝俊 黄灵光 刘海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4-863,共10页
对2013年南昌市区9个自动空气质量监测点的ρ(PM_(2.5))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PM_(2.5)浓度水平及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轨迹聚类、PSCF(潜在源贡献因子)、CWT(浓度权重轨迹分析)进行了大气PM_(2.5)的来源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南昌市区ρ(PM... 对2013年南昌市区9个自动空气质量监测点的ρ(PM_(2.5))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PM_(2.5)浓度水平及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轨迹聚类、PSCF(潜在源贡献因子)、CWT(浓度权重轨迹分析)进行了大气PM_(2.5)的来源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南昌市区ρ(PM_(2.5))年均值为69.1μg/m^3,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35μg/m^3)的97%;ρ(PM_(2.5))昼夜变化呈双峰型分布,峰值位于09:00—11:00和20:00—22:00;月际变化呈两边高、中间低的"V"型趋势;ρ(PM_(2.5))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ρ(PM_(2.5))空间分布呈由东南至西北递减的分布特征.气流轨迹聚类结果表明,南昌市气流输送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夏季来自南方或东南方向的气流比例高达65.6%,而在另外三个季节,东北和偏北方向的气流分别占62.0%(冬)、59.6%(春)、54.7%(秋),对南昌市ρ(PM_(2.5))影响较大;夏季南方或东南方向的气流所占比例较高,为65.6%;PM_(2.5)的PSCF和CWT的高值主要集中在南昌本地和邻近的浙江省及福建省北部地区,但周边的河南南部、江苏中部也是南昌市PM_(2.5)的潜在来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时空特征 后向轨迹 潜在源贡献因子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
下载PDF
鄂西南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及轨迹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左岍 周勇 +1 位作者 李晴 王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169,共9页
准确识别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规律和轨迹特征,对科学推进该地区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1990年、2005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鄂西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序列,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各项指数、弦图可视化、... 准确识别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规律和轨迹特征,对科学推进该地区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1990年、2005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鄂西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序列,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各项指数、弦图可视化、标准差椭圆方法,从地类总量变化特征、数量变化轨迹特征和空间变化轨迹特征3个方面开展,揭示近30年来鄂西南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总量变化稳定性特征明显。林地和耕地始终是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土地利用变化活跃但整体态势平缓。(2)土地利用格局数量变化轨迹主导性特征鲜明。1990—2005年以耕地和林地之间相互转换及林地的流出为主,2005—2018年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的相互转换、建设用地的进一步扩张为主,整体上地类的变化表现为空间位置上的转移。2005—2018年比199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更多样,土地利用变化行为更活跃。(3)空间变化轨迹集聚性和分异性特征显著。2005—2018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强度更大。近30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重心、面积、方向和扩散趋势存在空间变化。研究成果为鄂西南地区土地利用研究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时空变化 轨迹特征分析 弦图 标准差椭圆 鄂西南地区
下载PDF
时空轨迹相似性度量方法综述 被引量:20
4
作者 周星星 吉根林 张书亮 《地理信息世界》 2018年第4期11-18,共8页
时空轨迹数据是记录移动对象时间和空间的位置序列,它是研究移动对象最为重要的数据来源。时空轨迹数据的分析挖掘是空间数据挖掘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包括轨迹检索、轨迹分类、模式挖掘、异常检测等。在分析挖掘过程中,轨迹之间的相似性... 时空轨迹数据是记录移动对象时间和空间的位置序列,它是研究移动对象最为重要的数据来源。时空轨迹数据的分析挖掘是空间数据挖掘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包括轨迹检索、轨迹分类、模式挖掘、异常检测等。在分析挖掘过程中,轨迹之间的相似性度量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研究时空轨迹相似性度量方法,首先从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角度分析时空轨迹相似性度量的重要性,然后根据度量方式的不同将时空轨迹相似性度量方法分为两大类:基于轨迹点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和基于轨迹段的相似性度量方法。由于基于轨迹点的各种相似性度量方法的应用场景和对相似性的定义不同,再将其细分为全局匹配度量法和局部匹配度量法。对时空轨迹相似性度量方法进行分类的同时,也对各个类别中常用的相似性度量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场合,为时空轨迹分析挖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轨迹 时空轨迹相似性度量 时空轨迹挖掘
