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省域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被引量:74
1
作者 王海江 苗长虹 +1 位作者 茹乐峰 崔彩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23,共6页
借助空间相互作用重力模型,利用2009和2000年的市区总人口、GDP及公路运营里程等指标,综合测度全国全部287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的省域空间经济联系。计算每个省域所辖中心城市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并以经济联系强度小于10、介于10—10... 借助空间相互作用重力模型,利用2009和2000年的市区总人口、GDP及公路运营里程等指标,综合测度全国全部287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的省域空间经济联系。计算每个省域所辖中心城市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并以经济联系强度小于10、介于10—100、大于100三个区段按统一尺度标准,通过ArcGIS软件分别绘制出2009、2000年各省的经济联系空间分布格局图。综合对比发现,区域空间结构与其内部空间经济联系的强弱、联系网络的发育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空间经济联系由弱到强、联系网络由简单到复杂,区域空间结构也随之由极核式单中心结构向多核心、网络式、一体化方向发展;全国省区的空间经济联系与全国主要城市群可以进行完美的空间拟合,反映出空间经济联系的强弱与紧密程度表征了城市群的演化阶段与发育状况,也说明城市群形成发展的内在机理是其空间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与深化。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偏集于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三地区的三大城市群区域,并且这一不平衡的空间格局仍在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模型 空间经济联系 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 被引量:44
2
作者 赵东霞 韩增林 赵彪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6-854,共9页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重力模型、潜能模型、隶属度模型等方法,以东北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1992~2012年东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联系强度与区域空间结构关系密切;东北地区经济联系强度南方...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重力模型、潜能模型、隶属度模型等方法,以东北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1992~2012年东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联系强度与区域空间结构关系密切;东北地区经济联系强度南方高于北方、中部地区高于两侧,时空差异明显;近20 a来,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代表的区域性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区域中心城市没有变化,但最大引力联结城市变化明显;最后,提出了流域型城市及其格局的概念,并进行了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经济联系 流域型城市 重力模型 东北地区
下载PDF
黄河经济带中心城市服务能力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海江 苗长虹 乔旭宁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3-39,共7页
在综合分析全国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黄河经济带的空间划分方案。进而,以黄河经济带地级以上中心城市为样本,通过中心城市服务能力的时空格局分析,并与城市间的空间经济联系进行对比,深入解析了黄河经济带中心城市服... 在综合分析全国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黄河经济带的空间划分方案。进而,以黄河经济带地级以上中心城市为样本,通过中心城市服务能力的时空格局分析,并与城市间的空间经济联系进行对比,深入解析了黄河经济带中心城市服务能力规模等级、职能定位及其空间体系分布特征。研究认为,黄河经济带中心城市服务能力的空间分布较为不平衡,总体上呈现大区域京津双核吸引,小区域省会中心带动的空间格局。区域中心城市服务能力与空间经济联系之间呈现高度的空间耦合关系,说明中心城市服务能力是其对外经济联系强弱的综合反映。京津两市的全域性中心服务能力尚有很大不足,服务辐射较多局限在邻近的周边区域,对中、西部广大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小。与长江经济带相比较,黄河经济带协同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黄河航运功能不足,东西横向经济联系相对较弱,横向陆桥通道建设对黄河经济带长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经济带 中心城市 服务能力 空间经济联系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高铁时代的武汉城市圈空间经济联系研究——基于改进引力模型与位置大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3
4
作者 邹游 赵倩 周婕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08,共7页
采用年度社会经济数据和SPSS软件的降维分析方法,改进引力模型中的"城市质量指数"与"时空间距离"。应用该模型,对"高铁时代"来临前后的武汉城市圈内部空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度量和对比,并使用GIS对域内各... 采用年度社会经济数据和SPSS软件的降维分析方法,改进引力模型中的"城市质量指数"与"时空间距离"。应用该模型,对"高铁时代"来临前后的武汉城市圈内部空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度量和对比,并使用GIS对域内各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最后,引入交通流量位置大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对"高铁时代"来临前后的区域联系及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并基于此对城市圈发展规划提供可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空间经济联系 降维分析 位置大数据
下载PDF
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节点城市:类型识别与路径研判 被引量:2
5
作者 伏虎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32-44,共13页
节点城市需要围绕"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形成有效对接、充分融入的新格局。论文基于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测度,开展了节点城市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类型识别,形成了节点城市的六种类型划分。在... 节点城市需要围绕"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形成有效对接、充分融入的新格局。论文基于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测度,开展了节点城市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类型识别,形成了节点城市的六种类型划分。在此基础上按照节点城市的不同类型,分析其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所面临的四种挑战,形成了节点城市对接融入国家顶层设计的具体路径,包括提升各节点城市的经济开放功能、通道枢纽功能、要素集聚功能、对外交往功能、综合服务功能等。最后从跨区域协调机制、区际互联互通机制、要素保障机制等角度,形成了相应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 节点城市 空间经济联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