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被引量:642
1
作者 樊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9-350,共12页
主体功能区划是构筑我国有序区域发展格局的依据,对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创新提出了紧迫的需求。在分析地域功能基本属性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模型,认为标识任何区域综合发展状态的人均水平值趋于大体相等。基于该结论... 主体功能区划是构筑我国有序区域发展格局的依据,对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创新提出了紧迫的需求。在分析地域功能基本属性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模型,认为标识任何区域综合发展状态的人均水平值趋于大体相等。基于该结论,阐释了功能区形成应有利于实现空间均衡正向(差距缩小)演变过程,空间均衡的前提是资源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探讨了地域功能演替对空间均衡过程的影响,提出了区划方案效益最大化是同区域如何划分和对地域功能随时间变化的正确把握程度相关的。进而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划的“开发”与“保护”双重功能的复合、指标体系选择、时空属性相关问题的科学基础。探讨了通过立体流和立体空间均衡实现效率与公平并重目标的合理性。并从法律、规划和政策构成的空间管治制度安排层面,对主体功能区划的定位、实施和协调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功能 主体功能区划 区域发展 空间均衡 空间管治 空间规划 区域政策
下载PDF
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410
2
作者 何仁伟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27-2140,共14页
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等值,是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基础理论的分析,探讨了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科学内涵,剖析了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城乡空间均衡模型和定义城乡等值线... 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等值,是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基础理论的分析,探讨了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科学内涵,剖析了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城乡空间均衡模型和定义城乡等值线,提出了中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实现途径及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结果表明:①城乡融合发展是基于空间布局优化和制度供给创新的经济、社会、环境全面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五边形"和"人—地—钱—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涵;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过程是城乡空间动态均衡的过程。②城乡发展的空间均衡模型可以较好地阐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通过城乡要素的重新优化配置和人口的流动,城乡人均综合发展效益逐渐趋于相等;城乡等值线可以进一步解释城乡发展空间均衡的动态过程与传导机理。③从政策制度构建、"点轴"渐进扩散、分区分类推进、典型发展模式提炼等方面探讨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可以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城乡等值化 空间均衡 实施路径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与人口重心的耦合态势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88
3
作者 樊杰 陶岸君 吕晨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5,共9页
区域发展差距一直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经济和人口的空间分布态势作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过程的体现,与区域差距的形成有密切关联。通过计算1952年至2005年中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地理坐标以及重心间的空间重叠性与变动... 区域发展差距一直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经济和人口的空间分布态势作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过程的体现,与区域差距的形成有密切关联。通过计算1952年至2005年中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地理坐标以及重心间的空间重叠性与变动一致性,刻画了53年间我国经济和人口空间分布的耦合态势,证明了其与区域差距的大小高度相关。在构建经济、人口重心空间耦合过程的作用机制模型的基础上,用均衡点跃迁和势能差转化解释了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过程,揭示了内生和外部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区域发展差距的"多阶段倒U形"的演变规律,并据此分析了1952年以来中国区域发展空间均衡过程周期性变化的动因,并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重心 人口重心 区域发展 区域差距 空间均衡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变过程与调控 被引量:100
4
作者 樊杰 王亚飞 梁博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37-2454,共18页
2018年底中国人均GDP达到64520元(将近10000美元)。世界各国发展历程和区域发展差距倒"U"字型曲线表明,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变将步入从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转向缩小的拐点区段。本文讨论了1978年以来拐点发生前40年间... 2018年底中国人均GDP达到64520元(将近10000美元)。世界各国发展历程和区域发展差距倒"U"字型曲线表明,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变将步入从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转向缩小的拐点区段。本文讨论了1978年以来拐点发生前40年间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变过程,(1)处于发展上游(前8位最发达的省区)和下游(后8位欠发达省区)省区人均GDP的差距从1978年的407元增加到2018年的53817元;(2)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重心在外向型经济、非公有经济的拉动下,呈顺时针方向发生旋转,中国东南地区成为经济加速集聚的区域;(3)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四大核心区域为顶点、相邻区域的连线为边界合围成的菱形结构,其GDP占全国比重稳定在75%左右。2020年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应进入演变的拐点,一方面表现为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则是从非高质量的区域发展向高质量区域发展的转变。区域高质量发展是在经济效益持续增长过程中,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相向基本同步的增长过程,并呈现出因地域功能不同而分异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模式。未来30年,按照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要求,应把重点城市化地区、相对欠发达地区、重要安全保障区等三类区域以及区域间互动关系等为调控和优化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的重点,而建立以主体功能区划-战略-规划-制度为统领的空间治理体系,将成为调控和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基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 格局演变 空间均衡 空间治理 调控 拐点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空间均衡性及格局演变特征 被引量:61
