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市区信息通讯企业空间集聚与新企业选址 被引量:102
1
作者 袁丰 魏也华 +1 位作者 陈雯 金志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3-163,共11页
高科技产业是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与区域竞争的关键,但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空间极不平衡.空间要素显著影响高科技企业区位选择及空间集聚。针对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省等大尺度单元.本文引入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探讨了1996—2006... 高科技产业是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与区域竞争的关键,但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空间极不平衡.空间要素显著影响高科技企业区位选择及空间集聚。针对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省等大尺度单元.本文引入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探讨了1996—2006年间苏州市区不同空间尺度上信息通讯企业的时空集聚特征。研究发现:在0~6km的尺度上,信息通讯企业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并随着尺度的增加呈现出倒“U”型集聚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空间集聚的“热点地区”逐渐从老城区向外围推移.但是集聚峰区依然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及其外围的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同时.新企业的选址与原有企业的分布特征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运用计数模型的计量结果也表明企业集聚特征对新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同时起作用的还有地方政府政策影响下的开发区建设、城市内外交通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位选择 空间集聚 点模式 泊松回归模型 苏州市区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能源强度的空间效应分析 被引量:86
2
作者 张贤 周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108,共8页
现有有限的关于FDI影响能源强度的研究均从时间维度进行,忽略了FDI的空间外溢效应。本文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论证了FDI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回归模型方法计量分析了FDI对能源强度作用的空间关系。基本结论是:(1)FDI具有显著... 现有有限的关于FDI影响能源强度的研究均从时间维度进行,忽略了FDI的空间外溢效应。本文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论证了FDI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回归模型方法计量分析了FDI对能源强度作用的空间关系。基本结论是:(1)FDI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不仅对本地区能源强度,FDI通过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能源强度的降低也有明显的作用;(3)无论对本地区还是周边地区,FDI集聚对能源强度的作用在逐年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能源强度 空间自相关 空间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住房价格梯度的空间互异性及影响因素——对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于璐 郑思齐 刘洪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6-410,共5页
基于单中心城市假设,利用特征价格模型对北京市住房价格空间梯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传统单中心假设由于与实际偏离较大,模型解释能力不强。纳入方向区域变量后的修正模型解释能力显著提高,住房价格梯度在各空间区域表现出显著差异,这... 基于单中心城市假设,利用特征价格模型对北京市住房价格空间梯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传统单中心假设由于与实际偏离较大,模型解释能力不强。纳入方向区域变量后的修正模型解释能力显著提高,住房价格梯度在各空间区域表现出显著差异,这种空间互异性主要受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与北京市的实际情况非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价格梯度 城市空间结构 单中心城市假设 特征价格模型
下载PDF
GIS支持下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胡德勇 李京 +1 位作者 陈云浩 张锦水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2-859,共8页
滑坡预测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包括空间、时间预测两个方面。基于统计模型进行区域评价与空间预测是滑坡灾害研究的重要方向,但是预测结果往往依赖样本数量和空间分布等。本文以马来西亚金马伦高原为研究区,选择高程、坡度... 滑坡预测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包括空间、时间预测两个方面。基于统计模型进行区域评价与空间预测是滑坡灾害研究的重要方向,但是预测结果往往依赖样本数量和空间分布等。本文以马来西亚金马伦高原为研究区,选择高程、坡度、坡向、地表曲率、构造、土地覆盖、地貌类型、道路和排水系统作为评价因子,探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获取与管理滑坡灾害信息,以及热带雨林地区湿热环境下滑坡空间预测的方法。支持向量机(SVM)和逻辑(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应用于滑坡空间预测,结果显示平均预测精度分别为95.9%和86.2%,SVM法具有较高的描述精度,值得推荐;同时,基于SVM模型的滑坡空间预测受样本影响较小,预测结果相对比较稳定,这对于滑坡灾害区域评价与预测的快速实现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马伦高原 滑坡空间预测 SVM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43
5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宋琪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73,共7页
本文在对中国2000—2012年30个地区的碳排放强度进行估算的基础上,利用Moran’I空间自相关统计量检验了历年各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以STIRPAT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空间滞后模型研究了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结... 本文在对中国2000—2012年30个地区的碳排放强度进行估算的基础上,利用Moran’I空间自相关统计量检验了历年各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以STIRPAT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空间滞后模型研究了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历年各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人口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是中国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Moran’s I 空间回归模型
