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对地观测卫星到对地观测脑
被引量:
100
1
作者
李德仁
王密
+1 位作者
沈欣
董志鹏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3-149,共7页
21世纪以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快速发展,对地观测系统由最初的单星模式发展为现在的轻小型卫星组建星座,实现了全天时、全天候、全方位的对地精细化观测。未来将对地观测卫星星座与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飞机等空间节点通过动态组网,...
21世纪以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快速发展,对地观测系统由最初的单星模式发展为现在的轻小型卫星组建星座,实现了全天时、全天候、全方位的对地精细化观测。未来将对地观测卫星星座与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飞机等空间节点通过动态组网,建立天基空间信息网络,以实现智能化空天信息的实时服务。为了进一步增强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系统感知、认知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本文提出未来空间信息网络环境下对地观测脑(earth observation brain,EOB)的概念,对地观测脑是基于事件感知的智能化对地观测系统。详细介绍了对地观测脑的概念模型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举例说明了对地观测脑初级阶段的感知、认知过程。将来对地观测脑可以回答何时(when)、何地(where)、何目标(what object)发生了何种变化(what change),并在规定的时间(right time)和地点(right place)把这些正确的信息(right information)推送给需要的人(right people)的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全球用户可实时获得所需的任何数据、信息和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地观测卫星
对地观测脑
智能对地观测系统
空间感知与认知
应急响应能力
天空地一体化协同对地观测
原文传递
论万物互联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
被引量:
22
2
作者
李德仁
徐小迪
邵振峰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随着5G/6G、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万物互联时代。本文探讨万物互联时代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五大特点:定位技术从GNSS和地面测量走向无所不在的定位导航定时(PNT)服务体系;遥感技术从孤立的遥感卫星走...
随着5G/6G、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万物互联时代。本文探讨万物互联时代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五大特点:定位技术从GNSS和地面测量走向无所不在的定位导航定时(PNT)服务体系;遥感技术从孤立的遥感卫星走向空天地传感网络;地理信息服务从地图数据库为主走向真三维实景和数字孪生;3S集成从移动测量发展到智能机器人服务;学科研究范围从对地观测走向物联监测和对人类活动的感知。笔者基于这些特点进一步剖析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新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发展亟待解决的三大科学技术问题:测绘学科如何服务人与机器人的共同需求?遥感影像解译的机理是什么和如何突破实现技术的瓶颈?如何利用时空大数据挖掘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空间感知走向空间认知?万物互联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必须且完全可能为万物互联的数字地球和智慧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空间信息学
万物互联
时空大数据
云计算
人工智能
空间感知与认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对地观测卫星到对地观测脑
被引量:
100
1
作者
李德仁
王密
沈欣
董志鹏
机构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球空间信息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3-14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430
91438203)~~
文摘
21世纪以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快速发展,对地观测系统由最初的单星模式发展为现在的轻小型卫星组建星座,实现了全天时、全天候、全方位的对地精细化观测。未来将对地观测卫星星座与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飞机等空间节点通过动态组网,建立天基空间信息网络,以实现智能化空天信息的实时服务。为了进一步增强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系统感知、认知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本文提出未来空间信息网络环境下对地观测脑(earth observation brain,EOB)的概念,对地观测脑是基于事件感知的智能化对地观测系统。详细介绍了对地观测脑的概念模型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举例说明了对地观测脑初级阶段的感知、认知过程。将来对地观测脑可以回答何时(when)、何地(where)、何目标(what object)发生了何种变化(what change),并在规定的时间(right time)和地点(right place)把这些正确的信息(right information)推送给需要的人(right people)的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全球用户可实时获得所需的任何数据、信息和知识。
关键词
对地观测卫星
对地观测脑
智能对地观测系统
空间感知与认知
应急响应能力
天空地一体化协同对地观测
Keywords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
earth
observation
brain
intelligent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spatial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quick
emergency
ability
space-air-ground
co-observation
分类号
P23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万物互联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
被引量:
22
2
作者
李德仁
徐小迪
邵振峰
机构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90012)
江西省03专项及5G项目(20212ABC03A09)
+1 种基金
2021年珠海市产学研合作项目(ZH22017001210098PWC)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北研究院咨询项目(HB2018ZD03)。
文摘
随着5G/6G、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万物互联时代。本文探讨万物互联时代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五大特点:定位技术从GNSS和地面测量走向无所不在的定位导航定时(PNT)服务体系;遥感技术从孤立的遥感卫星走向空天地传感网络;地理信息服务从地图数据库为主走向真三维实景和数字孪生;3S集成从移动测量发展到智能机器人服务;学科研究范围从对地观测走向物联监测和对人类活动的感知。笔者基于这些特点进一步剖析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新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发展亟待解决的三大科学技术问题:测绘学科如何服务人与机器人的共同需求?遥感影像解译的机理是什么和如何突破实现技术的瓶颈?如何利用时空大数据挖掘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空间感知走向空间认知?万物互联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必须且完全可能为万物互联的数字地球和智慧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地球空间信息学
万物互联
时空大数据
云计算
人工智能
空间感知与认知
Keywords
geo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internet
of
everything
spatial
-temporal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patial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分类号
P208 [天文地球—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对地观测卫星到对地观测脑
李德仁
王密
沈欣
董志鹏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00
原文传递
2
论万物互联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
李德仁
徐小迪
邵振峰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