5
作者 王耕 李素娟 马奇飞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98-2209,共12页
研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空间分布状态及格局演变特征,有利于厘清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空间差异机理,对于缩小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因素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因此,基于"自然—经济—社会"(Nature-Economy-Societ... 研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空间分布状态及格局演变特征,有利于厘清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空间差异机理,对于缩小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因素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因此,基于"自然—经济—社会"(Nature-Economy-Society, N-E-S)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目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并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中国2003-2015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Theil指数、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空间均衡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在研究期内(2003-2015年)空间非均衡性表现为先逐渐缩小后又逐渐扩大的动态演变特征;由三大区域的Theil指数均值可知,西部地区空间非均衡程度最大(0.1174),东部次之(0.0365),中部最小(0.0223)。(2)从重心移动轨迹来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重心位于河南境内,历经了先向东南再向东北移动的过程,重心移动的方向表明位于该方向上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有所提升。(3)从标准差椭圆来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空间分布呈现出偏东北—偏西南格局,并且这种格局有向正北—正南方向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效率 空间均衡性 格局演变 SBM模型 核密度估计 重心—标准差椭圆
原文传递
2001—2010年中国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聚与均衡特征分析 被引量:61
6
作者 蒋子龙 樊杰 陈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3,82,共6页
采用增量分析、不均衡指数等统计分析方法,从地市级尺度对2001—2010年我国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均衡过程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①我国人口和经济的空间变化过程存在较强的规律性,主要呈沿海、沿江等主要空间发展轴及中西部核心节... 采用增量分析、不均衡指数等统计分析方法,从地市级尺度对2001—2010年我国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均衡过程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①我国人口和经济的空间变化过程存在较强的规律性,主要呈沿海、沿江等主要空间发展轴及中西部核心节点城市集聚分布态势;②该时期东部地区人口集聚态势明显,中、西部及东北部地区人口比重多数呈减少趋势,而中西部地区GDP比重在这一时期有所上升,恰恰与其人口比重增减趋势相反,从而导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人口和经济要素集聚的势能差缩小,使得我国区域人口和经济总体上向空间相均衡方向演进;③我国"东强西弱"的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东西区域差距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 经济集聚 空间均衡 区域发展格局 中国
原文传递
水资源空间均衡系数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51
7
作者 夏帆 陈莹 +1 位作者 窦明 韩宇平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7,共6页
为分析水资源在空间分布、开发利用及经济效益方面的均衡状态,采用基尼系数与协调发展度的方法,基于水资源负载指数、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和用水效益计算水资源空间均衡系数,并对水资源负载指数、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和用水效益的均衡性进行... 为分析水资源在空间分布、开发利用及经济效益方面的均衡状态,采用基尼系数与协调发展度的方法,基于水资源负载指数、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和用水效益计算水资源空间均衡系数,并对水资源负载指数、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和用水效益的均衡性进行计算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权重。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计算单元计算了2017年全国水资源空间均衡系数,结果表明,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压力极不均衡,水土资源匹配差异较大,用水效益与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关系,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用水效益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全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开发利用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中表现为不均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均衡 水资源负载指数 水土资源匹配系数 用水效益 基尼系数
下载PDF
水资源空间均衡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框架 被引量:47
8
