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圈制造业增长的空间结构效应——基于长三角经济圈的数据 被引量:27
1
作者 苏红键 赵坚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6-46,共11页
本文基于长三角经济圈地级单位两位数制造业2001—2008年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圈内部制造业增长的空间结构效应。结果发现:在经济圈内部,两位数制造业绝对地理集中度与产业增长显著负相关,表明经济圈范围内存在广域集聚经济,经济圈范围... 本文基于长三角经济圈地级单位两位数制造业2001—2008年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圈内部制造业增长的空间结构效应。结果发现:在经济圈内部,两位数制造业绝对地理集中度与产业增长显著负相关,表明经济圈范围内存在广域集聚经济,经济圈范围内制造业结构趋同是合意的;长三角经济圈制造业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但经济圈内部城市制造业专业化程度与产业增长显著负相关,表明经济圈内部城市可以围绕圈域主要制造业实现相对多样化发展,以更好地促进和利用广域集聚经济。由于分析结果不同于广泛接受的观点,本文进一步从区域研究单元和细分产业角度说明了研究结果差异性的原因,并基于职能分工观点解释了经济圈制造业广域集聚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圈 制造业 增长 空间结构效应 长三角
原文传递
基于引力模型的省域灰水足迹空间关联网络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克 聂坚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9-36,共8页
采用引力模型构建了中国2000-2014年省域灰水足迹的空间关联网络,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关系网络的视角,对省域水污染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省际灰水足迹空间关联网络化特征明显,2000-2014年空间联系愈... 采用引力模型构建了中国2000-2014年省域灰水足迹的空间关联网络,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关系网络的视角,对省域水污染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省际灰水足迹空间关联网络化特征明显,2000-2014年空间联系愈发紧密,等级森严的网络结构逐步松动,网络趋于稳定;上海、天津、江苏、北京、浙江等省市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在省际空间关联中发挥了重要的"枢纽桥梁"功能;网络可划分为主受益、净受益、经纪人、主溢出4个功能板块,板块间溢出效应明显,存在互惠、三方传递和循环传导特性,板块地理空间分布呈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特征,板块间存在地理邻近和跨地域边界两种空间关联方式;网络结构对灰水足迹强度具有显著影响,网络密度及节点中心性的提高、网络等级度及网络效率的降低,可以有效促进灰水足迹强度的下降,缩小省际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水足迹 空间关联 社会网络 网络结构效应 省域 中国
下载PDF
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效应分析——以国家高新区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邵汉华 周磊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115,共9页
本文以国家高新区为创新发展依托,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2015年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29个高新区的综合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创新"质量"应用于引力模型构建出空间关联矩阵。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对... 本文以国家高新区为创新发展依托,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2015年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29个高新区的综合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创新"质量"应用于引力模型构建出空间关联矩阵。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对创新网络结构及效应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①高新区样本的创新能力普遍较低,且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稳步提升的时间演变趋势。②高新区之间创新动能的溢出效应明显,网络的稳定性缓慢减弱,创新关联程度具有较大提升空间。③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呈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分布,长江下游地区的高新区成员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④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可划分为长三角、长三角附近、长江中游和长江上游四个创新板块,且第二板块向第一板块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⑤高新区成员在网络中地位的提升对自身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关联 网络结构效应
下载PDF
非期望产出下中国省域能源消耗产出空间网络模型及结构效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星星 黄晓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8年第11期39-53,共15页
构建能源消耗引力模型,研究1990—2014年中国省域能源消耗的空间网络密度和空间关联特征,分析各省份的能源消耗地位并从整体和个体两个方面研究中国能源消耗空间网络的结构效应。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耗的空间关联性加强,网络密度逐年上... 构建能源消耗引力模型,研究1990—2014年中国省域能源消耗的空间网络密度和空间关联特征,分析各省份的能源消耗地位并从整体和个体两个方面研究中国能源消耗空间网络的结构效应。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耗的空间关联性加强,网络密度逐年上升,中国省际间能源消耗的空间联系还存在较大空间;中国省域能源消耗联系非常紧密,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能源空间网络结构对能源消耗有显著影响。建议:充分考虑能源消耗空间网络结构关系,综合属性目标和关系目标制定整体节能减排目标,同时根据能源消耗产出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制定差异化省域能源政策,构建能源供给和消费的跨区域协调机制;实时监测能源空间网络密度,提高能源消耗产出空间公平性,平衡能源空间网络稳定性和能源空间网络效率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耗 空间网络模型 结构效应 非期望产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