下载PDF
一种适合于频繁位置更新的网络受限移动对象轨迹索引 被引量:18
5
作者 丁治明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48-1461,共14页
移动对象索引是支持海量移动对象管理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的移动对象时空轨迹索引方法如STR-Tree、TB-Tree、FNR-Tree、MON-Tree等均直接以轨迹单元作为基本的索引记录单位,在位置更新时需要频繁地在索引中插入新的记录,从而严重地影响... 移动对象索引是支持海量移动对象管理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的移动对象时空轨迹索引方法如STR-Tree、TB-Tree、FNR-Tree、MON-Tree等均直接以轨迹单元作为基本的索引记录单位,在位置更新时需要频繁地在索引中插入新的记录,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总体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一种网络受限移动对象的动态概略化轨迹R树索引(DSTR-Tree).DSTR-Tree将索引空间划分成等距格栅,并通过格栅单元对每一条移动对象轨迹进行概略化,然后以概略化轨迹单元为基本索引记录单位建立R树索引.由于概略化轨迹的粒度大大粗于原始轨迹,因此移动对象不需要在每次位置更新的同时触发索引更新,而仅需要在轨迹跨越当前格栅单元时才进行索引更新,从而显著地降低了索引更新的代价.实验结果表明,DSTR-Tree在移动对象数据库频繁位置更新的实际运行条件下,提供了良好的索引维护及总体查询处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对象 数据库 时空轨迹 概略化 索引
下载PDF
基于ICT技术的社区养老设施空间绩效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姚栋 黄明卓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47,共4页
为了解社区养老设施的空间绩效和老年人行为偏好,设计了基于信息通信技术(ICT)实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实验研究方法;采用ICT感应设备记录使用者通过行为,分析数据得到空间的实时使用情况、个人时空轨迹与设施空间使用效率。研究证明基于... 为了解社区养老设施的空间绩效和老年人行为偏好,设计了基于信息通信技术(ICT)实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实验研究方法;采用ICT感应设备记录使用者通过行为,分析数据得到空间的实时使用情况、个人时空轨迹与设施空间使用效率。研究证明基于ICT技术的空间绩效研究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优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养老设施 空间绩效 空间使用效率 信息通信技术(ICT) 时空轨迹
原文传递
基于ST-LSTM网络的位置预测模型 被引量:13
7
作者 许芳芳 杨俊杰 刘宏志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共7页
针对现有位置预测研究多数忽略时间和空间之间关联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特性的长短期记忆模型(ST-LSTM)。基于LSTM网络添加单独处理用户移动行为时空信息的时空门,并考虑用户签到的时间及空间因素,从而使模型具有时空特性。在ST-L... 针对现有位置预测研究多数忽略时间和空间之间关联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特性的长短期记忆模型(ST-LSTM)。基于LSTM网络添加单独处理用户移动行为时空信息的时空门,并考虑用户签到的时间及空间因素,从而使模型具有时空特性。在ST-LSTM网络中引入个人修正因子,对每类用户的输出结果进行修正,在确保基本特性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化,更好地学习每类用户的行为轨迹特征,同时在保证ST-LSTM网络特性的前提下给出 2种 ST-LSTM网络的简化变体模型。在公开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与主流位置预测方法相比,该预测模型精确率、召回率、 F 1值都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预测 长短期记忆模型 时空信息 个性化 行为轨迹
下载PDF
基于地理标记照片的夜间游客时空行为及轨迹特征研究——以重庆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蔡金娣 刘亚男 杨晓霞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74-1381,共8页
夜间旅游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收集马蜂窝旅游网上2016—2020年的重庆中心城区地理标记照片,运用DBSCAN算法、时间统计分析和追踪分析探究重庆中心城... 夜间旅游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收集马蜂窝旅游网上2016—2020年的重庆中心城区地理标记照片,运用DBSCAN算法、时间统计分析和追踪分析探究重庆中心城区夜间游客的时空行为及轨迹特征。结果表明:①重庆中心城区夜间游客数量与国内外游客总量时间变化特征存在差异,气候条件和节假日是影响重庆中心城区夜间游客数量的重要因素。②重庆中心城区夜间游客规模逐年递增,游客量方面,春季>秋季>冬季>夏季,夜间旅游旺季为4月、5月、10月,热门时间段为18—20时,20时达到峰值。③重庆中心城区夜间旅游AOI形成“一核多点”的空间格局,倾向高级别景区(点)、城市商业街区、重要交通节点、山脊线、水岸线和重要文化空间。④重庆中心城区夜间游客行为轨迹以单节点轨迹为主,部分为区域内轨迹和区域间轨迹,单节点轨迹倾向知名度高的夜间旅游节点,区域内轨迹呈现核心边缘扩散特征,区域间路径轨迹以“A→B”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旅游 地理标记照片 时空特征 路径轨迹 重庆中心城区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大气中NO_2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孙荣国 高月 +1 位作者 陈卓 臧庆大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3,共8页