作者 左其亭 韩春辉 +1 位作者 马军霞 王鑫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面对日益凸显的水资源空间不均衡问题和矛盾,推进和落实水资源空间均衡已成为当前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到底什么是水资源空间均衡以及其理论方法是什么,是当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通过对现有空间均衡研究的梳理和分析,结合水... 面对日益凸显的水资源空间不均衡问题和矛盾,推进和落实水资源空间均衡已成为当前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到底什么是水资源空间均衡以及其理论方法是什么,是当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通过对现有空间均衡研究的梳理和分析,结合水资源空间均衡发展理念的形成背景,提出了水资源空间均衡的定义以及水资源空间均衡理论的概念;在对水资源空间均衡原理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空间均衡理论体系框架,并对其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介绍;最后,从理论、方法和应用3个方面对水资源空间均衡研究的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总体来看,水资源空间均衡理论方法的研究对解决我国现代治水实践中的空间不均衡问题,支撑国家现代化水利建设论证与规划,促进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空间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为今后开展水资源空间均衡管控与实践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空间均衡 水资源空间均衡 理论方法 体系框架
下载PDF
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差异变化对经济发展平衡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9
作者 马丽君 张家凤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7-203,共7页
文章收集近20年相关数据,利用基尼系数、重心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考察旅游发展空间差异变化对经济发展平衡性的影响,结果发现:①近20年来旅游增长速度要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西部省区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较高,且旅游增长速度... 文章收集近20年相关数据,利用基尼系数、重心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考察旅游发展空间差异变化对经济发展平衡性的影响,结果发现:①近20年来旅游增长速度要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西部省区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较高,且旅游增长速度远大于经济增长速度,东部省区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较低,且旅游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差较小。②31省区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整体呈减小趋势,尤其旅游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明显减小。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有一定的同步性,但在不同区域两者的同步性强弱不同。③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近20年的数据表明,我国大陆31个省区、中部和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旅游发展区域差异的减小,31个省区、中部、西部的旅游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但对东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区域经济 空间平衡 基尼系数 重心模型
原文传递
近10年来河南省入境和国内游客的空间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35
10
作者 王伟红 曹新向 苗长虹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1-1017,共7页
系统收集了2000—2007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国际国内客流量数据,利用集中率(CRn)、地理集中指数和变异系数等,对其地域分布的空间集中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受消费特点、旅游资源品位、区位条件以及旅游开发水平等因素影响,河南入... 系统收集了2000—2007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国际国内客流量数据,利用集中率(CRn)、地理集中指数和变异系数等,对其地域分布的空间集中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受消费特点、旅游资源品位、区位条件以及旅游开发水平等因素影响,河南入境旅游具有较高的空间集中性,游客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高级别的旅游景点上,来源以外国人为主。与入境旅游相比,国内游客的空间集聚性相对较低,其空间分布受旅游资源价值、区域消费水平、经济水平和交通区位等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较大的均衡性。近10年来河南省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空间聚集性在下降,而空间均衡度在逐渐提高,反映出旅游产业发展地域分布正在逐渐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聚集 集中度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 河南省
原文传递
国家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系统协同配置探讨 被引量:35
11
作者 王浩 刘家宏 《中国水利》 2016年第17期7-9,共3页
我国经过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用水总量迅速增长,跨越6 000亿m3的关口,全国水资源供需形势进入"紧平衡"状态。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 我国经过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用水总量迅速增长,跨越6 000亿m3的关口,全国水资源供需形势进入"紧平衡"状态。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国家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系统协同配置是实现双控目标的关键举措之一。通过协同配置,实现水资源负荷均衡、空间均衡、代际均衡,使经济社会发展规模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协同配置 空间均衡 承载力
下载PDF
基于GIS分析的水资源分布空间均衡计算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0
12
作者 左其亭 纪璎芯 +3 位作者 韩春辉 罗增良 马军霞 王豪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36,共4页
为分析水资源分布空间均衡性,选取降水量指标,基于GIS空间分析和统计数据的量化分析,提出表征任意空间点或空间单元均衡程度的空间均衡系数(S_(SEC))和表征全区域均衡程度的总体空间均衡度(G_(GSED))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以河南省为例验... 为分析水资源分布空间均衡性,选取降水量指标,基于GIS空间分析和统计数据的量化分析,提出表征任意空间点或空间单元均衡程度的空间均衡系数(S_(SEC))和表征全区域均衡程度的总体空间均衡度(G_(GSED))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以河南省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受季风性气候、纬度和地形的影响,河南省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降水量由东北部向东南部递增,东南部降水量变化较大;中部地区水资源空间分布较为均衡,空间均衡系数分别由北部、南部向中部递增。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空间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分布 空间均衡 空间均衡系数 总体空间均衡度 GIS空间分析