下载PDF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碳排放空间关联性 被引量:41
6
作者 王凯 杨亚萍 +2 位作者 张淑文 甘畅 刘浩龙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2-371,共10页
为厘清旅游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采用区位熵和分解加总法分别测算2001—2016年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度和碳排放强度,继而运用重心分析、空间自相关法探究其空间演变及内在关联特征,最后构建二者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产... 为厘清旅游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采用区位熵和分解加总法分别测算2001—2016年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度和碳排放强度,继而运用重心分析、空间自相关法探究其空间演变及内在关联特征,最后构建二者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旅游产业集聚呈现出东中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与其相反;(2)旅游产业集聚重心分布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与南阳市及其交界地带,其演变轨迹整体向西北小幅偏移,移动距离约为112.362 km;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重心分布在陕西省商洛市、安康市和湖北省十堰市境内,其重心轨迹整体呈现出南略偏东的态势,移动距离约为256.734 km;(3)旅游产业集聚会显著降低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存在空间负相关关系;高集聚-低排放类型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贵州和云南等省区;低集聚-高排放类型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以及青海等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聚 旅游业碳排放 空间关联性 重心轨迹 回归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方法评述 被引量:31
7
作者 于新文 刘晓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3-87,90,共6页
本文分别从概率分布模型拟合法 (频次检验法 )、分布型指数法、回归模型法及地学统计法 ( Geostatistics) 4个方面对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评述 ,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从而有利于这些方法的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 昆虫种群 空间格局 概率分布模型 分布型指数 回归模型 地学统计学模型
下载PDF
多重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基于有向多值关系视角 被引量:36
8
作者 宋琼 赵新正 +1 位作者 李同昇 刘静玉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57-1267,共11页
从有向多值关系视角,以中原城市群为案例区,对比分析静态网络、百度信息网络、综合交通网络的空间结构,选择经济、文化、行政、时间距离方面的7个因素构建关系回归模型,剖析3个网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3个网络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现为... 从有向多值关系视角,以中原城市群为案例区,对比分析静态网络、百度信息网络、综合交通网络的空间结构,选择经济、文化、行政、时间距离方面的7个因素构建关系回归模型,剖析3个网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3个网络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现为:百度信息网络与综合交通网络>百度信息网络与静态网络>综合交通网络与静态网络且其值均高于0.582,表明整体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②在空间结构上,3个网络均表现出以郑州为中心,以京广线和陇海线为发展轴,郑州、开封、新乡、洛阳、许昌构成了骨干网络,并形成辐射与集聚优势共存的中心片区;在中心片区之外,3个网络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特征。网络节点的辐射与集聚能力在百度信息与综合交通网络中均是正相关,而在静态网络中则是负相关;③关系回归模型的7个因素均对3个网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企业合作、行业结构相似、经济制度邻近是影响3个网络相似性较强的因素,而收入差距、文化相似、行政隶属、平均时间距离是影响它们之间差异性的因素。本研究为关系转向下的城市体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城市网络 空间结构 关系回归模型 影响因素 有向多值关系 中原城市群
原文传递
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许文轩 田永中 +3 位作者 肖悦 江汶静 田林 刘瑾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85-3096,共12页
以2015年华北地区71个主要城市的AQI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交叉验证评估不同空间插值方法,选择克里金指数模型生成华北地区的AQI栅格数据;然后分析区域AQI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重点讨论了降水、风向、风速及地形对AQI的影响;最后利用逐步回... 以2015年华北地区71个主要城市的AQI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交叉验证评估不同空间插值方法,选择克里金指数模型生成华北地区的AQI栅格数据;然后分析区域AQI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重点讨论了降水、风向、风速及地形对AQI的影响;最后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找出对AQI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经济因子,并结合ESDA方法和空间回归模型对AQI及社会经济因子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QI的几种插值方法中以克里金指数插值法精度整体最优;AQI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AQI明显高于夏季;华北地区整体污染较重,最严重的区域集中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降水、风和地形与AQI关系密切,当降水量大于10 mm时,对AQI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AQI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风速对不同污染物的影响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偏北风向是造成空气污染南移和扩散的主要原因;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阻塞污染物向西和向北扩散,导致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地区污染加重;社会经济因子中,工业对AQI的影响最大,其他依次为民用汽车保有量、人口密度、森林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时空分析 相关性分析 空间回归模型 华北地区
