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2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地理信息系统进展综述 被引量:110
1
作者 龚健雅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4年第1期5-11,共7页
综述当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涉及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管理,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地理信息共享技术以及新型GIS如WebGIS、组件GIS、三维GIS和移动GIS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数据 管理 集成 互联网 GIS WEBGIS
下载PDF
过程耦合与空间集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景观生态学认知 被引量:138
2
作者 彭建 吕丹娜 +3 位作者 董建权 刘焱序 刘前媛 李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共11页
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核心是整体保护与系统治理,强调生态保护修复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联的系统性、协同性。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基于整体综合视角聚焦景观结构与功能演变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机理,重点关注过程耦合与... 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核心是整体保护与系统治理,强调生态保护修复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联的系统性、协同性。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基于整体综合视角聚焦景观结构与功能演变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机理,重点关注过程耦合与空间集成。面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战略需求,景观生态学"格局与过程耦合—时空尺度—生态系统服务—景观可持续性"的研究路径能够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学科支撑;依据格局—过程互馈机理识别退化、受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基于景观多功能性权衡协调社会—生态需求并确定修复目标,应用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多层级修复网络体系,建立面向景观可持续性的多尺度级联福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景观生态学 过程耦合 空间集成
原文传递
论中国“多规”分立及其演化与融合问题 被引量:123
3
作者 顾朝林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1-613,共13页
系统研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类空间"规划"多规"分立及其演化过程,肯定了各项规划的历史地位和发挥的专业智慧作用,但由于中国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 系统研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类空间"规划"多规"分立及其演化过程,肯定了各项规划的历史地位和发挥的专业智慧作用,但由于中国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这些规划的目标、规划理论、编制方法和实施途径的趋同化明显,导致了规划内容交叉冲突、实施和协调难度大和规划失效现象。规划界和地方政府开始推行"多规合一"实践,但存在条块分割的政府管理体制、规划法规依据不一、规划期限和发展目标差异以及规划编制技术标准不同,难以达到协调和协同的目的。根据中国国情和面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建立基于"多规融合"的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制度框架,实现"一级政府、一本规划"和"一本规划干到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多规分立 多规融合 区域发展总体规划
原文传递
“世界遗产地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55
4
作者 陶伟 戴光全 吴霞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7-491,共5页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是研究城市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苏州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发展颇具代表性。更重要的是 ,苏州拥有先后两批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项目———拙政园等九处苏州古典园林 ,这使得城...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是研究城市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苏州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发展颇具代表性。更重要的是 ,苏州拥有先后两批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项目———拙政园等九处苏州古典园林 ,这使得城市旅游的空间结构又呈现出了特有的规律。本文在分析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节点、通道和域面要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整合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两个途径 :整体整合与核心整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地苏州”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 研究 城市旅游 苏州市 旅游业
下载PDF