利用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重庆市主城区17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24 h自动连续采样的二氧化氮(NO_2)浓度小时数据,探讨九个主城区大气中NO_2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参数之间的关系和气团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城区大气NO_2... 利用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重庆市主城区17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24 h自动连续采样的二氧化氮(NO_2)浓度小时数据,探讨九个主城区大气中NO_2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参数之间的关系和气团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城区大气NO_2浓度全年北碚区达标率较高(76.16%),渝中区达标率低(3.84%),日均浓度呈夏季前下降、夏季后上升的趋势;月均浓度表现为冬季月份浓度高,其次为春季、秋季和夏季月份;周六、周日、周一和周二的浓度均值较高,周三、周四和周五的较低;小时浓度基本呈5:00~11:00和16:00~20:00上升、其余时间段下降的变化趋势;大气NO_2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西北地区(北碚)大气NO_2浓度偏低、渝中区及其附近区域浓度偏高。影响大气中的NO_2浓度的主要气象因素有:气温、降水量、气压、日照和相对湿度;四季气流输送中,春冬季气流轨迹相似,主要源自西部、西北部气流,春季气流轨迹的ρ(NO_2)最高,夏季最低。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重庆市大气的治理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NO2 时空分布 气象参数 后向轨迹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气溶胶时空分布与传输规律 被引量:9
10
作者 丁莹 冯徽徽 +2 位作者 邹滨 刘宁 叶书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06-1914,共9页
为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大气污染时空演化特征及潜在传输规律,采用2008~2016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MAIAC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分析长株潭城市群近10a来AOD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拉格朗日混合型单粒子轨迹模式(HYSPLIT)及全球... 为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大气污染时空演化特征及潜在传输规律,采用2008~2016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MAIAC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分析长株潭城市群近10a来AOD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拉格朗日混合型单粒子轨迹模式(HYSPLIT)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要素数据研究大气污染物潜在传输规律.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AOD呈现下降趋势,并以春、夏季下降幅度最为显著.空间上,AOD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分布特征,并与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长株潭城市群大气污染物向外长距离传输(>1500km)、中距离传输(500~1500km)以及局地传输(0~500km)比率分别为17.89%、36.45%和45.66%,主要影响湖北、江西、安徽、广东、广西、江苏和浙江等地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长株潭城市群大气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为区域"联防联控"、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学的辅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时空分布 前向轨迹 传输路径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1990~2020年阿克苏河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轨迹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方红 高凡 +2 位作者 何兵 曹燕 姚小晨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97-3307,共11页
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不同类型碳源和碳汇功能变化,是碳排放的关键来源.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开展阿克苏河流域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于促进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0~2... 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不同类型碳源和碳汇功能变化,是碳排放的关键来源.