下载PDF
The scientific foundation of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in China 被引量:30
13
作者 樊杰 李平星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5期515-531,共17页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MFOZ hereafter) is the guideline for optimiz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which entails both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academic fiel...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MFOZ hereafter) is the guideline for optimiz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which entails both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academic field of economic geography.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basic features of territorial function and puts forward a spatial equilibrium model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for the first time. It argues that there exists a trend of regional convergence in the average value which indicate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tatus of any region. Based on this finding, the study illustrat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functional zone should be conducive to the narrowing of regional gap and that free flow of resources between regions is the prerequisite to spatial equilibrium. It also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territorial functional evolution on the process of spatial equilibrium and suggests that the maximization of benefits derived from zoning proposal is interrelative with the method of regional division and the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towards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territorial function. Furthermore, this study goes on to examine the scientific foundation of sever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contradictory functions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the selection of indicators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features of MFOZ. It is then probes into the rationality of achieving dual goals of efficiency and equality simultaneously through three-dimensional flow and spatial equilibrium. The paper ends with discussions on the position, implement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MFOZ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f spatial governance including law, planning and government poli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ritorial function MFOZ regional development spatial equilibrium spatial governance spatialplanning regional policy
下载PDF
治理城市病:如何实现增长、宜居与和谐? 被引量:32
14
作者 陆铭 李杰伟 韩立彬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9,115,共9页
文章从空间均衡的逻辑出发,提出如果用控制城市人口规模的方式来治理城市病,那么城市的增长、宜居、和谐三个目标就不能同时实现。实证结果发现,人口规模扩大并没有带来严重的污染和拥堵问题。因此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不仅无法有效地治理... 文章从空间均衡的逻辑出发,提出如果用控制城市人口规模的方式来治理城市病,那么城市的增长、宜居、和谐三个目标就不能同时实现。实证结果发现,人口规模扩大并没有带来严重的污染和拥堵问题。因此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不仅无法有效地治理城市病,还会带来社会的不和谐。现实中,规划、人口流动障碍、土地政策带来的扭曲,导致中国最优城市规模低于潜在水平。文章认为,如果在城市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加快外来人口的市民化,可以使潜在的最优城市规模扩大,同时实现经济增长、生活宜居与社会和谐三个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均衡 经济增长 生活宜居 社会和谐
原文传递
面向空间均衡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朱彩琳 董增川 李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4-68,共5页
首先明确水资源领域空间均衡的概念,即在保证每个计算单元内部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实现不同计算单元之间的协调发展。其次,将"协调发展度"的概念引入到水资源领域空间均衡的研究中,... 首先明确水资源领域空间均衡的概念,即在保证每个计算单元内部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实现不同计算单元之间的协调发展。其次,将"协调发展度"的概念引入到水资源领域空间均衡的研究中,利用双层嵌套的协调发展度作为空间均衡的度量标准。在传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空间均衡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从而构建了面向空间均衡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以盐城市沿海地区为例,构建了盐城市沿海地区面向空间均衡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通过计算得出盐城市2020年75%保证率下的水资源配置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空间均衡 协调发展度
下载PDF
关于构建国家水网体系的若干考虑 被引量:27
16
作者 郭旭宁 何君 +3 位作者 张海滨 王平 李云玲 郦建强 《中国水利》 2019年第15期1-4,共4页