产业链空间演化与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陷阱”突破 被引量:99
5
作者 程李梅 庄晋财 +1 位作者 李楚 陈聪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5-147,共13页
迂回生产方式下,产业发展中的企业为了谋求降低交易费用,获取聚集的知识溢出效应,形成分工合作关系的产业链。产业链的空间演化,体现出从纵向延伸到横向拓展,从区域内到区域外,从"点"到"线"再到"网"的动... 迂回生产方式下,产业发展中的企业为了谋求降低交易费用,获取聚集的知识溢出效应,形成分工合作关系的产业链。产业链的空间演化,体现出从纵向延伸到横向拓展,从区域内到区域外,从"点"到"线"再到"网"的动态特征,有其内在的一般规律性,并具体表现为不同演化形态下的区域内纵向延伸、区域间纵向延伸、区域内横向拓展、区域间横向拓展、产业链网结构五种模式。从现实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忽略产业链空间动态演化规律,陷入"只见企业,不见产业"的"企业转移陷阱",无法实现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目标。遵循产业链空间演化规律,通过"承接集群式转移"、"引进桥梁企业或关键节点企业"等方式实现产业链空间整合,是突破这一"陷阱"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 空间演化 西部 产业转移 整合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与规律分析 被引量:97
6
作者 陈刚强 李郇 许学强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45-1054,共10页
城市集聚增长日益显著以及城市间连接性的增强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通过运用GIS环境下的Moran's I等技术方法,探讨了1990-2005年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尽管总体上城市人口的正... 城市集聚增长日益显著以及城市间连接性的增强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通过运用GIS环境下的Moran's I等技术方法,探讨了1990-2005年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尽管总体上城市人口的正空间集聚性不强,但局部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存在较强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T"字型和沿主要铁路交通线的发展态势,而其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正处在不断优化之中;三大地带城市人口空间集聚的特征反差明显,东部城市区域基本表现为一体化发展趋势,而中西部城市区域则趋向于极化发展或表现出较差的整体协调能力;进一步来看,城市人口空间集聚的不平衡性,不仅体现于区域之间也体现于区域内部的城市之间,且其作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集聚区位有所变化。总体来看,这一典型转型时期里,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演变,体现出了市场力量、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及国家空间开发政策等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Moron’s I 空间集聚 城市人口 不平衡 一体化 中国
下载PDF
易地搬迁移民社区的空间再造与社会融入——基于陕西省西乡县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95
7
作者 郑娜娜 许佳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8,165,共12页
易地搬迁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对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生态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陕南西乡县易地搬迁工程的考察,运用空间社会学理论视角,从国家顶层空间规划设计、移民上楼到移民空间... 易地搬迁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对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生态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陕南西乡县易地搬迁工程的考察,运用空间社会学理论视角,从国家顶层空间规划设计、移民上楼到移民空间适应三个层面分析移民社会空间的生产机制,从居住空间的压缩与集聚、经济空间的萎缩与繁育、心理文化空间的消解与重塑三个维度考察"移民上楼"后的空间再造样态。研究发现,从散居到聚居的居住方式带来了家庭结构、代际关系、社会网络和社区治理等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变迁,使移民在搬迁初期生计空间断裂,难以实现社区融合。易地搬迁工程不仅仅是自然居住空间的改善,更是经济空间、政治空间、文化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消解与再造过程。按照精准扶贫的目标识别移民在社区空间再造过程中的区隔,以空间正义为价值诉求,通过多维空间的形塑与协调,构建移民社区共同体,才能使移民真正融入新社区,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乡村秩序的协调发展和美丽乡村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贫困 易地搬迁 空间生产 空间再造 社会融入
下载PDF
隐伏矿体三维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 被引量:57
8
作者 袁峰 李晓晖 +6 位作者 张明明 周涛发 高道明 洪东良 刘晓明 汪启年 朱将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0-643,共14页