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开展阿克苏河流域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于促进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0~2020年的4期土地利用数据与同期社会经济数据,测算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探究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90~2020年,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整体呈增加趋势,草地和水域呈减少态势.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草地、未利用地转换为耕地;②1990~2020年流域净碳总排放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累计增加了14.78×10^(4)t,耕地面积增加是引起流域净碳排放量增长的关键因素;③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空间上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净碳排放量显著变化区域主要分布在温宿县南部、阿克苏市、阿瓦提县及阿拉尔市;④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碳排放驱动作用最强且其影响由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大,年均气温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贡献主要集中在阿克苏市东部和阿瓦提县北部,年均降雨量对温宿县北部和阿合奇县西部的抑制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碳排放 时空轨迹 空间自相关 随机森林模型 影响因素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
原文传递
南京市大气PM2.5时空分布特征与潜在源区贡献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月 孙荣国 +1 位作者 陈卓 臧庆大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8-274,共7页
对2017年南京市区7个自动空气质量监测点的PM2.5质量浓度ρ(PM2.5)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克里金(Kringing)空间插值法、气流运动轨迹聚类、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探讨了四季大气中ρ(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潜在... 对2017年南京市区7个自动空气质量监测点的PM2.5质量浓度ρ(PM2.5)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克里金(Kringing)空间插值法、气流运动轨迹聚类、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探讨了四季大气中ρ(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潜在来源。结果显示,四季大气中ρ(PM2.5)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65.54 μg/m^3)、春季(41.70 μg/m^3)、秋季(35.18 μg/m^3)和夏季(23.56 μg/m^3),秦淮区四季大气中ρ(PM2.5)均最高。春季南京大气中ρ(PM2.5)易受黄海海岸和北方大陆性输送气流的影响,来自黄海方向的气流轨迹2贡献比例达51.65%,对应的ρ(PM2.5)为50.91 μg/m3;夏季南京大气中ρ(PM2.5)主要受江苏、东部海洋和南部沿海城市输送气流的影响,其中源自江苏的气流轨迹1对南京大气PM2.5贡献比例最大(33.64%),气流轨迹对应的ρ(PM2.5)为35 μg/m^3;秋季南京大气中ρ(PM2.5)易受短距离的偏北气流影响,来自山西南部,河南中部、安徽中部的气流轨迹5对应的ρ(PM2.5)最高,出现概率(21.11%)和贡献比例(27.81%)均较高;冬季南京大气中ρ(PM2.5)主要受北方大陆性输送气流影响,来自俄罗斯、蒙古国东部、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山东中部的长距离气流轨迹4对应的ρ(PM2.5)最高,达109.8 μg/m^3,其贡献比例为26.86%。PSCF和CWT分析发现,安徽、山东、浙江与江苏交界和黄海海岸是影响南京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潜在源区,此外,湖北、北京、天津以及渤海海岸也是南京大气PM2.5的潜在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时空特征 轨迹聚类 潜在源贡献因子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
下载PDF
应用自组织映射方法的北京市2005—2013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齐建超 刘慧平 伊尧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346-6354,共9页
时间序列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分析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应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多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变化时空一体化表达与演变规律分析,探索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基于北京市2005、2007、2009、2011、2013年5期土地利用... 时间序列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分析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应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多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变化时空一体化表达与演变规律分析,探索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基于北京市2005、2007、2009、2011、2013年5期土地利用遥感分类数据,构建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并利用其聚类和降维可视化功能对5个年份的土地利用数据同时进行训练输出,发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牧草地、园地的聚集模式,并通过对输出神经元进行二次聚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分析,获得北京市郊区5个监测时相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揭示出北京市郊区2005—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明显的耕地型向建设用地型发展的平原区演变特征,以及向林地型发展的山区演变特征,且各区的发展具有时间上的顺序性;总体上形成6类土地利用演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映射(SOM) 土地利用变化 多时间序列 时空分析 轨迹分析