围绕构建国家水网体系面临的新要求、新方向、新任务、新挑战和新需求,按照“是什么、差什么、为什么、抓什么、靠什么”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国家水网体系内涵特征、存在差距及问题原因,明确了构建国家水网体系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保... 围绕构建国家水网体系面临的新要求、新方向、新任务、新挑战和新需求,按照“是什么、差什么、为什么、抓什么、靠什么”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国家水网体系内涵特征、存在差距及问题原因,明确了构建国家水网体系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对于确定国家水网总体布局、形成全国大水网、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网体系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 空间均衡 供需分析 空间规划
下载PDF
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特征事实与经验阐释 被引量:25
17
作者 刘学华 张学良 李鲁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8-123,共16页
文章在经典模型拓展基础上建立了城市政策分析框架,运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等统计数据,阐释了我国城市住房、交通、户籍和人口等方面的制度或政策影响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路径模式,并研究了政府外部干预和市场内在驱动共同作用下中国城... 文章在经典模型拓展基础上建立了城市政策分析框架,运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等统计数据,阐释了我国城市住房、交通、户籍和人口等方面的制度或政策影响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路径模式,并研究了政府外部干预和市场内在驱动共同作用下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进的经验事实。研究结论是:(1)1985年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偏向"中心城市"增长、城市首位度偏低等典型特征;(2)受城市行政层级、城市规模控制和户籍制度等政府干预因素影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和大、中、小城市的路径选择有别于先发国家城市化实践和城市经济学文献的相关结论;(3)中国城市化"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的传统模式亟须调整,未来的城市化道路选择及城市体系优化,需要以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磨合推进;而当前城市政府的理念更新、职能转变和"城市化红利"公平分享的落实则尤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系 户籍制度 异质性劳动力 空间均衡
原文传递
水资源空间均衡理论方法与对策措施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郦建强 王平 +1 位作者 何君 郭旭宁 《中国水利》 2019年第23期23-25,共3页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按照"概念-标准-手段-对策布局"的工作方法,在分析水资源空间均衡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基础上,探究了水资源...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按照"概念-标准-手段-对策布局"的工作方法,在分析水资源空间均衡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基础上,探究了水资源空间均衡的理论基础,构建了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价方法,识别影响水资源空间均衡的不利因素,从"约束倒逼"和"优化提升"两方面,按照"节、退、调、保、配、管"提出了水资源空间均衡对策措施,为落实以水而定的要求、实现空间均衡目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均衡 以水定需 要义分析 空间均衡评价 对策措施
下载PDF
基于空间均衡视角的区域高质量发展内涵界定与状态评价——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20
19
作者 白谨豪 刘儒 刘启农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3-130,160,共9页
本文构建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均衡度与空间均衡发展度两个指标,衡量了2017年陕西10个地级市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结论如下:(1)陕西经济发展质量呈西安与榆林"两极驱动"的空间格局;社会发展质量呈"中心化"发展... 本文构建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均衡度与空间均衡发展度两个指标,衡量了2017年陕西10个地级市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结论如下:(1)陕西经济发展质量呈西安与榆林"两极驱动"的空间格局;社会发展质量呈"中心化"发展空间格局;资源环境发展质量呈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2)空间均衡视角下,陕西高质量发展呈现以西安为增长极,西安以东以南地区空间均衡发展度低,西安以西以北地区空间均衡发展度高的空间格局。在发展意义上能达到空间均衡状态的只有西安,其他地级市均处于不同程度失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均衡 高质量发展 内涵界定 评价
原文传递
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空间均衡性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黄锋华 黄本胜 +1 位作者 洪昌红 邱静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71,共7页
依据2009—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指标和水资源数据,通过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对人口、GDP与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均衡性进行研究,并构建了水资源负载指数模型,分析了区域水资源开发程度。结果表明: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与水资源量、GD... 依据2009—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指标和水资源数据,通过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对人口、GDP与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均衡性进行研究,并构建了水资源负载指数模型,分析了区域水资源开发程度。结果表明: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与水资源量、GDP与水资源量的匹配程度较低,基尼系数分别为0.520和0.651,属于高度不平均等级,且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通过泰尔指数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率较大,而区域内的人口、GDP与水资源匹配差距不突出;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负载指数为4.0,等级为Ⅲ级,开发利用程度为中等水平,各城市水资源负载差距悬殊,且呈逐年增加趋势,表现为经济总量大、人口密集、水资源条件相对不足的地区,开发利用程度高、潜力小;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空间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且水资源空间不均衡性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分布 水资源负载指数 均衡性 泰尔指数 基尼指数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