原文传递
北京市城区扩展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34
10
作者 邓羽 司月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47-2256,共10页
2000年以来北京市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由此引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重构,伴随着住宅郊区化、职住分离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将引起新一轮城市空间扩展。构建顾及综合可达性因素、邻域因素、自然因素、规划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 2000年以来北京市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由此引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重构,伴随着住宅郊区化、职住分离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将引起新一轮城市空间扩展。构建顾及综合可达性因素、邻域因素、自然因素、规划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型,分析诊断北京城区扩展进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问题,从而为指导与管治北京市城市空间的有序扩展提供科学支撑。研究表明:1综合交通静态可达性(单一年份)与城市扩展呈显著负相关;综合交通动态可达性(年份之间的可达性变化)则在引导北京市城市空间发展方面并无显著影响。2邻域建设用地百分比与城市扩展呈正相关,而农用地、林业用地及水域用地的比例将减少土地开发的概率。3城市总体规划在指导城市空间扩展的纲领性地位逐渐受到重视,其对城区扩展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4常住人口的分布现状、第二产业企业数量、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分布现状对土地开发无显著影响。5认为北京市静态可达性与土地利用变化呈负相关,即可达性条件较差的地区,土地开发的可能性越小,这与北京市"摊大饼式"空间蔓延和居住郊区化的发展现实相符;北京市动态可达性与土地利用变化亦呈负相关,表明可达性提高程度越大的区域并不一定带来更高的土地开发几率,这从侧面传递了沿着既有建成区进行土地扩展的概率远远大于由于诸如轨道交通建设而带来可达性极大改善区域的概率。因此,重视与发挥综合交通动态可达性指标对城市扩展的引导作用,将是有效破解城市蔓延式扩张、优化城市扩展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扩展 土地利用 城市蔓延 影响因素 逻辑斯蒂回归 北京
原文传递
利用DMSP/OLS灯光影像提取城镇建成区的聚类阈值法 被引量:31
11
作者 邹进贵 陈艳华 +1 位作者 丁鸽 宣伟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6-201,共6页
提出了便捷、高效地提取城镇建成区的聚类阈值法。该方法以连通区域循环标识算法所识别的建成区对象为基本空间单元,以对象的规模和地理重心处像元灰度(DN)值的大小为不同城镇化发展等级的衡量指标,进行空间聚类;然后,借助统计数据确定... 提出了便捷、高效地提取城镇建成区的聚类阈值法。该方法以连通区域循环标识算法所识别的建成区对象为基本空间单元,以对象的规模和地理重心处像元灰度(DN)值的大小为不同城镇化发展等级的衡量指标,进行空间聚类;然后,借助统计数据确定各聚类区域的最佳灯光阈值序列,提取城镇建成区,并对各建成区对象进行几何形态优化,利用消除运算去除细小碎片,填充运算填充内部空洞,平滑运算消除边缘锯齿。将提取结果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和利用Google Earth提取的影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聚类阈值法能较好地提取城镇建成区的面积总量信息和空间格局特征,在数量尺度和空间格局上均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P/OLS 空间聚类 回归模型 PAEK指数平滑算法 几何形态优化
原文传递
2015年湖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梁进军 欧阳艳昊 +1 位作者 赖天兵 柳恒卓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433-1437,1444,共6页
目的分析湖南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现状,揭示分布规律,探寻高风险区域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2015年食源性疾病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食源性疾病三间分布、可疑暴露食品、致病微生物种类等指标... 目的分析湖南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现状,揭示分布规律,探寻高风险区域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2015年食源性疾病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食源性疾病三间分布、可疑暴露食品、致病微生物种类等指标进行分析。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统计量分析食源性疾病的空间聚集规律,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食源性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湖南省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3. 25/万人,不同市州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不同(χ~2=2441. 46,P<0. 05),以株洲市发病率最高(5. 77/万人);主要可疑暴露食品种类为粮食类及其制品;发病的主要进食场所是家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是沙门菌。不同地区病致病菌阳性检出率不同(χ~2=155. 30,P<0. 05),以长沙市致病菌阳性检出率最高(30. 35%)。食源性疾病高发区域主要聚集在湖南东南部、西部山区和北部平原地区。高风险聚类区有石鼓区、蒸湘区、雁峰区、天元区、芦淞区。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与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地区GDP、人均GDP呈负相关,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2015年湖南省食源性疾病散发病例存在空间聚集性,受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气温、地区GDP、人均GDP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描述性分析 时空扫描统计分析 空间自相关分析 空间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2000—2016年陈巴尔虎旗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30
13
作者 闫萧萧 李晶 杨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129,共9页