开展三维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是当前隐伏矿体找矿勘探的实际需要,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工作方法体系仍有待深入探讨。本文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隐伏矿体三维综合信息定量预测流程和方法。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及地质数据库管理、三维地质... 开展三维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是当前隐伏矿体找矿勘探的实际需要,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工作方法体系仍有待深入探讨。本文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隐伏矿体三维综合信息定量预测流程和方法。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及地质数据库管理、三维地质建模及地球物理数据融合、地质特征空间分析及控矿因素提取、多维多元控矿信息融合及预测信息集构建、隐伏矿体三维定位定量预测等多方面内容。由于方法综合了地质体三维建模、多维空间分析技术、地球物理方法以及预测方法,因此可有效提高三维成矿预测的有效性和可靠程度。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在宁芜盆地分别针对矿田和矿区尺度,开展了中、大比例尺的三维成矿预测实例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研究显示该方法体系可有效地对深部隐伏矿体进行定位定量预测,能够服务于今后的新老矿区隐伏矿体找矿勘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矿体 三维 成矿预测 空间分析 数据融合
下载PDF
“互联网+教育”的学习空间观:联通与融合 被引量:56
9
作者 李爽 鲍婷婷 王双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31,共7页
“互联网+教育”引发了教育范式的结构性变革,传统学习空间已难以承载和支撑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学习空间的变革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对学习空间术语的由来及其内涵进行梳理,并回顾了教育发展史中学习空间以及相应教学范式的演变过程... “互联网+教育”引发了教育范式的结构性变革,传统学习空间已难以承载和支撑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学习空间的变革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对学习空间术语的由来及其内涵进行梳理,并回顾了教育发展史中学习空间以及相应教学范式的演变过程。之后,文章分析了新学习空间观产生的动因,提出“互联网+教育”的新学习空间观,指出新学习空间建立在物质、社会和精神三元辩证的空间认识论基础上,学习空间与教学活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分析和讨论了新学习空间在物质、社会和精神三层空间中都呈现出联通与融合的特征。文章最后基于新学习空间观的三层空间维度对当下具有新学习空间特征的教学创新进行梳理与归纳。期望文章为认识和推进“互联网+教育”学习空间变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学习空间 空间观 三元辩证空间认识论 空间生产 融合 联通 以人为本
下载PDF
武汉城市群的空间整合与产业合理化组织 被引量:49
10
作者 方创琳 蔺雪芹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7-408,共12页
城市群形成与发展过程就是其空间结构优化与整合的演变过程,也是产业不断重组和优化的过程。武汉城市群处在中国"中部之中"的经济腹地,是中国东西部产业梯度转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本文在分析武汉城... 城市群形成与发展过程就是其空间结构优化与整合的演变过程,也是产业不断重组和优化的过程。武汉城市群处在中国"中部之中"的经济腹地,是中国东西部产业梯度转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本文在分析武汉城市群建设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型城市群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提出了武汉城市群空间整合的由"一核、两环、两带、四轴"组成的点轴结构方案,由"核心圈、紧密圈、辐射圈"组成的圈层结构方案,由黄-鄂-黄东部组团、仙-潜-天西部组团、孝-汉-应西北部组团和咸-赤-嘉南部组团组成的组团结构方案和由"一主一副七节点"组成的形态结构方案;提出了延伸10大优势产业链,建设具有区际意义的15个产业集群和7大特色产业带的产业发展与布局思路,提出了武汉城市群九大城市之间产业合理分工与协作方案。本研究对武汉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对湖北省和中部崛起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群 空间整合 产业分工
下载PDF
地理本体与空间信息多级网格 被引量:49
11
作者 李德仁 崔巍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3-148,共6页
为解决空间数据分布异构的问题,根据地理本体与地理网格的特点,提出一种将地理本体映射到地理网格的新方法,并用该方法构造一种基于本体的空间信息网格系统。该系统通过描述空间信息的语义内涵的本体系统对空间信息数据进行索引和组织,... 为解决空间数据分布异构的问题,根据地理本体与地理网格的特点,提出一种将地理本体映射到地理网格的新方法,并用该方法构造一种基于本体的空间信息网格系统。该系统通过描述空间信息的语义内涵的本体系统对空间信息数据进行索引和组织,并以地理网格为其存储和管理单元,可以有效地解决在广域网络环境下的空间信息资源整合的问题,促进空间信息共享与利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空间信息多级网格 空间信息 集成 互操作
下载PDF
城市管治、区划调整与空间整合——以常州市区为例 被引量:49
12
作者 甄峰 简博秀 +1 位作者 沈青 郑俊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7-167,I0001,共12页
以常州市区为例,重点从产业空间管治的角度,分析了在行政区划调整下城市管治重构与空间整合。通过分析现状开发区在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空间布局与区位选址方面的问题,论文认为,当前制度框架、经济政策与要素集聚、社会文化及空间规划等... 以常州市区为例,重点从产业空间管治的角度,分析了在行政区划调整下城市管治重构与空间整合。通过分析现状开发区在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空间布局与区位选址方面的问题,论文认为,当前制度框架、经济政策与要素集聚、社会文化及空间规划等方面是造成目前中心城区之间管治冲突的主要原因;行政区划调整虽然有利于城市规模的做大和某种程度上规避强大的县级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日益突出的矛盾,但当前的发展并没有有效地削减这两大空间单元之间的本质冲突。进而,论文又从制度重构、政策导向与空间整合三方面重点分析了要构建有效的市区管治模式、实现空间协调发展与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管治 行政区划 制度重构 空间整合 常州
下载PDF