下载PDF
石家庄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潜在源分析
14
作者 平玉荣 李秋芳 +1 位作者 刘翠棉 肖捷颖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5,共12页
基于2020—2021年石家庄市261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空间自相关法以及后向轨迹模型,分析研究区臭氧超标率、时空分布特征、内部聚集状态与来源。结果表明:与2020年相比,2021年石家庄各县(市、区)臭... 基于2020—2021年石家庄市261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空间自相关法以及后向轨迹模型,分析研究区臭氧超标率、时空分布特征、内部聚集状态与来源。结果表明:与2020年相比,2021年石家庄各县(市、区)臭氧超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行唐县下降幅度最大。臭氧浓度月变化呈倒“V”形,夏季浓度最高,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最低。研究区臭氧空间分布呈中西部高、东部低的特征。2020年,研究区臭氧超标严重,中西部区域多数点位超过了190μg/m^(3),其余点位超过了160μg/m^(3);2021年,除个别监测点位臭氧浓度高于190μg/m^(3)外,研究区中西部地区臭氧浓度出现下降,东部地区多数点位臭氧浓度低于160μg/m^(3)。后向轨迹分析结果显示,臭氧污染气团主要源于位于研究区东北方向的保定、正南方向的邢台以及西北方向的忻州。臭氧在污染气团传输过程中不断积累,导致其浓度偏高。潜在污染源范围与浓度权重轨迹范围基本一致,潜在源区的污染贡献相对较小。通过对2020年与2021年石家庄市臭氧浓度变化进行分析可知,研究区臭氧污染正在逐渐减轻,臭氧污染管控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夏季,同时应注重对研究区正南方向和东北方向城市的污染传输加强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 臭氧 时空分布 空间自相关 后向轨迹
下载PDF
车辆轨迹数据驱动的急弯路段追尾冲突风险时空演化规律
15
作者 王永岗 李晓坤 +1 位作者 宋杰 李德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5,共8页
为有效揭示急弯路段上车辆间追尾冲突风险的形成与变化态势,选取典型事故多发急弯路段使用无人机航拍等方式采集交通流数据,利用Tracker软件提取车辆轨迹信息,构建急弯路段追尾冲突后侵入时间PET判别指标,结合冲突先导车LV与跟随车FV的... 为有效揭示急弯路段上车辆间追尾冲突风险的形成与变化态势,选取典型事故多发急弯路段使用无人机航拍等方式采集交通流数据,利用Tracker软件提取车辆轨迹信息,构建急弯路段追尾冲突后侵入时间PET判别指标,结合冲突先导车LV与跟随车FV的速度、加速度变化划分追尾冲突模式,进而界定临界冲突点、冲突风险范围及PET变化率指标DPET,运用回归分析量化LV与FV的速度、加速度、速度差及加速度差对DPET的影响,阐明临界冲突点及主要追尾冲突模式的微观变化特性及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车辆追尾冲突存在空间集聚性,主要集中在入弯缓和曲线上游、曲中标志断面下游及出弯缓和曲线下游;在潜在追尾冲突的九大类别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四大类冲突数量占比高达83.24%;PET在冲突临界点和冲突风险范围内均下降,导致DPET均为负值,在冲突临界点PET快速下降,其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冲突风险范围;FV速度、加速度及LV、FV间速度差、加速度差四个指标显著影响追尾冲突临界点的DPET变化;T10模式(LV减速、FV加速)冲突过程中的DPET均值最小,PET序列下降最为剧烈,危险性显著高于其他冲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弯路段 追尾冲突风险 时空演化 后侵入时间PET DPET 车辆轨迹
下载PDF
一种面向移动智能手机用户轨迹停留点提取的时空聚类算法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邓 沈敬伟 周廷刚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1-87,共7页
对移动智能手机定位获取的用户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并基于密度的OPTICS聚类算法,提出针对时空聚类信息提取的ST-OPTICS方法,根据时空对象的时间戳改进聚类的簇排序,对同一运动轨迹下使用不同手机、不同定位方式的时空停留信息进行提取,并... 对移动智能手机定位获取的用户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并基于密度的OPTICS聚类算法,提出针对时空聚类信息提取的ST-OPTICS方法,根据时空对象的时间戳改进聚类的簇排序,对同一运动轨迹下使用不同手机、不同定位方式的时空停留信息进行提取,并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ST-OPTICS算法能够识别任意形状和大小的聚簇,在参数设定和搜索邻域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取GPS定位抖动和漂移产生的小范围轨迹误差,提取的平均正确率在80%以上,比较适用于时空停留点的提取;2全局密度阈值中,低密度的簇易被忽略,通过更改参数设置,能提高局部时空停留点提取的正确率;3同一轨迹下,手机的定位策略不同,其停留点提取的正确率亦存在明显差异.基站定位误差是影响停留点提取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4GPS信号由于受遮蔽物影响,造成定位错误,但对停留点提取误差的影响不大;5ST-OPTICS算法提取的平均正确率比ST-GRID高1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智能手机 时空轨迹 时空停留点 ST-OPTICS ST-DBSCAN
下载PDF