为研究我国典型农牧交错区长时序地表生态变化特征,以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为例,基于2000—2016年MODIS NDVI数据,综合应用MVC、像元二分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T检验等方法,对陈巴尔虎旗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 为研究我国典型农牧交错区长时序地表生态变化特征,以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为例,基于2000—2016年MODIS NDVI数据,综合应用MVC、像元二分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T检验等方法,对陈巴尔虎旗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受气候、地形、人为因素等影响,陈巴尔虎旗地区植被覆盖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17年该地区的植被覆盖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平均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58.81%减少到2016年的48.14%;植被覆盖度减少的区域占55.66%,主要分布在宝日锡勒镇、巴彦库仁镇、鄂温克民族苏木。研究成果为定量评估区域生态变化的累积效应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VC 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时空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动态变化监测
原文传递
空气质量指数(AQI)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指数衰减效应视角 被引量:26
14
作者 姜磊 周海峰 +1 位作者 柏玲 陈忠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0-398,共9页
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其中空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基于中国2014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利用自然正交函数分析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基于衰减效应的矩阵指数空间设定模型探讨了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其中空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基于中国2014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利用自然正交函数分析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基于衰减效应的矩阵指数空间设定模型探讨了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AQI以京津冀为高值中心向周边地区呈衰减变化,污染核心区由京津冀逐渐向豫北地区和鲁西北地区扩散,年内AQI在1—9月呈现下降趋势,然后逐渐上升;(2)15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3)矩阵指数空间设定模型优于空间滞后模型,并且城市间空气污染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衰减效应;(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SO_2排放量和PM_(2.5)浓度增加是导致空气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而外商直接投资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助于改善中国的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 空间回归模型 矩阵指数空间设定 衰减效应
原文传递
Kriging算法在温度场计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杜宇健 萧德云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153-1158,共6页
地质统计学中的Kriging算法是利用空间变异结构进行插值预报的算法 ,该算法不仅可以获得更好的插值效果 ,而且能够通过期望方差提供结果的预报误差 文中结合Kriging算法在火烧油层实验模型的温度场计算中的应用 。
关键词 Kriging算法 温度场计算 空间插值 相关模型 回归模型 地质统计学
下载PDF
成渝城市群PM2.5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曾德珩 陈春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34-1843,共10页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成渝城市群的PM 2.5污染不断加剧,呈明显的区域性与复合性特征.该研究以2015-2017年成渝城市群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日均ρ(PM 2.5)数据为基础,结合区域气象、遥感与统计年鉴等多源数据,采用反距离插值法分析...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成渝城市群的PM 2.5污染不断加剧,呈明显的区域性与复合性特征.该研究以2015-2017年成渝城市群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日均ρ(PM 2.5)数据为基础,结合区域气象、遥感与统计年鉴等多源数据,采用反距离插值法分析了ρ(PM 2.5)的时空分布差异,采用Moran′s I指数与LISA指数探索了ρ(PM 2.5)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并利用空间回归模型研究了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ρ(PM 2.5)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成渝城市群ρ(PM 2.5)分布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时间上,2015年PM 2.5污染最严重,ρ(PM 2.5)年均值为54.38μg /m^3,2016年、2017年PM 2.5污染状况逐年减轻,ρ(PM 2.5)年均值分别为53.68与47.56μg /m^3;空间上,成渝城市群东北部ρ(PM 2.5)较低,而南部ρ(PM 2.5)较高.②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M 2.5污染在成渝城市群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性,成渝城市群南部ρ(PM 2.5)呈高值-高值聚集,成渝城市群北部ρ(PM 2.5)则呈低值-低值聚集.③空间回归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范围内某一地区邻近区域的ρ(PM 2.5)平均值增加1%时,该地区ρ(PM 2.5)将上升至少0.38%.城镇化率对ρ(PM 2.5)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再次是工业增加值占比和降水量.城镇化率、降水量与ρ(PM 2.5)呈负相关,而第一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占比与ρ(PM 2.5)呈正相关.研究显示,加快城镇化进程、减少第一产业排放、降低工业增加值占比(尤其是重污染工业)是有效解决成渝城市群PM 2.5污染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 2.5 成渝城市群 时空分布 空间自相关性 空间回归模型
下载PDF
中国居民食源性疾病的地理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若宇 黄柏石 +1 位作者 潘卓林 刘晔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8-180,共13页