基于时间距离视域下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测度与空间整合——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被引量:47
13
作者 曹芳东 黄震方 +1 位作者 吴丽敏 徐敏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7-162,共6页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0年2个时间断面数据,引入通达度指数,定量分析了城市间交通通达性的便捷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测度模型,测算了基于交通可达性视域下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总量)和隶属度。...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0年2个时间断面数据,引入通达度指数,定量分析了城市间交通通达性的便捷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测度模型,测算了基于交通可达性视域下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总量)和隶属度。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交通可达性整体上较好,呈现明显的提高态势,2个年份的可达性数值分别为0—6.577h、0—5.520h,旅游经济联系逐步加强,突出表现为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对外旅游经济联系增幅较大,以此提出了长三角城市旅游圈的空间整合策略。针对时间距离视域下的旅游经济联系测度,较好地反映了交通影响下的城市旅游发展,对于妥善处理城市旅游经济竞合关系,缩小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促进长三角城市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距离 通达度 旅游经济联系 空间整合 长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县(市)域城乡统筹规划的实施方案探讨 被引量:32
14
作者 张伟 徐海贤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5-79,85,共6页
分析了当前城乡统筹规划中面临的问题,总结了过去10年城乡整体性规划的实践,提出了三套解决方案,认为方案一从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的理念出发,将工作范围扩展到整个县(市),实施的难度相当大,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方案二结合我国《城乡规划法... 分析了当前城乡统筹规划中面临的问题,总结了过去10年城乡整体性规划的实践,提出了三套解决方案,认为方案一从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的理念出发,将工作范围扩展到整个县(市),实施的难度相当大,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方案二结合我国《城乡规划法》的修改与调整的方向,提出完整的新规划体系,是可以进行尝试的改革创新之举;方案三从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直面规划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当前城市总体规划与乡镇总体规划中需要完善与调整的内容,是较为务实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规划 空间一体化
下载PDF
GIS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制图一体化策略 被引量:36
15
作者 龙毅 沈婕 周卫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9-303,共5页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理学、地图学等在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新的理论技术体系,其软件系统需要同时具有地理空间分析与地图表达两方面的功能。但是分析与制图对地理空间数据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导致两者间数据无法充分共享。在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理学、地图学等在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新的理论技术体系,其软件系统需要同时具有地理空间分析与地图表达两方面的功能。但是分析与制图对地理空间数据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导致两者间数据无法充分共享。在分析地理空间数据冲突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在GIS中实现分析与制图功能一体化的数据采集与应用方案,有助于避免数据的重复建设,提高地理空间数据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数据 空间分析 制图 一体化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时代职业教育学习空间设计的理念、框架及策略 被引量:39
16
作者 霍丽娟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5-31,共7页
数字化转型时代,技术赋能产业加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人工智能+"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新动力和新焦点。职业教育学习空间设计应以... 数字化转型时代,技术赋能产业加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人工智能+"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新动力和新焦点。职业教育学习空间设计应以支持或提升职业训练的完整性为中心,突出融合性、产业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先进性,按照产业、教育、空间、技术四个维度进行优化升级,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有效衔接。