轨迹相似性度量方法研究新进展
17
作者 周开来 孟庆磊 冯鑫伟 《现代信息科技》 2023年第23期99-105,共7页
轨迹数据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自然保护、疫情防控等领域。轨迹相似性度量是轨迹查询分析中最复杂和耗时的操作之一,是轨迹数据管理领域的研究基础。文章首先将轨迹相似性度量方法按对时间信息是否敏感划分为时间敏感型和非时间敏感型,... 轨迹数据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自然保护、疫情防控等领域。轨迹相似性度量是轨迹查询分析中最复杂和耗时的操作之一,是轨迹数据管理领域的研究基础。文章首先将轨迹相似性度量方法按对时间信息是否敏感划分为时间敏感型和非时间敏感型,同时介绍了基于语义和深度学习的新型轨迹相似性度量方法;然后对每类度量方法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并给出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对本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数据 时空轨迹 轨迹相似性 相似性度量
下载PDF
基于位置数据的居民出行时空特征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浩 王旭智 万旺根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19期25-30,共6页
为了有效提取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结合出租车轨迹数据和POI数据,以上海市为研究区域,采用一种基于DBSCAN和K-means的混合聚类模型对上海市POI数据进行空间聚类分析,计算出区域集聚和中心后,引入泰森多边形(Voronoi图)的概念,将城市划分为... 为了有效提取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结合出租车轨迹数据和POI数据,以上海市为研究区域,采用一种基于DBSCAN和K-means的混合聚类模型对上海市POI数据进行空间聚类分析,计算出区域集聚和中心后,引入泰森多边形(Voronoi图)的概念,将城市划分为多个人群聚集区域;通过对轨迹数据的分析,挖掘居民出行的时空特征,并对其成因做出了简要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居民出行特征具有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各区域的出行高峰时间基本一致;居民出行特征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距离衰减效应,区域间距离越远,交互强度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特征 轨迹数据 POI 聚类分析 泰森多边形 OD矩阵
下载PDF
异常轨迹数据预警与预测关键技术综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仇功达 何明 +2 位作者 杨杰 曹玉婷 孙继红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608-2617,共10页
重大突发事件的事后处置已经愈加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急于需要向事前异常行为的预警预测转型。传感器网络与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为时空轨迹数据挖掘奠定了基础。围绕异常轨迹预警预测挖掘这一核心目的,对异常轨迹聚类识... 重大突发事件的事后处置已经愈加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急于需要向事前异常行为的预警预测转型。传感器网络与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为时空轨迹数据挖掘奠定了基础。围绕异常轨迹预警预测挖掘这一核心目的,对异常轨迹聚类识别与轨迹预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理论梳理、剖析,综述了相关算法在城市异常轨迹数据预警预测中的应用,指出了所面临的挑战和进一步的发展方向,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轨迹 异常行为 聚类 预测
下载PDF
出租车优质客源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20
作者 牟凤云 田甜 +2 位作者 王俊秀 张用川 何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5期10664-10672,共9页
针对城市出租车供需失衡、运营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寻客空载与相邻载客状态的优质客源量化评价模型,利用数理统计、地理统计等时空分析方法探究其时空特征,并结合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构建多时段地理加权回归... 针对城市出租车供需失衡、运营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寻客空载与相邻载客状态的优质客源量化评价模型,利用数理统计、地理统计等时空分析方法探究其时空特征,并结合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构建多时段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以重庆市2019年“五一”假期4 d与后6 d工作日出租车轨迹数据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节假日优质客源整体较多于工作日,呈节假日首日和工作日末日较多的“U”形分布;23:00—次日5:00优质客源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5:00—9:00逐渐增加,此后呈波动趋势并于21:00—23:00达到峰值;优质客源在6:00—10:00聚集情况最差,其余时段主要围绕重庆市中心城区“1主、6副、21组团”的商业、娱乐及交通枢纽等区域聚集,并呈现粘连趋势;交通设施、医疗机构、休闲娱乐及宾馆酒店等是影响优质客源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节假日相比于工作日,工作、服务较规律的设施其影响强度明显降低,而提供娱乐、交通出行的设施其影响强度及时间都有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对提高出租车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客源 时空特征 出租车轨迹数据 地理加权回归 重庆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