基于2012—2017年全国《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刻画中国居民食源性疾病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并采用空间滞后面板回归模型(SLM)和时空地理加权模型(GTWR),识别影响食源性疾病空间分布的主要因... 基于2012—2017年全国《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刻画中国居民食源性疾病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并采用空间滞后面板回归模型(SLM)和时空地理加权模型(GTWR),识别影响食源性疾病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中国食源性疾病分布具有不均衡性,总体趋势为集中分布于南部以及沿海地区,五年间集中区已出现明显的向北移动的趋势(;2)中国食源性疾病事件数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五年间空间集聚下降。高-高类型区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而低-低类型区集中分布于中国北部。2011—2016年,中国食源性疾病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布特征类似(;3)空间滞后面板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食源性疾病事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密度、突发环境事故的增加将使得食源性疾病增加,而政府财政投入、居民教育水平、城镇化、环境质量的提高将使得食源性疾病减少。除居民教育水平外其余变量也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4)时空地理加权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食源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存在空间差异。地区人口密度对食源性疾病的相对压力由东向西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对食源性疾病的降低作用由东南部沿海地区向其余地区递减。居民教育水平提高对食源性疾病降低作用由中部向东西逐步加大。城镇化率对食源性疾病降低作用由东南部沿海地区向其余地区递减。环境质量对食源性疾病降低作用由东南部沿海地区向其余地区递增;突发环境事故对食源性疾病的相对压力由中部向东西加大;年平均气温对食源性疾病的相对压力由南向北减小;年平均降雨量对食源性疾病的相对压力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地理分布 影响因素 中国 空间回归模型 时空地理加权模型
原文传递
利用与回归模型相结合的克里格方法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的估值及制图 被引量:14
18
作者 姜勇 梁文举 李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7-100,126,共5页
采用与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普通克里格方法(OKR),研究了沈阳市南郊17.6 hm2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SOC)的空间分布特征.以72个上层(0~10 cm)SOC数据为辅助变量,分别以36个及24个下层(10~20 cm)SOC数据为目标变量,分别进行普通克里格(OK)、... 采用与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普通克里格方法(OKR),研究了沈阳市南郊17.6 hm2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SOC)的空间分布特征.以72个上层(0~10 cm)SOC数据为辅助变量,分别以36个及24个下层(10~20 cm)SOC数据为目标变量,分别进行普通克里格(OK)、协同克里格(CK)及OKR插值分析.结果表明,OKR估值的精度显著高于缺省样本条件下的OK及CK.OKR交互检验的决定系数R2相对较高,平均误差ME的绝对值及标准化平均误差MSE接近于0、平均标准误差ASE与均方根误差RMSE较小、标准化均方根误差RMSSE接近于1,其交互检验的参数与利用全部72个样点进行的OK估值最接近.基于OKR估值的SOC空间分布图与基于全部72个样点进行的OK估值的结果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说明在目标变量数据有限的条件下,借助辅助变量,采用OKR是进行SOC分布调查的一套有效的地统计学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空间变异 回归分析 克里格插值
下载PDF
1980—2020年福建省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系 被引量:20
19
作者 朱润苗 陈松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99-1607,共9页
探讨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和促进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利用1980、200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基于5 km×5 km评价网格重采样,定量评估景观生态风险和生... 探讨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和促进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利用1980、200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基于5 km×5 km评价网格重采样,定量评估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二者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回归模型分析二者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1980—2020年,福建省景观生态风险等级由中等风险转入较低风险,风险状况转好,各等级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下降,各单项生态系统功能结构相对稳定,各等级由高到低以高值区为核心向外依次扩散分布。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性,景观生态风险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具有负效应,对供给功能价值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回归模型 福建省
原文传递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建设用地增加空间模拟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许月卿 田媛 孙丕苓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55-964,共10页
利用张家口市1989,2000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驱动力模型,定量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空间驱动因素,进行未... 利用张家口市1989,2000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驱动力模型,定量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空间驱动因素,进行未来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模拟和预测,为土地利用系统模拟与预测研究提供一种有效途径和工具。结果表明:1989—2010年研究区耕地大面积减少,主要转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林地大面积增加,主要来自于草地和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加,主要来自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400 m邻域范围内的地类邻域丰度自相关因子、坡度、坡向、距城镇、村庄、道路和自然保护区距离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建设用地增加多发生在坝下中心城周围及河流谷地,中心城区向南和向西扩展趋势明显,万全县、怀来县、蔚县的建设用地增加较多,且多围绕现有城镇中心进行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空间模拟 LOGISTIC回归模型 张家口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