职业教育学习空间建设应加快产教融合促进教学资源转化,构建富含产业新场景的学习空间集群,在技术生态的支撑下创新职业教育课程供应链,促进空间融合,深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不断提高学习空间的适配性,加快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职业教育 学习空间 空间融合 IPST框架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整合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于涛方 李娜 《规划师》 2005年第4期17-24,共8页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已纳入到国家战略中。借鉴分析全球化中的其它区域整合事例,通过“空间分析”和“事件性分析”,概括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的主要阶段和驱动力。长三角区域整合可分为自上而下的中央政府推动进程、“市场主导+地方政...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已纳入到国家战略中。借鉴分析全球化中的其它区域整合事例,通过“空间分析”和“事件性分析”,概括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的主要阶段和驱动力。长三角区域整合可分为自上而下的中央政府推动进程、“市场主导+地方政府促进”的区域整合进程、“市场主导+制度驱动”共同作用的全方位区域整合过程等3个阶段。通过人口增长的区域变动演变及经济类型的聚类分析,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以1992年为界,经历了一个由缓慢到加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整合 长三角地区 1992年 国家战略 空间分析 中央政府 自上而下 地方政府 共同作用 聚类分析 经济类型 人口增长 进程 全球化 事件性 驱动力 一体化 三角区 全方位 市场 借鉴
下载PDF
农业转移人口空间流动与城市融入 被引量:39
18
作者 田明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55,共13页
农业转移人口空间流动速度快,城市更换频率高,频繁的空间流动不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基于东部6城市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后空间流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决定农业转移人口空间流动速度和在城市居留时间长短的因素... 农业转移人口空间流动速度快,城市更换频率高,频繁的空间流动不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基于东部6城市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后空间流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决定农业转移人口空间流动速度和在城市居留时间长短的因素。研究显示:从个人因素来看,外出年限、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农业转移人口空间流动速度的决定因子。从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来看家属随迁状况、收入、就业行业、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状况与否、与当地的社会关系等会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在某一城市居留时间的长短。农业转移人口个人特征及个人与流入城市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当地社会的能力。城市融入能力越高,空间流动速度越慢,在城市居留的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空间流动 城市融入
原文传递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时代困境与模式重构 被引量:38
19
作者 王金岩 吴殿廷 常旭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8,共7页
我国现行的空间规划体系成形于计划经济时期,虽伴随国家公共政策的变化经过多次调整,但规划体系仍不完善,规划的运行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不仅降低了规划的有效性,并且浪费了大量运行成本。空间规划是协调人地关系和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国现行的空间规划体系成形于计划经济时期,虽伴随国家公共政策的变化经过多次调整,但规划体系仍不完善,规划的运行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不仅降低了规划的有效性,并且浪费了大量运行成本。空间规划是协调人地关系和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必须实现规划行政体系整合、规划编制体系整合和规划法规体系整合。本文提出了整合模式的初步设想,试图为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体系 区域 整合
原文传递
智能时代学习空间的融合样态与融合路径 被引量:35
20
作者 杨现民 李怡斐 +1 位作者 王东丽 邢蓓蓓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3,72,77,共10页
智能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衍生出泛在学习、无缝学习、智慧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学习空间作为学习发生的场所也发生着重大改变,其中一个重要的变革趋势是学习空间走向融合。学习空间融合可为学... 智能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衍生出泛在学习、无缝学习、智慧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学习空间作为学习发生的场所也发生着重大改变,其中一个重要的变革趋势是学习空间走向融合。学习空间融合可为学习者构建虚拟和现实无缝融合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够轻松、有效和投入地开展正式和非正式学习。文章立足时代背景,对学习空间的主要形态及空间融合的本质内涵进行阐释,指出空间融合具有"教学设计的贯一性"和"学习链条的连续性"两大核心特征,同时指出学习空间存在三种典型的融合样态,分别是物理空间之间的融合、信息空间之间的融合以及物理与信息空间之间的融合。最后,从教与学要素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目标融合、内容融合、活动融合、场景融合和评价融合五条融合路径,以期为实现学习空间的有效融合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学习空间 物理空间 信息空间 空间融合 教学设计 融合路径 融合样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